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0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 for acquiring part loa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1
作者 丁勇 李百战 谭颖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95-99,共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acquire runtime distribution ratio of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nder part load condition (part load coefficient of system) through practical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By utilizin...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acquire runtime distribution ratio of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nder part load condition (part load coefficient of system) through practical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By utilizing monthly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of the entire year as the analysis object,this paper identifies data distribution,verifi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s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density for the issue of running time distribution ratio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part load zones in the whole operation period,thus providing a basic calculation basis for an overall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view of the general survey of public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carried by the government of Chongqing,this paper takes the governmental office building as an example,the part load ratio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practical running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governmental office building in Chongqing is obtained by utilizing the above prob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solving method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By utilizing the ratio coefficient obtained using this method,the part load coefficient with any running ratio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an b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analysis,which can be used in any load ratio for analyzing running energy efficiency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MONTHLY energy CONSUMPTION PROBABILITY density distribution part load COEFFICIENT of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richment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medium-to-high maturity shale oil in China
2
作者 ZHAO Wenzhi ZHU Rukai +2 位作者 LIU Wei BIAN Congsheng WANG Ku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259,共18页
Successfu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shale oil exploration in several lacustrine basins in China,indicating a promising future for shale oi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Current exploration results have revealed t... Successfu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shale oil exploration in several lacustrine basins in China,indicating a promising future for shale oi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Current exploration results have revealed the following major conditions of lacustrine shale oil accumulation:(1)stable and widely distributed shale with a high organic abundance and appropriate thermal maturity acts as a fundamental basis for shale oil retention.This shale exhibits several critical parameters,such as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greater than 2%,with optimal values ranging from 3% to 4%,kerogen Ⅰ and Ⅱ_(1) as the dominant organic matter types,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R_(o))values greater than 0.9%(0.8% for brackish water environments).