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擦因数对小半径曲线轮轨接触应力的影响
1
作者 曾志平 唐杰 +4 位作者 吴达 李平 冯宁 李沛成 田春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89-2799,共11页
为研究摩擦因数对小半径曲线轮轨接触应力以及接触斑面积的影响规律,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分别设置内轨和外轨的摩擦因数为0.2、0.3、0.4并组合成9种不同的工况,计算内轨和外轨在半径为350 m的圆曲线线路中的最大法向、纵向和切向应... 为研究摩擦因数对小半径曲线轮轨接触应力以及接触斑面积的影响规律,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分别设置内轨和外轨的摩擦因数为0.2、0.3、0.4并组合成9种不同的工况,计算内轨和外轨在半径为350 m的圆曲线线路中的最大法向、纵向和切向应力与对应的接触斑面积。研究结果表明;1)内轨应力集中于钢轨中心偏右的轨面区域,外轨应力集中于轨角区域;2)外轨法向应力约为内轨法向应力的1.28倍,外轨纵向和切向应力分布以拉力产生的负应力为主导,接触区域部分受拉、部分受压,产生蠕滑现象,导致侧磨;3)内轨和外轨的法向、切向应力变化与摩擦因数呈线性关系,纵向应力与摩擦因数具有非线性特征;4)摩擦因数的取值对法向接触斑面积无明显影响,当摩擦因数分别在0.2~0.3、0.3~0.4范围内时,内轨和外轨的纵向、切向接触斑面积变化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轮轨接触疲劳磨耗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三向应力 接触斑面积 摩擦因数 小半径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间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绩效:基于竞合视角
2
作者 邓新明 覃谊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关于企业间多市场接触与绩效表现的关系的实证结果始终未能达成一致。基于竞合关系理论,利用2013—2022年全球手机行业的数据对多市场接触和企业绩效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绩效呈现S型曲线关系,宏观环境层面... 关于企业间多市场接触与绩效表现的关系的实证结果始终未能达成一致。基于竞合关系理论,利用2013—2022年全球手机行业的数据对多市场接触和企业绩效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绩效呈现S型曲线关系,宏观环境层面的东道国制度空白、东道国与母国间的制度距离,以及企业层面的国际化广度,分别对上述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市场接触 企业绩效 制度距离 制度空白 S型曲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齿面设计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栋 曹玉培 +2 位作者 徐向阳 贾涵杰 何泽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8-1466,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非圆齿轮副的传动性能,在齿轮啮合原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构建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主、从动轮啮合数学模型,推导在空间坐标系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节曲线与齿廓曲线的几何运动关系,完成轮齿齿... 为进一步提高非圆齿轮副的传动性能,在齿轮啮合原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构建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主、从动轮啮合数学模型,推导在空间坐标系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节曲线与齿廓曲线的几何运动关系,完成轮齿齿面的设计,结合折算齿形法建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的三维模型;构建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等同条件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与渐开线斜齿非圆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以及不同工况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的啮合特性;对比分析同参数、同工况下点接触非圆齿轮与渐开线非圆齿轮的齿面接触状态以及接触应力,相关研究结果为非圆齿轮设计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轮 点接触 节曲线 齿面设计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车辆车轮扁疤曲面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雨鑫 刘斌 +2 位作者 李楠 赵光伟 苏想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扁疤是常见的车轮踏面缺陷,准确构建车轮扁疤三维形态对研究车辆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至关重要。根据车轮实测不圆度数据,采用小波降噪结合曲线斜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斜率极值确定扁疤形位不圆度数据区域,提供后续构建扁疤... 扁疤是常见的车轮踏面缺陷,准确构建车轮扁疤三维形态对研究车辆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至关重要。根据车轮实测不圆度数据,采用小波降噪结合曲线斜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斜率极值确定扁疤形位不圆度数据区域,提供后续构建扁疤三维形态的数据基础;引入形位数据的丢失率和冗余率评价指标对扁疤三维形态建模的准确度进行评价,并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比较;利用提取的扁疤形位数据进行扁疤三维曲面重构,对轮轨滚动接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数据提取方法丢失率平均降低68%、冗余率平均降低63%,仿真结果能准确表达扁疤所引起的异常冲击振动特性,验证了重建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扁疤几何形态建模 车轮不圆度 轮轨接触仿真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道岔曲尖轨疲劳裂纹萌生预测
