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效果及主控因素
1
作者 蒋林 魏学刚 +3 位作者 郭臣 朱乐乐 曾清勇 刘学利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7-464,共8页
塔河油田不同岩溶地质背景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处于不同的注氮气开发阶段,注氮气效果差异较大,主控因素不明确,影响后期注氮气系统规划和总体部署。在揭示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主要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两线三区”注氮气经济效... 塔河油田不同岩溶地质背景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处于不同的注氮气开发阶段,注氮气效果差异较大,主控因素不明确,影响后期注氮气系统规划和总体部署。在揭示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主要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两线三区”注氮气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与矿场统计方法,明确了缝洞型油藏在不同岩溶地质背景下的注氮气效果,并从油藏动静态参数出发分析了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风化壳油藏单井注氮气无效井占比为40%,井组氮气驱无效井占比为31%,存在注气时间长、常规注气续注难的问题;复合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无效井占比为24%,井组氮气驱无效井占比为27%,目前仍处于低轮次注气阶段,是未来注氮气的主要潜力油藏;断控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无效井占比为57%,井组氮气驱无效井占比高达66%,整体注气适应性最差。确定了储集体类型、阁楼体大小、储集层分隔性、构造幅度、洞顶剩余油储量、底水能量和注采参数为影响单井注氮气效果的主控因素,注采部位、井间优势通道、水体倍数、注采参数和注气井网为影响井组氮气驱效果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岩溶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注氮气机理 提高采收率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莺北区HK29区三亚组一段沉积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
2
作者 沈娇 李宏义 +5 位作者 武爱俊 肖伶俐 李欣 王一博 邱紫盈 魏庆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随着莺歌海盆地成熟区域及主力层系勘探程度日益提高,新区新层系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莺北区位于莺歌海凹陷北部,目的层三亚组一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对其沉积体系及储层发育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岩芯观察、镜... 随着莺歌海盆地成熟区域及主力层系勘探程度日益提高,新区新层系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莺北区位于莺歌海凹陷北部,目的层三亚组一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对其沉积体系及储层发育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岩芯观察、镜下薄片鉴定以及地震、测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对HK29区目的层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储层特征等展开研究,探讨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HK29区三亚组一段主要发育物源来自海南岛的近源三角洲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有利相带;(2)三亚组一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和粒间孔为主,总体表现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的特征;(3)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粒度粗、分选好,是发育有利储层的优势相带,压实作用是该区储层物性变差的直接因素,长石和岩屑的溶蚀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基于以上研究,提出HK29区三亚组一段“相带优、埋藏浅、溶蚀强”的优质储层形成机制,有效指导了莺北区领域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莺北区 中深层 三角洲 储层特征 储层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41
3
作者 杨锐 何生 +2 位作者 胡东风 张汉荣 张建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13,共9页
孔隙结构是评价页岩储气能力、渗流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关键。以重庆焦石坝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5块页岩样品开展了有机碳含量、X射线衍射、压汞、氦气孔隙度测定,低温氮吸附、氩离子抛... 孔隙结构是评价页岩储气能力、渗流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关键。以重庆焦石坝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5块页岩样品开展了有机碳含量、X射线衍射、压汞、氦气孔隙度测定,低温氮吸附、氩离子抛光电镜观察,并结合沥青反射率测定、天然气碳同位素等资料表征页岩孔隙体积、大小和分布特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探讨了孔隙结构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无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粒间孔和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2压汞和吸附实验显示页岩孔隙结构相对较复杂,以孔径小于50nm的孔隙为主,微孔提供了大部分的比表面积(约占65%),中孔提供了大部分的比孔容(约占57%),且以四面开放的平行板状孔隙为主,兼有多种其他形态的孔隙;3自白垩纪以来的多次挤压抬升剥蚀过程中,构造应力或温压的变化可能形成了大量微裂缝,沉积环境的差异制约了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厚度、分布以及有机碳的富集程度;4相关性分析表明,微孔、中孔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关系密切,其中中孔体积和微孔的比表面积表现最明显;黏土矿物和石英质量分数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呈现此消彼长的效果;当Ro<3.0%时,微孔和中孔的比表面积、比孔容与Ro值呈弱的负相关,反之呈现增大趋势,这与过高热演化阶段,生气速率变慢反而制约了纳米级孔隙发育,导致微孔数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石坝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 