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液搅拌釜多层桨叶相互作用及组合优化
1
作者 谢楠楠 陈和 +3 位作者 叶光华 束忠明 傅送保 周兴贵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4-575,共12页
桨叶是气液搅拌釜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结构和组合形式会显著影响气液分散和传质性能。结合冷模实验和CFD-PBM数值模拟,获取了气液搅拌釜多层桨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较优的桨叶组合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桨作为底桨对气相分散和... 桨叶是气液搅拌釜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结构和组合形式会显著影响气液分散和传质性能。结合冷模实验和CFD-PBM数值模拟,获取了气液搅拌釜多层桨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较优的桨叶组合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桨作为底桨对气相分散和气泡破碎影响最大,中层轴流桨对底桨的剪切应力影响较小,而顶层轴流桨产生的轴向汇流会减弱中层桨的剪切应力。多层桨的排列组合方式会影响各个桨叶的功率消耗,其中顶层桨对中层桨的功耗影响最显著。HEDT作为底层桨功耗低且气相分散效果好,KYA作为中层桨能强化轴向汇流、减小局部涡流以及进一步破碎气泡,PBT作为顶层桨功耗低且能扩大循环流结构。因此,HEDT+KYA+PBT桨叶组合能平衡功率消耗、气相滞留和气液传质,具有最高的单位功耗气含率和平均容积传质系数,是较优的桨叶组合。研究结果可以为气液搅拌反应釜多层桨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搅拌釜 计算流体力学 多层桨叶 气液传质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形微混合器内液-液两相流动和传质特性
2
作者 何升 钱刚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9-1123,1131,共6页
液-液两相流的流动和传质规律对推动微混合器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水和正丁醇两相流动,分析了流量比、黏度、界面张力和接触角对流型和混合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丁二酸从正丁醇传递至水相的萃取效率和体积... 液-液两相流的流动和传质规律对推动微混合器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水和正丁醇两相流动,分析了流量比、黏度、界面张力和接触角对流型和混合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丁二酸从正丁醇传递至水相的萃取效率和体积传质系数。结果表明,枝形微混合器中,两相的流量比对传质性能的影响最大。随着流量比增加,两相流型由弹状流向液滴流转变,显著增大了传质面积并加速了界面更新,体积传质系数提升了7.5倍;分散相黏度增加导致平行流形成,相界面积减小,萃取效率和体积传质系数分别减小至0.24与0.13 s^(-1);界面张力增大时,流型从液滴流向环状流转变,相界面积减小,混合效果变差;改变壁面润湿性,液滴尺寸随着接触角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合器 枝形结构 计算流体力学 流型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装置空冷器气液两相流动与冲刷腐蚀问题
3
作者 李彦 郭红利 +1 位作者 苏国庆 张建文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空冷器是加氢过程的重要换热设备,因管束腐蚀泄漏导致在役时间远低于设计寿命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失效机理需要深入探究。针对某石化厂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腐蚀泄漏问题进行了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流场分布是导致空冷器管束冲刷腐... 空冷器是加氢过程的重要换热设备,因管束腐蚀泄漏导致在役时间远低于设计寿命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失效机理需要深入探究。针对某石化厂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腐蚀泄漏问题进行了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流场分布是导致空冷器管束冲刷腐蚀泄漏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管箱内部旋涡的存在使得管束内流体的速度,流体与壁面的冲击角度,以及气液两相分布情况各异,这是导致空冷器泄漏管束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以实际泄漏管束为例进行了腐蚀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角度以及液相分布是影响空冷器冲刷腐蚀的关键因素,气液两相冲刷腐蚀是导致管束泄漏的根本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多相流动的角度提出了空冷器冲刷腐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场 传质 腐蚀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尺度模型的大型生物质流化床低温气化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罗子丰 金保昇 凌影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5-633,共9页
