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Progress of 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echnology 被引量:127
1
作者 赵争鸣 张艺明 陈凯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I0001-I0022,21,共22页
近些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中等距离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自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7年发表其研究成果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就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该文在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 近些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中等距离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自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7年发表其研究成果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就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该文在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上,主要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概括论述。首先分析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目前运用于分析该技术的主要理论;接着对该技术目前的传输水平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分类阐释,主要分为传输特性、新材料的应用、干扰问题和实际应用,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现状;最后在当前研究热点问题的基础之上,对该技术有待研究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技术 电力传输 耦合共振 无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WPT 传输功率 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系统效率分析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跃 夏晨阳 +1 位作者 戴欣 苏玉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6-842,共7页
为了解决谐振耦合拓扑结构不同的非接触电能传输(CPT)系统效率计算方法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对4种基本谐振耦合拓扑结构的CPT系统的分析,给出了CPT系统效率计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提高CPT系统的效率,通过对一种电流型CPT系统的建模,... 为了解决谐振耦合拓扑结构不同的非接触电能传输(CPT)系统效率计算方法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对4种基本谐振耦合拓扑结构的CPT系统的分析,给出了CPT系统效率计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提高CPT系统的效率,通过对一种电流型CPT系统的建模,对系统谐振耦合拓扑结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该CPT系统高效率的能量输出.最后,以该电流型CPT系统为试验模型,对提出的效率计算方法和优化设计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电流型CPT系统谐振耦合拓扑结构最大效率的试验结果为92%,而其优化理论值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谐振耦合 效率分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CPT系统传输功率调节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跃 王智慧 +2 位作者 苏玉刚 戴欣 唐春森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86-1391,共6页
针对现有电流型CPT系统初级谐振回路能量调节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Buck和Boost两种工作模式的电路拓扑和控制方法,从而拓宽了系统传输功率调节范围。论文对改进后的拓扑进行了建模,推导了在两种模式下传输功率与占空比的函数关... 针对现有电流型CPT系统初级谐振回路能量调节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Buck和Boost两种工作模式的电路拓扑和控制方法,从而拓宽了系统传输功率调节范围。论文对改进后的拓扑进行了建模,推导了在两种模式下传输功率与占空比的函数关系,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Simulink和PLECS对PP型CPT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论证实了理论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阻抗分析 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振电容阵列的CPT系统输出控制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戴欣 周继昆 孙跃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9-734,共6页
针对非接触电能传输(CPT)系统的输出稳压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谐振电容阵列切换的输出控制方法。设计了谐振电容阵列的拓扑结构并给出其等效容值的计算方法。分析了CPT系统输出电压与拾取端谐振电容值的函数关系,并提出一种基于软开关模式... 针对非接触电能传输(CPT)系统的输出稳压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谐振电容阵列切换的输出控制方法。设计了谐振电容阵列的拓扑结构并给出其等效容值的计算方法。分析了CPT系统输出电压与拾取端谐振电容值的函数关系,并提出一种基于软开关模式的分段控制算法。该算法不借助辅助调压环节,直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可满足较大范围的控制需求,并有助于实现多路输出的独立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 非接触 电能传输 谐振电容 稳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系统输出电压主动控制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孙跃 祝兵权 戴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针对CPT(ContactlessPowerTransfer)系统负载切换时造成输出电压不稳定问题,分析了CPT系统输出电压调压方法,提出了通过调节输入电压来控制输出电压的主动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及数学推导,建立了拾取电路的等效电路模型以及CPT系统电路的... 针对CPT(ContactlessPowerTransfer)系统负载切换时造成输出电压不稳定问题,分析了CPT系统输出电压调压方法,提出了通过调节输入电压来控制输出电压的主动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及数学推导,建立了拾取电路的等效电路模型以及CPT系统电路的阻抗模型,进而建立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关系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以及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电能拾取 稳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电能传输(CPT)系统频率分裂现象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代小磊 牛王强 孟祥成 《电源学报》 2012年第3期67-71,106,共6页
非接触电能传输(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CPT)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频率分裂现象。论文以串联补偿的CPT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推导出了CPT系统中重要参数的方程表达式并选择负载电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数值分析和实... 非接触电能传输(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CPT)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频率分裂现象。论文以串联补偿的CPT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推导出了CPT系统中重要参数的方程表达式并选择负载电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数值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负载电压和负载功率在过耦合区内(k>kcritical)会分裂出两道脊,CPT系统工作在谐振频率(f0)和关键点(kcritical)时可以获得最大的负载电压和负载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 串联补偿 频率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开关技术对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ICPT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邵英 杨深钦 +2 位作者 孙军 蔡进 蒋超利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1,共7页
