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沉积学在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结构与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兆辉 曾洪流 +5 位作者 胡素云 张君龙 刘伟 周红英 马德波 傅启龙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5,共13页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揭示深层下寒武统白云岩具备油气勘探潜力,古城地区与轮探1井位于同一台缘带。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两大分支学科原理研究了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wheeler域转换、地层...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揭示深层下寒武统白云岩具备油气勘探潜力,古城地区与轮探1井位于同一台缘带。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两大分支学科原理研究了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wheeler域转换、地层切片和RGB融合技术整合,形成了地震地貌学(模式驱动)研究流程,从而定性表征沉积相;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地震属性提取、主因子分析和随机拟合技术整合形成了地震岩性学(数据驱动)研究流程,从而定量预测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寒武统自西向东发育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至盆地环境,组成完整沉积相序。中缓坡发育3套(6期)礁滩体,第2套受后期潮道改造,形成潮道改造型碳酸盐岩颗粒滩,潮道内地层较均质,潮道间地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导致地震频率较高。②研究区外缓坡近端发育线物源斜坡扇,外缓坡远端至盆地区域发育点物源盆底扇。源自中缓坡礁滩体系的沉积物沿着同沉积走滑断裂相关峡谷被搬运,从而形成了斜坡扇和盆底扇。③研究区储层多发育于中缓坡,外缓坡至盆地较少,内缓坡几乎不发育。外缓坡至盆地区域发育的斜坡扇和盆底扇、中缓坡发育的潮道间岩溶颗粒滩和潮道口发育的潮汐三角洲储层厚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地貌学 地震岩性学 潮道 颗粒滩 线物源斜坡扇 点物源盆底扇 下寒武统 古城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桩海地区断陷湖盆不同触发机制深水重力流成因扇体沉积特征及其差异
2
作者 袁静 赵广昊 +5 位作者 景安语 宋璠 孙超 高灏 刘晓林 谢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岩心精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和古地貌解释成果,以渤海湾盆地埕岛-桩海地区东营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断陷湖盆中分别由洪水触发的湖底扇和由浅水沉积物滑动滑塌触发的滑塌扇这两种深水重力流沉积扇体的流体... 基于岩心精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和古地貌解释成果,以渤海湾盆地埕岛-桩海地区东营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断陷湖盆中分别由洪水触发的湖底扇和由浅水沉积物滑动滑塌触发的滑塌扇这两种深水重力流沉积扇体的流体演化和沉积特征,并建立其沉积模式,对比两者在发育背景、流体类型、岩相类型和砂体展布型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湖底扇通常经历碎屑流和异重流两个演化阶段,以反-正复合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为典型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块状砂岩、CU-FU序砂岩、FU序砂岩相和CU序砂岩相4种岩相类型,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滑塌扇经历浅水砂体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3个阶段,以滑动剪切面、滑塌变形构造、块状层理和粒序层理为主要沉积构造,发育块状砂岩、CU序砂岩和FU序砂岩3种岩相类型,可划分为近端和远端亚相。湖底扇平面上呈规模较大的舌状或朵叶状分布,砂体顺物源方向连续性较好,厚度和砂地比均大于滑塌扇,外扇亚相是其有利砂体发育区;滑塌扇平面上呈透镜状和舌状展布,个体小,数量多,砂体连续性较差,其近端亚相物性好于湖底扇中扇和外扇亚相,为有利砂体的发育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型重力流 湖底扇 滑塌型重力流 滑塌扇 沉积特征 差异性 有利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峡谷盆地轴向与横向深水扇交互机制及油气勘探意义
3
作者 侯明才 杨金海 +6 位作者 陈安清 庞谦 李苏晓 张西睿 高航 韩建辉 曹海洋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9,共11页
