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of heavy vehicles using append devices by CFD analysis 被引量:15
1
作者 Mehrdad khosravi Farshid Mosaddeghi +1 位作者 Majid Oveisi Ali Khodayari Bavi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645-4652,共8页
Improving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performance and aerodynamic efficiency by drag reduction especially in heavy vehicles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issues of automotive industry.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adding app... Improving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performance and aerodynamic efficiency by drag reduction especially in heavy vehicles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issues of automotive industry.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adding append devices like deflector and cab vane corner on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 drag re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For this purpose,th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as modeled with various supplementary parts at the first stage.Then,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 analysis was utilized for each case to enhance the optimal aerodynamic structure at different longitudinal speeds for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supplementary part is deflector,and by adding this part,the drag coefficient i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at an optimum angle.By adding two cab vane corners at both frontal edges of cab,a significant drag reduction is noticed.Back vanes and base flaps are simple plates which can be added at the top and side end of container and at the bottom with specific angle respectively to direct the flow and prevent the turbulenc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irflow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ab vane reduces fuel consumption and drag coefficient by up to 20 % receptively using proper deflector angle.Finally,by adding all supplementary parts at their optimized positions,41% drag reduction is obtained compared to the simpl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 append device drag reduction fuel consum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el Consumption Potential of the Pushbelt CVT 被引量:5
2
作者 Van der Sluis, Francis Van Dongen, Tom Van Spijk, Gert-Jan Van der Velde, Arie Van Heeswijk, Ad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7期1-13,共13页
The efforts to further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of vehicles equipped with a push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 focus on different sources of loss.In this paper the magnitude of these losses and their... The efforts to further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of vehicles equipped with a push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 focus on different sources of loss.In this paper the magnitude of these losse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reduction is described.Inside the CVT,the variator,its control strategy and the hydraulic actuation circuit can be distinguished as the main potentials.A major opportunity is offered by a new control strategy that takes the actual slip between belt and pulley as the control parameter.The resulting decrease of clamping forces on the pushbelt leads to a reduction of variator and actuation losses.Further potential is found in the hydraulic actuation circuit by an improved tuning of the power supply to the actual power requirement.Outside the CVT additional potential is found in start-stop functionality as supported by measures inside the transmission.The paper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practical fuel savings of up to 5.5% that were obtained in tests on vehicle level.Slip control adds an inherent robustness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pushbelt and opens up the fuel saving potential of the CVT thus reinforcing its position as the benchmark for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T pushbelt fuel consumption reduction control strategy hydraul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行业电力消耗与XCO_(2)的滚动关联挖掘方法
3
