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啤酒糟流化床气化中颗粒粒径对气固流动和产气影响的CPFD模拟
1
作者 国洪帅 姜华伟 +2 位作者 杨海瑞 王翠苹 李延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77-4187,共11页
我国酿酒工业每年产生大量废弃啤酒糟,其具有挥发分含量高、硫含量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气化原料,而流化床气化炉以优异的气固混合和温度均匀性而著称,通过流化床气化实现啤酒糟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啤酒糟流化床... 我国酿酒工业每年产生大量废弃啤酒糟,其具有挥发分含量高、硫含量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气化原料,而流化床气化炉以优异的气固混合和温度均匀性而著称,通过流化床气化实现啤酒糟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啤酒糟流化床气化过程中颗粒粒径对气固流动行为和产气的影响,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CPFD)方法,对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的啤酒糟鼓泡流化床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床料粒径和啤酒糟粒径的影响。通过CPFD数值模拟,获得了鼓泡流化床气化炉内颗粒体积分数分布、酒糟和床料的颗粒分布等流动特征,以及产气中主要气体组分的摩尔分数。借助鼓泡流化床气化实验装置,研究了床料粒径和啤酒糟粒径对产气中各气体组分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床料粒径的增加不利于气化炉内的充分流态化和颗粒混合,使气化炉内温度沿高度的分布不均匀,并且不利于碳颗粒和水蒸气的充分混合以及气固反应和气相反应的均匀吸放热,造成H_(2)摩尔分数显著降低;啤酒糟粒径的适当增大有助于延长其在气化炉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固态碳与水蒸气、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转化率,生成更多的H_(2)和CO,但过大的啤酒糟粒径会造成啤酒糟和床料的混合较差,使啤酒糟比表面积减小,不利于热解和气化反应,导致H_(2)、CO、CH_(4)和NH_(3)等可燃组分的摩尔分数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气化 啤酒糟 床料 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 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径FCC催化剂在鼓泡流化床中的流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磊 申宝剑 +5 位作者 高雄厚 张君屹 段宏昌 彭威 黄新俊 方勤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1160,共10页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催化剂的流化状态,系统研究了平均粒径50、65、70μm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二密相床层和稀相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考察粒度分布、颗粒密度与细粉含量对床层高度和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的影...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催化剂的流化状态,系统研究了平均粒径50、65、70μm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二密相床层和稀相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考察粒度分布、颗粒密度与细粉含量对床层高度和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平均粒径由70μm降至50μm时,密相床层高度降低0.6 m,旋风分离器入口催化剂质量浓度由4 kg/m3升高至6 kg/m3。催化剂平均粒径为50~70μm时,增大颗粒密度可提高二密相床层高度,但旋风分离器入口颗粒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增大颗粒密度无法减少细粉跑损量。移除平均粒径50μm催化剂中粒径小于40μm细粉后,旋风分离器入口颗粒质量浓度降低38.3%,二密相床层高度提高1.4 m,表明移除细粉可以有效降低小粒径催化剂跑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FCC) 再生器 小粒径催化剂 平均粒径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 细粉跑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动态恢复系数二阶矩模型的液固流化床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陈曦 王淑彦 +2 位作者 邵宝力 丁诺 谢磊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6-3258,共13页
在液固流化床中,由于液相黏附力的作用,液体附着在颗粒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引起颗粒弹性恢复系数的变化,从而影响颗粒的碰撞行为。与此同时,颗粒的脉动特性也表现出各向异性。故基于双流体模型和各向异性颗粒动理学理论,考虑颗粒恢复系... 在液固流化床中,由于液相黏附力的作用,液体附着在颗粒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引起颗粒弹性恢复系数的变化,从而影响颗粒的碰撞行为。与此同时,颗粒的脉动特性也表现出各向异性。故基于双流体模型和各向异性颗粒动理学理论,考虑颗粒恢复系数的动态变化,建立了液膜作用下颗粒动态恢复系数二阶矩模型,以研究液固流化床中包裹液膜颗粒的各向异性流动行为。模拟结果表明,液膜的存在增强了颗粒碰撞时的能量耗散,并减小了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随着液体黏度与颗粒密度的增加,液膜厚度增大,颗粒速度脉动与各向异性减弱。另外,动态恢复系数二阶矩模型所预测的颗粒速度和孔隙率分布与Limtrakul的实验值吻合更好,可以更准确地捕捉流场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流化床 多相流 湿颗粒动态恢复系数 各向异性颗粒动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流管道内过饱和度分布的模拟研究
