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gorithm for complex network diameter based on distance matrix 被引量:5
1
作者 CHEN Bin ZHU Weixing LIU Y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336-342,共7页
The network diameter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of a complex network. Calculation for a large-scale complex network’s diameter has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complex networks. If the netw... The network diameter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of a complex network. Calculation for a large-scale complex network’s diameter has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complex networks. If the network diameter is calculated directly, the problem mainly exists in efficiency for searching and counting the shortest paths. If the network diameter is calculated indirectly by studying the statistical func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twork diameter and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diameter, the problems not only exist in the efficiency of statistic, but also exist in the function which may be not applicable to all kinds of networks. An algorithm for the complex network diameter based on the k order distance matrix is proposed with a matrix multiplication approach, and a mathematical proof for the algorithm correctness is given as well. Furthermore, some relevant propositions and deductions for reducing the complexity of this algorithm are put forward. With a good theoretical basis and a simple calculation process, this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iameter of a large-scale complex network with small-world effect more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Two cases about 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 network model and the Chinese airline network model are adopted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this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network network diameter distance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向余弦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及其性质研究
2
作者 张建书 陈菲菲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用来描述两右手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相对方位的方向余弦矩阵是计算力学、计算图形学、导航与控制、机器人等领域中最基本的运算量之一。现有文献已经阐明:2个方位不同的坐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有3个模为1的特征值,其中一个是实数1,其余2... 用来描述两右手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相对方位的方向余弦矩阵是计算力学、计算图形学、导航与控制、机器人等领域中最基本的运算量之一。现有文献已经阐明:2个方位不同的坐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有3个模为1的特征值,其中一个是实数1,其余2个为一对共轭复数;实特征值1表明两坐标系的相对方位可以通过一次简单转动来描述,与实特征值1对应的特征向量与该简单转动的转轴共线;复特征值指数的模等于该简单转动的转角。该文给出了上述实特征值1对应的特征向量性质的几何证明,并重点研究了方向余弦矩阵复特征值对应的复特征向量的性质,通过证明得出:复特征向量的虚部与实部相互垂直且模相等,虚部与实部的叉积与简单转动的转轴共线且同向。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方向余弦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上述性质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余弦矩阵 特征值 特征向量 复数特征向量 简单转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A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未爆弹目标配准方法
3
作者 张子军 赵旭 +1 位作者 李连鹏 刘子玉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4,共9页