传统双流体模型因忽略介尺度结构需依赖细网格模拟,难以实现工业级装置的高效计算。提出一种基于介尺度曳力模型(MSSD)的粗网格综合计算模型,建立流动-反应耦合框架。模型验证表明,MSSD模型能高效预测工业级流化床装置的气化特性。研究... 传统双流体模型因忽略介尺度结构需依赖细网格模拟,难以实现工业级装置的高效计算。提出一种基于介尺度曳力模型(MSSD)的粗网格综合计算模型,建立流动-反应耦合框架。模型验证表明,MSSD模型能高效预测工业级流化床装置的气化特性。研究发现:低温气化过程中,工业级装置在燃料空气当量比为0.200时气化效果最优;气化温度提升和空气预热均能强化反应效果,但高海拔环境需采用富氧气化技术以缓解产气热值下降;小麦秸秆含水率5%时产气热值最高;所有原料中橡胶的气化效果最佳;稻壳和树皮则需通过预热空气改善反应性能。该模型突破了传统细网格限制,为工业流化床反应器的优化设计与运行调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工具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生物质气化 传热传质 流化床 介尺度曳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丘里射流器耦合螺旋混合器的除盐雾特性分析
5
作者 易卓舟 陈龙祥 叶楷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探究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特性,提高除盐雾性能,开展了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特性试验研究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拟,得出文丘里射流器在不同入口水流量下的空气吸入量的变化规律。提出耦合螺旋混合器的文丘里射流器结构,并验证... 为探究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特性,提高除盐雾性能,开展了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特性试验研究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拟,得出文丘里射流器在不同入口水流量下的空气吸入量的变化规律。提出耦合螺旋混合器的文丘里射流器结构,并验证文丘里射流器耦合螺旋混合器传质性能。结果表明,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效率随气液比增加而不断减小,当气液比从0.25增至1.25时,除盐雾效率由83%降至52%;高气液比下的气液相分层现象导致气液交界面积减少了12.5%,致使除盐雾效率大幅降低;耦合螺旋混合器的文丘里射流器在高气液比工况下仍具有较高的气液交界面积和体积传质系数,尽管耦合螺旋混合器后的吸气量下降了43%,压降增加了9%,但传质速率增加了90%,表明耦合螺旋混合器的文丘里射流器具有更好的盐雾捕获性能。研究可为文丘里射流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丘里射流器 盐雾 气液传质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冶金领域脉冲萃取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真 陈杭 于建国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164,共15页
脉冲萃取塔作为一种高效的液液萃取设备,是湿法冶金技术塔式萃取设备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系统综述了脉冲萃取塔的开发过程,重点探讨了传递过程规律的研究、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在设备开发中的应用。回顾了脉冲萃取塔... 脉冲萃取塔作为一种高效的液液萃取设备,是湿法冶金技术塔式萃取设备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系统综述了脉冲萃取塔的开发过程,重点探讨了传递过程规律的研究、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在设备开发中的应用。回顾了脉冲萃取塔操作与结构参数对流体力学以及传质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传质、传动量等过程中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CFD模拟和其他计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塔的设计与性能。最后,总结了脉冲萃取塔内构件和塔型式的改进方案,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应用场景,旨在为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脉冲萃取塔 相间传质 轴向扩散 两相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铝热焊接过程传热传质行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
7
作者 翟明 宋宏图 +4 位作者 罗国伟 任金雷 高松福 石孟雷 李政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铝热焊在道岔焊接、既有线钢轨维修与断轨抢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铝热焊过程的封闭性,其温度与材料流动难以通过试验的方式进行测量。为此,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采用k-ε湍流模型,结合流体体积法,并考虑液态金属的重力、浮力、... 铝热焊在道岔焊接、既有线钢轨维修与断轨抢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铝热焊过程的封闭性,其温度与材料流动难以通过试验的方式进行测量。为此,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采用k-ε湍流模型,结合流体体积法,并考虑液态金属的重力、浮力、表面张力与马兰戈尼效应,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浇注和冷却过程不同时刻的传热传质行为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相分布特征研究凝固顺序,为后期优化浇注体系、构建新焊剂成分和砂型型式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浇注过程中空气被裹挟进入熔池,浇注时间约为11 s,接头冷却至固相线1641 K以下的时间约为58 s;浇注开始后,不同区域最大温差约为1400 K,高温区位于轨底,低温区位于轨头;随着浇注的进行,轨头温度升高,轨腰温度先升后降,轨底温度降低;在浇注的最后阶段,不同区域温差缩小,最大约为400 K,高温区位于轨头,低温区位于轨底;在冷却过程中,轨头温度始终最高,轨底温度始终最低,按照轨底、轨腰、轨头的顺序发生凝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热焊接 钢轨 传热传质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孔塔板浓度场的测量与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志民 刘春江 +1 位作者 袁希钢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77-1883,共7页
