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PS-g-MA共聚物对HIPS/PC共混物相容性、形态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万军 王茁 +2 位作者 杨慧丽 陈广新 刘景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114,共4页
研究了 HIPS/ PC共混物的相容性及 HIPS- MA对 HIPS( 30 ) / PC( 70 )共混物的相容性、形态和拉伸性能的影响。DSC研究结果表明 ,HIPS/ PC共混物中 P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不随组成而变化 ,而PC的 Tg 随其质量分数的降低逐渐向低温移... 研究了 HIPS/ PC共混物的相容性及 HIPS- MA对 HIPS( 30 ) / PC( 70 )共混物的相容性、形态和拉伸性能的影响。DSC研究结果表明 ,HIPS/ PC共混物中 P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不随组成而变化 ,而PC的 Tg 随其质量分数的降低逐渐向低温移动 ,说明 HIPS/ PC是部分相容体系。通过 DSC、扫描电镜形态观察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发现 ,当 HIPS- g- MA的含量低于 7.5 %时 ,共混物的相容性改善不明显 ,当其含量达到 7.5 %时 ,对共混物有明显的乳化作用 ,说明饱和的界面浓度在 7.5 %左右。HIPS- g- MA接枝共聚物在 HIPS( 30 ) / PC( 7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s-g-MA 共聚物 hips/PS 共混物 相容性 形态 拉伸性能 影响 高抗冲聚苯乙烯 马来酸酐 接枝共聚物 聚碳酸酯 共混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S/HDPE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与相形态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晶如 夏阳阳 +1 位作者 高力群 俞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8,共7页
采用动态流变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察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与相形态,对比1%(质量分数,下同)的纳米和微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物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当HDPE小于30%时,HI... 采用动态流变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察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与相形态,对比1%(质量分数,下同)的纳米和微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物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当HDPE小于30%时,HIPS/HDPE共混物在低频区的复数黏度和储存模量均显示出明显的正偏差,而当HDPE大于30%时,则呈现负偏差;前者与HDPE和PB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关,而后者归因于HDPE基体与PS分散相之间较弱的界面相互作用。当HIPS为基体时,HDPE分散相粒子呈现较宽的尺寸分布;而当HDPE为基体时,PS分散相呈现双模尺寸分布,对应于两种不同类型的PS分散相粒子的存在。1%的纳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增容效果,CaCO_3纳米粒子主要位于HIPS/HDPE相界面以及HDPE连续相内;而微米CaCO_3对该共混体系仅起到了增黏而非增容作用,CaCO_3微米粒子仅位于HDPE连续相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苯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共混 动态黏弹行为 相形态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HIPS/增容剂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秀斌 魏朋丽 靳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9-31,43,共4页
研究了原料配比、增容剂品种及用量、混炼方式等对PVC/HIPS/增容剂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合金的流变性能及阻燃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HIPS-g-PMMA对PVC/HIPS合金具有增容作用,且增容效果随支链PMMA摩尔质量的增... 研究了原料配比、增容剂品种及用量、混炼方式等对PVC/HIPS/增容剂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合金的流变性能及阻燃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HIPS-g-PMMA对PVC/HIPS合金具有增容作用,且增容效果随支链PMMA摩尔质量的增加而增加;PVC/HIPS/HIPS-g-PMMA合金仍为假塑性流体,表观黏度比纯PVC低,加工性能显著改善;PVC/HIPS/HIPS-g-PMMA合金具有较好的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hips 增容剂 共混改性 合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E/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分子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鸣波 郑学晶 +1 位作者 李忠明 冯建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59,共7页
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 (HDPE) /聚碳酸酯 (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技术。采用了低密度聚乙烯 (LDPE)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 (BPO)存在下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在二甲苯中进行溶液接枝共聚反应的工艺。通过重量法和X 射线光... 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 (HDPE) /聚碳酸酯 (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技术。采用了低密度聚乙烯 (LDPE)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 (BPO)存在下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在二甲苯中进行溶液接枝共聚反应的工艺。通过重量法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证实了接枝共聚物 (LDPE g DABPA)的存在。研究了引发剂BPO用量、单体DABPA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确定了合成LDPE g DABPA最佳接枝率的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研究增容的共混体系证明 ,LDPE g DABPA与PC之间的确存在强的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体系 增容剂 分子设计 聚乙烯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BS/SBS-g-DABPA共混体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立明 方少明 +3 位作者 高丽君 刘东亮 赵成忠 陈小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5-27,共3页
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反应制得SBS-g-DABPA,将其用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增容改性。探讨了SBS-g-DABPA接枝率的影响因素及SBS-g-DABPA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 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反应制得SBS-g-DABPA,将其用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增容改性。探讨了SBS-g-DABPA接枝率的影响因素及SBS-g-DABPA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S-g-DABPA对PC/ABS合金具有明显的增容作用,当SBS-g-DABPA接枝率为14%、用量为3%时,PC/ABS/SBS-g-DABPA共混体系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共混体系 增容剂 接枝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接枝法合成PC-g-PS及其对PC/P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瑞珠 倪旭峰 潘恩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53,共4页
