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UST AND UPPER STRUCTUR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FROM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
1
作者 Cao Xiaolin,Cao Jamin,Zhu Jieshou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16-316,共1页
In this paper,218 long period Rayleigh wave records from 7 seismic station of CDSN are selected.We applied a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to these data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3\|D model of shear velocity down to 40... In this paper,218 long period Rayleigh wave records from 7 seismic station of CDSN are selected.We applied a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to these data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3\|D model of shear velocity down to 400km depth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22°~44°N,70°~110°E).The first step of the waveform inversion used involved the matching of the waveforms of fundamental and highermost Ravleigh waves with waveforms synthesized from stratified models;in the second stage,the 3\|D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solve linear constrains equation. The major structural features inferred from the surface waveform inversi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There is a great contrast between surface waveform through Qinghai—Thibet plateau and the others.Main frequency of the former is lower than the latter, which indicate the crust depth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deeper than the others. In addition,the amplitude of about 30s period and 50s period is lower than both sides,which implied these exist lower velocity layer at about 25km depth and about 50km depth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Crust.The former is common,the latter was argued because resolution of most method can not prove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long period Rayleigh wave partitioned waveform inversion 3\|D model of shear velocity lower velocity layer lithospher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技术向油藏开发延伸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旭日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共17页
地球物理技术近几十年来一直不断地向油气藏开发延伸,在面向目标成像、岩石物理、多约束反演、地震约束和驱动建模、油藏动态监测与表征以及多数据融合与智能化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球物理技术向油藏开发延伸是地球物理技术本... 地球物理技术近几十年来一直不断地向油气藏开发延伸,在面向目标成像、岩石物理、多约束反演、地震约束和驱动建模、油藏动态监测与表征以及多数据融合与智能化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球物理技术向油藏开发延伸是地球物理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开发油气藏的需要。与勘探地球物理相比,面向油藏开发领域的地球物理技术,由于数据条件、关键技术问题与目标的变化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特征的技术体系。旨在简单总结和梳理该领域的发展和现状,目的是能和读者分享作者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油藏地球物理 动态监测 动态表征 油藏模型 多约束地震反演 多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动方法提高浅层横波波速结构反演精度——以海口江东新区为例
3
