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instability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 kerosene rotating detonation wave 被引量:16
1
作者 Quan Zheng Hao-long Meng +3 位作者 Chun-sheng Weng Yu-wen Wu Wen-kang Feng Ming-liang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106-1115,共10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stability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quid kerosene rotating detonation wave(RDW),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rotating detonation combustor(RDC)with air-hea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stability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quid kerosene rotating detonation wave(RDW),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rotating detonation combustor(RDC)with air-heater.The fuel and oxidizer are room-temperature liquid kerosene and preheated oxygenenriched air,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al tests keep the equivalence ratio of 0.81 and the oxygen mass fraction of 35%unchanged,and the total mass flow rate is maintained at about 1000 g/s,changing the total temperature of the oxygen-enriched air from 620 K to 860 K.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instability were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s:temporal and spatial instability,mode transition and re-initiatio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DW and supply plenum may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luctuations of detonation wave velocity and pressure peaks with time.Moreover,the inconsistent mixing of fuel and oxidizer at different circumferential positions is related to RDW oscillate spatially.The phenomenon of single-double-single wave transition is analyzed.During the transition,the initial RDW weakens until disappears,and the compression wave strengthens until it becomes a new RDWand propagates steadily.The increased deflagration between the detonation products and the fresh gas layer caused by excessively high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RDC quenching and re-init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ng detonation wave Liquid kerosene Oxygen-enriched air Instability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compression wa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maximum rebound ratio in blasting wave propagation along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joints 被引量:4
2
作者 雷卫东 滕军 +2 位作者 HEFNY A 赵坚 关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6期743-748,共6页
In the process of 2-D compressional wave propagation in a rock mas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joints along the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the maximum possible wave amplitud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ints betwee... In the process of 2-D compressional wave propagation in a rock mas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joints along the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the maximum possible wave amplitud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joints in the joint set is controlled by superposition of the multiple transmitted and the reflected waves, measured by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Parametric studies on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long the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were performed in 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is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i.e., the normalized normal stiffness of joints, the ratio of joint spacing to wavelength and the joint from which the wave reb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s generalized into five charts. Those charts can be used as the predic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ompressional wave maximum rebound ratio stiffness of joi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变量扩展的含气饱和度随机森林预测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桂金咏 李胜军 +2 位作者 高建虎 刘炳杨 郭欣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出含气饱和度地震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复杂天然气藏中,分别对单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含气饱和度预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抽取井旁道纵波速度、横... 