5
作者 翁之意 周宇 +1 位作者 王驰 单涛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9-627,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道岔曲尖轨疲劳裂纹与磨耗共存发展的情况,提出考虑磨耗的高速铁路道岔曲尖轨裂纹萌生预测方法。以列车侧向-逆向过岔时的轮载转移、轮轨接触状态为例,结合曲尖轨和基本轨的廓形关系,再现曲尖轨磨耗和疲劳累积过程,并分析... 针对高速铁路道岔曲尖轨疲劳裂纹与磨耗共存发展的情况,提出考虑磨耗的高速铁路道岔曲尖轨裂纹萌生预测方法。以列车侧向-逆向过岔时的轮载转移、轮轨接触状态为例,结合曲尖轨和基本轨的廓形关系,再现曲尖轨磨耗和疲劳累积过程,并分析曲尖轨磨耗和疲劳损伤发展特征、轮载转移和轮轨接触变化,从而预测曲尖轨裂纹萌生寿命和位置。结果表明,考虑列车逆、侧向通过的情况,在曲尖轨裂纹萌生过程中,各磨耗阶段内达到磨耗阈值所需的通过总重呈波动变化,即磨耗发展不规则,且基本轨和曲尖轨的磨耗发展率呈相反趋势;曲尖轨顶宽35 mm断面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约11.7 MGT(百万吨),裂纹萌生位置在轨顶区域内距轨顶中心10~15 mm、钢轨表面1~3 m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 曲尖轨 轮载转移 滚动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网摩擦力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6
作者 杨泽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6-172,共7页
为保障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的有效接触,进而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提出在载流条件下对弓网摩擦接触特性开展系统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基于滑动电接触试验平台,开展不同工况下(涵盖压力波动幅度、压力波动频率、接... 为保障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的有效接触,进而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提出在载流条件下对弓网摩擦接触特性开展系统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基于滑动电接触试验平台,开展不同工况下(涵盖压力波动幅度、压力波动频率、接触电流和滑动速度)弓网滑动电接触摩擦力试验;然后,结合试验数据,筛选出能够分别表征压力波动幅度、接触电流和滑动速度影响的单因素数学模型,模型构建方法采用曲线估计,具备较高的拟合精度;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压力波动载荷与接触电流共同作用的弓网摩擦力预测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弓网间滑动摩擦力随接触电流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压力波动幅度和滑行速度的提高,会造成摩擦力增大;相比之下,压力波动频率对弓网摩擦力的影响较为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波动 接触电流 曲线估计 多元回归 弓网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轮轨蠕滑曲线对钢轨磨耗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平 宋娟 +2 位作者 杨春凯 安博洋 陈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4-1042,共9页
轮轨蠕滑曲线会影响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钢轨磨耗,为研究实测轮轨蠕滑曲线对钢轨磨耗的影响,首先,基于最小二乘法获得适用于Polach模型和修改FASTSIM算法的参数,模拟40~400 km/h行车速度范围内的实测蠕滑曲线;随后,在SIMPACK软件... 轮轨蠕滑曲线会影响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钢轨磨耗,为研究实测轮轨蠕滑曲线对钢轨磨耗的影响,首先,基于最小二乘法获得适用于Polach模型和修改FASTSIM算法的参数,模拟40~400 km/h行车速度范围内的实测蠕滑曲线;随后,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Polach模型测得实测蠕滑曲线;最后,采用Kik-Piotrowski模型和修改的FASTSIM算法进行轮轨非赫兹滚动接触计算,并结合USFD磨耗模型预测钢轨磨耗,对比了理想与实测蠕滑曲线条件下钢轨磨耗的差异.研究表明:理想蠕滑曲线条件下钢轨磨耗深度明显大于实测蠕滑曲线下的结果,随着车辆通过次数的增加,理想条件下钢轨磨耗分布范围更大,内外轨磨耗分布范围分别为实测蠕滑曲线的1.5倍和1.3倍;摩擦系数和磨耗率显著影响钢轨磨耗大小及磨耗分布情况,故在车辆动力学仿真和钢轨磨耗计算中有必要考虑实测轮轨蠕滑曲线;形成了确定实测蠕滑曲线参数的前处理程序,可服务于车辆动力学仿真和钢轨磨耗计算,可以有效指导现场进行钢轨打磨等养护维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滑曲线 数值模拟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 钢轨磨耗 接触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压力容器用金属C形密封环力学及密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成红 刘玮琦 罗翔鹏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1,共9页
