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DEM的斜面平台对下降管内混合颗粒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雪峰 张德俐 +5 位作者 刘浩 高豪磊 马瑞 王芳 金德禄 易维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249,共10页
为改善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混合颗粒在下降管热解反应器内部流动时生物质颗粒扰动较小、混合不充分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管内斜面平台对陶瓷球和生物质颗粒流动的影响。以斜面平台的位置、倾斜角度和高度为试验因素,以生物质颗粒管内离散度... 为改善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混合颗粒在下降管热解反应器内部流动时生物质颗粒扰动较小、混合不充分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管内斜面平台对陶瓷球和生物质颗粒流动的影响。以斜面平台的位置、倾斜角度和高度为试验因素,以生物质颗粒管内离散度为评判标准,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耦合仿真对混合颗粒流动过程进行模拟,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斜面平台高度对生物质颗粒离散度影响最大,其次为位置和角度,最佳工作参数为斜面平台底部距下降管拐角处245 mm,高度为27 mm,角度为149°,相较于无斜面平台工况,生物质颗粒离散度提高了50.24%,进而提升了混合颗粒的混合程度。斜面平台的引入使得下降管内生物质颗粒和陶瓷球的轴向平均速度分别降低了14.38%和11.43%,平均停留时间分别升高了20.00%和5.75%,改变了无斜面平台时混合颗粒的向心流动特性,表现为抛物线形流动特性,打破了上疏下密的分布状态,使混合颗粒偏析降低,混合更为均匀。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下降管式生物质热解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支持,有利于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下降管 计算机仿真 cfd-DEM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和CFD组合方法的肥大船型功率预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旋 高玉玲 陈伟民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对三种肥大船型不同载况下形状因子(1+k)的确定方法及其适应性开展研究,探讨建立基于模型试验流体动力学(EFD)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组合方法的肥大船型实船功率预报方法。以某肥大型散货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 对三种肥大船型不同载况下形状因子(1+k)的确定方法及其适应性开展研究,探讨建立基于模型试验流体动力学(EFD)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组合方法的肥大船型实船功率预报方法。以某肥大型散货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形状因子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采用EFD和CFD组合方法进行实船性能预报。研究表明:基于CFD获取形状因子并结合模型试验进行肥大船型功率预报,结果与实船试航结果比较接近且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基于EFD和CFD组合方法预报实船航速功率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流体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组合方法 形状因子 实船功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CFD与LSTM技术对低空风切变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泽新 吴硕岩 +5 位作者 叶芳 陈丽晶 李毅 孙辰博 徐峰 刘磊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562,共17页
为提升低空风切变预报精度,本文综合运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data,ERA5]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 为提升低空风切变预报精度,本文综合运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data,ERA5]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FNL全球再分析资料(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兰州中川机场的实况观测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WRF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方法,对2021年4月15-16日兰州中川机场的两次风切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于1 km的网格中使用大涡模拟,WRF模式在单个站点风速模拟任务中表现更好,但在近地面水平风场风速模拟效果上,不如WRF模式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方案;(2)对于飞机降落过程中遭遇的两次低空风切变的模拟,WRF-LES和WRF-CFD两种模式都可以模拟出第一次低空风切变,而第二次受传入模式的WRF风速数据值较小的影响,两种模式风速差都没有达到阈值,需要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验证;(3)低风速条件(6 m·s^(-1))下,基于LSTM的单变量风速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基本维持在0.59 m·s^(-1),能较好地把握不同地形与环流背景条件下风速变化的非线性关系,虽然受到WRF误差和观测要素不全的限制,多变量风速预测能在保证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6.60%的情况下,以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泛化能力实现风速预测。本文不仅验证了WRF-CFD和WRF-LES耦合方案在风场和低空风切变预报中的差异,还探讨了基于LSTM的风速预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期望为提高风场模拟精度,缩短精细风场模拟时间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 WRF模式 大涡模拟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FASTRAN的小型发射筒激波开盖过程仿真分析
