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ggestions on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Taking Mudanjiang City as an Example 被引量:2
1
作者 Li Ying Zhang Zheng +2 位作者 Cui Li-juan Siji K-Maunel Jia L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1期66-75,共10页
The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different area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udanjiang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f China is rich o... The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different area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udanjiang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f China is rich of forest resources. The forestry coverage rate reached 62.3% in 2014, after forestry conservation program from 2002. 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factors impacted on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Mudanjiang City, which was a demonstration as a case study, through experts' evaluation scores and AHP methodology to analyze the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actor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t the same time, we provided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and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in factors that determined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Mudanjiang City were ecology and natu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se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mechanism in a sustainable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cological factor AHP SUGGE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
2
作者 刘娟 马裕霞 +3 位作者 姚能昌 徐昀 邢晓琳 杨倩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74-181,共8页
以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对林场森林生态产品进行分类,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价值实现模式。结果表明,保山市属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类型丰富,按服务功能不同,分为调节服务类、物质供给类和生态文化类产品;森林生态产品的类型不同,价值实现... 以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对林场森林生态产品进行分类,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价值实现模式。结果表明,保山市属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类型丰富,按服务功能不同,分为调节服务类、物质供给类和生态文化类产品;森林生态产品的类型不同,价值实现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节服务类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主要包括森林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横向补偿、林业碳汇,物质供给类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类产品主要通过生态产业化经营实现价值;保山市属国有林场公益林、天然林占比大,森林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模式;林业碳汇具有一定的基础,是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式;林场主体改革前发展多种经营,积累了生态产业化经营的一些基础,但受政策、体制和机制的影响,还存在一些发展瓶颈,通过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机制创新后,生态产业化经营将会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见效最快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模式 森林生态保护补偿 林业碳汇 保山市属国有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重置成本法的森林生态补偿价值计量分析
3
作者 余波 李莲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47-51,共5页
生态补偿价值计量是精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测算问题,采用环境重置成本法结合定性分析与量化评价,选取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育等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 生态补偿价值计量是精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测算问题,采用环境重置成本法结合定性分析与量化评价,选取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育等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标构建评估模型,核算2022年该区域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22年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总价值为17600万元,其中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育功能价值分别为6447.01、9235.55、169.59和1770.32万元。森林生态补偿以各县森林平均增长面积及覆盖率增速为依据,ML县的森林平均增长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因此可以根据分配权重获得一定的生态补偿资金;J市和MH县的森林平均增长面积为负,但其森林覆盖率较高,应根据其森林质量、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提供灵活的补偿。综上,该核算结果符合区域林业生态建设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此,提出制定合理生态补偿标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政策宣传等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和优化该地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重置成本法 森林生态补偿 价值计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生计变化的区域生态修复社会效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庆 苏香燕 +5 位作者 周妍 李付全 张永帅 胡自远 李凯 孙然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01-5112,共12页