(2)Various types of reservoirs exhibiting brittleness and a certain volume of micro-nanoscale pores ar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shale oil accumulation,and these reservoirs have porosities greater than 3% to 6%.Moreover,when diagenesis is incipient,pure shales are not favorable for medium-to-high maturity shale oil enrichment,whereas tight sandstone and hybrid rocks with clay content less than 20% are favorable;however,for medium-to-late-stage diagenesis,pure shales with a clay content of 40% are favorable.(3)The reten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high-quality hydrocarbons is the factor that best guarantees shale oil accumulation with good mobility.Free hydrocarbon content exceeding a threshold value of 2 mg/g is generally required,and the optimum value is 4 mg/g to 6 mg/g.Moreover,a gas-oil ratio exceeding a threshold value of 80 m^(3)/m^(3) is required,with the optimal value ranging from 150 m^(3)/m^(3) to 300 m^(3)/m^(3).(4)High-quality roof and floor sealing conditions are essential for the shale oil enrichment interval to maintain the overpressure and retain a sufficient amount of hydrocarbons with good quality.Lacustrine shale oil distributions exhibit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1)major enrichment areas of shale oil are located in semi-deep to deep lacustrine depositional areas with external materials,such as volcanic ash fallout,hydrothermal solutions,and radioactive substances with catalytic action,as inputs;(2)intervals with“four high values and one preservation condition”govern the distribution of shale oil enrichment intervals;and(3)favorable assemblages of lithofacies/lithologies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enrichment area.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estimates,China has 131×10^(8) to 163×10^(8) t of total shale oil resources with medium-to-high thermal maturity,among which 67×10^(8) to 84×10^(8) t is commercial.These resources are primarily located in the Chang 7^(1+2) interval in the Ordos Basin,Qing 1+2 members in Gulong sag in the Songliao Basin,Kongdian and Shahejie formations of Cangdong sag,Qikou sag and the Jiyang depression in the Bohai Bay Basin,and Lucaogou Formation in the Jungga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to-high maturity shale oil sweet-spot zone enrichment conditions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ssessment standard onshore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第三次古树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文妍 胡一民 +1 位作者 骆绪美 程明伟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6-30,共5页
古树资源是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安徽省的古树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本文结合安徽省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在分析古树分布特点、树种组成、生长状况的基础上,... 古树资源是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安徽省的古树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本文结合安徽省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在分析古树分布特点、树种组成、生长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为后续制定古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资源普查 分布特点 生长状况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驾驶循环制动工况下刹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葛蕴珊 谢汶峰 +4 位作者 李家琛 马尧 王宇 王亚超 王昌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08,共7页
为探究基于制动惯性实验台的不同驾驶循环刹车颗粒物排放特性,在密封采样仓内分别进行WLTC循环和US06循环等效制动排放试验,测量了10 nm~10μm粒径范围的刹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发现多次US06循环测试中,每次循环前四次工况排放的100 nm粒... 为探究基于制动惯性实验台的不同驾驶循环刹车颗粒物排放特性,在密封采样仓内分别进行WLTC循环和US06循环等效制动排放试验,测量了10 nm~10μm粒径范围的刹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发现多次US06循环测试中,每次循环前四次工况排放的100 nm粒径以上的颗粒物数量结果重复性差,且行程动力学参数(v·a)增大会导致所有粒径的颗粒物生成数量的稳定性变差;100 nm粒径以上颗粒物对刹车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贡献大,而刹车颗粒物数量浓度排放则更多由10~100 nm小粒径颗粒物决定.研究还发现颗粒物的生成与工况的加速度和速度密切相关,在车辆实际驾驶中,较高的行驶速度以及较大的刹车加速度都会促进100 nm以下小粒径颗粒物生成,而100 nm以上大颗粒的生成主要受到较大刹车加速度的影响,保持车速低于100 km/h、加速度低于2 m/s^(2)生成的大、小粒径颗粒物较少.