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入式人工智能系统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磊 高学 +1 位作者 秦慧平 余翔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2,共6页
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嵌入式系统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优化并整合课程知识体系。在保障核心知识点教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时分配,为人工智能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引入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项目,构建符合... 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嵌入式系统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优化并整合课程知识体系。在保障核心知识点教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时分配,为人工智能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引入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项目,构建符合行业技术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采用“基础+综合项目”的教学模式,既实现了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循序渐进与系统性,又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有效培养学生的嵌入式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动力。课程改革经验也可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嵌入式系统 教学改革 工程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支持个体的差异成长 被引量:7
2
作者 沈书生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教育系统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引导学习者自觉成为肩负国家发展使命、具有主体责任的新质人才。然而,学习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每个学习者的成长需求。因此,本...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教育系统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引导学习者自觉成为肩负国家发展使命、具有主体责任的新质人才。然而,学习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每个学习者的成长需求。因此,本研究提出,个体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单纯依赖外部教学因素,而应推动个体主动建立主体责任,使个体充满韧性。本研究通过分析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演进逻辑,提出基于数智技术构建的教育生态会影响个体韧性并扩大个体差异;从促进认知发生的视角出发,重构基于数智技术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促进多元主体协同,优化学习流程,改进学习模式;借助数智学习空间创设与学生认知相适应的认知场景,可以支持不同主体在相同学习时间线的差异化学习行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为不同主体提供差异化认知机会,推动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理解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价值,可以支持不同学习者建立差异化认知路径,实现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新质人才 核心素养 数智学习空间 学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师教学能力进阶:从技术使用到人机共生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锡斌 李梦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领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不同于以往从技术使用视角对教师教学能力内涵的界定,从“人机共生”的视角阐释智能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三种影响,即AI外化人类...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领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不同于以往从技术使用视角对教师教学能力内涵的界定,从“人机共生”的视角阐释智能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三种影响,即AI外化人类智能、AI内化人类智能和AI拓展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不同影响演变出人类教师与AI的三种关系,即使用AI辅助教学过程的“教师+AI助手”、人机协作优化教学决策的“教师+AI代理”,以及人机共生重塑教学形态的“AI教师+教师”。不同人机关系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呈现出三个不同层次,即以教师为主、教师对AI的应用能力,教师与AI分工配合的协作能力,以及以AI为主、教师对AI的驾驭能力。无论哪个层次的能力,教师都需要坚守育人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能力 人工智能 人机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人隐喻能力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张建丽 王宇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1,共11页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隐喻能力研究不断得到应用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人机共生语境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能力研究的焦点话题。本文基于人机共生问答语料,对ChatGPT隐喻理解能力与隐喻阐释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隐喻能力研究不断得到应用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人机共生语境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能力研究的焦点话题。本文基于人机共生问答语料,对ChatGPT隐喻理解能力与隐喻阐释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ChatGPT隐喻理解能力整体与人类水平趋近,在难度等级、抽象程度不同的隐喻上与人类理解能力存在差异;(2)ChatGPT能够提供数量较多且具有一定合理性的隐喻阐释,但仍有一部分隐喻阐释结果存在解释语义逻辑性不强、解释视角模糊、原因难以判断等问题。此外,ChatGPT主要从社会功能属性、心理属性及认知属性进行语义阐释,较少选择其他一般属性。上述研究发现可以为人工智能隐喻能力的评估与测量提供相应的参考及佐证,并为发展ChatGPT隐喻能力提供有益的实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人 隐喻能力 ChatGPT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理论视域下基于新兴产业发展逻辑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构建
5
作者 郭宇 段金凯 高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6-46,共11页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兴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与协同创新趋势对劳动力需求产生深刻影响。基于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系统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重构逻辑,即:产业高端化与智能化重构职业能...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兴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与协同创新趋势对劳动力需求产生深刻影响。基于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系统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职业核心素养体系重构逻辑,即:产业高端化与智能化重构职业能力图谱,柔性制造加速技能模块化,生产系统智能化加剧技术分层;绿色化转型通过制度创新驱动技能标准化,技术进步推动职业细分化;协同创新生态突破组织边界,推动跨界融合型职业与能力模块化发展。