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notations
1
作者 Zhang Mo Zhu Deq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3,共7页
By conducting specific comparis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notations,it can be summarized that the specific differences existing in th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as well as th... By conducting specific comparis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notations,it can be summarized that the specific differences existing in th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as well as their impacts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s. Effectiv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processes could be further formed to propel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s,so that the ro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ultures can be fully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的思想文化对哲学的影响
2
作者 王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哲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呈现出热度。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反思,对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提出批评,主张进行自主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研究。相比之下,人们较少思考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是不是使用了中国哲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借鉴其研究方式并受其影响。无论是在术语的形成还是观念的导向上,中国的思想文化对我国西方哲学的研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的哲学研究涵盖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以及众多哲学领域,其发展需要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和共同进步。正确地认识中国思想文化对我国哲学研究发展的影响,对于更好地认识哲学的实质,更好地发展我国哲学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的哲学 中西方哲学比较 中国思想文化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思想基础与时代关联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升级了的科学和哲学形成的新世界观的影响,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中的质能一体和时空一体观念。这两大特点从各类艺术特别是绘画中体现出来,后艺术时代的西方绘画,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如何在画中表现虚;二是如何在画中突出时间。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在这两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西方绘画大家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西方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在体现虚实结构之“虚”和突出时空结构之“时”上,与中国和印度的古典绘画既有相同的一面,还有不同的一面,体现了西方对虚和时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自身的历史演进;二是中西印的文化比较。从西方的古今之变和中西印的艺术互鉴,可以更深地体悟西方后艺术时代中的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艺术时代 质能一体 时空一体 中西印艺术 艺术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习科学研究早期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钟祖荣 张笛梅 林明榕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9,共12页
学习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创立的专门研究学习问题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类学习活动现象及规律,并用来指导人学习的综合性学科。美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学习科学,侧重研究学习的脑神经机制和学习的设计。我国学习科学的... 学习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创立的专门研究学习问题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类学习活动现象及规律,并用来指导人学习的综合性学科。美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学习科学,侧重研究学习的脑神经机制和学习的设计。我国学习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与改革开放后的独特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学习科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中西学习科学研究在基础理论、内容、方法、人员、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未来的学习科学建设要从人类学习的主体形式、分析水平,学科方向和维度以及学科的性质等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学习指导 学习科学研究会 中外学习科学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编绣与欧洲针绣蕾丝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苗荟萃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8,共11页
元明时期中国的环编绣与16世纪欧洲出现的针绣蕾丝在针法和外观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两者的体系从属、技术关联、差异动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环编绣与针绣蕾丝在当地文化中从属于不同的工艺体系,且地位有明显区别... 元明时期中国的环编绣与16世纪欧洲出现的针绣蕾丝在针法和外观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两者的体系从属、技术关联、差异动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环编绣与针绣蕾丝在当地文化中从属于不同的工艺体系,且地位有明显区别。技术细节的对比证明环编绣极有可能在15世纪参与推动了针绣蕾丝的技术革新,中西方地域的区隔使两者一直保持相对独立的并行发展。由于纺织材料和染色技术的差异导致两者产生不同的色彩偏好,而中西方提花技术的发展差距也使两者对镂空效果的需求存在差异。在多重背景的影响下,两者最终呈现为从体系到外观皆有区别的手工艺品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编绣 针绣蕾丝 对比研究 手工艺 中西文化 文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融合视角下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思考 被引量:42
6
作者 胡雪 徐凤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8,共3页
在中西文化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及体育舞蹈"中国化"的内涵,分析了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可行性,提出了体育舞蹈的"中国化"的对策,即在借鉴与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将独具特... 在中西文化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及体育舞蹈"中国化"的内涵,分析了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可行性,提出了体育舞蹈的"中国化"的对策,即在借鉴与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将独具特色的民族性音乐元素融入到体育舞蹈中,实现其"中国化"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舞蹈 中国音乐 西方音乐 音乐文化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身体训练哲学的差异与身体训练方法的融合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昊 吕韶钧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49,163,共5页
