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效率与规模效率研究 被引量:67
1
作者 周静 王立杰 石晓军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不仅要从总量的角度进行,更应注重从'效率'角度的展开.利用研究效率的标准方法--DEA模型对我国29个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从'人'、'财'、物以及论文产出、成果鉴... 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不仅要从总量的角度进行,更应注重从'效率'角度的展开.利用研究效率的标准方法--DEA模型对我国29个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从'人'、'财'、物以及论文产出、成果鉴定及科技服务6个方面构造了这些地区高校1994~2002年的合并DEA分析模型.运算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有两种有效形态,它们的驱动因素是不同的;②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差异并不悬殊;③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目前基本处于依靠规模投入带动的发展阶段;④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高校科技创新融入现实经济建设的程度还有待加强.根据这些基本结论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 制度效率 规模效率 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梯度测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仵凤清 高利岩 陈飞宇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科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京津冀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在科技整体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为了更明确、更直观地表明地区之间的科技差异,文章提出以科技梯度系数衡量地区间的科技梯度,用比较科技创新效率、比较科... 科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京津冀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在科技整体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为了更明确、更直观地表明地区之间的科技差异,文章提出以科技梯度系数衡量地区间的科技梯度,用比较科技创新效率、比较科技资金投入率、比较科技人员投入率的乘积表示科技梯度系数,并对京津冀三地的科技梯度系数进行了实证测度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所研究的测度方法科学可靠,而且不管从科技投入还是科技创新效率来看,京津的科技梯度远高于河北。因此,三省市应加强科技合作,打造京津冀科技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梯度 科技梯度系数 比较科技创新效率 比较科技资金投入率 比较科技人员投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要素集聚对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晓君 孙立新 +1 位作者 吴敬学 毛世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0-144,150,共6页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重组和整合,是京津冀城市群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分析京津冀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分解,考察了创新要素集聚对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的...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重组和整合,是京津冀城市群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分析京津冀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分解,考察了创新要素集聚对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津冀农业科技投入要素具有高集聚和弱流动性特征,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在北京地区的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近年来农业研发人才集聚特征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贡献为负,创新要素集聚溢出效应不明显,北京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建议未来从建立协同发展长效机制、营造科技人才跨区流动综合环境、细化农业创新资源开放合作清单和路径等方面构建京津冀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 集聚与扩散 创新效率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12年中国科技创新重心的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域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恒 杜德斌 肖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重心模型引入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演变的研究当中,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总结了驱动我国科技创... 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重心模型引入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演变的研究当中,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总结了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重心16年来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逐渐偏离我国几何中心;我国科技创新重心与高技术产业重心、经济重心和研发投入重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科技创新环境是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重心 区域差异 比较分析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谢子远 鞠芳辉 孙华平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6,共4页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各相关地区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可能影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因素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海洋科研机构规模、高级职称人员比重两个变量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而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及研究生...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各相关地区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可能影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因素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海洋科研机构规模、高级职称人员比重两个变量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而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及研究生比重两个变量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据此提出了提高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技 创新效率 超效率 影响因素 科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视角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朱恬恬 卢雅华 张跃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我国高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加上互动频繁,导致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差异,且可能有溢出现象,但尚未受到关注。为此,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27个省份的数据,将高校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相互关联的子阶段,... 我国高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加上互动频繁,导致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差异,且可能有溢出现象,但尚未受到关注。为此,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27个省份的数据,将高校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相互关联的子阶段,然后利用两阶段DEA方法测算高校科技创新整体效率、知识创新效率以及成果转化效率,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在样本期间内,总体上我国高校成果转化效率高于知识创新效率,但它们的效率水平由高到低的地区分布均为:西部-东部-中部。第二,高校之间科技创新整体效率和知识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弱,而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三,高校知识创新效率尚未对成果转化效率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产学合作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周边地区知识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未对成果转化效率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效率 两阶段DEA方法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蔡元成 赵敏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5期52-55,共4页
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构建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解释了... 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构建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解释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具有的优势及不足。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省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效率评价 高新技术产业 对策建议 中部六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光华 王建冬 郭明军 《技术经济》 CSSCI 2013年第10期37-41,共5页
按照OECD的标准,将我国28个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四类。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比较了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 按照OECD的标准,将我国28个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四类。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比较了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其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相关系数随着制造业技术含量的提升而增大;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人均固定资产对低技术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投入 创新效率 技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研究——基于超效率的三阶段DEA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瑛 崔宇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笔者采用2007年中国地方高校科技数据,首先对人力投入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三个公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超效率的三阶段DEA对28个省市的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效率评... 笔者采用2007年中国地方高校科技数据,首先对人力投入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三个公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超效率的三阶段DEA对28个省市的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效率评价体系下,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以及政府拨款在科研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对效率没有影响,但对于某些地区,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地方高校中的研发机构数太少和研究项目数太多是制约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科技创新效率 因子分析 三阶段DEA s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要素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朱恬恬 胡霞 彭华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169,共7页
