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江静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作者采用了George Lakoff的理论架构,分别对汉英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语料分析,作者发现汉英结构隐喻总体上差异较大,而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体系较为相似,这表明了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英... 作者采用了George Lakoff的理论架构,分别对汉英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语料分析,作者发现汉英结构隐喻总体上差异较大,而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体系较为相似,这表明了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可归因于人类把抽象概念方位化和实体化的共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 本体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语义拓展的认知理据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7-22,共6页
IN这类多义词意义复杂灵活,传统研究未能解释其多个义项联系的依据。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描写和解释语言的相关理论,基于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射体—界标、意象图式和Lakoff的空间隐喻理论,将IN看作一个具有原型的范畴,将... IN这类多义词意义复杂灵活,传统研究未能解释其多个义项联系的依据。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描写和解释语言的相关理论,基于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射体—界标、意象图式和Lakoff的空间隐喻理论,将IN看作一个具有原型的范畴,将其空间意义和非空间意义进行分类,研究了方位词IN核心语义形成、拓展及其认知理据,将IN的多个义项连接为一个规则的语义网络,形成对其各个意义及意义之间关系的系统认识。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论证了方位词IN语义的体验性、理据性和系统性,由此诠释了人类的身体体验、认知系统和语言表达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空间隐喻 意象图式 容器隐喻 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拷贝构式的象似性机制——兼述容器/方位概念隐喻与象似性原则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天翼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78,共4页
汉语拷贝构式是指谓语动词在同一句中被重复使用的句式,既表示动作(及对象),也表示动作结果。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分别从结构、分类、功能、语义和语用等角度对其做出了论述,但未见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中对其做出分析。本文尝试... 汉语拷贝构式是指谓语动词在同一句中被重复使用的句式,既表示动作(及对象),也表示动作结果。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分别从结构、分类、功能、语义和语用等角度对其做出了论述,但未见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中对其做出分析。本文尝试运用象似性原则解释拷贝构式的形成机制,并以自建的1195条拷贝构式语料库为基础,佐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我们还发现,象似性原则主要是建立在容器/方位概念隐喻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象似性 容器/方位概念隐喻 汉语拷贝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类英语阅读教学中隐喻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友文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32-35,共4页
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一项教学实验探讨隐喻思维的培养与经济类专门用途英语语篇阅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肯定了隐喻方法的积极作用。由此认为,经济类专门用途英语应该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导向,重塑学习者对于... 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一项教学实验探讨隐喻思维的培养与经济类专门用途英语语篇阅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肯定了隐喻方法的积极作用。由此认为,经济类专门用途英语应该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导向,重塑学习者对于隐喻的认知,并有意识地启发和培养他们的隐喻思维,以提高其阅读能力,进而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隐喻思维 经济类英语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加工深度影响道德概念水平方位隐喻联结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丛兴 马建平 +2 位作者 邓珏 杨众望 叶一舵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6-439,共14页
通过6个实验探究了不同概念加工深度下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的隐喻联结。实验1采用迫选任务范式,实验2、实验3和实验4均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实验5和实验6均采用启动范式。结果发现:(1)在思维迫选中存在道德与左、不道德与右的隐喻联结;(2... 通过6个实验探究了不同概念加工深度下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的隐喻联结。实验1采用迫选任务范式,实验2、实验3和实验4均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实验5和实验6均采用启动范式。结果发现:(1)在思维迫选中存在道德与左、不道德与右的隐喻联结;(2)在较深、中等概念加工深度下发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未发现这种效应;(3)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均不存在,即未在启动范式中发现隐喻联结。结果表明: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存在隐喻联结,这种隐喻联结中左表征道德、右表征不道德,并同时受到始源域和目标域加工深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隐喻 水平方位 映射 概念加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方位隐喻现象分析
6
作者 郑娜新 《海外英语》 2015年第9期239-240,242,共3页
方位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它借用空间位置来表达抽象概念。该文基于《红楼梦》前十回的语料分析了汉语中"上、下","高、低","深、浅","里、外"的方位隐喻现象,发现这些方位隐喻可以表达数量... 方位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它借用空间位置来表达抽象概念。该文基于《红楼梦》前十回的语料分析了汉语中"上、下","高、低","深、浅","里、外"的方位隐喻现象,发现这些方位隐喻可以表达数量、地位、时间、情感、状态等抽象概念,它们既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现象,有些又极具汉语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红楼梦》 概念隐喻 空间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