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extension neural network to safety status pattern recognition of coalmines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玉 W.Pedrycz 钱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33-641,共9页
In order to accurately and quickly identify the safety status pattern of coalmines,a new safety status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extension neural network (ENN) was proposed,and the design of structure of... In order to accurately and quickly identify the safety status pattern of coalmines,a new safety status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extension neural network (ENN) was proposed,and the design of structure of network,the rationale of recognition algorithm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roposed method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The safety status pattern recognition problem of coalmines can be regard as a classification problem whose features are defined in a range,so using the ENN is most appropriate for this problem.The ENN-based recognition method can use a novel extension distance to measur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object to be recognized and the class centers.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a real-world application on the geological safety status pattern recognition of coalmines was tested.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existing method and other traditional ANN-based methods were conduc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ENN-based recognition method can identify the safety status pattern of coalmines accurately with shorter learning time and simpler structu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confirm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in recognition accuracy,generalization ability and fault-tolerant ability,which are very useful in recognizing the safety status pattern in the process of co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ety status pattern recognition extension neural network coal min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cting network intrusions by data mining and variable-length sequence pattern matching 被引量:2
2
作者 Tian Xinguang Duan Miyi +1 位作者 Sun Chunlai Liu X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405-411,共7页
Anomaly detection has been an active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for many years. A novel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anomaly detection based on system calls into the kernels of Unix or Linux... Anomaly detection has been an active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for many years. A novel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anomaly detection based on system calls into the kernels of Unix or Linux systems. The method uses the data mining technique to model the normal behavior of a privileged program and uses a variable-length pattern matching algorithm to perform the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behavior and historic normal behavior,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is problem than the fixed-length pattern matching algorithm proposed by Forrest et al. At the detection stage,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audit data is taken into account, and two alternative schemes could be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normalities and intrusions. The method gives attention to bot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detection accuracy and is especially applicable for on-line detec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is evaluated using the typical testing data se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anomaly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hidden Markov models proposed by Yan et al. and the method based on fixed-length patterns proposed by Forrest and Hofmeyr. The novel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practical hosted-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and achieved high detect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usion detection anomaly detection system call data mining variable-length patte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ir combat maneuver pattern extraction based on time series segmenta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3