针对红外和可见光成像技术在未爆弹(Unexploded Ordnance,UXO)探测中图像背景复杂、互信息度低、有效特征点少导致配准困难的问题,在Imregtform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稳定的交互式配准算法(Stable Interactiv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S... 针对红外和可见光成像技术在未爆弹(Unexploded Ordnance,UXO)探测中图像背景复杂、互信息度低、有效特征点少导致配准困难的问题,在Imregtform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稳定的交互式配准算法(Stable Interactiv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SIRA)。首先结合Cpselect算法实现图像关键节点的精确配准,通过算术平均聚合作为初始矩阵。同时融合对比度受限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算法(Contrast 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CLAHE)对图像进行自适应分割并均衡化,限制对比度避免过度增强,结合双线性插值保证区域之间的平滑连续,以保证配准迭代过程中的稳定性。引入矩阵弗罗贝尼乌斯接近度(Matrix Frobenius Proximity, MFP)作为配准评估指标,缓解传统评估指标的波动性。实验结果表明,SIRA与Imregtform算法相比,配准效率提升4.72倍,MFP提升15.47倍,该算法对UXO图像配准具有更高的精度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爆弹目标 多模图像 图像配准 复杂背景 变换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SiO_(2)复合涂层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闫海波 陶佳栋 +3 位作者 周子涵 黄志雄 石敏先 丁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一种SiC/SiO_(2)复合涂层,并使用热压罐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在600℃、800℃、1000℃下氧化后的弯曲强度,研究了涂层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抗氧...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一种SiC/SiO_(2)复合涂层,并使用热压罐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在600℃、800℃、1000℃下氧化后的弯曲强度,研究了涂层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在1000℃空气下的氧化,复合涂层碳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60 MPa,是相同条件下的原始碳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3.3倍,SiC/SiO_(2)涂层对碳纤维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且会使复合材料具备一定的弯曲强度。在SiC/SiO_(2)涂层的协同保护下,复合涂层碳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火焰下表现出更好的耐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O_(2)复合涂层 碳纤维 树脂基复合材料 抗氧化性能 弯曲性能 耐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支撑平台多点异构测试方法研究
5
作者 李宇佳 刘芳 +3 位作者 路丹 夏文岳 宫玲琳 王亚军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20-3030,I0106,I0107,共13页
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和“云大物移智链”等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日益庞大复杂,在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建设中,支撑平台作为系统建设运行的核心,其可靠性和健壮性评估显得尤为关键。鉴于当前面向大规模复杂系... 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和“云大物移智链”等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日益庞大复杂,在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建设中,支撑平台作为系统建设运行的核心,其可靠性和健壮性评估显得尤为关键。鉴于当前面向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测试和故障注入方法存在资源有限、扰动难以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多点异构测试方法。通过将支撑平台抽象为复杂网络模型,采用Laplacian矩阵重要度计算方法,作为故障注入的选择策略,实现多点异构并发故障注入,设计了一套网络化分布式故障注入测试系统,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动态监控与评估。该文以测试环境下搭建的支撑平台作为测试对象,选取双活中心数据同步作为典型场景,基于不同节点选择策略下获得的系统薄弱点进行单点、双点以及三点并发测试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采用度矩阵、介数矩阵,基于Laplacian矩阵的故障注入策略下,平台双活同步时效性和数据一致性这两项关键测试指标降级最为显著,确定的系统薄弱点更为有效,为提升支撑平台的健壮性和抗毁性提供了有效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电网调度支撑系统 故障注入策略 多点异构测试 复杂网络 拉普拉斯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脉冲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与疲劳损伤机理
6
作者 杨睿月 陆美全 +4 位作者 李敖 成浩瑾 井美洋 黄中伟 李根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8-958,共11页
