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NPs协同BNNS增强高导热绝缘无纺布复合薄膜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沐原 李晓磊 +3 位作者 迟洪涛 黄梅 陆绍宁 马传国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为了应对高导热绝缘复合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本研究以PET无纺布(NWF)为模板,经过聚多巴胺(PDA)改性和原位还原工艺得到银纳米粒子(AgNPs)修饰的NWF(AgNPs@NWF)。采用循环浸渍吸附-分层组装工艺,通过纳米纤维素的分散作用和界面结合作用... 为了应对高导热绝缘复合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本研究以PET无纺布(NWF)为模板,经过聚多巴胺(PDA)改性和原位还原工艺得到银纳米粒子(AgNPs)修饰的NWF(AgNPs@NWF)。采用循环浸渍吸附-分层组装工艺,通过纳米纤维素的分散作用和界面结合作用将氮化硼纳米片(BNNS)分别吸附到NWF和AgNPs@NWF表面,构建连续的BNNS导热网络骨架(BNNS@NWF)和AgNPs/BNNS协同导热网络骨架(AgNPs/BNNS@NWF)。以BNNS@NWF为表面层,AgNPs/BNNS@NWF为中间层,热压制备了BNNS-AgNPs/BNNS-BNNS三明治结构导热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并测试其导热性能、绝缘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实际热管理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薄膜在形成AgNPs/BNNS协同三维导热网络的同时也保证了绝缘性能。在BNNS和AgNP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4.8%和3.3%时,复合薄膜的面内导热系数达到7.56 W/(m·K),体积电阻率达到3.54×10^(13)Ω·cm,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实际应用场景的测试证明该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热管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复合材料 氮化硼纳米片 银纳米粒子 三明治结构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PEGMA/AA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油井水泥性能提升研究
2
作者 徐军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38,共6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将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和丙烯酸(AA)接枝到SiO_(2)纳米颗粒上,制备出SiO_(2)-PEGMA/AA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SiO_(2)-PEGMA/AA复合材料对固井水泥浆性能影响规律,分析了固井水泥石微观... 通过自由基聚合将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和丙烯酸(AA)接枝到SiO_(2)纳米颗粒上,制备出SiO_(2)-PEGMA/AA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SiO_(2)-PEGMA/AA复合材料对固井水泥浆性能影响规律,分析了固井水泥石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成功接枝了PEGMA和AA,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达到220℃,分散性好,颗粒粒度为纳米级。在加量为1%时,该复合材料能够显著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其屈服应力低于0.01 Pa。与空白样品相比,75℃养护28 d的水泥石抗压强度比空白样品提高了57.8%。该复合材料能够促进水化硅酸钙凝胶的生成,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孔隙,改善水泥的孔隙结构,养护3 d后平均孔径降低至41.8 nm。SiO_(2)-PEGMA/AA改性复合材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水泥浆流动性,并能显著促进水泥水化并使水泥石结构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孔隙结构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CaCO_3纳米复合粒子填充改性聚丙烯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勇 文利雄 陈建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0-133,共4页
通过简单的工艺条件和步骤制备S iO2包覆C aCO3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和纳米S iO2实心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用处理后的两种粒子分别对聚丙烯进行填充改性,然后比较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纳... 通过简单的工艺条件和步骤制备S iO2包覆C aCO3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和纳米S iO2实心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用处理后的两种粒子分别对聚丙烯进行填充改性,然后比较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纳米S iO2/C aCO3复合粒子填充改性聚丙烯,可同时达到增强、增韧的目的,而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改性效果与纳米S iO2实心粒子的改性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聚丙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Au复合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德才 张少兰 +1 位作者 李剑玲 崔红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29-1432,1435,共5页