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研究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推理、归纳、演绎及逻辑分析法,从中西方的自然观和身体观的视角切入,探讨东方"身心一元论"与西方"身心二元论"的特征,从身体哲学视角比较中西方身体训练指导思想的差... 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研究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推理、归纳、演绎及逻辑分析法,从中西方的自然观和身体观的视角切入,探讨东方"身心一元论"与西方"身心二元论"的特征,从身体哲学视角比较中西方身体训练指导思想的差异。对比近年来国内新引进的训练理论,阐析中国传统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优势,说明依托西方的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下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正在不自觉地向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方法和手段靠拢、转化、融合。结论: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对身体的认识与训练理念的差别,在西方强势文化主导下竞技体育抑制了中国传统体育训练优势的发挥。近年来,西方所谓的先进训练理念,在中国传统武术和养生中早有运用。发掘和整理中国武术和养生等项目中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竞技体育训练的突破点。在国际语境下,构建中国传统身体训练的理论框架,为现代体育的身体训练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 身体训练哲学 武术训练 对比研究 中西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医学教育对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炜 朱虹 钱静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6,共5页
医学教育的规律是相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学制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运行等方面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对于开展中西医结合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于推动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中西医结合 教学比较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高校绩效考核体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维德 牛凯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38-45,54,共9页
本文在中西方高校不同管理背景的基础上,探究中西方高校的绩效考核。从政府和社会对高校的绩效考核分别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并就考核指标设置、权重分配和方法选择等考核内容展开讨论。最后总结了西方高校绩效考核对我国高校绩效考核体系... 本文在中西方高校不同管理背景的基础上,探究中西方高校的绩效考核。从政府和社会对高校的绩效考核分别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并就考核指标设置、权重分配和方法选择等考核内容展开讨论。最后总结了西方高校绩效考核对我国高校绩效考核体系未来发展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高校 绩效考核体系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服装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屠恒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服装文化是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与中国的巫觋和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在其发展进程中,因袭、守旧,继承性与连续性远大于变异性与创...  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服装文化是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与中国的巫觋和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在其发展进程中,因袭、守旧,继承性与连续性远大于变异性与创新性。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将服装视作一门特殊的人体艺术,注重形式,认为形式即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明显,风格变化昭然。变异与创新性远大于继承与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服装文化 比较研究 礼乐文化 单源性 多源性 人体艺术 巫觋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剑雄 孔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2-1614,共3页
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将重度癌痛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刺镇痛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使用西药),比较两组的止痛疗效、止痛持续时间、毒副作用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止痛效果... 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将重度癌痛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刺镇痛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使用西药),比较两组的止痛疗效、止痛持续时间、毒副作用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止痛效果、止痛持续时间及减轻毒副作用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癌痛能明显提高止痛效果,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针刺镇痛 晚期癌痛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乐器和音乐分类法的多维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民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104,共9页
长期以来,在西方音乐体系里较多习用宏观分类法和微观分类法这一对乐器分类观念和方法。但是根据对中国和其他非西方文化中的乐器分类法的考察,可说其中并未局限于从上述二元对立关系来谈乐器分类。受此启发,似可兼从其他的两分法诸如... 长期以来,在西方音乐体系里较多习用宏观分类法和微观分类法这一对乐器分类观念和方法。但是根据对中国和其他非西方文化中的乐器分类法的考察,可说其中并未局限于从上述二元对立关系来谈乐器分类。受此启发,似可兼从其他的两分法诸如“物质的和文化的”、“局内的(insiders)和局外的”(outsid-ers)、“主位的(emic)和客位的(etic)”、“人工的和自然的”、“形式化的和非形式化的”、“比较的和描述的”等交叉分类思维侧面,对上述“宏观-微观”分类体系予以补充。但是在这种交叉的分类思维系统中,宏观分类法和微观分类法乃位于核心,是一对最重要的分类概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 非西方音乐 中国音乐 乐器分类法 宏观-微观 局内-局外 主位-客位 人工-自然 比较-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盖军静 李永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2,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凸显了不同于当今世界其他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特色,“中国式”所针对的就是他者,概念本身蕴含着比较视野。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模式虽各具特色,但总体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二是苏联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凸显了不同于当今世界其他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特色,“中国式”所针对的就是他者,概念本身蕴含着比较视野。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模式虽各具特色,但总体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二是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却无法归于其中任何一类,它是中国特有的现代化道路。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有必要引入比较视野,在比较研究中才能更加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才能够更加清晰透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视野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苏联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质疑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坤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3,共5页
