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the carbon componen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rbonbased transition metal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1
作者 LI Guo-hua WANG Jing +6 位作者 REN Jin-tian LIU Hong-chen QIAN Jin-xiu CHENG Jia-ting ZHAO Mei-tong YANG Fan LI Yong-fe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6-972,共27页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is a promising way to produce hydrogen,and the use of non-precious metals with an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s vital for this.Carbon-based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s hav...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is a promising way to produce hydrogen,and the use of non-precious metals with an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s vital for this.Carbon-based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s have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which are important in reducing the cost of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industry.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carbon componen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electrocatalysts.Thi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the carbon components in these catalysts and their impact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including electronic structure control by heteroatom doping,morphology adjustment,and the influence of self-supporting materials.It not only analyzes the progress in HER,but also provides guidance for synthesizing high-performance carbon-based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based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s Heteroatom doping Morphology adjustment Self-supporting materials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倩 徐绘 +1 位作者 崔元靖 钱国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储氢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s)。该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密度小、比表面积大、气孔率高等,并可通过组装来控制框架物的结构和孔径的大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储氢材料。在总结、... 介绍了一种新型储氢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s)。该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密度小、比表面积大、气孔率高等,并可通过组装来控制框架物的结构和孔径的大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储氢材料。在总结、评述MOFs储氢材料制备、表征、储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物 储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氢能本质安全利用——氢致损伤研究进展与挑战
3
作者 孙彬涵 张显程 涂善东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98-2906,共9页
氢致损伤或氢脆(hydrogen-induced damage or hydrogen embrittlement)是氢能装备安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氢致损伤的特性与机理、测试与评价技术以及抗氢损伤材料本质安全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挑战。近年来在氢... 氢致损伤或氢脆(hydrogen-induced damage or hydrogen embrittlement)是氢能装备安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氢致损伤的特性与机理、测试与评价技术以及抗氢损伤材料本质安全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挑战。近年来在氢致损伤机理和测试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高度复杂性的本质仍使可靠性评价和工程实践面临诸多难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氢致损伤理论体系,按实际应用场景评价临氢部件在全寿命周期的氢致损伤敏感性,并结合抗氢损伤设计的工程实践,为氢能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可靠性 氢致损伤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制备MIL-101(Cr)多孔材料及其储氢性能
4
作者 孙彦丽 石恒杰 +4 位作者 王瑞琪 李娴 吴建波 白红存 张慧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7-517,共11页