4
作者 王启凡 安超 +1 位作者 魏广威 秦会国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为研究小型发射筒热发射激波开盖过程,通过CFD-FASTRAN气动分析软件对其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给出了小型发射筒热发射激波开盖过程中主要部件表面温度、压力所受燃气激波影响的变化过程。创新性通过CFD-FASTRAN气动... 为研究小型发射筒热发射激波开盖过程,通过CFD-FASTRAN气动分析软件对其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给出了小型发射筒热发射激波开盖过程中主要部件表面温度、压力所受燃气激波影响的变化过程。创新性通过CFD-FASTRAN气动分析软件对小型发射筒热发射激波开盖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首次系统性分析了喷管与后盖距离以及喷管扩张角度对激波开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后盖受到燃气射流影响压力由边缘向中心减小,温度由边缘向中心增大;燃气流反射激波沿发射筒轴向向弹头方向运动,发射筒壁面压力、温度随激波运动方向逐渐减小;前盖受到燃气激波影响温度、压力由边缘向中心减弱;弹体喷管出口与后盖的距离增大、喷管扩张角度增大均有利于增强激波反射到前盖的总能量,同时可以缩短激波开盖的时间。计算模拟方法可为采用热发射激波开盖的小型发射筒前后盖强度设计、结构设计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FASTRAN 发射筒 激波 计算流体 燃气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超高压喷油嘴空化特性正交优化研究
5
作者 屈春叶 张乾 何小强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流体仿真模拟研究了某内燃机超高压喷油嘴的空化特性及燃油雾化特性。在验证燃油流体网格的基础上,分析了喷孔直径、喷孔入口倒圆半径和喷孔夹角对燃油气相流场的影响,并研究了喷...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流体仿真模拟研究了某内燃机超高压喷油嘴的空化特性及燃油雾化特性。在验证燃油流体网格的基础上,分析了喷孔直径、喷孔入口倒圆半径和喷孔夹角对燃油气相流场的影响,并研究了喷孔出口处的燃油平均气相分数及雾化效果。结果表明:喷孔直径、喷孔入口倒圆半径和喷孔夹角均显著影响燃油雾化特性。随着喷孔直径增加,空化现象从下侧向上侧转移,燃油平均气相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喷孔入口倒圆半径增加则空化强度和燃油平均气相分数降低,但流量性能提升;喷孔夹角增大使空化从下壁面向上壁面转移,燃油平均气相分数增加,雾化效果改善。通过正交仿真试验得到了优化后的参数组合,即喷孔直径为0.26 mm、喷孔入口倒圆半径为0.02 mm和喷孔夹角为90°,喷孔出口处燃油流量为189.3 mL/s,燃油平均气相分数为25.6%。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的喷油嘴具有优良的雾化效果和流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超高压 喷油嘴 空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高原室内烟雾箱温场分布和扰流特性数值模拟
6
作者 于鸿洋 许定民 +2 位作者 徐加臣 于海生 李加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2-522,共11页
烟雾箱模拟实验是研究大气污染机理进而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对策的一种手段。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中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高原室内烟雾箱实验系统内传热过程以及不同风扇转速条件下的扰流混合过程,得到烟雾箱实验系统... 烟雾箱模拟实验是研究大气污染机理进而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对策的一种手段。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中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高原室内烟雾箱实验系统内传热过程以及不同风扇转速条件下的扰流混合过程,得到烟雾箱实验系统内部温度分布情况以及反应器内的物质浓度分布,分析内部整体空间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反应器内的物质混合程度,并将温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根据Realizable k-ε模型通过仿真模拟研究烟雾箱实验系统的流场特性、温场分布以及反应器内物质混合程度,对烟雾箱实验系统性能进行验证,并通过现场实验,测得实测值与仿真值最大误差不超过8.59%;烟雾箱实验系统箱体内部空间温场分布较为均匀,反应器内温度相较箱体内部更难达到温度稳定状态,实际温度呈梯度分布,中心位置温度与设定目标温度相差不超过±1℃;反应器内部空间整体物质混合程度较好,但在棱边、顶点以及壁面位置分别出现混合不均和物质聚集现象,风扇转速对混合时间影响较小,过高的转速条件反而会增大反应器内物质的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室内烟雾箱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Realizable k-ε模型 传热 扰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级配砂土潜蚀过程的DEM-CFD耦合模拟研究
7
作者 王永庆 刘智 +2 位作者 熊磊 康捷 任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1,共7页
潜蚀是引起堤防和大坝等水利工程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潜蚀在细观尺度上的发生与发展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土体潜蚀细观分析模型,以探讨水力梯度和细颗粒含量对土体潜蚀的影响,并分析... 潜蚀是引起堤防和大坝等水利工程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潜蚀在细观尺度上的发生与发展机理,采用离散元(DEM)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土体潜蚀细观分析模型,以探讨水力梯度和细颗粒含量对土体潜蚀的影响,并分析细颗粒流失量、流失区域及力链数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潜蚀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启动、发展、侵蚀和稳定4个阶段;在相同的细颗粒含量下,水力梯度越大,细颗粒流失速度越快;在相同水力梯度条件下,渗流初期细颗粒的流失速度随细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小,但其累积流失量则随之增大;潜蚀开始时,颗粒流失首先出现在渗流出口处,随后逐渐从土体两端向中心扩展;随着样品中细颗粒的流失,颗粒体系内细颗粒接触链的数量减少,而粗颗粒接触链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蚀 DEM-cfd耦合 细颗粒含量 水力梯度 堤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FEM耦合方法的冰柱碰撞响应研究
