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数智赋能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飒 杨静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在“双一流”建设与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亟需通过数智赋能实现创新升级。文章通过对学科情报服务已有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构建学科情报服务的数智赋能范式模型。并通过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服务一流学科建设、一流... 在“双一流”建设与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亟需通过数智赋能实现创新升级。文章通过对学科情报服务已有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构建学科情报服务的数智赋能范式模型。并通过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服务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科研创新、一流国际合作的具体实践,展现数智赋能学科情报服务的应用成效。实践表明,数智赋能有助于提升学科情报服务的时效性与精准性,并推动图书馆向“战略智库”转型。文章就技术融合、服务模式创新及组织能力建设等方向进行展望,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的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校图书馆 学科情报服务 数智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分析
2
作者 任缙 高婷婷 +1 位作者 陈心蕊 王亚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2,共11页
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2016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 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2016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产业集聚、数字化转型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本身未能直接显著提升企业TFP,但其与产学研合作、产业集聚等机制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扭转上述结论,表现出“双一流”建设对企业TFP的积极赋能效应;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在具有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自主创新、非国有控股、规模较小、知识产权保护度弱和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中,“双一流”建设的赋能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上述结论强调了优化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了如何最大化激发“双一流”建设对企业TFP积极影响的优化路径。这为深入理解“双一流”建设对实体经济的真实影响、优化政策实施、推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中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全要素生产率 产学研合作 产业集聚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的困境与突破
3
作者 耿乐乐 张萌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8,共12页
产教融合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尚存在广度与深度不够、合作企业重科研而轻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性“校热企冷”等现实问题,亟须进... 产教融合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尚存在广度与深度不够、合作企业重科研而轻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性“校热企冷”等现实问题,亟须进一步明晰“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的特点,重新审视产教融合的概念和内涵,并从新的视角阐释现实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制度困境。产教融合大致经历了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产学研协同—产教融合几个演变阶段,“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涉及企业、大学、政府、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具有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产业培育等多重职能。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所面临的制度困境深入剖析后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存在参与主体的异质性引起利益冲突与背离、信息不对称导致机会主义合作困境、复杂且高昂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引起产教融合合作活力下降、制度设计失调导致合作效能低下等制度困境。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制度困境,应进一步明晰产教融合参与各方投入要素的产权,建立产教融合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科学地进行制度配置以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并建立激励与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双一流”建设高校 交易成本 机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强国目标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评价
4
作者 郭菲 靳天宇 刘惠琴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自主科学确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基于对教育强国“三大属性”与“六力特质”的理解,本文提出了基于教育强国“六力特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构建了以“六力特质”为评价维度,... 自主科学确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基于对教育强国“三大属性”与“六力特质”的理解,本文提出了基于教育强国“六力特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构建了以“六力特质”为评价维度,以高校五大职能实现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与治理体系完善程度为评价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并探讨了该框架在“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建设和成效评价等阶段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建设标准、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三大属性 六力特质 “双一流”建设 一流大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院校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5
作者 王凯 龙江 梁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0,共6页
以“双一流”学科及专业建设为目标引领,通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工程实践及创新实践四层次相互衔接的教学体系。从三方面建设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课程,包括基于竞赛驱动的工程训练... 以“双一流”学科及专业建设为目标引领,通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工程实践及创新实践四层次相互衔接的教学体系。从三方面建设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课程,包括基于竞赛驱动的工程训练课程、模块化的“专业+实践”课程、“基本技能+执照培训”模式的职业培训课程。建立了项目式教学法,探索了全过程考核评估标准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能同时培养学生严实作风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性、复合型民航人才提供支持,对民航院校工程训练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民航院校 工程训练 教学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探析——以六所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吉 刘东梅 +1 位作者 杨帆 高旭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了“黄金期”,中医药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也得到空前提升,大力发展中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正当其时。在创建一流中医药学科,传播中医药优秀文化,建构中医药知识体系的过程中...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了“黄金期”,中医药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也得到空前提升,大力发展中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正当其时。在创建一流中医药学科,传播中医药优秀文化,建构中医药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然而,相对于中医学和中药学等自然科学,中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设立与发展存在“先天不足”,仍存在部分问题。中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路径应当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优化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与自强的评价体系为目标导向,锚定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水平为改革方向,最终实现中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中医药院校 哲学社会科学 现实境遇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囿与未来路向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彩盈 黄汉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学学科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重大战略任务。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大学体育学发展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囿及未来路向进行分析阐释。研究认为,我国大学体育学经历了...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学学科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重大战略任务。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大学体育学发展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囿及未来路向进行分析阐释。研究认为,我国大学体育学经历了“孕育萌芽期—曲折探索期—恢复完善期—繁荣发展期”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新征程上体育学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学科地位形象弱势、学科组织模式封闭、学科人才队伍不强、学科制度建设滞后、学科文化培育缺位、人才培养质量欠佳、科学研究水平不高、社会服务职能弱化、国际交流合作不够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未来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应始终紧扣我国大学体育学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精准聚焦提升学科地位形象和提高学科声誉水平两项任务,加快建设体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整体把握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和提高学科治理能力四条措施,坚持遵循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学研究质量、强化社会服务效能、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五种职能的发展路径,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体育学,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作出体育学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体育学 学科建设 双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影响机制研究——以西部地区高校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袁川 张婷 董泽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51,共14页