4
作者 张军 李安进 代安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5-902,共8页
为探究扰流管道中过饱和度的分布特征,使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管内传热传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首先,分析了扰流管内的流动特征;其次,分析了扰流管内不同径向位置的过饱和度分布特征,并考察了入口气流温度、入口气流速度、入口气流相... 为探究扰流管道中过饱和度的分布特征,使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管内传热传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首先,分析了扰流管内的流动特征;其次,分析了扰流管内不同径向位置的过饱和度分布特征,并考察了入口气流温度、入口气流速度、入口气流相对湿度等因素对过饱和度的影响;最后,对比研究了扰流管与直圆管过饱和度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气流在挡板后会形成回流漩涡,在涡的影响下,管中心气流的湍流热扩散系数明显提高。不同径向位置在挡板处的过饱和度分布特点不同,管中心的过饱和度在挡板作用下提高,而管壁处的过饱和度在挡板作用下降低。增大进口气体与壁面的温差能有效提高过饱和度,当进口气体与壁面的温差保持不变,保持较低的进口气体温度可以使管内具有更高的平均过饱和度。降低入口气流速度能提高管内平均过饱和度。挡板能有效提高管中心过饱和度水平,改善过饱和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水汽相变 过饱和度 Fluent流体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取样过程钻杆转速对煤屑-气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宏图 甄泽栋 +1 位作者 李博涛 张欧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共7页
为探究负压取样过程中钻杆内煤屑-气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模拟法探讨钻杆转速、煤屑质量流量对煤屑输送过程中气固流动速度分布及煤屑输送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钻杆内气流最大轴向速度随着输送距离... 为探究负压取样过程中钻杆内煤屑-气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模拟法探讨钻杆转速、煤屑质量流量对煤屑输送过程中气固流动速度分布及煤屑输送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钻杆内气流最大轴向速度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最大切向速度迅速衰减并消失;钻杆转速增加时,气流最大轴向速度变化不大,最大切向速度显著增加;随着钻杆转速增加,煤屑螺旋流更加明显,旋流区距离变长,悬浮区距离变短;进入钻杆的煤屑数量减少,5 m/s速度以上的煤屑分布增多且分散;转动时钻杆内部实际固气比小于设定值,煤屑输送效率随转速的提高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取样 钻杆转速 煤屑 流动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入口结构对CFB锅炉循环物料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谢玉婷 刘海玉 +3 位作者 牛俊天 周世豪 李昊 金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72-3581,I0025,共11页
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参数不断增大,旋风分离器的数量和尺寸也不断变化,多分离器并联布置时,分离器入口的气固流动容易出现不均匀性,影响炉内燃烧和安全。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660 M... 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参数不断增大,旋风分离器的数量和尺寸也不断变化,多分离器并联布置时,分离器入口的气固流动容易出现不均匀性,影响炉内燃烧和安全。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660 MW超临界CFB锅炉建立全回路几何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离器入口结构对“H”型布置的六分离器循环物料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分离器的入口位置、炉内屏式过热器的布置方式、中间分离器入口的角度和高度,以及炉膛顶部凸起高度对六分离器入口的物料分配均有影响;中间分离器入口位置为前墙“偏心-轴对称”布置,炉内屏为均匀布置时分离器入口颗粒流量偏差较小;随着中间分离器入口角度增大,偏差先减小后增大,65.6°时偏差最小;随着中间分离器入口高度增大,偏差先减小后增大,9.25 m时偏差最小,高度大于9.5 m后,中间分离器入口的颗粒流量大于两边;随着炉顶凸起高度增加,偏差先减小后增大,在300 mm时偏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旋风分离器 物料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B密相区床料粒径分布对其横向扩散影响的CPFD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贤 葛荣存 +4 位作者 张守玉 刘青 张缦 杨海瑞 吕俊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65-2671,共7页
该文运用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的barracuda 17.0软件,对尺寸为900mm×100mm×1200mm的准三维流化床的密相区大颗粒扩散行为进行模拟试验。模拟中,主要考虑在不同流化风速与... 该文运用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的barracuda 17.0软件,对尺寸为900mm×100mm×1200mm的准三维流化床的密相区大颗粒扩散行为进行模拟试验。模拟中,主要考虑在不同流化风速与不同示踪颗粒粒径的条件下,床料粒径分布对密相区中颗粒横向扩散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宽筛分床内不同粒径颗粒分布十分均匀,无明显分层现象。流化风速及平均粒径相同条件下,单一床料粒径条件下得到的颗粒横向扩散系数略大于宽筛分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流化风速相同但床料平均粒径不同条件下,床料平均粒径为1 050μm床内获得的颗粒横向扩散系数要小于床料平均粒径为600μm床内得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密相区 示踪颗粒 横向扩散系数 床料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管气固鼓泡流化床传热机理的CPFD模拟 被引量:6