为研究软开关技术的应用对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ICPT系统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工作原理,推导出了该结构下逆变器开关管关断电流的完整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软开关实现方法,该方... 为研究软开关技术的应用对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ICPT系统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工作原理,推导出了该结构下逆变器开关管关断电流的完整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软开关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初级侧补偿电容的取值进行优化,可分别实现零电流关断(ZCS)或零电压开通(ZVS)两种类型的软开关;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从功率因数、开关管通态损耗、元件应力和输出电流稳定性的角度对比了两种软开关参数下系统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双边LCCL谐振 零电压开通 零电流关断 系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系统输出稳压控制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跃 朱军峰 +2 位作者 王智慧 苏玉刚 戴欣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4,8,共5页
在分析影响输出电压因素的基础上,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为目标,提出在拾取电路中加入斩波控制环节,进行了稳压控制机理研究,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控制方案是有效的.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Boost控制 电压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边LCCL结构的ICPT系统水下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英 杨深钦 何笠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0,共7页
为了研究海水环境对双边LCCL结构的感应式无线供电(ICPT)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从海水压力、线圈位置变化以及涡流损耗三个方面研究了海洋环境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在线圈错位状态下... 为了研究海水环境对双边LCCL结构的感应式无线供电(ICPT)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双边LCCL谐振结构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从海水压力、线圈位置变化以及涡流损耗三个方面研究了海洋环境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在线圈错位状态下线圈互感的计算方法,并引入修正系数对现有涡流损耗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使之更符合介质中实际的磁场分布。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双边LCCL谐振 涡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PT的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欣 李若琼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共9页
基于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的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可以非接触供电方式为列车提供实时牵引电能,是轨道交通领域未来新型牵引供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阐述了轨道交通实时受流非接触式牵引供... 基于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的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可以非接触供电方式为列车提供实时牵引电能,是轨道交通领域未来新型牵引供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阐述了轨道交通实时受流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回顾了ICPT技术和轨道交通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基于ICPT的非接触式牵引供电主要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轨道交通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牵引供电 非接触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耦合变压器的小功率CPT系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建阁 吕干云 +1 位作者 吴张勇 齐立鹏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96,共4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松耦合变压器小功率CPT(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采用互感模型对松耦合变压器进行了分析,对其原边和副边进行了补偿。采用有芯PCB螺旋电感线圈来制作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和副边绕组,给出了有芯电感的几何...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松耦合变压器小功率CPT(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采用互感模型对松耦合变压器进行了分析,对其原边和副边进行了补偿。采用有芯PCB螺旋电感线圈来制作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和副边绕组,给出了有芯电感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原边、副边之间通过高频方波传递能量。最后给出了整个系统的电路图。测试结果表明,当原边和副边距离在5mm以内时,电能传输效率较高,可为手机等小功率用电设备充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耦合变压器 小功率 非接触电能传输 PCB螺旋电感线圈 高频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42
12
作者 赵争鸣 张艺明 陈凯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共13页
近些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中等距离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自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7年发表其研究成果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就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该文在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 近些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中等距离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自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7年发表其研究成果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就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该文在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上,主要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概括论述。首先分析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目前运用于分析该技术的主要理论;接着对该技术目前的传输水平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分类阐释,主要分为传输特性、新材料的应用、干扰问题和实际应用,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现状;最后在当前研究热点问题的基础之上,对该技术有待研究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无接触电能传输 磁耦合 谐振 中等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L型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电路特性分析及参数配置方法 被引量:26
13
作者 孙跃 张欢 +2 位作者 唐春森 陶维 马浚豪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3-107,共5页
将二端口电路理论引用到非接触电能传输(CPT)系统中,通过二端口理论对LCL复合补偿型CPT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发现了其输入与输出电压间的倍数关系。同时,对耦合机构进行了重新建模,使其分析变得简单明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整个系统的参数... 将二端口电路理论引用到非接触电能传输(CPT)系统中,通过二端口理论对LCL复合补偿型CPT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发现了其输入与输出电压间的倍数关系。同时,对耦合机构进行了重新建模,使其分析变得简单明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整个系统的参数配置方式,并分析了其输出电压和功率、效率特性。为证明此参数配置方式优越性,推导了SS型CPT系统的输出功率公式,并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所述方式能够输出更大的电压和功率,仿真和实验同样证明了所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cpt) 二端口理论 输入输出关系 电路特性 参数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变换的稳频高效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9
14
作者 夏晨阳 张彦兵 +3 位作者 伍小杰 孙跃 左兰 李朝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4-819,共6页