为研究反应堆压力容器用金属C形密封环的力学及密封特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进行模拟仿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形密封环所处温度、材料等参数对其压缩回弹特性曲线、回弹率、接触压力、... 为研究反应堆压力容器用金属C形密封环的力学及密封特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进行模拟仿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形密封环所处温度、材料等参数对其压缩回弹特性曲线、回弹率、接触压力、接触宽度等力学特性和密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形密封环在高温环境下的压缩回弹性能和密封性能均差于常温环境;C形密封环各部分材质对其压缩回弹性能和密封性能存在影响,并提出了一组性能较优的材料组合,可为C形密封环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压力容器 金属C形密封环 密封特性 压缩回弹特性曲线 接触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接触网腕臂安装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卢广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是影响接触网腕臂偏移等系统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接触网腕臂安装、偏移调整与钢梁伸缩之间的协同配合,目前国内在此方面鲜有研究。通过阐述受导线伸缩影响的腕臂偏移...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是影响接触网腕臂偏移等系统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接触网腕臂安装、偏移调整与钢梁伸缩之间的协同配合,目前国内在此方面鲜有研究。通过阐述受导线伸缩影响的腕臂偏移机理和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纵向伸缩机理,分析在不同接触网锚段布置方式下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伸缩对腕臂偏移的影响,并采用逐工点分析法总结不同工况下钢梁伸缩与导线伸缩对腕臂偏移影响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接触网腕臂安装曲线在导线伸缩及钢梁伸缩共同作用下的计算方法。结合典型案例计算分析,建议采用不同钢梁跨度下的推荐锚段布置方式能有效降低腕臂偏移量,并提出应重点关注伸缩缝两侧锚段腕臂偏移问题、腕臂偏移为叠加关系时缩小半锚长度、钢梁跨度大于720 m时应重点计算伸缩缝两侧双腕臂间距等优化事项。研究内容及计算公式可为系统性解决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接触网腕臂偏移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等技术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跨度桥 钢桁架桥 钢梁伸缩 接触网 腕臂偏移 腕臂安装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头弹步枪导轨曲线槽的设计分析
10
作者 张宁 周克栋 赫雷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
为研究不同导轨曲线槽形状对埋头弹步枪导轨-弹膛机构运动特性以及弹膛突耳与导轨曲线槽接触力的影响,以某中口径埋头弹步枪为对象,基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和五次多项式函数设计了4种导轨曲线槽,建立了相应的导轨-弹膛机构的... 为研究不同导轨曲线槽形状对埋头弹步枪导轨-弹膛机构运动特性以及弹膛突耳与导轨曲线槽接触力的影响,以某中口径埋头弹步枪为对象,基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和五次多项式函数设计了4种导轨曲线槽,建立了相应的导轨-弹膛机构的三维模型,采用Adams建立了导轨-弹膛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Abaqus建立了导轨-弹膛机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选用不同导轨曲线槽时,活动弹膛升降速度、导轨曲线槽与突耳间的接触力、以及导轨曲线槽的接触应力明显不同,最大接触应力主要分布在导轨曲线槽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选择五次多项式函数作为导轨轮廓曲线时,导轨曲线槽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接触应力较其他导轨曲线槽的接触应力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轨-弹膛机构 导轨曲线槽 接触力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动力学的铁路轨道曲线啸叫时域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午垚 刘奔龙 +1 位作者 刘洋 江晓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3,共8页