以Cr^(3+)为金属离子、对苯二甲酸(H_(2)BDC)为配体,采用微波水热技术合成MIL-101(Cr)材料,探索传统加热方式及微波法对MIL-101(Cr)结构的影响。基于微波水热法,考察晶化温度、时间、氢氟酸调节剂对MIL-101(Cr)结构、形态的调控,研究了M... 以Cr^(3+)为金属离子、对苯二甲酸(H_(2)BDC)为配体,采用微波水热技术合成MIL-101(Cr)材料,探索传统加热方式及微波法对MIL-101(Cr)结构的影响。基于微波水热法,考察晶化温度、时间、氢氟酸调节剂对MIL-101(Cr)结构、形态的调控,研究了MIL-101(Cr)材料对氢气的吸附情况,并采用XRD、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Cr^(3+)/H_(2)BDC/氢氟酸摩尔比为1/1/0.2、晶化温度483 K和时间1.0 h时,制备的MIL-101(Cr)材料结晶度最优,并呈现出规整的八面体形状,其比表面积高达3536 m^(2)/g。在温度77 K、压力0~5 MPa的条件下,MIL-101(Cr)材料的氢气吸附量达到5.79%(质量分数)。此外,对MW-5储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探究,通过LDF模型计算得到其晶内扩散系数为9.62×10^(-17)m^(2)/s,说明氢分子在MW-5材料中有较快的扩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合成 金属有机框架 MIL-101(Cr)材料 储氢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流漩涡空化技术的金属阻氢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俊 张苏桐 +3 位作者 王朋 宋辰辰 王旭迪 黄瑞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真空金属材料的阻氢性能是决定其氢渗透率、放气率以及氢脆的关键因素,对储氢、核聚变、加速器等领域至关重要。目前,主流的阻氢手段为涂层法,其阻氢效果较好,然而对于大面积批量处理以及复杂异形表面的处理效率偏低,需要拓展新型阻氢... 真空金属材料的阻氢性能是决定其氢渗透率、放气率以及氢脆的关键因素,对储氢、核聚变、加速器等领域至关重要。目前,主流的阻氢手段为涂层法,其阻氢效果较好,然而对于大面积批量处理以及复杂异形表面的处理效率偏低,需要拓展新型阻氢技术。该研究利用高压射流产生漩涡空化气泡,并通过空化泡的溃灭作用在材料表层产生GPa量级的微射流与冲击波作用,引入塑性变形和残余压应力,实现表层硬化层阻氢。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射流漩涡空化改性使氢渗透率下降了65%,其阻氢效果优于弹丸喷丸约30%。射流漩涡空化改性技术具有绿色环保、设备成本低、处理速率高、对复杂异型零部件适用性好等优点,为金属材料阻氢技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氢 金属材料 射流漩涡空化 氢渗透 实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改性提高轻金属氢化物储氢性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海花 马宁 +2 位作者 张猛 石哲 曹志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共5页
固态储氢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储氢方式之一。铝氢化锂(LiAlH_(4))、铝氢化钠(NaAlH_(4))和氢化镁(MgH_(2))等轻金属氢化物具有储氢容量高、成本低等优点,是固态储氢材料研究的重点,但较高的吸/放氢温度、缓慢的动力学性能阻碍了其实际... 固态储氢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储氢方式之一。铝氢化锂(LiAlH_(4))、铝氢化钠(NaAlH_(4))和氢化镁(MgH_(2))等轻金属氢化物具有储氢容量高、成本低等优点,是固态储氢材料研究的重点,但较高的吸/放氢温度、缓慢的动力学性能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掺杂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LiAlH_(4)、NaAlH_(4)和MgH_(2)等轻金属氢化物的动力学能垒,是改善吸/放氢性能的有效途径。介绍了轻金属氢化物LiAlH_(4)、NaAlH_(4)和MgH_(2)的基本性质、储氢原理、掺杂改性及催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轻金属氢化物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轻金属氢化物 铝氢化锂 铝氢化钠 氢化镁 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氢脆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连忠 张佳敏 +3 位作者 张保平 胡昕怡 何江 牛成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455-7464,共10页
氢能作为21世纪极具前景的一种低碳、高效的二次能源,是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然而,金属材料的氢脆现象即:氢以不同形态扩散到金属中以固溶态存在或生成氢化物,致金属晶格高度变形,降低韧性及延性,引起脆化至断裂,因其具有... 氢能作为21世纪极具前景的一种低碳、高效的二次能源,是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然而,金属材料的氢脆现象即:氢以不同形态扩散到金属中以固溶态存在或生成氢化物,致金属晶格高度变形,降低韧性及延性,引起脆化至断裂,因其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及失效形式多样性等特点,成为制约氢能储运系统服役寿命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随着实验手段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完善,中外学者近年来针对氢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综述了氢脆研究的最新进展:首先阐述了氢脆失效概念及氢脆发生机理,并分析了储氢压力容器的氢脆特征及不同影响因素,其次总结了现有评价材料氢脆敏感性的宏观至微观、静态和动态实验方法的特点及主要应用范围,着重讨论了与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结合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以期为氢环境中金属材料抗氢脆性能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损伤 氢脆机理 金属材料 物理与数值模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催化剂改善轻金属氢化物储氢性能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旭阳 石哲 +3 位作者 张海花 夏誉豪 李晓磊 曹志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7-62,共6页
MgH_(2)、NaAlH_(4)和LiAlH_(4)等轻金属氢化物具有储氢量高、可逆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吸放氢温度较高、动力学缓慢,限制了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通过掺杂催化剂能够改善轻金属氢化物的吸放氢性能。其中... MgH_(2)、NaAlH_(4)和LiAlH_(4)等轻金属氢化物具有储氢量高、可逆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吸放氢温度较高、动力学缓慢,限制了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通过掺杂催化剂能够改善轻金属氢化物的吸放氢性能。其中,单原子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循环稳定性等优点,可有效降低轻金属氢化物的动力学能垒,进而提高动力学速率,降低吸放氢温度。重点阐述了单原子催化剂改善轻金属氢化物储氢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单原子催化剂未来在这方面应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基于轻金属氢化物的固态储氢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轻金属氢化物 催化性能 单原子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电解水制氢非贵金属氧化物阳极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博通 桂珑恩 +4 位作者 刘太楷 俞泽新 李建伟 邓春明 刘敏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1-463,共13页