作者 Zhifei Xi Yingxin Kou +2 位作者 Zhanwu Li Yue Lv You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49-162,共14页
Target maneuver recogni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air combat situation awareness,trajectory prediction,threat assessment and maneuver decision.To get rid of the dependence of the current target maneuver recognition me... Target maneuver recogni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air combat situation awareness,trajectory prediction,threat assessment and maneuver decision.To get rid of the dependence of the current target maneuver recognition method on empirical criteria and sample data,and automatically and adaptively complete the task of extracting the target maneuver pattern,in this paper,an air combat maneuver pattern extraction based on time series segmenta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autoencoder,G-G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the selective ensemble clustering analysis algorithm.Firstly,the autoencoder is used to extract key features of maneuvering trajectory to remove the impacts of redundant variables and reduce the data dimension;Then,taking the time information into account,the segmentation of Maneuver characteristic time series is realized with the improved FSTS-AEGG algorithm,and a large number of maneuver primitives are extracted;Finally,the maneuver primitives are grouped into some categories by using the selective ensemble multiple time series clustering algorithm,which can prove that each class represents a maneuver action.The maneuver pattern extrac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small scale air combat trajectory and can recognize and correctly partition at least 71.3%of maneuver actions,indicating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for engineering accuracy.In addition,this method can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various target maneuvering recognition methods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and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euver pattern extraction Data mining Fuzzy segmentation Selective ensemble clus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论证学习中学习者角色涌现及知识建构话语模式研究
4
作者 刘清堂 常瑀倍 +2 位作者 张羽 苗恩慧 李小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协作论证学习是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从关联、动态视角分析学习者角色及其知识建构话语模式,有助于全面理解协作论证学习角色涌现及其知识建构参与。研究设计专家角色脚本支持学生协作论证讨论,采集学生协作... 协作论证学习是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从关联、动态视角分析学习者角色及其知识建构话语模式,有助于全面理解协作论证学习角色涌现及其知识建构参与。研究设计专家角色脚本支持学生协作论证讨论,采集学生协作论证讨论的话语数据,通过内容分析、聚类分析、认知网络分析和序列模式挖掘的方法探索学习者角色涌现及知识建构话语模式。研究发现,协作论证学习中共涌现出四类学习者角色,分别是专家—高知识建构者、专家—低知识建构者、实践者—高知识建构者和实践者—低知识建构者,同时四种角色的知识建构话语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高知识建构者表现出复杂、高阶的知识建构话语的互动,积极地为协作论证讨论贡献群体智慧。实践者—低知识建构者在论证讨论中发表观点并赞同同伴观点,但对个人观点的深入阐述或对同伴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和评价不足,缺乏深层次知识贡献和同伴互动。研究发现为通过教学干预来提升群体认知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论证学习 角色涌现 知识建构 话语模式 序列模式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模型的矿业城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以淮南市涉矿区县为例
5
作者 徐燕飞 李兵 +3 位作者 安士凯 王瑞 晋康 张世文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6,共10页