8
作者 魏庆 姚秀颖 张永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2-1740,共9页
针对细颗粒气固鼓泡流化床中床料与竖直传热管壁面间的传热行为,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从颗粒在传热壁面更新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传热特性与壁面气固流动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传热管壁面颗... 针对细颗粒气固鼓泡流化床中床料与竖直传热管壁面间的传热行为,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从颗粒在传热壁面更新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传热特性与壁面气固流动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传热管壁面颗粒更新通量和基于颗粒团更新模型的颗粒团平均停留时间均能很好解释实验测得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这证实颗粒团更新是影响传热过程的控制性因素。模拟还发现随加热管从床层中心向边壁的移动,加热管周向方向上颗粒更新通量和传热系数的不均匀性都呈增大趋势。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气泡行为导致床层颗粒内循环流率增大,这是导致颗粒团在加热管壁面上的更新频率增大以及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系数增大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流化床 传热 颗粒更新 颗粒团 床层-壁面 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气固流动特性CPFD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晅 刘鹏 +2 位作者 魏楠 潘慧 李晓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29-3240,共12页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工业规模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三维、全尺寸数值模拟。在计算中充分考虑颗粒–气体、颗粒–颗粒以及颗粒–壁面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网格无关性分...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工业规模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三维、全尺寸数值模拟。在计算中充分考虑颗粒–气体、颗粒–颗粒以及颗粒–壁面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网格无关性分析和试验验证,证明所建模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对比分析调节前后脱硫塔内部气固流场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气流场分布更加均匀,紊乱度更小,流体回流及返混程度降低,促进脱硫剂颗粒均匀满布塔体,从而有利于脱硫效率提高;壁面磨损率随颗粒速度增大而增大,颗粒径向运动对壁面造成的磨损较为严重;颗粒停留时间随着颗粒粒径增加而增加。根据文中计算条件,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加装4片直挡板的调节方案其调节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方法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气固两相流 颗粒停留时间 壁面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砂在曝气除砂设备中的流动特性与沉降模拟
10
作者 侯锋 刘莹 +3 位作者 干里里 周晓 刘艳臣 范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9-995,共7页
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对同时含有50、60μm这2种砂的新型曝气除砂一体化设备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其流体力学特性和颗粒沉降规律。结果表明:模拟去除率与理论计算值一致,证明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对同时含有50、60μm这2种砂的新型曝气除砂一体化设备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其流体力学特性和颗粒沉降规律。结果表明:模拟去除率与理论计算值一致,证明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无曝气时50μm颗粒的质量浓度分布和去除率与60μm颗粒有所差异,可能是一体化的集成设计放大了颗粒直径的影响;曝气的引入消除了2种颗粒在质量浓度分布、去除率等方面的差别,增大了去除率,50、60μm颗粒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从无曝气时的77.9%、86.4%同时增大到95.0%,且去除率随时间变化更缓和;气水比从0.1增大到0.4时去除率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带来波动和能耗的增加。该新型设备对100μm以下小颗粒的去除率明显优于现有曝气沉砂池,为后续生化池的高效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砂 计算流体力学(CFD) 精细砂粒 去除率 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级配砂土潜蚀过程的DEM-CFD耦合模拟研究
11
作者 王永庆 刘智 +2 位作者 熊磊 康捷 任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1,共7页
