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营止痛汤加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后疼痛疗效观察
1
作者 芦克洲 周宋云 +2 位作者 周金贤 贾磊 郑骏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合营止痛汤加减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疼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4例PVP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艾瑞昔... 目的探讨合营止痛汤加减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疼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4例PVP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艾瑞昔布治疗)和观察组(52例,采用合营止痛汤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镇痛效果、疼痛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临床镇痛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84.62%(44/52)(P<0.05)。两组疼痛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2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腰背部刺痛、痛点固定、皮肤肿胀,大便干结等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腰背部刺痛、痛点固定、皮肤肿胀、大便干结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适、乏力、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营止痛汤加减治疗PVP术后疼痛患者能够降低疼痛感,改善中医疼痛症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营止痛汤 胸腰椎骨折 中医证候积分 疼痛 伤椎恢复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自制植骨漏斗经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荚龙 李向前 +4 位作者 高如峰 陈铭吉 付文芹 陶星光 陈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51.23±9.56岁(33...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51.23±9.56岁(33~65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2例,L18例,L28例,L35例,L43例。采用跨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再通过自制的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内空腔内植骨(自体髂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中部高度压缩率及矢状面Cobb角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5.19±2.51个月(12~22个月),手术时间84.62±12.88min,出血量55.58±12.44mL,无伤口感染、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1枚椎弓根螺钉尾冒松动脱落。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6.89±7.25)%、(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7.11±5.75)%、(10.63±6.24)%]、Cobb角(4.38°±7.77°、2.14°±7.78°)、VAS评分(3.35±0.56、1.73±0.45)和ODI[(41.96±3.82%、13.77±2.42)%]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10.63±6.24)%]较术后1周轻度增加,Cobb角(2.14°±7.78°)较术后1周略有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1.73±0.45)和ODI[(13.77±2.42)%]较术后1周好转(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伤椎内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41
3
作者 印飞 张绍东 +2 位作者 吴小涛 庄苏阳 王宸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辅助椎体内植骨对预防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及伤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辅助椎体内植骨对预防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及伤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伤椎内是否植骨分为伤椎内植骨组及未植骨组(各20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术后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观测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时间植骨组为15~30个月,平均22.3个月;未植骨组为12~30个月,平均19.6个月。两组术后均能有效纠正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4.1°±4.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丢失(5.0±3.7)%,伤椎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丢失(1.29±1.9)mm;未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5.6°±3.2°,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丢失(5.7±4.5)%,伤椎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丢失(1.87±1.1)mm;两组矫正度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其椎骨缺损程度为(7.1±4.7)%,与未植骨组的(14.7±7.3)%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内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矫正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并能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植骨 影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长青 罗刚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8.6)岁]和开放手术组[共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2.4±9.3)岁],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切口明显缩小[(16.5±1.8)、(10.1±1.0)cm,P<0.05],术中出血量[(346.2±138.7)、(81.3±21.9)ml,P<0.01]及术后引流量[(138.6±46.5)、(13.7±4.3)ml,P<0.01]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5±0.7)、(1.2±0.6)h,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前后Cobb’s角[(15.4±5.1)°、(3.8±2.8)°,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19.7±10.3)°、(7.3±9.1)°,P<0.01]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63.2±14.6)%、(86.4±6.9)%,P<0.01]均显著恢复。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微创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洪伟 周跃 +3 位作者 李长青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67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45例,附加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67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45例,附加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6钉组)22例。随访6~43个月,平均随访12.6个月。对比2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等方面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除术后伤口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s角、伤椎后凸角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6钉组的伤椎前缘、后缘术后高度及随访期间均优于4钉组(P<0.05)。4钉组固定术后过度撑开致术后后凸加重发生率为8.9%,退钉发生率为3.3%,6钉组无上述情况。