为解决矿业城市生态斑块破碎化和景观连通性不足等问题,构建安徽省中北部区域性生态屏障,选取淮南市涉矿区县为研究区,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与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系统识别生态源地,通... 为解决矿业城市生态斑块破碎化和景观连通性不足等问题,构建安徽省中北部区域性生态屏障,选取淮南市涉矿区县为研究区,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与景观连通性评估方法系统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构建生态廊道网络,并采用空间优化策略提升生态网络效能。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识别生态源地30处,潜在生态廊道63条,总面积169.33km^(2),呈现中西部集聚、南北部分散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生态阻力面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高阻力区集中分布于淮河沿岸采煤沉陷区及中部城镇发展核心区;(3)通过增补6处战略生态源地、新建23条补偿廊道及修复23个关键障碍节点,实现生态网络结构优化,网络闭合指数(α)、连接度指数(β)与连通率(γ)分别提升了0.143、0.289和0.093。研究结果可为淮南市涉矿区县乃至类似矿业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生态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连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柳塔煤矿沿空留巷柔模砼墙支护阻力核定及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刚 刘航 +2 位作者 迟国铭 石占山 范永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煤壁侧垮落角,二次采动后2个工作面裂隙贯通向地表发育,砼墙上方地面出现略微沉降。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分析覆岩垮落结构特征,确定了沿空巷道顶板第1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上方充填体一侧,第2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形成悬臂梁结构的岩层中靠近煤壁侧,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到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应力分布特征。根据沿空巷道不同使用阶段门式支架是否撤出,提出留巷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分离岩块法计算,巷道复用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倾斜岩梁法计算;柔模砼墙的稳定性与安全系数有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保证安全系数大于1,则砼墙不会发生失稳破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留巷工作面使用门式支架做临时支护时,为保证砼墙的安全系数大于2,需保证砼墙强度达到5.4 MPa以上;撤出门式支架后,断裂岩块及其覆岩载荷由砼墙承担,且采动引起的动载不断对砼墙产生影响,但砼墙的安全系数为3.9,砼墙仍相对稳定;砼墙应力虽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变化幅度都不大,均未出现应力急剧增大或减小的现象,这说明砼墙可有效支撑顶板,且砼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柔模砼墙 砼墙安全系数 门式支架 采动阶段 覆岩运移规律 支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模式研究——基于文本挖掘视角
7
作者 朱林 罗筵疆 +3 位作者 黄思琪 钟赟 唐桃 岑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为加强油气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理解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规律,提出基于文本挖掘视角的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模式分析框架,以钻井现场工人违章数据为实例进行验证。首先采用频率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发现钻井工人高频不安全行为热点,其... 为加强油气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理解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规律,提出基于文本挖掘视角的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模式分析框架,以钻井现场工人违章数据为实例进行验证。首先采用频率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发现钻井工人高频不安全行为热点,其次采用文本社群聚类分析钻井工人不安全行为聚类,最后采用文本关联规则发现和检验典型不安全行为发生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模式包括7个不安全行为社群和66条不安全行为发生模式,其中油气钻井现场系统与外部系统耦合处、班前会议、钻井下钻和钻进作业、登高作业是现场不安全行为监管的脆弱点。研究结果可为钻井现场安全管理优化提供支持,有利于为钻井现场智慧安全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不安全行为 智能文本挖掘 油气现场工人 文本聚类 关联规则 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反馈机制的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特征信息数据检索
8
作者 刘洋 毛克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针对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相似度和噪声等因素导致纹理特征挖掘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反馈结合局部二值机制的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特征挖掘方法.使用规范割策略将图像数据各点拟作节点,使用节点间的连接线权重计算2点的相似度,采用支... 针对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相似度和噪声等因素导致纹理特征挖掘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反馈结合局部二值机制的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特征挖掘方法.使用规范割策略将图像数据各点拟作节点,使用节点间的连接线权重计算2点的相似度,采用支持向量机训练图像属性参数分类图像属性,进一步归纳图像类别.运用跳跃连接方法传输图像数据,将数据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剔除图像噪声.将中心点像素值当作反馈因子,创建自适应反馈判定条件,利用局部二值模式实现小差异化图像纹理特征挖掘.在MATLAB平台进行试验,从卷积神经网络收敛性、图像频谱纹理单元数、平均准确率、图像数据匹配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迭代次数不断增加,精度损失逐渐降低,基本收敛到稳定值,达到了预期训练效果;所提出方法挖掘的图像频谱纹理单元数3800个以上,更贴合人眼视觉信息;平均准确率为0.87,准确率@1、准确率@5和准确率@10的平均值分别为0.90、0.84和0.85;挖掘耗时低于5 s,图像数据匹配度高于90.3%,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可在图像纹理特征识别操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差异化图像 纹理特征 数据挖掘 自适应反馈 属性分类 跳跃连接 局部二值模式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时间有序事务数据的聚簇频繁模式挖掘