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出含气饱和度地震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复杂天然气藏中,分别对单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含气饱和度预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抽取井旁道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3个弹性参数叠前地震反演结果作为基本特征变量样本,引入边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对基本特征变量样本和对应的含气饱和度样本进行平衡化处理;利用扩展弹性阻抗结合数学变换自动生成一系列的扩展变量;再利用随机森林对特征变量进行含气饱和度预测重要性排名,并优选重要性较高的特征变量进行含气饱和度随机森林训练。(2)该方法大幅减少了特征变量提取和优选的人工工作量,且有效减少了信息冗余以及因含气饱和度样本不平衡导致的训练偏倚问题,有效增强了随机森林算法在含气饱和度地震预测方面的能力。(3)实际单井应用中预测的含气饱和度与测井解释的含气饱和度的相关系数可达0.9855;在二维地震资料应用中,该方法比基于常规未平衡化的11个弹性参数作为随机森林输入预测出的含气饱和度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饱和度 随机森林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密度 特征变量 不平衡数据 机器学习 气层预测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水饱和孔隙介质压缩波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邹大鹏 吴百海 +2 位作者 卢博 曾洁莹 张文凡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2-496,共5页
温度作用使孔隙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参数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声波传播性质。文章基于变形体能量守恒定律,考虑热机耦合和两相介质热耦合,推导水饱和孔隙介质的热传导方程;考虑孔隙水和固相孔隙介质存在的三种耦合性,基于热作用下应... 温度作用使孔隙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参数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声波传播性质。文章基于变形体能量守恒定律,考虑热机耦合和两相介质热耦合,推导水饱和孔隙介质的热传导方程;考虑孔隙水和固相孔隙介质存在的三种耦合性,基于热作用下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建立了热机耦合声波传播模型;设计温度变化沉积物样品声学测量实验,当温度由2℃增加到27℃时,压缩波速度平均增大88m·s^-1运用热机耦合声波传播模型解释了实验测量结果的上升趋势,获得理论计算值与测量值相对偏差范围为-3.03%~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介质 压缩波 温度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估算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秀娟 吴时国 刘学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4-511,共8页
讨论了不同水合物胶结类型的流体饱和多孔隙固体中地震波的衰减情况,分析了估算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层孔隙度、纵波速度模型和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是影响反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的关键因素.含水合物地层的... 讨论了不同水合物胶结类型的流体饱和多孔隙固体中地震波的衰减情况,分析了估算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层孔隙度、纵波速度模型和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是影响反演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的关键因素.含水合物地层的吸收与水合物胶结类型密切相关,当水合物远离固体颗粒,像流体一样充填在孔隙时,品质因子出现负异常,而当水合物胶结固体颗粒影响骨架的弹性性质,其品质因子出现正异常.根据布莱克海台地区164航次995井的测井资料,分别应用低频和高频速度模型估算了水合物和游离气饱和度.由低频速度模型得到的水合物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10%~20%,游离气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0.5%~1%;而由高频速度模型得到的水合物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5%~10%,游离气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 饱和度 纵波速度 品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安地震前后首都圈分区波速比时变特征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林瑛 郭永霞 +1 位作者 刘芳 蒋长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0-253,共14页
2006年7月4日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中南部发生了河北文安MS5.1地震.此次地震为该数字地震台网2002年投入运行以来发生的最强地震事件.本文利用多台和达法,分析处理了首都圈107个数字地震台站2002—2007年判读的大量震相数据.为提高波... 2006年7月4日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中南部发生了河北文安MS5.1地震.此次地震为该数字地震台网2002年投入运行以来发生的最强地震事件.本文利用多台和达法,分析处理了首都圈107个数字地震台站2002—2007年判读的大量震相数据.为提高波速比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对波速比计算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多方面限定.例如,地震发生位置相对集中,台站选取范围有限,参与计算到时数据在5个以上,以及线性拟合精度高、误差低等.经这些限定条件后的研究发现,文安地震前,在文安和唐山附近地区地震波速比出现正常—降低—恢复—发震的异常演变过程.震前1年,出现波速比较明显降低过程,异常持续时间1年左右;同期邢台、京西北、京西南、京津和北京地区波速比的变化则基本平稳.文安地震发生后,文安和唐山地区的波速比恢复正常的平稳变化状态.通过波速比计算结果的误差和稳定性分析认为,文安地震前在文安和唐山附近地区地震波速比异常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地震 波速比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闪长岩弹性纵波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巍 杜建国 +1 位作者 白利平 郭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3-687,共5页