作者 滕予非 张涵 +4 位作者 马云高 陈玉敏 张颉 刘洪利 詹宇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减污降碳已成为全球应对环境危机的关键任务。针对当前各行业在减污降碳方面缺乏系统化、精细化技术指导的问题,提出一种城市行业电力消耗与XCO_(2)的滚动关联挖掘方法。通过结合堆叠融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减污降碳已成为全球应对环境危机的关键任务。针对当前各行业在减污降碳方面缺乏系统化、精细化技术指导的问题,提出一种城市行业电力消耗与XCO_(2)的滚动关联挖掘方法。通过结合堆叠融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VM)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构建高精度关联模型,进而引入时间滚动分析技术揭示不同行业电力消耗与对应XCO_(2)的动态关系。实验分析表明,关联模型性能表现优异,能为制定更精准的减排策略和能源管理措施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消耗 机器学习 时间滚动关联 XCO_(2) 减污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性能对比与展望
4
作者 王振 李玥 李胜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9,共20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手段。化学吸收法因其适应性广、工艺成熟等优势是当前碳捕集的主流技术之一,但仍然面临着能耗和成本较高的难题,高性能吸收剂的研发是解决...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手段。化学吸收法因其适应性广、工艺成熟等优势是当前碳捕集的主流技术之一,但仍然面临着能耗和成本较高的难题,高性能吸收剂的研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基于化学吸收剂代际演进与多性能评价视角,系统性地分析了各代吸收剂的优缺点、研发现状、存在的问题,解析了各代吸收剂发展的驱动力及研发趋势;其次,全面量化对比了各代吸收剂在吸收容量、黏度、挥发性、降解性、再生能耗等关键指标的代际差异性,研判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最后,对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亟需突破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相关发展建议。整体而言,经过多代发展,吸收剂已经在降能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着高负载-低能耗-低黏性-低降解难协同、解吸温度较高等难题,建议从吸收剂量化评价及数据库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开发、低温再生吸收剂研发、再生与低品位热能利用工艺结合、外场-催化协同工艺、多代技术融合方面进行研发突破,协同提升捕集效率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吸收剂 性能 再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灰石加绿氢制备CaO的低碳水泥生产系统模拟
5
作者 邓雨萌 伍嘉文 +1 位作者 曹洪杰 李英杰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共12页
水泥生产是全球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广泛研究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面临高能耗的问题。在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CO_(2)的排放主要来自石灰石的分解。通过将绿氢引入分解炉,不仅可以还原石灰石制备CaO,还能显著降低分解炉温... 水泥生产是全球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广泛研究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面临高能耗的问题。在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CO_(2)的排放主要来自石灰石的分解。通过将绿氢引入分解炉,不仅可以还原石灰石制备CaO,还能显著降低分解炉温度,并把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CO,从而实现低碳和低能耗的水泥生产。为了探究用石灰石中温加氢分解替代石灰石高温煅烧分解对水泥生产系统能耗、CO_(2)排放量、㶲效率及成本的影响,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低碳水泥生产系统进行模拟,并与采用单乙醇胺捕集CO_(2)的传统水泥生产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乙醇胺碳捕集技术的传统水泥生产系统相比,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水泥生产系统通过将生料源CO_(2)转化为CO,显著减少了后续单乙醇胺碳捕集单元处理的CO_(2)量,从而在能耗、CO_(2)排放量和CO_(2)生成量(包括封存的CO_(2))方面分别降低了19.42%、52.91%、37.55%。㶲分析表明,由于发生热力学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系统㶲损主要集中在预热分解单元和回转窑;换热器的㶲损则主要源于冷热两侧的大温差。此外,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水泥生产系统不仅能够生产水泥熟料还可以产出合成气,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有效输出㶲,使㶲效率从传统系统的31.11%增加到75.63%。成本分析表明,与采用单乙醇胺碳捕集技术的传统水泥生产系统相比,绿氢使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低碳水泥生产系统成本增加了122.66%。然而合成气的高利润抵消了这部分成本,并实现了430.15元/t熟料的净利润。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水泥生产系统在能耗、CO_(2)排放量、㶲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展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产 碳减排 石灰石加氢 热力学模拟 能耗 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旋转式割刀设计仿真与耐磨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金山 姚立健 +2 位作者 杨自栋 刘高众 马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0-207,共8页
针对果园割草机刀片切割作业过程中易磨损、切割能耗高等问题,通过对比现有矩形直刀片,结合对数螺线理论,设计了一种等滑切角刀片,其具有延长刀具使用寿命、降低切割功耗等优点。通过设置不同的前进速度、割刀转速等条件,对比等滑切角... 针对果园割草机刀片切割作业过程中易磨损、切割能耗高等问题,通过对比现有矩形直刀片,结合对数螺线理论,设计了一种等滑切角刀片,其具有延长刀具使用寿命、降低切割功耗等优点。通过设置不同的前进速度、割刀转速等条件,对比等滑切角刀片与原矩形刀片扭矩大小和所受切割力大小,确定了刀片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刀片等滑切角为40°,刀刃角为30°。行离散元仿真结果表明,等滑切角割刀最大切向力减小比例和最大法向力减小比例分别为24.46%~63.17%和17.53%~50.08%,最大扭矩减少比例为32.21%~55.37%,平均扭矩减少比例为34.62%~67.65%,说明具备等滑切角特征的刀片具有更好的降耗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刀片 等滑切角 离散元仿真 耐磨性能 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多源融合在油气行业的探索与应用
7
