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4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1
作者 张奇 郭翀 +3 位作者 范光亮 赵斌 钟晓飞 李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 目的:探讨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的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组(62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点状钙化、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正性重构、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及最大斑块长度;并进行超声检查,对峰值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率(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管腔狭窄程度、回声强弱进行记录。结果: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的低衰减斑块出现比例显著降低,钙化斑块体积、PSV、EDV显著升高,脂质斑块体积、RI显著降低,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斑块回声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和P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衰减斑块、较大的脂质斑块体积、较低的PSV和EDV、较严重的管腔狭窄程度、较低的斑块回声,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评估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910(95%CI:0.851~0.97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3.9%。结论:CTA联合超声血流参数对于不稳定CAS斑块的无创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CT血流储备分数灰区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2 位作者 高雪莲 张建英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80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受试者后期MACE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5例受试者,MACE发生率为31.4%(33/1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FFR(HR=1.217,P=0.00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HR=1.052,P=0.029)、斑块长度(HR=1.068,P=0.047)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656、0.701,联合指标建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预测能力高于△CT-FFR(Z=-2.001,P=0.04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Z=-2.402,P=0.016)、斑块长度(Z=-2.004,P=0.045)。结论△CT-FFR、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斑块长度是预测CT-FFR灰区人群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造影术 灰区 预后 血流储备分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一站式胸痛三联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屈婷婷 曹乐 +5 位作者 李雅楠 陈丽虹 樊钢练 程燕南 郭银霞 郭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者在临床医师的要求下接受包括腹主动脉的TRO-CTA扫描(TRO-CTAwAA)。两组患者主动脉期的扫描范围不同:常规TRO-CTA只扫描胸主动脉,TRO-CTAwAA扫描整个主动脉,其余所有的扫描参数均相同。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主动脉主要血管异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穿透性溃疡、壁内血肿、血管闭塞和血栓形成)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两组辐射剂量(CTDIvol和DLP)和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TRO-CTAwAA组的主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TRO-CTA组(35.1%vs. 4.8%,P<0.001)。在TRO-CTAwAA组中,有26.5%的血管异常在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上均可检出,另外8.6%只发生在腹主动脉上。两组间辐射剂量相比,TRO-CTAwAA组的总DLP明显高于常规TRO-CTA(P<0.001)。两组扫描时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0)。结论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TRO-CTA检查,可显著提高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血管异常的检出率,不增加检查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一站式胸痛三联cta 腹主动脉cta 检查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TA的ΔCT-FFR对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魏凯 王玺 +4 位作者 何柏 赵子强 张威 荆晶 单冬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狭窄处的近端与远端CT-FFR测量差值(ΔCT-FFR)对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诊断效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狭窄处的近端与远端CT-FFR测量差值(ΔCT-FFR)对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诊断效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的107例冠心病(CAD)患者的149支血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依次进行CCTA、CT-FFR、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以单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100判断为血管水平的重度钙化,根据CACS水平将冠状动脉分为CACS≥100组(n=56)和CACS<100组(n=93)。以FFR≤0.8作为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金标准”,ΔCT-FFR定义为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狭窄处近端与远端CTFFR的测量差值。采用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图评估血管水平CT-FFR与FFR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通过ΔCT-FFR校正CT-FFR的检测结果,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在血管水平分析其对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诊断效能的增量价值。结果在血管水平CT-FFR与FFR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ACS≥100组:r=0.71,P<0.01;CACS<100组:r=0.73,P<0.01)和一致性(CACS≥100组:Mean=-0.01,P=0.25;CACS<100组:Mean=0,P=0.96)。与CACS<100组比较,CACS≥100组FFR(0.80±0.08 vs.0.84±0.09,P=0.004)和CT-FFR值(0.81±0.06 vs.0.85±0.06,P<0.001)明显降低,ΔCT-FFR值(0.14±0.06 vs.0.09±0.06,P<0.001)明显增高。与CACS<100组比较,CACS≥100组CT-FFR的诊断效能明显下降[(AUC=0.792,95%CI 0.663~0.889)vs.(AUC=0.929,95%CI 0.856~0.972),P=0.04]。