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祁昆结合部晚三叠世OIB型玄武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闫臻 郭现轻 +3 位作者 付长垒 王涛 王宗起 李继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4-176,共13页
秦祁昆结合部夏河县八角城作海枕状玄武岩,不整合于中二叠统大关山组生物灰岩之上。枕状构造保存完好,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橄榄石,其次为斜长石和辉石;基质由板条状斜长石微晶、粒状辉石、橄榄石及钛铁矿等矿物... 秦祁昆结合部夏河县八角城作海枕状玄武岩,不整合于中二叠统大关山组生物灰岩之上。枕状构造保存完好,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橄榄石,其次为斜长石和辉石;基质由板条状斜长石微晶、粒状辉石、橄榄石及钛铁矿等矿物组成。橄榄石斑晶发生伊丁石化、滑石化和绿泥石化,部分橄榄石完全被伊丁石化。TiO2质量分数为1.99%~2.24%,Mg#值为58~64,∑REE为(106~119)×10-6,LaN/YbN为5.6~7.1,富集Nb、Ta、Zr,以及Rb、Ba、Th、U、K等元素,高Nb/Y低Zr/Ti,并且呈现出与夏威夷、土耳其等地区OIB型碱性玄武岩相一致的稀土、微量元素配分模式曲线。橄榄石斑晶Fo值为82.73~84.57,w(CaO)均大于0.1%;斜长石斑晶An为64.72%~70.39%,基质中斜长石An为58.88%~61.53%,且斜长石斑晶较基质中斜长石呈现出低Si、Fe、Na、K、Ti和高Al、Ca特征。这些事实表明,形成该套岩石组合的原始岩浆曾经经历了橄榄石和斜长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八角城作海玄武岩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Norian期((220.5±4.2)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在秦祁昆结合部古特提斯洋于晚三叠世俯冲消减结束并进入陆-陆碰撞造山作用阶段,该时期陆-陆碰撞作用引发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岩石圈的减薄,进而形成八角城作海OIB型枕状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B型玄武岩 晚三叠世 构造背景 秦祁昆结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结合部位天水地区磨石沟变基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成军 裴先治 +9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裴磊 陈有炘 魏方辉 高景民 吴树宽 王银川 魏博 胥晓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7-360,共14页
秦祁结合部位天水地区新阳镇磨石沟新发现一套绿片岩相基性火山岩系,原岩为玄武岩,伴随有少量碳硅质岩和辉绿岩脉产出。磨石沟变基性火山岩SiO2含量为47.32%~50.18%,MgO含量为4.71%~7.33%,Al2O3含量(12.33%~14.97%)较低,TiO2含量为0.... 秦祁结合部位天水地区新阳镇磨石沟新发现一套绿片岩相基性火山岩系,原岩为玄武岩,伴随有少量碳硅质岩和辉绿岩脉产出。磨石沟变基性火山岩SiO2含量为47.32%~50.18%,MgO含量为4.71%~7.33%,Al2O3含量(12.33%~14.97%)较低,TiO2含量为0.98%~1.98%(平均为1.44%),与洋脊玄武岩的Al2O3、TiO2含量相近,类似于E-MORB。∑REE为46.52×10-6~113.21×10-6,LREE/HREE为2.00~4.01,δEu为0.86~1.09(平均为0.98),(La/Yb)N为1.18~3.59。磨石沟变基性火山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高场强元素及相关比值表明具有E-MORB特征,其岩浆源区为弱富集—富集地幔,岩石成分主要受岩浆熔融区控制,玄武质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地壳物质或俯冲组分的混入,但地壳和俯冲带物质对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的贡献较少。结合其地球化学性状与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判断,磨石沟变基性火山形成于弧后盆地后期演化阶段。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中志留世Wenlock期(432.6±3.8Ma)。磨石沟变基性火山岩代表的弧后盆地的形成与中志留世"天水-武山"古洋盆向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说明秦祁结合部位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是由一个较完整的洋-弧-盆体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盆地 E-MORB 中志留世 西秦岭 秦祁结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结合部清水-张家川基性岩形成时代和构造归属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付长垒 闫臻 王秉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41-3160,共20页
中央造山系北缘发育完整的早古生代"弧-盆"体系,而其洋内弧盆体系还是陆缘弧盆体系属性的确定,可为原特提斯域古板块构造格局和中央造山系早期造山过程的恢复提供依据。秦岭-祁连结合部清水-张家川地区出露的与原特提斯洋俯... 中央造山系北缘发育完整的早古生代"弧-盆"体系,而其洋内弧盆体系还是陆缘弧盆体系属性的确定,可为原特提斯域古板块构造格局和中央造山系早期造山过程的恢复提供依据。秦岭-祁连结合部清水-张家川地区出露的与原特提斯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基性岩形成时代和构造归属的探究,是解决中央造山系早古生代洋-陆转换过程以及东西链接等科学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水-张家川地区主要出露块状、枕状玄武岩以及少量辉绿岩墙和硅质岩夹层,玄武岩和辉绿岩明显富集Th、LREE,亏损Nb、Ta、Zr、Hf和Ti元素,而Th/Nb比值则分为1. 09~2. 04和0. 18~0. 73两组,分别与岛弧和弧后裂谷熔岩相一致。另外,这些基性岩具较高的Th/Yb和εNd(t)(+4. 4^+4. 8)值,显示岩浆来自受洋壳沉积物混染的亏损地幔源区。最新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绿岩墙形成于500±3Ma。结合区域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表明清水-张家川地区基性岩形成于寒武纪,早于晚奥陶世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它们与其东、西侧北秦岭和北祁连构造带内的寒武纪-早奥陶世洋内弧和弧后盆地岩浆岩共同构成了原特提斯洋北缘早古生代洋内弧-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洋内弧-盆体系 秦祁结合部 中央造山系 原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昆结合部三叠纪岩浆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14