碱性电解水制氢是当前最清洁、高效的氢气制取技术之一,其电解过程包含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其中,析氧反应为四电子参与过程,动力学缓慢、能量转换效率低,是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瓶颈环节,常需要电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非贵金属氧化物来源... 碱性电解水制氢是当前最清洁、高效的氢气制取技术之一,其电解过程包含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其中,析氧反应为四电子参与过程,动力学缓慢、能量转换效率低,是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瓶颈环节,常需要电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非贵金属氧化物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催化活性高,可用于驱动和催化电解水析氧反应,已受到广泛关注。按一元金属氧化物、多元金属氧化物、高熵氧化物分类,总结了非贵金属氧化物电解水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概述了电解水阳极材料催化性能的优化策略;讨论了非贵金属氧化物电解水阳极材料制备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对非贵金属氧化物电解水阳极材料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氧化物 碱性电解水制氢 阳极材料 优化策略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氢容器用金属材料的氢脆敏感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车行 俞益峰 +2 位作者 金宸 王利 王新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863,共6页
由于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导致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开发高效、清洁新能源。氢能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清洁二次能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氢的高效和安全储运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储氢容器临氢材料的... 由于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导致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开发高效、清洁新能源。氢能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清洁二次能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氢的高效和安全储运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储氢容器临氢材料的氢脆敏感性是氢能的制造、运输、储存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介绍了氢脆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于304不锈钢、316不锈钢、Cr-Mo钢、6016铝合金等主流储氢容器用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储氢容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容器 氢脆敏感性 储氢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磷化物复合材料在催化电解水析氢性能提升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旋 李梦锐 +3 位作者 陈一尘 樊辉强 王宾 袁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5,33,共9页
镍基磷化合物因其自身的类氢化酶电子结构和其出色的稳定性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电解水析氢能力。单金属磷化物因其本征活性不足、导电性不高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使其在实际应用上受到了限制。综述了结构新颖、性能优异和稳定性高的镍基磷... 镍基磷化合物因其自身的类氢化酶电子结构和其出色的稳定性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电解水析氢能力。单金属磷化物因其本征活性不足、导电性不高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使其在实际应用上受到了限制。综述了结构新颖、性能优异和稳定性高的镍基磷化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分析了通过杂原子掺杂、形貌调控、结合自支撑材料和复合新型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石墨炔、二维材料MXene)等方式在调控催化材料的电子结构、微观形貌、促进长时间电解稳定性、增大比表面积和提高导电性方面提升电解水析氢性能的研究成果。为探索催化活性高和结构稳定兼备的新型镍基磷化物复合材料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析氢性能 镍磷化合物 复合材料 非贵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0.6)Ni_(0.4)/N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若璇 刘睿莹 +3 位作者 谢婧 陈香香 王志远 曹振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6,共8页
为了提高氨硼烷(AB)在温和条件下的水解制氢性能,开发了兼具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首先在常温常压下直接搅拌反应物溶液得到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CoNi-ZIF[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的一种],然后高温焙烧CoNi-ZIF前体制得以氮掺杂多孔... 