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 image despeckling based on edge detection and nonsubsampled second generation bandelets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Wenge~(1,2),Liu Fang~(1,2),Jiao Licheng~(2,3)& Gao Xinbo~(2,3)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dian Univ.,Xi’an 710071,P.R.China 2.Key Lab.of Intelligent Percept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Xi’an 710071,P.R.China 3.Inst,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Xidian Univ.,Xi’an 710071,P.R.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3期519-526,共8页
To preserve the sharp features and details of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 effectively when despeckling, a despeckling algorithm with edge detection in nonsubsampled second generation bandelet transform ... To preserve the sharp features and details of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 effectively when despeckling, a despeckling algorithm with edge detection in nonsubsampled second generation bandelet transform (NSBT) domain is proposed. First, the Canny operator is utilized to detect and remove edges from the SAR image. Then the NSBT which has an optimal approximation to the edges of images and a hard thresholding rule are used to approximate the details while despeckling the edge-removed image. Finally, the removed edges are added to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As the edges axe detected and protected, and the NSBT is use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reaches the state-of-the-art effect which realizes both despeckling and preserving edges and details simultaneousl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subjective visual effect and the mainly objective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utperform that of both Bayesian wavelet shrinkage with edge detection and Bayesian least square-Gaussian scale mixture (BLS-G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PECKLE edge detection nonsubsampled second generation bandelet transform Canny operator threshold shrink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G的动态红外图像实时生成系统 被引量:5
2
作者 苏德伦 王仕成 +2 位作者 廖守亿 朱岩 张金生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49-552,共4页
动态红外图像实时生成是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了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模型和基于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进行红外图像生成的过程,分析了Vega生成红外图像的原理,并提出了采用商... 动态红外图像实时生成是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了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模型和基于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进行红外图像生成的过程,分析了Vega生成红外图像的原理,并提出了采用商用图形工作站组建图像生成系统的方案。采用HP图形工作站组建硬件平台,在VC环境下采用Vega红外模块编写图像生成软件,在三种不同工作方式下对实时性进行了定量的测试。结果表明:PC架构商用图形工作站的计算能力能够满足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对成像实时性的要求,配以像素数据协处理板卡,该方案还可以满足未来更大图像规模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生成 实时 计算机图像生成 VE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像道集的深层超深层保真与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方法
3
作者 吴成梁 王华忠 +2 位作者 冯波 韩龙祥 盛燊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19-3540,共22页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油气勘探目标已转向以复杂地表、复杂构造、深层超深层条件下的复杂油气藏.该类油藏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强等特点,加上深层超深层勘探固有的地震资料质量差、速度精度不高等问题,使得当前深...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油气勘探目标已转向以复杂地表、复杂构造、深层超深层条件下的复杂油气藏.该类油藏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强等特点,加上深层超深层勘探固有的地震资料质量差、速度精度不高等问题,使得当前深层超深层的成像质量差,难以满足当前的油气勘探需求.本文认为保真高分辨成像目标是获得同相位的、波形一致的、幅值一致的成像子波叠加结果.本文以成像道集为对象,首先分析了影响深层超深层勘探的保真与高分辨率地震成像因素,指出成像道集中存在的剩余深度差(时间差)、剩余相位差(子波形态不一致)、各方位各角度存在不符合AVA关系的振幅变化是影响高分辨率叠加的三个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成像道集依次施加改进动态规划时差校正方法、子波相位校正方法和照明优选叠加方法实现地下同一点不同炮检对的一次反(散)射波的高分辨率叠加成像.据此,发展出面向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条件下以深层超深层复杂油气藏为目标的、合适的高精度地震成像方法.塔里木盆地和南海某探区深层勘探的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成像分辨率和保幅性,改善复杂探区的成像效果,显著提升深层超深层偏移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成像点道集 保真高分辨率成像 深层超深层勘探 照明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G图象抖动对成像制导仿真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锐 杨涤 王恒霖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分析了计算机成像(CIG)系统的图象抖动对成像制导仿真系统的影响,一方面使目标的角位置精度下降,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CCD摄像机的成像质量,推导出了图像运动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图像抖动将引起M... 