经ΔCT-FFR校正诊断后,CACS≥100组CT-FFR的诊断效能较前明显提高[(AUC=0.876,95%CI 0.760~0.949)vs.(AUC=0.792,95%CI0.663~0.889),P=0.02],与CACS<1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结论对于重度钙化冠状动脉,经ΔCT-FFR校正后,CT-FFR评估冠状动脉功能学的诊断效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重度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CTA重建ColorViz融合图血管分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强 许允发 +6 位作者 李雪 周鼎彬 温欣然 孙楠 孙小童 李雷 王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FastStroke软件的多期CT血管成像(Multi-phase CT angiography,mCTA)彩色编码(ColorViz)融合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梗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69例单侧前循环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基于FastStroke软件的多期CT血管成像(Multi-phase CT angiography,mCTA)彩色编码(ColorViz)融合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梗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69例单侧前循环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行mCTA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静脉晚期)。CT后处理使用GE医疗FastStroke软件的ColorViz将来自mCTA所有期的血管信息融合为一个时变ColorViz图。所有患者3 d内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检查。以MR-DWI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新发脑梗死病灶的金标准,评价mCTA的ColorViz融合图对脑内新发梗死病灶的诊断能力。结果:mCTA的ColorViz融合图检出灰质区新发梗死病灶的敏感性为90.3%,检出白质区新发梗死病灶的敏感性为36.7%。mCTA的ColorViz融合图主观血管分级评分与MR-DWI梗死面积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40,P<0.001)。结论:基于FastStroke软件的mCTA ColorViz融合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脑梗死病灶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mCTA的ColorViz融合图在灰质区的敏感性较高,在白质区的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DSA评估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全球肢体解剖学分期系统分期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韩亚庆 丁宁宁 +6 位作者 周丽 崔玉玲 尹翠林 刘哲 杨健 刘亚民 孟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分析CTA与DSA在评估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患者全球肢体解剖学分期系统(GLASS)分期中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LTI患者临床资料。以DSA评估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与DSA评估... 目的分析CTA与DSA在评估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患者全球肢体解剖学分期系统(GLASS)分期中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LTI患者临床资料。以DSA评估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与DSA评估GLASS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CTA评估GLASS评分与DSA具很强的一致性,其中两者评估股腘动脉段评分的加权Kappa系数为0.798(95%CI=0.722~0.873,P<0.01),评估膝下动脉段评分的加权Kappa系数为0.785(95%CI=0.725~0.845,P<0.01),评估GLASS整体评分的加权Kappa系数为0.832(95%CI=0.752~0.911,P<0.01),均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结论 下肢动脉CTA检查可准确评估CLTI患者靶病变GLASS评分和分期,有助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血运重建技术难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肢体解剖学分期系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CT血管造影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碘剂用量个性化方案在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韦家旭 所世腾 +3 位作者 任禹笛 赵亦舟 王嘉诚 王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8-663,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使用低碘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行头颈CTA检查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高浓度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对比剂碘浓度、单位体重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10 kV、350 m...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使用低碘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行头颈CTA检查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高浓度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对比剂碘浓度、单位体重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10 kV、350 mg/mL、0.8 mL/kg,对照组上述参数分别为90 kV、350 mg/mL、0.6 mL/kg,高浓度组则分别为90 kV、400 mg/mL、0.4 mL/kg。分别测量动脉期横断面图像的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M1段这5个水平的CT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记录3组间患者的碘摄入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3组血管CT值比较分析,常规组显著低于高浓度组(P<0.01)。3组间CNR、S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常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组(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上,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3组患者间的碘剂用量、碘摄入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降低碘剂用量个性化方案在头颈部CTA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碘剂用量,且图像质量不输常规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剂用量 低剂量 个性化方案 CT血管成像 头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和70kV超低管电压大幅度降低肺动脉CTA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建新 朱卓 +3 位作者 张清 韩锦涛 陈颖 许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AIIR)和70kV超低管电压在大幅度降低肺动脉CTA(CTP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或肺动脉栓塞复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100 kV管电压)和B组(70 kV管电压)行CTPA检查,A组采用混合... 