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预测芳樟、龙脑樟精油主成分含量
1
作者 涂白连 刘新亮 +2 位作者 郑永杰 张月婷 伍艳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0,共9页
为更便捷快速地检测芳樟、龙脑樟中的主成分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芳樟和龙脑樟精油和叶片进行了分析和定量检测。分别扫描芳樟和龙脑樟叶片及精油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以精油和叶片为材料的芳樟及龙脑樟精油主成分含量... 为更便捷快速地检测芳樟、龙脑樟中的主成分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芳樟和龙脑樟精油和叶片进行了分析和定量检测。分别扫描芳樟和龙脑樟叶片及精油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以精油和叶片为材料的芳樟及龙脑樟精油主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芳樟精油模型,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计算模型,经一阶导数处理(db1)预处理,在1000.00~1350.62和1399.78~2000.00 nm波段内建立的模型性能最好,校正集相关系数(R_(C))和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分别为0.9620和0.9539,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V)分别为0.0110和0.0155;芳樟叶片模型在1000.00~2000.00 nm波段、Segment 5 Gap5的3点二阶泰勒求导(ds2)预处理、PLS算法条件下所建模型的效果最佳,R_(C)和R_(V)分别为0.9386和0.9303,RMSEC和RMSEV分别为0.0331和0.0321。龙脑樟精油模型在1000.00~1350.62和1399.78~2000.00 nm波段内,使用PLS计算模型,整体多元散射校正(mf)、db1和结合单位长度归一化(nle)3种方法相结合预处理光谱,所建预测模型具有最佳预测性能,R_(C)和R_(V)分别为0.9852和0.9558,RMSEC和RMSEV分别为0.0759和0.0786;龙脑樟叶片模型选择主成分回归(PCR)建模方法,在1000.00~1350.62和1399.78~2000.00 nm建模波段,经标准正态变换(SNV)预处理后所建龙脑预测模型最佳,R_(C)和R_(V)分别为0.9442和0.9530,RMSEC和RMSEV分别为0.1121和0.1308。所建模型经外部验证,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预测值无明显偏差,表明所建模型均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能准确预测芳樟、龙脑樟精油主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芳樟 龙脑樟 精油 主成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施用氮肥、磷肥对宽叶羌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方子森 高凌花 +2 位作者 张恩和 张新惠 程红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60,共7页
羌活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受野生资源的限制,开展羌活的人工栽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2006年,在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野生药材驯化栽培基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施磷对宽叶羌活药材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 羌活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受野生资源的限制,开展羌活的人工栽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2006年,在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野生药材驯化栽培基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施磷对宽叶羌活药材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羌活药材产量和挥发油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浸出物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浸出物含量随施磷量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挥发油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N375kg/hm2配合P2O5600kg/hm2(N2P2)处理下羌活药材产量达最高值,较不施化肥(N0P0)增产20.39%;N300kg/hm2(N1P0)处理浸出物含量最高,较不施肥处理提高12.32%;N375kg/hm2配合P2O5450kg/hm2(N2P1)处理挥发油含量最高,较不施肥处理提高22.73%。从挥发油中共检测出89个色谱峰,分离出8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74%~99.32%。相对含量最高的波谱峰出现在21~22min,各处理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同时还鉴定出了一些新发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羌活 产量 挥发油 浸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精油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希汉 王永红 +1 位作者 尉芹 张广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80,共4页
对引种至杨凌的保加利亚玫瑰精油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花在完全开放时精油含量最高,提取精油的玫瑰花应在这一时期进行采摘;整个花期中(约1个月),产花量先是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少,出油率初花期和末花期较高,盛... 对引种至杨凌的保加利亚玫瑰精油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花在完全开放时精油含量最高,提取精油的玫瑰花应在这一时期进行采摘;整个花期中(约1个月),产花量先是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少,出油率初花期和末花期较高,盛花期相对较低,出油率与产花量呈负相关关系;天气晴朗时,一天中的最佳采摘时间为上午5:00~8:00,最迟须在上午10:00以前采摘完毕;阴雨的天气,采摘时间可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精油含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茅苍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晓兰 冯煦 +2 位作者 王鸣 欧阳臻 夏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在原产地及引种栽培1年后5个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江苏产茅苍术挥发油成分以苍术酮和苍术素为主;湖北产茅苍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茅术醇和β-桉叶醇;不同产...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在原产地及引种栽培1年后5个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江苏产茅苍术挥发油成分以苍术酮和苍术素为主;湖北产茅苍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茅术醇和β-桉叶醇;不同产地野生茅苍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明显不同;引种栽培至同一环境(江苏南京)后,茅苍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减小,表明产地对茅苍术挥发油有效成分的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根茎 挥发油成分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香心材和边材的精油含量及成分差异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小金 徐大平 +3 位作者 杨曾奖 张宁南 陈仁利 林明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9-224,共6页