作者 刘合 屈如意 +4 位作者 王素玲 李艳春 李婷婷 陈永锋 戴永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随着油气开采进入高含水后期,能源消耗成本成为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同时国家“双碳”战略推动能源行业向低碳化转型,如何应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碳排放成为能源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风光互补、氢能储备等新能源技术在采油... 随着油气开采进入高含水后期,能源消耗成本成为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同时国家“双碳”战略推动能源行业向低碳化转型,如何应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碳排放成为能源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风光互补、氢能储备等新能源技术在采油工程等方面的发展应用,可实现生产成本和碳排放的降低,但新能源的不稳定性问题成为油气行业面临的新挑战;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测井解释及油藏工程等领域展现出的优化能力与预测能力,为新能源的不稳定性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由此针对人工智能实现更精准的供需预测和更智能的能源调度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新能源与油气产业深度融合可进一步降本减排、加速绿色转型,最终实现数字化油田与多能互补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人工智能 节能降耗 多能互补 多源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耕部件减阻降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程慧 庄卫东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2期58-61,共4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物种植前需要进行整地作业,但整地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大困扰着农民。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耕整地过程中动力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该文简述了旋耕机的作业特点,归纳了国内外减阻降耗农机...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物种植前需要进行整地作业,但整地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大困扰着农民。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耕整地过程中动力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该文简述了旋耕机的作业特点,归纳了国内外减阻降耗农机装备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旋耕部件减阻降耗的意义以及未来研究当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旋耕部件减阻降耗的发展方向,为后续旋耕减阻技术高质量发展奠定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减阻 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典型稀土磁性材料碳排放与节能降碳协同路径研究
9
作者 张哲华 王莹 +1 位作者 孙博学 高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2,共10页
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全球稀土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将继续满足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高需求。然而,其生产过程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采取节能降碳措施。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目标... 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全球稀土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将继续满足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高需求。然而,其生产过程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采取节能降碳措施。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目标情景的稀土磁性材料碳排放及节能减碳协同分析模型,核算了我国典型稀土磁材产品的能耗及碳足迹,并通过分析先进技术应用、矿物来源调整、再生制造推广和电力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探究了稀土磁材行业的节能减污降碳协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情景一和二在中、高推广效率下均能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但2050年稀土磁材行业仍将产生约537.14万t碳足迹,需进一步应用CCUS技术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 能耗 稀土磁性材料 碳中和 节能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柱-杠杆阻尼装置的放大效率研究
10
作者 周强 潘文 李祖玮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传统杠杆放大装置能有效地增大黏滞阻尼器的变形从而提高其耗能效率,但其占据大量的建筑空间。中间柱式阻尼装置占据建筑空间小,但耗能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放大装置,该装置基于带黏滞阻尼器的中间柱-杠杆机构,简称“CLVD”(colum... 传统杠杆放大装置能有效地增大黏滞阻尼器的变形从而提高其耗能效率,但其占据大量的建筑空间。中间柱式阻尼装置占据建筑空间小,但耗能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放大装置,该装置基于带黏滞阻尼器的中间柱-杠杆机构,简称“CLVD”(column-lever viscous damper)。首先,引入位移放大系数f_(d)和耗能系数f_(E)来评价CLVD的放大效率;其次,推导了f_(d)和f_(E)的理论表达式,阐述了中间柱位置、梁抗弯线刚度、杠杆放大系数、阻尼系数和层间位移等参数对CLVD效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当中间柱位于跨度中部时CLVD的f_(d)和f_(E)最大;存在最优的杠杆放大系数和阻尼系数使得CLVD的f_(E)最大。最后,给出了在不同情形下CLVD的优化策略,将5种不同CLVD方案应用于9层框架的地震响应控制。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能有效增强CLVD的位移放大能力和耗能,同时对结构地震响应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 中间柱-杠杆阻尼装置 位移放大系数 耗能系数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钢1号高炉工序能耗及降耗技术简析
11
作者 李子亮 李楠楠 刘欢欢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钢铁行业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低碳发展任务艰巨。对邯钢1号高炉2022年12月的能源消耗与回收状况进行简述,并计算高炉工序能耗,结果为382.1 kgce/t,进一步阐述了1号高炉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降耗技术,包括优化装料制度降低燃料比、炉顶... 钢铁行业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低碳发展任务艰巨。对邯钢1号高炉2022年12月的能源消耗与回收状况进行简述,并计算高炉工序能耗,结果为382.1 kgce/t,进一步阐述了1号高炉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降耗技术,包括优化装料制度降低燃料比、炉顶均压煤气回收技术、冲渣水余热回收技术和热风炉富氧烧炉技术,并对其降耗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①冲渣水余热进一步回收的潜力较大,应继续探索全年高效回收技术;②1号高炉工序能耗低于行业平均值,但进一步降耗至标杆水平仍有一定难度,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高炉节能降耗的前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工序能耗 余热余能 回收利用 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少尿素印花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鑫卿 李大伟 +1 位作者 崔芳 王兵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88,共6页