为提高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在变负载工作模式下的频率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基于阻抗变换的稳频高效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法.根据开关变换器可实现阻抗变换,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副边结构中加入开关变换器,通过控制开关变换器中开关管... 为提高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在变负载工作模式下的频率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基于阻抗变换的稳频高效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法.根据开关变换器可实现阻抗变换,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副边结构中加入开关变换器,通过控制开关变换器中开关管占空比进行负载电阻的等效变换,并优化设计系统谐振补偿参数;通过对系统谐振网络以及阻抗变换电路的分析,推导出了系统关键参数设计的计算公式及阻抗变换电路占空比与负载电阻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负载电阻在1~10Ω范围内变化时,通过实时调节开关管占空比,能够始终保证系统效率达到6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cpt) 阻抗变换 频率 稳定性 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6
15
作者 杨庆新 陈海燕 +2 位作者 徐桂芝 孙民贵 傅为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3,共8页
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的无接触电能传输方式有远场辐射、电磁共振和电磁感应直接耦合三种。远场辐射采取微波或激光来传递能量,频率最高,传输距离最远,效率也较低。电磁共振采用频率为MHz范围的谐振频率实现... 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的无接触电能传输方式有远场辐射、电磁共振和电磁感应直接耦合三种。远场辐射采取微波或激光来传递能量,频率最高,传输距离最远,效率也较低。电磁共振采用频率为MHz范围的谐振频率实现电能在波长范围内的中等距离高效率传输。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能传输技术相对比较成熟,频率较低,传输距离相对很小,传输效率较高。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三种电能传输方式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也展示了一些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 电能传输 感应耦合 磁共振耦合 辐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模式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戴欣 孙跃 +2 位作者 苏玉刚 唐春森 王智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55-61,共7页
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由于电能单向传输特性,系统存在电能回馈困难、系统开环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模式,用于完成电能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双向直接转换。在此模式中,能量发射及接收端具有对称结构,既可工作于... 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由于电能单向传输特性,系统存在电能回馈困难、系统开环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模式,用于完成电能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双向直接转换。在此模式中,能量发射及接收端具有对称结构,既可工作于磁场激发模式也可工作于磁场接收模式,以满足能量双向传输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谐振软开关的双向电能高频变换拓扑,并建立能量注入与自治振荡双工作模式,实现传输功率的动态调节。提出了电能变换拓扑的谐振环节参数设计方法并构建状态空间模型。通过仿真及实验研究,证明了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模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 非接触 电能推送 谐振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耦合谐振的自主无线充电机器人系统设计 被引量:44
17
作者 宋凯 朱春波 +2 位作者 李阳 李晓宇 赵鑫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8-43,共6页
设计了具有非接触自主无线充电功能的室内移动机器人系统,采用基于磁耦合谐振原理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对机器人进行非接触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埋于室内固定某处,其上方放置扬声器,接收线圈安放在机器人底部。充电步骤为:机器人通过监测电... 设计了具有非接触自主无线充电功能的室内移动机器人系统,采用基于磁耦合谐振原理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对机器人进行非接触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埋于室内固定某处,其上方放置扬声器,接收线圈安放在机器人底部。充电步骤为:机器人通过监测电池电压或用户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开启充电程序,同时触发能量发射系统语音播放单元,使其播放语音指令呼叫机器人充电;机器人利用DSP实时采集语音信号,并通过声源定位算法判断发射系统方向,利用DSP进行驱动控制,指导其寻找发射源;当机器人进入发射源指定区域范围内,便可实现无线充电。该系统具有自主移动寻源和非接触无线充电的特点,无需人为干预,机器人可在几十秒内快速找到发射源并实现自主无线充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移动机器人 非接触自主充电 磁耦合谐振 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供电系统多负载自适应技术 被引量:30
18
作者 苏玉刚 唐春森 +1 位作者 孙跃 王智慧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7,共5页
从功率传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并联调谐拾取电路和串联调谐拾取电路对系统参数和系统功率传输容量的影响。提出采用固定频率控制和动态无功参数调谐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系统的工作频率恒定,并使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状... 从功率传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并联调谐拾取电路和串联调谐拾取电路对系统参数和系统功率传输容量的影响。提出采用固定频率控制和动态无功参数调谐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系统的工作频率恒定,并使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状态。最后对改进后的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供电 动态调谐 多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恒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25
19
作者 孙跃 陈国东 +3 位作者 戴欣 苏玉刚 唐春森 王智慧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6-769,共4页
针对负载切换时造成初级回路的导轨电流变化问题,提出了利用智能分段控制算法来调节控制脉冲中的移相角,分析了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主电路的电流恒定性问题,最终保证原边导轨电流的恒定,使得系统能在额定条件下正常工作,并对运用分段控... 针对负载切换时造成初级回路的导轨电流变化问题,提出了利用智能分段控制算法来调节控制脉冲中的移相角,分析了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主电路的电流恒定性问题,最终保证原边导轨电流的恒定,使得系统能在额定条件下正常工作,并对运用分段控制算法的主电路采用了MAT-LAB的Simulink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图可得在负载切换前后电流的恒定时间仅在2 ms之内,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控制算法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恒流控制 分段控制 移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时域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侯佳 陈乾宏 +3 位作者 任小永 阮新波 Siu-Chung Wong Chi K.Tse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83-1992,共10页
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因为对系统参数变化尤其是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变化不太敏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变换器中主要波形谐波含量较大,导致基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直接影响到变换器的参数设计以及控制的有效性。为此论文对变换器的时... 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因为对系统参数变化尤其是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变化不太敏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变换器中主要波形谐波含量较大,导致基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直接影响到变换器的参数设计以及控制的有效性。为此论文对变换器的时域特性展开研究。论文考虑谐波影响,推导谐振网络的通用等效电路,揭示谐波产生的原因,建立谐振腔各波形的定量表达式。在时域波形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研究变换器的输出增益特性,推导精确的电压增益并指出基波分析方法结果偏大的原因。最后,设计一台1.5 k W的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特征波形、电压增益的实验与分析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论文所采用的时域特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时域特性分析 输出电压增益 串/串并(S/SP)补偿 谐振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