檀香心材是国际公认的天然高级香料的主要来源,亦是中国传统中药的重要原料。檀香心材的形成较为缓慢,资源奇缺,而其边材尚未加以利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檀香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以21年生檀香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醚浸提法分别提取了... 檀香心材是国际公认的天然高级香料的主要来源,亦是中国传统中药的重要原料。檀香心材的形成较为缓慢,资源奇缺,而其边材尚未加以利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檀香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以21年生檀香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醚浸提法分别提取了其边材和心材的精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组分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檀香心材的精油含量显著高于边材(P<0.001),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44%和1.33%;檀香心材的α-檀香醇、β-檀香醇和总檀香醇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6.95%、24.23%和75.97%,均显著高于边材,精油质量达到了檀香木油的贸易标准,而边材精油则未达到该标准;檀香边材精油亦含有檀香油的主要成分,且含有一些烷烃、醛和不饱和酸等成分,可加以利用。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增进了解檀香心材形成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而且可以为檀香边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精油含量 成分组成 心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油樟、脑樟和异樟化学型的叶精油成分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54
6
作者 胡文杰 高捍东 +1 位作者 江香梅 杨海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6-194,共9页
于3月和5月分两次重复采集樟树油樟、脑樟和异樟3个化学型、每个化学型采集10棵样株的叶样;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每棵样株的叶精油,从每棵样株精油中吸取等量精油,组成该化学型的混合样;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每个化学型的叶精油成... 于3月和5月分两次重复采集樟树油樟、脑樟和异樟3个化学型、每个化学型采集10棵样株的叶样;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每棵样株的叶精油,从每棵样株精油中吸取等量精油,组成该化学型的混合样;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每个化学型的叶精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采样时间(3月样为老叶,5月样为新叶),同一化学型精油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基本一致。(2)不同化学型之间,精油成分种类差异显著。油樟精油成分有51种,已鉴定出39种;脑樟精油成分有54种,已鉴定出47种;异樟精油成分有54种,已鉴定出40种。在已鉴定的成分中,3个化学型鉴定出的不同成分共有73种。其中3个化学型共有的成分有16种;油樟与脑樟共有的成分有9种;异樟与脑樟共有的成分有7种;油樟和异樟共有的成分有5种。油樟特有成分有9种;脑樟特有成分有12种;异樟特有成分有12种。(3)精油中主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显著。油樟叶精油中含量大于1%的成分有8种;含量大于10%的成分有2种,即桉叶油醇和β-水芹烯;主成分桉叶油醇,两次试样的含量分别为53.38%和50.80%。脑樟精油中含量大于1%的成分有9种,含量大于10%的成分有1种,即樟脑,其含量两次试样分别为65.21%和73.40%,为绝对主导成分。异樟叶精油中含量大于1%的成分有9种;含量大于10%的成分有4种,其含量两次试样分别为:异-橙花叔醇为26.02%和29.21%,桉叶油醇为17.66%和18.05%,三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为13.90%和16.01%,异丁香酚甲醚为13.66%和12.07%,即异樟叶精油中没有占绝对主导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化学型 叶精油 成分 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挥发油中榄香烯含量 被引量:16
7
作者 魏福祥 邓小丽 +3 位作者 陈晓 潘继飞 赵富宽 左旭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19-221,共3页
以SE-30毛细管色谱柱为分析柱,正十六烷为内标物质,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挥发油中榄香烯的含量.在榄香烯质量浓度为0.50~3.00 m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899 6C-0.000 7(r=0.998 8),加样回收率为104.3 %,日内及... 以SE-30毛细管色谱柱为分析柱,正十六烷为内标物质,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挥发油中榄香烯的含量.在榄香烯质量浓度为0.50~3.00 m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899 6C-0.000 7(r=0.998 8),加样回收率为104.3 %,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5.00%(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榄香烯 含量测定 莪术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中成药保济丸中木香挥发油的含量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定乔 姚春凤 +3 位作者 曾和平 赖小平 杨挺 陈冬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22-24,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羊城和香港保济丸中木香挥发油的含量 .色谱柱为ODS柱(4 6 15 0m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40∶6 0 ) ,检测波长为 2 75nm .在 0 0 0 8%至 0 0 2 2 %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Y =0 2 5 81+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羊城和香港保济丸中木香挥发油的含量 .色谱柱为ODS柱(4 6 15 0m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40∶6 0 ) ,检测波长为 2 75nm .在 0 0 0 8%至 0 0 2 2 %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Y =0 2 5 81+ 10 0 92X ,r=0 986 7.羊城药厂保济丸中木香挥发油的含量为 0 0 16 % .而香港李众胜堂保济丸中木香挥发油的含量为 0 0 5 9% .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中成药 保济丸 木香挥发油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茅苍术根茎生长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顾永华 冯煦 夏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27,共5页
