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C-GERT network parameter estimation model for mission effectiveness of joint operation system 被引量:6
1
作者 FANG Zhigeng WU Shuang +1 位作者 ZHANG Xiaoli SUN Yunk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394-1406,共13页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joint oper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mon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apon equipment.With the consideration that existing models of system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e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joint oper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mon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apon equipment.With the consideration that existing models of system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eldom describe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among equipment clearly as well as reflect the dynamic,the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ADC-GERT)network parameter estimation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DC model and the joint operation system structure.Firstly,analysis of the joint oper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process is conducted to build the GERT network,where equipment subsystems are nodes and activities are directed arches.Then the mission effectiveness of equipment subsystems is calculated by the ADC model.The probability transfer parameters are modified by the mission effectiveness of equipment subsystems based on the Bayesian theorem,with the ADC-GERT network parameter estimation model constructed.Finally,a case study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efficiency and dynamic of the ADC-GERT network parameter estima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operation system system mission effectiveness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model 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GERT) parameter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based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pproach to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system 被引量:2
2
作者 HAN Chi XIONG Wei +1 位作者 XIONG Minghui LIU Zh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6期1626-1644,共19页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weapon system of systems(WSo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system(RSS)is indispensable during its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nonl...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weapon system of systems(WSo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system(RSS)is indispensable during its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nonlinea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under small sample conditions,we propose an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methods.Considering the performance of SVR is influenced by the penalty factor,kernel type,and other parameters deeply,the improved grey wolf optimizer(IGWO)is employed for parameter optimization.In the proposed IGWO algorithm,the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 strategy is adopted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avoiding the local optima,the mutation operator is used to escape from premature convergence and differential convergence factors are applied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convergence.Numerical experiments of 14 test functions valid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IGWO algorithm dealing with global optimization.The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SS.