目的:探讨联合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AIIR)和70kV超低管电压在大幅度降低肺动脉CTA(CTP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或肺动脉栓塞复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100 kV管电压)和B组(70 kV管电压)行CTPA检查,A组采用混合迭代重建(HIR),B组采用HIR和AIIR。评估A、B两组辐射剂量。评估A组HIR图像、B组HIR图像和AIIR图像背景噪声、肺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CTP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100例患者中10例存在呼吸运动伪影或大量胸腔积液被排除,最终A组和B组分别有50例和40例患者纳入。A、B两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4.3±0.8)mSv和(1.3±0.2)mSv,与A组相比B组ED下降69.8%(P<0.001)。A组HIR图像、B组HIR和AIIR图像背景噪声分别为(19.2±3.7)HU、(28.1±4.4)HU和(13.7±6.5)HU;B组AIIR图像背景噪声显著低于A组HIR图像和B组HIR图像(P<0.001)。A组HIR图像上右肺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21.5±5.9和18.8±5.6,左肺动脉SNR和CNR分别为21.9±6.2和19.2±5.9;B组HIR图像上右肺动脉SNR和CNR分别为19.4±3.7和17.2±3.5,左肺动脉相应数值分别为19.4±3.5和17.2±3.3;B组AIIR图像上右肺动脉SNR和CNR分别为45.7±14.5和40.9±13.4,左肺动脉相应数值分别为46.0±14.6和41.1±13.6;B组AIIR图像上右肺动脉及左肺动脉SNR和CNR均明显高于A组HIR图像和B组HIR图像(P<0.001)。A组HIR图像、B组HIR图像和B组AIIR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5±0.6、4.1±0.5和4.9±0.3,B组AIIR图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HIR图像(P<0.001)。结论:联合AIIR和70kV超低管电压在大幅度降低CTPA辐射剂量的同时,图像质量相对于100kV管电压HIR图像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人工智能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增强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A和DSA评价膈下动脉解剖学变异和临床相关性: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严高文 严高武 +6 位作者 李宏伟 李勇 赵林伟 范小萍 邓建涛 严静 王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9-1206,共8页
目的:评价基于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膈下动脉(IPA)解剖学变异的发生率与临床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Google Scholar、CBM、CNKI、WanFang、VIP和Baidu Scholar等数据库,纳... 目的:评价基于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膈下动脉(IPA)解剖学变异的发生率与临床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Google Scholar、CBM、CNKI、WanFang、VIP和Baidu Scholar等数据库,纳入与左、右膈下动脉(LIPA和RIPA)相关的文献,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6754例患者。IPA共干和单独起源的汇总发生率分别为29.4%(95%CI:24.8%~34.2%)和70.6%(95%CI:65.8%~75.2%);IPA共干以起源于腹主动脉和腹腔干最为常见,汇总发生率分别为48.2%(95%CI:42.4%~54.1%)和49.0%(95%CI:43.3%~54.7%);RIPA单独起源以腹主动脉和腹腔干最为常见,汇总发生率分别为40.9%(95%CI:36.7%~45.3%)和34.8%(95%CI:30.7%~38.9%);LIPA单独起源以腹腔干和腹主动脉最为常见,汇总发生率分别为58.5%(95%CI:53.2%~63.7%)和32.6%(95%CI:27.3%~38.1%)。结论:IPA的起源变异十分丰富,熟悉IPA的起源变异对介入放射学、胃肠病学、外科学和创伤学医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起源 解剖变异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注射法低剂量技术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的肺动脉CTA检查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凯华 杨昕 +3 位作者 吴玲 时胜利 孙利芳 刘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双流注射法低剂量技术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患儿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2年2月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动脉栓塞、采用团注跟踪法行肺动脉CTA检查的45例患儿(对照组)临床资料,以... 目的:探讨双流注射法低剂量技术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患儿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2年2月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动脉栓塞、采用团注跟踪法行肺动脉CTA检查的45例患儿(对照组)临床资料,以及2022年3月-10月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动脉栓塞、采用双流注射法低剂量技术行肺动脉CTA检查的38例患儿(观察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分、对比剂使用量、辐射剂量、肺栓塞检出率情况。结果: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图像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分别为(539.74±53.19)HU、(14.74±3.10)HU、32.13±5.36、33.19±6.33和(338.31±62.34)HU、(9.56±1.32)HU、33.70±3.52、28.83±4.75,两组图像CT值、噪声、CN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NR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观察组的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21.25±5.23)mL、(37.58±9.2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P<0.01)。观察组的肺栓塞检出率为97.3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双流注射法低剂量肺动脉CTA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中能够获得较佳的图像质量,且能够降低辐射剂量,提高肺栓塞和动脉狭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儿童 肺动脉栓塞 低剂量 肺动脉CT血管成像 双流法注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排宽体CT结合CMC3.0冠脉运动补偿技术对不同心率患者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晓雯 闻天航 +3 位作者 王冠 周暄凯 施嘉航 朴成浩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98-1604,共7页