对比US06循环和WLTC循环的高速度段与超高速段颗粒物排放数据,制动工况更为激烈的US06循环倾向于生成更多大粒径颗粒物,而WLTC循环超高速度段在小粒径颗粒物生成上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颗粒物 驾驶循环制动工况 颗粒物数量 颗粒物质量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单元异常下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宏杰 张育炜 +3 位作者 肖迁 穆云飞 金昱 陆文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36,共16页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当子微网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或故障工况时,首先,在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变换器控制层,构网型单元将输出功率钳位于最大值或退出运行,跟网型单元通过与互联变换器进行二次协同控制,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其次,在网间互联变换器控制层,与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相连的互联变换器转为构网型控制模式,为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提供母线电压与频率支撑,其余互联变换器按照正常子微网自身剩余容量分担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所需的支撑功率.多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荷连续增加,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通过网间互联变换器的变模式运行,实现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的快速恢复、跟网型单元输出功率的精准分配;当构网型单元处于故障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因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导致的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 分布式协同控制 构网型单元 异常运行工况 电压与频率支撑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华蓥山断裂西侧低缓构造区石炭系黄龙组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6
作者 付小东 董景海 +12 位作者 李伟 云建兵 谷明峰 李文正 应玉双 朱茂 谭万仓 和源 朱可丹 徐哲航 朱心健 熊绍云 张豪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9-254,共16页
石炭系黄龙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层,其在华蓥山断裂西侧低缓构造区勘探程度低,面临成藏条件不清,有利勘探区带不落实的问题,制约了天然气规模储量的发现。基于新老探井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针对华蓥山断裂西侧黄龙组地层分布、... 石炭系黄龙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层,其在华蓥山断裂西侧低缓构造区勘探程度低,面临成藏条件不清,有利勘探区带不落实的问题,制约了天然气规模储量的发现。基于新老探井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针对华蓥山断裂西侧黄龙组地层分布、岩相古地理与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黄龙组残余地层分布较广,面积约13100 km^(2),川北一带新落实地层分布区约4000 km^(2),厚度主要为10~40 m。②黄龙组潮间带浅滩白云岩广泛发育,主要位于黄二段,分布面积约8200 km^(2),在平昌—巴中地区预测新增滩带面积约2000 km^(2);浅滩相白云岩储层厚度主要为2~20 m,储层物性条件好,平均孔隙度为3.90%。③川北地区黄龙组成藏烃源条件好,下伏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分布面积约为25000 km^(2),烃源岩总厚度为50~150 m,其中优质烃源岩厚10~60 m,可与黄龙组构成下生上储的有利成藏组合。④受古隆起斜坡带、地层尖灭带和大型断裂带控制,黄龙组发育平昌—巴中、广安—渠县两个大型圈闭发育带,圈闭类型多样,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保存条件好。预测华蓥山断裂西侧低缓构造区存在4个有利勘探区,天然气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分布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黄龙组 华蓥山断裂西侧 低缓构造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的高峰季节空调负荷预测方法
7
作者 韩平平 丁静雅 +3 位作者 吴红斌 仇茹嘉 徐斌 吴家毓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综合人体舒适度指数的高峰季节空调负荷预测方法,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空调负荷数据参与电网调控。首先,考虑到不同季节的负荷增量影响和数据样本范围,分别利用最大负荷比较法和基准负荷比较法得到更具可信度的空调负荷数据;... 提出一种基于综合人体舒适度指数的高峰季节空调负荷预测方法,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空调负荷数据参与电网调控。首先,考虑到不同季节的负荷增量影响和数据样本范围,分别利用最大负荷比较法和基准负荷比较法得到更具可信度的空调负荷数据;其次,计算包含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指标的主客观综合权重,构建考虑时空分布特性的人体舒适度模型,并验证其与空调负荷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基于综合人体舒适度指数提取建模样本数据,并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空调负荷预测模型。理论分析和算例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情景下可有效提高空调负荷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空调 负荷预测 人体舒适度指数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弛豫时间分布的PEMFC操作条件敏感度分析
8
作者 韩恺 杨子骞 +2 位作者 王永真 李小龙 王萱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为了研究操作条件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敏感度的定量分析,针对实验室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通过单变量极化曲线实验获得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电压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了1.0 A/cm^(2)与2.0 A/cm^(2)下的正交实验,引入弛豫时间分... 为了研究操作条件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敏感度的定量分析,针对实验室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通过单变量极化曲线实验获得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电压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了1.0 A/cm^(2)与2.0 A/cm^(2)下的正交实验,引入弛豫时间分布方法与等效电路模型量化分析了各操作条件对电压与极化阻抗的敏感度.结果表明,两种电流密度下,输出电压、电荷转移阻抗与传质阻抗均对工作温度、阴极进气湿度与计量比3个操作条件最敏感;随电流密度增加,操作条件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方式由温度主导的电荷转移阻抗演变为阴极计量比主导的传质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操作条件 正交实验 弛豫时间分布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配电网全过程韧性提升的多类型韧性资源分布鲁棒机会约束规划