8
作者 宋英龙 杨博睿 +3 位作者 赵禹 杨碧野 郑瑜娜 张桂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7-74,共8页
碰撞冰载荷是影响极地海洋结构物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STAR-CCM+和FEM软件Abaqus协同仿真,构建了计算结构物-浮冰-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开展了圆柱形结构物与方形浮冰的碰撞响应研究并分析... 碰撞冰载荷是影响极地海洋结构物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STAR-CCM+和FEM软件Abaqus协同仿真,构建了计算结构物-浮冰-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开展了圆柱形结构物与方形浮冰的碰撞响应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碰撞响应的影响。进一步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考虑浮冰初始旋转的碰撞力修正模型。分析了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阶段对碰撞力峰值的影响,实现了对带有初始旋转的浮冰碰撞载荷的快速估算。研究发现,碰撞前浮冰速度衰减、碰撞持续时间和碰撞后浮冰的转动对碰撞力均有较大影响,碰撞力随浮冰旋转角度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FEM耦合 协同仿真 浮冰 结构物 碰撞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畜禽舍环境模拟与优化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校军 陈昭辉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复杂工况,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工程领域,以解决畜舍环境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综述了畜禽舍空气污染物、...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复杂工况,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工程领域,以解决畜舍环境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综述了畜禽舍空气污染物、温湿度、气流环境的CFD模拟,以期为CFD模拟技术在畜禽舍环境控制中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畜禽舍环境模拟 空气污染物 温度 湿度 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耦合的水射流锂-油解聚特征研究
10
作者 严培轩 柳忠彬 +2 位作者 彭帝 杨彪 王志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266-5272,共7页
锂渣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针对锂渣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扩散泵油与氢氧化锂)阻碍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受控制出现爆炸等问题。提出通过水射流对锂渣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进行冲击脱附并防止... 锂渣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针对锂渣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扩散泵油与氢氧化锂)阻碍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受控制出现爆炸等问题。提出通过水射流对锂渣表面保护剂与表面生成物进行冲击脱附并防止反应爆炸的方法,依据锂渣、表面保护剂与生成物氢氧化锂结合关系提出油-锂-氢氧化锂颗粒桥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水射流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3组份耦合解聚模型,探讨在不同压力下水射流对油-锂-氢氧化锂桥接模型的冲击解聚特征。结果表明:油-锂-氢氧化锂颗粒黏结键破坏时间与射流压力关系呈反比关系,油-锂-氢氧化锂桥接模型中颗粒黏结键在0.1 MPa射流压力冲击0.05 s后,破坏率能达到95%以上;当射流压力达到0.5 MPa及以上时,黏结键破坏率达到95%时,用时仅0.015 s,可有效去除锂渣表面保护剂的同时,能及时去除氢氧化锂及其形成的泡沫,实现处理安全、高效、连续消化作业。研究成果对水射流技术应用于活泼金属的回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应用于锂渣的高效可控安全消化回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颗粒分离 锂-油 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cfd-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和CFD的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型孔负压优化
11
作者 张海东 于淇 +2 位作者 张宇乾 杨文彩 郑安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目的]针对轴流气吸式排种器吸种负压低导致的吸种效果不佳问题,通过优化其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提高负压稳定性与吸种效率,以提升播种精度与工作性能。[方法]基于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和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结合... [目的]针对轴流气吸式排种器吸种负压低导致的吸种效果不佳问题,通过优化其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提高负压稳定性与吸种效率,以提升播种精度与工作性能。[方法]基于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和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结合的方法,通过BBD(Box-Behnken Design)试验对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仿真试验优化。