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彭州大宝山铜矿矿石与三星堆青铜器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刘建成 王运生 +5 位作者 唐涛 谢振斌 井浩 詹明斌 唐之茗 肖礼颖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27,共11页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目前关于三星堆青铜器铜料来源的研究尚无定论,通过对大宝山铜矿遗留矿洞进行实际调查,并在不同采矿点采集矿石以及冶炼弃渣样品进行铅同位素测定以及Cu、Pb、Zn等主要金属元素,Au、Ag、Se、As、Sb...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目前关于三星堆青铜器铜料来源的研究尚无定论,通过对大宝山铜矿遗留矿洞进行实际调查,并在不同采矿点采集矿石以及冶炼弃渣样品进行铅同位素测定以及Cu、Pb、Zn等主要金属元素,Au、Ag、Se、As、Sb等亲铜元素和Ni、Co等亲铁元素的含量测定。采用铅同位素比值法和微量元素示踪法,与前人对三星堆青铜器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进行比对,综合分析大宝山铜矿与三星堆青铜器铜料来源的关联性,结果揭示:①大宝山铜矿石为普通铅,用铅同位素比值法对三星堆这类含特殊铅青铜器的铜料进行溯源研究不能准确得到其铜矿石来源。②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三星堆大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大宝山铜矿的微量元素特征接近。③通过微量元素的进一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三星堆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大宝山铜矿大部分样品相似,该部分青铜器铜料很可能来自大宝山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铜矿 三星堆青铜器 铅同位素 微量元素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向引导与拓扑感知的光学遥感道路提取网络
2
作者 孟月波 黄欣羽 +1 位作者 苏世龙 王恒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38-1656,共19页
针对光学遥感影像道路提取过程中连通性弱、细微分支遗漏以及预测路网与真实路网拓扑结构不一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方向引导与拓扑感知的道路提取网络。首先,设计多路径方向引导模块关注多方向连接关系,分离并独立学习不同方向的连... 针对光学遥感影像道路提取过程中连通性弱、细微分支遗漏以及预测路网与真实路网拓扑结构不一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方向引导与拓扑感知的道路提取网络。首先,设计多路径方向引导模块关注多方向连接关系,分离并独立学习不同方向的连通特征,增强道路分支间的联系,提高分割连续性;其次通过全粒度互补特征融合模块融合细、粗粒度特征的互补信息,强化道路细节与语义表达,提高网络对细微分支的捕捉能力;最后设计了拓扑感知损失函数,旨在从拓扑视角探索几何结构差异,增强模型对拓扑变化的敏感度,约束预测路网与真实路网的拓扑一致性。所提模型在Deep‐Globe与Massachusetts数据集上的F1值分别为81.95%和79.98%,对比现有最佳方法提升了0.73%和1.5%,IoU为69.35%和66.38%,提升了0.98%和0.66%。实验结果表明,RDTA-Net提取出的道路精确度和完整度优于其他主流方法。此外,在遮挡、噪声以及光照等复杂场景下,仍具有优越的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提取 连通关系 方向引导 全粒度特征融合 拓扑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巫山出土带锈鎏金铜器的锈蚀研究
3
作者 金普军 杨小刚 +3 位作者 李乃胜 邵安定 徐舵 何贝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重庆巫山地区近年来出土了大批鎏金铜器,成为巫山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文物。这些鎏金铜器出土时覆盖着一层致密锈蚀,严重影响到其外观和保护处理方式。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X... 重庆巫山地区近年来出土了大批鎏金铜器,成为巫山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文物。这些鎏金铜器出土时覆盖着一层致密锈蚀,严重影响到其外观和保护处理方式。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技术对其中两件残损鎏金铜片进行金相学考察和锈蚀产物分析。结果表明:鎏金铜盘样品基体存在退火孪晶和等轴晶的组织形态,反映铜盘采用了热锻加工成型工艺。锈蚀层存在“三明治”结构特征,鎏金层之下为砖红色赤铜矿锈蚀层,鎏金层之上则覆盖着绿色孔雀石锈蚀层。鎏金层中分布着大量的赤铜矿锈蚀,能够起到锚固增加鎏金层附着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金属文物 鎏金铜器 赤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丹凤古城楚墓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
4