区域生态修复工程能够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进居民福祉,促进区域内生式发展,但当前对于社会效益的量化缺乏具体标准。以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例,基于居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指标体系,量化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内居民... 区域生态修复工程能够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进居民福祉,促进区域内生式发展,但当前对于社会效益的量化缺乏具体标准。以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例,基于居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指标体系,量化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内居民生计活动的变化,从而分析不同修复单元之间差异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影响居民生计策略转变。居民收入结构由务农主导型向务工主导型和兼业多项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人力密集型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转变,乡村产业结构由传统农耕向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等生态衍生产业转变;(2)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居民综合生计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整体工程区内居民综合生计水平几乎增长了一半,但不同生计类型的变化程度略有差异,由高到低为生计环境>生计结果>生计资本;(3)尽管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同修复单元的差异较为显著。如森林提质主体修复单元等多元化收入来源的修复单元内居民生计指数最高;发展生态产业的修复单元内居民生计可持续性最高,如水质提升与污染防治单元;生计模式单一且资源匮乏的修复单元内居民生计水平偏低,如废弃矿山主体修复单元。分析不同生计类型和修复单元的变化差异性,有助于制订精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推动生态修复事业向着更高标准、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可持续生计 效益评估 生态贫困陷阱 沂蒙山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策略及其稳定性——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余红红 杨加猛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32,共19页
【目的】横向生态补偿是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探究森林横向生态补偿过程中的政府主体行为选择,以促进森林生态保护、协调地区公平发展。【方法】构建森林生态保护地区、森林生态受益地区和中央政府三方演化博弈... 【目的】横向生态补偿是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探究森林横向生态补偿过程中的政府主体行为选择,以促进森林生态保护、协调地区公平发展。【方法】构建森林生态保护地区、森林生态受益地区和中央政府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索森林横向生态补偿不同发展阶段的三方主体决策和演化路径,结合重庆市2020年实际数据仿真分析重庆市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进展及主要参数变化对博弈系统的影响。【结果】在森林横向生态补偿不同发展阶段,博弈主体会达到不同的稳定均衡点,初期地方政府之间无法自发达成合作,需要中央政府监管,待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熟后,即使中央政府不实施监管,地方政府之间也能实现合作;重庆市当前处于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发展阶段前期,三方博弈主体最优策略集合为“保护”、“补偿”、“监管”;森林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基层政府对上级(重庆市)政府奖励和惩罚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森林生态受益地区基层政府对奖励金额的敏感性更高;补偿金额大小会影响地方政府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和决策选择,公众媒体参与程度高低与博弈三方主体达到稳定均衡状态的速度呈正比。【结论】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发展过程存在阶段性特征,重庆市当前处于发展阶段前期,上级政府的奖惩金额、补偿金额和公众媒体的参与程度会对三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从上级政府、森林生态保护地区和森林生态受益地区基层政府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1)上级政府应主导建立森林横向生态补偿协商机制,推动协议达成,并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制定差异化奖惩机制、动态调整奖惩力度,确保补偿成效与资金效率;2)森林生态保护地区政府应依托本地资源,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拓展林下经济、康养旅游和文创贸易等新业态,提升综合收益;3)森林生态受益地区应基于经济发展水平,核算保护地区的生态成本与服务价值,结合林种质量与生态区位,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4)倡导公众媒体积极参与森林生态补偿进程,引导社会形成共同监督的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森林 利益相关者 演化博弈 公众媒体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汇视角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南省为实证案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邹芸姿 邹再进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森林康养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正外部性可能会导致“搭便车”现象,对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符合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特点的科学生态补... 森林康养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正外部性可能会导致“搭便车”现象,对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符合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特点的科学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以增强其发展动能。研究从碳汇视角出发,构建3阶段生态补偿机制,包括前期的森林碳汇量预测机制、即期的基于碳汇的三方补偿机制,以及后期的碳汇量评估及反馈机制。这些措施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提供了积极尝试,有助于推动森林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产业发展和生态平衡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碳汇 生态补偿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林业碳汇额外性的碳基线情景与生态补偿水平
7
作者 余智涵 王晓雯 杨红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166,共11页
额外性是开展碳信用额度核算和验证碳抵消项目有效性的基础。在林业碳汇额外性原则下,如何建立科学的碳基线并准确核算净碳汇量,据此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水平,以激励林农参与林业碳汇经营,是当前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额外性是开展碳信用额度核算和验证碳抵消项目有效性的基础。在林业碳汇额外性原则下,如何建立科学的碳基线并准确核算净碳汇量,据此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水平,以激励林农参与林业碳汇经营,是当前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中国南方集体林改区浙江、福建、江西3省份的杉木人工林为例,依据包含生物量等多碳库的广义Faustmann模型,在林业碳汇额外性视角下,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测度了3种碳基线情景下政府激励林农参与林业碳汇经营的生态补偿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碳基线、Faustmann碳基线和最大持续产量碳基线下的最优轮伐期分别为22.45 a、24.64 a和26.07 a。(2)在固定碳基线下,林农会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向碳汇营林;而在Faustmann碳基线和最大持续产量碳基线下,政府则需根据纳入碳库的不同,一次性提供至多2 236.30元/hm^(2),或每年提供至多162.76元/hm^(2)的生态补偿。(3)为了激励林农参与具有固定期限的林业碳汇经营,政府需要一次性提供748.83~36 624.47元/hm^(2),或每年提供59.23~1 927.17元/hm^(2)不等的生态补偿,且最大持续产量碳基线在纳入多个碳库时提供了最低的生态补偿水平。基于研究结果,该研究提出: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体系并对林业碳汇进行精准核算,针对不同林分和不同树种建立合理的碳基线,综合木材收益和碳汇收益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政策,是加快提升林业碳汇能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线 林业碳汇额外性 最优轮伐期 生态补偿 杉木人工林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地资源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8