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磁性纳米颗粒,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碱的用量、陈化时间以及三价铁与二价铁的摩尔比等因素对Fe3O4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制备出饱和磁化强度为73.85A.m2/kg、粒径大小为10nm以下的Fe3O4纳米颗粒。在... 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磁性纳米颗粒,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碱的用量、陈化时间以及三价铁与二价铁的摩尔比等因素对Fe3O4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制备出饱和磁化强度为73.85A.m2/kg、粒径大小为10nm以下的Fe3O4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制备出Fe3O4/Au复合纳米颗粒,通过VSM、TEM、XRD、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HAuCl4的用量、还原剂的种类、硅烷偶联剂以及包金之前的Fe3O4纳米颗粒对复合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包覆良好,粒径大小为50~200nm,饱和磁化强度为10.08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Au 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Fe_3O_4核壳结构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瑞雪 刘述梅 赵建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36,共4页
以羧甲基-β-环糊精为表面修饰剂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包覆修饰,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β-环糊精的碱性溶液中通过Fe3O4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的交联反应制备了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Fe3O4复合纳米颗粒。利用FTIR、XRD、TEM和TGA分别对复合... 以羧甲基-β-环糊精为表面修饰剂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包覆修饰,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β-环糊精的碱性溶液中通过Fe3O4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的交联反应制备了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Fe3O4复合纳米颗粒。利用FTIR、XRD、TEM和TGA分别对复合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纳米颗粒为近球形、核壳结构,粒径约为10~20nm,环糊精聚合物含量为29%,在水中的分散性良好。磁性能测试和包合性能测试表明,复合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性,对特定分子具有一定的包合能力,可用于靶向给药系统和特定物质分离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 FE3O4纳米粒子 复合纳米颗粒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聚合物复合粒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焦彩彬 陈连喜 +1 位作者 江杨 张学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0-75,共6页
从SiO2/聚合物复合粒子的界面作用机理、不同结构(核壳结构、微胶囊结构和杂化互穿网络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SiO2/聚合物复合粒子在高性能涂料、中空微球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指出其目前存在... 从SiO2/聚合物复合粒子的界面作用机理、不同结构(核壳结构、微胶囊结构和杂化互穿网络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SiO2/聚合物复合粒子在高性能涂料、中空微球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聚合物 复合粒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体中Mn^(2+)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春旭 刘俊业 +3 位作者 李丹 窦恺 许武 虞家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通过对ZnSMn2+纳米晶钠硼硅玻璃复合体的发光和激发光谱研究发现Mn2+有替位(Mn2+)sub和间隙(Mn2+)int两种格位态.在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中,证实了Mn2+的替位和间隙两种格位态的存在... 通过对ZnSMn2+纳米晶钠硼硅玻璃复合体的发光和激发光谱研究发现Mn2+有替位(Mn2+)sub和间隙(Mn2+)int两种格位态.在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中,证实了Mn2+的替位和间隙两种格位态的存在,并观测到由于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Mn团簇.形成这种团簇态比前两种格位态几率大得多.同时发现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随纳米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对这种载流子限域(纳米晶半径R<玻耳激子半径aB)下ZnS的sp3和Mn的3d5电子态杂化所引起的g因子漂移Δg用kp微扰下的Cardona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复合体 超精细结构常数 硫化锌 掺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3O4@SiO2核壳磁性复合材料对钼(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琳 刘志雄 +2 位作者 罗文波 罗忆婷 李秉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7-1683,共7页