2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矫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且能够较好维持矫正效果,且对患者手术创伤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术相当,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伤椎固定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骨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绍东 姜星杰 +4 位作者 吴小涛 杨惠林 唐天驷 陈辉 蒋赞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CSC)、磷酸钙(CPC)与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3种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6具小牛胸腰段(T11~L1)标本分为4组,A、B、C组制成T12爆裂骨折模型,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爆裂骨折前、后和复位并分别注射... 目的:评价硫酸钙(CSC)、磷酸钙(CPC)与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3种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6具小牛胸腰段(T11~L1)标本分为4组,A、B、C组制成T12爆裂骨折模型,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爆裂骨折前、后和复位并分别注射CSC(A组)、CPC(B组)、PMMA(C组)行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达到骨水泥完全填充时的骨水泥注射量;生物力学检测4组标本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爆裂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66.2J;CSC、CPC、PMMA注射量分别为4.35±0.80ml、3.72±0.73ml及3.95±0.63ml,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骨水泥均能有效充填爆裂椎体复位后残留的骨缺损及恢复伤椎高度(P<0.01);A、B、C及D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659±154N、1011±142N、2821±897N及2439±525N,C组能完全恢复椎体的抗压强度,A、B组可部分恢复,但A组优于B组(P<0.01);4组标本的刚度分别为140±40N/mm、148±33N/mm、236±97N/mm及224±38N/mm,A组刚度低于D组(68.0%,P<0.05),但与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成分骨水泥中,PMMA的强度最高,CSC次之,CPC的强度最差,刚度方面三者间无明显差别;CSC用于椎体成形术能满足对椎体填充材料的生物力学要求,可作为椎体成形术中填充材料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胸椎 腰椎 骨折 生物力学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入路环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勇 王建华 +3 位作者 郭文通 刘广辉 路全立 赵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不同 ,采用后入路不同方式的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36例。结果 :36例平均随访 2 6个月 ,术前后凸成角平均 2 4°,术后平均 10° ;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 5...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不同 ,采用后入路不同方式的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36例。结果 :36例平均随访 2 6个月 ,术前后凸成角平均 2 4°,术后平均 10° ;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 5 5 % ,术后平均 10 %。 33例获得Frankel分级 1~ 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改良后入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诸多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爆裂骨折 环椎管减压 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导航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后腰背肌训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14
8
作者 席志鹏 康然 +2 位作者 陈方庆 张仕兵 谢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3D导航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术后腰背肌训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价值。方法对观察组25例OVCF患者行O臂机3D导航辅助PVP治疗,术后配合系统性腰背肌训练;对对照组25例OVCF患者行传统C臂机透视下PVP,术后进... 目的探讨3D导航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术后腰背肌训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价值。方法对观察组25例OVCF患者行O臂机3D导航辅助PVP治疗,术后配合系统性腰背肌训练;对对照组25例OVCF患者行传统C臂机透视下PVP,术后进行一般肌肉训练。对比分析2组间术中透视时间、辐射剂量、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2h、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计算技术成功率,观察骨水泥泄漏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25/25)。观察组术中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更短辐,射剂量更低(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骨水泥泄露发生率分别为4.00%(1/25)和8.00%(2/25)。未见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前、术后2h及术后1个月VAS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导航辅助PVP治疗配合术后腰背肌训练,可在安全、有效治疗OVCF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暴露,改善PVP术后中、长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3D导航系统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腰背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现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爱强 赵岩 +4 位作者 李春雯 裴文丽 倪力刚 王伟 史晓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081-1084,共4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 ression facture,OVCF)是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 ression facture,OVCF)是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驼背和身材变矮,长期随访病死率超过4%。目前,其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远期康复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骨折 治疗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A3型爆裂骨折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宏 杨群 +7 位作者 吕德成 姜长明 吴春明 马凯 唐开 刘阳 王博 张德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单椎体A3型(AO分型)爆裂骨折患者16例,其中T112例,T122例,L15例,L25...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单椎体A3型(AO分型)爆裂骨折患者16例,其中T112例,T122例,L15例,L25例,L31例,L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C级1例,D级4例,E级11例。均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错误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5min;出血量200~600ml;平均330ml。随访10~38个月,平均14.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骨折节段矢状面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预计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到E级。结论: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复位固定可靠,融合节段少,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爆裂骨折 椎弓根螺钉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3