9
作者 程杉 冉涛 +4 位作者 喻磊 原吕泽芮 傅桐 徐其平 王海东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I0062-I0067,共16页
针对现有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研究侧重于某一阶段、考虑韧性资源单一、刻画线路故障不确定性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考虑配电网全过程韧性提升的多类型韧性资源分布鲁棒机会约束规划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风场强度与线路... 针对现有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研究侧重于某一阶段、考虑韧性资源单一、刻画线路故障不确定性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考虑配电网全过程韧性提升的多类型韧性资源分布鲁棒机会约束规划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风场强度与线路故障概率、风机出力阈值之间强耦合下的不确定性模糊集。其次,建立了基于极端灾害时序特性的“预防-应急-抢修”双层三阶段配电网分布鲁棒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对多类型韧性资源进行联合部署、调度。然后,进一步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并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理论(conditional value-at-risk,CVaR)和强对偶理论将所提分布鲁棒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最后,基于算例数字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保障强不确定环境下配电网的韧性和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规划 全过程韧性提升 分布鲁棒机会约束 Wasserstein距离 条件风险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状态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国明 秦炜淇 +3 位作者 王思涵 胡靖 阎洁 王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0-387,I0031,共19页
随着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海底电缆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维修难度大、周期长、单次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海底电缆状态的准确监测与预警十分重要。该文首先对比海底电缆与陆地电缆在长度、结构、绝缘可靠性、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区别,... 随着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海底电缆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维修难度大、周期长、单次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海底电缆状态的准确监测与预警十分重要。该文首先对比海底电缆与陆地电缆在长度、结构、绝缘可靠性、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区别,分析表明,海底电缆本体事故较多,故障发生位置随机性较高,需要进行分布式的状态监测。其次,梳理拓扑改进、脉冲编码、降噪算法、分布式放大等提升分布式光纤传感距离与精度的方法,总结分布式光纤传感在海底电缆状态监测方面的主要进展。然后,分析不同分布式光纤传感方法在海底电缆工程综合监测系统中的发展应用情况。最后,论述海底电缆状态分布式光纤监测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海底电缆 状态监测 分布式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代表年风速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远坤 冯钰栋 马惠群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以长系列再分析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代表年风速计算方法。采用威布尔分布计算测风年测风塔和气象站风速的概率边缘分布,利用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对测风塔和气象站风速边缘分布进行联结,以条件分布计算测... 以长系列再分析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代表年风速计算方法。采用威布尔分布计算测风年测风塔和气象站风速的概率边缘分布,利用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对测风塔和气象站风速边缘分布进行联结,以条件分布计算测风年和代表年风速之间的差值,以推求代表年风速,并与规范推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气象站和测风塔年风速相关性优劣,Copula方法代表年风速计算结果精度均优于规范方法,为风电场资源评价中代表年风速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威布尔分布 风电 COPULA 条件分布 代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走式植保机动力分配工况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君明 张作伟 +3 位作者 龚元峰 吴云志 高伟周 胡新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2-270,共9页
为了自走式植保机动力分配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轮工况和采集工况参数,设计了基于车轮转速的动力分配控制系统。首先,搭建了硬件系统平台,硬件系统包含信号检测、中央控制、控制执行3个模块;其次,对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包括对下位机... 为了自走式植保机动力分配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轮工况和采集工况参数,设计了基于车轮转速的动力分配控制系统。首先,搭建了硬件系统平台,硬件系统包含信号检测、中央控制、控制执行3个模块;其次,对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包括对下位机PLC程序开发和上位机VC++人机界面开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串口通讯方式对PC-PLC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车轮转速、刹车状态的工况数据监控和数据采集功能,为自走式植保机的实车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走式植保机 动力分配 工况监控 上位机 下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蒙段冰情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中元 王涛 +3 位作者 孙泽朝 陈博文 靳少波 程佳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9-629,共11页