4
作者 解小龙 牛漫兰 +4 位作者 吴齐 闫臻 李秀财 夏文静 付长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2-81,共10页
秦祁昆结合部发育了大量三叠纪岩浆岩,主要沿青海南山断裂、瓦洪山断裂和多禾茂断裂周边分布,总体呈NW—SE向展布。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侵入岩主要... 秦祁昆结合部发育了大量三叠纪岩浆岩,主要沿青海南山断裂、瓦洪山断裂和多禾茂断裂周边分布,总体呈NW—SE向展布。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侵入岩主要为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石英斑岩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秦祁昆结合部三叠纪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早一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233~253Ma代表早一中三叠世岩浆活动,205~225Ma代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空间上,岩浆活动呈现出由NW向SE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秦祁昆结合部旱一中三叠世岩浆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由南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下,而晚三叠世可能已经逐渐进入后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三叠纪 岩浆岩 构造环境 大陆边缘弧 古特提斯洋 后碰撞 秦祁昆结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天水地区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魏博 裴先治 +9 位作者 刘成军 裴磊 李瑞保 李佐臣 陈有炘 胥晓春 刘图杰 王元元 任厚州 陈伟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70,共20页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作为西秦岭造山带与北祁连造山带之间的区域韧性构造边界,带内构造样式复杂多样,多期构造叠加,不同部位韧性变形强度不同,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但以右行为主,宏观构造显示由NNE向SSW斜向逆冲特征,且...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作为西秦岭造山带与北祁连造山带之间的区域韧性构造边界,带内构造样式复杂多样,多期构造叠加,不同部位韧性变形强度不同,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但以右行为主,宏观构造显示由NNE向SSW斜向逆冲特征,且多被后期构造改造。EBSD组构分析结果显示,石英C轴优选方位指示非共轴变形,显示明显的中温柱面<a>-中低温菱面-低温底面组构的右行剪切及不太明显的低温底面组构(偶见中低温组构)左行剪切特征;方解石C轴组构显示e1双晶滑移与r1平移滑动,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组构特征反映该剪切带可能经历了中温—中低温—低温、以右行韧性走滑为主并曾出现过左行逆冲的复杂变形过程,综合分析推断该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韧性变形环境。区域对比分析认为,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响应古生代构造演化的构造变形记录主要为2期:一是志留纪天水—武山洋闭合导致大规模NNE-SSW向的陆-弧或陆-陆碰撞逆冲造成的左行逆冲剪切变形;二是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秦祁结合部位强烈的大规模右行走滑拼贴运动形成的右行剪切变形和反"S"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构造变形 EBSD组构分析 变形温压环境 秦祁结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细尾子沟镁铁—超镁铁质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成军 裴先治 +6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裴磊 陈国超 陈有炘 徐通 张永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7-560,共14页