作者 曹叶 肖淳兮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70-77,共8页
森林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对于天然保护林工程的实施以及支持中国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计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鲜有文献同时考虑国有森林资源中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基于此本文从经济—生态两个角度出发,采用基准价格修正... 森林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对于天然保护林工程的实施以及支持中国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计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鲜有文献同时考虑国有森林资源中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基于此本文从经济—生态两个角度出发,采用基准价格修正法、AHP层次分析法、生态价值补偿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林地资源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明确我国国有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明确其在我国绿色生态改革进程中蕴含的巨大生态价值推动力,为合理管控森林资源,防止国有资源流失,并促进我国低碳减排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资源价值评 AHP层次分析法 基准价格修正法 生态价值补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林技术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9
作者 张帆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4期47-48,共2页
营林技术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提升了森林资源的质量,维护了生态平衡,还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优化物种组合、改良土壤条件和控制病虫害是提升森林质量的关键措施,水土保持、净化大气和生态修复则是维持生态系统... 营林技术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提升了森林资源的质量,维护了生态平衡,还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优化物种组合、改良土壤条件和控制病虫害是提升森林质量的关键措施,水土保持、净化大气和生态修复则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手段。该文探讨了营林技术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贡献,分析其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及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林业生态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林技术 森林资源 生态平衡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的经济影响效应——基于福建、江西、浙江和广东四省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加猛 盛杰 +1 位作者 仇梦嫄 范福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0,共9页
福建省是国内最早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但其政策效果尚待验证。论文选取福建省南平、三明和龙岩三市作为实验组,以与福建省相邻的广东、江西和浙江三省的42个地级市作为对照组,基于2004—2020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森... 福建省是国内最早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但其政策效果尚待验证。论文选取福建省南平、三明和龙岩三市作为实验组,以与福建省相邻的广东、江西和浙江三省的42个地级市作为对照组,基于2004—2020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福建省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推动了受偿地区的经济发展,且呈现持续性促进作用。(2)该政策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促进经济发展。(3)劳动力投入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受偿地区的经济发展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而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对受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据此,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补偿 生态效益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赔偿制度
11
作者 聂莉斌 彭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自然资源各单行法中都有体现,是构成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赔偿的法益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条款中规定国家对自...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自然资源各单行法中都有体现,是构成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赔偿的法益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条款中规定国家对自然资源享有主权,主权当然应包括所有权的内容。因自然资源种类差异,在其国家所有权受损时赔偿救济规范和结果不尽相同。因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传统行政、民事、刑事等救济方面均存在不足,环境公益诉讼又不足以涵盖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救济的范围。需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的角度,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兼具公私属性予以认识,并进行相关利益衡平考量。对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已有规定,并出现了一批相关司法案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现和公权和私权的结合,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损害公益诉讼奠定了基调,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可直接适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适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程序时可与环境公益诉讼合并审理,有利于节约立法、执法和司法成本,是最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利益衡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亚博 冯天骄 +1 位作者 王平 卫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652-6666,共15页