进而构建了包含元能力、硬技能、软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维职业核心素养体系,提出“基础支撑—工具实现—系统稳定—迭代驱动”的动态机制,实现“技术效能—社会价值—生态可持续”三重平衡,为智能文明时代的劳动力素质提升与产业系统协同进化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劳动力需求 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趋势 职业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下对设计教育的审视与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利民 于丹丹 马莘梓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4,144,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引领设计领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变革阶段。本文从设计变革的历史脉络、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应用的潜能、设计教育界的响应三个维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设计师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所经...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引领设计领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变革阶段。本文从设计变革的历史脉络、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应用的潜能、设计教育界的响应三个维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设计师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角色转型,并阐明了新时代设计师所必需的核心能力构成。通过深入分析,文章提出设计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在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上变革调整的方向。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设计教育在AI时代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期培养出能够从容应对未来挑战、引领设计领域创新发展的高素质设计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GC 设计师 核心能力 设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创新中的图书馆发展——2025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综述
7
作者 龚瑾 曹金生 +3 位作者 邹淑丽 刘艳华 谢旭明 徐伟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2025年6月24-27日,“2025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200余所高校图书馆以及相关行业的嘉宾、学者、馆长与馆员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会议。论坛以“高校科研创新中的图书馆”为主题,设立主论坛、分论坛、圆桌... 2025年6月24-27日,“2025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200余所高校图书馆以及相关行业的嘉宾、学者、馆长与馆员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会议。论坛以“高校科研创新中的图书馆”为主题,设立主论坛、分论坛、圆桌会议等议程,围绕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场景化应用与融合发展、数智时代图书馆与用户关系的连接赋能与共生、AI时代馆员素养与专业队伍建设、高校创新文化生态构建等前沿议题展开研讨交流。会议深入探讨了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深度融入科研创新体系,成为高校创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智慧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科研创新 人工智能 数智化转型 用户关系 馆员素养 文化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数智胜任力:价值意蕴、维度构成与提升路径
8
作者 赵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59,共6页
肇始于智能时代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数智胜任力应运而生。具体而言,其包含价值观、通用知识、驱动力和应用能力四个基本维度,背后逻辑分别是数智伦理中的教育使命与规范、技术迭代下数智胜任力提升的基础、深化数智教育实践的动力机... 肇始于智能时代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数智胜任力应运而生。具体而言,其包含价值观、通用知识、驱动力和应用能力四个基本维度,背后逻辑分别是数智伦理中的教育使命与规范、技术迭代下数智胜任力提升的基础、深化数智教育实践的动力机制、学生培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由此,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数智胜任力的优化路径,即强化价值观教育与数智伦理融合、合理设置高职院校教师数字通用知识门槛、建立健全教师数智教学激励机制、持续推进教师数智应用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智胜任力 价值观 通用知识 驱动力 应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构建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建议
9
作者 汪燕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3,共15页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已日趋普遍并深刻形塑着教育教学,教师亟需转变角色并具备AI素养,以合理利用AI并规避其风险。基于对国际范围内11个教师AI素养框架的深入比较发现,其在构建方式上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框架推衍法及实证调研法;在内容...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已日趋普遍并深刻形塑着教育教学,教师亟需转变角色并具备AI素养,以合理利用AI并规避其风险。基于对国际范围内11个教师AI素养框架的深入比较发现,其在构建方式上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框架推衍法及实证调研法;在内容类型上分为知识构成型、特定素养型及综合素养型;在结构类型上分为水平式和进阶式;其核心要素则包含AI意识、AI伦理、AI基础知识与技能、AI教育应用、AI赋能学习者及AI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借鉴上述国际经验,我国可融合理论依据和实证证据来构建教师AI素养框架、兼顾框架的普适性与针对性并充分论证框架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素养 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框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ChatGPT支持的CUREs教学模式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忭 李凤鸣 胡艺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28,共9页
为促进高等教育中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整合模式是有效途径。当前基于课程的本科生科研体验(CUREs)教学模式虽在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激发学生研究动机方面存在一些不... 为促进高等教育中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整合模式是有效途径。当前基于课程的本科生科研体验(CUREs)教学模式虽在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激发学生研究动机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将支持高效反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引入人机协作研究过程中,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科研体验,推动科研项目化学习。通过对ChatGPT支持的CUREs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发现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他们的科研知识水平、科研技能水平和科研情感水平。尽管学生认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易用性,但其实际效果的发挥仍需人类智慧的参与。未来需要持续升级和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确保技术应用高效且符合伦理标准;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教学模式,并通过长周期、跨场域实践检验其应用效果;强调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互补协作,真正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科研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科研能力 CUREs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情报学+”数智化人才的培育理路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海涛 张鑫蕊 +1 位作者 张春龙 栾宇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目的/意义]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更要求情报学学科融入新时代,积极探索数智化人才培育路径。