作者 王卓 王娇娇 +3 位作者 纪娟 邵安定 祝浩博 党小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220,共11页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古城楚墓的发掘,填补了战国时期陕南地区楚文化考古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为揭示丹凤古城楚墓青铜器所蕴含的科技文化信息,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典型青...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古城楚墓的发掘,填补了战国时期陕南地区楚文化考古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为揭示丹凤古城楚墓青铜器所蕴含的科技文化信息,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典型青铜器的制造技术、合金成分及铜料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9件青铜器中有22件是铅锡青铜,其余均为锡青铜;铅锡青铜器中,部分戈的铅含量较高。所有青铜器均为铸造成型。通过微量元素分析与比较,丹凤古城楚墓部分青铜器铜料来源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而其余青铜器铜料来源有待考证,说明该批青铜器铜料来源具有多元属性。此研究为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也为全面认识战国时期楚国青铜冶铸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凤古城楚墓 楚国青铜器 金相组织 合金成分 微量元素 铜料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香器装饰纹样的视觉设计探究——以皮质女包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高珂 邓富泉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7,共7页
中国人历来崇尚香事,香器作为焚香文化的传承载体,是古人闲情逸趣的风雅寄托,其特点鲜明的装饰纹样更是中华民族美学发展的阶段性典型代表。通过深度分析香器装饰纹样的图案构成、色彩搭配和轮廓造型,凝练其艺术特征,依托唐代社会背景... 中国人历来崇尚香事,香器作为焚香文化的传承载体,是古人闲情逸趣的风雅寄托,其特点鲜明的装饰纹样更是中华民族美学发展的阶段性典型代表。通过深度分析香器装饰纹样的图案构成、色彩搭配和轮廓造型,凝练其艺术特征,依托唐代社会背景重设颜色配比,以写意化的手法对装饰纹样进行提取演变,为香器的现代化可持续设计与应用提供可行性思路,同时以皮质女包为设计载体,实现了传统香器装饰纹样的古为今用和焚香文化的实物化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包 装饰 纹样 设计 唐代 香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horware的CAD/CAM基础课件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余世浩 胡磊 +3 位作者 金先敏 余际星 黄尚宇 华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6,共2页
阐述了“CAD/CAM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介绍了该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制作软件工具、制作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完成了材料成形与控制专业“CAD/CAM基础”课程课件的开发,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 阐述了“CAD/CAM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介绍了该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制作软件工具、制作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完成了材料成形与控制专业“CAD/CAM基础”课程课件的开发,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课件 多媒体教学 AUTHORwa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技术的建窑宋代黑釉瓷物化组成及制备工艺研究
7
作者 王甜 杨少雄 +7 位作者 夏森伟 王芬 王莹 孙建兴 孙莉 李强 罗宏杰 朱建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5,共8页
建窑,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是宋时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之一。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历经宋、元、明、清代,烧瓷历史近千年。建窑黑釉瓷品种丰富,釉色多变,主要为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色居多。建窑黑釉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建窑,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是宋时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之一。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历经宋、元、明、清代,烧瓷历史近千年。建窑黑釉瓷品种丰富,釉色多变,主要为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色居多。建窑黑釉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亚洲陶瓷历史,尤其是日本陶瓷。对于建窑黑釉瓷的科学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致力于分析建盏胎釉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揭示建窑釉瓷的成瓷机理及制备工艺。然而,作为建窑黑釉瓷的代表品种,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三者的原料组成、制备工艺及呈色机理的异同仍然不明晰。