以一水硫酸锰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氧化法和水解法制备了Mn3O4@SiO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钼(Ⅵ)的吸附效果。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磁强计(VSM)对... 以一水硫酸锰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氧化法和水解法制备了Mn3O4@SiO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钼(Ⅵ)的吸附效果。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磁强计(VSM)对Mn3O4@SiO2核壳磁性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溶液的初始pH、钼(Ⅵ)的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对钼(Ⅵ)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8,温度25℃,钼(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60mg/L条件下,Mn3O4@SiO2核壳结构磁性复合材料对Mo(Ⅵ)的饱和吸附量为145.35 mg/g;Mn3O4@SiO2对钼(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Mn3O4@SiO2复合材料对钼(Ⅵ)的吸附行为是自发的放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3O4@SiO2 核壳结构 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 吸附 去除钼(Ⅵ)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两亲聚合物与疏水纳米粒子自组装核-壳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向文军 朱朝菊 +1 位作者 刘丹 周绿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5-354,共10页
基于Martini力场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Pluronic嵌段共聚合物在疏水纳米表面自组装膜结构,考察了Pluronic嵌段共聚合物结构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Pluronic聚合物在疏水纳米表面自组装形成了以纳米材料为核... 基于Martini力场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Pluronic嵌段共聚合物在疏水纳米表面自组装膜结构,考察了Pluronic嵌段共聚合物结构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Pluronic聚合物在疏水纳米表面自组装形成了以纳米材料为核,聚合物为壳的特殊核-壳结构。聚合物的浓度和结构都会影响该壳层结构,在浓度较低时,聚合物EO嵌段卷曲地附着在疏水纳米颗粒表面,类似形成层状的壳层结构;随着浓度的提高,EO嵌段伸向溶剂相,形成星形自组装膜结构。增加Pluronic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吸附在纳米材料的聚合物壳层厚度也逐渐增加。随着聚合物PO摩尔的增加,吸附在纳米材料表面的PO嵌段由"S"形或"W"形吸附逐渐变成"U"形吸附。这可能因为随着聚合物浓度的提高,有限的纳米颗粒表面不足以提供足够多的吸附位点导致聚合物吸附构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粗粒化 分子模拟 自组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纳米粒子-花生酸LB膜有序组合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迅道 曹立新 +2 位作者 任延志 曾广赋 席时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采用胶体化学法制备了稳定的SnO2纳米粒子(nanoparticleNP)水溶胶,用膜天平和原位布儒斯特角显微镜(BAM)考察了经典成膜材料花生酸(AA)在此水溶胶气-液界面的成膜性,并用LB膜技术在不同基底上制得了单层和多层AA-Sno2NP复合LB... 采用胶体化学法制备了稳定的SnO2纳米粒子(nanoparticleNP)水溶胶,用膜天平和原位布儒斯特角显微镜(BAM)考察了经典成膜材料花生酸(AA)在此水溶胶气-液界面的成膜性,并用LB膜技术在不同基底上制得了单层和多层AA-Sno2NP复合LB膜,通过TEM、小角X-ray、IR和UV-VIS光谱,进一步考察了该有序组装体的结构和周期性,以及组装作中Sno2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度分布和表面聚集状态.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能够制得粒度分布均匀、农致密的Sno2纳米粒子复合LB膜,并且多层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薄膜 二氧化锡 纳米粒子 花生酸 LB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ZrO_2纳米复合电铸层的制备及纳米颗粒分布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文峰 朱荻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89-892,共4页
研究了在复合电铸过程中,当其它工艺参数一定时,复合电铸层的沉积速率及其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复合电铸层表面微观形貌随电沉积时间的变化趋势。测定了复合电铸层的组织成分,并就纳米颗粒在复合电铸层表面和横截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研究了在复合电铸过程中,当其它工艺参数一定时,复合电铸层的沉积速率及其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复合电铸层表面微观形貌随电沉积时间的变化趋势。测定了复合电铸层的组织成分,并就纳米颗粒在复合电铸层表面和横截面上分布的均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电铸层表面平整,组织均匀致密,其组成主要是镍和所复合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较为均匀地分散在复合电铸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铸 纳米颗粒 表面形貌 组织成分 分布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复合结构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喻发全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介绍了核-壳型有序组装复合结构纳米粒子(CS-NP)在作为复合半导体、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的控制释放、活性组分的包埋与保护、可控催化、解决纳米粒子的团聚以及作为纳米粒子合成反应器、分离器等方面的应用。对目前合成CS-NP的方法进行... 介绍了核-壳型有序组装复合结构纳米粒子(CS-NP)在作为复合半导体、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的控制释放、活性组分的包埋与保护、可控催化、解决纳米粒子的团聚以及作为纳米粒子合成反应器、分离器等方面的应用。对目前合成CS-NP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模板法、自组装法、模板/自组装法等。详细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工艺过程,并以一些具体实例从合成产物的包埋完整度、过程的难易程度、对前聚物的要求、合成产物的稳定性、进一步修饰性等方面对这些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提出了CS-NP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模板合成 自组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Fe(NO_3)_3处理的γ-Fe_2O_3/Ni_2O_3复合纳米微粒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立华 周群 卜胜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77,共6页