通过测量被纯氧饱和的水在塔板上发生氧解吸时液相氧浓度,得到了伴有传质的浓度场,并发现在速度返流区会出现浓度旋涡.使用计算传质学的方法对塔板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通过模拟,同时得到了湍流传质扩散系数... 通过测量被纯氧饱和的水在塔板上发生氧解吸时液相氧浓度,得到了伴有传质的浓度场,并发现在速度返流区会出现浓度旋涡.使用计算传质学的方法对塔板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通过模拟,同时得到了湍流传质扩散系数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场 计算传质学(cmt) 测量 筛板塔 湍流传质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FD研究搅拌槽内的混合过程 被引量:82
9
作者 周国忠 王英琛 施力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86-890,共5页
在CFX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用于混合过程计算的程序 ,并在流动场计算的基础上对单层涡轮桨搅拌槽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数值研究 .对速度场和浓度场联立求解与单独求解两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了计算 ,计算得到的浓度响应曲线与文献数据... 在CFX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用于混合过程计算的程序 ,并在流动场计算的基础上对单层涡轮桨搅拌槽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数值研究 .对速度场和浓度场联立求解与单独求解两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了计算 ,计算得到的浓度响应曲线与文献数据趋势一致 ,两种方法计算的混合时间变化规律一致 ,联立求解计算得到的混合时间略小于单独求解 ,但是联立求解的计算量非常大 .计算结果表明 :混合过程与计算采用的流动场密切相关 ;混合时间大小不仅与监测点位置有关 ,还与加料位置有关 ,在搅拌桨附近加料混合时间最小 ,在槽底部加料混合时间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时间 计算流体力学 CFD 涡轮搅拌桨 搅拌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10
作者 王远成 张忠杰 +2 位作者 吴子丹 丁德强 王双凤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91,共6页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热量和质量传递等相关物理现象所做的分析、计算和优化的数值模拟工具。通过CFD技术在储粮通风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对CFD技术进...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热量和质量传递等相关物理现象所做的分析、计算和优化的数值模拟工具。通过CFD技术在储粮通风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对CFD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采用CFD技术模拟储粮中的通风过程中流动、热湿传递过程和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采用CFD对储粮中的流动、传热传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CFD) 粮食储藏 流动 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综合数值模拟——Ⅰ.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11
作者 蓝兴英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张红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5,共6页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建立了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并且给出了模型求解时的边界条件和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炉 反应过程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湍流 燃料燃烧 热裂解反应 辐射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分离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海德 李琳 郭祀远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16,共4页