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IGWO-SVR evaluation method,eight benchmark data sets and combat simulation are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evaluation accuracy,convergence performance and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s several prediction based evaluation methods,verifies the superior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RSS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system(RS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 gray wolf optimizer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切割硬岩评价模型及应用
3
作者 魏建平 蔡玉波 +5 位作者 张铁岗 薛熠 姬松涛 陈长江 张慧栋 刘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9-359,共11页
低压磨料空气射流破岩能力强、能耗低,是一种解决硬岩掘进效率低、刀具损耗严重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但采用磨料射流技术进行破岩割缝时,由于评价指标(割缝深度、宽度、体积)单一、普适及通用性差,导致磨料射流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割缝... 低压磨料空气射流破岩能力强、能耗低,是一种解决硬岩掘进效率低、刀具损耗严重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但采用磨料射流技术进行破岩割缝时,由于评价指标(割缝深度、宽度、体积)单一、普适及通用性差,导致磨料射流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割缝参数难以确定,极大限制了磨料射流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为此,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磨料射流割缝深度、宽度和体积等缝槽参数之间定量关系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岩石割缝形貌进行三维重构,并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射流割缝缝槽形态分布方程。将缝槽形态曲线方程的均值面积A与分布函数振幅a1的比值定义为割缝特征宽度b,并将b与a1的比值定义为宽高比P。利用P对磨料射流割缝效果进行评判,得到如下结论:在P≤0.5时,表示能形成更窄更深的割缝,且当P越小时,割缝窄深特征更明显;当P>0.5时,表示能够形成更宽更浅的割缝。利用P对不同割缝参数条件下的割缝效果进行表征,得出当需要获得较深的割缝形态时,应控制射流冲击靶距为40 mm,磨料粒径在60~90目(0.16~0.25 mm),磨料莫氏硬度应控制在7.0以上,采用16~32 g/s的磨料质量流量和60°的冲击角度。当获得宽且浅的割缝形态时,可选择磨料粒径大于90目(0.16 mm),磨料莫氏硬度低于7.0,使磨料质量流量低于8 g/s并控制射流冲击角度超过75°,射流靶距大于4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空气射流 硬岩切割 割缝形貌 评价模型 割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低有机质断块型页岩油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
4
作者 钱诗友 杨志强 徐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39,共10页
苏北盆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1.5%。该套泥页岩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以苏北盆地H区块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基于岩... 苏北盆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1.5%。该套泥页岩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以苏北盆地H区块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分析结果,对区域测井响应关系特征进行分析,将常规测井与特殊测井相结合,建立页岩油储层岩性、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可压性评价的测井解释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优选敏感参数,建立了区块页岩油储层评价分类标准,对储层进行“甜点”综合评价。经多口井的勘探实践验证,该测井评价技术具有较好的地区适应性,有效划分页岩油储层类别,有利于页岩油储层“甜点”优选,为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阜二段 页岩油 测井 储层参数 “甜点”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生理指标敏感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孙佳琳 冯国会 +1 位作者 臧艳 李兆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数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工况下,各项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敏感性生理指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疲劳症状、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耳道温度,对相对湿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热感觉、疲劳症状、心率、耳道温度、皮肤温度;提出了人体生理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小样本试验得出了耳道温度、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以及疲劳症状为敏感性生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 热应激 敏感性生理参数 生理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型浮式防波堤的波浪消减性能分析研究