目的: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结合CMC3.0冠脉运动补偿技术对不同心率患者冠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23年7月1日-8月28日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使用自动选择最佳期相技术,在常... 目的: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结合CMC3.0冠脉运动补偿技术对不同心率患者冠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23年7月1日-8月28日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使用自动选择最佳期相技术,在常规标准算法基础上应用CMC3.0冠脉运动补偿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将所有患者按心率(HR)分为A组(HR<70 bpm)和B组(HR≥70 bpm),并进一步根据是否应用CMC技术分为非CMC组(A1组、B1组)和CMC组(A2组、B2组)。对各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2组的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及右冠脉主干(RCA)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660±0.479、4.750±0.434和4.610±0.493,均高于A1组(分别为4.230±0.643、4.360±0.606和3.790±0.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组的LAD、LCX及RCA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540±0.555、4.440±0.502和4.380±0.493,均显著高于B1组(3.790±0.656、3.970±0.584、3.490±0.601,P<0.001)。A、B组运用CMC技术前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值(即改善情况),分别为LAD:0.430±0.499、0.740±0.549;LCX:0.390±0.525、0.460±0.600;RCA:0.820±0.671、0.900±0.598,高心率组3支冠脉应用CMC技术前、后的评分差值均大于低心率组,其中以LAD的评分差值更大(P=0.006)。B组应用CMC技术前、后SNR分别为12.47±4.10、12.64±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A、B组CMC后处理时间及辐射剂量(CTDI vol、DLP、E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C3.0冠脉运动补偿技术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对改善不同心率患者CCTA图像质量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升高心率患者的CCTA图像质量,保证精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冠脉运动补偿算法 运动伪影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与DSA在诊断冠状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宣拓 魏来 董慧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冠状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本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64例,均行CCTA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比较CCTA和DSA对冠状动脉斑块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冠状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本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64例,均行CCTA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比较CCTA和DSA对冠状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性质和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64例患者经DSA检出冠状动脉斑块58例(90.63%),其中轻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14例,无法有效判断动脉斑块性质。经CCTA检出冠状动脉斑块55例(85.94%),其中轻度狭窄19例,中度狭窄22例,重度狭窄14例,12例非钙化斑块、13例混合斑块和30例钙化斑块。以DSA为金标准,CCTA诊断冠状动脉斑块的灵敏度为94.83%、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98.21%、阴性预测值为62.50%、Kappa系数值为0.680。CCTA和DSA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比较上均无差异(P>0.05)。轻度狭窄者钙化斑块发生率高于中度和重度狭窄者,非钙化、混合斑块发生率低于中度和重度者(P<0.05)。结论:CCTA与DSA在诊断冠状动脉斑块及其狭窄程度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但CCTA较DSA对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和DSA对Bühler弓检出率的Meta分析
13
作者 计璐耀 严高武 +5 位作者 李宏伟 李勇 赵林伟 范小萍 邓建涛 严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4-609,共6页
目的评价CTA和DSA对Bühler弓(arc of Bühler,AOB)的检出率和临床意义。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Google Scholar、CBM、CNKI、WanFang、VIP、Baidu Scholar数据库,纳入AOB相关的文献,采用Stata 17.0... 目的评价CTA和DSA对Bühler弓(arc of Bühler,AOB)的检出率和临床意义。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Google Scholar、CBM、CNKI、WanFang、VIP、Baidu Scholar数据库,纳入AOB相关的文献,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1篇文献,包括研究对象3837例(含65例AOB)。AOB的总检出率为1.9%(0.8%~3.2%),CTA显示AOB的总检出率为2.0%(0.5%~4.3%),DSA显示AOB的总检出率为1.8%(0.5%~3.9%)。结论AOB是一种罕见的解剖学变异,在实施相关腹部手术时应考虑到AOB的存在,以免造成操作困难、腹腔脏器缺血或出血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ühler弓 Buhler弓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新伟 吴月 +2 位作者 张瑜 刘俊诗 邢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预测能力。方法:针对前期研究建立的PCA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MACE的AUC达0.89),本研究连续性纳入440例确诊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外部验证...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预测能力。方法:针对前期研究建立的PCA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MACE的AUC达0.89),本研究连续性纳入440例确诊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外部验证。根据PCAT影像组学分析结果将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214例)和低风险组(226例),通过电话、调阅病历等方式随访MACE事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68个月,共发生MACE 79例,其中高危组54例,低危组2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为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3,95%CI 1.00~1.06,P=0.014),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PCAT高风险组发生MACE风险明显增高(HR=2.56,95%CI 1.53~4.28,P<0.001),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高风险组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729)。