对当下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两种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认为,由于中西体育文化在价值观念、表现形态、文化适应性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发展形态不平衡,两者不可能融合。中西体育文化比较应该走出二元对立、非... 对当下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两种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认为,由于中西体育文化在价值观念、表现形态、文化适应性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发展形态不平衡,两者不可能融合。中西体育文化比较应该走出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研究框架,使二者在各自领域内并行发展。当前,我国应大力学习西方体育文化,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体育 体育文化 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全盘化西”——论“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之“拐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6,共7页
甲乙两种异质文化相遇相融,大致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以乙化甲,二是甲乙并尊或并斥,三是以甲化乙。具体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的三大格式:以西化中,援中入西;中西并尊,或中西并斥;以中化西,援西入中。考察明末以降... 甲乙两种异质文化相遇相融,大致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以乙化甲,二是甲乙并尊或并斥,三是以甲化乙。具体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的三大格式:以西化中,援中入西;中西并尊,或中西并斥;以中化西,援西入中。考察明末以降四百余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门学问已经来到"全盘化西"的"拐点"上:止步于"以西化中"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中西并尊"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构建"普世哲学"已经没有出路;只有"全盘化西",才是中国哲学之唯一出路。所谓"化西",就是"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所谓"全盘化西",就是"全方位地吃掉"西学",全方位地消化"西学。我们祖先在五千年的长史中,已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格式系统",我们就可以拿这个"格式系统"去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最终把"西方哲学"变成"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产出"新中国哲学",就象我们曾经拿这个"格式系统"吃掉佛学、消化佛学,最终产出"禅宗"一样。中国当代学人,要拿出"禅师"的勇气与气魄来。我们曾经用八个世纪的时间"全盘化佛",明末以降中西哲学之较量,已历四个世纪,再用四百年,我们还是有机会用中华"格式系统"吃掉、消化"西方哲学",开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西化中 中西并尊 以中化西 全盘化西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骑士与中国古代的侠——中西方文学共同母题中表现的正义精神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5,共8页
西方文学表现骑士的正义事业多为民族解放,骑士是为广大民众铲除暴君统治者、外敌的英雄,注重强调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念;中国古代侠文学中的正义,带有明显的个体借助为君国建功立业来体现自我价值的趋向。西方的鹰与中国的剑,分别代... 西方文学表现骑士的正义事业多为民族解放,骑士是为广大民众铲除暴君统治者、外敌的英雄,注重强调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念;中国古代侠文学中的正义,带有明显的个体借助为君国建功立业来体现自我价值的趋向。西方的鹰与中国的剑,分别代表欧洲骑士与中国侠的正义精神。古代中国极重"私义"(private justice),是家族或小团伙的道德,未必是社会公理正义。在中国,违法杀人复仇是一种道德实现;在西方,受基督教影响,人的善恶,上帝才是仲裁者,西方骑士的爱情本身就由正义构成,行使正义使命的主要动机即获取女性爱情;而古代中国侠的正义,却要高于情爱,常以牺牲情爱换取正义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士 正义精神 中西比较 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写中日音乐交流的新篇章——第七届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晓辉 周耘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共7页
2007年9月8至11日,在武汉音乐学院召开了"第七届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共收到提交参会的论文79篇,参会的正式代表78名,其中日方代表26人,中日学者共宣讲论文74篇。会议期间,除论文宣讲外,还举办了"我有嘉宾... 2007年9月8至11日,在武汉音乐学院召开了"第七届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共收到提交参会的论文79篇,参会的正式代表78名,其中日方代表26人,中日学者共宣讲论文74篇。会议期间,除论文宣讲外,还举办了"我有嘉宾琴瑟友之——名家古琴专场音乐会",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代表荆楚文化的荆州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这次会议视野开阔、内容充实,被中日学者誉为展示了"中日音乐学术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届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 音乐比较 武汉音乐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底本中的Being问题 被引量:10
18
作者 俞宣孟 《哲学分析》 2013年第2期4-21,197,共18页
中西哲学各有自己的传统,它们今后的发展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是传统仍然是它们各自发展的底本。所谓"底本",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它的特征:语言的特征、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的方向和表述方式,以及... 中西哲学各有自己的传统,它们今后的发展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是传统仍然是它们各自发展的底本。所谓"底本",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它的特征:语言的特征、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的方向和表述方式,以及围绕着哲学问题的争论而产生的哲学分支或流派。通过重论述Being与西方哲学的形态特征,并结合评述杨国荣先生的哲学成果,可期为总结中国哲学形态总结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Being问题 底本 杨国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建构中的中西比较意识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绍瑾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5,共8页
从传统“诗文评”到“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作为“它者”的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学思潮的介入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20世纪初,大举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学理论和学术思想直接催发或间接影响到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阐释,以及中国文学批... 从传统“诗文评”到“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作为“它者”的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学思潮的介入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20世纪初,大举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学理论和学术思想直接催发或间接影响到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阐释,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构。在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隐含了一种天然的中西比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学科建构 中西比较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新潮音乐倾向的多样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54,共7页
20世纪80年代的新潮音乐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也有对中国传统的否定,也有社会批判的力度,但最主要却是把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既高扬了西方的现代音乐,又呈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空灵的艺术魅力,正是在这一点上,80年代的新潮... 20世纪80年代的新潮音乐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也有对中国传统的否定,也有社会批判的力度,但最主要却是把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既高扬了西方的现代音乐,又呈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空灵的艺术魅力,正是在这一点上,80年代的新潮音乐与其美术、电影等其他艺术门类不同,显出了自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潮音乐 否定传统 批判社会 中西结合 空灵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