6
作者 马玉祥 田世豪 董国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了综合比选现有箱型浮式防波堤、分析其截面的改进设计方向,本文总结了目前提出的箱型浮式防波堤的截面型式,并收集对应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其波浪消减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β,对各类浮堤的消波特性进行讨论,得到了不... 为了综合比选现有箱型浮式防波堤、分析其截面的改进设计方向,本文总结了目前提出的箱型浮式防波堤的截面型式,并收集对应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其波浪消减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β,对各类浮堤的消波特性进行讨论,得到了不同截面型式浮式防波堤的消浪性能边界。结果表明:当入射波周期小于9 s时,各类浮堤的透射系数可达到0.5以下;当大于9 s时,浮堤的消浪能力大幅下降,透射系数集中在0.8~1.0。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种改进浮式防波堤截面的途径,建议优选组合异形截面并添设消波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防波堤 消波特性 物理模型试验 截面型式 消波模块 消波评价参数 截面设计 透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农业机械作业参数控制研究
7
作者 段天青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45-47,共3页
精准农业是促进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重大,对于解决现阶段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能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智慧农业建设,精准农业机械作业参数控... 精准农业是促进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重大,对于解决现阶段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能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智慧农业建设,精准农业机械作业参数控制技术研发成为行业发展新热点,该文通过农机作业精准控制相关技术研究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途径,分析了技术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精准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参数控制 精准农业 效益评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变电站瓷柱型设备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旺 张秀丽 谢强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当前电力系统的抗震研究技术主要针对震前设计、分析与防灾减震。为了快速辅助震后应急响应工作,本文提出了利用监测数据预测结构地震响应的瓷柱型设备震后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在震前融合机器学习和用于算法架构优化的群体智能演化技... 当前电力系统的抗震研究技术主要针对震前设计、分析与防灾减震。为了快速辅助震后应急响应工作,本文提出了利用监测数据预测结构地震响应的瓷柱型设备震后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在震前融合机器学习和用于算法架构优化的群体智能演化技术以构建设备地震响应替代模型,建立瓷柱型设备精细化仿真模型,通过输入大量地震动形成结构响应数据库,进而对替代模型进行训练和性能评价。地震中监测结构响应,震后可利用替代模型快速提供设备根部应力响应以判断设备抗震性能。采用1100 kV变压器套管‐支架体系进行案例研究,并通过振动台试验和分布参数体系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瓷柱型设备加速度响应数据可在震后准确评估根部应力;粒子群算法能有效调整替代模型的内部结构,提升模型准确性;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验证了替代模型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柱型设备 振动台试验 快速评估 机器学习 群体智能演化 分布参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技术去除漆膜研究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鲁文婷 陈亚军 +1 位作者 杨雅婷 张艺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6,共5页
激光除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除漆方法,是当前激光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应用范围覆盖航空航天、文物修复、汽车维修、船舶制造、电子行业等领域。回顾了激光除漆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介绍了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了激光除... 激光除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除漆方法,是当前激光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应用范围覆盖航空航天、文物修复、汽车维修、船舶制造、电子行业等领域。回顾了激光除漆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介绍了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了激光除漆技术与现行除漆方法的比较优势、工艺参数对除漆效果的影响、去除效果评价以及质量监控方法,同时对激光除漆过程的模拟仿真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通过评述目前激光除漆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激光除漆研究领域需要解决和关注的若干问题,包括不同基体材料的除漆工艺研究、关键参数与去除效果的关系、光学及声学等除漆过程实时监控技术、激光除漆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等,为其应用提供评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除漆 工艺参数 评价方法 典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幕隔热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康黎明 张聪 +4 位作者 宋林烨 李凯军 徐伟 段成川 张兴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6-1029,共14页