利用YJ - 30 0 0吨压力机 ,在 1.0GPa、室温至 10 0 0℃条件下采用超声波脉冲透射 反射法就位测量了闪长岩的纵波速度 (VP) ,并在 72 0℃、780℃、870℃和 980℃获得了 4个实验产物。在 1.0GPa恒定压力下 ,闪长岩的VP 随温度升高呈线性... 利用YJ - 30 0 0吨压力机 ,在 1.0GPa、室温至 10 0 0℃条件下采用超声波脉冲透射 反射法就位测量了闪长岩的纵波速度 (VP) ,并在 72 0℃、780℃、870℃和 980℃获得了 4个实验产物。在 1.0GPa恒定压力下 ,闪长岩的VP 随温度升高呈线性缓慢降低 ;当温度大于 75 0℃时 ,波速开始大幅度下降。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鉴定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闪长岩内部的矿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部分熔融等反应。波速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和非线性下降 ,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内部矿物发生热膨胀、脱水和部分熔融等反应引起了岩石内部结构和成分的变化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部分熔融 纵波速度 矿物 温度升高 岩石 下降 显微镜观察 发生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岩石地震波传播速度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时华星 曹建军 +1 位作者 伍向阳 官延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30,共3页
为了开展济阳坳陷地下岩石地震波传播规律的研究,了解不同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对济阳坳陷下第三系500余块样品进行了地震波传播及岩石物理测试。通过对样品在地层条件下测试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岩石地震波传播特征... 为了开展济阳坳陷地下岩石地震波传播规律的研究,了解不同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对济阳坳陷下第三系500余块样品进行了地震波传播及岩石物理测试。通过对样品在地层条件下测试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岩石地震波传播特征,论述了各种岩性岩石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孔隙度、岩石密度与纵波速度、波阻抗与孔隙度以及纵波、横波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对研究济阳坳陷地下岩石地震波响应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传播 济阳坳陷 下第三系 岩石物理 速度分析 复杂介质 孔隙度 岩性 地层条件 波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层的反射系数谱理论与模型正演 被引量:37
9
作者 汪恩华 贺振华 李庆忠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4,共5页
一般的反射系数计算都是以单个界面为基础来进行的 ,而陆相地层主要以薄 (互 )层为主 ,这是一个矛盾。该文在推导出任意入射角入射条件下的多个薄层纵、横波反射系数谱理论基础上 ,进一步简化出了单个薄层垂直入射时的纵波反射系数谱计... 一般的反射系数计算都是以单个界面为基础来进行的 ,而陆相地层主要以薄 (互 )层为主 ,这是一个矛盾。该文在推导出任意入射角入射条件下的多个薄层纵、横波反射系数谱理论基础上 ,进一步简化出了单个薄层垂直入射时的纵波反射系数谱计算公式 ,从而获得了在薄层条件下不同频率成分的纵波反射系数谱数学关系式。由此进一步形成了面向背景的纵波反射模型正演方法。通过采用实际地震子波为输入子波 ,对单个楔状体薄层、薄互层组楔状体地质模型进行了纵波合成记录制作。分析表明 ,其实用性强。不仅提供了一种基于新方法的合成模拟手段 ,更为横向谱比的物理意义分析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 横波 入射角 反射系数谱 地质模型 合成记录 油气藏 薄导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微观分布模式及其声学响应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胡高伟 业渝光 +1 位作者 张剑 刁少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微观分布与其形成条件、流体运移通道等密切相关,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水合物在固结沉积物和松散沉积物中的微观分布及其声学响应特征,采用超声和时域反射联合探测技术实时...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微观分布与其形成条件、流体运移通道等密切相关,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水合物在固结沉积物和松散沉积物中的微观分布及其声学响应特征,采用超声和时域反射联合探测技术实时测量了沉积物中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中声速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固结沉积物中,水合物先在孔隙流体中形成,随后逐渐向骨架靠拢,当饱和度大于30%后水合物开始胶结沉积物颗粒生成,这种胶结模式会圈闭部分孔隙流体,使之因得不到气源的补充而难以形成水合物,因此固结沉积物中水合物饱和度最终为65.5%左右;在松散沉积物中,少量的水合物(饱和度1%左右)胶结沉积物颗粒生成,当饱和度大于1%后水合物开始在孔隙流体中以悬浮状形态生成,由于水合物与沉积物颗粒间尚有流体运移通道,水合物能进一步生成,最终几乎完全充填沉积物孔隙。不同的水合物微观分布特征对沉积物的声速具有不同影响:水合物在孔隙流体中生成时,10%饱和度的水合物对固结沉积物的声速影响不明显;当水合物胶结沉积物颗粒生成时,约1%饱和度的水合物可使松散沉积物的纵波速度增长200~30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微观分布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饱和度 超声探测技术 声学响应特征 权重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Pa和常温至1100 ℃条件下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V_p变化: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玺 周文戈 +2 位作者 刘丛强 谢鸿森 刘永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41-2446,共6页
在1.0GPa、常温至1100℃条件下测量了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纵波速度(V_P),并统计了不同温度实验产物中各种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结果显示,1.0GPa下,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V_P首先随温度升高(室温至700℃)缓慢降低约6%,然后(700~850℃)快速... 在1.0GPa、常温至1100℃条件下测量了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纵波速度(V_P),并统计了不同温度实验产物中各种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结果显示,1.0GPa下,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V_P首先随温度升高(室温至700℃)缓慢降低约6%,然后(700~850℃)快速降低约6%,再(850~950℃)转而急剧升高15%~25%,最后(T>950℃)又快速下降。实验产物分析表明在高温高压下α石英-β石英相变和岩石部分熔融是岩石V_P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由取样产物的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各温度条件下岩石的V_P,得出与实验测量相同的波速-温度变化趋势,即V_P随温度升高先缓慢降低,接着快速降低后又急剧升高,最后又快速减小。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对比研究表明,通过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物相变化观测结果进行岩石波速的计算,是检验岩石弹性波速测量结果和研究地球内部地震波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斜长片麻岩 高温高压 纵波速度 相变 部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变质带元江──墨江剖面岩石的纵波波速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文戈 谢鸿森 +3 位作者 赵志丹 李玉文 郭捷 许祖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8-54,共7页