引入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了2011—2015年31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要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在考察的31所高校中,还有1/3左右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小于1,导致所有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平均值略小于1... 引入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了2011—2015年31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要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在考察的31所高校中,还有1/3左右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小于1,导致所有高校的Malmquist指数平均值略小于1(0.983 0);B类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不比A类高校逊色;农业类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高于综合类和工科类,而师范类高校相对较差;西部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优于东部高校,而东部高校优于中部高校;技术进步效率是各类高校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短板和未来继续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双一流 科技创新 效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创新效率测算与国际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承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当前我国多个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如何客观衡量科技创新效率并进行国际比较尤为重要。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Bootstrap-DEA方法对2009—2018年包括中国在内的36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 当前我国多个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如何客观衡量科技创新效率并进行国际比较尤为重要。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Bootstrap-DEA方法对2009—2018年包括中国在内的36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的BCC-DEA模型在测算科技创新效率时存在一定偏误,经过Bootstrap方法修正后的效率值更加合理;各国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效率内部分化明显,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科技创新效率显著领先于其他创新型国家;2018年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值为0.8482,国际排名第13位,属于高投入高效率国家类型;2014年我国进入“新常态”后,国家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显著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国际排名稳中有进,但仍落后于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创新效率 国际比较 Bootstrap-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效率测算及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震 尤建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7-50,共4页
区域内部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的合理布局是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的关键。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改进并构建了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优化配置模型;运用定量的方法对2007年沿海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结合实际... 区域内部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的合理布局是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的关键。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改进并构建了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优化配置模型;运用定量的方法对2007年沿海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资源 科技创新效率 沿海地区 优化配置模型 帕累托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杨 王海芸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6-71,共6页
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机理。利用2005—2014年北京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分别测度了北京的政府科技投入综合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两者的协调... 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机理。利用2005—2014年北京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分别测度了北京的政府科技投入综合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两者的协调状况。结果显示:2005—2014年期间北京的政府科技投入综合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发展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2009年出现波谷,从2013年开始达到高度协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科技投入 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效率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双元创新与科技创新效率——基于双元创新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擎 何枫 吕泉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2,共7页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高校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协调双元创新行为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关于高校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未能揭示二者关系的变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本文以我国部属高校为研...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高校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协调双元创新行为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关于高校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未能揭示二者关系的变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本文以我国部属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并实证检验了科学研究和知识转移这对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科学研究与知识转移效率呈倒U型关系;第二,高校双元创新之间存在动态关系,往期的知识转移效率对当期科学研究效率具有负向影响;第三,高校科学研究与知识转移的相对平衡会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知识转移 双元创新 科技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二阶段效率评价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冯志军 朱建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07,共5页
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研究并设计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从科技投入到经济产出的二阶段模型,以专利技术、学术论文等作为中间产品,分别对我国各省级区域从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到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再到形成创新效益的转化效率进行了评... 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研究并设计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从科技投入到经济产出的二阶段模型,以专利技术、学术论文等作为中间产品,分别对我国各省级区域从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到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再到形成创新效益的转化效率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照产出效率和转化效率的有效性设置两个维度,并据此对我国各省级区域按科技创新效率划分为4个不同的类别。最后在分析各类地区形成特征及原因的基础上,为各类地区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出效率 经济转化效率 二阶段模型 DE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创新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CEO经历、能力平衡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6
16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0,共12页
在涉农企业研发体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现实约束下,选择开放式创新以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对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使用SBM—网络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4—2017年我国2144家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 在涉农企业研发体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现实约束下,选择开放式创新以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对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使用SBM—网络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4—2017年我国2144家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开放式创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CEO经历、吸收能力与集成能力平衡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开放式创新未超过阈值时,CEO学术经历与研发经历均正向调节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反之,CEO学术经历有助于缓和开放式创新的负向影响,但CEO研发经历未起到缓和作用;吸收能力和集成能力不平衡度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未超过阈值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且加剧了其超过阈值后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拓宽了开放式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理论,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好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CEO经历 吸收能力 集成能力 涉农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技政策组合特征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分阶段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孟维站 徐喆 +1 位作者 刘宇佳 赫子嫱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54,共6页
科技政策由于能有效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从综合性、一致性和均衡性三个方面来度量科技政策的组合特征,通过建立科技政策组合特征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阶段影响的系列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找到科技政策的结构... 科技政策由于能有效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从综合性、一致性和均衡性三个方面来度量科技政策的组合特征,通过建立科技政策组合特征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阶段影响的系列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找到科技政策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绝大部分模型的综合性和一致性的效果都较好,说明我国科技政策所包括的类别、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所体现的方面都比较齐全,协同程度也较高。第二,均衡性存在很多问题:政策目标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政策之间发展强度不均衡;鼓励基础研究政策内各个方面政策发展强度不均衡;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在促进科技成果研发方面的政策发展强度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策 创新效率 政策组合特征 分阶段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