高层次人才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力主体要素,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而高层次人才流动正是劳动力价格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政策的驱动下,西部地区高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 高层次人才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力主体要素,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而高层次人才流动正是劳动力价格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政策的驱动下,西部地区高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基于“博士比”“教授比”等“人才硬指标”考核评估压力而导致的人才资源相对不足问题依然较为严峻,吸引优秀高层次人才加盟便成为高校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这一社会共识促使高校和科研单位竞相对外采取人才“挖角”模式,由此引起了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合理性流动”的质疑。为进一步探究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内在动因与作用机制,文章采用文献梳理和扎根田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高校进行研究,发现“较高的经济待遇期望值、较好的科研发展期望值、合理的考核评价期望值、全面的服务保障期望值、理想的社会适应期望值、优良的人才环境期望值”等六个主范畴共同构成了“西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且对高层次人才的流动产生显著影响。分析影响西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的深层次原因发现,经济待遇直接影响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意愿,科研发展与考核评价是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内在动因,直接影响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二者共同反映了高层次人才流动价值与流动意愿的关系;服务保障、社会适应、人才环境三因素构成了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内外情境,既通过影响流动价值间接作用于流动意愿,也调节着流动价值与流动意愿的关系。因此,可以用“直接原因→内在动因(属于直接原因)→内外情景→流动意愿”这一故事线来描述西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现象,其核心范畴可以确定为“西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机制”。因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尤其是在基于西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模型情形下,应从关注“心理收入”、建设发展平台、完善制度保障和培养情感认同等方面调适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双一流”建设 高层次人才 人才流动 西部地区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转型发展中的校长角色与行动逻辑及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启示——基于王亚南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建 董泽芳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本研究依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从组织领导学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首任校长王亚南的角色扮演、行为表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厦门大学发展目标厘定、结构再造、技术提升的实践工作中分别扮演了擘画人、设计师、开拓者三种角色。... 本研究依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从组织领导学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首任校长王亚南的角色扮演、行为表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厦门大学发展目标厘定、结构再造、技术提升的实践工作中分别扮演了擘画人、设计师、开拓者三种角色。这对我国当下高水平大学从“985”“211”工程形塑的既有形态转向“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应有样态具有一定的启示:在高校类型与主体优势的根本遵循中呈现不同类型大学的应有功能;在教学改进与科研提升关系的平衡中推进基层学术组织的复合再造;在教师评价与知识生产的方式改革中重塑一流学术研究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转型发展 王亚南 校长角色 行动逻辑 组织领导学 “双一流”建设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强 赵灵翡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3,共12页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政策导向性、系统性、质性与量化结合、针对性、中外融合等构建原则,本研究构建了包括3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和2...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政策导向性、系统性、质性与量化结合、针对性、中外融合等构建原则,本研究构建了包括3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PLS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分析。该指标体系的创建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聚焦人才培养,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国际化人才输出的主阵地;瞄准科技前沿,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协同创新的高地;推进海外引才,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优化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新渠道;强化贡献导向,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支撑一流学科体系的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双一流”建设 高校 高等教育国际化 办学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际化战略:举措、风险与进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兰思亮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24,共13页
基于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虽基于兼蓄全球教育资源、驱动跨国科研合作、强化国际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全球话语权、培塑文化传播能力等五大行动举措推动国际化战略,但存在路径依赖冲蚀教育公平属... 基于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虽基于兼蓄全球教育资源、驱动跨国科研合作、强化国际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全球话语权、培塑文化传播能力等五大行动举措推动国际化战略,但存在路径依赖冲蚀教育公平属性、模式失衡影响科研成果产出、体系断环窒碍人才队伍建设、角色失语遮蔽治理主体地位、价值漂移阻滞中外人文交流等潜在风险。为此,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通过理念更新、范式优化、制度完善、主体凸显、品牌营造,不断提升国际人才培养力、加强跨国科研合作力、增进国际师资建设力、提升全球话语影响力、增强对外文化传播力,完善和优化高校的国际化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国际化战略 战略规划 “双一流”建设方案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产学研融合发展新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翟瑶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4,共7页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产学研融合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加快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目前,高校产学研融合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打造制度环境、提升针对性...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产学研融合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加快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目前,高校产学研融合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打造制度环境、提升针对性、凝聚社会合力三个方面指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校 产学研融合发展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双一流”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浚锋 罗志敏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96,共11页