南海北部陆架峡谷盆地发育大量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别是穿越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巨型重力流水道尤为引人注目。已有研究认为水道沉积启动于中新世晚期黄流组,具有多物源交汇的特点,但对于各物源重力流为何集中爆发及不同物源扇体间... 南海北部陆架峡谷盆地发育大量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别是穿越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巨型重力流水道尤为引人注目。已有研究认为水道沉积启动于中新世晚期黄流组,具有多物源交汇的特点,但对于各物源重力流为何集中爆发及不同物源扇体间如何交互沉积缺乏系统认识。为此,基于琼东南盆地梅山组的岩心/壁心、薄片、测井和地震数据,开展了测井相和地震相解析,重点分析了轴向与横向深水扇的交互作用和发育模式,明确了2类扇体中有利储集体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琼东南盆地西部梅山组发育大型条带状富砂下切水道扇体(轴向扇)和富泥朵状扇体(横向扇)2类重力流沉积,水道化重力流体系主要发育在峡谷底部,朵状扇体系主要发育在斜坡区并常被等深流改造。②轴向扇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物源为西北的大型造山带水系,呈下切“U/V”字形貌特征,以碎屑流成因为主;横向扇沿横轴方向发育,物源为北部的小型岛屿水系,呈薄席状形貌特征,以浊流成因为主。③轴向和横向深水重力流交汇作用下发育汇流型、堰塞型和交切型3种模式,类似陆表流域系统的主干河流和支流,但它们是事件性的,而非同时交汇沉积。结论认为:①轴向扇砂体厚度较大,粒度较粗,粒间孔和溶蚀孔发育,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勘探目标;横向扇砂体较薄,粒度较细,杂基含量高,储层发育需底流改造。②建立的3种横向扇和轴向扇交互模式为砂体成因判识和发育分布规律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峡谷盆地 重力流沉积 深水轴向水道扇 横向斜坡扇 交互机制 发育模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叶风扇柯恩达面处气动噪声敏感性分析
4
作者 文泽军 贺聪贵 +2 位作者 翁孟坤 胡佳 陈柏舟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1,共6页
针对无叶风扇气动噪声过大的问题,开展基于CST(Class Function/Shap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CST)参数化方法的柯恩达面气动噪声敏感性分析。首先,以NACA0012翼型及样条曲线构造柯恩达面,建立无叶风扇的风圈截面及三维模型。然后,通... 针对无叶风扇气动噪声过大的问题,开展基于CST(Class Function/Shap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CST)参数化方法的柯恩达面气动噪声敏感性分析。首先,以NACA0012翼型及样条曲线构造柯恩达面,建立无叶风扇的风圈截面及三维模型。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柯恩达面处的流动情况及气动噪声,并通过试验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最后,建立柯恩达面参数化模型,并以气动噪声为目标响应,采用Sobol法与Kriging代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参数化模型中Bernstein多项式系数的一阶灵敏度系数和总灵敏度系数,找出对气动噪声影响较大的参数。结果表明,影响柯恩达面处气动噪声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风圈截面的厚度、前缘半径、后缘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无叶风扇 柯恩达面 气动噪声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暂态过电压的风机关键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5
作者 马骞 朱益华 +3 位作者 谢惠藩 苏寅生 高琴 李成翔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0-978,共9页
文章提出了考虑风火打捆送端电网风电机组故障穿越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基于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式分析了受端电网换相失败导致送端电网过电压产生原因,分阶段详细剖析了暂态过程中送端电网电压运行特征;根据直驱式风机并... 文章提出了考虑风火打捆送端电网风电机组故障穿越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基于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式分析了受端电网换相失败导致送端电网过电压产生原因,分阶段详细剖析了暂态过程中送端电网电压运行特征;根据直驱式风机并网控制策略及输出功率表达式,结合目前对风电机组电压穿越的相关控制要求,明确了影响电压穿越控制性能的参数值。提出了以风电机组机端电压波动最小为目标的风电机组电压故障穿越关键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并结合模拟退火优化算法,给出了关键参数优化方案的详细实施步骤。最后在机电暂态仿真平台上所搭建的模型中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抑制风电机组机端过电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相失败 过电压 参数优化 直驱风机 电压穿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扇疗法对呼吸困难患者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6