使用FLUENT软件对试验模型的型孔入口处压力值进行了数值计算。将获得的数据集导入Design expert13软件,通过响应面法进行预测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验证响应面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以番茄种子为试验对象,进行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结果]得到的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关键结构最优参数组合为:型孔拔模角度12.59°,扇叶叶片厚度2.26 mm,扇叶叶片个数9。此时,目标函数预测孔口入口的负压为64.61 Pa。得到扇叶转速1 500 r·min^(-1)时番茄种子吸种单粒率为75%。根据响应面法优化后的结构参数组合建立三维模型进行CFD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为64.08 Pa,则响应面法预测结果与CFD数值模拟的误差为0.82%;原模型型孔入口负压值45.85 Pa,优化模型的型孔负压值比原模型提升39.76%,优化效果显著。型孔负压台架试验表明,扇叶转速1500 r·min^(-1)时,型孔入口负压值为62 Pa,型孔负压台架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的结果误差为3.35%。[结论]吸种性能台架试验表明,扇叶转速1 500 r·min^(-1)时番茄种子吸种单粒率为75.22%,与优化前相比提升15.72%。考虑到简化结构和3D打印导致的不可避免的误差,认为该结果符合要求,优化试验设计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 气吸排种器 响应面法(RSM)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制冷系统中两级喷射器性能的CFD模拟研究
12
作者 苏建秀 李风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1-597,共7页
两级喷射器是一种可以利用混合室内耗散的动量来提升其性能的装置,相较于传统的单级喷射器其喷射系数显著提高,但目前对两级喷射器在制冷系统中的研究有限。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可用于制冷系统中的两级喷射器,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 两级喷射器是一种可以利用混合室内耗散的动量来提升其性能的装置,相较于传统的单级喷射器其喷射系数显著提高,但目前对两级喷射器在制冷系统中的研究有限。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可用于制冷系统中的两级喷射器,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两级喷射器的性能进行研究。采用k-ω SST湍流模型、R134a制冷剂对不同工作压力、引射压力、冷凝压力下的两级喷射器进行模拟,并与同工况条件下单级喷射器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级喷射器相比,两级喷射器的喷射系数最高可提高57.50%,而临界冷凝压力有所下降,最大可降低1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喷射器 单级喷射器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喷射系数 临界背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PM的SCR脱硝蜂窝状催化剂磨损特性研究
13
作者 陈路敏 钱付平 +5 位作者 朱晨 于灵涛 李海金 高艺华 吴越 黄乃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63-5172,I0019,共11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phase model,CFD-DPM)数值模拟方法,对水泥窑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反应器脱硝单通道催化剂的磨损冲蚀进行研究,分析催化剂各部位磨损...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phase model,CFD-DPM)数值模拟方法,对水泥窑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反应器脱硝单通道催化剂的磨损冲蚀进行研究,分析催化剂各部位磨损冲蚀形貌,获取其不同部位冲蚀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飞灰颗粒对催化剂端面的碰撞破坏最严重,水泥窑SCR脱硝催化剂端面拐角磨损风险最高,磨损范围在催化剂沿程的前3%。在2~7 m/s内催化剂壁面的最大磨损率随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0~90°入射角范围内整体磨损率呈正态分布,入射角为45°时存在磨损峰。当入射角由45°峰值调整到5°时,催化剂平均磨损率下降56.47%。入射角大于45°的磨损率虽也呈下降趋势,但其对催化剂端面的磨损作用大于小入射角的情况,工程中尽量将烟气入射角维持在至少20°以下,减少烟气入射角对催化剂前部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烟气 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 催化剂磨损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耦合的梯级溜槽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晓霞 胡枫 孟文俊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6,661,共6页
针对传统物料转运过程中溜槽和输送带磨损严重、出口处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建立含臂架的梯级溜槽几何模型,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臂架对转运溜槽的磨损以及对其出口处粉尘排放浓度的影响... 针对传统物料转运过程中溜槽和输送带磨损严重、出口处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建立含臂架的梯级溜槽几何模型,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臂架对转运溜槽的磨损以及对其出口处粉尘排放浓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含臂架的梯级溜槽可以有效控制物料流的速度和方向,降低对溜槽内表面的冲击磨损,降低出口处的粉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溜槽 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 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DEM方法研究下降管结构对颗粒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浩 马瑞 +4 位作者 孙雪峰 高豪磊 张德俐 王芳 易维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5-213,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下降管结构内陶瓷球和生物质颗粒的流动规律,对比研究了方形和圆形下降管对颗粒轴向速度、颗粒碰撞率和生物质停留时间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管径对颗粒轴向速度和生物质停留时间的影响。