为支撑黄河流域冰凌洪水灾害防御等相关工作,基于黄河宁蒙段的多年冰情、水情、气象等相关观测资料,采用Sen斜率分析等方法分析冰情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该河段冰凌洪水灾害明显减少,1970-2000年平均每年1.3次,2000年之后为0... 为支撑黄河流域冰凌洪水灾害防御等相关工作,基于黄河宁蒙段的多年冰情、水情、气象等相关观测资料,采用Sen斜率分析等方法分析冰情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该河段冰凌洪水灾害明显减少,1970-2000年平均每年1.3次,2000年之后为0.46次,灾害发生位置有向黄河宁蒙河段下游区域转移趋势;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断面流凌天数自1950年以来分别以0.43、0.59 d/(10 a)的速率增加;头道拐断面受万家寨水库运用影响较大,水库运用前期流凌天数以8.85 d/(10 a)的速率增加,水库运用后以6.40 d/(10 a)的速率快速减少,即封河过程加快;在气候变暖影响下3个断面的封冻天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巴彦高勒断面距上游水库最近下降趋势最快,为-7.64 d/(10 a);水库运行可减缓其上游河段因气候变暖导致的封冻天数下降,1998年万家寨水库运用之后头道拐站、三湖河口站封冻天数变化趋势由-7.06、-7.98 d/(10 a)转变为-4.94、-1.49 d/(10 a),封冻天数降低速率明显减缓,并且距离库区越近这种减缓作用越明显;河冰对河道泥沙输移影响显著,头道拐断面封、开河期的含沙量分别是稳封期的6.2倍、9.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冰情 凌汛灾害 时空分布 黄河宁蒙段 气候变化 水库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及其对干湿条件变化响应的模拟分析
14
作者 陈靖凯 张志才 +3 位作者 陈喜 谢永玉 彭韬 陈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为明晰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响应规律及其受干湿条件的影响机制,基于V2Karst模型框架,给出了植被蒸腾消耗表层岩溶带水分以及地下管道汇流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半分布式计算模型,并利用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流域(阳长流域... 为明晰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响应规律及其受干湿条件的影响机制,基于V2Karst模型框架,给出了植被蒸腾消耗表层岩溶带水分以及地下管道汇流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喀斯特流域降雨-径流半分布式计算模型,并利用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流域(阳长流域)对模型精确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喀斯特流域水文模型可较好地刻画阳长流域出口流量、蒸散发和陆地水储量动态过程;阳长流域旱季径流主要来自细小裂隙和基质中的分散入渗(82.1%);雨季,大裂隙水文连通性增强,对径流的贡献率显著增加;植被根系雨季倾向消耗浅表土壤水(占总蒸腾量的82.8%),旱季表层岩溶带水分对植被蒸腾贡献增加,比例增加至35.9%;干湿条件对喀斯特流域水文连通性与各介质层蓄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水流路径与植被蒸腾耗水的水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流域 降雨-径流响应 干湿条件 半分布式模型 阳长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砂混凝土加速盐侵蚀作用的孔隙结构分析
15
作者 高猛 姚占全 王海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探究不同环境工况条件下加速硫酸盐侵蚀混合砂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通过初始损伤、复合盐、冻融循环、干湿循环、多倍浓度和高温环境工况条件下硫酸盐侵蚀混合砂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工况下硫酸盐侵蚀作用对混合砂... 为探究不同环境工况条件下加速硫酸盐侵蚀混合砂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通过初始损伤、复合盐、冻融循环、干湿循环、多倍浓度和高温环境工况条件下硫酸盐侵蚀混合砂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工况下硫酸盐侵蚀作用对混合砂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影响不同,随着侵蚀周期的增加,除多倍浓度与复合盐工况下无害孔呈现略有增加外,其余工况下无害孔和少害孔占比总体均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多倍浓度、初始损伤和冻融循环工况下无害孔占比减少,而复合盐、高温和干湿循环工况下无害孔占比相对增多,初始损伤和高温工况下多害孔占比大幅增多而其余工况多害孔占比均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干湿循环工况条件下孔隙度最大提升32%,多倍浓度工况条件下平均孔径最大提升3255.4%,初始损伤工况条件下,束缚流体饱和度损伤量和自由流体饱和度的增大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侵蚀 多工况 孔径分布 孔隙度 平均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电出力预测偏差概率分布尾部运行风险的鲁棒机组组合优化
16
作者 霍子宇 鲁宗相 +2 位作者 乔颖 李佳明 吴林林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14-2023,I0065-I0067,共13页
随着风电接入比例不断增加,其强随机波动性对传统机组组合方法带来了挑战,使得机组启停频繁、运行方式复杂而多变。特别是风电实际出力与预测值存在较大偏差的“恶劣场景”下,日前确定的UC方案在日内可能无法满足供需平衡而导致系统运... 随着风电接入比例不断增加,其强随机波动性对传统机组组合方法带来了挑战,使得机组启停频繁、运行方式复杂而多变。特别是风电实际出力与预测值存在较大偏差的“恶劣场景”下,日前确定的UC方案在日内可能无法满足供需平衡而导致系统运行风险骤增。因此,将风电出力预测偏差概率特性纳入机组组合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计及风电出力概率分布尾部运行风险的两阶段鲁棒机组组合模型及其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和谱聚类方法,对单风电场预测出力偏差条件概率分布进行精准刻画,构建区域风电出力概率分布,得到出力置信区间。然后,将风电出力预测偏差尾部概率特性纳入机组组合模型中,优化系统风险裕度,以减少系统在“恶劣场景”下的运行风险,提升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最后,以江苏某地区实际数据进行测试,系统切负荷量仅为传统方法的14%乃至更低,系统风险裕度增加30%~50%,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概率分布 尾部运行风险 系统风险裕度 鲁棒机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态信息和条件分布自适应的风电场阻抗智能辨识和稳定性评估