融合室内物模实验与机器学习主控因素分析,探索深层煤岩脉冲水力压裂可行性,揭示脉冲压裂煤岩裂缝扩展规律及脉冲载荷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脉冲水力压裂通过诱发煤体疲劳破坏,可有效降低破裂压力,提升裂缝网络体积。低垂向应力差异系数... 融合室内物模实验与机器学习主控因素分析,探索深层煤岩脉冲水力压裂可行性,揭示脉冲压裂煤岩裂缝扩展规律及脉冲载荷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脉冲水力压裂通过诱发煤体疲劳破坏,可有效降低破裂压力,提升裂缝网络体积。低垂向应力差异系数(小于0.31)、低峰值压力比(小于0.9)与高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大于0.13)、高脉冲幅度比(大于等于0.5)、高脉冲频率(大于等于3 Hz)利于降低破裂压力;高垂向应力差异系数(大于等于0.31)、高脉冲幅度比(大于等于0.5)与低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小于等于0.13)、低峰值压力比(小于0.9)、低脉冲频率(小于3Hz)利于促进复杂缝网形成。垂向应力和峰值压力是影响脉冲水力压裂改造效果最主要的地质和工程参数。煤阶不同,其地质力学特征和天然裂缝发育情况也不同,脉冲水力压裂的主控机制也不同,低阶煤主要表现为基质强度的劣化,高阶煤以激活天然裂缝和层理面为主,中阶煤则基质强度劣化与微裂缝连通并存。脉冲水力压裂通过“劣化基质强度+提升缝网连通度”双机制形成复杂缝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脉冲水力压裂 煤阶 疲劳损伤 基质强度劣化 破裂压力 微裂缝连通 复杂缝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矩阵理论在高速路关键路径辨识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芳 王菲 孙宝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9-326,共8页
高速公路网络是我国各地区相互连接的重要纽带,高速公路网络关键路径辨识对确保高速网络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关键路径分析方法基于拓扑结构,未考虑交通网络的运输量特性;而现有的基于运输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只考虑部分路径的... 高速公路网络是我国各地区相互连接的重要纽带,高速公路网络关键路径辨识对确保高速网络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关键路径分析方法基于拓扑结构,未考虑交通网络的运输量特性;而现有的基于运输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只考虑部分路径的运输量特性,难以反映交通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利用路径运输量数据,搭建运输量随机矩阵模型,针对高速公路网络异常后的运输量变化特性,定义关键路径评估指数,实现异常影响程度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高速公路网络关键路径辨识方法。最后,采用辽宁省高速公路网络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城市路网案例中,进一步证明该方法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关键路径辨识 数据驱动 复杂网络 随机矩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复杂基质保健食品中7种脂溶性维生素营养补充剂的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琴 余家胜 +3 位作者 李瑞 沈珊珊 杨佳雯 赵志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取约1 g混匀后的保健食品样品,加入约50℃温水5 mL和磷酸盐缓冲液(pH 7.0)5 mL,混匀后加入0.3 g脂肪酶、0.5 g木瓜蛋白酶,加盖涡旋2~3 min,于37℃振荡120 min。加入10 mL无水乙醇和1 g碳酸钾,混匀后加入10 mL正己烷和10 mL水,涡旋或振... 取约1 g混匀后的保健食品样品,加入约50℃温水5 mL和磷酸盐缓冲液(pH 7.0)5 mL,混匀后加入0.3 g脂肪酶、0.5 g木瓜蛋白酶,加盖涡旋2~3 min,于37℃振荡120 min。加入10 mL无水乙醇和1 g碳酸钾,混匀后加入10 mL正己烷和10 mL水,涡旋或振荡提取10 min,离心5 min。收集上层相,在下层相中加入10 mL正己烷,重复上述提取和离心操作一次。合并上层相,于40℃旋蒸至近干,残液用氮气吹干,用甲醇溶解残渣并稀释至5 mL,过0.22μm滤膜,滤液进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7种脂溶性维生素营养补充剂在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上用不同体积比的含0.1%(体积分数,下同)甲酸的甲醇溶液和0.1%甲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电离,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法定量。结果显示:维生素A乙酸酯、维生素A棕榈酸酯、DL-α-维生素E乙酸酯的质量浓度均在50~1000μg·L^(-1)内,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质量浓度均在10~200μg·L^(-1)内与各自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06~7.56μ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3.4%~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9%~4.9%;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各脂溶性维生素营养补充剂的检出量和标签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 脂溶性维生素 复杂基质保健食品 酶解法 正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节点极大团的社团检测算法
9
作者 卢鹏丽 杨亚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3,共8页
社团结构检测有助于揭示复杂网络的结构-功能特性,目前已有的社团检测算法在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分辨率限制、节点不确定性以及需要先验参数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节点极大团的社团检测算法(BMC).BMC算法将网络中... 社团结构检测有助于揭示复杂网络的结构-功能特性,目前已有的社团检测算法在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分辨率限制、节点不确定性以及需要先验参数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节点极大团的社团检测算法(BMC).BMC算法将网络中的节点极大团设为初始节点群组,依据提出的极大团局部相似度和局部团组关系对节点群组进行分级聚类合并,以此挖掘出网络中的社团结构.针对在社团结构挖掘过程中出现的节点不确定性问题,通过模块度矩阵提出了模块隶属度对网络中的单邻居节点和重叠节点进行优化.为了验证BMC算法对网络社团结构挖掘的准确性,在5个真实网络数据集上与5种算法进行实验对比.通过3种衡量指标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BMC算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网络中的社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社团检测 极大团 模块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体系分离与识别的分子印迹技术最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宝轩 吕洋 刘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8-523,共16页
