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抗战时期河南红十字运动的历史经验——以《会务通讯》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崔家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3-166,共4页
全面抗战时期,各地红十字会处境多有窘困,而河南的红十字运动却搞得有声有色。河南多处红会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是努力突破各种内外条件限制,播撒人道之爱,生存下来并有所发展,令人称奇。究其生存发展之道,无私无畏的工作精神、独到... 全面抗战时期,各地红十字会处境多有窘困,而河南的红十字运动却搞得有声有色。河南多处红会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是努力突破各种内外条件限制,播撒人道之爱,生存下来并有所发展,令人称奇。究其生存发展之道,无私无畏的工作精神、独到的工作能力与内通外联的协作机制实是其生存发展的脉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十字运动 河南 全面抗战时期 慈善 《会务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与抗战救护 被引量:2
2
作者 池子华 丁泽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7,共7页
1933年1月,热河之战爆发,东北危急,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东北救护队开赴前线。救护队抵达天津后,经与各救护团体商定,联合开展救护行动。2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成立,设立北平办事处,指挥救护行动开展。在华北救护委员会统筹之... 1933年1月,热河之战爆发,东北危急,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东北救护队开赴前线。救护队抵达天津后,经与各救护团体商定,联合开展救护行动。2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成立,设立北平办事处,指挥救护行动开展。在华北救护委员会统筹之下,十三支救护队分别于前、后方开展救护工作,于前方设立伤兵医院,于后方设立救护院、重伤医院等,且将卫生防疫工作首次引入战地救护。各救护机构协同工作,比较圆满地完成此次救护任务,为全面抗战救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抗战 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 北平办事处 战事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庚子救援:成功背后的无奈与辛酸——陆树藩及其中国救济善会人道行动述论 被引量:3
3
作者 池子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9,共8页
1900年"庚子之变",使京畿之地惨遭蹂躏。为救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伤兵难民,浙江著名绅商陆树藩等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救济善会",遵照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精神,北上救援,历尽艰辛,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先后救回... 1900年"庚子之变",使京畿之地惨遭蹂躏。为救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伤兵难民,浙江著名绅商陆树藩等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救济善会",遵照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精神,北上救援,历尽艰辛,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先后救回难民6000人左右,不仅赢得社会各界的盛赞,而且也得到朝廷褒奖。但救援行动也有不能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从外部环境而言,陆树藩和中国救济善会受到济急善会的排挤;另一方面,从内部管理方面来说,中国救济善会本身也存在漏洞,尤其在善款的筹集与使用方面,更是问题多多,终致陆树藩负债累累,深陷泥潭,最后不得不将"?宋楼"藏书出售日本静嘉堂文库,代价之沉重,难以想象。表面上看中国救济善会与传统善会别无二致,但运作方式在经陆树藩"植入"红十字"元素"后已大不相同,也决定了中国救济善会的"红十字"性质。这是中国人自办红十字会的开端,唱响了中国创建红十字会的"先声",具有深远的影响,陆树藩因此成为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树藩 中国救济善会 红十字会 庚子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