9
作者 王少鹏 牛超煜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2-2361,共20页
首次对时间有序事务数据中聚簇频繁模式的挖掘问题进行研究.为了解决Naive算法处理该问题时存在冗余运算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聚簇频繁模式挖掘算法ICFPM(improved cluster frequent pattern mining).该算法使用2种优化策略,一方面可... 首次对时间有序事务数据中聚簇频繁模式的挖掘问题进行研究.为了解决Naive算法处理该问题时存在冗余运算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聚簇频繁模式挖掘算法ICFPM(improved cluster frequent pattern mining).该算法使用2种优化策略,一方面可以利用定义的参数minCF,有效减少挖掘结果的搜索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参考(n–1)项集的判别结果加速聚簇频繁n项集的判别过程,算法还使用了ICFPM-list结构来减少候选n项集的构建开销.基于两个真实世界数据集的仿真实验证明了ICFPM算法的有效性,与Naive算法相比,ICFPM算法在时间和空间效率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是解决聚簇频繁模式挖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有序事务数据 聚簇 频繁模式 数据挖掘 向下闭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浅埋大采高工作面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及支架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巍 王文 张广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为有效解决神东矿区浅埋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强度大导致的采场围岩控制困难问题,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方法,结合采场覆岩砌体梁力学模型,阐释了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并对该矿区特殊条件下采场矿压规律、支架合理... 目的为有效解决神东矿区浅埋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强度大导致的采场围岩控制困难问题,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方法,结合采场覆岩砌体梁力学模型,阐释了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并对该矿区特殊条件下采场矿压规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及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断裂的老顶及其随动岩体自重、旋转空间对顶板动载荷产生影响较大,直接顶、支架及底板整体刚度对老顶的破断位置产生影响,使老顶来压时对支架的作用力变小、作用时间变短;支架-围岩间存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耦合关系。结论提出基于支架实用效果的“支、护、采”三因素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采用岩石自重估算、实测支架循环末工作阻力加1倍均方差及传递岩梁理论等方法对支架工作阻力进行验算,并得到了合理的支架工作阻力。为相似条件下支架选型及其适用性评价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支架-围岩耦合 矿压规律 工作阻力 适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口疮治疗的中医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园园 张平 袁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口疮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VIP)、万方数据(Wanfang)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相关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口疮的数据库,并对筛...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口疮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VIP)、万方数据(Wanfang)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相关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口疮的数据库,并对筛选的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通过TCMSP、GeneCards、STRING、DAVID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分析药物治疗口疮的活性成分、靶点以及相关通路。结果:共有548篇文献符合筛选条件,涉及中药368味,发现超过100次的高频药物有34味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居多;药物以寒、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较多。进一步分析得到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甘草-黄芩-黄连”;对“甘草-黄芩-黄连”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汉黄芩素等,AKT1、IL6、TNF、TP53、IL1β、JUN等为其关键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中医药治疗口疮处方用药多以益气和胃、辛开苦降为主,“甘草-黄芩-黄连”药对配伍治疗口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疮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大冶矿区生态网络格局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婷 李朝奎 +2 位作者 从政 冯媛媛 毛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1-610,共10页