由生物样品中复杂组分所导致的基质效应会严重影响分离分析技术的准确性、灵敏度与可靠性。免疫亲和技术作为降低或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分析和蛋白纯化等领域,但该技术仍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成本高昂、制备流程繁琐、保... 由生物样品中复杂组分所导致的基质效应会严重影响分离分析技术的准确性、灵敏度与可靠性。免疫亲和技术作为降低或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分析和蛋白纯化等领域,但该技术仍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成本高昂、制备流程繁琐、保存条件苛刻以及配体浸出等问题。目前,如何通过有效降低或消除复杂生物样品中的基质效应来实现痕量目标分析物的分离及识别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固相萃取与色谱分离等领域,随着MIT的发展,各种新型印迹策略被提出;其中,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作为一种能够模拟抗原-抗体间相互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从各种复杂生物样品中提取出目标分析物,从而有效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MIP不仅拥有高特异性与高亲和力的优点,而且与抗体和适配体等生物大分子相比,MIP还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廉以及制备简便等优势。近年来一些基于MIT的传统分离技术得到了深入发展,其中包括色谱固定相以及固相萃取吸附剂等。此外,结合了MIT与高灵敏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在疾病诊断和生物成像等领域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印迹策略,并介绍了基于MIP的分离分析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不足,最后对MIT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复杂生物样品 基质效应 固相萃取 分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融合节点变化信息的动态社区发现方法
11
作者 贺超波 成其伟 +3 位作者 程俊伟 刘星雨 余鹏 陈启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86-2798,共13页
动态社区发现旨在检测动态复杂网络中蕴含的社区结构,对于揭示网络的功能及演化模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相邻时刻网络的社区结构具有平滑性,前一时刻网络的社区划分信息可以用于监督当前时刻网络的社区划分过程,但已有方法均难以有效... 动态社区发现旨在检测动态复杂网络中蕴含的社区结构,对于揭示网络的功能及演化模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相邻时刻网络的社区结构具有平滑性,前一时刻网络的社区划分信息可以用于监督当前时刻网络的社区划分过程,但已有方法均难以有效提取这些信息来提高动态社区发现性能.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节点变化信息的动态社区发现方法(Semi-supervise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combining Node Change Information,NCI-SeNMF).NCI-SeNMF首先采用k-core分析方法提取前一时刻社区网络的degeneracy-core,并选取degeneracy-core中的节点构造社区隶属先验信息,然后对相邻时刻网络的节点局部拓扑结构变化程度进行量化,并将其用于进一步修正社区隶属先验信息,最后通过半监督非负矩阵分解模型集成社区隶属先验信息进行动态社区发现.在多个人工合成动态网络和真实世界动态网络上进行大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NCI-SeNMF比现有动态社区发现方法在主要评价指标上至少提升了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社区发现 半监督非负矩阵分解 k-core分析 社区网络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努利生成矩阵码中的统计力学性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凡辉 马啸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9-1877,共9页
从统计物理的角度,结合自旋玻璃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伯努利系统低密度生成矩阵码的统计力学性质.首先给出系统低密度生成矩阵码的伯努利构造、编译码框架,并讨论节点度分布以及正规图与Erdös-Rényi(ER)随机图的联... 从统计物理的角度,结合自旋玻璃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伯努利系统低密度生成矩阵码的统计力学性质.首先给出系统低密度生成矩阵码的伯努利构造、编译码框架,并讨论节点度分布以及正规图与Erdös-Rényi(ER)随机图的联系.然后研究自旋玻璃理论框架下的编译码模型、码本与微观构型的关系、空腔方法与消息传递方程,提出针对系统码的种群动力学算法来高效分析其渐近性能.最后提出正规图配置模型(Normal Graph Configuration Model,NGCM)生成具有连接偏好性的正规图,研究异配性对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译码算法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机理.仿真结果表明,种群动力学算法与BP译码算法本质上相同,但前者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码,因此在分析码集的渐近性能时更具优势.此外,适当的异配性能够显著提升BP算法在瀑布区的译码性能,获得更低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并且降低译码迭代次数(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玻璃 复杂网络 系统低密度生成矩阵码 空腔法 置信传播译码算法 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运算加速的改进社区发现遗传算法