黄土高原不同小流域由于环境特点和植被恢复方式的不同,导致其生态效益存在地带性差异。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性及影响机制,选取黄土高原两个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方式(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和自然恢复对... 黄土高原不同小流域由于环境特点和植被恢复方式的不同,导致其生态效益存在地带性差异。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性及影响机制,选取黄土高原两个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方式(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和自然恢复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植被恢复方式和环境特点对土壤养分储量和水分状况,以及植被生长状态等生态恢复效益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1)吉县自然恢复下全氮含量最高,均值为0.79g/kg;有机碳均值含量表现为定西油松最高,吉县对照次之,其均值分别是16.91g/kg,13.46g/kg;全磷含量和全钾含量最高的是吉县油松样地和定西的侧柏样地,其均值为2.40g/kg和23.43g/kg。(2)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吉县的油松样地、侧柏样地和自然对照样地分别高于定西2.89%,81.03%和7.49%。(3)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方差分解(VP)结果,在不同小流域影响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所差异。其中吉县和定西小流域影响土壤养分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土壤物理性质和植被属性,解释度分别为79.92%、55.3%;而土壤含水量主要受降水量和土壤-植被共同影响,其解释度分别为87.06%、43.53%。综上结果表明,多雨条件的吉县地区植被适合自然恢复,而相对干旱的定西地区植被则适合人工恢复。考虑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人工和自然恢复方式,结果证明不同小流域的降水量与土壤含水量等环境特点影响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可为因地制宜的科学植被恢复策略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林和天然林 土壤理化性质 生态效益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优化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寿昌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该文通过研究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评估与优化,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及其作用。首先,综述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优化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接着,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优化领域的应用,如数... 该文通过研究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评估与优化,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及其作用。首先,综述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优化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接着,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优化领域的应用,如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预测模型构建等。然后,构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政策效果,优化政策制定过程。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工智能在森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优化中的应用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政策效果、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森林生态补偿 政策评估 决策支持系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优先级机制研究及应用——基于碳汇总量与变化量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一鸣 孙博文 徐琳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2-1903,共12页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于提高森林建设者积极性、促进森林生态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中依然存在仅以森林面积为补偿依据导致激励错位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碳汇总量与变化...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于提高森林建设者积极性、促进森林生态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中依然存在仅以森林面积为补偿依据导致激励错位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碳汇总量与变化量双向视角的综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优先级机制,选取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秦巴山区为案例,分别从森林碳汇总量与变化量视角量化各区县生态补偿优先级,并构建二者结合的综合优先级模型,以促进在生态补偿实践中的资金分配公平性与激励性。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内大多区县森林碳汇总量增长,但存在个别区县森林碳汇功能降低的现象,具体原因存在差异;(2)碳汇总量优先级与碳汇变化量优先级清单存在差异。总量优先级高的区县,变化量优先级较低,因此,生态补偿应综合考虑各区县森林碳汇在两个维度的表现;(3)综合优先级排名结果呈现“高值-中值-低值”的不同区间特征,该补偿机制在综合优先级高值区激励区县扩建森林、新增森林碳汇,在中值区激励区县保育森林,在低值区鼓励区县结合森林现状从扩建与保育两个方向提升森林碳汇功能。以森林碳汇保育与增汇成果为导向,有效探索碳汇功能在生态补偿中的实践价值,为我国区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秦巴山区 生态补偿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视角的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存振 纪祥宇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3,共14页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作为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经济利益的制度安排,对于提高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经济和生态视角,充分考虑主产区发展的显隐性损失,从粮食运输损耗、耕地隐性成...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作为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经济利益的制度安排,对于提高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经济和生态视角,充分考虑主产区发展的显隐性损失,从粮食运输损耗、耕地隐性成本、劳动力隐性成本、农业碳收支、农业水资源等方面综合测算粮食产销区间横向利益补偿标准及补偿额度。结果表明,2013—2022年粮食产销区利益补偿额度不断增加,10年间增加了9.5%,其中,耕地隐性成本和劳动力隐性成本构成了利益补偿的最主要部分,占总补偿额度的95%以上;主产区粮食种植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主产区农业净碳值从2013年的10352.42万吨增长到2022年的14574.64万吨;黑龙江、内蒙古作为产粮大省,其经济和生态受偿额度均在主产区中居于前列,占全国总补偿额的33.28%,广东、浙江、北京是主要补偿省份,补偿额度居主销区前列,占全国总补偿额的71.38%。因此,应重视粮食产销区隐性成本补偿,逐步推动产销区之间建立基于责任共担的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同时考虑生态补偿,促进生态补偿与粮食主产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 粮食产销区 利益补偿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建博 王慧娜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中国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增加林地面积,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中国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增加林地面积,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对于提高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增加林地面积、改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为中国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监测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林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讨——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17