因此,采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μ-RS)、X射线衍射仪(XRD)和分光光度计等多种光谱技术,通过对建窑大路后门和芦花坪窑址出土的宋代黑釉、兔毫釉以及柿红釉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物相组成以及釉外观呈色进行比较研究,解析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在原料组成、烧成工艺及呈色机理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黑釉、兔毫与柿红釉瓷胎中大部分主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三者着色元素均为Fe_(2)O_(3),黑釉与兔毫釉的Fe_(2)O_(3)含量接近(6.0~7.0 wt%),而柿红釉铁含量最高(~10.5 wt%)。较高的Fe_(2)O_(3)含量使得柿红釉面呈现红棕色。在所有样品的断面釉中、兔毫釉表面的毫纹中以及柿红釉面均发现有微米级枝状亚稳相ε-Fe_(2)O_(3)晶体。且ε-Fe_(2)O_(3)晶体的分布与兔毫釉面毫纹分布及柿红整体釉色一致。同时,在兔毫毫纹中及柿红釉面均发现赤铁矿晶体(α-Fe_(2)O_(3))。由此可知,棕色兔毫与柿红釉呈色均来自于ε-Fe_(2)O_(3)与赤铁矿的共同着色。此外,在釉中发现石英、锆英石、铁板钛矿及金红石晶体。而三者胎的化学元素组成相似,物相主要为石英、方石英与莫来石,部分样品中发现少量赤铁矿。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μ-RS)、X射线衍射仪(XRD)、分光光度计等多种光谱技术结合超景深光学显微镜(OM),能够高效精准解析建窑黑釉瓷的微观结构与物相组成,为揭示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的原料及制备工艺异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类似古瓷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 黑釉瓷 XRF XRD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表面钼酸钠缓蚀转化膜XPS深度剖析研究
8
作者 范辰骁 李昌青 +3 位作者 罗雨佳 何贝 杨奔 金普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79-1985,共7页
无机钼酸盐缓蚀剂因其绿色、低毒和高效的特性,在金属文物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不同浓度钼酸钠溶液通过化学沉积法在青铜表面构筑缓蚀转化膜,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和XPS深度剖析研究其组成、结构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青铜试样... 无机钼酸盐缓蚀剂因其绿色、低毒和高效的特性,在金属文物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不同浓度钼酸钠溶液通过化学沉积法在青铜表面构筑缓蚀转化膜,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和XPS深度剖析研究其组成、结构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青铜试样经1 d浸泡处理后,采用0.2 mol·L^(-1)钼酸钠溶液处理的试样缓蚀效率较高,约为50%,而采用0.02和0.05 mol·L^(-1)钼酸钠溶液处理的试样缓蚀效率相对较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0.2和0.5 mol·L^(-1)钼酸钠溶液处理的试样缓蚀效率逐渐下降,而0.02和0.05 mol·L^(-1)钼酸钠溶液处理的试样缓蚀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XPS深度剖析揭示,缓蚀膜在1.25~5.00μm范围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SnO_(2)、CuO、Cu_(2)O和MoO_(2)等金属氧化物。其中Cu元素呈现Cu_(2)O外层、Cu_(2)O+CuO过渡层和CuO内层的结构,而Mo元素由表层的MoO_(4)^(2-)向内层转变为MoO_(4)^(2-)+MoO_(2),钼酸根在内层被还原为MoO_(2)。此外,试样经钼酸钠溶液处理后出现钼蓝现象,导致颜色变化明显,其中0.2 mol·L^(-1)溶液处理3 d的试样色差ΔE_(Lab)^(*)约为25,而0.5 mol·L^(-1)溶液处理3 d的试样色差ΔE_(Lab)^(*)约为46。本研究揭示了钼酸盐缓蚀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征,为其在金属文物防护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金属文物 青铜器 缓蚀剂 钼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AGEWARE风扇叶反求与快速原型制作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小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127,共2页
以风扇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逆向工程技术与快速原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逆向工程中应用IMAGEWARE软件处理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得到的风扇点云数据,进而使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对其进行了曲面重构,获得了所需的风扇实体模型,并对风扇叶进行... 以风扇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逆向工程技术与快速原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逆向工程中应用IMAGEWARE软件处理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得到的风扇点云数据,进而使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对其进行了曲面重构,获得了所需的风扇实体模型,并对风扇叶进行了的模具设计,为新产品开发中的预评估、有限元分析等提供了宏观的模型和产品开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数据 风扇 逆向工程 快速原型 IMAGEwar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l IntranetWare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10