目的研究经Fe(NO3)3处理后γ-Fe2O3/Ni2O3复合纳米微粒稳定分散在磁性液体中的机理。方法使用共沉淀法制备Fe OOH/Ni(OH)2前躯体,经Fe Cl2溶液处理后得到以γ-Fe2O3为核心,Ni2O3在外层,Fe Cl3·6H2O在最外层的核-壳结构γ-Fe2O3/Ni... 目的研究经Fe(NO3)3处理后γ-Fe2O3/Ni2O3复合纳米微粒稳定分散在磁性液体中的机理。方法使用共沉淀法制备Fe OOH/Ni(OH)2前躯体,经Fe Cl2溶液处理后得到以γ-Fe2O3为核心,Ni2O3在外层,Fe Cl3·6H2O在最外层的核-壳结构γ-Fe2O3/Ni2O3复合纳米微粒。用硝酸铁溶液对其进一步处理,使微粒表面性质稳定以适合配制离子型磁性液体。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硝酸铁处理后复合纳米微粒的磁性、形态、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经硝酸铁处理后,微粒的磁性减弱,粒径略微变大,约为11 nm,但位于微粒核心的主要成分γ-Fe2O3保持不变,且在微粒表面包裹了一层Fe(NO3)3·9H2O抗腐蚀层。结论经Fe(NO3)3处理后微粒表面包裹的抗腐蚀层及配制磁性液体时微粒表面吸附同种H+或OH-形成的静电斥力,使微粒在磁性液体中稳定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微粒 核-壳结构 Fe(NO3)3处理 磁化强度 抗腐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印工艺的聚合物包覆高含量纳米粒子微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14
作者 蔡安江 周嘉玮 叶向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20-2726,共7页
目前将纳米粒子引入到聚合物的方法中,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组分较少。为了制备具有高含量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基微纳复合结构薄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印工艺的新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聚合物材料,将Si O2纳米粒子填充到硅模板... 目前将纳米粒子引入到聚合物的方法中,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组分较少。为了制备具有高含量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基微纳复合结构薄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印工艺的新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聚合物材料,将Si O2纳米粒子填充到硅模板的腔体中,通过压印力做功使PDMS完全渗入到硅模板腔体内,从而将Si O2纳米粒子用PDMS包覆起来,形成了一种具有高含量纳米粒子的微纳复合结构薄膜。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压印后所制备薄膜的形貌和接触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占空比的模板有利于聚合物向模板腔体内的填充,适当的聚合物膜厚有利于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内的均匀分布,纳米粒子的分散性随着聚合物黏度的降低而显著提高。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超疏水特性,薄膜与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聚合物 高含量 压印 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制备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琨 胡文军 +3 位作者 范敬辉 张凯 向明 周德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4-308,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并借助TEM、XPS、FTIR分析了其微观结构。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存在下苯乙烯聚合反应转化率~时间关系,分析了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制备 纳米银 聚苯乙烯 核壳复合粒子 纳米材料 聚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核壳结构负载型Au@Ag/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彦红 张敏 杨建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65-1970,共6页
利用溶胶法制备了Au核Ag壳(Au@Ag)结构复合纳米粒子,用粉末-溶胶法和水热合成法使其负载于TiO2纳米粒子上,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结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消除臭氧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利用溶胶法制备了Au核Ag壳(Au@Ag)结构复合纳米粒子,用粉末-溶胶法和水热合成法使其负载于TiO2纳米粒子上,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结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消除臭氧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方法、Au/Ag化学计量比及金属负载量等对光催化消除臭氧的活性均有很大影响。采用粉末-溶胶法制备的1%-Au@Ag/TiO2(nAu/nAg=1∶3)催化剂,由于TiO2表面沉积的Au@Ag金属颗粒尺寸小且分散度高,而且1%的金属担载量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光催化消除臭氧的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复合纳米粒子 负载型催化剂 光催化 臭氧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_(3)O_(4)@SiO_(2)@mTiO_(2)@Pt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锦丽 葛红光 +4 位作者 马书婷 李宗林 郭少波 史娟 欧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4-1071,1076,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磁性Fe_(3)O_(4)粒子。