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眼全球共同利益:“世界公民”教育的国际研究新趋势 被引量:8
1
作者 宋强 饶从满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开展的传统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全球公民教育发展需要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超越短期利益,推进学习者成为2030年的"世界公民"。当前"世界公民"教育研究本着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辩证逻辑...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开展的传统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全球公民教育发展需要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超越短期利益,推进学习者成为2030年的"世界公民"。当前"世界公民"教育研究本着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辩证逻辑,聚焦在"人权保护与共同发展""国家认同到世界认同""全球治理到世界政府""西方式普适思想与多元文明共生"四个方面。为此,我国公民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教育中的国家认同;培养社会主义"世界公民",提升国际话语权;寻求人类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公民 公民教育 全球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郑尚植 常晶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共11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不仅要实现“国内大循环”,也要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动。为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情况下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试图回答“中心-外围”体系下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不仅要实现“国内大循环”,也要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动。为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情况下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试图回答“中心-外围”体系下不平等的共同体转向平等的共同体的必然性,解释构建“双循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中的作用和理论逻辑;并梳理出建国以来国内市场如何培育、国际秩序如何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分析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如何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实现路径,深化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世界格局的合理演变。完善与演进“双循环”的理论基础,论证国内循环与去依附的关系,并证明去依附如何成为中国经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主线是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去依附 “中心-外围”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新世界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国际传播 被引量:42
3
作者 袁靖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113,共9页
当前,全球化危机重重,世界正面临重要历史关口。中国提出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中国方案。抓住机遇,向全球清晰阐明中国智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在当前全球危机时代的特定价值,是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 当前,全球化危机重重,世界正面临重要历史关口。中国提出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中国方案。抓住机遇,向全球清晰阐明中国智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在当前全球危机时代的特定价值,是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应重点破题的方向。传媒人应主动融通中外思想资源中的世界主义话语,将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中国的新世界主义,作为国家战略议题,进行价值传播的顶层规划,增强国际传播的道义感召力,引领全球治理理念创新的话语权与主导权,推进中国价值理念的全球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新世界主义 全球化 国际传播 中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功能 被引量:5
4
作者 韩喜平 张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2,共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认可。政党作为世界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其政党政治影响着世界形势的走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势,它的推动需要世界各...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认可。政党作为世界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其政党政治影响着世界形势的走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势,它的推动需要世界各政党的极力参与并发挥自身功能,即加大理论研究和宣传,充分增加共识;搭建对话平台,推进多层次化的高层对话;始终坚持互相尊重,大家的事情协商来办;共同增进民生福祉,加大人道主义的救扶;加强人文交流,增加政党沟通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党政治 政党作为 政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学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继龙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5-172,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提出以来,国内学界主要从内涵、形成与发展、历史定位及其实践路径等方面对其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概念不清、研究视角较狭窄、形而上学和"二元对立"思维较突出等问题。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提出以来,国内学界主要从内涵、形成与发展、历史定位及其实践路径等方面对其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概念不清、研究视角较狭窄、形而上学和"二元对立"思维较突出等问题。对此,学界应厘清"共同体"概念的演变过程,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注重运用比较视野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与落实,注重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能带来的全球性和地方性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 四个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国际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俊宗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8,36,共9页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其呈现出教育视野不断拓宽,参与国不断增加,教育行为由自发转向有组织,内涵由单一转向多样,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和基础条件更加完善等变化。从当今全球教育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来看,教育国际化更加突出教育的人类...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其呈现出教育视野不断拓宽,参与国不断增加,教育行为由自发转向有组织,内涵由单一转向多样,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和基础条件更加完善等变化。从当今全球教育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来看,教育国际化更加突出教育的人类普遍性、内在关联性要求和教育对人类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关注国际教育的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责任以及参与各方就特殊问题的共同协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当今教育国际化所呈现的这些新特点高度契合,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更好地推进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另一方面教育国际化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彰显出特殊价值。我们要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信,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担当,进一步提高中国教育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融入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贡献中国教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教育力量 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30
7
作者 谭文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出发,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文明兴衰生态决定论、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生态环境财富论、生态环境民生论、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出发,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文明兴衰生态决定论、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生态环境财富论、生态环境民生论、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理念、生态文化观、生态文明教育观、生态环境全球治理观等主要观点、理念和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理论指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生态世界提供了宝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文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郑永扣 方兰欣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0,共6页