【目的】湖北省大冶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铜矿石和铁矿石生产基地,在开采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从宏观层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网络,识别保护和修复的关键区域,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方法... 【目的】湖北省大冶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铜矿石和铁矿石生产基地,在开采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从宏观层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网络,识别保护和修复的关键区域,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方法】以大冶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方法识别生态源地、修正生态阻力面,进而利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及生态障碍点,构建大冶矿区生态网络格局。【结果】大冶矿区的生态网络格局由11处生态源地、18条生态廊道、17处生态夹点及32处生态障碍点构成。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西部、东部,总面积为442.24 km^(2);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04.55 km,其中中南部地区多为高等级阻力廊道,东北部多为中等级阻力廊道,西部多为低等级阻力廊道;生态夹点主要集中在西部低阻力廊道上,而生态障碍点则多分布于中南部高阻力廊道上。基于以上要素,构建“南山、北湖、多廊、多点”的生态网络格局。【结论】遥感生态指数的方法能有效识别出具有高生态价值和连通性的生态源地。基于修正后的生态阻力面,能够精准识别出具有最小阻力值的生态廊道,显著提升了整个生态网络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格局 遥感生态指数 电路理论 大冶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灰岩区域注浆浆液屈服强度性能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军 郭艳 +9 位作者 桂和荣 汪伟民 陈振林 刘发明 戴亚男 胡洋 陈增宝 李俊 高川 李恒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190,共9页
【目的和方法】近年来,地面定向钻区域注浆是煤矿区底板灰岩水害的首选技术。在其注浆工程实施中,浆液扩散半径一直备受关注,而浆液扩散半径受浆液剪切屈服强度(简称“屈服强度”)、浆液相对密度、注浆压力等多种因素制约,影响现场注浆... 【目的和方法】近年来,地面定向钻区域注浆是煤矿区底板灰岩水害的首选技术。在其注浆工程实施中,浆液扩散半径一直备受关注,而浆液扩散半径受浆液剪切屈服强度(简称“屈服强度”)、浆液相对密度、注浆压力等多种因素制约,影响现场注浆工程实施效果,其中屈服强度无法现场测试。以淮北煤田恒源煤矿实际注浆工况为例,通过配制不同水灰比浆液,开展浆液剪切实验,分析初始黏度、凝结时间等因素影响,获得屈服强度参数,探讨屈服强度对浆液扩散半径、注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1)恒源煤矿P.O42.5级水泥制成的相对密度1.2~1.6的水泥浆,随着初凝时间的增加,浆液的初始黏度总体上随浆液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浆液相对密度越大,黏度增长越快。(2)区域注浆水泥在初凝之前的剪切应力在0~17 Pa,屈服强度在0~13 Pa;浆液相对密度1.2、1.3的浆液易于流淌,适用于底板太原组第三层灰岩窄而深的细微裂缝的灌注。(3)相同注浆条件下,随浆液屈服强度增加浆液扩散范围减小,当屈服强度为0.5 Pa时,浆液扩散范围大于35 m;当屈服强度大于1.5 Pa时,浆液扩散范围开始小于10 m。(4)示踪试验验证,实际浆液扩散较远处水泥主要来自屈服强度较低的相对密度为1.2的浆液,与室内实验结果相一致。该研究对注浆治理工程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区域治理 浆液流型 浆液剪切实验 浆液屈服强度 淮北煤田恒源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要素抽取与模式挖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卓娴 石拓 胡啸峰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176,192,共10页
[研究目的]为有效提升电信网络诈骗110警情的处理效能,该文提出一种警情要素抽取与挖掘方法,以解决现有研究对警情数据挖掘不充分的问题,为公安机关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支持。[研究方法]采用小样本微调UIE方法进行警情要素抽取,同时减少计... [研究目的]为有效提升电信网络诈骗110警情的处理效能,该文提出一种警情要素抽取与挖掘方法,以解决现有研究对警情数据挖掘不充分的问题,为公安机关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支持。[研究方法]采用小样本微调UIE方法进行警情要素抽取,同时减少计算资源消耗和人工标记压力,构建14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知识图谱,并通过子图遍历和gSpan频繁子图挖掘算法挖掘潜在的犯罪模式和规律。[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警情要素抽取任务的精确率达83.6%,多个指标显著优于现有方法。所应用的知识图谱和模式挖掘方法能有效挖掘出潜在的犯罪模式,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警情的智能化分析水平和信息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情报 电信网络诈骗 警情要素抽取 知识图谱 模式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Miner数据挖掘平台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杰 叶晨洲 陈念贻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740-742,共3页
数据挖掘是智能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介绍DBMiner数据挖掘平台的组成和原理,提出了多重知识模型的分层数据挖掘方法。基于综合衡量准则的决策树生成算法改善了生成决策树的结构和分类精度,基于遗传算法的n维空间优化参数的搜... 数据挖掘是智能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介绍DBMiner数据挖掘平台的组成和原理,提出了多重知识模型的分层数据挖掘方法。基于综合衡量准则的决策树生成算法改善了生成决策树的结构和分类精度,基于遗传算法的n维空间优化参数的搜索算法。该数据挖掘平台已应用于多个应用领域均取得满意结果,介绍了在多元合金材料预报和家庭远程医疗监护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决策树 DBMiner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学习的模式兴趣评估方法
16
作者 王璐 付勋 +2 位作者 沈玲珍 蒋星 王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60,共12页
频繁模式挖掘(Frequent Pattern Mining,FPM)是图数据分析、挖掘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其目的是从大规模图数据中发现支持度不低于指定阈值的模式.传统的频繁模式挖掘算法依赖支持度进行剪枝,返回结果往往包含大量“冗余”模式;top-k模式... 频繁模式挖掘(Frequent Pattern Mining,FPM)是图数据分析、挖掘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其目的是从大规模图数据中发现支持度不低于指定阈值的模式.传统的频繁模式挖掘算法依赖支持度进行剪枝,返回结果往往包含大量“冗余”模式;top-k模式挖掘算法虽然仅返回k个频繁模式,但该类算法主要依据“客观”指标,如支持度等,对模式进行评估,难以充分反映用户的主观兴趣偏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模式兴趣评估方法(Pattern Interestingness Evaluation with Active Learning,PIEAL),通过主动学习策略,从采样图上挖掘的频繁模式中选择代表性模式,并利用有限次人机交互收集用户对这些模式的偏好,进而预测模式的兴趣分数,指导算法发现用户感兴趣的模式.在人机交互环节,PIEAL采用基于成对比较的策略来收集用户对模式的偏好反馈,有效降低了用户的主观评价难度.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PIEAL仅需要少量的人机交互便可发现用户感兴趣的模式,其测试集准确率最高可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学习 交互式 频繁模式挖掘 兴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理指导的深度学习工业时序预测框架