秦祁交接部位天水新阳镇细尾子沟新发现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主要由蛇纹石化橄辉岩和透辉石岩组成,岩石具有低Si O2含量、高Mg O含量、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与原始地幔含量相当的特点。镁铁质岩主要由变辉长岩和变辉长闪长岩组... 秦祁交接部位天水新阳镇细尾子沟新发现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主要由蛇纹石化橄辉岩和透辉石岩组成,岩石具有低Si O2含量、高Mg O含量、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与原始地幔含量相当的特点。镁铁质岩主要由变辉长岩和变辉长闪长岩组成,岩石具有堆晶岩的特点,具有低Si O2和Ti O2含量、高Mg O含量和Mg#值,具有较低的Ti/V比值(20±)、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和HREE较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镁铁质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其岩浆源区是受地壳物质交代改造过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具有E-MORB的特征。综合构造环境和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细尾子沟镁铁—超镁铁质岩为较典型的岛弧SSZ型蛇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细尾子沟岛弧SSZ型蛇绿岩形成于晚奥陶世晚期(443.6±1.8Ma)。细尾子沟岛弧SSZ型蛇绿岩的形成与"天水—武山"古洋盆自南向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表明秦祁交接部位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是一个完整的洋—弧—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SSZ型蛇绿岩 E-MORB 晚奥陶世 秦祁交接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构造结合部位陇山岩群中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可心 何艳红 +2 位作者 陈亮 孟祥舒 务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4-1074,共21页
秦-祁构造结合部位以新阳-元龙大型剪切带为界,北侧的北祁连造山带和南侧的西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线呈斜截关系,致使两侧岩石单元的对比存在困难。陇山岩群位于秦-祁结合部位的北祁连构造单元东端,是一套岩性复杂的中深程度变质杂岩,... 秦-祁构造结合部位以新阳-元龙大型剪切带为界,北侧的北祁连造山带和南侧的西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线呈斜截关系,致使两侧岩石单元的对比存在困难。陇山岩群位于秦-祁结合部位的北祁连构造单元东端,是一套岩性复杂的中深程度变质杂岩,其形成年代和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重点以陇山岩群中黑云母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U.Pb测年。其测年结果明显分为4组,两个主要区间为1097—795Ma(49%,峰期年龄约为929Ma)和2713—2265Ma(21.5%,峰期年龄约为2435Ma),另有两个次级年龄组为575—471Ma(12%,峰期年龄约为541Ma)与1864-1539Ma(14%,峰期年龄约为1717Ma)。通过最小岩浆峰期年龄和陇山岩群内侵人体的最老年龄初步限定其形成时代介于寒武纪早期-早-中奥陶世(539-454Ma),与已报道的晚太古代-早元古代陇山岩群TTG片麻岩形成于不同时代,不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基底的沉积岩系。通过与周边构造单元年龄特征峰值的对比研究发现,其新太古代-古元古代(2713-2265Ma)和中元古代(1864-1539Ma)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基底,新元古代(1097—795Ma)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北秦岭造山带和中祁连陆块,早古生代(575—471Ma)的碎屑物质来自于天水-武山构造带,与该洋盆形成过程有关。因此,陇山岩群中黑云母石英片岩的碎屑物源既包括北侧的华北板块南缘基底,又包括南侧的秦岭-祁连造山带,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红土堡弧后盆地的形成扩展阶段,与北秦岭东段宽坪岩群副变质岩和二郎坪岩群变沉积岩形成构造环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祁结合部位 陇山岩群 碎屑锆石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结合部位宝鸡地区早泥盆世香泉A型正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徐通 陈清敏 +3 位作者 郭岐明 张拴厚 毛友亮 王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8-1128,共11页
对秦祁结合部位宝鸡地区香泉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0±5Ma(MSWD=0.20,n=18),限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香泉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 对秦祁结合部位宝鸡地区香泉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0±5Ma(MSWD=0.20,n=18),限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香泉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69.63%~73.94%)、富钾(K_2O=4.24%~4.88%,K_2O/Na_2O=1.23~1.44)、富铁(TFe_2O_3=2.10%~3.70%,TFe_2O_3/MgO=3.88~6.84)、低镁(MgO=0.31%~0.94%)、低磷(P_2O_5=0.08%~0.21%)的特征,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香泉正长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318×10^(-6)~499×10^(-6)),表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δ Eu=0.37~0.46),富集Rb、Th、Zr、Sm、Ga(10000×Ga/Al=2.59~2.93)等微量元素,贫Ba、Nb、Ta、Sr,整体表现出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香泉正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环境,为低压环境下长英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泉正长花岗岩 宝鸡地区 秦祁结合部位 造山后A型花岗岩 早泥盆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