有机质孔隙 孔隙结构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功强 陈雨霖 +4 位作者 贾会冲 赵永刚 谢锐杰 刘四洪 李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发现该区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_2型;进而利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分类评价结果,厘清了地层水的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该区气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识别图版,明确了储层流体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结论认为:1 CaCl_2型地层水指示该区地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2该区储层流体存在自由水、毛细管水和束缚水3种赋存状态,自由水主要分布在区带西部,束缚水主要分布在区带东部,而毛细管水则在全区普遍存在;3将所建立的测井识别图版在该区锦86等井进行了应用,识别结果与试气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有效识别气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十里加汗区带 晚古生代 致密砂岩 储集层流体 赋存状态 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气水层 测井识别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储层敏感性评价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晓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吴起油田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注水效果差。针对该问题,通过高压压汞、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分析了吴起油田长6段的孔隙结构特征和黏土矿物组成,选取9个孔隙结构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建立了基... 吴起油田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注水效果差。针对该问题,通过高压压汞、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分析了吴起油田长6段的孔隙结构特征和黏土矿物组成,选取9个孔隙结构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储层综合评价标准,将储层分为Ⅰ(好)、Ⅱ(中)和Ⅲ(差)3类,并对不同类型储层的岩样开展敏感性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类储层敏感性具有明显差异,Ⅰ类储层弱速敏、弱水敏、中等偏弱盐敏、中等偏强酸敏、中等偏弱碱敏;Ⅱ类储层中等偏弱—弱速敏和水敏、中等偏弱盐敏、弱酸敏、中等偏弱碱敏;Ⅲ类储层中等偏弱速敏、弱水敏、弱盐敏、中等偏弱—弱酸敏和弱碱敏;孔隙结构和黏土矿物组成是造成储层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同类致密油藏优化注水和储层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敏感性 孔隙结构 黏土矿物 主控因素 吴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辛庄金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德晶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8-92,共5页
山西辛庄金矿地质构造位置属燕山沉降带西南缘与山西陆台五台隆起西北侧交切构造-岩浆活动带,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结合矿区现阶段地质勘探成果,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形特征和岩浆岩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从成矿物质来源、成... 山西辛庄金矿地质构造位置属燕山沉降带西南缘与山西陆台五台隆起西北侧交切构造-岩浆活动带,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结合矿区现阶段地质勘探成果,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形特征和岩浆岩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围岩蚀变特征、成矿方式、成矿温度等方面厘定了矿床成因,并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矿区断裂构造对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NW向断裂带控制了矿床的形成和定位;(2)辛庄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热能均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和岩浆成矿活动相关,片麻岩在浅部成矿流体移动、聚集和定位过程中形成了脆性断裂,为控矿构造发育提供了地质条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1)在同类型金矿床寻找中,应重点在酸性火山岩的浅成、超浅成岩脉以及大断裂带附近追索;(2)矿区及其外围应沿着大断裂带和石英斑岩脉追索,大断裂带附近的石英斑岩出露地带应为找矿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岩浆岩 断裂构造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锡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黄革非 曾钦旺 +3 位作者 魏绍六 许以明 侯茂松 康卫清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30-34,共5页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是近几年发现的超大型规模的锡多金属矿田,目前已发现锡矿脉(体)40多条,锡矿类型有构造蚀变带型、蚀变岩体型、云英岩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石英脉型、冲积型等多种。该矿田可划分为白腊水—安源、黑山里—麻子坪、...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是近几年发现的超大型规模的锡多金属矿田,目前已发现锡矿脉(体)40多条,锡矿类型有构造蚀变带型、蚀变岩体型、云英岩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石英脉型、冲积型等多种。该矿田可划分为白腊水—安源、黑山里—麻子坪、山门口—狗头岭3个北东向锡矿带。本文在介绍矿田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矿田锡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对其控矿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可望成为世界级锡矿资源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床 控矿因素 湖南 矿床地质特征 岩浆岩 构造 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