通过控制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不同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研究了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与涝渍胁迫对茅苍术根茎生长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期,茅苍术根茎生长和挥发油成分含量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反... 通过控制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不同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研究了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与涝渍胁迫对茅苍术根茎生长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期,茅苍术根茎生长和挥发油成分含量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反应不同,其中生殖生长期对水分胁迫较敏感,干旱和涝渍胁迫均会导致根茎生长量和挥发油含量下降。水分胁迫对茅苍术根茎生长量和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效应是一致的,导致根茎生长量显著下降的水分条件可使挥发油含量下降,对根茎生长量影响不显著的水分条件则有利于挥发油成分的积累。在果后期进行适当的涝渍胁迫(土壤含水量35.5%~38.5%)有利于茅苍术根茎生长和挥发油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水分胁迫 根茎生长 挥发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测定盐地碱蓬籽油中必需微量元素含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曼曼 李红娟 +2 位作者 范业文 杨晓筱 毕宇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盐地碱蓬籽油为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盐地碱蓬籽油中人体所必需的13种微量元素锂(Li)、硼(B)、钒(V)、铬(Cr)、锰(Mn)、铁(Fe)、钴(Co)、镍... 盐地碱蓬籽油为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盐地碱蓬籽油中人体所必需的13种微量元素锂(Li)、硼(B)、钒(V)、铬(Cr)、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砷(As)、锶(Sr)和锡(Sn)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9~0.871μg/L之间,回收率在93.29%~104.28%之间;盐地碱蓬籽油中元素硼、铁和锌含量较其他元素高,其中铁含量最高,为7.0957~7.302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籽油 必需微量元素 ICP—MS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檀香心材比例、精油含量和成分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小金 徐大平 +1 位作者 杨曾奖 张宁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1,共6页
【目的】了解檀香Santalum album人工林在我国海南的结香和精油分布规律,为我国大规模发展檀香人工林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分析海南尖峰岭21年生檀香的心材形成情况、心材大小和比例、心材精油含量和成分... 【目的】了解檀香Santalum album人工林在我国海南的结香和精油分布规律,为我国大规模发展檀香人工林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分析海南尖峰岭21年生檀香的心材形成情况、心材大小和比例、心材精油含量和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抽样结果显示,海南尖峰岭21年生檀香均已自然形成心材,30 cm高度处心材的平均直径为10.14 cm,心材比例的平均值为38.01%,精油含量(w)的平均值为4.36%;檀香地径和心材直径呈线性正相关(r=0.873),而与心材比例的相关性不明显(r=0.279);檀香心材精油含量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上的分布差异不显著(P=0.197),但不同径向部位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边材的精油含量显著低于心材;从檀香精油中共分离出56种成分,鉴定出42种;心材的精油成分种类比边材少,但精油质量达到了国际质量标准(ISO3518:2002),而边材则没有。【结论】海南是檀香理想的适生区域,檀香在此生长表现良好,心材比例和精油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心材比例 精油含量 成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关山苍子果实挥发油含量与组分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金明 肖艳辉 杨丽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14-116,共3页
以韶关山苍子果实为供试材料,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含量与组分。结果表明,每100 g鲜样韶关山苍子果实的挥发油含量为7.93(±0.25)mL;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22种组分,主要组分为α-柠檬醛(36.44%)、β-柠檬醛(29.53%)、柠檬烯(12.4... 以韶关山苍子果实为供试材料,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含量与组分。结果表明,每100 g鲜样韶关山苍子果实的挥发油含量为7.93(±0.25)mL;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22种组分,主要组分为α-柠檬醛(36.44%)、β-柠檬醛(29.53%)、柠檬烯(12.41%)、β-蒎烯(2.82%)、马鞭草烯醇(2.71%)、顺式马鞭草烯醇(1.52%)、石竹烯(1.51%)、芳樟醇(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挥发油 含量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柑品种果皮精油含量与油胞密度及果实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小丰 张军 +2 位作者 朱世平 江东 赵晓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共5页