搭建了CFD-DEM耦合框架,并利用粒子图像... 为了明确不同下降管结构内陶瓷球和生物质颗粒的流动规律,对比研究了方形和圆形下降管对颗粒轴向速度、颗粒碰撞率和生物质停留时间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管径对颗粒轴向速度和生物质停留时间的影响。搭建了CFD-DEM耦合框架,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模拟进行了速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混合颗粒在圆管中的时均轴向速度高于方管,圆管中陶瓷球的最大轴向速度比方管高10%左右;不同管径大小下降管中的颗粒轴向速度差异主要体现在下降管的转弯处,管径60、70和80 mm下降管转弯处的陶瓷球速度依次损失了37%、40%、45%左右,生物质的速度依次损失了49%、52%、54%左右;方管中生物质与壁面的接触碰撞频率更高,圆管中生物质与陶瓷球的接触碰撞频率更高,两种管中分别约为23%和39%的生物质颗粒与陶瓷球接触;陶瓷球的加入后方管和圆管中的生物质停留时间分布离散程度分别增加了10%和17%。研究结果为下降管热解装置中的颗粒流动状态分析及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下降管 计算机仿真 cfd-DEM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of gas-liquid two phases flow in 320 m^3 air-blowing mechanical flotation cell using different turbulence models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政昌 陈建华 +2 位作者 张谌虎 廖幸锦 李玉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385-2392,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recently developed single-trough floating machine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volume(inflatable mechanical agitation flotation machine with volume of 320 m3) in China, the gas-fluid two-phase flow in... According to the recently developed single-trough floating machine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volume(inflatable mechanical agitation flotation machine with volume of 320 m3) in China, the gas-fluid two-phase flow in flotation cell was simula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hexahedral mesh schem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flotation cell than tetrahedral mesh scheme, and a mesh quality ranging from 0.7 to 1.0 is obtain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standard k-ε, k-ω and realizable k-ε turbulence models were carried out.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could give a result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practice and the liquid phase flow field is well characterized. In addition, two obvious recirculation zones are formed in the mixing zones, and the pressure on the rotor and stator is well characterized. Furthermo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improved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show that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of 0.072, drag model of Grace and coefficient of 4, and lift coefficient of 0.001 can be achiev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that gas-fluid two-phase flow in large flotation cell can be well simula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 flotation cell gas-liquid two-phases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FPSO风载荷规范计算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苗洋 封少雄 +2 位作者 叶代扬 裴志勇 张磊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目的]目前,设计人员多使用针对大型油轮的OCIMF规范和针对海上平台的API规范对FPSO风载荷进行计算,但因FPSO船舶上层建筑更为复杂,需进一步研究这2种规范对于FPSO风载荷计算的适用性。[方法]建立具有通用型上部模块的某30万吨级大型FPS... [目的]目前,设计人员多使用针对大型油轮的OCIMF规范和针对海上平台的API规范对FPSO风载荷进行计算,但因FPSO船舶上层建筑更为复杂,需进一步研究这2种规范对于FPSO风载荷计算的适用性。[方法]建立具有通用型上部模块的某30万吨级大型FPSO数值模型,对恶劣海况下不同风向角、横倾角下的FPSO所受风载荷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中存在的遮蔽效应;与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在风载荷作用下FPSO受到的横倾力矩。[结果]结果显示,船舶正浮状态受到的最大风载荷和横倾力矩出现在270°风向角;船舶横倾状态下受到的风载荷和横倾力矩比正浮状态更大,最大横倾力矩出现在10.5°横倾角280°风向角;采用API规范和OCIMF规范得到的FPSO风载荷计算结果与CFD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二者在270°风向角的结果与CFD分别相差13.6%和24.5%。[结论]数值仿真给出的流场细节有利于分析上部模块间的遮蔽效应,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船舶所受到的风载荷,可以为考虑遮蔽效应的FPSO稳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生产储油船 风载荷 遮蔽效应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液柱阻尼器-结构系统风致振动响应的CFD/CSD耦合分析方法