作者 张前 吴小洁 +1 位作者 钟宙灿 蔡水库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微动方法不受地震源时空分布的限制,已成为探测浅层地下横波速度空间结构的重要方法。在海口江东新区开展微动与钻孔、横波测井的对比试验,试验显示:微动反演结果与测井曲线形态一致,对应深度地层的横波速度基本吻合,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 微动方法不受地震源时空分布的限制,已成为探测浅层地下横波速度空间结构的重要方法。在海口江东新区开展微动与钻孔、横波测井的对比试验,试验显示:微动反演结果与测井曲线形态一致,对应深度地层的横波速度基本吻合,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在分层上微动和钻孔结果并非完全对应,就波速而言,微动结果未反演出一个波速差异较小界面,钻孔结果未区分出一个波速差异较大界面,对两者在微动反演结果中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微动反演模型的认识,获得更合理的反演结果。基于波速差异较小和较大界面,设计物性分层模型、地质分层模型以及组合模型,从频散曲线形态、软弱夹层、分层变化等方面讨论两类界面影响反演结果的规律。结果显示:物性分层模型反演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出软弱层位置;改变界面主要影响相邻地层,增加波速差异较小和较大界面,分别使相邻地层波速误差增大和减小;波速差异较大界面对相邻层波速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差异较小界面,误差大幅变化主要是由波速差异较小界面引起,反演对波速差异较小界面更敏感。微动方法在海口江东新区实际应用研究表明,合并模型中波速差异较小界面或增设波速差异较大的界面,不改变地层局部的变化趋势时,有助于提高波速的反演精度。选取实测数据反演得到二维微动横波速度剖面,结合钻孔提供工程基岩面的埋深及起伏信息,为海口江东新区场地条件评价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结构 波速差异界面 反演模型 微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反射结构和变分优化走时估计的反射波速度反演方法
4
作者 吴成梁 王华忠 冯波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7-2653,共17页
我国油气开发已经进入深水深层阶段,需要提供高精度深层速度模型实现对复杂油气藏精确描述.反射波全波形反演(RFWI)是目前理论上精度最高的深层速度建模方法.然而RFWI是一个强非线性反问题,当初始模型与准确模型差异过大会出现“周期跳... 我国油气开发已经进入深水深层阶段,需要提供高精度深层速度模型实现对复杂油气藏精确描述.反射波全波形反演(RFWI)是目前理论上精度最高的深层速度建模方法.然而RFWI是一个强非线性反问题,当初始模型与准确模型差异过大会出现“周期跳跃”问题,陷入局部极值.本文认为:“周期跳跃”现象本质来源于对地下不同的反射层位的反射波场的错误匹配.经典的RFWI将观测记录中所有信息进行反演,当初始速度与准确速度差异较大时,会导致来自不同反射源的反射波进行匹配.错误的波场匹配+数据中包含正问题不能模拟的信号和噪声,导致梯度中包括较多假象,引起反演不收敛.本文提出采用特征反射结构导引与偏移反偏移约束的方法提取特征反射波,并利用特征反射波进行反射走时反演,更新背景速度模型.在本文的特征波反演策略中,根据特征反射波的显著性水平,通过由粗到细反射结构的利用,在反演过程中逐渐加入特征反射波成分,建立满足“同因之果”的波场匹配关系,解决“周期跳跃”问题.另外,本文发展了基于差异矩阵全局寻优的反射走时差异测量方法,通过差异度量和最优路径计算获得稳定的特征反射波走时差异.本文提出的反射走时反演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波反演成像 特征反射波 特征反射结构 “同因之果”差异度量 周期跳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试验中不同转组分析方法的比较
5
作者 梁芷玥 徐利珊 +2 位作者 李柯柯 于米铼 安胜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3-1102,共10页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试验中处理转组的常用方法,为不同场景下发生转组后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肿瘤临床试验中患者转组的数据特征,分别模拟不同场景(样本量、患者预后、转组概率、治疗效果、膨胀因子)中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意...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试验中处理转组的常用方法,为不同场景下发生转组后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肿瘤临床试验中患者转组的数据特征,分别模拟不同场景(样本量、患者预后、转组概率、治疗效果、膨胀因子)中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意向治疗法(ITT)、符合方案法(PP)、删失法(PPcents)、实际治疗法(Treated)、秩保留结构加速失效模型(RPSFTM)、逆概率删失加权法(IPCW)、两阶段估计模型(TSE)、参数迭代法(IPE)所估计的治疗效应误差、均方误差与覆盖率。结果样本量对各方法的结果影响不大。相较于传统方法,复杂方法(RPSFTM、IPCW、TSE、IPE)在各种情况下误差均较低。IPCW法在转组概率较高时误差显著增加。TSE法在风险较低且转组概率较高时,误差和均方误差最低。IPE法在转组概率较低时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膨胀因子较小时可能会略低估治疗效应。结论转组概率较低且膨胀因子较小的情况下优先考虑IPE法或IPCW法;在转组概率较低且膨胀因子较大的情况下选择IPE法;在转组概率较大,膨胀因子较小且风险比较小的情况下选TSE法;其余情况建议选择RPSFTM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转组 逆概率删失加权法 秩保持结构失效模型 两阶段估计法 迭代参数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结构模型优化的弹性参数FFT-MA随机建模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国娇 曾繁鑫 +2 位作者 王善涛 张宏兵 蒋甫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131,共11页