【目的】空气幕隔热技术是一种通过气流屏障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方法,具有高效节能、不影响通行等优点。随着室内人员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和食品储藏需求的增加,采暖与制冷能耗在全球能耗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空气幕隔热技术的节能... 【目的】空气幕隔热技术是一种通过气流屏障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方法,具有高效节能、不影响通行等优点。随着室内人员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和食品储藏需求的增加,采暖与制冷能耗在全球能耗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空气幕隔热技术的节能优势和在不同领域的良好适应性逐渐凸显。【方法】本文对目前该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首先介绍空气幕的热量传递机制和性能评价指标,并综述近年来空气幕性能优化的相关研究;进而,总结并对比目前主要的空气幕隔热评估模型,包括流动叠加模型、偏转模量模型、孔口出流模型、数据驱动模型、双流体模型和夹带模型;最后对未来空气幕隔热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技术 空气幕 性能评价 参数优化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参数设计与飞行器性能评估
11
作者 雒宝鹏 张海瑞 +2 位作者 罗进元 涂建秋 王肖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3-1082,共10页
为满足超燃发动机方案论证、飞行器性能评估及飞/发一体化优化设计需求,提出一种创新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参数设计与飞行器性能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量化分析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喷管关键设计参数以及飞行器飞行参数对发动机比冲与... 为满足超燃发动机方案论证、飞行器性能评估及飞/发一体化优化设计需求,提出一种创新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参数设计与飞行器性能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量化分析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喷管关键设计参数以及飞行器飞行参数对发动机比冲与推力的影响,精准确定发动机核心设计参数。随后,利用自适应伪谱法优化航迹参数,并结合航迹参数对系统性能进行综合评估,深入剖析系统设计参数对飞行器性能的调控作用。通过迭代优化策略,同步确定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最优设计参数与飞行器综合性能指标。研究为发动机参数的科学选型及飞行器性能的持续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升飞行器航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飞行器 参数设计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甜瓜自交系耐盐性评价
12
作者 李雨霏 王建全 +4 位作者 武子桐 何静 王晶如 史庆华 杨晓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96,共8页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甜瓜产业发展的主要环境障碍之一,开展耐盐材料筛选对于甜瓜耐盐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19份甜瓜自交系为材料,对150 mmol·L^(-1)NaCl胁迫下萌芽期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和苗期株高、茎粗进行统计,并利用隶属...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甜瓜产业发展的主要环境障碍之一,开展耐盐材料筛选对于甜瓜耐盐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19份甜瓜自交系为材料,对150 mmol·L^(-1)NaCl胁迫下萌芽期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和苗期株高、茎粗进行统计,并利用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耐盐甜瓜材料。结果表明:萌芽期盐胁迫处理对各自交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胚根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M84、M111、M279、M314发芽势高于对照,M111、M279发芽率高于对照,而M84、M111胚根长则优于对照;苗期盐胁迫处理对各自交系幼苗株高、茎粗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材料间差异,其中M84株高受抑制程度较小,M8、M14、M62、M84、M95、M111、M273、M314、YJM茎粗较对照无明显差异;隶属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M111和M84分别为萌芽期和苗期强耐盐材料,M37、M84、M176、M213、M279和M14、M81、M95、M176、M273、M346则分别为萌芽期和苗期耐盐材料。综上,M37、M84和M176两个时期均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潜力,可作为今后耐盐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耐盐性 生长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大跨桥梁涡激振动TMD减振效果评估方法
13
作者 盖盼盼 戴军 +3 位作者 徐赵东 毕勤胜 姜文安 管庆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3-1932,共10页
