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宽速域变体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构型设计优化
1
作者 龙腾 张尧 +2 位作者 史人赫 叶年辉 张宝收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5,共12页
传统固定构型乘波体飞行器难以在宽速域飞行剖面保持最佳性能。为此,开展了变体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构型设计优化技术的研究,构建了变体飞行器构型设计优化框架。提出了考虑边缘变形的变体乘波体构型类函数/形函数变换(CST)参数化方法... 传统固定构型乘波体飞行器难以在宽速域飞行剖面保持最佳性能。为此,开展了变体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构型设计优化技术的研究,构建了变体飞行器构型设计优化框架。提出了考虑边缘变形的变体乘波体构型类函数/形函数变换(CST)参数化方法;根据兼顾气动力、热、射程的变体收益评估模型,采用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约束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多个工况下的最优构型。对比基准固定构型,以最优构型变体飞行能够显著改善飞行器宽速域飞行性能,升阻比平均提升4.82%,再入弹道增程4.13%,验证了变体构型优化技术的有效性,其对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设计、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速域变体飞行器 乘波体 气动力热 气动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导理论的变体乘波体构型设计与研究
2
作者 陈丽娟 宋言明 +1 位作者 陈昕雨 祝连庆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章针对乘波体构型飞行器仅能在设计马赫数下表现出最佳气动特性的局限性,基于锥导乘波体设计理论,提出一种变体乘波体设计方案。采用固定的前缘线在不同的马赫数流场下构建乘波体外形,对不同马赫数流场下构建的乘波体外形进行比较,设... 文章针对乘波体构型飞行器仅能在设计马赫数下表现出最佳气动特性的局限性,基于锥导乘波体设计理论,提出一种变体乘波体设计方案。采用固定的前缘线在不同的马赫数流场下构建乘波体外形,对不同马赫数流场下构建的乘波体外形进行比较,设计一种通过改变乘波体下表面来改变自身气动特性,进而能够实现在多种流场条件下保持较高气动特性的变体方案。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构建变体乘波体的气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证明其在流场马赫数变化时升阻比能够始终保持2.4左右,对比变体乘波体同非变体乘波体在变马赫数流场下的气动表现,证明设计的变体乘波体比非变体乘波体对变马赫数流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特性 变体乘波体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本构关系修正湍流模型的曲面乘波进气道性能分析
3
作者 王刚 张帅 +2 位作者 宋晓啸 张继发 郑耀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0,共16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要求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目前已有众多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方案被提出,然而在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精确有效的湍流数值计算分析方法仍有不足。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二次本构关系(Quadra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QCR)的高精... 高超声速飞行器要求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目前已有众多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方案被提出,然而在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精确有效的湍流数值计算分析方法仍有不足。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二次本构关系(Quadra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QCR)的高精度、高效率的湍流修正模型(SA-QCR2020)。采用两种标准验证算例表明,SA-QCR2020湍流模型能够更接近真实的流动物理,对计算算例性能模拟更为准确。随后本文采用该修正湍流模型对曲面乘波进气道在侧滑角为0°,4°,8°,攻角为-8°,0°,8°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该曲面乘波进气道内从喉道处产生三维涡,并向后发展,随流动扩散至整个流场区域。侧滑角对进气道起动后的性能影响不大,攻角对进气道起动后的性能影响较大,且攻角越大,前缘激波越强,对来流的减速增压作用越强。研究揭示了该曲面乘波进气道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规律,并表明该进气道能够在大攻角、大侧滑角工况下保证飞行器推进系统有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乘波进气道 二次流 进气道性能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曲激波流场的内外流双乘波一体化设计及分析
4
作者 张勐飞 郑晓刚 +2 位作者 汤祎麒 施崇广 尤延铖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72,共12页