曲线啸叫是轮轨切向黏滑接触、轮轨动力学和通过曲线时车辆运行状态的综合结果。为综合研究曲线啸叫的影响因素,基于整车车辆多体动力学,并采用改进的轮轨接触力计算方法,建立了曲线啸叫时域模型。在接触力计算中,使用了离散接触模型,... 曲线啸叫是轮轨切向黏滑接触、轮轨动力学和通过曲线时车辆运行状态的综合结果。为综合研究曲线啸叫的影响因素,基于整车车辆多体动力学,并采用改进的轮轨接触力计算方法,建立了曲线啸叫时域模型。在接触力计算中,使用了离散接触模型,为引入下落摩擦机理,在切向力计算中使用迭代方法确定摩擦系数和接触力,使用模态叠加法计算车轮振动响应,采用无限元方法计算车轮声辐射。研究不同曲线半径和通过速度下,曲线段轮轨间接触力的变化及接触区的黏着-滑动状态,对车轮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车轮声学响应。研究发现,在下落摩擦和整车车辆运动状态的共同作用下会出现啸叫现象;曲线段轮轨间的法向力和切向力均会出现振荡,接触区呈现黏滑振荡状态;车轮振动速度谱的峰值频率与车轮特征模态相近,车轮轴向和径向模态的高幅振动是高频啸叫的原因之一。啸叫现象主要出现在前轮上,相同工况下,前后轮声压级相差近20 dB,车辆速度和曲线半径对啸叫程度有明显影响,当车辆的曲线通过速度为60 km/h时,小曲线半径会出现严重啸叫现象;当曲线半径由200 m增大到400 m时,最大声压级降低34 dB;曲线通过速度由60 km/h降至40 km/h时,最大声压级下降1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轮轨噪声 曲线啸叫 离散弹性接触 车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曲线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时变规律及治理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昕 赵鑫 +3 位作者 彭峰 李静伟 张凯 李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53-3165,共13页
为探明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因滚动接触疲劳提前失效机理及优化现有打磨策略,针对该重载线曲线段发生的U75V热处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开展不同半径、运量曲线钢轨的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仿真,揭示现场不同圆曲线段钢轨疲劳... 为探明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因滚动接触疲劳提前失效机理及优化现有打磨策略,针对该重载线曲线段发生的U75V热处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开展不同半径、运量曲线钢轨的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仿真,揭示现场不同圆曲线段钢轨疲劳随服役时间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轨疲劳随服役时间的演化大致分为裂纹萌生与快速扩展和裂纹-磨耗共生2个阶段。在进入裂纹-磨耗共生阶段后,R600 m、R800 m重载圆曲线段随着服役时间累计会因钢轨显著失形导致轮轨匹配恶化,虽对轨距角裂纹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但轨面部分区域产生了严重剥离掉块,可能会威胁到安全行车,究其根本原因是钢轨失形到一定程度后轮轨接触点向轨肩集中所致;所跟踪的其余曲线因钢轨磨耗较小未明显失形,故不会出现严重剥离掉块。在实验室内通过对下道钢轨失效分析后发现,涡流探伤仪测量到的最大深度与真实最大深度间存在误差;测量深度一般大于真实深度,真实深度在变大的同时测量深度与真实深度间的误差会越来越大。基于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时变规律,为进一步延长R600 m、R800 m重载钢轨的使用寿命,建议加大打磨频率(特别是在新轨上道6个月内),优先将廓形打磨为标准廓形,兼顾磨去疲劳裂纹;对于更大半径曲线考虑到经济性等,保持当前的打磨策略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曲线钢轨 滚动接触疲劳 涡流检测 钢轨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润滑聚醚醚酮的接触疲劳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若 魏沛堂 +3 位作者 谢怀杰 边疆 卢泽华 刘怀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8,共8页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强度、耐热的工程塑料,但其接触疲劳基础数据的缺失制约了它在重载场合下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开展了喷油润滑下的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试验与PEEK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绘制了接触疲劳S-N曲线。对比发现,PEEK滚子...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强度、耐热的工程塑料,但其接触疲劳基础数据的缺失制约了它在重载场合下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开展了喷油润滑下的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试验与PEEK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绘制了接触疲劳S-N曲线。对比发现,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极限比齿轮接触疲劳极限高14%,接触压力135 MPa下的滚子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比齿轮接触疲劳寿命长58%,进而提出PEEK的滚子-齿轮接触疲劳寿命转换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齿轮 滚子 接触疲劳 应力-寿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共焦法全曲面粗糙度检测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文俊 林波 +3 位作者 聂箫 李宗亮 刘鹏程 黄川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58,共4页