本文考虑桥梁主梁和TMD间的动力相互作用,采用TMD自由振动激发桥梁主梁振动,基于监测的主梁和TMD加速度及TMD行程,提出了一种大跨桥梁涡激振动TMD减振效果评估方法。首先,采用运动学Kalman滤波识别TMD的行程和速度;然后,采用扩展Kalman... 本文考虑桥梁主梁和TMD间的动力相互作用,采用TMD自由振动激发桥梁主梁振动,基于监测的主梁和TMD加速度及TMD行程,提出了一种大跨桥梁涡激振动TMD减振效果评估方法。首先,采用运动学Kalman滤波识别TMD的行程和速度;然后,采用扩展Kalman滤波识别TMD的刚度、阻尼系数、TMD施加于主梁的作用力,进而将运行模态分析转化为试验模态分析;最后,采用传递函数法识别主梁的模态参数,通过求解涡激力-主梁-TMD耦合系统的等效阻尼比,评估大跨桥梁涡激振动TMD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TMD施加于主梁的作用力;在TMD调谐状态下,涡激力-主梁-TMD耦合系统的等效阻尼比估计相对误差随TMD阻尼比与初始位移减小而增大、随观测噪声增大而增加,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2%;所提出的方法既能定量评估大跨桥梁涡激振动TMD减振效果,也能为TMD现场再调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D减振效果评估 卡尔曼滤波 涡激力-桥梁-TMD耦合系统 模态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射流除垢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钟银 陈述 +2 位作者 赵玉红 薛永志 姚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1,148,共11页
为进一步探明旋转射流的作用机理,建立了旋转射流除垢的数值模型,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其有效性。比较了旋转射流与常规直射流在流场特性上的差异,揭示了旋转射流除垢过程中的漫流和冲蚀机制,分析了泵压、靶距和喷射角度等参数对... 为进一步探明旋转射流的作用机理,建立了旋转射流除垢的数值模型,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其有效性。比较了旋转射流与常规直射流在流场特性上的差异,揭示了旋转射流除垢过程中的漫流和冲蚀机制,分析了泵压、靶距和喷射角度等参数对其除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特殊的喷嘴结构决定了旋转射流具有三维速度分布特性;旋转射流具有与常规直射流相近的冲击破碎能力和更大的冲击面积;泵压增加能够显著增强旋转射流的除垢性能,靶距对其除垢性能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优值,适度增大喷射角度能够进一步促进其除垢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旋转射流在除垢作业中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除垢 喷嘴结构 流场特性 工作参数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LBI观测频次对UT1加密精度的影响
15
作者 马卓希 李广云 +1 位作者 姚当 江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05-909,共5页
介绍世界时(UT1)的数据预处理和加密方法,并分析不同加密方法、数据预处理差异等因素对UT1加密精度的影响。结合国际产品和国内联合观测的实测数据,对不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频次下的UT1加密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密方... 介绍世界时(UT1)的数据预处理和加密方法,并分析不同加密方法、数据预处理差异等因素对UT1加密精度的影响。结合国际产品和国内联合观测的实测数据,对不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频次下的UT1加密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密方法之间,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较优,且UT1插值过程中必须考虑地球固体潮影响,而高频项修正可以忽略。与每天观测相比,当观测间隔小于2 d时,UT1的偏差可稳定在0.05 ms左右,继续增大观测间隔,UT1的偏差将出现较明显的增大。国内实测数据验证表明,观测间隔为2 d的情况下,UT1的精度可达0.05 m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BI 加强观测 UT1参数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和代理模型的高速磁悬浮车轨耦合系统参数灵敏度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16
作者 梁仕 顾铮昊 +1 位作者 窦峰山 龙志强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149,共14页
为有效辨识高速磁悬浮列车车轨耦合系统的关键参数,优化参数设计,亟需一种对参数灵敏度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因此,针对参数量纲异构、时变响应全局评价困难以及传统灵敏度分析方法依赖显式函数关系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融合动态性能指标与... 为有效辨识高速磁悬浮列车车轨耦合系统的关键参数,优化参数设计,亟需一种对参数灵敏度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因此,针对参数量纲异构、时变响应全局评价困难以及传统灵敏度分析方法依赖显式函数关系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融合动态性能指标与数据驱动的改进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IAE、ISE、ITAE和ITSE四类时域积分指标将悬浮间隙的时变响应转化为标量化特征,消除量纲差异并整合系统动态行为的全局信息;继而利用支持向量机代理模型构建参数空间与性能指标间的隐式映射关系,突破传统方法对显式函数方程的依赖;在此基础上,结合蒙特卡罗抽样与方差分解理论,量化多参数耦合作用下各变量对系统响应方差的贡献率,实现关键参数的灵敏度排序与影响机理解析。通过“动态特征集成—代理模型逼近—方差贡献解析”的技术路径,在显著降低计算成本的同时,分析复杂参数交互效应对车轨耦合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机制,能够为工程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 车轨耦合系统 性能评价指标 Sobol参数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磁性材料疲劳损伤磁声发射表征方法
17
作者 张红亮 焦敬品 +3 位作者 唐亚军 李光海 何存富 吴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46-1152,共7页