11
作者 刘进平 冯海龙 赵冬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2例)治疗38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2例)治疗38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胸腰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测量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3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达100%,手术融合114个椎体节段,共植入228枚椎弓根螺钉。与开放式手术组相比,微创经皮手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缩短[(10.55±1.23)cm对(18.50±2.50)cm,P=0.000]、术中出血量减少[(32.55±7.22)ml对(320.50±15.48)ml,P=0.000]、住院时间缩短[(6.55±1.50)d对(13.50±2.52)d,P=0.000],且无需引流。术后平均随访(4.65±1.24)个月,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较术前减小(P=0.000)、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P=0.000);开放式手术组总显效率为14/16,微创经皮手术组为86.36%(19/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迅速等优点,近期疗效与开放式手术相似,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内固定术(非MeSH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凸成形术疗效评估中椎体高度与椎序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牛国旗 杨惠林 +3 位作者 王根林 姚飞荣 金敏敏 唐天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高度与椎序的关系,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与影像学依据。方法:选8套干燥成人胸腰椎标本,按解剖序列拍摄X线侧位片,分别测量标本及其X线图片各椎体前、中、后高度。以椎序为自变量,... 目的:探讨椎体高度与椎序的关系,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与影像学依据。方法:选8套干燥成人胸腰椎标本,按解剖序列拍摄X线侧位片,分别测量标本及其X线图片各椎体前、中、后高度。以椎序为自变量,椎体高度为应变量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胸腰椎高度逐渐增大,无论是解剖学测量,还是影像学测量,3个椎体高度与椎序分别呈直线关系,P=0.0001;各高度影像学测量与解剖学测量值呈斜率相同、但截距不同的平行线,相关分析为极度相关,r>0.9。结论:椎体前、中、后高度与椎序分别呈直线关系,表明椎体高度的变化符合脊柱运动及依次从上至下负重递增的要求;椎体影像学与解剖学测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X线投照中心对椎体高度与椎序间关系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胸椎 腰椎 椎体高度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小建 曹建华 +3 位作者 夏小鹏 朱蔚骏 陈普建 王文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5-989,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钛棒折弯角度的个性化设计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根据术前标准脊柱侧位片,利用均值法求出患椎运动节段的矢状面成角,所得值与患椎下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患椎上... 目的对比研究钛棒折弯角度的个性化设计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根据术前标准脊柱侧位片,利用均值法求出患椎运动节段的矢状面成角,所得值与患椎下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患椎上椎体矢状面成角的和作为所需固定节段的矢状面Cobb值,根据此角度值术中钛棒折弯并行后路复位固定;对照组46例,术中凭借经验弯棒,其他治疗均同。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18±5)个月,96例均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其中42例术前、末次随访均行CT检查,30例末次随访行磁共振检查。结果影像学指标:治疗组末次随访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平均丢失分别为(1.06±0.46)mm、(0.42±0.26)mm、(1.57±0.51)°,对照组矫正的丢失分别为(2.73±0.86)mm(P<0.05)、(0.79±0.46)mm、(2.49±0.89)°(P<0.05)。治疗组鱼尾现象21例,对照组鱼尾现象25例。治疗组内固定失效率6%,对照组内固定失效率13%;治疗组末次随访22例,CT检查10例存在蛋壳现象,对照组20例CT检查9例存在蛋壳现象。有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末次随访腰痛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治疗组17例0分,15例2分,11例4分,2例6分,2例8分,1例56分,1例80分,1例88分;对照组10例0分,15例4分,11例6分,2例8分,2例10分,2例18分,2例50分,2例8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vs 21.74%,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时,术前个性化准确折弯钛棒能够较准确恢复矢状面生理弧度,减少椎体高度矫正的丢失,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内固定失败率,降低术后腰痛发生率,减少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矢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管宏新 朱晋 +4 位作者 仲骏 万亮 周秋梦 尚明 杨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PVP或PKP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28椎);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Oswestry...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PVP或PKP微创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28椎);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出院后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术后24 h及随访时患者满意度。结果 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采用PVP 4例(5椎),PKP 16例(23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获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术前VAS为(8.9±0.4)分,术后24 h为(2.1±2.0)分,最后随访时为(2.2±1.9)分;术后24 h及最后随访时VAS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ODI明显低于术前(P<0.05),分别为(25.8±10.4)%和(56.4±10.8)%。患者术后24 h的满意率为95.0%,最后随访时为89.5%。结论 PVP/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可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还可预防椎体再塌陷、增强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秀会 朱汉光 +1 位作者 吴祖民 付备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短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2月,对17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T126例,L19例,L22例)采用经皮微创弓根钉经伤椎和上位相邻椎体撑开复位固定。全麻后进行有效对抗牵引复位,利用...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短节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2月,对17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T126例,L19例,L22例)采用经皮微创弓根钉经伤椎和上位相邻椎体撑开复位固定。全麻后进行有效对抗牵引复位,利用C形臂X线透视机定位弓根钉进钉点并经皮小切口旋入弓根钉,然后在髂嵴肌深层潜行安装尾杆固定。术后2周、3个月、6个月测量伤椎椎体前高、Cobb氏角,拔钉时按Denis疼痛分级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17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其Cobb氏角丢失存在,且以3例爆裂性骨折为明显(椎体高度80%~85%,Cobb氏角15°~28°),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68.8±10.5)%,显著低于术后2周(98.2±1.5)%、3个月(95.0±2.5)%、6个月(85.0±4.7)%(q=20.429,P<0.05;q=18.205,P<0.05;q=11.882,P<0.05)。伤椎Cobb氏角术前21.7°±5.1°,显著大于术后2周5.2°±1.0°、术后3个月7.9°±2.0°、术后6个月10.4°±2.6°(q=22.139,P<0.05;q=18.517,P<0.05;q=15.162,P<0.05)。17例疼痛评分均在P2以下,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结论经皮短节段弓根钉技术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简单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 腰椎骨折 胸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铁胜 李明 +3 位作者 赵杰 傅强 石志才 贺石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07-909,共3页