为进一步拓展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弯曲激波波系配置的内外流双乘波一体化设计方法,核心思想是通过事先指定激波形状和等熵压缩区内的壁面压力分布,结合特征线法,实现逆向设计三维激波形状及壁面压力分布同时可控的双... 为进一步拓展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弯曲激波波系配置的内外流双乘波一体化设计方法,核心思想是通过事先指定激波形状和等熵压缩区内的壁面压力分布,结合特征线法,实现逆向设计三维激波形状及壁面压力分布同时可控的双乘波体。通过对黏性修正前后构型开展数值仿真以及流动分析可知:发展的内外流双乘波一体化设计方法可以在无黏情况下较好地还原预设的三维激波形状及壁面压力分布,结合黏性修正后,有黏情况下进气道基本实现全流量捕获,总压恢复系数相较未修正有黏结果提升8.62%,一体化构型升阻比提升1.84%。所发展的基于弯曲激波流场的内外流双乘波一体化设计方法进一步拓宽了乘波一体化反向设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双乘波 弯曲激波 预设压力分布 反设计 一体化设计 黏性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波体设计与优化研究进展——从高超声速至宽速域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文 郭帅旗 +2 位作者 刘洋 王发民 张陈安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5-1677,共23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当前世界航空航天强国抢占制高点的重点方向.目前,该类飞行器正朝着更高速度、更强机动和更宽速域的方向发展,而乘波体的高升力、高升阻比以及下表面流动均匀等优势使其在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中极具应用价值,是当前国内...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当前世界航空航天强国抢占制高点的重点方向.目前,该类飞行器正朝着更高速度、更强机动和更宽速域的方向发展,而乘波体的高升力、高升阻比以及下表面流动均匀等优势使其在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中极具应用价值,是当前国内外高超声速气动布局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典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和宽域飞行器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系统概述了传统乘波体的设计方法、优化方法、各向稳定性以及宽域化乘波体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种全参数化描述的宽域乘波翼身融合布局设计方法及宽域气动布局方案,结合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对该布局的宽域气动特性进行了详细评估,结果表明:该布局的亚声速、超声速和高超声速最大升阻比分别为8.4(Ma0.8),5.8(Ma1.5)和5.0(Ma5),整个宽域焦点变化范围为4.8%L,具备较优的宽域升阻匹配和操稳匹配特性.最后,对乘波体在超高速气动物理影响与正向优化设计方法、宽域布局设计与优化方法以及智能可变形飞行器等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宽速域 乘波体 设计与优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乘波前体/Bump型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邱家林 黄俊 +3 位作者 舒鹏 王庆凤 刘志勤 乔文友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6-699,共14页
飞行器前体和Bump型面是乘波体思想在飞行器部件设计中的两大经典案例,可有效提升飞行器总体气动性能,已经成为飞行器总体设计的核心技术。为寻求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的最优设计以提升飞行器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乘波前体和Bump... 飞行器前体和Bump型面是乘波体思想在飞行器部件设计中的两大经典案例,可有效提升飞行器总体气动性能,已经成为飞行器总体设计的核心技术。为寻求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的最优设计以提升飞行器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密切锥理论和圆锥绕流流场生成初始的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并通过面元法快速预估气动性能;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的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NSGA-II对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快速优化;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乘波前体和Bump型面的流动机理。优化后的乘波前体升阻比提升了25.6%,体积提升41.4%。Bump型面阻力系数减少10.9%,横向压力梯度增加12.1%。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乘波前体和Bump气动型面的设计优化,对飞行器整体气动性能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前体 Bump型面 NSGA-II 高超声速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受限乘波体飞行器无估计预设性能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瑞宁 何广军 +1 位作者 卜祥伟 孙昭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针对输入受限的乘波体飞行器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估计的预设性能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可能发生的执行器饱和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抗饱和补偿系统。然后,利用补偿系统状态构造新的预设性能转换误差,基于预设性能控制与反演控制的方法... 针对输入受限的乘波体飞行器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估计的预设性能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可能发生的执行器饱和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抗饱和补偿系统。然后,利用补偿系统状态构造新的预设性能转换误差,基于预设性能控制与反演控制的方法,为速度子系统与高度子系统设计了无需估计的低复杂度控制器。该设计方法的优越性在于无需状态估计与神经逼近,显著降低了控制的复杂度与计算量。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证明了所有转换误差与跟踪误差最终一致有界。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体飞行器 预设性能控制 反演控制 抗饱和补偿系统 输入受限 无估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导波体的乘波体设计和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小池 何跃龙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3,共9页