作者 徐迎晓 倪卫民 吴建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63-467,共5页
Novell IntranetWare是Novell的全服务型Intranet平台,它提供文件、打印、安全性、广域互连、目录服务及Web出版等核心服务.本文介绍了Novell IntranetWare及其普及版的功能,给出在校园网中的几种应用示例,并对IntranetWare及IntranetW... Novell IntranetWare是Novell的全服务型Intranet平台,它提供文件、打印、安全性、广域互连、目录服务及Web出版等核心服务.本文介绍了Novell IntranetWare及其普及版的功能,给出在校园网中的几种应用示例,并对IntranetWare及IntranetWare普及版作了简单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NETware 访问控制 校园网 NOV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星堆埋藏坑的铜人面像
11
作者 孙华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三星堆埋藏坑出土了数十件铜人面像,它们形象与真人相同,但大的铜人面却与铜神面的尺寸相近。作者认为这些铜人面是木质人像的金属面皮,不是木质人像所戴面具。铜人面的五官没有神的特征,它和它所装饰的木雕像都应该是人像而非神像。铜... 三星堆埋藏坑出土了数十件铜人面像,它们形象与真人相同,但大的铜人面却与铜神面的尺寸相近。作者认为这些铜人面是木质人像的金属面皮,不是木质人像所戴面具。铜人面的五官没有神的特征,它和它所装饰的木雕像都应该是人像而非神像。铜人面像与铜人头像的差别之一是铜人头像大小相差不大,而铜人面像大小相差悬殊。铜人面有四种大小规格,与它所装饰木雕人像的体量大小有关;铜面木雕人像表现的是死去的祖先,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以它们可以拥有比人更大的身躯。而三星堆人之所以把铜面人像做出大小的差别,这可能与祖先距离他们的时间距离有关,最早的祖先体量已变得很大,与大神的体量已经接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埋藏坑 铜人面 铜器 雕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基因与形状文法的明代珐华纹样创新设计研究
12
作者 温凯超 王亚韶 温蕊擎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39-249,共11页
目的为明代珐华器纹样的当代创新设计转化与文化传播提出新路径和方法,追溯其文化内涵及当代创新转化。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拍卖会走访调查、基因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对明代珐华器的纹样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文化基因理论,对该纹... 目的为明代珐华器纹样的当代创新设计转化与文化传播提出新路径和方法,追溯其文化内涵及当代创新转化。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拍卖会走访调查、基因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对明代珐华器的纹样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文化基因理论,对该纹样溯源,从形态、色彩、装饰工艺基因方面进行文化基因解析,再经过对形态基因采取专家评价和权重定量分析,构建出珐华器纹样的基因谱系库。其次,从形状文法的推理公式及流程着手,选取基因库中经提取简化的纹样,进行基本单元的生成和衍生性推演,从而形成创新图案。在产品、用户需求侧的定量分析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茶咖具的包装作为产品载体,搭配衍生的配套设计物料,共同赋能珐华器纹样的当代价值转化及应用。结果及结论溯源与推衍是珐华器纹样传承创新的基本路径,以珐华器纹样的形态、色彩、装饰工艺基因构建基因谱系库和文化基因的演化和应用,可以为珐华器纹样的现代转化研究提供研究范式,为当代珐华器纹样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珐华器纹样 文化基因 形状文法 茶咖具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陶瓷单把杯的类型与源流
13
作者 伍秋鹏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陶瓷单把杯是一种受金银器影响而出现的器型。唐代陶瓷单把杯的造型可以分为九种类型。烧造单把杯的窑口有巩义窑、邢窑、定窑、洪州窑、邛窑、青羊宫窑、长沙窑、官冲窑、高明窑等窑场。从文化源流来看,陶瓷单把杯在杯身造型、杯把特... 陶瓷单把杯是一种受金银器影响而出现的器型。唐代陶瓷单把杯的造型可以分为九种类型。烧造单把杯的窑口有巩义窑、邢窑、定窑、洪州窑、邛窑、青羊宫窑、长沙窑、官冲窑、高明窑等窑场。从文化源流来看,陶瓷单把杯在杯身造型、杯把特征等方面模仿粟特、唐代金银单把杯,同时又有许多改进和创新。唐代陶瓷单把杯的造型和装饰,既包含中国本土文化因素,又包含粟特文化因素,是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单把杯 金银器 唐代 粟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耀州窑遗址出土茶具看唐宋饮茶之风的发展变化
14
作者 权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耀州窑作为唐宋时期北方著名窑场,其出土茶具种类丰富,反映了当时饮茶风俗的演变。唐代耀州窑茶具以黑釉、茶叶末釉为主,种类繁多,涵盖茶碾、擂钵、茶铫、执壶等器具,体现了煎茶法和点茶法的并存。宋代茶具则以青釉为主,注重实用性和装... 耀州窑作为唐宋时期北方著名窑场,其出土茶具种类丰富,反映了当时饮茶风俗的演变。唐代耀州窑茶具以黑釉、茶叶末釉为主,种类繁多,涵盖茶碾、擂钵、茶铫、执壶等器具,体现了煎茶法和点茶法的并存。宋代茶具则以青釉为主,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点茶法成为主流,茶具设计更加精细,黑釉盏等深色茶具因斗茶之风而盛行。耀州窑茶具的演变体现了唐宋茶文化的深刻变化,反映了社会风俗、审美观念及制作工艺的发展,展现了茶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州窑 唐宋时期 饮茶风气 茶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15
