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安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秦 赵玮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基于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地质环境3个维度,选择工业万元GDP废水排放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平均地下水埋深度等26个三级评价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筛选,构建涵盖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空气质量综合... 基于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地质环境3个维度,选择工业万元GDP废水排放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平均地下水埋深度等26个三级评价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筛选,构建涵盖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地面沉降速率等11个三级评级指标的雄安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4-2020年新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2020年,雄安新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分别为0.219 7、0.211 8、0.216 0、0.240 7、0.266 7、0.340 4、0.428 4,年均增长率为11.77%,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2017年后新区持续加大白洋淀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区域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环境承载力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65
2
作者 黄敬军 姜素 +2 位作者 张丽 魏永耀 缪世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04-208,共5页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地质资源保障与地质环境安全角度出发,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主体功能区划及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在充分分析研究徐州城市规划区各类自然资源赋存及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资源、水资源...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地质资源保障与地质环境安全角度出发,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主体功能区划及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在充分分析研究徐州城市规划区各类自然资源赋存及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包含前述资源与环境的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徐州城市规划区制定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3
作者 曾维华 杨月梅 +1 位作者 陈荣昌 李菲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6期27-31,共5页
环境承载力分析是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之一。对环境承载力的合理分析,能够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准确地评估区域规划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在环境承载力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定的指标体系... 环境承载力分析是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之一。对环境承载力的合理分析,能够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准确地评估区域规划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在环境承载力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定的指标体系,结合发展变量与限制变量之间关系的描述,研究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利用强度,由此提出了一种更为直观的环境综合承载力量化方法——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并将其应用到广州市南沙国际汽车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为该规划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该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区域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为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环境容量 环境承载力利用强度 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环境承载力在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冉圣宏 薛纪渝 王华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4-88,共5页
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量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值的因素,并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作为区域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判据,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量化的判据。并根据北... 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量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值的因素,并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作为区域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判据,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量化的判据。并根据北海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北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型旅游地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为例 被引量:47
5
作者 黄震方 袁林旺 +1 位作者 葛军连 顾秋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8-584,共7页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界定和评价可为生态旅游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把旅游环境承载力纳入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这一复合系统中,给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分析了其构成体系,构建了兼顾三个维度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专家打分...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界定和评价可为生态旅游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把旅游环境承载力纳入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这一复合系统中,给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分析了其构成体系,构建了兼顾三个维度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专家打分的结果,运用准主成份等方法进行了权重分析,并以江苏海滨为例,用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江苏海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出了合理的结果,表明本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 概念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雅玲 罗雅谦 +2 位作者 张文静 吴悦颖 王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科学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课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压力类、状态类、响应类指标分别为7、5、7项。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 科学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课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压力类、状态类、响应类指标分别为7、5、7项。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引入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设置标准,并以福州为例,评估其城市水资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压力—状态—响应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指标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P-Fuzzy在港口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戴明新 胡焱弟 +3 位作者 彭士涛 白志鹏 田雨 王芃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为评价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分析影响港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并根据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原则建立港口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能源资源条件、环境污染水平及港口自然条件和软硬件... 为评价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分析影响港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并根据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原则建立港口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能源资源条件、环境污染水平及港口自然条件和软硬件条件等指标。根据现阶段我国港口研究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港口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各指标相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计算港口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等级。以天津港为例,对其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天津港目前的港口发展规模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程度为一般水平,其中港口腹地交通条件和能源资源条件是限制港口可持续发展的2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方法(AHP-Fuzzy)是适合我国现阶段港口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港口环境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43