文化是普遍性本质规定与特殊性实存形态的统一,在冲突与融合中使人类走向更大的共同体。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过快速发展之后,弊端日益突出,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挑战现代西方文明。中国首倡携手同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新... 文化是普遍性本质规定与特殊性实存形态的统一,在冲突与融合中使人类走向更大的共同体。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过快速发展之后,弊端日益突出,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挑战现代西方文明。中国首倡携手同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新秩序建构与文明新发展做出了中国判断,提供了中国方案。绵延久远的中华文明积淀蕴含着深刻的共同体思想与生活智慧,能够有效平衡西方文化主导下的现代病。中华优秀文化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价值支撑,提供新思维,奠定良好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优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界主义与对外传播战略——基于“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穹顶模型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8
9
作者 廖卫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20,共7页
学界有关新世界主义与中国传媒发展问题的探讨,启发人们认识到中国提出新世界主义的理念与话语其实是中国崛起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国运的外在呈现。基于一种"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框架进行检视,对外传播位于系统中的高... 学界有关新世界主义与中国传媒发展问题的探讨,启发人们认识到中国提出新世界主义的理念与话语其实是中国崛起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国运的外在呈现。基于一种"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框架进行检视,对外传播位于系统中的高端位置,具有引领性作用。在新世界主义理念之下的对外传播,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出发点,以寻求更丰盛的信息交换、价值包容和文明理解,需要面对不同文化,主动学习、对话和调整,并互相影响,形成一种共商共建的行动态势,才能达成一种共赢共享的格局结果。为此,中国对外传播战略需要扩充传播的主体、拓展传播的场域和优化传播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对外传播 穹顶模型 国运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新格局 被引量:21
10
作者 常健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2期35-41,共7页
当代全球治理一方面在西方自由主义主导下缺乏对集体人权的应有尊重;另一方面在霸权主义主导下肆意践踏各国人民和全人类的集体人权,使全球治理陷入严重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化解全球治理困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它要求确立各... 当代全球治理一方面在西方自由主义主导下缺乏对集体人权的应有尊重;另一方面在霸权主义主导下肆意践踏各国人民和全人类的集体人权,使全球治理陷入严重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化解全球治理困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它要求确立各国人民和全人类的集体人权,要求各国政府对各项集体人权承担共同和相互的义务,通过共建共商共享的集体人权平等原则,打破国家行动选择上的囚徒困境,为国际霸权主义行径设定集体人权的边际约束,实现人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集体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合作机制建设:进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传春 刘宝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41,共8页
自"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来,中国对外合作机制通过拓展合作空间、确立共同发展主题、建立政府主导的包容协调决策程序等一系列内容建设,积极推进倡议实施。但是,由于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中国对外合... 自"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来,中国对外合作机制通过拓展合作空间、确立共同发展主题、建立政府主导的包容协调决策程序等一系列内容建设,积极推进倡议实施。但是,由于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中国对外合作机制建设面临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转化为机制共识性原则、通过议程设置明确合作规范、合作规划转化为合作行动等问题。鉴于此,有必要牢牢立足于中国与沿线国家日渐加深的利益融合关系,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不断增强中国对外合作机制的议程设置能力,提高机制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中国作为特色大国的引领作用,完善中国对外合作机制的"X+"合作架构,从而使中国对外合作机制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对外合作机制 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教育治理的范式转换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利平 杨文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93,共13页
全球教育治理范式是全球教育治理体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集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教育治理范式正在发生转换,其治理主体逐渐形成由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治理客体表现为传统教育问题和新型教育问题... 全球教育治理范式是全球教育治理体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集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教育治理范式正在发生转换,其治理主体逐渐形成由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治理客体表现为传统教育问题和新型教育问题的共存状态,治理机制发展成为治理主体实施全球教育治理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治理目标因治理主体不同既有不同的侧重又有一定的交叉性和重合性,并呈现出多维化等实践特征。全球教育治理范式转换的价值取向主要有有效取向、秩序取向、协同取向和人文取向四种。在全球教育治理范式转换进程下,中国应深度参与国际教育事务、洞悉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注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全球教育治理的国际地位、传播全球教育治理中国声音、提升全球教育治理专业能力、重视全球教育治理实践导向,在全球教育治理中讲述中国教育治理故事、贡献中国教育治理智慧、传播中国教育治理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教育治理 范式转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重要层面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郇庆治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2期13-20,共8页
在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审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它是一个包括核心理念或愿景、理论话语或战略、主要制度化展现或策略举措等不同层面的十分复杂的系统性整体。就此而言,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在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审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它是一个包括核心理念或愿景、理论话语或战略、主要制度化展现或策略举措等不同层面的十分复杂的系统性整体。就此而言,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显然还处在一个初创性的阶段。"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明确提出的具有重大国际或区域影响的(经济)外交策略。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自觉意识到其与20世纪90年代初所采取的"韬光养晦"战略的明显不同,而且必须主动考虑到该战略的实施推进几乎必然会带来的经济本身之外的国际关系与社会政治影响。更重要、但也更具挑战性的是,要想使"一带一路"战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及其话语或战略的标志性实践,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它们彼此之间的内在契合性或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战略 外交策略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邹广文 刘文嘉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2期21-27,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围绕事关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从文化哲学角度看,这一重大理念是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也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它一方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围绕事关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从文化哲学角度看,这一重大理念是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也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它一方面在"共同体"视野下提炼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原则,另一方面也正将中国故事升华为"共同体"层面的人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普遍交往 中国道路 民族性 时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底蕴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峰旗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传统共同体向现代共同体的转变在本质上是个体相互关系纽带发生了改变,即由以情感、信仰为主导的社会关系转变为以利益或价值追求为主导的社会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共同体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有... 