为了提高氨硼烷(AB)在温和条件下的水解制氢性能,开发了兼具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首先在常温常压下直接搅拌反应物溶液得到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CoNi-ZIF[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的一种],然后高温焙烧CoNi-ZIF前体制得以氮掺杂多孔炭(NC)为载体的Co_(x)Ni_(1-x)/NC(x为Co原子的摩尔分数,0<x<1)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一系列手段对Co_(x)Ni_(1-x)/NC催化剂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改变Co/Ni金属配比、催化剂用量、AB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探究催化剂对AB水解制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Ni摩尔比为6∶4时得到的催化剂Co_(0.6)Ni_(0.4)/NC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Co_(0.6)Ni_(0.4)/NC的催化活性最优,在温度298K下其催化AB完全水解的时间最短;Co_(0.6)Ni_(0.4)催化AB制氢的反应转化频率为1832.79h^(-1),活化能为64.81 kJ/mol;经10次循环使用,其催化AB完全水解制氢的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循环使用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氨硼烷水解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材料 CoNi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量子筛效应分离氢同位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鹏 程嘉贤 马福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0-544,I0002,共16页
由于氢同位素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分离高纯度的氢同位素成为现代分离技术的重大难题之一。实现高纯度氢同位素分离可为未来热核聚变反应堆提供大量的燃料,有望彻底解决能源危机。氘在中子慢化剂、同位素标记、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制... 由于氢同位素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分离高纯度的氢同位素成为现代分离技术的重大难题之一。实现高纯度氢同位素分离可为未来热核聚变反应堆提供大量的燃料,有望彻底解决能源危机。氘在中子慢化剂、同位素标记、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制药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工业化分离氢同位素的方法:低温精馏、Girdler硫化法均存在分离因子低、能耗高的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微孔材料的量子筛效应在低温下可被用来分离氢同位素,并对其展开了计算和实验研究。本文介绍了微孔材料分离氢同位素的量子筛(QS)效应,包括动力学量子筛(KQS)效应与化学亲和量子筛(CAQS)效应,综述了部分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分离氢同位素微孔材料的计算和实验结果。研究证明MOFs材料在低温分离氢同位素上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分离 量子筛效应 微孔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管道本体及焊缝裂纹扩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瑕 谭旻倩 +1 位作者 张沁蕊 贾文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63-3073,共11页
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是实现大规模输氢的有效方式,然而管道钢本体及焊缝在渗氢后会因氢脆而裂纹扩展加剧。综述了不同氢分压、加载频率、残余应力等条件下,管道本体与焊缝渗氢后的裂纹扩展试验研究进展,总结了渗氢钢材的裂纹扩展机制,分... 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是实现大规模输氢的有效方式,然而管道钢本体及焊缝在渗氢后会因氢脆而裂纹扩展加剧。综述了不同氢分压、加载频率、残余应力等条件下,管道本体与焊缝渗氢后的裂纹扩展试验研究进展,总结了渗氢钢材的裂纹扩展机制,分析了钢材裂纹扩展的理论和唯象模型,介绍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有限元方法等数值模拟技术在掺氢钢材裂纹扩展研究领域的应用。对照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后本体及焊缝的安全性管理需求,分析了试验、理论及数值模拟三方面研究在预测和防止管道裂纹扩展方面存在的不足,阐明了下一步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试验、理论及模拟三方面的协同研究方法,为维护掺氢天然气管道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掺氢天然气 氢脆 裂纹扩展 氢与材料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储氢材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鑫 陈义武 +1 位作者 刘超 耿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围绕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储氢材料制备及研究技术,总结归纳了碳基材料、有机多孔材料、氢化物材料、金属材料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的储氢容量及优缺点,为固体储氢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数据。最后总结了固态... 围绕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储氢材料制备及研究技术,总结归纳了碳基材料、有机多孔材料、氢化物材料、金属材料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的储氢容量及优缺点,为固体储氢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数据。最后总结了固态储氢材料目前的技术难点,展望了该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碳基材料 多孔材料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临氢金属材料的氢相容性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凯 彭文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7,共7页
金属材料在高压氢环境下可能存在高压氢脆现象,对氢能高压储输装备的安全使用产生威胁,在高压氢环境下开展氢相容性测试是获得材料临氢力学性能、预防装备因高压氢脆引起失效的有效手段。该文总结了金属材料的氢脆理论,从测试原理、测... 金属材料在高压氢环境下可能存在高压氢脆现象,对氢能高压储输装备的安全使用产生威胁,在高压氢环境下开展氢相容性测试是获得材料临氢力学性能、预防装备因高压氢脆引起失效的有效手段。该文总结了金属材料的氢脆理论,从测试原理、测试标准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高压氢环境下金属材料氢相容性的测试方法,并介绍了测试装置及测试流程。最后以4130X钢为例,开展了空气和50 MPa氢气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高压氢气对4130X的疲劳裂纹扩展有明显加速作用,且加速程度随着裂纹的扩展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最终氢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达到空气下的近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氢脆 氢相容性测试 疲劳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机械浆制浆原料中过渡金属离子对其漂白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焦婷 赵志坤 +4 位作者 朱北平 焦健 房桂干 邓拥军 张凤山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4-93,共10页