依据研究区的地热梯度(25℃/km),在高温高压(最高温度为1050℃,最高压力为1.2GPa)条件下系统测量了横穿红河-哀牢山断裂带的元江-墨江地质剖面上的哀牢山岩群各类变质岩(千枚岩、片岩、浅粒岩、变粒岩、大理岩和片麻岩)的纵波... 依据研究区的地热梯度(25℃/km),在高温高压(最高温度为1050℃,最高压力为1.2GPa)条件下系统测量了横穿红河-哀牢山断裂带的元江-墨江地质剖面上的哀牢山岩群各类变质岩(千枚岩、片岩、浅粒岩、变粒岩、大理岩和片麻岩)的纵波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岩类的纵波速度随温度压力变化的趋势不同.在相当于衷牢山岩群变质岩峰期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P=0.4-0.8GPa,T=35-700℃),测得大部分岩石的纵波速度为5.50-5.80km/s,这一纵波速度值与区域地球物理测深揭示的中地壳低速层的纵波速度相当因此,结合该区变质岩、地壳内热状态及地球物理测深研究成果可初步认为:组成哀牢山岩群的浅粒岩、变粒岩、酸性片麻岩以及部分千枚岩、片岩为该地区中地壳低速层的主要岩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纵波速度 中地壳低速层 元江—墨江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层和异常高压带地震特征的超声波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亚林 贺振华 +4 位作者 黄德济 李兴甫 周阿波 胡建华 何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超声波观测方法在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砂岩露头岩样在不同孔隙流体压力和含气 (水 )饱和度条件下所引起的地震响应 ,由实验观测得出如下结论 :①纵横波速度、品质因子、主频均随孔隙压力从低到高而逐渐减小。②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或... 利用超声波观测方法在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砂岩露头岩样在不同孔隙流体压力和含气 (水 )饱和度条件下所引起的地震响应 ,由实验观测得出如下结论 :①纵横波速度、品质因子、主频均随孔隙压力从低到高而逐渐减小。②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或含气饱和度的减小 ,纵波速度在低含水饱和度基本保持不变 ,而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纵波速度明显增大 ;而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 ,横波速度略有降低或基本保持不变 ;③砂岩部分气水饱和时 ,纵波品质因子和主频最小 ;而横波品质因子在低含水饱和度时 ,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 ,横波品质因子和主频降低较快 ,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值后 ,横波品质因子和主频基本保持不变。这些认识可以作为利用地震方法来检测异常高压带和含气层的标志 ;同时也指明了用地面地震资料来检测异常高压带和含气层时应该使用的参数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层 油气勘探 地震资料 超声波 地震响应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浅表层沉积物原位声学测量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邹大鹏 阚光明 龙建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19,共9页
研究透射式和折射式两类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方法,通过分析10种海底浅表层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仪器的特征,指出不同声学原位测量技术对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结果的影响。比较黄海海底浅表层沉积声学原位测量数据与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差异,... 研究透射式和折射式两类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方法,通过分析10种海底浅表层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仪器的特征,指出不同声学原位测量技术对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结果的影响。比较黄海海底浅表层沉积声学原位测量数据与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差异,分析原位声学测量数据普遍小于实验室测量数据的原因,指出原位测量的作用和重要性。探讨指出海底浅表层沉积物原位声学测量所需要配合发展的其他物理性质原位测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量 声学 海底沉积物 压缩波 切变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岩心纵波速度变化规律的实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新红 李梦庚 +4 位作者 李增印 余大祥 刘太生 马瑾 曾正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42-649,共8页
为研究含稠油岩心的地震波速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胜利油田的几种稠油岩心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1)在室温T=25℃、围压P=10MPa时:①砂样岩心的稠油含量H与纵波速度vp间呈抛物线关系;②含100%稠油砂样岩心的vp... 为研究含稠油岩心的地震波速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胜利油田的几种稠油岩心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1)在室温T=25℃、围压P=10MPa时:①砂样岩心的稠油含量H与纵波速度vp间呈抛物线关系;②含100%稠油砂样岩心的vp随T升高而单调递减,近似线性关系;③当P=30MPa时,则vp与T呈双曲线型关系。(2)温度对合稠油砂样的归一化纵波初动振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低温阶段;砂样的归一化剪切模量G/Gmax随T升高而线性递减。(3)在T恒定时,原状油砂样的vp与P呈近似线性递增;且低温时围压效应比高温时显著。上述稠油岩心地球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提高校区稠油热采地震监测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岩心 纵波 地震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转换波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磊 李建荣 王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多分量转换波地震勘探既具有纵波勘探深度大、资料采集相对容易和投资少的特点 ,又能反映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变化。