为了解决内曲面粗糙度测量问题,实现曲面类零件全曲面粗糙度的测量,提出一种白光共焦法全曲面粗糙度检测方法。基于白光共焦传感器,搭建测量系统,设计了工件装夹结构、被测表面定位结构、传感器聚焦等结构,并在C#平台上开发了软件系统,... 为了解决内曲面粗糙度测量问题,实现曲面类零件全曲面粗糙度的测量,提出一种白光共焦法全曲面粗糙度检测方法。基于白光共焦传感器,搭建测量系统,设计了工件装夹结构、被测表面定位结构、传感器聚焦等结构,并在C#平台上开发了软件系统,建立了曲面类零件全曲面粗糙度测量能力。对标标准多刻线样板和曲面类样品,开展了多项考核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示值准确性、示值重复性、示值稳定性,具备曲面类零件全曲面粗糙度测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类零件 表面粗糙度 非接触测量 光谱共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丰富卷积特征算法的液滴边缘检测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慧 曹召良 王军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6-895,共10页
液滴图像边缘的高精度提取是测量水接触角较为关键的一环,针对常规边缘提取方法噪声鲁棒性差、边缘提取不完整、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丰富卷积特征(RCF)的液滴边缘检测模型。首先,在深度特征提取阶段引入特征融合模块,使用... 液滴图像边缘的高精度提取是测量水接触角较为关键的一环,针对常规边缘提取方法噪声鲁棒性差、边缘提取不完整、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丰富卷积特征(RCF)的液滴边缘检测模型。首先,在深度特征提取阶段引入特征融合模块,使用多个特征让模型更加鲁棒,减少过拟合的风险;其次,设计多感受野模块代替RCF后边的contact层,通过多个感受野来提取更多的语义信息,使边缘细节更加丰富;然后,在模型每一层之前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图像中重要特征的关注程度;最后,设计并引入MaxBlurPool下采样技术,减少计算量和参数量,提高平移不变性。在自制液滴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固定轮廓阈值(ODS)提高到0.816、单图像最佳阈值(OIS)提高到0.829、检测准确率高达90.17%,相较原模型提高了1.85个百分点,能够准确检测液滴边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边缘检测 水接触角 特征融合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实测轮轨蠕滑曲线模拟
16
作者 张洪吉 安博洋 +3 位作者 王小韬 陶功权 丁昊昊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77,共7页
轮轨黏着-蠕滑特性直接影响着轮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列车的运行安全。为在轮轨接触数值模型中合理地表征实测黏着-蠕滑曲线的影响,在KP模型和改进FASTSI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黏着-蠕滑特征参数初值计算方法,结合遗传算法设计参数拟合过... 轮轨黏着-蠕滑特性直接影响着轮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列车的运行安全。为在轮轨接触数值模型中合理地表征实测黏着-蠕滑曲线的影响,在KP模型和改进FASTSI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黏着-蠕滑特征参数初值计算方法,结合遗传算法设计参数拟合过程并选取合适的适应度函数,形成了一种获取描述轮轨黏着-蠕滑特性特征参数的通用方法,随后以160 km/h速度的实测蠕滑数据为例,分析对比了本文算法拟合蠕滑曲线的计算效率及与理想工况下局部接触结果的差异。研究表明:(1)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拟合不同速度工况对应的实测黏着-蠕滑曲线时均具有较高的精度,提出的拟合特征参数取值范围提高了遗传算法收敛速度,与遍历法相比计算速度提高18.5倍;(2)考虑潮湿环境实测轮轨黏着-蠕滑曲线时,轮轨黏滑分布、切向接触应力较干态理想工况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接触斑最大切向接触应力减小、滑动区面积随蠕滑率增大的速度减缓等。本文算法满足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数值仿真要求,可更真实地模拟实际环境条件下的轮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蠕滑曲线 轮轨黏着-蠕滑特性 遗传算法 轮轨接触 蠕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条B样条曲线求交的高效计算方法
17
作者 王永澳 吕杭汀 陈小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700,共14页
曲线曲面间求交计算在CG和CAD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牛顿法等迭代法计算效率高但需要良好的初始值;裁剪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但计算效率不理想,尤其是对于相切情况的求交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计算2条B样条曲线交点的混合方法.首先提出一种高效... 曲线曲面间求交计算在CG和CAD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牛顿法等迭代法计算效率高但需要良好的初始值;裁剪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但计算效率不理想,尤其是对于相切情况的求交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计算2条B样条曲线交点的混合方法.首先提出一种高效的线性复杂度裁剪方法,用于获得良好的初始值;然后提出一种与导数无关且效率更高的改进的割线法,用于验证贯穿性相交情况;最后提出一个相切情况下收敛阶为2的迭代公式,其性能远优于现有的牛顿法和裁剪法.理论上,混合方法若与根隔离法相结合,可以应用于更多类型曲线间的求交问题.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同类方法相比,在贯穿情况下,所提方法的计算效率提高约10%,在相切情况下则提高约100%~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样条曲线/曲线求交 裁剪法 线性包围法 相切 非多项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设计与安装参数对车齿加工刀具跃程量的影响
