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Parity on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 Content in Milk Fat and CLA-Desaturase Index from Holstein Dairy Cows
1
作者 HOU Jun-cai LIU Fei +3 位作者 LIU Yan-ping HUO Gui-cheng REN Da-xi TI Wei-gang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33,共6页
The performance of lactating dairy cow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atty acids in milk fat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rity on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in milk fat and△~9-desaturase indices from Hols... The performance of lactating dairy cow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atty acids in milk fat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rity on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in milk fat and△~9-desaturase indices from Holstein dairy cows.Milk samples of two hundred and thirty-five lactating Holstein dairy cows in north China were tested.In order to avoid possible confounding effects of diet and season,Holstein cows were fed a single diet and milk was sampled on the same day.The average content of cis-9,trans-11 CLA was 5.14 mg/g fatty acids in milk fat,varying between 1.5 and 10.5 mg/g fatty acids.The average content of cis-9,trans-11 CLA of primiparous cattle was 5.19 mg/g fatty acids in milk fat,while it was 5.11 mg/g fatty acids in multiparous animals,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P】0.05).There was a significant(P【0.05)difference between the△~9-desaturase index of cis-9 C14:l and cis-9 C16:l between primiparous and multiparous cattle but not(P】0.05)in the△~9-desaturase index of cis-9 C18:l and cis-9,trans-11 C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IT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 △9-desaturase ind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共轭亚油酸(CLA)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华伟 盛漪 张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49,共4页
共轭亚油酸 (CLA)是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主要来源于牛乳、乳制品及反刍动物食品的天然营养成分。本文就 CLA的抑癌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 CLA作为一种新型营养物质的潜力。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抑癌作用 牛乳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胃内共轭亚油酸(CLA)的形成 被引量:4
3
作者 侯俊财 杨丽杰 霍贵成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71,共2页
对瘤胃内共轭亚油酸(CLA)的形成机制、参与氢化的微生物及影响氢化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如何提高牛乳中CLA含量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 氢化 瘤胃微生物 共轭亚油酸 形成机制 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CLA)的功能及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国萍 李庆章 霍贵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55-659,共5页
共轭亚油酸(CLA)是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文章概述了CLA在抑制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脂肪沉积、增强机体免疫等方面的功能及各种因素对CLA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cla) 功能性质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胎次对乳中CLA含量和△^9-去饱和酶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侯俊财 刘艳平 +2 位作者 霍贵成 任达喜 提伟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选择235头健康的中国北方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为避免日粮和季节的影响,奶牛饲喂同种日粮,采集同一天的乳样,测定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研究胎次对乳中CLA含量和△^9-去饱和酶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中c9,t11 CLA含... 选择235头健康的中国北方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为避免日粮和季节的影响,奶牛饲喂同种日粮,采集同一天的乳样,测定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研究胎次对乳中CLA含量和△^9-去饱和酶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中c9,t11 CLA含量平均为5.14mg/g脂肪酸,变化范围1.5~10.5mg/g脂肪酸。初产奶牛的c9,t11 CLA平均含量为5.19mg/g脂肪酸,而经产奶牛的c9,t11 CLA平均含量为5.11mg/g脂肪酸,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产与经产奶牛之间的c9 C14:1去饱和酶指数和c9 C16:1去饱和酶指数差异显著(P〈0.05)。初产奶牛的c9 C18:1去饱和酶指数和c9,t11 CLA去饱和酶指数与经产奶牛的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次 共轭亚油酸 △^9-去饱和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乳制品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国萍 霍贵成 李庆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5-38,共4页
概述了共轭亚油酸(CLA)的形成方式、影响乳制品中CLA含量的因素及如何提高乳中CLA含量的方法。动物的种类、饲料的成分、喂养方式、季节等对原料乳产生的影响,以及加工方法、贮存条件、发酵菌种等对乳制品中CLA的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cla) 影响因素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CLA嗜酸乳杆菌的筛选诱变与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刚 翟爱华 +1 位作者 张东杰 李志江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
从传统泡菜中选育高产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菌株L28,利用人工诱变方法,以L28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基胍(NTG)依次诱变及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经进一步液体发酵复筛获得多株突变菌株,CLA的最优产量为... 从传统泡菜中选育高产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菌株L28,利用人工诱变方法,以L28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基胍(NTG)依次诱变及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经进一步液体发酵复筛获得多株突变菌株,CLA的最优产量为95.1425μg/mL。其中L 44突变菌株为CLA生成能力最高菌株。经16S rDNA全序列分析法和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的种属,然后经过Gene Bank基因比对确定同源基因,最后经鉴定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嗜酸乳杆菌 鉴定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学功能及健康意义 被引量:49