为降低印花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减轻污水处理负担,促进活性染料印花向低耗减排方向发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活性染料少尿素印花技术的研究工作。从尿素替代化学品开发、新型印花糊料选用、低尿素依存性活性染料合成、印花工艺改进4个方面... 为降低印花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减轻污水处理负担,促进活性染料印花向低耗减排方向发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活性染料少尿素印花技术的研究工作。从尿素替代化学品开发、新型印花糊料选用、低尿素依存性活性染料合成、印花工艺改进4个方面详细阐述活性染料少尿素印花技术的研发进展,着重分析这些技术的优势、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印染废水的氨氮消减和印染加工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纤维素纤维 印花 尿素 降耗减排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挑战与建议
13
作者 张芳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7,共11页
绿色消费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契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消费,对新时期提振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绿色消费得到较好发展,但相较于整体... 绿色消费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契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消费,对新时期提振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绿色消费得到较好发展,但相较于整体消费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绿色消费的发展需要生产端、消费端和政策端协同配合。本文剖析了绿色消费的内涵与特征,梳理了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分析绿色消费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同时在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消费升级 绿色产品 碳减排 绿色服务 碳标签 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BiLSTM-Attention模型的铝电解槽氟化铝添加量预测
14
作者 吉露 王明刚 +1 位作者 周剑 周晓红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0,共11页
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氟化铝的添加量对维护电解的高效和稳定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多通过工艺经验决定,而实际上其与氧化铝检化验数据、铝水平、电解温度等多个因素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性,仅凭经验难以进行准确决策。本文... 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氟化铝的添加量对维护电解的高效和稳定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多通过工艺经验决定,而实际上其与氧化铝检化验数据、铝水平、电解温度等多个因素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性,仅凭经验难以进行准确决策。本文针对铝电解过程的非线性、大时滞和强耦合特点,在BiLSTM网络基础上融入软注意力机制,构建了高精度的氟化铝添加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训练、测试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预测氟化铝添加量上展现出很高的预测精度。该模型利用XGBoost算法获取局部特征,提升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运行效率;模型结合了双向LSTM,能同时考虑数据前后依赖关系,通过注意力机制动态调节特征权重,增强了预测精度;XGBoost-BiLSTM-Attention模型的平均误差为0.014,平均百分比误差为2.64,线性拟合度达到0.963,整体性能均超过现有模型。该预测模型展现出良好的预测效果,为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精准控制氟化铝添加量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指导,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提升铝电解槽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实现精准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氟化铝添加量 注意力机制 XGBoost-BiLSTM-Attention 预测精度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耕机械节能降耗技术及其作业质量影响分析
15
作者 王彩霞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99-101,共3页
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环节,春耕作业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春耕机械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排放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此,该文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 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环节,春耕作业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春耕机械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排放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此,该文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实现春耕机械的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进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农业机械化升级,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耕 农业机械 节能降耗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智慧化养殖猪场设计
16
作者 蒋强 李瑞宁 +1 位作者 莫文彬 庞启 《现代农业装备》 2025年第3期56-62,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控制智能化的高速发展,甘肃省畜牧养殖业养殖工艺落后、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导致的饲养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猪舍环境差和猪只易感染病毒细菌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推动甘肃省畜牧养殖业的... 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控制智能化的高速发展,甘肃省畜牧养殖业养殖工艺落后、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导致的饲养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猪舍环境差和猪只易感染病毒细菌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推动甘肃省畜牧养殖业的智慧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针对猪只传统养殖中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现代工业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智慧化猪场养殖系统,可实现养殖场环境数据高效检测、智能联动与实时反馈调控、智能饲喂与清洗、农田灌溉、节能降耗等功能,该系统在改善猪舍环境、智能饲喂、节能降耗等方面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殖系统 PLC控制技术 环境监测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泥行业2011-2022年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鑫 李玉华 +4 位作者 何立环 张震 王桂勋 金玲仁 贾曼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共11页