该技术的这一特点 ,使岩石和油气的直接识别成为可能。同时 ,由于多分量的数据采集可以利用横波分裂产生的快慢横波时差 ... 多分量转换波地震勘探既具有纵波勘探深度大、资料采集相对容易和投资少的特点 ,又能反映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变化。该技术的这一特点 ,使岩石和油气的直接识别成为可能。同时 ,由于多分量的数据采集可以利用横波分裂产生的快慢横波时差 ,反映裂缝发育的主方向和发育密度 ,使得裂缝油气藏的勘探成为可能。如今 ,二者紧密相连的各向异性理论方法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建立与完善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系统 ,是这项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 转换波 地震勘探 纵波 横波 岩性 裂缝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等效各向异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跃 徐果明 +1 位作者 施行觉 李光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13-517,共5页
针对我国一些油田的储集层具有薄互层结构,本文研究了薄互层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选用两类薄互层样品,第一类为铝板和有机玻璃,第二类为铝板和蜡,层间粘合剂选用环氧树脂。经过实验室测量结果证实,当波长λ远大于... 针对我国一些油田的储集层具有薄互层结构,本文研究了薄互层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选用两类薄互层样品,第一类为铝板和有机玻璃,第二类为铝板和蜡,层间粘合剂选用环氧树脂。经过实验室测量结果证实,当波长λ远大于薄互层中各单一夹层的层厚h(λ/h>10)时,通过上述第一类样品的纵波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通过上述第二类样品的横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各向异性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6~2.0GPa压力下部分熔融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玺 安邦 +1 位作者 唐波 黄扬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514,共10页
利用超声波透射-反射法,测量了0.6~2.0GPa、最高1085℃条件下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vp),详细统计了部分熔融阶段实验产物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利用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显示了较一致的vp-... 利用超声波透射-反射法,测量了0.6~2.0GPa、最高1085℃条件下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vp),详细统计了部分熔融阶段实验产物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利用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显示了较一致的vp-t关系,即高压下角闪辉长岩的vp随温度升高先缓慢降低,在温度约800~900℃后转而大幅下降。实验产物显示,样品在温度达812℃(0.6GPa)、865℃(1.0GPa)和919℃(2.0GPa)后发生矿物脱水和部分熔融,熔体含量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熔体是导致高温阶段岩石vp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在初熔阶段vp随熔体增加而降低尤为显著,可能是初熔时矿物脱水生成的自由水及含水量高的熔体,以微细熔体薄膜浸润矿物边界或裂隙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角闪辉长岩 相变 纵波波速 部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凝析气层的测井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承森 关雎 宋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4-57,共4页
塔里木盆地地质情况复杂,油气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已在多套层系发现了凝析油气藏;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解释评价油气层,能够有效地识别并确定油气层和水层的界限,但却无法区分气层还是油层,以及如何准确划分油、气界面。电缆重复地层测... 塔里木盆地地质情况复杂,油气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已在多套层系发现了凝析油气藏;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解释评价油气层,能够有效地识别并确定油气层和水层的界限,但却无法区分气层还是油层,以及如何准确划分油、气界面。电缆重复地层测试测井通过测量地层压力,建立压力—深度剖面,根据其压力梯度变化估算出地层流体性质,划分油、气水界面;中子、密度测井测量的地层含氢指数与地层介质的电子密度指数由于氢元素的存在而体现了很好的相关性,利用该相关性质可以确定地层液体含量(孔隙度),识别流体类型;偶极横波成像测井提供了当今测量地层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的最好方法,通过对全波的处理,可以提取大量的岩石机械特性,由于气层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利用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来直观识别油气层,划分油、气界面。通过对以上测井方法基本理论的阐述,并在实例中应用新方法解决了常规测井资料无法解决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测井新技术、新思路,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能够有效识别凝析气层,准确划分油气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成像测井 测井 地层压力 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纵、横波品质因子比值识别含气碳酸盐岩层 被引量:5
20
作者 信毅 刘瑞林 张晓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8-310,共3页
利用偶极横波声波成像(Dipole Shear Sonic Imager,DSI)测井资料计算了纵、横波衰减和纵、横波品质因子QP和QS.对纵、横波在碳酸盐岩含气层和非含气层中的衰减特征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含气层中的纵波衰减比非含气层中的纵波衰减强;横波衰... 利用偶极横波声波成像(Dipole Shear Sonic Imager,DSI)测井资料计算了纵、横波衰减和纵、横波品质因子QP和QS.对纵、横波在碳酸盐岩含气层和非含气层中的衰减特征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含气层中的纵波衰减比非含气层中的纵波衰减强;横波衰减和横波品质因子在碳酸盐岩含气层和非含气层中的变化不大。根据DSI测井资料计算出的纵、横波衰减和纵、横波品质因子在碳酸盐岩含气层和非含气层中的这些差异,给出了一种利用纵、横波品质因子比值QP/QS识别碳酸盐岩含气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极 纵波 横波 因子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