结论:基于PCA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MACE的预测和危险分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中均得到了验证,且明显优于FA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影像组学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斑块特征联合冠周脂肪衰减指数与FFR CT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廖熙妍 邹佳妮 +4 位作者 孙茹 潘晶晶 吴倩 付婷婷 黄文才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 CT)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特征预测5年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ACS发生前2个月至5年行CCTA检查的ACS患者(n=46),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 CT)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特征预测5年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ACS发生前2个月至5年行CCTA检查的ACS患者(n=46),另选取同期接受检查C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在血管水平分析相关参数对ACS的预测价值,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ACS组(n=60)的近端周围FAI、脂质斑块体积、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点状钙化和FFR CT阳性的频率更高(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近端周围FAI、狭窄率、点状钙化、脂质斑块体积及FFR CT阳性是预测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模型相比,结合斑块特征、近端周围FAI和FFR CT阳性的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高(AUC=0.87,P<0.05)。结论:斑块特征、FFR CT和FAI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未来发生ACS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指导患者的风险分层及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冠状动脉 脂肪组织 脂质沉积指数 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剂量结合能谱技术在头颈部CTA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峰 杨霄 +2 位作者 窦萌 张芳 张家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6月至12月在濉溪县人民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为能谱模式的双低剂... 目的:探讨能谱CT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6月至12月在濉溪县人民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为能谱模式的双低剂量扫描,电压80/140 kV瞬切,对比剂注射总量45 mL;B组为正常剂量下的常规CT扫描模式,电压为120 kV,对比剂注射总量为55 mL。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包括最佳对比度噪声比(CNR)、平均碘摄入量、主要血管CT值;主观评价包括医师评分;并记录2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客观数据,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A组和B组血管CT值均> 300 HU。A组主动脉弓、两侧大脑中动脉、两侧颈内动脉CT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基底动脉CT值略低于B组。除主动脉弓外,B组其他血管最佳CNR、信噪比(SNR)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师主观评分显示2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A组的平均剂量和人均对比剂碘摄入量低于B组。结论:双低剂量下的头颈部能谱CTA减少了患者接受到的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并且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血管成像 低对比剂用量 CT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体探测器CTP提取4D-CTA最佳重建参数的研究
17
作者 杨亚敬 何谐 +2 位作者 李杨 万承鑫 张志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320排640层宽体探测器CT全脑容积灌注数据提取动态四维CT血管成像(4D-CTA)的最佳重建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30例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的原始数据,提取动脉峰值相,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和混合迭代重建算法(AIDR 3D)重... 目的:探讨基于320排640层宽体探测器CT全脑容积灌注数据提取动态四维CT血管成像(4D-CTA)的最佳重建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30例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的原始数据,提取动脉峰值相,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和混合迭代重建算法(AIDR 3D)重建层厚/层间距为1/1 mm、0.5/0.5mm、0.5/0.25 mm的薄层图像,分别记为F1、F2、F3、A1、A2、A3组。测量大脑中动脉和及周围脑实质的CT值和噪声(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实景渲染技术(cVRT)重组血管,2名放射科医生采用5分法评估血管显示的清晰度、锐利度以及图像噪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组客观评价指标中仅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以A3组最低,A2组次之,都仅与F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R以A3组最高,A2组次之,A3组与F1组和F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组与F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R以A2组最高,A1组次之,A3组第三(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与F1组、F2组、F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P评分和cVRT评分在6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均是A3组最高,且A3组与A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评分和cVRT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C分别为0.810和0.633)。3种层厚/层间距组合数据量分别为8.74 MB、17.6 MB和35.7 MB。结论:基于320排640层宽体探测器CT全脑容积灌注数据提取4D-CTA图像,重建参数为0.5/0.5 mm或0.5/0.25 mm结合ADIR 3D图像质量最优,综合数据量大小,推荐0.5/0.5 mm联合ADIR 3D的重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重建参数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TA研究房颤患者行胸腔镜下LAAL术后左心耳形态与残余分流的相关性
18
作者 程相宜 黄成锋 +5 位作者 熊雨美 陆华 廖胜杰 张晓慎 王昊 沈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9,共8页