作者 徐剑锋 程鹏飞 +2 位作者 缪斌 刘备 兰美娟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风扇疗法对呼吸困难患者的干预效果,为护理人员应用该疗法进行呼吸困难症状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风扇疗法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31日,由2名接受过循... 目的:系统评价风扇疗法对呼吸困难患者的干预效果,为护理人员应用该疗法进行呼吸困难症状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风扇疗法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31日,由2名接受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文献,共337例呼吸困难患者。结果显示,风扇疗法对癌症患者[SMD=-1.43,95%CI(-2.61,-0.26)]和肺部疾病患者[SMD=-0.41,95%CI(-0.78,-0.04)]的呼吸困难均具有改善效果,且相比吹患者腿部[SMD=-1.53,95%CI(-2.84,-0.21)]和空白对照[SMD=-0.50,95%CI(-0.97,-0.04)],对患者面部采用风扇疗法的干预效果更加明显。但对患者的自我效能[SMD=-0.24,95%CI(-0.62,0.13)]和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SMD=-24.31,95%CI(-71.86,23.25)]无影响。结论:风扇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但对于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活动情况无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风扇疗法 癌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引-排斥算法的精准分风方案决策
7
作者 倪景峰 陈敦炜 刘玉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5,43,共9页
为解决井下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矿井通风设施和风网结构变化导致的通风系统分支风量波动,进而引发的用风地点风量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吸引-排斥算法(AROA)的精准分风方法。以通风机功耗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工作面与备用面的需风量为约... 为解决井下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矿井通风设施和风网结构变化导致的通风系统分支风量波动,进而引发的用风地点风量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吸引-排斥算法(AROA)的精准分风方法。以通风机功耗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工作面与备用面的需风量为约束条件,建立矿井通风系统数学模型。采用AROA,通过精准调控通风机及井下既有通风设施,迭代生成优化解。优化过程中,融合改进布朗运动、三角函数变换、随机解选择机制与记忆型局部搜索算子,对候选解实施动态筛选与精准调优,最终实现通风运行成本最优的精准分风方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改进粒子群算法(SA-IPSO)和单调盆地跳跃算法(MBH)相比,AROA在综合寻优性能方面优势显著;在求解Ackley函数时,其获取最优解与平均最优解所经历的迭代次数均少于GA,SA-IPSO和MBH。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AROA的精准分风算法所确定的精准分风方案后,风窗面积调节量达50.4%;左翼通风机功率从131.72 kW降至97.95 kW,降幅达25.6%;右翼通风机功率从188.22 kW降至146.62 kW,降幅达22.1%;总节能率达23.56%。某煤矿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基于AROA的精准分风算法所确定的精准分风方案后,通风机风量降低了11.2%,通风机风压下降了10.1%,功率降低了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精准分风 吸引-排斥算法 分窗面积 通风机风压 通风机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源-汇体系分析及沉积模式
8
作者 郝建龙 杨玉芳 +4 位作者 李帅 张莉 孟璐莹 毕小龙 杨沁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隐蔽岩性圈闭是目前塔里木盆地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碎屑岩有利储集体的地质分布模式是制约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难题。目前塔里木盆地北部(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深层储层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但受钻井数量限制,亚... 隐蔽岩性圈闭是目前塔里木盆地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碎屑岩有利储集体的地质分布模式是制约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难题。目前塔里木盆地北部(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深层储层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但受钻井数量限制,亚格列木组储层展布规律亟待进一步落实。以塔北新和古隆起及北部断坡带为例,应用岩心分析、地震反射结构识别、古地貌恢复与渠道刻画、地震反演约束等预测方法,基于源-汇体系理论分析亚格列木组物源区、沉积物输送渠道、扇三角洲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塔北新和地区亚格列木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基于源-汇体系分析,明确新和扇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于新和古隆起,多支下切水道发育为扇三角洲沉积提供了有效输送通道。西南部的W1井区上游发育浅且窄的顺直型小流域面积沟谷,下切沟谷发育较小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具有早期不发育、晚期发育的特点。东北部的W2井区上游发育宽且深的多支流大流域面积沟谷体系,发育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具有早期发育规模较大,晚期退积发育、早晚期扇体叠置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源-汇体系分析 亚格列木组 新和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洪武年间河洮岷诸役考述——兼论“西番诸卫”均质化格局的形成