为研究金柑果皮精油含量与油胞密度及果实形态的关系,对21个金柑种质资源的果实大小、果皮重、果皮油胞密度、果皮精油含量、单果果皮油胞数和单果果皮精油总量进行了观察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金柑资源的果皮油胞密度在141~1 ... 为研究金柑果皮精油含量与油胞密度及果实形态的关系,对21个金柑种质资源的果实大小、果皮重、果皮油胞密度、果皮精油含量、单果果皮油胞数和单果果皮精油总量进行了观察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金柑资源的果皮油胞密度在141~1 035个/cm2之间,最大差异近10倍,果皮精油含量在0.54%~2.3%之间,不同资源之间的果皮油胞密度和精油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果皮油胞数在2 474~17 320个之间,精油总量在2.23~120.51mg之间,不同资源间相差很大。果皮油胞密度和精油含量分别与果实横径、果皮面积和果皮重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而单果果皮油胞数和精油总量分别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皮面积、果皮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皮精油含量与果皮油胞密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柑 果皮 油胞密度 精油含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叶白千层施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常新民 梁忠云 +1 位作者 李桂珍 秦荣秀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32-36,共5页
以4-松油醇型优良单株无性繁殖的互叶白千层苗木为材料,种植后,在施用N、P、K 3种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加施一定量微量元素肥料,探索不同肥料对互叶白千层生长和精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氯和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地径及有效生... 以4-松油醇型优良单株无性繁殖的互叶白千层苗木为材料,种植后,在施用N、P、K 3种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加施一定量微量元素肥料,探索不同肥料对互叶白千层生长和精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氯和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地径及有效生物量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地径均比对照增加35.6%、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7.9%,有效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8.9%和27.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10.5%和9.0%。微量元素锌和铁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含油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加施前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3.1%(按精油计,下同)、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0%,加施后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4.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9%。微量元素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精油中的主要组份1,8-桉叶素的影响最大,精油中1,8-桉叶素含量比对照低得多,仅为其它所有处理的1/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施肥试验 微量元素肥 精油组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花柏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姗姗 吴建勋 +3 位作者 李鹏 叶红翠 孙若琼 张小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The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from fresh leaf of Chamaecyparis pisifera(Sieb.et Zucc.) Endl.using steam distillation.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The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from fresh leaf of Chamaecyparis pisifera(Sieb.et Zucc.) Endl.using steam distillation.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essential oil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peak area normaliz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he essential oil is 0.23%,and fifty-four compounds in the essential oil are identified.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are cedrol,3,5-dimethyl-4-benzyl-isoxazole,(5α)-D-homoandrostan-17a-one,etc,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are 32.32%,11.31% and 5.64%,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花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鉴定 相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方式下橘皮精油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润霞 张喻 +3 位作者 谭兴和 王锋 蔡文 胡笑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2,195,共4页
为探讨橘皮在不同贮藏方式下精油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温州蜜柑皮、椪柑皮和柚皮为原料,分别采用-20℃和-40℃低温冻藏,以及避光、不避光常温干藏4种方式贮藏橘皮,并定期测定橘皮中精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柑橘皮中精油含量不同;贮藏期... 为探讨橘皮在不同贮藏方式下精油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温州蜜柑皮、椪柑皮和柚皮为原料,分别采用-20℃和-40℃低温冻藏,以及避光、不避光常温干藏4种方式贮藏橘皮,并定期测定橘皮中精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柑橘皮中精油含量不同;贮藏期间,3种橘皮精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温州蜜柑皮和椪柑皮-40℃低温冻藏,柚皮避光和不避光常温干藏,均能较好地保留其中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皮 贮藏方式 精油含量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风铃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晨星 张敉 +1 位作者 向诚 李宝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101,共3页
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又名岩兰花、土桔梗、土沙参,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风铃草属(Campanul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阿富汗和老挝等也有分布[1]。民间常以该种的根入药,主要... 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又名岩兰花、土桔梗、土沙参,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风铃草属(Campanul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阿富汗和老挝等也有分布[1]。民间常以该种的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瘫痪、破伤风和虚痨咳血等[2]。有关风铃草属种类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学特性方面[3-4],对该属种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风铃草 挥发油 化学成分 相对含量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苍术不同器官挥发油含量及其生长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顾永华 冯煦 夏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28,42,共6页