潜蚀是引起堤防和大坝等水利工程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潜蚀在细观尺度上的发生与发展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土体潜蚀细观分析模型,以探讨水力梯度和细颗粒含量对土体潜蚀的影响,并分析... 潜蚀是引起堤防和大坝等水利工程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潜蚀在细观尺度上的发生与发展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土体潜蚀细观分析模型,以探讨水力梯度和细颗粒含量对土体潜蚀的影响,并分析细颗粒流失量、流失区域及力链数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蚀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启动、发展、侵蚀和稳定4个阶段;在相同的细颗粒含量下,水力梯度越大,细颗粒流失速度越快;在相同水力梯度条件下,渗流初期细颗粒的流失速度随细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小,但其累积流失量则随之增大;潜蚀开始时,颗粒流失首先出现在渗流出口处,随后逐渐从土体两端向中心扩展;随着样品中细颗粒的流失,颗粒体系内细颗粒接触链的数量减少,而粗颗粒接触链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蚀 DEM-CFD耦合 细颗粒含量 水力梯度 堤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流-四斜叶组合桨搅拌槽内的流场特性
12
作者 徐阳 杨其洲 +1 位作者 潘跃跃 周勇军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大涡模拟方法对穿流-四斜叶组合桨槽内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采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了不同转速、离底距和桨叶开孔直径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可以提升下桨叶的轴流...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大涡模拟方法对穿流-四斜叶组合桨槽内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采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了不同转速、离底距和桨叶开孔直径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可以提升下桨叶的轴流作用进而增强流场的混合效果,但转速过高会使流场内流型变得混乱,模拟结果显示较优转速为N=100r/min;离底距的增加会改善槽内顶部区域的速度分布,当离底距与液位高度比为0.29时,流场内形成了有利于混合的涡旋,搅拌槽顶部及下层区域流场速度分布合理,为较优的离底距;穿流孔径主要影响两桨叶之间的连接流,当穿流孔径为4mm时,搅拌槽内的连接流更稳定,整体高速区面积分布更为合理,能促进搅拌槽内整体的循环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穿流-四斜叶组合桨的实际工业生产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流-四斜叶组合桨 粒子成像测速 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考船极端海况下砰击载荷与液体飞溅特性数值模拟
13
作者 吴诗贤 黄敏沾 +3 位作者 尹家栋 梅璇 周珉立 孙鹏楠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目的]为保障科考人员安全和科考设备性能,需开展极端海况下的科考船砰击载荷和液体飞溅特性研究。[方法]以“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为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建立δ-SPH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极端海况下的SPH数值模拟,从... [目的]为保障科考人员安全和科考设备性能,需开展极端海况下的科考船砰击载荷和液体飞溅特性研究。[方法]以“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为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建立δ-SPH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极端海况下的SPH数值模拟,从而预测船体受到的砰击载荷、甲板上浪及液体飞溅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物理机制。[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波高越大、波长越接近船长时,船体受到的砰击载荷越大,甲板上浪和液体飞溅越明显。[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极端海况下操纵与控制科考船、保障科考人员安全及科考设备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考船 计算流体力学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砰击载荷 甲板上浪 液体飞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耦合的水射流锂-油解聚特征研究
14
作者 严培轩 柳忠彬 +2 位作者 彭帝 杨彪 王志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266-5272,共7页