研究了双酚A聚碳酸酯(PC)与苯乙烯(St)固相接枝共聚合,考察了St/PC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共聚合的影响,获得了接枝率为30%,接枝效率为67%的接枝共聚物,并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IR、DSC、DMA... 研究了双酚A聚碳酸酯(PC)与苯乙烯(St)固相接枝共聚合,考察了St/PC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共聚合的影响,获得了接枝率为30%,接枝效率为67%的接枝共聚物,并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IR、DSC、DMA等表征,测定了支链PS的分子量及枝数,并研究了该接枝共聚物对PC/P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苯乙烯 共混物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HDPE/P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鸣波 郑学晶 +1 位作者 李忠明 冯建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系统研究了增容剂(LDPE-g-DABPA)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形态及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热性能、流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增容剂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在HDPE/PC/LDPE-g-DABPA为85/15/16时,体系拉伸强度没有变化,而冲击... 系统研究了增容剂(LDPE-g-DABPA)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形态及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热性能、流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增容剂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在HDPE/PC/LDPE-g-DABPA为85/15/16时,体系拉伸强度没有变化,而冲击强度由未增容的13.86 kJ/m增加到55.31 kJ/m,提高了3倍,MFR由1.65 g/10 min增加到2.16 g/10 min。用裂纹扩展功(G_(1C))评价LDPE-g-DABPA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体系的G_(1C)由增容前的0.0955 J增加到0.2025 J,说明LDPE-g-DABPA有良好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PE/pc共混物 增容剂 裂纹扩展功 评价 聚乙烯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聚乙烯接枝烯基双酚A醚对HDPE/P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鸣 李忠明 +1 位作者 冯建民 杨鸣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5-26,共2页
本文采用烯基双酚A醚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DBAE)作为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HDPE/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初步研究了LDPE-g-DBAE对HDPE/PC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共混物形态观察、耐热性... 本文采用烯基双酚A醚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DBAE)作为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HDPE/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初步研究了LDPE-g-DBAE对HDPE/PC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共混物形态观察、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测试,发现LDPE-g-DBAE对HDPE/PC体系有良好的增容效果;并发现了增容剂的最佳用量质量比大致为10%,提高增容剂的接枝率更有利于改善共混物的性能。65/35HDPE/PC共混物的HDT为92℃,拉伸强度302MPa,冲击强度298kJ/m2,分别比未加增容剂时的82℃,273MPa和155kJ/m2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聚碳酸酯 共混 增容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PC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薛美玲 李涛 孙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5,共4页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碳酸酯(PC)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探讨了增容剂环氧树脂(EP)和三元乙丙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PDM-g-GMA)对合金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增容的PTT/PC合金显示两个独立的、随配比而稍变...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碳酸酯(PC)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探讨了增容剂环氧树脂(EP)和三元乙丙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PDM-g-GMA)对合金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增容的PTT/PC合金显示两个独立的、随配比而稍变化的玻璃化转变松弛峰Tg(PTT)和Tg(PC);PTT对PC玻璃化转变时链段运动的影响远大于PC对PTT玻璃化转变时链段运动的影响;PC能显著提高PTT的模量和热变形温度。EP强烈地影响了PTT/PC合金的松弛行为,使Tg(PTT)和Tg(PC)相互靠近,且损耗强度显著增加;当PC质量分数为30%且EP用量为2.7份时,PTT/PC合金热变形温度明显提高,高弹态平台消失,材料高温刚性增加。EPDM-g-GMA对PTT/PC合金松弛行为的影响不如EP,当EPDM-g-GMA的用量为5份以下时,仅使Tg(PTT)和Tg(PC)略有靠近,但损耗强度无明显变化,当其用量为10份时,Tg(PTT)和Tg(PC)在宽广温度区间内融合为一,损耗强度显著增加;EPDM-g-GMA使PTT/PC的玻璃态模量和高弹态模量均显著降低,但对热变形温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碳酸酯合金 动态力学行为 反应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液晶聚合物共混改性P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菊英 陈福林 曹有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50,共5页
综述了近几年来热致性液晶聚合物 (TLCP)与聚碳酸酯 (PC)共混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及TLCP的加入对PC的熔融和结晶行为、粘度、形态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阐述了增容技术在共混改性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热致液晶聚合物 聚碳酸酯 共混改性 增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BS合金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崔晋恺 王明义 王晶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126,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PC/ABS合金共混改性的理论依据及合金中各组分配比、相容剂选用、工艺条件等对合金综合性能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用于改善PC/ABS...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PC/ABS合金共混改性的理论依据及合金中各组分配比、相容剂选用、工艺条件等对合金综合性能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用于改善PC/ABS合金相容性的相容剂主要包括马来酸酐接枝类、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类及胺基苯乙烯-丙烯腈反应型相容剂等;工艺条件如挤出机各段温度、螺杆转速、螺杆组合方式等都会对合金的综合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最后对PC/ABS合金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共混 相容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尼龙6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石山 孙清 +1 位作者 张军 郑昌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688,共2页
探讨了不同增容剂对PC/PA共混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对PC/PA共混体系有一定增容作用 ,加入少量SMA后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自制增容剂B与SMA协同使用对PC/PA共混体系有较好增容作用 ,协同增容... 探讨了不同增容剂对PC/PA共混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对PC/PA共混体系有一定增容作用 ,加入少量SMA后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自制增容剂B与SMA协同使用对PC/PA共混体系有较好增容作用 ,协同增容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同时共混物仍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尼龙6共混体系 力学性能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