8
作者 刘佩 沈生荣 +1 位作者 阮晖 何国庆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165,共5页
主要讨论了共轭亚油酸(CLA)混合物和单一异构体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免疫调节等各种疾病预防方面的一些最新动物或体外试验研究;一些最新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CLA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鉴于食物来源的CLA含量较低、化学合... 主要讨论了共轭亚油酸(CLA)混合物和单一异构体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免疫调节等各种疾病预防方面的一些最新动物或体外试验研究;一些最新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CLA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鉴于食物来源的CLA含量较低、化学合成法副产物较多,微生物合成目前成为获得CLA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癌症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免疫调节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生产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晓华 曹郁生 陈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9-72,共4页
介绍了共轭亚油酸的结构、性质、作用和机理 。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结构 性质 作用机理 生产方法 生物异构法 抗癌 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继红 李光友 +1 位作者 石红旗 刘发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7-99,共3页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 ,使共轭亚油酸微囊化。对于不同的包埋剂和共轭亚油酸配比对微囊化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及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溶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适的共轭亚油酸和包埋剂配比 ,能降低产品的表面油 ;在最佳酸方共轭亚油酸 :包...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 ,使共轭亚油酸微囊化。对于不同的包埋剂和共轭亚油酸配比对微囊化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及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溶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适的共轭亚油酸和包埋剂配比 ,能降低产品的表面油 ;在最佳酸方共轭亚油酸 :包埋剂Ⅰ :包埋剂II =6∶7∶4时 ,产品的抗氧化性优于原料共轭亚油酸 ,溶出度也符合药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微囊化 喷雾干燥 包埋剂 热稳定性 溶出度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乳脂中的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小静 沈向真 +2 位作者 韩航如 赵茹茜 陈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5-647,共3页
建立了测定乳脂中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CLA)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提取、甲醇-甲醇钠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程序升温,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采用该方法测得共轭亚油酸的回收率为100.26%,相对... 建立了测定乳脂中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CLA)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提取、甲醇-甲醇钠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程序升温,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采用该方法测得共轭亚油酸的回收率为100.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n=6),检测限为1 mg/L。该方法样品用量少,前处理简单,建立的实验条件准确可靠,不仅可以用来测定cis-9,trans-11-CLA的含量,而且对于乳制品中所含的其他脂肪酸的分析测定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cis-9 trans-11-其轭业油酸 乳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酸奶乳脂中c9,t11-共轭亚油酸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璇琳 檀英霞 +5 位作者 郁成雨 李素波 贺敏 李伟静 陈炳卿 于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8-292,共5页
应用乳酸菌发酵法,添加适当底物和营养物质,实验室自制含共轭亚油酸(CLA)的酸奶,经过提取乳脂、气相色谱检测并对CLA定量后,确定给予小鼠受试物剂量组,进行共轭亚油酸酸奶的免疫调节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灌胃给予小鼠含0.05g/(kgbw·... 应用乳酸菌发酵法,添加适当底物和营养物质,实验室自制含共轭亚油酸(CLA)的酸奶,经过提取乳脂、气相色谱检测并对CLA定量后,确定给予小鼠受试物剂量组,进行共轭亚油酸酸奶的免疫调节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灌胃给予小鼠含0.05g/(kgbw·d)c9,t11-CLA的乳脂,30d后可增强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说明酸奶中的c9,t11-CLA能够显著增加小鼠免疫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共轭亚油酸 乳脂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对提高发酵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中义 郭炎强 +2 位作者 刘晓军 刘萍 孙君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LA)的脱脂牛乳,转化LA生成共轭亚油酸(CLA),以期提高发酵牛乳中的CLA含量。结果表明:LA诱导可提高发酵牛乳中的CLA产量,发酵温度37℃,CLA生成量和LA转化率为最高。加入葡萄... 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LA)的脱脂牛乳,转化LA生成共轭亚油酸(CLA),以期提高发酵牛乳中的CLA含量。结果表明:LA诱导可提高发酵牛乳中的CLA产量,发酵温度37℃,CLA生成量和LA转化率为最高。加入葡萄糖、酪蛋白酶水解物,有助于植物乳杆菌LT2-6的生长和提高CLA的生成量。添加0.075%的LA,发酵24h,43%的LA转化为CLA,发酵后牛乳中的CLA含量达到320μg/mL,为普通发酵牛乳的5~6倍。经脂肪酸萃取和甲酯化,气相色谱检测显示生成的CLA主要为:cis-9,trans-11-C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脱脂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晓华 曹郁生 陈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50,共3页
共轭亚油酸由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组成 ,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综述了共轭亚油酸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包括气相色谱、银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气 -质联用和高效毛细管电泳。选择可靠的分析方法是共轭亚油酸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 银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质联用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的筛选、鉴定与诱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佩 周倩 +3 位作者 沈生荣 阮晖 马鎏镠 何国庆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5-139,共5页