13
作者 余谦 陈庆锋 +2 位作者 何乃旭 韩宗钊 卢家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社区发现算法是复杂网络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然而传统的社区发现遗传算法在大规模网络下存在初始种群质量不佳和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矩阵运算加速的改进社区发现遗传算法。针对初始种群质量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 社区发现算法是复杂网络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然而传统的社区发现遗传算法在大规模网络下存在初始种群质量不佳和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矩阵运算加速的改进社区发现遗传算法。针对初始种群质量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初始化算子,采用闭包系数有偏向地选择节点构建高质量初始社区;针对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矩阵运算重构了传统社区发现遗传算法各个算子,使得算法能使用GPU加速,提升计算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规模的真实网络和LFR合成网络下,本文算法既能保证良好的划分精度,又展现出较其他主流同类算法更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社区发现 遗传算法 矩阵运算 模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多分支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忠洋 韩永霞 +2 位作者 黄军杰 李立浧 肖小兵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96-4805,I0098,共11页
针对监测终端受多级多分支配电线路负荷小,无法布置在线路末端导致监测范围小的问题,以及雷击次级分支时缺乏有效识别方法的现状,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级多分支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定位方法。首先通过电流极性判断矩阵识别监测区段内外故障,... 针对监测终端受多级多分支配电线路负荷小,无法布置在线路末端导致监测范围小的问题,以及雷击次级分支时缺乏有效识别方法的现状,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级多分支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定位方法。首先通过电流极性判断矩阵识别监测区段内外故障,并针对区段外故障采用改进型双端行波定位方法进行故障定位。然后,针对监测区段内故障,基于改进型双端行波原理形成故障支路判断矩阵实现一级多分支线路的故障定位,而针对多级多分支线路,需要先采用矩阵变换将多级多分支变换为一级多分支线路。最后,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定位监测区段外故障,并能有效定位多级多分支配电线路中次级线路雷击故障,扩大分布式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对于示范线路目前的布点方案,将监测范围扩大了5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法 山区复杂配电线路 故障支路判断矩阵 拓扑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端行波频率矩阵的复杂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航 曾海燕 +5 位作者 喻锟 陈爽 曾举鹏 张钟毓 曾祥君 杨玺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37,共13页
针对配电网线路参数受依频变化影响导致现有故障定位方法实现复杂以及行波传输速度无法准确计算的问题,基于多端行波频率矩阵,提出一种不依赖波头时间信息的复杂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通过对故障行波固有频率主成分与传输距离的关系进行... 针对配电网线路参数受依频变化影响导致现有故障定位方法实现复杂以及行波传输速度无法准确计算的问题,基于多端行波频率矩阵,提出一种不依赖波头时间信息的复杂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通过对故障行波固有频率主成分与传输距离的关系进行分析,定义各分支节点的参考端,并计算真实故障发生前的基准固有频率矩阵与真实故障发生后的故障固有频率矩阵之间的差值,最终得到相应的故障分支判定原理。在判定故障分支的基础上,按照故障点到参考端的路径不经过分支节点或经过分支节点数量最少为原则选取参考端,同时计算对应参考端故障固有频率主成分下的波速度,进而对故障点位置实现精确定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无须检测行波波头时间,通过构建多端频率矩阵准确刻画配电网拓扑任一分支发生故障的情形,在保证故障分支可靠判定的同时实现了频率分量与波速度相互匹配,大大提高了故障定位精度,且定位结果不受故障位置、类型、过渡电阻、初相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配电网 故障行波定位 多端频率矩阵 依频变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超邻接矩阵和熵权-TOPSIS的卫星互联网关键节点识别
16
作者 杨仪菲 王海南 +1 位作者 刘雅楠 许洁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2411-12421,共11页