锂渣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针对锂渣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扩散泵油与氢氧化锂)阻碍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受控制出现爆炸等问题。提出通过水射流对锂渣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进行冲击脱附并防止... 锂渣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针对锂渣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扩散泵油与氢氧化锂)阻碍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受控制出现爆炸等问题。提出通过水射流对锂渣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进行冲击脱附并防止反应爆炸的方法,依据锂渣、表面保护剂与生成物氢氧化锂结合关系提出油-锂-氢氧化锂颗粒桥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水射流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3组份耦合解聚模型,探讨在不同压力下水射流对油-锂-氢氧化锂桥接模型的冲击解聚特征。结果表明:油-锂-氢氧化锂颗粒黏结键破坏时间与射流压力关系呈反比关系,油-锂-氢氧化锂桥接模型中颗粒黏结键在0.1 MPa射流压力冲击0.05 s后,破坏率能达到95%以上;当射流压力达到0.5 MPa及以上时,黏结键破坏率达到95%时,用时仅0.015 s,可有效去除锂渣表面保护剂的同时,能及时去除氢氧化锂及其形成的泡沫,实现处理安全、高效、连续消化作业。研究成果对水射流技术应用于活泼金属的回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应用于锂渣的高效可控安全消化回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颗粒分离 锂-油 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FD-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单旋导向挡板鼓泡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的CPFD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曲悦 潘腾 +3 位作者 杨越林 成有为 王丽军 李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7-664,共8页
单旋导向挡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横向内构件,研究其对鼓泡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耦合Igci曳力模型研究带有两层单旋导向挡板的鼓泡流化床内的三维气固流动,并与空筒鼓泡流... 单旋导向挡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横向内构件,研究其对鼓泡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耦合Igci曳力模型研究带有两层单旋导向挡板的鼓泡流化床内的三维气固流动,并与空筒鼓泡流化床作对比。首先将轴向和径向时均固含率分布的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随后考察了单旋导向挡板对鼓泡流化床内气泡平均当量直径沿床高的分布以及气体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单旋导向挡板对大气泡具有一定的破碎作用,在挡板影响区域内气泡平均当量直径变小。同时,有、无挡板流化床内的气体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与其数学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单旋导向挡板的存在对鼓泡流化床内的气体返混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单旋导向挡板 气固流动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FD方法的锥形阀流量特性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惠仁 姚禹歌 +2 位作者 张缦 吕俊复 张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7365-7372,共8页
锥形阀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灰控阀,具有运行稳定,系统故障率低等特点,经常应用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外置式换热器以及排渣系统中。目前锥形阀流率控制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缺乏相关数据和理论的支持,工业应用... 锥形阀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灰控阀,具有运行稳定,系统故障率低等特点,经常应用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外置式换热器以及排渣系统中。目前锥形阀流率控制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缺乏相关数据和理论的支持,工业应用中也大多是通过经验来配置和使用锥形阀,所以对锥形阀流量特性进行研究,为锥形阀的设计和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是十分有必要的。利用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搭建锥形阀流动数值模拟模型,对锥形阀物料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网格数、曳力模型、应力参数等进行选取和调节,得到与实际实验情况相符合的锥形阀流动模型。在选取的工况下,Wen Yu-Ergun曳力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匹配度最高;网格密度比取2.24、网格数取35万时,网格质量及模拟速度满足要求;通过参数调节对比,确认了模拟时最佳的密堆积体积分数与应力模型参数值。经验证,选取的模型参数可适用于改文所涉及的几乎所有工况条件,同时可使流量误差控制在±10%以内,床压误差控制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阀 流量特性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颗粒掺混流动特性CPFD模拟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坤 金平 +4 位作者 王海波 廖昌建 朱丽云 刘志禹 曾翔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3,共6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燃煤锅炉掺混生物质颗粒对床内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文中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CPFD)方法对CFB内煤炭颗粒掺混生物质颗粒的混合流动特性进行模拟研究,考察床层压降,并分析生物质掺混比以及不同的掺混方式对颗粒流...