18
作者 徐伟 贾康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86,共5页
车齿加工能够对内齿结构进行高效高精加工,使其在新能源汽车与航空航天相关的齿轮制造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初步应用。针对台阶型内齿圈以及多联齿轮轴等紧凑退刀空间的复杂零件,无干涉加工是车齿成功实施的关键。由于车齿加工刀具与工... 车齿加工能够对内齿结构进行高效高精加工,使其在新能源汽车与航空航天相关的齿轮制造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初步应用。针对台阶型内齿圈以及多联齿轮轴等紧凑退刀空间的复杂零件,无干涉加工是车齿成功实施的关键。由于车齿加工刀具与工件之间存在轴交角以及车齿加工中切削刃与工件齿槽表面之间复杂的空间展成关系,导致刀具跃程量的准确计算困难。本文从车齿加工接触线计算出发,提出了车齿加工刀具跃程量的准确计算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刀具设计安装参数与跃程量之间的关系,为紧凑退刀空间约束下的车齿加工干涉分析、走刀量控制以及刀具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齿 跃程量 退刀空间 无干涉 接触线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摩擦自激振动导致曲线啸叫研究
19
作者 冯晓航 陈光雄 +2 位作者 董丙杰 宋启峰 唐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3-79,共7页
在地铁车辆通过狭窄的曲线轨道时,往往伴随着啸叫噪声的产生。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该研究考虑了列车在曲线轨道行驶时的轮轨接触状态,进而建立了轮对-轨道系统的摩擦耦合有限元模型。随后,通过复特征值分析对该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 在地铁车辆通过狭窄的曲线轨道时,往往伴随着啸叫噪声的产生。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该研究考虑了列车在曲线轨道行驶时的轮轨接触状态,进而建立了轮对-轨道系统的摩擦耦合有限元模型。随后,通过复特征值分析对该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摩擦因数以及钢轨吸振器的类型及其参数对曲线啸叫产生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对-轨道系统由于摩擦自激振动而引起的曲线啸叫噪声频率为482.4 Hz、1 205.1 Hz和2 153.9 Hz,这与现场测试结果相一致。此外,当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0.25时,轮对-轨道系统才会出现2 153.9 Hz的曲线啸叫噪声频率;而安装钢轨侧面吸振器及增大其连接阻尼或者选择合适的轨底吸振器结构均能有效地缓解轮对-轨道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啸叫 轮轨接触 摩擦自激振动 复特征值分析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重合度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风娇 刘建刚 廖强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3-1363,共11页
为了解决组合齿廓非圆齿轮增大重合度问题,对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增大齿高系数,减小节曲线压力角、负变位的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对变渐开线-不完全变摆线齿廓展开了大重合度组合齿廓设计,并对大重合... 为了解决组合齿廓非圆齿轮增大重合度问题,对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增大齿高系数,减小节曲线压力角、负变位的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对变渐开线-不完全变摆线齿廓展开了大重合度组合齿廓设计,并对大重合度的非圆圆柱齿轮进行了设计;然后,分析了齿高系数、变位系数、节曲线压力角与非圆齿轮渐开线齿廓和变渐开线-不完全变摆线组合齿廓的重合度变化规律,制造了2种增大重合度的组合齿廓非圆齿轮;最后,测量了增大齿高系数和减小节曲线压力角的非齿轮齿侧间隙,并与标准的渐开线齿廓齿侧间隙进行了对比,开展了大重合度组合齿廓非圆齿轮传动比的测量试验,以及承载能力仿真对比分析(主动轮固定,从动轮添加15 N·m扭矩)。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齿廓非圆齿轮的齿侧间隙(减小节曲线压力角0.106 mm,增大齿高系数0.107 mm)明显小于渐开线齿廓非圆齿轮的齿侧间隙(0.173 mm);大重合度组合齿廓非圆齿轮的试验传动比与理论仿真传动比一致;减小节曲线压力角的大重合度齿廓设计方法承载能力(应力最大值157.5 MPa)最优,增大齿高系数的大重合度齿廓设计方法承载能力(应力最大值213.2 MPa)最差。采用增大齿高系数,减小节曲线压力角的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来实现非圆齿轮的大重合度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重合度组合齿廓 渐开线齿廓非圆齿轮 齿高系数 变位系数 节曲线压力角 变渐开线-变摆线 齿侧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