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片等离子处理对PTFE微波基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金霞 韩笑 +2 位作者 薛微婷 冯春明 冯贝贝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9,78,共7页
采用等离子处理对聚四氟乙烯(PTFE)基片进行表面处理,研究气体流量、放电功率、处理时间的变化对PTFE基片微观形貌和接触角的影响,进而研究对PTFE微波基板介质损耗、吸水率、剥离强度等综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 采用等离子处理对聚四氟乙烯(PTFE)基片进行表面处理,研究气体流量、放电功率、处理时间的变化对PTFE基片微观形貌和接触角的影响,进而研究对PTFE微波基板介质损耗、吸水率、剥离强度等综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有效增加基片表面粗糙度,降低PTFE基片的接触角,提高其表面能,使覆铜箔层压板的铜箔与介质层之间结合强度提升,制备的PTFE微波基板的剥离强度可接近未处理之前剥离强度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 聚四氟乙烯 微波基板 接触角 介质损耗 吸水率 剥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明阳 马彪 +3 位作者 李和言 赵二辉 杜秋 李慧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7,共5页
考虑金属的热衰退特性及温度、压力和摩滑速度对混合润滑油膜的影响,建立了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摩擦因数计算模型,研究了摩滑过程中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状态下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销-盘摩擦因数测量实验对摩擦因数计算模型... 考虑金属的热衰退特性及温度、压力和摩滑速度对混合润滑油膜的影响,建立了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摩擦因数计算模型,研究了摩滑过程中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状态下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销-盘摩擦因数测量实验对摩擦因数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元件屈曲变形导致摩擦元件间摩擦状态发生变化,在局部接触条件下,接触区摩擦状态随温度升高可分为油膜主导阶段、微凸峰主导阶段、摩擦因数上升阶段和热衰退阶段4个阶段.其中,油膜主导阶段会随摩滑速度的减小而消失.干摩擦状态下,摩滑速度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在混合润滑状态下,摩擦因数随摩滑速度增加而下降,且温度越小摩擦因数衰减越显著.局部接触区平均面压较小时,压力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当压力超过100 MPa时,接触面压力开始对混合润滑中的油膜主导阶段产生影响,此时摩擦因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铜基摩擦副 局部接触 边界润滑 摩擦因数 油膜相对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聚乳酸非织造布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宁 李亚滨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聚乳酸非织造布材料进行不同时间的等离子体处理,计算处理前后的失重率,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考察了试样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处理时间对试样的润湿接触...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聚乳酸非织造布材料进行不同时间的等离子体处理,计算处理前后的失重率,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考察了试样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处理时间对试样的润湿接触角和自然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增加处理时间,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失重率逐渐增大,润湿接触角逐渐下降,经处理5 min后,由原来的113.86°下降为70.27°.这表明由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会对材料表面产生一定的刻蚀,同时增加了一些官能团尤其是亲水性基团,最终使其吸湿性和生物降解性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聚乳酸(PLA)非织造布 失重率 润湿接触角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弓网受流理论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江洪泽 《都市快轨交通》 2010年第4期54-58,共5页
在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运行管理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摆脱柔性接触网所形成的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修管理各阶段传统思维与管理方式的束缚,尝试定义并诠释网定装置、网体装置和网连装置等概念,提出一套初步的刚性接触网... 在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运行管理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摆脱柔性接触网所形成的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修管理各阶段传统思维与管理方式的束缚,尝试定义并诠释网定装置、网体装置和网连装置等概念,提出一套初步的刚性接触网弓网受流理论,即凹凸程度、抬升力、受电弓重量、支撑间隔与不离线速度的相互约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刚性接触网 柔性接触网 弓网受流理论 离线率 不离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动态受流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于万聚 王晓保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9-18,共10页
本文对高速运行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动态受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建立了以连续质点表示的接触悬挂的物理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机仿真方法,仿真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弓线间接触压力、受电弓运行轨迹等动态特性,并得出相应结论,同时提... 本文对高速运行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动态受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建立了以连续质点表示的接触悬挂的物理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机仿真方法,仿真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弓线间接触压力、受电弓运行轨迹等动态特性,并得出相应结论,同时提出改善高速受流性能的方法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 接触网 受流特性 抬升力 离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