针对铁磁性关键构件服役过程中疲劳损伤检测问题,利用磁声发射对45号钢试件的疲劳损伤进行了检测。从磁声发射信号的时域波形、频谱和磁声滞回曲线中提取多种典型特征参数,并分析了常规特征参数和等效磁滞特征参数与疲劳损伤的关系。结... 针对铁磁性关键构件服役过程中疲劳损伤检测问题,利用磁声发射对45号钢试件的疲劳损伤进行了检测。从磁声发射信号的时域波形、频谱和磁声滞回曲线中提取多种典型特征参数,并分析了常规特征参数和等效磁滞特征参数与疲劳损伤的关系。结果表明,提取出的4种典型特征参数随试件疲劳周期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性,4种特征参数对不同疲劳程度的表征能力和敏感范围有较大的差异。随疲劳周期的增加,半周期能量和等效剩余磁通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规律,半周期能量对试件早期疲劳状态变化更敏感,等效剩余磁通密度对疲劳阶段后期状态变化更敏感;等效矫顽力和重心频率随疲劳周期增加均呈现近似单调变化规律,适合用于试件疲劳过程的表征。重心频率对试件早期疲劳状态变化更敏感,等效矫顽力随疲劳周期数增加单调变化规律性更强。研究工作为铁磁性材料疲劳加载过程的状态监测和定量表征提供了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性材料 磁声发射 疲劳损伤 磁声滞回曲线 等效磁滞特征参数 无损检测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参数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侧壁缩型流道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史叶诚 赵富强 +1 位作者 耿振钟 王宏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914-8925,共12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阴极流道作为氧化剂还原的场所,流道构型和操作参数相互作用是提升电池性能的关键之一。针对PEMFC侧壁缩型流道对操作参数的设计需求,建立了一个采用阴极侧壁缩型流道的...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阴极流道作为氧化剂还原的场所,流道构型和操作参数相互作用是提升电池性能的关键之一。针对PEMFC侧壁缩型流道对操作参数的设计需求,建立了一个采用阴极侧壁缩型流道的三维质子交换膜电池模型,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压强和阴极化学计量比下,电化学性能、膜表面温度分布及含水量分布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操作参数不变时,脊背中线、流道中线的电流密度曲线呈脉冲式波动,膜表面温度曲线、膜表面水含量曲线呈现规律性波动,且脊背中线处的电流密度、温度、水含量明显高于流道中线处;操作参数变化下,当温度从50℃升高到80℃时,电流密度从0.822 A/cm^(2)增大至0.856 A/cm^(2),提高了4.1%;当压强从0.1 MPa增大至0.3 MPa时,电流密度从0.860 A/cm^(2)增大至1.500 A/cm^(2),提高了74.4%;当阴极化学计量比从10增大至90时,电流密度从1.502 A/cm^(2)提升至1.568 A/cm^(2),提高了4.4%。进一步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法和改进雷达图法的PEMFC输出性能评价方法,得到操作参数在压强0.25~0.3 MPa、温度70~80℃、化学计量比70~90范围下,阴极的侧壁缩型流道表现出优异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操作参数 侧壁缩型流道 电化学性能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拉曼在微塑料检测中的参数优化与适用性研究
19
作者 王佳敏 邹文奇 +2 位作者 汤庆峰 刘艳 高峡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1026,共16页
微塑料污染因其广泛的环境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已成为全球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传统测试方法(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受限于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难以满足复杂微塑料的高效检测需求。为此,通过系统优化显微拉曼光谱法的关键参数,并综... 微塑料污染因其广泛的环境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已成为全球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传统测试方法(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受限于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难以满足复杂微塑料的高效检测需求。为此,通过系统优化显微拉曼光谱法的关键参数,并综合评价其对不同属性微塑料的适用性,通过实验对比物镜放大倍数、激光波长、激光强度、积分时间、累计次数及基底等参数,分别建立了单点与自动检测模式下的最优条件组合:1)单点测试时,推荐的测试条件为物镜放大倍数20X、激光波长532 nm、激光强度10 mW、积分时间5 s、累计次数3次。2)自动检测时,推荐的测试条件物镜放大倍数20X、激光波长532 nm、积分时间2 s、累计次数1次、以金膜为基底。进一步验证表明,显微拉曼可检测最小尺寸为2.4μm的微塑料,并适用于多种成分、颜色及形态的微塑料精准识别。显微拉曼光谱技术亦可以实现对水体中微塑料成分、形状、大小和颜色等多种特性的分析。研究成果为复杂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高灵敏度检测提供了参数优化方案与技术支撑,推动了微塑料污染监测与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拉曼光谱法 微塑料检测 参数优化 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流-固耦合的CO_(2)多级压裂增强型地热系统取热数值模拟
20
作者 王高升 周一凡 +6 位作者 赵佳琳 宋先知 黄中伟 易俊琳 李爽 夏毫宾 郑铖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考虑裂缝内非达西渗流和局部非热平衡传热(LTNE)的基础上,构建了CO_(2)多级压裂EGS热-流-固耦合模型,并分析了复杂裂缝网络内渗流传热机制;对比不同裂缝网络条件下CO_(2)的多级压裂EGS取热效果,揭示了主裂缝、次级裂缝和天然裂缝在EG... 在考虑裂缝内非达西渗流和局部非热平衡传热(LTNE)的基础上,构建了CO_(2)多级压裂EGS热-流-固耦合模型,并分析了复杂裂缝网络内渗流传热机制;对比不同裂缝网络条件下CO_(2)的多级压裂EGS取热效果,揭示了主裂缝、次级裂缝和天然裂缝在EGS取热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了主裂缝条数、主裂缝开度、次级裂缝水平长度和天然裂缝渗透率等关键裂缝参数对EGS取热效果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缝网络中存在非达西渗流,特别是在主裂缝中尤为显著。与只考虑主裂缝和天然裂缝的算例相比,进一步考虑次级裂缝后,其累积能量增加80.36%;在忽略主裂缝和次级裂缝后,其累积能量减少64.58%,说明人工裂缝网络对强化取热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主裂缝条数对取热效果影响最显著,当次级裂缝直接相交时累积能量达到最高。该研究有望为EGS复杂裂缝网络优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 二氧化碳 多级压裂 复杂裂缝网络 裂缝参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