9
作者 胡小鹏 高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30,共14页
明初平定河州之役及后续的几次西征,推动了河洮岷地区军政建置的演变及边地秩序的塑造,从以河州官军卫所为中心、周边招抚土官卫所为籓篱的汉番分治结构,转型为“开卫戍守”、均质化的、汉番卫所混编的“西番诸卫”格局,并向河州山外开... 明初平定河州之役及后续的几次西征,推动了河洮岷地区军政建置的演变及边地秩序的塑造,从以河州官军卫所为中心、周边招抚土官卫所为籓篱的汉番分治结构,转型为“开卫戍守”、均质化的、汉番卫所混编的“西番诸卫”格局,并向河州山外开拓,扩大战略纵深,落实“马赋差发”,再现了前朝“全民当差”“属番无异编户”的边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河州 西征 汉番混编 西番诸卫 差发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光催化模块的空调制冷性能
10
作者 刘业凤 曹泉 +1 位作者 李梦迪 张华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5,共5页
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基于某立式空调设计一款光催化模块。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结合研究光催化模块对空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块竖直摆放、居中倾斜摆放、最大倾斜摆放3种摆放方式中,竖直摆放对空调的性能影响最小,其中对空调... 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基于某立式空调设计一款光催化模块。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结合研究光催化模块对空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块竖直摆放、居中倾斜摆放、最大倾斜摆放3种摆放方式中,竖直摆放对空调的性能影响最小,其中对空调制冷量的衰减幅度为11.7%—14.4%,随着风速的提升制冷量的衰减幅度逐渐变小。制冷工况性能系数C_(OP)的衰减幅度为5.0%—12.0%,随着风速的提升,C_(O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为了减小光催化模块对空调出风口风速的影响,给贯流风机更换了1400 r/min的电机,更换后在额定制冷工况下风速衰减从31.5%降低到19%。由于光催化模块外壳为不锈钢材质,安装光催化模块后会导致制冷工况出风口温度从10.1℃降至6.9℃,制热工况出风口温度从52.9℃提升至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贯流风机 数值模拟 摆放角度 制冷量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风机联合高效运转按需调风策略及实验研究
11
作者 蔡春城 吴征艳 +4 位作者 郝海清 祝令锦 邵昊 蒋曙光 王凯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9,共11页
针对煤矿多风机联合运转时存在的通风效率低、能耗高及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多风机相互扰动的影响特性,提出了矿井复杂通风网络风量协同调控策略。通过构建复杂通风管网实验平台,以风机F1所属区域的分支e_(8)和风机F2所属区域的分支e... 针对煤矿多风机联合运转时存在的通风效率低、能耗高及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多风机相互扰动的影响特性,提出了矿井复杂通风网络风量协同调控策略。通过构建复杂通风管网实验平台,以风机F1所属区域的分支e_(8)和风机F2所属区域的分支e_(13)为调控对象,风量分别降低0.05、0.10 m^(3)/s,利用复杂通风管网实验平台进行风机与通风调节设施的协同调控实验。实验结果与计算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5.65%,调节准确度超过85%,验证了风量智能化按需协同调控策略在复杂通风管网实验平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机 联合运转 按需调风 复杂通风管网 调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与集成学习的风机叶片缺陷检测方法
12
作者 王瑞 汤占军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58-465,共8页