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法是一种灵活高效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地下介质高分辨率建模、复杂介质非平稳建模和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利用FFT-MA方法生成合理的随机模型的关键。然而,以往对F... 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法是一种灵活高效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地下介质高分辨率建模、复杂介质非平稳建模和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利用FFT-MA方法生成合理的随机模型的关键。然而,以往对FFT-MA方法的研究并未提出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空间结构模型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反演思想,通过最小化随机模型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的空间结构差异,分别估计空间结构模型的纵向自相关长度和横向自相关长度。同时,为了优化空间结构模型的估计效果,在纵向自相关长度的反演过程中引入边界保护正则化,以提高反演的稳定性。此外,将地震约束引入模型优选以提高随机模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稳定估计地下介质的非平稳空间结构模型,从而建立准确描述复杂储层非平稳空间相关特征的高分辨率随机模型。与基于序贯高斯协模拟的随机建模方法相比,使用空间结构模型优化的FFT-MA随机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刻画多种复杂地质构造从而实现复杂储层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FT-MA 方法 空间结构模型 参数反演 边界保护正则化 随机建模 非平稳性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震源振幅谱一致性的吸收参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雄 申天赐 +2 位作者 李国发 桂志先 李勇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谱比法和质心频移法是两种工业应用较为广泛的品质因子Q反演方法,它们主要依靠地震振幅谱的某个单一属性(对数谱比斜率或者质心频率)对地层吸收参数进行估算和反演,因而反演结果很容易受到地震噪声和波场干涉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一... 谱比法和质心频移法是两种工业应用较为广泛的品质因子Q反演方法,它们主要依靠地震振幅谱的某个单一属性(对数谱比斜率或者质心频率)对地层吸收参数进行估算和反演,因而反演结果很容易受到地震噪声和波场干涉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重构震源振幅谱一致性的地层吸收参数反演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地震信号沿射线路径向震源位置反向传播,并进行吸收补偿,然后利用地震信号在震源位置重构的振幅谱一致性进行地层吸收参数反演。该方法既不需要已知震源子波,也不需要提取地震信号振幅谱的某个特定属性,具有提高地层吸收参数反演精度的潜力。模型实验表明:相较于谱比法和质心频移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和更强的抗噪性。M区块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后续的吸收补偿提供高精度的吸收结构模型,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参数反演 振幅谱一致性 反向传播 吸收补偿 吸收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雅布赖盆地“跷跷板式”负反转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原鹏 淡伟宁 +6 位作者 于福生 王少春 王旭峰 田野 冯广业 王浩宇 王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1234,共14页
雅布赖盆地位于阿拉善地块之上,自中生代以来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区内侏罗系沉积受北东走向逆冲断层控制,形成了南东逆冲、北西超覆的挤压拗陷型盆地,发育以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的逆冲断层组合样式以及冲起背斜、断背斜等挤压褶... 雅布赖盆地位于阿拉善地块之上,自中生代以来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区内侏罗系沉积受北东走向逆冲断层控制,形成了南东逆冲、北西超覆的挤压拗陷型盆地,发育以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的逆冲断层组合样式以及冲起背斜、断背斜等挤压褶皱构造样式,挤压应力来源于鄂霍次克洋和古太平洋向欧亚板块俯冲产生的双侧挤压作用。下白垩统沉积受雅布赖山前正断层控制,形成了北西断陷、南东超覆的伸展断陷型盆地,发育阶梯式、多米诺式、共轭式等正断层组合样式,应力来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作用。侏罗纪形成的挤压拗陷盆地与早白垩世形成的伸展断陷盆地沉降方向相反,两者反向超覆沉积叠加形成了“跷跷板式”的负反转盆地。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影响导致北大山断裂向北逆冲推覆在侏罗纪盆地之上,并使雅布赖山前断层发生左行走滑变形。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双侧差异挤压与单侧伸展叠加作用是形成雅布赖盆地构造格局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雅布赖盆地 负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庄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沉积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9
作者 刘旭锋 李凤磊 +1 位作者 刘华 徐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2-1377,共16页