17
作者 林思齐 韦善阳 +4 位作者 周泓宇 姚伟 葛子澄 赵海宇 文劲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9-1392,I0026,I0027,共16页
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系统存在潜在的小干扰稳定风险。基于稳态运行数据的在线稳定性评估技术可为振荡预警提供关键支撑。针对风电场稳定性评估需求,基于数据驱动的阻抗稳定评估方法被提出。然而,这类方法需大量数据训练模型,难以应用于... 大规模风电集中并网系统存在潜在的小干扰稳定风险。基于稳态运行数据的在线稳定性评估技术可为振荡预警提供关键支撑。针对风电场稳定性评估需求,基于数据驱动的阻抗稳定评估方法被提出。然而,这类方法需大量数据训练模型,难以应用于实测数据较少的场景。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稳态信息和条件分布自适应的风电场阻抗智能辨识和稳定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稳态数据结合状态估计评估风电场稳定性,避免了直接量测法判断稳定性的滞后问题,并降低了噪声影响。为缓解数据驱动方法所需大量数据与实测量测数据不足的矛盾,应用条件分布自适应方法,结合大量仿真数据和少量实测数据,构建了风机阻抗辨识模型。并利用状态估计得到的相角构建了风电场阻抗模型并实现了在线评估,在不明显降低精度的情况下量测成本。最后,以25机风电场并网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稳定性评估 阻抗法 人工神经网络 条件分布自适应 状态估计 SimuN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一维卷积自编码器的条件分布域适应方法
18
作者 刘士亚 梁文生 +2 位作者 何俊 陈志文 戴磊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330,共8页
针对基于域间分布差异度量的域适应方法忽视两个域中类与类之间条件分布差异对域间分布差异度量的影响,而导致知识迁移精度低的问题。首先,以跨旋转机械的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自编码器的条件分布域适应的故障诊断... 针对基于域间分布差异度量的域适应方法忽视两个域中类与类之间条件分布差异对域间分布差异度量的影响,而导致知识迁移精度低的问题。首先,以跨旋转机械的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自编码器的条件分布域适应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一种基于阈值局部子域相关性对齐的域间差异度量准则,并将该准则嵌入自编码器的输出层,以有效引导模型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伪标签将源域和目标域划分成多个子域进行域内细粒度对齐,并通过可靠性阈值对伪标签进行筛选,以提高域中类与类之间边界分布的可判别性;最后,采用三个轴承数据集进行跨机械的轴承故障迁移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适应 条件分布 自编码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列车客室气流组织特性研究
19
作者 于海飞 韩崇益 +2 位作者 屠小娥 张行健 臧建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7,153,共6页
[目的]地铁空调系统的送风舒适性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为确保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需将客室内温度、风速控制在合理区间,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车厢内的气流组织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针对某地铁列车的Tc车(带司机室的拖车)客室,综合分析其... [目的]地铁空调系统的送风舒适性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为确保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需将客室内温度、风速控制在合理区间,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车厢内的气流组织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针对某地铁列车的Tc车(带司机室的拖车)客室,综合分析其车辆参数及运用环境,对风道结构实施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几何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HyperMesh和STAR-CCM+等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模拟计算空载与满载两种工况,分析各工况下客室气流组织与温度特性,并通过试验测试进行验证对比。[结果及结论]各工况下车厢内主体流速均保持在0.5 m/s以下,避免了对乘客产生显著吹风感,但仍存在气流短路与对冲现象。空载状态下,客室内气流组织与温度分布均匀性均表现良好;满载时,温度分布均匀性有所下降。优化后的风道结构展现出良好的送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气流组织 温度分布 多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投资开发关键因素研究
20
作者 曹永达 吴晨 +3 位作者 文绍牧 何森 黄晨直 刘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6,共10页
目的四川盆地及重庆地区(简称川渝地区)因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差,且分布式光伏市场尚处发展初期,其项目投资开发的可行性仍需系统评估。方法从光照资源、建设条件、电价结构及设备投资成本4个维度,分析川渝地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开... 目的四川盆地及重庆地区(简称川渝地区)因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差,且分布式光伏市场尚处发展初期,其项目投资开发的可行性仍需系统评估。方法从光照资源、建设条件、电价结构及设备投资成本4个维度,分析川渝地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开发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获取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投资开发边界条件。结果川渝地区光伏最佳安装倾角范围为14°~20°,但适当降低安装倾角可提升单位面积装机量及斜面辐照量,从而提高总发电量;N型光伏组件特别是异质结光伏组件因弱光性能优异,可带来显著发电增益;此外,重庆地区因电价优势,投资边界较四川盆地更广。结论川渝地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可通过对安装条件、组件选型及系统效率评估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发电量;随着组件降本增效,对内清洁替代项目普遍具有经济效益,但对外投资开发项目仍需结合协议电价、资源禀赋及装机规模严格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装机容量 系统效率 电价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