碱性条件下,以Fe_(3)O_(4)为核采用Stöber法和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依次包覆SiO_(2)和介孔(m)TiO_(2),通过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ES)对其表面修饰后,采用乙二醇的多羟基还原性,将Pt原位还...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磁性Fe_(3)O_(4)粒子。碱性条件下,以Fe_(3)O_(4)为核采用Stöber法和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依次包覆SiO_(2)和介孔(m)TiO_(2),通过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ES)对其表面修饰后,采用乙二醇的多羟基还原性,将Pt原位还原负载在Fe_(3)O_(4)@SiO_(2)@mTiO_(2)表面合成核壳型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_(3)O_(4)@SiO_(2)@mTiO_(2)@Pt。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构、磁性、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以对硝基苯酚(4-NP)和罗丹明6G为目标污染物,研究Fe_(3)O_(4)@SiO_(2)@mTiO_(2)@Pt在硼氢化钠介质中加氢还原的催化活性并探讨其催化机制。结果表明,在20 min内,4-NP降解率达99.50%,30 min内,罗丹明6G降解率达9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材料 PT纳米粒子 介孔结构 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磁性Fe_(3)O_(4)@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闵洁 何丽华 +3 位作者 郑荣 苏红莹 支云飞 陕绍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在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搅拌方式和超声条件对一步法产物结构、形貌的影响,并与两步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XRD、FT... 在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搅拌方式和超声条件对一步法产物结构、形貌的影响,并与两步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XRD、FT-IR、DLS、TEM和VSM对复合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相微乳液体系下,一步法获得的纳米粒子团聚严重、无明显的核/壳结构,且搅拌方式和超声因素对产物微观结构影响较小;而采用两步法可以获得形貌规整的核/壳结构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粒子,其室温下的磁滞回线呈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37.8 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反相微乳液 核/壳结构 一步法 两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羧酸改性氧化铝纳米颗粒在聚丙烯中的成核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晓峰 赵世成 辛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52-4061,共10页
利用正庚酸、硬脂酸、环己基甲酸和苯甲酸对氧化铝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研究了改性粒子表面的基团结构以及接枝量对其在聚丙烯(iPP)基体中成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链烷基和环烷基羧酸相比,苯甲酸改性颗粒(BA-Al2O3)具有优异... 利用正庚酸、硬脂酸、环己基甲酸和苯甲酸对氧化铝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研究了改性粒子表面的基团结构以及接枝量对其在聚丙烯(iPP)基体中成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链烷基和环烷基羧酸相比,苯甲酸改性颗粒(BA-Al2O3)具有优异的成核效果,当BA-Al2O3的添加量为0.1%(质量)时,成核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和弯曲模量相对于纯iPP分别提高了9.4℃和21.9%。改性纳米颗粒BA-Al2O3的苯甲酸接枝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力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接枝量小于1.3mmol/(gAl2O3)时,BA-Al2O3的成核效果随接枝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接枝量大于1.3mmol/(gAl2O3)时,成核效果略微增加。所以,通过调控改性颗粒的表面结构,可以有效提升iPP复合材料的结晶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合成 基团结构 接枝量 聚丙烯 复合材料 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线/纳米颗粒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喜宝 刘秋颖 +5 位作者 赵景龙 吕航 王秋实 陆晓东 姚震 吕俊超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5-889,共5页
采用热蒸发法制备了非晶SiO_2纳米线/纳米颗粒复合结构,确定了非晶SiO_2纳米线、微米颗粒及SiO_2纳米线/纳米颗粒复合结构生长的工艺条件,并利用XRD、SEM、Raman、PL光谱等技术手段分析表征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沉积温度范围内,... 采用热蒸发法制备了非晶SiO_2纳米线/纳米颗粒复合结构,确定了非晶SiO_2纳米线、微米颗粒及SiO_2纳米线/纳米颗粒复合结构生长的工艺条件,并利用XRD、SEM、Raman、PL光谱等技术手段分析表征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沉积温度范围内,生长样品的形貌和结构不同;SiO_2纳米线/纳米颗粒复合结构的发光区与Si衬底明显不同,主要集中在黄绿光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线/纳米颗粒复合结构 热蒸发法 光致发光(PL)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