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砂体相变快、规模相对较小、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复杂,决定了该类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复杂。通过有针对性地分析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品质,优选适合进行目标处理的地震数据体开展研究。利用沙四段油页岩地震响应特征、多井正... 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砂体相变快、规模相对较小、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复杂,决定了该类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复杂。通过有针对性地分析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品质,优选适合进行目标处理的地震数据体开展研究。利用沙四段油页岩地震响应特征、多井正负极性子波分别标定等手段,判断资料极性,为目标处理打下基础。针对牛庄油田沙三中亚段地球物理特征、浊积砂岩体发育特征,设计不同砂体组合的理论正演模型和实际砂体正演模型,确定合理的参数完成三参数小波高分辨率目标处理方法,效果显著。获得以下认识:(1)处理后地震数据体高频成分较老资料明显拓宽,且实现了复波分离,波组特征清楚,合成记录标定显示,处理后资料品质明显优于原纯波资料;(2)处理后资料波组连续性提高,能量关系清晰,有利于浊积砂体等的识别;(3)处理后资料利于标定,通过多井标定,建立精细构造模型与井约束模型完成地震反演,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度较高,在详细地层划分对比、地质研究基础上,采用地层切片技术,完成对沙三中亚段第5~第8砂层组主力含油砂岩体纵向发育、平面分布研究,确定砂体边界,为断陷湖盆重力流砂体储层精细刻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判断 三参数小波 重力流 复波分离 井约束模型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喷口控制的多目标约束设计方法
10
作者 韩永健 王曦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为克服试凑法在控制回路参数优化中的局限性,针对涡扇发动机在加力状态易出现喷口摆动的不协调现象,考虑喷口双环控制结构工作特点,采用按需正向设计策略,按照控制系统时域、频域性能指标设计要求,制定兼顾频域、时域性能要求的内、外... 为克服试凑法在控制回路参数优化中的局限性,针对涡扇发动机在加力状态易出现喷口摆动的不协调现象,考虑喷口双环控制结构工作特点,采用按需正向设计策略,按照控制系统时域、频域性能指标设计要求,制定兼顾频域、时域性能要求的内、外环协调控制的设计目标准则,提出一种喷口控制的多目标约束的差分进化内外环控制参数自整定优化设计方法,在双转子涡扇发动机非线性模型上进行闭环控制系统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飞行高度从0增加到10 km、飞行马赫数从0加速到0.9的起飞和爬升状态进入加力过程以及平飞中保持飞行马赫数不变的关断加力过程中,发动机未出现喷口摆动等现象,涡轮落压比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1.5%,喷口闭环控制系统具有期望的伺服跟踪和抗飞行条件变化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口双环控制结构 多目标约束 差分进化 自整定算法 发动机非线性模型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方程反射波反演的速度模型宽谱重构方法及其海上拖缆数据应用
11
作者 徐文才 胡光辉 +1 位作者 何兵红 杜泽源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3-1007,共15页
常规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大都缺少大炮检距信号和有效的低频成分,使得传统的全波形反演(FWI)方法很难恢复中、深层参数模型的低波数分量。依据多尺度反演思想,采用基于模型分解的波动方程反射波反演方法重构宽谱速度模型,同时提出自适... 常规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大都缺少大炮检距信号和有效的低频成分,使得传统的全波形反演(FWI)方法很难恢复中、深层参数模型的低波数分量。依据多尺度反演思想,采用基于模型分解的波动方程反射波反演方法重构宽谱速度模型,同时提出自适应构造约束的模型正则化方法优化反演结果,提高反演稳定性。以Sigsbee模型数据为例展示了该方法是如何有效地同时重构宏观速度模型(长波长)和速度扰动(短波长)或反射率结构的。将所提方法用于东海拖缆采集数据,利用走时到波形信息匹配的波动方程反射波反演策略,构建了与地层更加吻合的宏观背景模型,获得了高分辨的地层成像剖面,成像道集平整度与成像剖面的连续性有明显提高,深部基底的成像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反射波形反演 波动方程反射波走时反演 宽谱重构 构造约束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CMD01剖面重震联合反演与地壳结构分析
12
作者 张永祺 唐勇 +6 位作者 董崇志 吴招才 李赫 郭楚枫 任建业 巢鹏 杨天一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9,共17页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地壳密度模型,发现该陆缘具有减薄的陆壳,部分区段存在岩浆底侵作用;由陆向洋可划分出减薄陆壳、洋陆过渡带和洋壳等构造单元。其中,由于戴维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对陆缘的影响,洋陆过渡带呈现出典型的转换型陆缘的构造特征。结合地壳密度模型和板块重建研究,重建了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发育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分离、东非被动陆缘的发育演化和海域划界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大陆边缘 戴维断裂带 洋陆过渡带 转换型陆缘 重震联合反演 深度地壳结构 地壳密度模型 下地壳高密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埕北35井区的应用 被引量:54
13