分析了计算机成像(CIG)系统的图象抖动对成像制导仿真系统的影响,一方面使目标的角位置精度下降,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CCD摄像机的成像质量,推导出了图像运动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图像抖动将引起MTF的严重下降。造成图像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成象 图像抖动 成像制导 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成像点道集(CIG)叠加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志国 许云 +1 位作者 范旭 郑鸿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0-22,共3页
在构造复杂区的地震数据处理中,叠加速度往往难以准确求取,本文在等效炮检距方法(EOM)基础上提出了共成像点道集(CIG)叠加方法。该方法无须预先知道任何速度信息,通过基于波阵面曲率的空间—时间域几何变换,将多个CMP道集变换成为单一的... 在构造复杂区的地震数据处理中,叠加速度往往难以准确求取,本文在等效炮检距方法(EOM)基础上提出了共成像点道集(CIG)叠加方法。该方法无须预先知道任何速度信息,通过基于波阵面曲率的空间—时间域几何变换,将多个CMP道集变换成为单一的CIG共成像点道集。由于消除了界面倾角影响,其反射能量更聚焦,而且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提高。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天山地区正演构造模型和陆东地区实际二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成像点道集(cig) 地震数据处理 等效炮检距几何变换 空间-时间域 能量聚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multi-view collaborative detection system for UAV swarms based on Pix2Pix framework and BAM attention mechanism
6
作者 Yan Ding Qingxin Cao +2 位作者 Bozhi Zhang Peilin Li Zhongjiao Sh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4期213-226,共14页
Drone swarm systems,equipped with photoelectric imaging and intelligent target perception,are essential for reconnaissance and strike missions in complex and high-risk environments.They excel in information sharing,an... Drone swarm systems,equipped with photoelectric imaging and intelligent target perception,are essential for reconnaissance and strike missions in complex and high-risk environments.They excel in information sharing,anti-jamming capabilities,and combat performance,making them critical for future warfare.However,varied perspectives in collaborative combat scenarios pose challenges to object detection,hindering traditional detection algorithms and reducing accuracy.Limited angle-prior data and sparse samples further complicate detection.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ulti-View Collaborative Detection System,which tackles the challenges of multi-view object detection in collaborative combat scenarios.The system is designed to enhance multi-view image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algorithms,thereby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object detection across varying perspectives.First,an observation model for three-dimensional targets through line-of-sight angle transformation is constructed,and a multi-view image gen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Pix2Pix network is designed.For object detection,YOLOX is utilized,and a deep feature extraction network,BA-RepCSPDarknet,is developed to address challenges related to small target scale and feature extraction challenges.Additionally,a feature fusion network NS-PAFPN is developed to mitigate the issue of deep feature map information loss in UAV images.A visual attention module(BAM)is employed to manage appearance differences under varying angles,while a feature mapping module(DFM)prevents fine-grained feature loss.These advancements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BA-YOLOX,a multi-view object detection network model suitable for drone platforms,enhancing accuracy and effectively targeting small ob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ne swarm systems Reconnaissance and strike image generation Multi-view detection Pix2Pix framework Atten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虚拟战场仿真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学伟 熊璋 +1 位作者 沈同圣 周晓东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922-924,931,共4页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战场环境包括导引头所探测到的目标、背景和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仿真方法模拟产生其战场环境,由目标、背景、干扰、大气、传感器五个模型相互作用生成。通过分析目标、背景和干扰的红外辐射特性,采用CIG技术将目标和...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战场环境包括导引头所探测到的目标、背景和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仿真方法模拟产生其战场环境,由目标、背景、干扰、大气、传感器五个模型相互作用生成。通过分析目标、背景和干扰的红外辐射特性,采用CIG技术将目标和干扰叠加到背景中,产生三维动态图像,真正实现战场环境的任意可变。加入导引头仿真模块,可以在实验室中考核制导系统的战场适应性,这正是外场打靶中难于考核或不能考核的重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 虚拟战场 仿真 半实物仿真 cig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注入仿真的红外成像导引算法评估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学伟 沈同圣 周晓东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37-339,共3页