概述了结晶分离理论和模拟优化的发展 ,综述了冷却剂直接接触冷却结晶、反应结晶、蒸馏 结晶耦合、氧化还原 结晶液膜、萃取结晶、磁处理结晶等结晶分离方法。合理设计结晶器及结晶工艺是实现结晶分离工业化的可靠保证 ,对降膜结晶装置... 概述了结晶分离理论和模拟优化的发展 ,综述了冷却剂直接接触冷却结晶、反应结晶、蒸馏 结晶耦合、氧化还原 结晶液膜、萃取结晶、磁处理结晶等结晶分离方法。合理设计结晶器及结晶工艺是实现结晶分离工业化的可靠保证 ,对降膜结晶装置、Bremband结晶工艺和板式结晶器进行评价。指出今后需深入进行新型结晶分离装置与工艺、工艺的工业化、结晶过程传热传质机理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分离 结晶器 工艺 传热 传质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气液传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淑华 李涛 +1 位作者 朱炳辰 朱子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由空气-水、液体石蜡-细颗粒黄沙、石英砂、催化剂构成三相体系,常压下在表观气速0.10×10-2~1.5×10-2 cm·s-1 、固体浓度为0~0.34 g·ml-1溶剂、搅拌转速450~1500 r·min-1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溶氧仪研究了三... 由空气-水、液体石蜡-细颗粒黄沙、石英砂、催化剂构成三相体系,常压下在表观气速0.10×10-2~1.5×10-2 cm·s-1 、固体浓度为0~0.34 g·ml-1溶剂、搅拌转速450~1500 r·min-1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溶氧仪研究了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的气液传质特性,考察了操作参数和液体性质、颗粒粒径及密度等物性因素对液相容积传质系数kLa的影响,用改进的高斯-牛顿法进行参数估值,得到kLa与上述因素的量纲1关联式,统计检验表明,所得量纲1关联式与实验值拟合情况良好,可为后续搅拌反应釜中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过程分析与模拟提供传质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 液相容积传质系数 操作参数 物性因素 量纲1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混合物降膜蒸发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永福 周荣琪 段占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46-950,共5页
提出了二元混合物在垂直圆管中降膜蒸发的传热传质耦合数学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值解法 .模型考虑了液膜内传质对传热的影响 .计算表明传质对传热有明显影响 ,忽略传质的影响对预测膜平均传热系数会带来较大误差 .
关键词 二元混合物 降膜蒸发 垂直圆管 数值模拟 传热 传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吸收器中CO_2吸收过程模拟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志 龚彦文 +1 位作者 袁力 王世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63-1568,共6页
研究了CO2 在中空纤维膜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 .以非湿膜操作为例 ,建立了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的传质模型 ,用T 型差分法模拟了CO2 在水、NaOH、乙醇胺 (MEA)、 2 胺基 2 甲基 1 丙醇 (AMP)水溶液中的吸收 .研究了AMP MEA混合有机胺水溶... 研究了CO2 在中空纤维膜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 .以非湿膜操作为例 ,建立了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的传质模型 ,用T 型差分法模拟了CO2 在水、NaOH、乙醇胺 (MEA)、 2 胺基 2 甲基 1 丙醇 (AMP)水溶液中的吸收 .研究了AMP MEA混合有机胺水溶液吸收CO2 的过程 .对于CO2 在 0 6mol·L-1NaOH水溶液中的吸收 ,比较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二氧化碳 膜吸收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转盘萃取塔研究开发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运东 费维扬 +2 位作者 刘小秦 朱泽华 程立泉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6,共5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转盘萃取塔(RDC)内的单相流流场进行了测量和模拟。发现塔内存在沟流和级间的旋涡流动,级间返混严重,为此发明了一种装有级间转动挡板的新型转盘萃取塔(NRDC)。NRDC与传统的RDC的...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转盘萃取塔(RDC)内的单相流流场进行了测量和模拟。发现塔内存在沟流和级间的旋涡流动,级间返混严重,为此发明了一种装有级间转动挡板的新型转盘萃取塔(NRDC)。NRDC与传统的RDC的区别在于安装了设计独特的转动挡板。这些转动挡板安装在2个转盘之间,固定在转动轴上,并与固定环处于同一水平面。LDV测量和CFD模拟结果发现,NRDC可有效抑制沟流和级间旋涡流动。传质实验和流体力学表明,NRDC的传质效率比RDC高20%—40%,而液泛速度大致相当。成功地将NRDC用于引进RDC的扩能改造和新塔的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新型转盘萃取塔 设备强化 质量传递 计算流体力学 己内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旋转床中水脱氧过程的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许明 张建文 +2 位作者 陈建峰 赵瑾 沈志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9-314,共6页