目的:基于术后心脏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分析房颤(AF)患者行胸腔镜下左心耳缝扎术(LAAL)后残余分流(PDL)与左心耳(LAA)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成功实施LAAL的AF患者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 目的:基于术后心脏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分析房颤(AF)患者行胸腔镜下左心耳缝扎术(LAAL)后残余分流(PDL)与左心耳(LAA)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成功实施LAAL的AF患者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后CCTA图像并分析LAA形态学指标。根据LAAL术后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PDL组(n=34)及无PDL组(n=28)。对两组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将LAA各项参数指标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AA短径(OR=0.393,95%CI:0.167~0.926,P=0.033)、LAA口长径(OR=0.330,95%CI:0.138~0.785,P=0.012)、LAA口短径(OR=0.083,95%CI:0.019~0.367,P=0.001)、LAA口周长(OR=0.078,95%CI:0.510~0.983,P=0.039)、LAA口面积(OR=0.499,95%CI:0.319~0.783,P=0.002)及LAA体积(OR=0.855,95%CI:0.768~0.953,P=0.005)均与术后PDL的发生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LAA口短径更长为PD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CCTA行LAA形态学评估对AF患者LAAL术后PDL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LAA口短径较长时,需警惕PD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成像(Ccta) 胸腔镜 左心耳缝扎术(LAAL) 残余分流(PDL) 房颤(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D-1D coupling model and 3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 based 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for displaying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19
作者 LIU Shanfeng LU Xiaochen +1 位作者 TIAN Hao WU Huiqu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6-1241,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value of 0D-1D coupling model and 3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model based 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for displaying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Methods Base... Objective To observe value of 0D-1D coupling model and 3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model based 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for displaying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Methods Based on CCTA data of the stenos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in a patient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 0D-1D coupling model and 3D FSI model were built,respectively.Then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 indexes,including the pressure,flow velocity and wall shear stress(WSS)were obtained in every 0.01 s during 1 s at 5 sampling points(i.e.sampling point 1—5)using these 2 models,respectively,and the consistencies of the results between models were evaluated with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s.Results The time consuming for construction of 0D-1D coupling model and 3D FSI model was 0.033 min and 704 min,respectively.Both models showed basically distribution of the pressure,flow velocity and WSS of the stenosed LAD.For more details,the pressure at the stenosed segment of LAD and the proximal segment of stenosis were both higher,which gradually decreased at the distal segment of stenosis,and the flow velocity at the proximal segment of stenosis was in a relatively slow and uniform condition,wi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low velocity and WSS at the stenosed segment.Compared with 3D FSI model,0D-1D vascular coupling model was relatively unrefined and lack of distal flow lines when displaying blood flow velocity.For sampling point 2 at the stenosed segment of LAD,no significant consistency for pressure between 2 models was found(P=0.118),but strong consistency for the flow velocity and WSS(r s=0.730,0.807,both P<0.05).The consistencies of pressure,flow velocity and WSS between 2 models at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segment of stenosis,i.e.1,3—5 sampling points were week to moderate(r s=0.237—0.669,all P<0.05).Conclusion 0D-1D coupling model exhibited outstanding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might provide relatively reasonable results,while 3D FSI model showed higher accuracy for details and streamline when simulating LAD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stenosis HEMODYNAMICS coronary angiography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CTA定量颈动脉斑块特征及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分析
20
作者 刘颖 赵艺楠 +3 位作者 郭中萍 张永刚 苗重昌 顾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 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y正常组,再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对照组,记录各组PCAT的衰减值(平扫期及增强期),斑块特征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并计算净增强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PCAT炎症变化和斑块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与对照组在PCAT增强期衰减值与净强化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率与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OR=8.228,95%CI:2.371~28.549,P=0.001)、Hcy值(OR=1.183,95%CI:1.049~1.334,P=0.006)、管腔狭窄程度(OR=1.087,95%CI:1.054~1.122,P<0.001)及净强化值(OR=1.205,95%CI:1.101~1.319,P<0.001)是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CTA在定量斑块特征、PCAT衰减方面有重要作用,H型高血压、Hcy值、管腔狭窄及PCAT净增强值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高血压 斑块负荷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