2011—2021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万t/条提升至115.3万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4.4%,熟料单位产品CO_(2)排放强度下降6.3%,但CO_(2)排放总量增加了13.8%,... 2011—2021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万t/条提升至115.3万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4.4%,熟料单位产品CO_(2)排放强度下降6.3%,但CO_(2)排放总量增加了13.8%,与氮氧化物减排趋势形成较大反差,碳污治理水平差距明显。熟料生产中石灰石分解和煤炭燃烧过程的CO_(2)排放合计占比为92.9%~93.8%,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由于熟料系数偏高、非碳酸盐原料替代不足、综合能耗仍然较高等原因,安徽等7个熟料产量大的省份的CO_(2)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建议实行碳酸盐熟料产量总量控制,逐步降低熟料应用比例,加快建材市场熟料产品和非碳酸盐原料替代,降低高标号水泥使用比例。应大力推广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增效技术,加快熟料落后产能淘汰。对熟料产量大、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碳排放特点,实行差别化降碳策略。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因地施策推进水泥行业减污降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水泥行业 减污降碳 综合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供降碳目标下能源转型模式及转型时点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兵 陆峰 +3 位作者 管欣梦 邓凯磊 张露 姜鑫茹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共11页
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要求全球能源系统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转型。由于资源禀赋、能源战略、技术水平等差异,各国能源转型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通过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特征与减煤路径的分析,归纳了4种典型模式:能效提高模式、增气减煤... 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要求全球能源系统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转型。由于资源禀赋、能源战略、技术水平等差异,各国能源转型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通过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特征与减煤路径的分析,归纳了4种典型模式:能效提高模式、增气减煤模式、煤炭洁净利用模式、新能源替代模式,不同模式在不同时间点上与经济社会发展交互影响形成了国际能源转型的内在驱动机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识别了影响能源转型模式的重要因素,并利用历史趋势分析方法对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拐点”与减煤时间节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5500美元时,发达国家即出现化石能源减少拐点。国家创新指数和城镇化与煤炭消费占比呈负相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与煤炭消费占比呈正相关。我国预计减煤时间范围在2028-2035年,化石能源消费减少时点在2040年左右。考虑到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我国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须依赖于煤炭洁净利用为主的转型路径,大力发展低碳化现代煤基能源体系,改变传统煤炭利用理念与方式,为未来多能耦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供降碳 能源转型 面板数据模型 减煤路径 能源消费结构 现代煤基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整生成油管式反应器液相加氢工艺(FITS)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晓猛 田钰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针对某石化公司1.0 Mt/a连续催化重整装置苯产品白土预处理工艺精制深度不够、重组分产量大、白土失活快以及二甲苯加氢系统工艺流程较复杂、能耗大等问题,采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和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重整生成油... 针对某石化公司1.0 Mt/a连续催化重整装置苯产品白土预处理工艺精制深度不够、重组分产量大、白土失活快以及二甲苯加氢系统工艺流程较复杂、能耗大等问题,采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和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重整生成油管式反应器液相加氢工艺(简称FITS工艺)对重整生成油进行脱烯烃处理。该工艺利用氢气纳米级微孔分散技术,使氢气在油相中均匀分散,能有效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的烯烃,满足苯产品溴指数小于20 mgBr/(100 g)、混合二甲苯产品溴指数小于50 mgBr/(100 g)的控制要求。FITS工艺的成功投用,可以停用精制苯的白土罐、二甲苯的加氢单元,大幅降低了芳烃处理单元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重整生成油 加氢 混合二甲苯 脱烯烃 降本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了家庭消费碳排放?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正平 董晶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中国数字金融获得了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其在消费端的碳减排效果有待科学评估。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及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中国数字金融获得了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其在消费端的碳减排效果有待科学评估。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及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了家庭消费碳排放,且主要通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降低了家庭消费碳排放。异质性分析显示,在西部地区家庭、户主处于失业状态家庭、高消费家庭中以及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数字金融降低家庭消费碳排放的效果更加显著。针对数字金融三个维度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相较于数字化程度,数字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方面的表现才是降低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关键。因此,应大力推进数字金融的发展,并积极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效地降低家庭消费碳排放,进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家庭消费 消费碳排放 消费结构升级 减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