17
作者 李姜辛 王鹏 汪卫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8,共12页
工业时序预测对于优化生产过程和增强决策制定至关重要。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由于缺乏领域知识而常常效果不理想。现有研究使用机理模型指导深度学习以解决此问题,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考虑单一机理模型,忽略了工业过程中多个时序预测机... 工业时序预测对于优化生产过程和增强决策制定至关重要。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由于缺乏领域知识而常常效果不理想。现有研究使用机理模型指导深度学习以解决此问题,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考虑单一机理模型,忽略了工业过程中多个时序预测机理的情形以及工业时序的复杂性。为此,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机理指导的深度学习工业时序预测(M-MDLITF)通用框架,其能够将多个机理嵌入深度工业时序预测网络指导训练,并且将不同机理的优势通过注意力机制集成于最终预测结果。多机理深度维纳(M-DeepWiener)作为M-MDLITF框架的实例化方法,利用上下文滑动窗口和Transformer编码器架构来挖掘工业时序的复杂模式。在1个模拟数据集和2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DeepWiener具有良好的运行效率和鲁棒性,比单机理深度维纳(DeepWiener)、经典维纳机理和纯数据驱动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率,其中在模拟数据集上比单机理模型DeepWiener-M1的误差降低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时序预测 深度学习 机理模型 多机理集成 复杂模式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感知采样算法研究
18
作者 沈玲珍 王欣 +1 位作者 石俊豪 王璐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0-750,共11页
图数据规模的迅速膨胀,传统分析技术难以应对,尤其在频繁模式挖掘任务中,传统算法往往面临计算资源崩溃的风险。图采样技术能够有效减小数据体量,并进而降低计算开销,已成为图数据分析任务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现有的图采样算法对频繁... 图数据规模的迅速膨胀,传统分析技术难以应对,尤其在频繁模式挖掘任务中,传统算法往往面临计算资源崩溃的风险。图采样技术能够有效减小数据体量,并进而降低计算开销,已成为图数据分析任务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现有的图采样算法对频繁模式挖掘任务的支持存在局限,其原因是这些算法未能充分将图数据的关键属性融入结构特征,从而导致采样质量较低。为此,提出了兼顾图的高频结构与关键属性的模式感知采样PAS算法。PAS依托邻域(局部特征)和高频单边模式(全局特征)对图中节点和边进行加权,随后通过在加权图上的有偏游走,完成采样任务。实验表明,PAS在多项指标上优于基线算法,并且能在采样图上挖掘出与原图高度一致的前B个频繁模式,在采样率仅为0.20的设定下,准确率最高达到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采样 频繁模式挖掘 聚合 图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化参与实例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方法
19
作者 芦俊丽 昌鑫 +1 位作者 罗浩瑜 刘士虎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空间并置模式是一组空间特征的子集,它们的实例在空间中频繁关联。空间并置模式挖掘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空间数据库随时间不断变化,高效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提出基于变化参与实例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 空间并置模式是一组空间特征的子集,它们的实例在空间中频繁关联。空间并置模式挖掘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空间数据库随时间不断变化,高效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提出基于变化参与实例的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方法,相比传统的增量挖掘算法,不进行耗时的变化表实例生成操作,直接搜索变化参与实例。为加速变化参与实例搜索过程,提出了实例级搜索优化策略、启发式模式剪枝技术,进而提出了IMCP-CPI,讨论了算法的复杂度、正确性和完备性。在真实和模拟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IMCP-CPI的性能。结果表明IMCP-CPI远优于当前已知的5个空间并置模式增量挖掘算法,其效率提升数倍甚至数个量级。在变化数据占比为原数据集5%的新数据集中,当距离阈值d很大或者参与度阈值min_prev很小时,IMCP-CPI的性能比当前并置模式挖掘较优算法CPM-Col及改进算法CPM-iCol提升2~3倍。此外,当变化数据占比分别小于等于原数据集的25%和50%时,无论在参数变化还是可扩展性方面,IMCP-CPI均优于CPM-iCol和CPM-Col,这对具体实践中的方法选取给与了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并置模式挖掘 增量挖掘 变化参与实例 实例搜索空间 模式剪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模式挖掘综述
20
作者 代震龙 韩萌 +2 位作者 杨文艳 朱诗能 杨书蓉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56-2069,共14页
序列模式挖掘(SPM)旨在从数据库中发现有趣的模式或规律,从而为用户决策提供支持与指导。近年来,对SPM相关算法的研究日益深入。随着大规模数据的出现,已经提出许多适用于并行环境的序列算法。因此,对现有的串并行序列挖掘算法进行综述... 序列模式挖掘(SPM)旨在从数据库中发现有趣的模式或规律,从而为用户决策提供支持与指导。近年来,对SPM相关算法的研究日益深入。随着大规模数据的出现,已经提出许多适用于并行环境的序列算法。因此,对现有的串并行序列挖掘算法进行综述。首先,对于序列模式串行挖掘算法进行结构化的分类,即依据算法采用的数据结构将算法划分为树结构、列表结构和链式结构等,全面总结不同结构的优势与不足,并详细归纳各算法的优缺点;其次,对于序列模式并行挖掘算法,首次根据存储结构的不同特点对现有的分布式框架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分布式框架的优缺点,并依据框架对并行算法进行介绍与分析;最后,针对现有SPM算法的不足,讨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模式挖掘 树结构 列表结构 分布式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