“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协同”思想的发展与应用为卫星互联网的关键节点识别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卫星时序网络节点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考虑了不同时间片拓扑之间的耦合强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超邻接矩阵(s... “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协同”思想的发展与应用为卫星互联网的关键节点识别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卫星时序网络节点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考虑了不同时间片拓扑之间的耦合强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超邻接矩阵(supra-adjacency matrix,SAM)的卫星互联网时序网络模型。随后,综合卫星节点在网络中固有的拓扑特性和通信特性,选取特征向量中心性、介数中心性、节点紧密度、传输时延、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指标建立了节点重要度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时间权重矩阵设计了卫星互联网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通过ARPANET和铱星星座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能够准确地从局部和全局角度获得卫星节点重要度排序,并识别出潜在重要节点,对卫星互联网关键节点识别及抗毁性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互联网 复杂网络 节点评估 超邻接矩阵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eplitz算子在Hardy空间上的复对称性
17
作者 富佳 李然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复对称算子是由复对称矩阵的概念抽象出来的,本文借助矩阵研究如何刻画经典Hardy空间上的一类复对称Toeplitz算子。首先在Hardy空间上定义两类新的共轭算子,它们分别为n倒置的共轭算子和n二次倒置的共轭算子。其次分奇偶情况去完整刻画... 复对称算子是由复对称矩阵的概念抽象出来的,本文借助矩阵研究如何刻画经典Hardy空间上的一类复对称Toeplitz算子。首先在Hardy空间上定义两类新的共轭算子,它们分别为n倒置的共轭算子和n二次倒置的共轭算子。其次分奇偶情况去完整刻画在这类共轭算子下Toeplitz算子是复对称的结构,利用在Hardy空间上经典正规正交基下Toeplitz算子的矩阵表示,给出了Toeplitz算子分别相对于一类共轭算子是复对称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及展望,提出能否继续刻画Toeplitz算子相对于这类共轭算子是m-复对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Y空间 TOEPLITZ算子 共轭算子 复对称算子 矩阵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无向图的同构判定方法
18
作者 王卓 王成红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3-1150,共8页
针对一般复杂无向图的同构判定问题,给出了基于邻接矩阵之和的特征多项式判定条件;针对复杂无向连通图的同构判定问题,给出了基于距离矩阵特征多项式和邻接矩阵特征多项式的同构判定条件,将该条件用于复杂无向不连通图的各个连通子图,... 针对一般复杂无向图的同构判定问题,给出了基于邻接矩阵之和的特征多项式判定条件;针对复杂无向连通图的同构判定问题,给出了基于距离矩阵特征多项式和邻接矩阵特征多项式的同构判定条件,将该条件用于复杂无向不连通图的各个连通子图,就可解决复杂无向不连通图的同构判定问题.上述两个判定条件均是充要条件且当复杂无向图退化为简单无向图时仍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无向图 邻接矩阵 距离矩阵 特征多项式 同构判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光照环境下的线结构光条纹中心提取方法
19
作者 高秋玲 成巍 +3 位作者 李文龙 侯兴强 崔峰 魏佳洁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提取线结构光条纹中心是三维测量系统中关键的一步,针对复杂光照环境以及Steger算法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准确的光条纹中心提取方法。采用滤波算法去噪,顶帽运算和边缘检测消除背景中的复杂光照;接着采用改进Rosenfeld骨架化得... 提取线结构光条纹中心是三维测量系统中关键的一步,针对复杂光照环境以及Steger算法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准确的光条纹中心提取方法。采用滤波算法去噪,顶帽运算和边缘检测消除背景中的复杂光照;接着采用改进Rosenfeld骨架化得到初始中心,拟合初始中心点和条纹上下轮廓点计算初始中心的法向和光条纹的线宽;最后基于改进Hessian矩阵得到亚像素中心点。实验表明,该算法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算法运行时间为0.151 s,相较于Steger算法提高了近8倍;提取精度为0.23 pixel,保留了Steger算法的高精度,能够实现对光条纹中心的快速、精确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 中心提取 复杂光照 改进Rosenfeld HESSIAN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基质食品中7种添加剂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湛嘉 俞雪钧 +5 位作者 黄伟 樊苑牧 彭锦锋 谢东华 施军 黄绍棠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29-731,共3页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基质的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酯、乙酯、丙酯、丁酯)、丁基羟基茴香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等7种常见添加剂的简便快速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检测方法。样品通过乙腈提取,盐析后...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基质的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酯、乙酯、丙酯、丁酯)、丁基羟基茴香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等7种常见添加剂的简便快速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检测方法。样品通过乙腈提取,盐析后分层,上清液用乙酸乙酯稀释,以无水硫酸钠脱水,最后通过Gc/MS的选择离子监视模式检测。对于5.0g样品的7种添加剂的检出限范围为0.01-0.5mg/kg,3个水平添加的回收率范围为94.4%-105.1%;同一添加水平的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3.9%-9.9%。方法同时结合了筛选和确证两个过程,灵敏度理想,可靠性强,符合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抗氧化剂 复杂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