基准流场的特性是影响乘波体外形和气动特性的核心因素,如何改进基准流场生成更符合需求的乘波体仍然是设计的难题。本文中采用参数化的方法设计导波体外形,并采用激波装配法求解基准流场,通过改变参数控制导波体外形,进而影响基准流场... 基准流场的特性是影响乘波体外形和气动特性的核心因素,如何改进基准流场生成更符合需求的乘波体仍然是设计的难题。本文中采用参数化的方法设计导波体外形,并采用激波装配法求解基准流场,通过改变参数控制导波体外形,进而影响基准流场的特性,得到基准流场后,采用“平切激波面”的方法得到乘波面和乘波体。具体分析了导波体的水平面母线形式、钝头半径、下表面底部型线形状对所得乘波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导波体长宽高一定的情况下,水平面母线采用适当的外扩张形式,可以得到升阻比更大的、压心更靠前的乘波体;钝头半径越大,所得乘波体的升阻比更小,容积率更大,压心更靠前;底部型线外扩张的程度越大,所得乘波体升阻比更小,容积率更大,压心位置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体 导波体 容积率 高超声速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波依赖区
9
作者 孟旭飞 白鹏 +2 位作者 刘建霞 陈立立 刘传振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4-1654,共11页
在应用乘波体设计气动布局时,一般默认乘波面不可修改,这带来了例如下表面修形困难、容积不可调等问题.文章提出乘波依赖区的概念,即决定乘波体主激波的物面区域,借助特征线理论,确定无黏轴对称超声速流场中激波依赖的流场区域,将此部... 在应用乘波体设计气动布局时,一般默认乘波面不可修改,这带来了例如下表面修形困难、容积不可调等问题.文章提出乘波依赖区的概念,即决定乘波体主激波的物面区域,借助特征线理论,确定无黏轴对称超声速流场中激波依赖的流场区域,将此部分区域流场作为基准流场,追踪流线生成相应的乘波曲面即为乘波依赖区.根据斜激波理论初步分析了影响乘波依赖区大小的因素,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保留不同乘波面范围的测试外形进行了验证,分析后缘截面及对称面流场激波结构及升阻力特性和纵向稳定性.结果表明,仅保留乘波依赖区即可维持主要的激波形状,使得激波附着于测试外形前缘,保持良好的乘波特性.乘波依赖区力图在不破坏乘波效应的基础上,确定乘波体的哪些区域可以修改,对乘波体扩容、减阻、宽速域设计和进气道安装布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体 密切锥 激波 依赖区 特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速域乘波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综述
10
作者 王尘航 金亮 +2 位作者 赵振涛 谢赞 黄伟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乘波构型作为一种能突破升阻比屏障的高超声速气动构型,是宽域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一种重要候选气动布局形式。改善乘波飞行器低速性能不佳问题并实现宽速域飞行,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由于乘波飞行器采用了先设计流场后构造外形的思路... 乘波构型作为一种能突破升阻比屏障的高超声速气动构型,是宽域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一种重要候选气动布局形式。改善乘波飞行器低速性能不佳问题并实现宽速域飞行,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由于乘波飞行器采用了先设计流场后构造外形的思路,基准流场会影响其性能。本文对基准流场求解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并介绍了组合式、变马赫数和涡升力类宽速域乘波飞行器的设计方法,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从基准流场和设计方法两个角度对宽速域乘波飞行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构型 宽速域 基准流场 组合式乘波 变马赫数 涡升力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马赫数乘波体的宽速域性能优势探究
11
作者 孟旭飞 白鹏 刘传振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42-3454,共13页
可变马赫数乘波体被认为在高超声速阶段具有良好的宽速域性能,但学者们将其与传统的固定马赫数乘波体比较时,大都未限制相同的平面形状和容积,导致关于其宽速域性能优势的论证不充分.文章使用定平面形状乘波体设计方法设计可变马赫数乘... 可变马赫数乘波体被认为在高超声速阶段具有良好的宽速域性能,但学者们将其与传统的固定马赫数乘波体比较时,大都未限制相同的平面形状和容积,导致关于其宽速域性能优势的论证不充分.文章使用定平面形状乘波体设计方法设计可变马赫数乘波体,并生成具有相同平面形状和相等容积的固定马赫数乘波体,以此比较探究可变马赫数乘波体在高超声速阶段的宽速域性能优势.同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手段分析流场,给出初步解释.结果表明,与相同平面形状和相等容积的固定马赫数外形相比,在高超声速阶段,可变马赫数乘波体的宽速域升阻比没有优势;同时,可变马赫数基准流场及其导致的乘波曲面变化对纵向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我们推测即使采用传统方法设计的乘波体在高超声速阶段也具有较好的宽速域性能,因此未来对乘波体宽速域性能的改进应该着重于亚跨超等严重偏离设计状态的阶段,而不是高超声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体 可变马赫数 定平面形状 等容积 宽速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平衡气体效应的乘波体特征线设计方法及气体模型影响
12
作者 林鹭颖 李沁 +3 位作者 严攀 翁谊辉 尤延铖 李留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5,共13页