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燃煤锅炉掺混生物质颗粒对床内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文中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CPFD)方法对CFB内煤炭颗粒掺混生物质颗粒的混合流动特性进行模拟研究,考察床层压降,并分析生物质掺混比以及不同的掺混方式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混质量分数15%生物质的混合颗粒最小流化速度为0.7 m/s;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增加使最小流化速度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不大;此外,2种颗粒的堆积方式对颗粒流动特性存在影响,当生物质堆积在煤炭上方时,会阻碍床层内颗粒的正常流化,出现节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生物质 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 颗粒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脱硫效率的CPFD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乃迎 崔运静 +1 位作者 仇性启 李欣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2-907,共6页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与Barracuda软件,并结合传质理论对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内再生烟气与脱硫浆液液滴之间的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脱硫喷嘴的性能、运行、安装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淋液滴粒径...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与Barracuda软件,并结合传质理论对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内再生烟气与脱硫浆液液滴之间的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脱硫喷嘴的性能、运行、安装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淋液滴粒径与脱硫效率成反比,液滴粒径不宜大于1.4 mm;喷雾锥角与脱硫效率成正比;液气比与脱硫效率成正比,宜取6.5~7.5 L/m^3;喷淋层间距对脱硫效率影响不大,一般可取为1.5~2.0 m;喷嘴布置取叉排布置形式;喷淋液滴初始速度宜取在2~4 m/s范围内,对本工作的研究对象,取3 m/s为宜;喷淋浆液粒径和液气比对脱硫效率影响最为显著,是脱硫喷嘴的关键性能参数和运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喷淋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负荷下CFB锅炉二次风优化对NO_(x)排放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跃华 刘海玉 +4 位作者 申欣 康红红 谢玉婷 金燕 吴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88-3597,I0021,共11页
为控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下NO_(x)的原始排放,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40%负荷下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为控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下NO_(x)的原始排放,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40%负荷下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二次风角度、新增二次风量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角度的减小,炉膛出口NO浓度逐渐降低,CO浓度无明显增加。部分二次风上移后炉膛密相区氧浓度降低,不完全燃烧增加,还原性氛围增强,抑制了NO的生成。当新增风量从10%增加到30%时,NO排放浓度降低了17.2%。但随着比例的进一步提高,炉膛密相区的缺氧环境造成燃烧效率下降,温度大幅降低。因此,在不影响燃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新增二次风比例来降低NO的原始排放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低负荷 二次风分级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过滤器内的颗粒迁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韬 陈健 朱建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过滤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过程、燃油和液压领域。在液压系统中,过滤器也是重要的元件之一。与针对过滤的结构设计和滤芯选材研究相比,颗粒污染物迁移是影响过滤器性能的基础因素,需要加以重视。由于颗粒污染物的尺寸较小且数量巨大,在数... 过滤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过程、燃油和液压领域。在液压系统中,过滤器也是重要的元件之一。与针对过滤的结构设计和滤芯选材研究相比,颗粒污染物迁移是影响过滤器性能的基础因素,需要加以重视。由于颗粒污染物的尺寸较小且数量巨大,在数值模拟中完全追踪每一个颗粒难度较大。因此,以某一液压过滤器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相(CFD-DPM)耦合的方法,对过滤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迁移规律进行初步探讨,尤其是流量和油温对颗粒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油液速度对过滤的快慢影响较大,但对于过滤效率影响较小。相比之下,油液温度在0.3 s内对颗粒的瞬态阻拦影响较大,但对于稳态的影响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过滤器 计算流体动力学 颗粒迁移 薄壁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