作者 朱岩芳 朱梦洵 +6 位作者 乔来秋 孙燕燕 徐丽 何洪兵 张俊 于晓丹 王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85-87,110,共4页
生态林在提高森林覆盖率,调节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生态林场建设对维护生态平衡,协调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提升生态林场建设质量和保障生态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林在提高森林覆盖率,调节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生态林场建设对维护生态平衡,协调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提升生态林场建设质量和保障生态林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和机制。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结合座谈访谈、问卷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梳理探讨,分析了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地区生态林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东营市生态林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经营,为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林场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森林管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制度的肇始、演进及其未来展望
18
作者 李小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24,共13页
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生态补偿制度是众多环境法律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其既以生态补偿制度政策的形式作为依据出现,又以生态补偿制度法律的形式作为依据出现。为了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历程、当下图景以及未来发展做一个全面的梳理,... 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生态补偿制度是众多环境法律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其既以生态补偿制度政策的形式作为依据出现,又以生态补偿制度法律的形式作为依据出现。为了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历程、当下图景以及未来发展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回顾生态补偿制度的过去,展望生态补偿制度的未来,从政策和法律的双重视角对生态补偿制度的肇始、演进及其未来展望进行审视就会发现,生态补偿制度经历了政策试点、政策法律化、政策和法律协同共进的发展演变历程。首先,基于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中政策具有适应性和创新性,实用主义主导下政策具有的效率性和多元性,制度试行初期政策拥有的试错性和灵活性等特征,生态补偿制度以政策试点的形式展开,政策作为生态补偿制度的依据,其演进历程不断向前发展。其次,基于政策作为生态补偿制度的优势,通过政策试点,生态补偿制度得以日趋成熟,逐渐走向政策法律化。检视生态补偿制度政策法律化的立法现状之缘由,生态补偿制度政策的法律化是包容性制度和制度法制化的要求与选择。生态补偿制度如何实现政策法律化,具体而言,需要采用类型化的方法将政策界分为创制性政策和实施性政策。然后通过双向互动的模式,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形式将政策(创制性政策)进行法律化。在此基础之上,未来所形成的生态补偿立法应当是一个体系性的法律构造,包含了宪法中的生态补偿制度依据,环境保护综合法中的生态补偿制度,专项生态补偿立法,单行生态补偿立法以及相关生态补偿立法等内容。最后,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下正式制度发展的选择以及社会系统论下政治和法律互助自足之要求,生态补偿制度的未来发展必然需要政策(实施性政策)和法律协同共进来保障其良好运行,从而满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要求,实现生态补偿制度的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以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生态补偿制度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政策 生态补偿法律 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 生态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19
作者 孙鸿儒 武健伟 +3 位作者 李晨晨 于丽瑶 刘微 张宏巍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8,共9页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维护森林利用主体与保护主体关系的重要手段。自我国初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来,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有效增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能力和成效。通过系统梳理多年来我国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维护森林利用主体与保护主体关系的重要手段。自我国初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来,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有效增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能力和成效。通过系统梳理多年来我国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领域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全面总结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领域的主要进展:补偿主体不断扩展、补偿对象基本明晰和补偿标准有序提高。未来我国应从制定分类与动态补贴、深化碳汇交易和增强多元生态产品、优化补偿管理模式等方面持续深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促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从而实现森林资源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效益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国有林场生态效益补偿评价指标研究
20
作者 付德刚 高赞东 +2 位作者 窦霄 谯媛媛 张宏巍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为促进山东省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配套资金的合理核算和分配使用,结合森林资源的投入与产出,设计一套与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的生态效益补偿评价指标,包括税收贡献增长率、吸纳当地就业人数、技术应用推广... 为促进山东省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配套资金的合理核算和分配使用,结合森林资源的投入与产出,设计一套与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的生态效益补偿评价指标,包括税收贡献增长率、吸纳当地就业人数、技术应用推广数、设备(设施)投入和居民资源共享等5大类。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通过赋分制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贡献的综合得分,并根据每个林场的分值所占比例计算其当年可分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国有林场 生态效益补偿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