本研究以我国化学机械浆生产中主要使用的3种桉木和3种杨木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浆料和预浸渍溶出物中过渡金属离子含量的差异,分析了过渡金属离子含量对浆料漂白性能以及预浸渍溶出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木原料中较多的Mn^(2+)... 本研究以我国化学机械浆生产中主要使用的3种桉木和3种杨木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浆料和预浸渍溶出物中过渡金属离子含量的差异,分析了过渡金属离子含量对浆料漂白性能以及预浸渍溶出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木原料中较多的Mn^(2+)和杨木中较多的Fe^(3+)导致浆料的漂白性能较差;桉木和杨木预浸渍溶出物中较多的Fe^(3+)导致二者的抗氧化性较强,由此导致实际生产中化学品消耗量较高;对于完全脱除预浸渍溶出物的浆料,增加螯合剂用量对杨木的漂白性能无显著影响,对桉木的漂白性能有一定提高;对于保留预浸渍溶出物浆料,增加螯合剂用量比增加H_(2)O_(2)用量对2种浆料漂白性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浆 制浆原料 金属离子 碱性H_(2)O_(2)漂白 预浸渍溶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纯化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18
作者 苏士焜 刘唐 +1 位作者 金也 郑金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12-5632,共21页
氢能作为未来重要的能源组成,其来源具有多样性。其中工业制氢和副产氢过程通常会伴随多种杂质,如H_(2)O、CO_(2)、CO、N_(2)、烃类、硫化物等,而杂质对氢气的实际应用影响较大,因此对工业粗氢和副产氢进行纯化处理是满足各类合格用氢... 氢能作为未来重要的能源组成,其来源具有多样性。其中工业制氢和副产氢过程通常会伴随多种杂质,如H_(2)O、CO_(2)、CO、N_(2)、烃类、硫化物等,而杂质对氢气的实际应用影响较大,因此对工业粗氢和副产氢进行纯化处理是满足各类合格用氢需求的关键环节。吸附分离是目前工业上最为常用的氢气纯化技术之一,其中吸附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分离效率和工艺操作成本,研发高性能、低成本吸附材料是吸附分离技术应用于氢气纯化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简述了常见的氢气纯化技术及吸附分离机理,重点归纳总结了活性炭、沸石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对氢气中所含CH_(4)、CO_(2)、CO杂质的吸附脱除行为,讨论了吸附材料性能优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上述吸附材料在工业应用中的优缺点,并认为未来氢气纯化吸附材料的研究应在吸附机理和计算方面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纯化 吸附材料 活性炭 沸石分子筛 金属有机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改性硅酸锌和硅酸铝及以其为基础的建筑用材料生产工艺研发
19
作者 涅列京·丹·阿 伊什科夫·亚·加 +5 位作者 罗曼诺夫·康·弗 科洛什金·叶·亚 萨宗诺娃·伊·亚 尤苏波娃·阿·安 阿赫梅托娃·列·阿 巴拉耶娃·利·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196,共5页
高含硫油气田开发面临剧毒硫化氢的安全处理及所形成的硫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科学挑战。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行业不断发展,其加工过程中副产的硫磺越来越多,硫磺产品除用于制硫酸、化肥和橡胶添加剂等主流用途外,开发新的硫磺相关产品或材... 高含硫油气田开发面临剧毒硫化氢的安全处理及所形成的硫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科学挑战。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行业不断发展,其加工过程中副产的硫磺越来越多,硫磺产品除用于制硫酸、化肥和橡胶添加剂等主流用途外,开发新的硫磺相关产品或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聚焦于高含硫油气田开发中硫化氢的处理及硫的有效利用问题,提出了通过硫磺改性金属硅酸盐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创新思路,并进行了硫磺改性金属硅酸盐的实验室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相关材料可能的应用领域。研究结果表明:①用氯化锌和氯化铝对无定形二氧化硅进行改性,有助于增加无定形二氧化硅表面活性中心数量;②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计算表明,金属氯化物与无定形二氧化硅中的氧和硅发生了化学反应;③在生产硫磺改性金属硅酸盐的工艺中应用金属(Zn、Al)氯化物作为亲电活化剂,所制得的材料指标优良,满足建筑行业要求。结论认为,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含硫废弃物处理难题,还开辟了用硫磺改性金属硅酸盐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新途径,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含硫材料 氯化铝 氯化锌 金属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安全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06
20
作者 郑津洋 刘自亮 +6 位作者 花争立 顾超华 王赓 陈霖新 张一苇 朱盛依 韩武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氢能具有储运便捷、来源多样、洁净环保等突出优点,许多国家把发展氢能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氢安全是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重要保障。在分析国内外氢安全领域近年来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依次从氢泄漏与扩散、氢燃烧与爆炸、氢与金属... 氢能具有储运便捷、来源多样、洁净环保等突出优点,许多国家把发展氢能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氢安全是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重要保障。在分析国内外氢安全领域近年来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依次从氢泄漏与扩散、氢燃烧与爆炸、氢与金属材料相容性及氢风险评价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氢安全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对我国氢安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氢泄漏与扩散 氢燃烧与爆炸 氢与材料相容性 氢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