18
作者 黄鹏 吴玖荣 +2 位作者 傅继阳 孙连杨 王加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6-245,254,共11页
针对调谐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 TLCD)难以建立其精确的非线性理论分析模型,且其力学性能试验成本高和耗时长等问题,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对TLCD系统的力学性能和动力特征进行仿真模拟,在此基础... 针对调谐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 TLCD)难以建立其精确的非线性理论分析模型,且其力学性能试验成本高和耗时长等问题,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对TLCD系统的力学性能和动力特征进行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结构动力学(CFD/CSD)耦合分析方法,求解带TLCD系统的高层建筑结构的风致动力响应。通过开展某一TLCD系统在特定底部激励下的力学性能和动力特性试验,得到其内液体晃荡的自由液面波高和晃动力时程,验证了CFD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准确地分析TLCD水箱内液体的非线性晃动特征。随后对风工程领域广泛采用的76层建筑结构振动控制Benchmark模型,假设其顶部设置TLCD系统时主体结构在三种风速重现期(10、50和100年)风速对应的横风向动力风荷载激励下的风致控制效率,采用提出的CFD/CSD耦合分析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分析。耦合分析结果表明,TLCD系统对Benchmark模型的风致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响应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对加速度响应的控制效果要优于对位移响应的控制效果。该研究方法可为复杂TLCD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风振控制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 高层结构 风振控制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计算结构动力学(CSD) cfd/CSD耦合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居民燃气泄漏扩散仿真实验设计与实践
19
作者 徐春雯 伊树全 +3 位作者 唐建峰 张娇 宋孟杰 程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126,共8页
设计并实施了基于CFD的居民室内燃气泄漏扩散仿真实验,探讨了通风条件、泄漏量和气源种类对扩散过程的影响。采用ICEM软件建模,并利用ANSYSFluent软件对典型两室一厅户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气泄漏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设计并实施了基于CFD的居民室内燃气泄漏扩散仿真实验,探讨了通风条件、泄漏量和气源种类对扩散过程的影响。采用ICEM软件建模,并利用ANSYSFluent软件对典型两室一厅户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气泄漏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浓度随时间和高度而增大;2 h–1换气次数的通风可将泄漏30 min及2 h后的CH4浓度分别降低26%和62%,在1 h后达到平衡且维持在较低浓度水平;泄漏量增大使浓度上升加快、燃气预警时间缩短,无通风作用下浓度增长速率与泄漏量成正比;液化石油气易在低处聚集,针对其与天然气在密闭空间内的不同扩散特性,应制定差异化的安全管理和响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燃气泄漏 扩散模拟 通风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的磨料水射流抛光CFD模拟及试验
20
作者 崔子含 韩冰 +3 位作者 吴鹏程 李擎 马小刚 丁云龙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4-543,共10页
为解决飞秒激光微孔难以抛光的问题,结合磨料水射流去除函数稳定、自适应性强等特点,采用磨料水射流抛光方法提高飞秒激光微孔质量。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磨料水射流微孔抛光过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 为解决飞秒激光微孔难以抛光的问题,结合磨料水射流去除函数稳定、自适应性强等特点,采用磨料水射流抛光方法提高飞秒激光微孔质量。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磨料水射流微孔抛光过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分析不同参数下的流场分布、侵蚀速率及壁面剪切力作用规律;然后通过响应面法对射流靶距、射流压力及磨料粒径等3因素进行优化试验,以微孔内壁面剪切力均方差为响应值,建立其响应面方程,获得最佳抛光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射流压力对微孔内壁面剪切力的影响最大,当射流压力从0.80 MPa增至1.50 MPa时,微孔内壁面剪切力增大2倍以上。射流的不同结构段因性质不同可适用于不同工况。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水射流微孔抛光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是:射流冲击角,90°;射流靶距,3.5 mm;射流压力,1.10 MPa;磨料粒径,15.0μm。在该条件下抛光微孔内壁面的表面粗糙度R_a降至0.354μm。磨料水射流抛光可显著改善微孔壁面质量,且响应面法预测的数据模型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 飞秒激光微孔 计算流体力学 壁面剪切力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