[研究设计/方法]从认知到应用全方位策划“情报学+”数智化人才的培育理路,明晰育人体系,重点描述人才核心素养模型的搭建以及对人才培育路径的思... [目的/意义]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更要求情报学学科融入新时代,积极探索数智化人才培育路径。[研究设计/方法]从认知到应用全方位策划“情报学+”数智化人才的培育理路,明晰育人体系,重点描述人才核心素养模型的搭建以及对人才培育路径的思考,展现情报学育人的本土化、特色化、智慧化。[结论/发现]情报学学科未来应致力于培育服务新时代各工作领域和研究情境的复合应用型情报学人才,不断探索更完整的人才培育闭环。[创新/价值]以中国哲学思想赋能新时代情报人才培育的理论遵循和实践路径,体现哲学思想现实价值的同时,为情报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 数智化人才 培育理路 核心素养 课程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教育与人工智能共同的责任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永和 吴慧娜 +4 位作者 陈圆圆 周澍云 周子皓 肖玉敏 倪琴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教育产生深度影响,而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新的道德伦理问题。该文首先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更加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和人工智...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教育产生深度影响,而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新的道德伦理问题。该文首先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更加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和人工智能道德伦理是人类道德伦理价值体系新组成两方面给出人工智能延展人类道德伦理范围。再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风险、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现状、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需解决问题等三个层面阐述了教育人工智能应用伦理风险与治理。再次从核心素养培养、规范应用监管、道德伦理框架、技术规范研制等四个维度给出人工智能向善发展的建设路线。最后,给出五条发展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总体框架;重视育人为本,创新发展人工智能课程;遵循治理原则,促进技术向善赋能;明确价值准则,助力人机相融共进;加快标准制定,规范教育人工智能实践。以期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赋能、赋智教育,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筑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伦理 育人为本 核心素养 应用监管 伦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人工智能时代负责任和有创造力的公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报告要点与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兰国帅 肖琪 +2 位作者 宋帆 杜水莲 丁琳琳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6,共10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人工智能学习目标纳入学校正式课程,培养学生人工智能能力,对于学生安全、符合伦理地使用人工智能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定义了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人工智能学习目标纳入学校正式课程,培养学生人工智能能力,对于学生安全、符合伦理地使用人工智能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定义了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该框架以增强人类能动性、遵循以人为本、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包容性和促进终身学习为原则,采用二维矩阵的方法,构建了涵盖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系统设计4个能力维度,横跨理解、应用和创造3个能力等级的12个人工智能能力模块。文章提出,我国应该研制以人为本的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创建支持人工智能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构建新型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筑牢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基座;重视人工智能工具与学科深度互融,形成人机协同的教师智能素养新生态;研发符合伦理原则的能力评估工具,动态评估师生人工智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能力 人工智能能力框架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学生数字素养 ICT能力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oringth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14
作者 Zhang Junm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9-303,共5页
The pace of globalization leads to an unremitting atten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well as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 education.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ultural intelligence functions as an ... The pace of globalization leads to an unremitting atten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well as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 education.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ultural intelligence functions as an effective pathway to assess and develop one's ability of adaptation in a culturally diverse context.The further analysis provides an evidence for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cultur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with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 跨文化 培养 公民教育 有限元分析 文化背景 智力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蓝图——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规范研究(四)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玉顺 沈希 +1 位作者 安欣 吴永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随着ChatGPT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成年人成长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急需构建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规范体系。文章从人才发展、AI向善和人机共融视角出发,构建了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规范体系模型:“技术内容规范... 随着ChatGPT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成年人成长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急需构建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规范体系。文章从人才发展、AI向善和人机共融视角出发,构建了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术规范体系模型:“技术内容规范”将基础性、时代性和价值性三个维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旨在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规范学生能接触到的人工智能技术内容;“技术工具规范”围绕可用性、适用性、安全性、价值观对AI学习工具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全过程提出规范要求,旨在从应用监管角度保障未成年人的使用体验;“技术伦理规范”基于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安全可控原则,对人工智能技术伦理治理提出要求,旨在从安全伦理角度促进未成年人、社会、自然和人工智能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未成年人 技术规范 核心素养 应用监管 安全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顾客旅程视角的智能客服服务质量测量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汝萍 徐晨 吕明珠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0-1668,共9页