作者 CHEN Hai-sha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 iamen 361005,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87-288,共2页
Computer software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 om ple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Thus, how to efficiently develop extensib le, maintainable and adaptable software occurs to be an urgent problem. The comp ... Computer software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 om ple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Thus, how to efficiently develop extensib le, maintainable and adaptable software occurs to be an urgent problem. The comp 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ique is a better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 lem.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iscuss the concept, description method and some fa miliar styles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then analyze the merits of using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to guide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We also present a gene ral design method for component. Its applications are finally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architecture component technology soft war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色之美与文化基因:古代越窑青瓷茶具对日影响与当代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剑 张毅威 +1 位作者 张杰 王娟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1-630,共10页
中国瓷器艺术是世界文化之瑰宝,是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间传播与融合的典型案例,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越窑青瓷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历来以“形制简约”“色泽青雅”“纹样吉祥”的艺术特征而备受赞誉,... 中国瓷器艺术是世界文化之瑰宝,是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间传播与融合的典型案例,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越窑青瓷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历来以“形制简约”“色泽青雅”“纹样吉祥”的艺术特征而备受赞誉,并早在两汉时期即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传统陶瓷文化与美学精神的推广、传播做出巨大贡献。其中,越窑青瓷茶具对日本陶(瓷)制茶具文化的影响尤深。伴随着越窑青瓷的大量传入,日本的制陶(瓷)工艺不仅获得革命性提升,更在器形、釉彩、纹样等方面深受中国传统造物美学的影响与熏陶,推动了日本陶瓷文化的长足发展。这一文化交流、共融的史实案例对当代越窑青瓷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亦具有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青瓷 茶器 日本 艺术交流 造物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气氛下低温等离子体去除青铜粉状锈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龚钰轩 夏金涛 +3 位作者 李超洋 杨旭鹏 李家星 孙福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共8页