在红外成像导引算法性能评估中,信号注入式仿真不用将真实导引头引入闭合回路。计算机成像系统模拟战场环境,产生包含目标、背景和干扰的红外图像源,通过视频输出接口注入到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按照成像导引头的工作方式,对目标进行... 在红外成像导引算法性能评估中,信号注入式仿真不用将真实导引头引入闭合回路。计算机成像系统模拟战场环境,产生包含目标、背景和干扰的红外图像源,通过视频输出接口注入到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按照成像导引头的工作方式,对目标进行捕获跟踪。以反舰导弹为仿真对象,介绍了系统的构成,阐述了以提取天水线为准则的图像分割算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目标识别算法,分析了形心和相关两种跟踪算法的适用场合和工作过程,最后给出了评估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注入仿真 性能评估 cig DSP 图像采集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图像生成系统显示处理算法及其硬件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董社勤 陈爽 高国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11,共5页
本文总结了一个实时计算机图像生成系统(ComputerImageGenerationSys-tem:CIG)中象素处理器的设计,该系统已投入使用。我们从技术要求,体系结构设计数据结构及算法,硬件实现要点等方面,详细讨... 本文总结了一个实时计算机图像生成系统(ComputerImageGenerationSys-tem:CIG)中象素处理器的设计,该系统已投入使用。我们从技术要求,体系结构设计数据结构及算法,硬件实现要点等方面,详细讨论了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图像生成系统 象素处理器 图像处理 硬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迭代收缩高分辨率Radon变换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腾腾 徐基祥 孙夕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322,I0010,I0011,共12页
为了充分利用地震记录中的绕射波信息刻画地下小尺度地质体(断层、裂缝、尖灭和孔洞等),需要将弱能量的绕射波从地震全波场中分离出来以实现绕射波单独成像。为此,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CIGs)中,根据绕射波与反射波同相轴的形态差异,提... 为了充分利用地震记录中的绕射波信息刻画地下小尺度地质体(断层、裂缝、尖灭和孔洞等),需要将弱能量的绕射波从地震全波场中分离出来以实现绕射波单独成像。为此,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CIGs)中,根据绕射波与反射波同相轴的形态差异,提出一种基于迭代收缩高分辨率Radon变换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首先采用迭代收缩阈值算法(ISTA),通过时间域简单的模型收缩步骤获得Radon域模型的稀疏性,以解决常规Radon变换中反射波与绕射波在Radon域中能量团聚焦性差、绕射波场分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次在编程实现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分离绕射波、抗噪能力强,且当迭代超过20次时计算效率约为常规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IRLS)算法的两倍。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ON变换 迭代收缩算法 高分辨率 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 绕射波分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域高分辨率Radon变换及其在绕射波分离与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腾腾 徐基祥 +1 位作者 秦臻 孙夕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0-900,共11页
为了充分利用地下小尺度不连续地质体如断层、裂缝、河道、粗糙岩丘边缘等携带的高分辨率信息,利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CIGs)中反射波同相轴表现为具有稳相顶点的凹形曲线,绕射波同相轴表现为拟线性的明显差异,发展了一种基于稀疏约束... 为了充分利用地下小尺度不连续地质体如断层、裂缝、河道、粗糙岩丘边缘等携带的高分辨率信息,利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CIGs)中反射波同相轴表现为具有稳相顶点的凹形曲线,绕射波同相轴表现为拟线性的明显差异,发展了一种基于稀疏约束预条件共轭梯度法的混合域高分辨率Radon变换绕射波分离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在传统混合域Radon变换算法中引入预条件算子,然后构造了新的时变稀疏模型权,最后实现了倾角域CIGs绕射波分离与成像。与最小二乘Radon变换方法、频率域高分辨率Radon变换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分辨率和精度都明显提高。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的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域高分辨率Radon变换的绕射波分离成像方法去除反射波更为干净彻底,并且与常规反射波成像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RADON变换 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 绕射波分离 绕射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贡学平 费海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2000年第2期51-56,共6页
:随着新一代防空战术导弹武器系统及红外对抗技术的发展 ,研究红外成像制导与多模制导技术已是光电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争先研究和掌握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技术 ,用于红外成像末制导导弹的研制与试验。文中介绍了... :随着新一代防空战术导弹武器系统及红外对抗技术的发展 ,研究红外成像制导与多模制导技术已是光电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争先研究和掌握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技术 ,用于红外成像末制导导弹的研制与试验。文中介绍了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高级仿真中心(ASC)和埃格林 (Eglin)空军基地经过 2 0多年的建设 ,研制与开发的先进半实物 (HWIL)仿真实验室和仿真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末制导 导弹 半实物仿真 红外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