作者 慎国强 孟宪军 +2 位作者 王玉梅 钮学民 孙振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81,共7页
随机地震反演方法是一项用于油田开发区块 ,提高储层描述精度及油气识别的重要技术。利用地质统计模拟与地震反演紧密结合完成的随机地震反演处理 ,可以得到多种地下目的储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分布特征 ,其分辨能力具有同时兼顾薄储层及厚... 随机地震反演方法是一项用于油田开发区块 ,提高储层描述精度及油气识别的重要技术。利用地质统计模拟与地震反演紧密结合完成的随机地震反演处理 ,可以得到多种地下目的储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分布特征 ,其分辨能力具有同时兼顾薄储层及厚储层的优点。在埕北 35井北地区的成功应用表明 ,该方法许多处理环节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要求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有效控制和应用 ,取得的反演结果可以在储层描述、储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地震反演方法 变差分析 约束模型 储层综合描述 变差函数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脉冲和基于模型反演在王家岗沙四段砂岩油藏精细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成斋 冉建斌 +4 位作者 杨永生 赵伟森 王新红 贺振华 杨绍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1-406,432,共6页
1998年 11月 ,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的第一口发现井 (WX119井 )在埋深 2 5 0 0~ 30 0 0 m的沙河街组沙四段砂岩中发现了高产工业油气流 ,随后如何进一步确定含油砂体展布范围和空间厚度变化成为对油藏作进一步评价和开发的关键。在研究... 1998年 11月 ,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的第一口发现井 (WX119井 )在埋深 2 5 0 0~ 30 0 0 m的沙河街组沙四段砂岩中发现了高产工业油气流 ,随后如何进一步确定含油砂体展布范围和空间厚度变化成为对油藏作进一步评价和开发的关键。在研究区仅有 4口井的情况下 ,利用基于道的稀疏脉冲三维地震反演方法确定了含油砂体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变化 ,据此部署的 3口评价井和 1口探井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根据与已知含油砂体的波阻抗特征的类比 ,对没有钻探的高阻抗区进行钻探以使含油气范围不断扩大。钻井数达 30口 ,其中仅 2口井失利。为了进一步搞清含油砂体分布范围 ,我们采用了基于地质模型的三维地震反演 ,对所钻遇的油层分布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失利井的原因 ,提供了新的钻探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岗沙四段 砂岩油藏 精细勘探 应用 稀疏脉冲反演 地质模型反演 多井约束反演 砂体预测 波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约束相建模 被引量:29
15
作者 周丽清 赵丽敏 +2 位作者 赵国梁 穆龙新 贾爱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58,共3页
以委内瑞拉F油田Z油藏作为研究实例 ,利用测井资料约束地震数据 ,建立纵向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波阻抗模型 ;再用随机反演地震三维数据体和井资料约束随机相建模过程 ,大大降低了相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控建模产生一系列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实... 以委内瑞拉F油田Z油藏作为研究实例 ,利用测井资料约束地震数据 ,建立纵向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波阻抗模型 ;再用随机反演地震三维数据体和井资料约束随机相建模过程 ,大大降低了相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控建模产生一系列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实现 ,在网格粗化后进行流线模拟 ,优选出忠实于生产动态资料的实现。经流线模拟与注水动态比较 ,相控建模 岩石物理参数建模 网格粗化 快速优选 (流线模拟 )一体化建模产生的岩石物理参数模型与地质、测井、地震、动静态资料比较吻合。图 3参 3(周丽清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震约束相 油气藏探 相控建模 相建模 随机地震反演 流线模拟 随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地震反演中测井数据的标准化及储层的精细标定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孟恩 徐刚 +1 位作者 沈财余 王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6-232,共7页
约束地震反演结果是否合理、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工作。测井数据标准化处理和储层精细标定是约束地震反演基础工作的核心。文中通过实例说明了测井数据做标准化编辑处理与不做标准化编辑处理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前者储层精细标定的... 约束地震反演结果是否合理、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工作。测井数据标准化处理和储层精细标定是约束地震反演基础工作的核心。文中通过实例说明了测井数据做标准化编辑处理与不做标准化编辑处理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前者储层精细标定的结果准确,后者效果很差。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参与约束地震反演的测井数据标准化编辑处理和储层精细标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测井数据 标定 精细 储层 编辑处理 基础工作 标准化处理 数据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波速度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45