基于顾客旅程这一全新视角,运用扎根理论、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开发并验证了智能客服服务质量测量量表。研究表明,智能客服服务质量测量量表由3个阶段(服务前、中、后)、9个维度和39个题项构成。其中,服务前阶段包含服务主体... 基于顾客旅程这一全新视角,运用扎根理论、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开发并验证了智能客服服务质量测量量表。研究表明,智能客服服务质量测量量表由3个阶段(服务前、中、后)、9个维度和39个题项构成。其中,服务前阶段包含服务主体可选择性1个维度,服务中阶段包含可靠性、人性化、信息质量、效率、可记忆性5个维度,服务后阶段包含可转换性、持续改进性、勿扰性3个维度,并且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智能客服服务质量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服务中阶段的影响最大,服务后阶段次之,服务前阶段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客服 服务质量测量 服务胜任感 持续使用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非接触式远程无线充电系统优化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兰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充电方式,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充电体验。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距离与充电效率,基于磁耦合感应式静态非接触充电技术,提出“双接收线圈”充电方案,阐述了磁耦合感应式非接触充电系统结构组... 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充电方式,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充电体验。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距离与充电效率,基于磁耦合感应式静态非接触充电技术,提出“双接收线圈”充电方案,阐述了磁耦合感应式非接触充电系统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对双接收线圈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接收线圈系统相比,能够更高效地将电能传输到新能源汽车,减少了能量损失,降低了充电时间和能源成本。研究结果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无线充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和便捷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技术 新能源汽车 非接触式充电系统 磁耦合感应式充电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学习:实践逻辑与典型模式 被引量:49
18
作者 王一岩 刘淇 郑永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协同学习成为未来学习的新常态。人机协同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和机器的分工和有机协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能,促进学生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共同增长,实现人机协同的教育智慧创生,完成...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协同学习成为未来学习的新常态。人机协同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和机器的分工和有机协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能,促进学生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共同增长,实现人机协同的教育智慧创生,完成超越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复杂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认知发展、思维提升和智慧养成。人机协同学习需要以学习者的智慧增长为核心,重视人和机器之间的博弈与平衡,强化人机角色的辨识与动态调整,加强人与机器自主度的灵活转换。本研究围绕面向知识掌握的“干预—自主”式学习、面向知识建构的“协作—探究”式学习、面向知识创造的“对话—协商”式学习,提出人机协同学习的典型模式,勾勒了人机协同学习的实践样态。未来人机协同学习需要优化智能学习干预的模式与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人机协同学习模式的探索,探究人机协同学习的发生机制,以支撑和引领智能时代学习模式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学习 个性化自主学习 智慧学习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阵列故障诊断的可解释性智能集成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泽 刘文泽 +2 位作者 王康德 余涛 黄展鸿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5,共8页
针对现有光伏阵列故障检测和诊断智能方法存在的泛化性不强、可解释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解释性智能集成方法。对采集的光伏阵列输出时序电压、电流波形进行特征挖掘,并将多个已成熟应用于光伏故障诊断的智能算法作为不同基学习器与... 针对现有光伏阵列故障检测和诊断智能方法存在的泛化性不强、可解释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解释性智能集成方法。对采集的光伏阵列输出时序电压、电流波形进行特征挖掘,并将多个已成熟应用于光伏故障诊断的智能算法作为不同基学习器与元学习器,构建结合不同智能算法优势且更具泛化性的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以沙普利可加性特征解释方法为总框架,并结合局部近似可解释性方法,对模型训练过程与结果进行解释分析,通过获取各特征的贡献、分析该集成模型的决策机制,并了解其如何进行诊断,提高其可靠度和可信度。算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可解释性智能集成方法在不同规模数据集的测试中均实现了高精度的故障诊断,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表明由该智能集成模型建立的故障特征和诊断结果的映射遵循物理见解,增强了智能方法的可信度和透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故障诊断 Stacking集成 可解释性智能方法 沙普利可加性特征解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时代高等教育要素投入对本科生核心能力增值的贡献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冰蓝 周丽萍 岳昌君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8,96,共12页
本文基于大学本科生能力增值贡献的视角,利用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探讨高等教育投入五要素对人工智能时代本科生核心能力增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核心能力存在趋同性现象,学术优势居中的普通本科院校学... 本文基于大学本科生能力增值贡献的视角,利用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探讨高等教育投入五要素对人工智能时代本科生核心能力增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核心能力存在趋同性现象,学术优势居中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在多项核心能力增值上处于落后水平;(2)高校依然是培养大学生核心能力的主阵地,其中课程教学是高校形塑大学生核心能力最为重要的实践要素,尤其是跨学科课程,对创新创造等高阶核心能力贡献显著;(3)高校投入要素对不同核心能力增值的贡献程度存在院校差异,“双一流”高校的院校净贡献低于高职高专等院校,然而其学生更为优越的个人和家庭等先赋特征贡献掩盖了这一事实。建议从高校的分类管评、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确保学生获得适应新技术要求的高阶思维和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核心能力 增值贡献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