传统共同体向现代共同体的转变在本质上是个体相互关系纽带发生了改变,即由以情感、信仰为主导的社会关系转变为以利益或价值追求为主导的社会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共同体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异质性、超越性与自愿性的特征,宽容既是共同体产生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宽容的价值观就没有共同体;同时,宽容又是共同体行动与维系的必要手段。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遭遇着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现实主义与霸权主义的掣肘。从宽容这一理念出发,可以从主体、行为与制度三个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路径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6
16
作者 干春松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2期28-34,共7页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环境、能源、局部战争这些全球性的问题,都日益凸显目前全球价值的缺失和处理全球性问题的制度性建制的效能不足。日益尖锐的资源和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断以"文化冲突"的方式来展现...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环境、能源、局部战争这些全球性的问题,都日益凸显目前全球价值的缺失和处理全球性问题的制度性建制的效能不足。日益尖锐的资源和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断以"文化冲突"的方式来展现。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奠基源之一,为处理人类的困境提供了许多思想资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中华文明自身精神特质的一种阐发,也是对处理全球化时代的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价值支撑,基于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的提出是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的,是中国人整体思维和天下情怀在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时的一种体现。中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既互相独立,但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济关系,这是中华文明在新的轴心时代为人类提供的"实践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轴心时代 全球秩序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国家 天下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航标 被引量:14
17
作者 高文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31-36,共6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统摄理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引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着力点主要包括:理念更生,实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统领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意识形态"的转化;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统摄理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引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着力点主要包括:理念更生,实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统领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意识形态"的转化;制度环境设计,构建激励兼容的体制机制;抓住关键路径,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职业教育国际化 引领理念 职业教育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伦理的致善之道——从天下秩序的道德想象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詹世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7,共10页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对人类和平发展的向往,我国古代就有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理想,但这是对天下秩序的道德想象;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人类的国别史进入了世界历史,出现了康德对人类永久和平的条件的思考,认为人类各国要彼此尊...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对人类和平发展的向往,我国古代就有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理想,但这是对天下秩序的道德想象;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人类的国别史进入了世界历史,出现了康德对人类永久和平的条件的思考,认为人类各国要彼此尊重法权(外在道德法则),这是一种应然的绝对命令,但无法保证能实现;黑格尔以辩证思维方法主张,道德要求只有在伦理实体中才能得到具体实现,而战争是各个独立国家之间在交往中获得彼此承认的一种手段,只有世界精神能超越于各国之上来进行裁判;马克思主义深刻洞察了资本的任性扩张本性,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必然会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原则,是世界发展不平衡和动乱之源,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肩负起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道义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综合国力显著增长,制度优势明显体现的当下,设计并实践以善致善的全球伦理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路径的中国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秩序 道德想象 伦理实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政治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审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金国 令小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41,共12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提升,是世界普惠价值和共同价值的实践导向,是人类命运共存的高度聚焦和深度集合体,为全球治理现代化的变革需求提供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破解了“金德尔伯格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提升,是世界普惠价值和共同价值的实践导向,是人类命运共存的高度聚焦和深度集合体,为全球治理现代化的变革需求提供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破解了“金德尔伯格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西方话语预设中的“魔咒”,打破了“西方中心论”,超越了西方的“别无选择论”和“文明冲突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征的普惠价值打破了西方主导的泛宗教逻辑的所谓“普世价值”的神话,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平衡和充分发展及全球治理继续发挥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国内与国外两个大局统一起来,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统一起来,将“中国之治”和“世界之治”统一起来,表征了新型权力观、世界观、义利观、文明观、发展观和交往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命运与共”、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思想的理论自信和治理优势,为推进“世界之治”,建构和谐世界,推进人类共商共建共享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大国外交向度 命运与共 中国之治与世界之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机制与前景研究
20
作者 吴云志 郑泽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共8页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总体概括,明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总体概括,明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理论伟力和生命活力,同时也辩证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砥砺奋斗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之间的互促共进关系。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展示其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机制,并对马克思主义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百年奋斗 马克思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