乘波体在高空高超声速飞行时,流场温度急剧升高,气体热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其气动特性与采用完全气体模型得到的结果存在差异,因此在飞行器设计中开展真实气体效应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针对锥导乘波体设计提出了一种考虑平衡... 乘波体在高空高超声速飞行时,流场温度急剧升高,气体热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其气动特性与采用完全气体模型得到的结果存在差异,因此在飞行器设计中开展真实气体效应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针对锥导乘波体设计提出了一种考虑平衡气体效应的特征线方法(Method of characteristic, MOC),基于不同半锥角和不同流动捕获曲线生成了不同外形的乘波体,并使用快速估算方法估算平衡气体条件和完全气体条件下各乘波体的气动特性和几何特征参数,研究了不同气体模型对乘波体设计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马赫数下基于平衡气体模型设计得到的乘波体升阻比、容积率和俯仰力矩系数等特性参数相比完全气体结果存在差异,并且平衡气体效应对不同外形乘波体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平衡气体 乘波体 特征线方法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波构形和乘波飞行器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3
作者 赵桂林 胡亮 +2 位作者 闻洁 彭辉 张绵纯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7-374,共18页
乘波构形的特点是高升阻比,下表面上的流动是均匀的,因此是推进系统/机身一体化设计的理想候选构形。乘波飞行器是源于乘波构形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利用了乘波构形的高升阻比,并可为吸气发动机提供已知的均匀流场。本文比较全面地总结了... 乘波构形的特点是高升阻比,下表面上的流动是均匀的,因此是推进系统/机身一体化设计的理想候选构形。乘波飞行器是源于乘波构形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利用了乘波构形的高升阻比,并可为吸气发动机提供已知的均匀流场。本文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乘波构形的生成方法和乘波飞行器的设计方法,介绍了乘波构形的优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给出了优化的乘波构形,并介绍了乘波飞行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构形 乘波飞行器 综述 高超音速飞行器 高升阻比 设计方法 优化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波飞行器构型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发民 李立伟 +1 位作者 姚文秀 雷麦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519,共7页
高超声速飞行中,随着马赫数的升高,波阻和摩阻增加,就会形成升阻比“屏障”,而乘波飞行器构型是克服这一升阻比屏障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变楔角楔/椭圆锥乘波体构型方法,并基于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思想,生成了高超声速乘波飞行... 高超声速飞行中,随着马赫数的升高,波阻和摩阻增加,就会形成升阻比“屏障”,而乘波飞行器构型是克服这一升阻比屏障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变楔角楔/椭圆锥乘波体构型方法,并基于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思想,生成了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构型.经数值计算与实验验证,与传统锥形流场生成的乘波体相比,该方法生成的乘波体不仪具有高升阻比,而且能为发动机提供所需的高温高压均匀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飞行器 乘波体 升阻比 高超声速 进气道 马赫数 一体化设计 构型 椭圆锥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乘波前体一体化设计研究评述 被引量:37
15
作者 尤延铖 梁德旺 +1 位作者 郭荣伟 黄国平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525,共13页
论述了国内外在高超声速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了三维变截面内乘波式进气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规矩形进口进气道与乘波体外形一体化相关研究,并对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与前体的一体化问题提出了关注。最后... 论述了国内外在高超声速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了三维变截面内乘波式进气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规矩形进口进气道与乘波体外形一体化相关研究,并对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与前体的一体化问题提出了关注。最后,对高超声速进气道与前体一体化设计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与乘波前体的"双乘波"一体化设计可能为高超声速研究带来新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内收缩式 内乘波 乘波前体 双乘波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宽速域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世斌 罗世彬 +2 位作者 黄伟 柳军 金亮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8-592,共5页