青铜器是金属类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然而由于青铜器自身材质的特性,加之受埋藏环境因素的影响,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大多锈蚀严重。青铜器的锈蚀主要可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无害锈比较稳定... 青铜器是金属类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然而由于青铜器自身材质的特性,加之受埋藏环境因素的影响,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大多锈蚀严重。青铜器的锈蚀主要可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无害锈比较稳定对青铜器文物相对无害。而“粉状锈”作为一种对青铜器危害极大的有害锈,其会使青铜器文物酥粉、糟朽,严重影响文物的保存寿命。同时粉状锈还具有一定的传播力,可在青铜器文物自身和青铜器文物间造成损害。因此,本研究首次尝试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引入青铜器粉状锈的去除研究中,通过电化学腐蚀制备表面附着粉状锈的青铜样品,并于还原气氛下对样品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进而通过对比处理前后青铜样品的表征数据,证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去除粉状锈中Cl离子的有效性,以期为青铜器文物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青铜器 粉状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纹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圆 江财水 +6 位作者 李豪 包启富 刘昆 陈涛升 程智鹏 徐轶男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121,共8页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蓝底黄毫的兔毫釉。通过XRD、Raman、SEM、EDS等测试方法,探究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兔毫釉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在较低温度1270~129...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蓝底黄毫的兔毫釉。通过XRD、Raman、SEM、EDS等测试方法,探究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兔毫釉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在较低温度1270~1290℃下,釉中主要是分相-析晶,毫纹处ε-Fe_(2)O_(3)晶体尺寸为150 nm,釉中由于高温液相黏度较大晶体无法迁移形成釉面斑点;随着烧成温度升高至1310℃,釉面出现毫纹,釉浆黏度逐渐减小,釉中结构完成分相向析晶的转变,毫纹中的ε-Fe_(2)O_(3)晶粒数量增加,尺寸为300 nm,底釉中的晶核逐渐向毫纹中迁移,导致1350℃以上釉面逐渐呈现密集的黄色毫纹。在1330℃的兔毫釉釉浆黏度适中,底釉略微泛蓝,毫纹形态为细长的拉丝状,清晰分明,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黄兔毫 烧成温度 毫纹形态 黏度 ε-Fe_(2)O_(3) 分相-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填彩分析
19
作者 高惠婷 郭长江 +2 位作者 韩宾 徐思雯 杨益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春秋时期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发展迅速,装饰方法多样,纹样繁复,纹饰中多有填彩现象以凸显其表面图案的装饰性,但目前与此相关的科技分析较少——相关研究多围绕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展开,尤其是白色填彩的分析仍处于空白。湖北随州枣树... 春秋时期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发展迅速,装饰方法多样,纹样繁复,纹饰中多有填彩现象以凸显其表面图案的装饰性,但目前与此相关的科技分析较少——相关研究多围绕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展开,尤其是白色填彩的分析仍处于空白。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曾国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本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表面纹饰阴线中的白色填充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某种黏土矿物混合而成。该研究为东周时期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填彩工艺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林墓地 曾国 青铜器 填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散射告警中的被照射目标判断方法研究
20
作者 张启鹏 葛启东 +2 位作者 杨昱 钱苏敏 亓统帅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对激光散射信号进行探测是一种常用的激光告警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判断告警范围内不同的被照射目标。为了实现激光散射告警中对不同被照射目标的判断,研究了激光从各个方向对目标照射时,告警装置各个窗口的告警响应情况,分析了不同目标... 对激光散射信号进行探测是一种常用的激光告警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判断告警范围内不同的被照射目标。为了实现激光散射告警中对不同被照射目标的判断,研究了激光从各个方向对目标照射时,告警装置各个窗口的告警响应情况,分析了不同目标位置给告警结果带来的差异程度,提出通过告警装置各个窗口告警结果的告警编码和脉冲时序判断被照射目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区分相对告警装置夹角不小于72°、与告警装置均相距50 m的两个目标,在360°范围内可以对符合规定要求的5个目标实现判别。研究结果为增强散射探测型激光告警装置的告警能力、提高后续防护的针对性和效率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告警 大气散射 告警编码 被照射目标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