目的 :探讨 Z- 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者行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 plate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 6~ 2 4个月 (平均 12个月 )随访... 目的 :探讨 Z- 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者行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 plate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 6~ 2 4个月 (平均 12个月 )随访。 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占 83% (15 / 18) ,术后 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 10 0 % ,未见钢板、螺栓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 :应用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 plate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 ,具有减压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减压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直方图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间判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良洲 黄波 +6 位作者 程晓光 程克斌 张鑫 刘华 汪鹏 刘坚 蔡青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间判断中的可行性。方法:搜集4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在30d和90d时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AW4.6上后处理得到ADC图,计算基于感兴趣区(ROI)的平均ADC值,对骨折整体进行ADC...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间判断中的可行性。方法:搜集4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在30d和90d时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AW4.6上后处理得到ADC图,计算基于感兴趣区(ROI)的平均ADC值,对骨折整体进行ADC直方图分析,计算ADC值直方图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值和偏度值。采用t检验比较30d和90d时的各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利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存在统计差异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骨折30d时,基于ROI的ADC平均值,直方图ADC平均值以及中位数分别为(1.14±0.34)×10-3 mm2/s、(1.22±0.38)×10-3 mm2/s及(0.97±0.26)×10-3 mm2/s,而骨折90d时,上述参数分别为(0.81±0.44)×10-3 mm2/s、(0.75±0.42)×10-3 mm2/s及(0.72±0.34)×10-3 mm2/s。90d时的上述参数均低于30d时的参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ADC值分别为0.811、0.902和0.870。结论:直方图ADC平均值能鉴别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为临床确定骨折时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明鉴 马红兵 +3 位作者 刘雅 曾勇 梁益建 刘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5月,对22例(28椎)中上胸椎(T4~T8)OVCE,...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5月,对22例(28椎)中上胸椎(T4~T8)OVCE,在C形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进行单侧穿刺PKP。术前和术后3 d、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骨折椎体压缩率对疼痛缓解程度和骨折椎体复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1.2~5 ml,平均2.6 ml。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6±1.2)、(2.2±1.6)、(1.3±0.8)分,术前与术后3 d、6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24.138,P<0.05;q=27.532,P<0.05),术后3 d与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q=3.394,P<0.05)。椎体压缩率术前与术后3 d、6个月分别为(28.1±16.5)%、(19.2±12.6)%、(20.1±8.1)%,术前与术后3 d、6个月比较有明显恢复(P=0.048)。结论单侧穿刺PKP治疗中上胸椎OVCF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正形 吴琼华 +3 位作者 徐国红 顾晓民 李杭 凌志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评估AF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 40例患者。术前按Frankel分级评定损伤程度。根据经验选定椎弓根内固定的进钉点 ,行AF内固定。术后以上述分级方法再次对 40例患者进行评定 ,并作X线、CT检查对AF疗效... 目的 :评估AF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 40例患者。术前按Frankel分级评定损伤程度。根据经验选定椎弓根内固定的进钉点 ,行AF内固定。术后以上述分级方法再次对 40例患者进行评定 ,并作X线、CT检查对AF疗效进行分析 ,术后平均随访 1 5个月。结果 :术前Frankel分级B~D级者均获 1~ 2级的进步。全部病例无医源性神经根受损或断钉。X线随访示 3 6例患者椎体序列恢复正常。有 3例术后 6个月后发生钉周脓肿形成。 4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T随访示椎管容积均恢复至正常的 80 %以上。结论 :AF内固定有多重的矫正力 ,能间接复位受伤脊柱 ,恢复腰椎的生理前凸。与其他内固定方法相比较 ,AF系统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等优点。作者提出的进钉点操作容易、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AF系统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联合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智 陈小容 康小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582-1583,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联合Z-plate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0—2004年收治的8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术,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对比,了解椎... 目的探讨椎管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联合Z-plate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0—2004年收治的8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术,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对比,了解椎间隙高度和植骨融合等情况,以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5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其中3例下肢肌轻度萎缩;11例完全截瘫患者截瘫平面有不同程度下降。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示椎体高度基本恢复。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Z-plate内固定,减压充分,植骨融合可靠,可很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椎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