17
作者 郭栋 印兴耀 吴国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38,共4页
横波速度可从地震横波数据或横波测井数据中获得,但这两种数据通常比较缺乏。本文探讨利用模型估算、测井约束反演和叠前波形反演等方法进行横波速度的计算,为岩石物理理论研究、地震正演模拟、地震反演分析及油气检测提供较可靠的横波... 横波速度可从地震横波数据或横波测井数据中获得,但这两种数据通常比较缺乏。本文探讨利用模型估算、测井约束反演和叠前波形反演等方法进行横波速度的计算,为岩石物理理论研究、地震正演模拟、地震反演分析及油气检测提供较可靠的横波速度资料。将本文总结方法应用于DY地区FSH3等井的实际资料测算,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 模型估算 测井约束反演 叠前波形反演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质和地震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 被引量:34
18
作者 吴胜和 刘英 +4 位作者 范峥 苏彦春 尹伟 张国明 古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9-449,共11页
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井眼沉积微相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波阻抗与地质... 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井眼沉积微相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波阻抗与地质相的概率关系分析、随机模拟方法选择、地质统计特征分析、三维随机建模、随机模拟预测的多解性评价。研究表明,波阻抗与沉积微相之间具有一定的概率相关关系。综合应用包括地震信息在内的多学科信息进行沉积微相随机建模,可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储层 随机建模 测井约束反演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反演中的三维复杂约束模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孟宪军 金翔龙 +2 位作者 钮学民 慎国强 王玉梅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26,共6页
地震反演中约束信息模型的建立,特别是多井、断裂发育区的三维复杂约束模型的建立,是地震波阻抗约束反演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对反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运用地震、地质综合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测井资料垂向井孔轨迹约束、地质层位横向控... 地震反演中约束信息模型的建立,特别是多井、断裂发育区的三维复杂约束模型的建立,是地震波阻抗约束反演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对反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运用地震、地质综合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测井资料垂向井孔轨迹约束、地质层位横向控制约束、断块约束、地层沉积模式和接触关系约束等三维约束模型的关键要素。在三维复杂构造和沉积框架关系建立、约束信息三维空间内插外推以及二次修正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逆断层在内的复杂断裂约束模型以及河道、盐丘(或礁体)和地层缺失等地层沉积模型。通过对胜利油田牛庄地区三维复杂区块实际约束模型的建立和反演,证明了该方法行之有效,大大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精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模型 地震反演 三维 地质 约束反演 复杂构造 接触关系 地层沉积 复杂区块 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成图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2
20
作者 王树华 刘怀山 +2 位作者 张云银 刘国宏 刘志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研究了地震速度和变速成图传统方法中影响成图精度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传统方法中造成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的原因。从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方法 :通过提高叠加速度分辨率 ,利用模型层析法或... 研究了地震速度和变速成图传统方法中影响成图精度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传统方法中造成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的原因。从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方法 :通过提高叠加速度分辨率 ,利用模型层析法或模型反演法实现叠加速度到层速度的转换 ,建立空间速度场 ,速度校正和时深转换。实际资料应用表明 ,该方法提高了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精度 ,解决了山前高陡构造以及低幅度构造地区的变速成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成图 模型层析法 模型反演法 高陡构造 低幅度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