“双一流”建设布局结构具有空间集聚的特征,从学理上考察“双一流”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深化“双一流”建设的认识及其后续政策安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用2015-2021年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内的192所高等院校... “双一流”建设布局结构具有空间集聚的特征,从学理上考察“双一流”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深化“双一流”建设的认识及其后续政策安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用2015-2021年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内的192所高等院校的校级面板数据,通过准自然实验设计,采用标准DID模型估计“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效应,同时纳入空间因素,采用空间DID模型估计“双一流”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由于“双一流”建设承接“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大学政策,因而具有“锦上添花”的政策效应,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双一流”建设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激发未入选高校的办学活力、动力,“雪中送炭”地带动临近高校的学术发展和科研产出效率的提高,且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展望未来,打破人才等级壁垒,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培育顶尖创新型人才;优化“双一流”建设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制度建设加快院校间资源要素的空间流动,凸显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双一流”建设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门管理机构的类型考证与生成机理
14
作者 周继良 赵锦荣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6,共7页
基于组织一致性模型的视角,以12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门管理机构为调查对象,通过收集该机构设置与规范运作情况的相应数据,结合对高校相关人员的访谈,着力考证该机构的设置类型与生成机理。调查发现,高校“双一流”建... 基于组织一致性模型的视角,以12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门管理机构为调查对象,通过收集该机构设置与规范运作情况的相应数据,结合对高校相关人员的访谈,着力考证该机构的设置类型与生成机理。调查发现,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门管理机构,主要存在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一是环境,即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制度激励和政策推动;二是资源,即高校经费至上和人力匹配的强力支持;三是历史,即机构设置与规范运作存在的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这些要素总体上能够保证该机构组织一致性的达成,但在机构运作的独立性、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组织学术文化创新等方面仍然存在伤害组织一致性的隐患。高校可考虑进一步增强该机构设置和运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和研究人员的能量,提升非正式组织安排的效力并以此促进组织学术文化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高校 “双一流”建设专门管理机构 组织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建设概述(2006—2020)
15
作者 贾彦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9-225,共7页
为提升实验室建设效能,研究了2006~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建设措施与成效。上海交通大学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更高质量的实验室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校改进实验室考评体系和实验技术人员评价机制,加强实验室的... 为提升实验室建设效能,研究了2006~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建设措施与成效。上海交通大学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更高质量的实验室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校改进实验室考评体系和实验技术人员评价机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强化实验室职责与功能,包括推动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升管理与资政水平;进行分类改革、业务培训、评优创新,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条件,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开展安全监管和教育,规范危险化学品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建设,包括国家级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各级各类实验室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实验室建设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路径探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刘宇雷 王勤 佘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2-245,共4页
探讨"双一流"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有效路径。以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公布的建设方案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特征,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建设任务,... 探讨"双一流"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有效路径。以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公布的建设方案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特征,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建设任务,研究其存在的不足,并从顶层设计、育人功能发挥、管理机制、对外合作交流、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优化实验室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校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热点扫描 被引量:54
17
作者 刘万国 周秀霞 孙波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38,共6页
面向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的新需求,文章从六个方面回顾和聚焦了信息资源建设的热点问题,即: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与评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全球化特色馆藏建设、联盟资源建设、资源与技术融合、... 面向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的新需求,文章从六个方面回顾和聚焦了信息资源建设的热点问题,即: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与评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全球化特色馆藏建设、联盟资源建设、资源与技术融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旨在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决策情报服务探析——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49
18
作者 陈振英 李懿 田稷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8,共5页
开展学科决策情报服务,有效支持学校的学科管理与决策,已成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针对不同类型决策用户开展的实践案例,归纳了开展学科决策情报服务的常用情报学方法,总结了... 开展学科决策情报服务,有效支持学校的学科管理与决策,已成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针对不同类型决策用户开展的实践案例,归纳了开展学科决策情报服务的常用情报学方法,总结了促进浙江大学图书馆情报服务发展的系列举措:建立联动型学科决策情报服务模式、加强队伍的专业性建设、发展增值型学科决策情报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前瞻性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情报服务 决策支持 双一流建设 高校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笔会)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海峰 别敦荣 +6 位作者 张应强 陆根书 胡娟 陈廷柱 蒋凯 张新科 任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共24页
“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关键要扎根中国大地,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观念和建设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新时代的“中国大地”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关键要扎根中国大地,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观念和建设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新时代的“中国大地”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的源泉,汇聚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丰富资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要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大先生”,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创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并为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重视制度建设与执行,建设健康的高校学术文化。此外,还需从“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五个方面着手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在国际舞台上为人类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发挥中国大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特色 扎根中国大地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开大学大型精密仪器开放管理探索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丽萍 卢媛 +2 位作者 陈翠红 孟凤林 展思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5-256,261,共3页
大型精密仪器开放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支撑"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结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型精密开放过程遇到的问题,通过改革开放模式、完善制度建制、提高管理队伍水平等措施,建立了统筹教学、科研、... 大型精密仪器开放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支撑"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结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型精密开放过程遇到的问题,通过改革开放模式、完善制度建制、提高管理队伍水平等措施,建立了统筹教学、科研、服务和交流的大型精密仪器开放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精密仪器 开放管理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