超重力旋转床是一种高效的强化传质和混合的新型设备。今提出了超重力旋转床中的水脱氧过程的传质模型,分别采用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对超重力旋转床中的气相和液滴的运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液滴的传质系数,计算结... 超重力旋转床是一种高效的强化传质和混合的新型设备。今提出了超重力旋转床中的水脱氧过程的传质模型,分别采用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对超重力旋转床中的气相和液滴的运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液滴的传质系数,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平均误差为7.9%。当超重力旋转床中液体存在的主体形式更接近于液滴时,模型计算结果误差减小。进一步讨论分析了液体和气体流量、转速以及填料内径的变化对于超重力旋转床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分析表明旋转填料对液体剧烈地剪切破碎分散作用是强化传质过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旋转床 水脱氧 数值模拟 两相流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槽通道中脉动流动强化传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卫卫 何雅玲 +1 位作者 陶文铨 赵春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19-1122,共4页
对脉动流动强化凹槽通道中的传质进行了数值研究,探讨了雷诺数Re、斯德鲁哈尔数St、脉动振幅A以及凹槽的几何结构等参数对通道中流动和传质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流体速度脉动的影响,凹槽中的漩涡发生周期性的形成和脱落,从而增强了流... 对脉动流动强化凹槽通道中的传质进行了数值研究,探讨了雷诺数Re、斯德鲁哈尔数St、脉动振幅A以及凹槽的几何结构等参数对通道中流动和传质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流体速度脉动的影响,凹槽中的漩涡发生周期性的形成和脱落,从而增强了流体间的相互掺混,这是强化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脉动流动下,通道内的传质能力得到很好地强化,尤其是凹槽内部的局部传质性能更佳.传质的强化效果随着Re和A的增大而增强,而且对于该模型存在最佳的St,它与凹槽的几何结构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流动 强化传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捕获裂解/电子转运裂解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瑞祥 董梦秋 +5 位作者 迟浩 杨兵 秀丽蕴 王乐珩 付岩 贺思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102,共9页
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带动了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质谱技术的进步则拓宽了蛋白质组学研究问题的广度.最近10年内,肽段或完整蛋白质在质谱仪中的裂解技术——电子捕获裂解(electron capture dissociation,ECD)与电子转运裂解(electron trans... 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带动了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质谱技术的进步则拓宽了蛋白质组学研究问题的广度.最近10年内,肽段或完整蛋白质在质谱仪中的裂解技术——电子捕获裂解(electron capture dissociation,ECD)与电子转运裂解(electron transfer dissociation,ETD)逐渐发展起来.ECD和ETD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鉴定和"自顶而下(Top-down)"的完整蛋白质裂解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诱人的前景.对ECD和ETD的基本原理、质谱特点、仪器实现、数据解析算法与软件开发,以及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并对当前的研究问题、面临的技术挑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捕获裂解 电子转运裂解 碰撞诱导裂解 串联质谱技术 计算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的CFD模拟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翔 朱冬生 +2 位作者 吴治将 李元希 汪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基于VOF算法,建立了立式蒸发式冷凝器气-液两相顺流传热传质的计算模型。根据CFD模型,计算了在不同气、液相进口条件下,管壁温度的分布、气-液相界面处潜热和显热换热量的关系,模拟得到的管壁温度分布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计算结果表明... 基于VOF算法,建立了立式蒸发式冷凝器气-液两相顺流传热传质的计算模型。根据CFD模型,计算了在不同气、液相进口条件下,管壁温度的分布、气-液相界面处潜热和显热换热量的关系,模拟得到的管壁温度分布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计算结果表明,降低进口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气相流速或者液相流量,都可增强气-液相间热质交换的剧烈程度;气-液相界面处的换热主要形式是由于水蒸发引起的潜热换热,占80%以上,它远远大于由于温度梯度而引起的显热换热量;气-液相界面处的蒸发潜热主要受空气的相对湿度影响,其次是气相流速和液相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管 蒸发式冷凝器 传热传质 计算流体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