8
作者 朱嘉伟 谢晓彤 李心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039-7047,共9页
测度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是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区域国土开发科学决策规划的需要,但是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阈值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的大小均是难以定量计算的,为了解决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测度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是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区域国土开发科学决策规划的需要,但是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阈值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的大小均是难以定量计算的,为了解决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面临的这一难题,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新方法,即"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法"。该方法依据生态平衡理论和生态稳定性原理,将承载力评价转化为运行状态评价,以"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作为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承载状态的评价标准;首先应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模型计算出评价区多年的EI值,然后再依据EI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评定,以达到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之目的,以河南省为例,介绍了评价的方法与过程。结果表明:(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不是承载力评价,但是可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以达到承载力评价之目的;(2)该方法紧扣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内涵,避开了生态环境系统承载力阈值测算的难点,方法简明易行,结果意义明确、实用性强,为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3)生态环境系统质量现状不能反映其承载状态,信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河南是最好的,目前却处于超载、退化状态,而濮阳和安阳市的情况则与信阳市正好相反,应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生态环境承载力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娜 王伯铎 +1 位作者 崔晨 张秋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4-107,共4页
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生态系统(包括资源、环境)能否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以榆林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论证,得出水资源、土地资源... 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生态系统(包括资源、环境)能否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以榆林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论证,得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固废排放等的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奎峰 李娜 +2 位作者 于学峰 王岳林 刘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8-1027,共10页
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应用方向,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山东半岛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 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应用方向,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山东半岛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将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划分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口环境和污染环境4类一级指标,每类一级指标各选择其典型二级指标构建了17项评价指标作为其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对现阶段山东半岛6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做出了评价。评价结果为威海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为Ⅰ级优,青岛、烟台、日照市为Ⅱ级良,潍坊市为Ⅲ级一般,东营市为Ⅳ级差,并对每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做了分析说明,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承载力 模糊综合评价 山东半岛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成渝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41
11
作者 高红丽 涂建军 杨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8-152,共5页
为了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合理,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寻找提高承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成渝经济区评价,指出水资源是影响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综合承载力的高低与城市规模不成正比.提出优化综合承载力结构,发挥整体优势... 为了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合理,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寻找提高承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成渝经济区评价,指出水资源是影响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综合承载力的高低与城市规模不成正比.提出优化综合承载力结构,发挥整体优势;因市制宜,提高综合承载力;合理引导资源需求,建设节约型城市等措施来提高成渝经济区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评价体系 成渝经济区 结果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基于地理学综合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89
12
作者 刘文政 朱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6,共12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连接社会系统、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的矛盾统一体的关键所在。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方向。综合性与区域性、人地关系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 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连接社会系统、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的矛盾统一体的关键所在。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方向。综合性与区域性、人地关系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理论框架。本文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综述。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经近百年发展,从最初的单一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甚至农业资源承载力发展到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近几十年,生态足迹、虚拟水、能值分析等综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定量化和模式化。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基础、学科范式和方法体系尚需继续完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尺度效应、关键阈值、变化机制等)亟待解答;基础研究需要与实践应用加强联系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主张从地理学综合视角重新审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今后研究的优先主题。通过建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地理学综合研究范式,能够拓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水平。本研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应围绕以下优先主题开展:(1)资源环境承载力关键要素的变化及驱动机制;(2)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3)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监测与预警;(4)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国土功能区划与管控;(5)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恢复与提升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研究进展 地理学 综合视角 优先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丽华 王亚男 韩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3-250,共8页
结合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土地资源影响特点,探索了战略环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和思路.以土地资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为研究手段,构建了涵括土地资源生态属性、经济属性及社会属性... 结合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土地资源影响特点,探索了战略环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和思路.以土地资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为研究手段,构建了涵括土地资源生态属性、经济属性及社会属性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重点产业战略实施前后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空间变化,深入剖析了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合理性.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战略实施后,能源重化工产业重点布局、大规模发展区域综合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较现状降低10%以上,而非重点发展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有所提升,因此,重点产业发展中必须结合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合理调整产业发展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环评 土地资源 综合承载力 SWOT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48