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得到1株乳酸菌lp15能够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经16SrRNA全序列分析法和API系统鉴定法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利用人工诱变方法,以lp1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DES)依次诱变处理,经进一... 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得到1株乳酸菌lp15能够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经16SrRNA全序列分析法和API系统鉴定法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利用人工诱变方法,以lp1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DES)依次诱变处理,经进一步液体发酵复筛获得多株突变菌株,CLA合成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9.3%~52.2%。其中lp15-2-1突变菌株为CLA生成能力最高菌株,MRS培养液中添加0.2mg/mLLA培养48h,CLA产量达30.13μg/mL。经气相色谱(GC)检测分析,产物中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占76.5%,trans10,cis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占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植物乳杆菌 鉴定 诱变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状态下直接酯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默馨 刘晶 +2 位作者 周晓丹 高宇薇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9-32,共4页
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与甘油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分别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分子筛添加量、酶用量、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CLA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 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与甘油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分别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分子筛添加量、酶用量、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CLA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分子筛用量6%、酶用量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压力11MPa,此条件下CLA的酯化率可达到90.98%。这种CLA甘油酯的脂肪酸组成中,9c,11t-CLA和10t,12c-CLA的含量分别为37.79%和4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共轭亚油酸 甘油酯 cla酯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酶催化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甘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红旗 沈继红 +1 位作者 刘发义 李光友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9期78-82,共5页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方法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LA)与油脂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二级响应面模型 ,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 90。甘油酯中CLA含量随温度、反应时间、底物配比增加而提高 ,反应时间影响最为...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方法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CLA)与油脂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二级响应面模型 ,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 90。甘油酯中CLA含量随温度、反应时间、底物配比增加而提高 ,反应时间影响最为显著。水分含量对酸解反应具有负影响 ,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与水分含量有交互作用。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反应时间 8~ 10h ,温度 4 0~ 4 5℃ ,酶量 2 0 0U / g油脂 ,底物配比 1:2 5 ,水含量 1 0 %。在优化条件下 ,红花油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可达 31 4 7%。脂肪酶催化 10 ,12 十八碳二烯酸反应优于 9,11 十八碳二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体系 酶催化合成 共轭亚油酸 甘油酯 脂肪酶 催化酸解反应 响应面分析 食用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郗艳菊 臧素敏 +3 位作者 元娜 薛凌峰 王娟 李庆凯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1,26,共4页
试验选取630只罗斯308肉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0.3%、0.6%、0.9%、1.2%、1.5%、1.8%CLA,研究共轭亚油酸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CLA添加量为1.2%~1.5%时能显... 试验选取630只罗斯308肉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0.3%、0.6%、0.9%、1.2%、1.5%、1.8%CLA,研究共轭亚油酸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CLA添加量为1.2%~1.5%时能显著降低肉鸡耗料增重比,添加量为1.2%时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提高,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和尿素氮等影响不显著(P>0.05),IgG和IgM均有升高趋势,IgG各试验组分别提高了17.10%、14.14%、25%、33.22%、46.71%、47.04%;IgM分别提高了17.39%、39.13%、34.78%、52.17%、65.23%、78.26%,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因此,建议日粮中CLA最适添加量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共轭亚油酸 生产性能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淑英 宁正祥 郭清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5-58,共4页
共轭亚油酸 (CLA)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脂肪酸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综述了CLA在食品中的分布情况 ,主要生理活性及合成方法 ,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CLA的应用及开发研究提供较... 共轭亚油酸 (CLA)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脂肪酸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综述了CLA在食品中的分布情况 ,主要生理活性及合成方法 ,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CLA的应用及开发研究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脂肪酸 共轭亚油酸 生理活性 合成方法 食品工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高含量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卫飞 周瑢 +3 位作者 王永华 杨博 林福兰 张水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选用AB-8大孔弱极性树脂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为210 U/g。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大豆油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CLA)的改性大豆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CLA乙酯)∶n(大豆油))1∶0.33,酶加量21 U/g,反... 选用AB-8大孔弱极性树脂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为210 U/g。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大豆油合成富含共轭亚油酸(CLA)的改性大豆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n(CLA乙酯)∶n(大豆油))1∶0.33,酶加量21 U/g,反应温度60℃。放大反应体系,对反应产物中的CLA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表明,其含量可达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共轭亚油酸 固定化脂肪酶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