为设计一种新型宽速域滑翔飞行器,基于无粘锥导乘波设计理论,设计了Ma=4和Ma=8状态下的乘波构型,并将其进行"串联"拼接,得到一类新型宽速域乘波飞行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此类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其流场特征和... 为设计一种新型宽速域滑翔飞行器,基于无粘锥导乘波设计理论,设计了Ma=4和Ma=8状态下的乘波构型,并将其进行"串联"拼接,得到一类新型宽速域乘波飞行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此类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其流场特征和气动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新型"串联"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其气动性能在宽速域范围内比单马赫数条件下的乘波飞行器气动性能更优。"串联"乘波体的升阻比随马赫数的增加而变大,当Ma>8时,其气动特性变化不明显,最大升阻比接近3.2,在设计马赫数范围内,升阻比不低于2.6。升阻比随攻角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在3°攻角时升阻比最大。在Ma=6时,基准模型-1的最大升阻比为4.714,"串联"乘波体的升阻比达到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速域飞行器 气动性能 升阻比 乘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波浪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尹毅 江丽芳 +2 位作者 张志旭 于红兵 王海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6,共7页
文章利用珠江口长达1年的实测海浪资料,对珠江口海浪基本要素、大浪过程以及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强台风"韦森特"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波浪以0~2级波高为主,出现频率达76%,3级波高次之,出现频率为2... 文章利用珠江口长达1年的实测海浪资料,对珠江口海浪基本要素、大浪过程以及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强台风"韦森特"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波浪以0~2级波高为主,出现频率达76%,3级波高次之,出现频率为22%;平均波高的月变化幅度较大,大浪多出现在夏、冬季,与热带气旋活动和冷空气过程密切相关;常浪向为SE向,出现频率为29%,强浪向为SSE向,一般由热带气旋引起;涌浪在秋、冬季出现频率较低;在春、夏两季出现频率稍高。强台风"韦森特"期间,最大浪高达3.93m,台风浪经历了涌浪—混合浪—风浪—混合浪的过程,波型变化与一般台风浪波型的演变规律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波浪骑士 波浪要素 台风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内乘波式进气道初步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尤延铖 梁德旺 黄国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提出了内乘波式进气道的设计概念。该进气道以内收缩锥轴对称流场为基础,采用流线追踪技术并截取激波面生成。它具有设计状态流量捕获能力强;三维压缩效率高;波系结构简单且无复杂角部流动,流动损失小等特点。采用该概念设计了来流马赫... 提出了内乘波式进气道的设计概念。该进气道以内收缩锥轴对称流场为基础,采用流线追踪技术并截取激波面生成。它具有设计状态流量捕获能力强;三维压缩效率高;波系结构简单且无复杂角部流动,流动损失小等特点。采用该概念设计了来流马赫数6的内乘波式进气道,CFD计算结果显示:粘性对该类进气道设计具有较大影响,附面层的发展会使按无粘条件设计的进气道性能有所下降。尽管还没有进行粘性修正,在相同设计马赫数条件下,内乘波式进气道压比、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等性能高于某典型侧压式进气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内乘波式进气道^+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空粘性干扰效应的乘波体气动性能工程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维东 韩汉桥 +1 位作者 陈文龙 王发民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7-1223,共7页
粘性干扰效应是飞行器在高空、高马赫数飞行状态下所面临的诸多重要物理效应之一,对飞行器在这一区段飞行时的气动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粘性干扰理论,结合参考温度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粘性干扰效应的高超声速乘波体气动... 粘性干扰效应是飞行器在高空、高马赫数飞行状态下所面临的诸多重要物理效应之一,对飞行器在这一区段飞行时的气动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粘性干扰理论,结合参考温度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粘性干扰效应的高超声速乘波体气动性能的工程预测方法,克服了传统工程预测方法不能计及粘性干扰效应的不足。文中对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飞行高度30~70km,飞行马赫数15~20范围内,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法与传统工程方法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飞行器 高超声速 粘性干扰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近似等熵压缩流场的乘波前体优化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耿永兵 刘宏 +1 位作者 丁海河 王发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409,共6页
以升阻比为优化目标,在来流马赫数Ma=2~4及飞行高度H=20km^24km条件下,进行了轴对称近似等熵压缩流场的乘波前体优化设计,通过CFD验证M∞=4优化乘波体的气动特性,并研究了Ma=3优化乘波前体在非设计条件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近似等熵... 以升阻比为优化目标,在来流马赫数Ma=2~4及飞行高度H=20km^24km条件下,进行了轴对称近似等熵压缩流场的乘波前体优化设计,通过CFD验证M∞=4优化乘波体的气动特性,并研究了Ma=3优化乘波前体在非设计条件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近似等熵压缩下表面的乘波前体在设计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气流压缩效果,可满足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需要;乘波前体升阻比在1.5~1.9之间,纵向压心位置靠后;非设计条件下,压缩波不聚焦,小于设计马赫数升阻比时降低,大于设计马赫数时升阻比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熵压缩 乘波前体 优化设计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