14
作者 卜楠楠 唐德善 尹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41,共4页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浙江省2006~2009年水资源承载力情况。结果表明,该省水资源承载能力一般,水资源已开发到一定程度,水污染问题对水资源现状亦有...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浙江省2006~2009年水资源承载力情况。结果表明,该省水资源承载能力一般,水资源已开发到一定程度,水污染问题对水资源现状亦有影响,但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水资源承载力仍有提高的空间,与实际情况相符。可见本文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水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莉芳 陈春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9-202,共4页
为了切实提高水环境承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对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不同学者对水环境承载力内涵的界定,给出基于经济学和环境学角度的水环境承载力定义。从其自然特... 为了切实提高水环境承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对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不同学者对水环境承载力内涵的界定,给出基于经济学和环境学角度的水环境承载力定义。从其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分析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可承载隶属度值大小,确定水环境承载力等级。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指标的预测模型,对2001-2020年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预测。最后得出结论:从2001-2005年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呈现良性发展,从2006-2020年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在逐步恶化,并有向差等级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评价指标 预测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太忠 杨柳 +1 位作者 闫兰娜 肖云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0,162,共5页
环境承载力理论的研究,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论述了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发展过程,并从"容量"、"阈值"和"能力"3方面介绍了环境承载力定义,指... 环境承载力理论的研究,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论述了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发展过程,并从"容量"、"阈值"和"能力"3方面介绍了环境承载力定义,指出了环境承载力具有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用于环境承载力定量化研究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河北省为例,介绍了河北省概况,具体分析讨论了河北省综合环境承载力,运用环境承载率评价法把河北省环境综合承载力分成水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声环境承载力4个单要素进行了研究,其承载率分别为2.37,0.84,0.579,0.946。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石家庄市综合环境承载率为1.4。提高河北省综合环境承载力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综合承载力 水环境承载力 土地承载力 大气环境承载力 声环境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6
17
作者 孙远斌 高怡 +1 位作者 石亚东 徐枫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1期20-23,33,共5页
在充分考虑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突出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建立符合太湖流域自身特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水资源状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 在充分考虑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突出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建立符合太湖流域自身特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水资源状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指标进行分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太湖流域2000—2006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水平处于适载与超载的临界状态,提升空间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DPSIR模型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赋权法的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可变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时佳 薛联青 +2 位作者 陈新芳 张洛成 孙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5期32-36,共5页
针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计算指标贡献程度时存在主观局限性,以及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流域复合系统特性,建立并完善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思想,进一步改进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构建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 针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计算指标贡献程度时存在主观局限性,以及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流域复合系统特性,建立并完善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思想,进一步改进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构建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于干旱区叶尔羌河流域。对比不同方法评分情况,分析得出该流域目前水资源复合系统承载力为2~3级,临近饱和值,供需矛盾显著;规划年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评价为2级,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评价结果稳定,相对客观,避免了级别跳跃现象,对流域规划和水资源供需配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指标 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赋权法 叶尔羌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复合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南彩艳 粟晓玲 +4 位作者 佟玲 李楷 史银军 徐万林 杨雪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172,共9页
针对现有一些承载力研究仅考虑水资源或土地资源的片面性和单一性问题,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构建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科技功效、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6个子系统共20个评价指标的水土资源复合承载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模糊综合... 针对现有一些承载力研究仅考虑水资源或土地资源的片面性和单一性问题,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构建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科技功效、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6个子系统共20个评价指标的水土资源复合承载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关中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权重确定中,用基于模糊集决策理论的主观权重对熵权进行修正,提高了权重的可靠性。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引入有效度指标,判断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并对失效样本用基于贴近度的择近原则重新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评价结果表明:关中水土资源承载水平除咸阳为Ⅱ级,处于临近超载状态外,其他地市均在Ⅲ级左右,处于基本平衡状态。水土资源承载状态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鸡、西安、铜川、渭南、咸阳。未来宝鸡、咸阳、渭南的水土资源承载力会有所提高,铜川则刚好相反,西安水土资源承载状态在2015年有所改善,但在2025年略微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区研究——以湟水流域小峡桥断面上游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贾紫牧 曾维华 +1 位作者 王慧慧 陈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9-174,203,共7页
针对流域水文气象与水环境条件空间差异导致的水环境承载力空间不均问题,文章以湟水河流域小峡桥断面上游为例,基于国家控制单元划分子单元,从水环境承载状态、水系统脆弱程度及水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三个角度,在基于突变级数法... 针对流域水文气象与水环境条件空间差异导致的水环境承载力空间不均问题,文章以湟水河流域小峡桥断面上游为例,基于国家控制单元划分子单元,从水环境承载状态、水系统脆弱程度及水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三个角度,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基础上,开展水环境承载力分区研究。结果表明:三项指标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一定规律,具体表现为上游水环境脆弱,中游水资源脆弱且水环境超载,下游水环境超载严重但水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力大。依据综合评价分区结果,将案例区划分为限制开发区、控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针对不同分区的特征差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为实现流域水环境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综合评价 突变级数法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