以来自湖北英山的2年生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茅苍术的根、根茎、叶片、茎和花果在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油的含量变化、分布模式及其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茅苍术的根、根茎、叶片、茎和花果中均含... 以来自湖北英山的2年生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茅苍术的根、根茎、叶片、茎和花果在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油的含量变化、分布模式及其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茅苍术的根、根茎、叶片、茎和花果中均含有挥发油,但主要存在于根茎中,占全株挥发油总量的81.79%;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芹烷二烯酮及苍术素为根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占根茎挥发油总量的94.53%;β-桉叶醇和茅术醇的含量较高,占5种主要挥发油成分总量的74.85%;5种主要挥发油成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形成及动态变化均不同。根茎挥发油成分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旺盛期积累缓慢,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后期积累迅速。根据研究结果确定南京地区茅苍术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中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挥发油含量 器官 生长量 动态变化 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浓度对茴香植株锌吸收累积及精油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艳辉 何金明 +3 位作者 潘春香 张振明 刘啟睿 张贵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7,32,共5页
为了揭示锌对茴香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精油组分的影响及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了不同锌浓度(0、5、10、20、30、40、50 mg/L)营养液对茴香植株生长、锌的吸收累积及精油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锌处理能显著增加... 为了揭示锌对茴香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精油组分的影响及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了不同锌浓度(0、5、10、20、30、40、50 mg/L)营养液对茴香植株生长、锌的吸收累积及精油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锌处理能显著增加茴香植株株高和地上部鲜重,而高浓度锌处理不利于茴香植株株高、植株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的累积;锌主要累积在茴香植株的根部,随锌浓度增加,茴香植株地上部锌含量和锌总含量均呈先增加再降低趋势,并均在30 mg/L锌处理时达到最大,地下部锌含量呈先急剧增加再缓慢增加趋势,而迁移系数呈降低趋势;各处理精油中均检出化学成分24种,且精油主要成分均为反式-茴香脑,反式-茴香脑含量在10 mg/L锌处理最高,而其余锌处理的反式-茴香脑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锌污染土壤上种植茴香来修复土壤,当锌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开始下降,但并未对茴香精油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植株 锌含量 精油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阳木鲜叶和落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若琼 张文慧 +1 位作者 陈凤美 张小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91-93,共3页
The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from fresh leaf and defoliation of Bischofia polycarpa(Lévl.) Airy Shaw using steam distillation,an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relative content of essential oil were analyzed by ... The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from fresh leaf and defoliation of Bischofia polycarpa(Lévl.) Airy Shaw using steam distillation,an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relative content of essential oil were analyzed by GC-MS and peak area normaliz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s of crude extrac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fresh leaf and defoliation are 0.114% and 0.105% respectively,and 114 and 15 peaks have been obtained respectively.Forty-seven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e essential oil of fresh leaf,and the main compounds are camphor,2-hexenoic acid,heptacosane,dibutylphthalate,diethyladipate,2,6,10-trimethyl tetradecaneanddiisobutyladipatewith relativecontents of 10.416%,8.078%,7.627%,7.463%,5.171%,4.411% and 4.144%,respectively.Fourteen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e essential oil of defoliation,and the main compounds are camphor,2-carboxymethyl-3-n-hexylmaleic acid anhydride and eucalyptol with relative contents of 33.070%,12.670% and 8.620%,respectively.The relative content of camphor in essential oil from fresh leaf and defoliation is the high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阳木 鲜叶 落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