针对无人机在风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中遇到的复杂特征处理和多形式缺陷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与集成学习的风机叶片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局部LBP特征、HOG特征以及胶囊网络的高级特征,并将其进行有效融合,构... 针对无人机在风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中遇到的复杂特征处理和多形式缺陷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与集成学习的风机叶片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局部LBP特征、HOG特征以及胶囊网络的高级特征,并将其进行有效融合,构建了一个多特征提取模型,以获取更深入的细节信息。同时,选择了3种具有不同偏差和方差特性的基础分类器——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算法(KNN)和决策树(DT),通过整合不同基模型的优势,建立异质集成学习模型,从而提升了模型的整体性能。在风机叶片表面缺陷图像数据集上对模型(MFEM)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精确度(MAP)最高达到98%,相比于YOLOv7和Faster R-CNN分别提高了3.1%和5.8%,对比SVM,KNN和DT 3类基模型有较大提升。此外,通过消融实验对不同模块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特征融合与集成学习模型(MFEM)在风机叶片缺陷检测任务中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风机叶片 缺陷检测 多特征融合 集成学习 胶囊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翼离心浴室暖风机气动声学特性分析和优化
13
作者 袁建平 高荃林 +1 位作者 王龙滟 王子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5-802,共8页
通过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FW-H方程建立了一种多翼离心浴室暖风机噪声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分析了多翼离心浴室暖风机的气动性能、压力脉动特性和气动噪声特性.以改善风机气动性能和降低噪声为目的优化了暖风机结构,在叶轮... 通过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FW-H方程建立了一种多翼离心浴室暖风机噪声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分析了多翼离心浴室暖风机的气动性能、压力脉动特性和气动噪声特性.以改善风机气动性能和降低噪声为目的优化了暖风机结构,在叶轮方面通过改进叶轮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和叶片的总数目优化叶轮流道结构;在静止域方面消除了蜗壳及出口段的弯折段,增加了出口段内部隔板的长度,并增大了蜗舌间隙.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模型无论是流场特性还是叶轮做功范围都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同时降低了全频段的噪声声压级.试验证实,优化模型相较原始模型在远场噪声的平均声压级降低了3.11 dB,这进一步证明了优化方案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翼离心风机 降低噪声 气动性能 气动噪声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包唇口对边界层抽吸涵道风扇的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14
作者 王磊 苏冠廷 +3 位作者 潘天宇 鹿哈男 郑孟宗 李秋实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9,共13页
分布式涵道推进旨在提高飞行器气动性能和降低燃油消耗。然而,边界层吸入会导致涵道风扇持续工作在进气畸变条件下,导致气动损失增加,降低飞机获得的整体气动效益。因此,发展了一种应用于涵道风扇进气唇口的鼓包流动控制方法,在改善飞... 分布式涵道推进旨在提高飞行器气动性能和降低燃油消耗。然而,边界层吸入会导致涵道风扇持续工作在进气畸变条件下,导致气动损失增加,降低飞机获得的整体气动效益。因此,发展了一种应用于涵道风扇进气唇口的鼓包流动控制方法,在改善飞行器表面流动损失的同时,降低了涵道风扇性能损耗。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该流动控制方法在边界层抽吸(Boundary layer ingestion,BLI)进气条件下对涵道风扇的性能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型涵道风扇,鼓包壁面会形成一个中间高、两侧低的压力分布趋势,将边界层内的低动量流体向鼓包两侧排移。基于此,鼓包将唇口底部的低动量流体进行加速,减小了局部边界层的动量损失厚度。在不牺牲总压比的情况下,与原型涵道风扇相比,鼓包有效改善了进气唇口的畸变流场,转子域进口畸变指数下降9.7%。同时,由于唇口底部的畸变强度减小,叶片的局部负荷也随之减小,尤其是叶尖附近。此外,叶尖附近叶片负荷的减小导致压力面和吸力面法向压差减小,从而消除叶尖泄漏流与主流的相互作用,导致畸变区叶尖位置熵损失下降1.16%。在进气畸变条件下,非设计点的绝热效率提高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道风扇 气动损失 唇口鼓包 叶尖泄漏流动 进气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速度对风机翼段动态磨损及气动性能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李德顺 强仕林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5,共8页
针对含尘环境下灰尘颗粒冲蚀叶片表面造成磨损后导致通风效率下降的问题,开展了轴流风机翼段冲蚀磨损动态预测的研究。通过模拟风机三维翼段在气固两相流作用下的冲蚀过程,研究了灰尘颗粒冲蚀直翼段表面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分析了不同来... 针对含尘环境下灰尘颗粒冲蚀叶片表面造成磨损后导致通风效率下降的问题,开展了轴流风机翼段冲蚀磨损动态预测的研究。通过模拟风机三维翼段在气固两相流作用下的冲蚀过程,研究了灰尘颗粒冲蚀直翼段表面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分析了不同来流速度工况下翼段表面磨损形貌变化情况及其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蚀时间的推进,翼段表面前缘的冲蚀磨损累积效应显著,颗粒对翼段表面的磨损程度逐渐加剧,冲蚀小坑的深度不断增加,当灰尘和翼段表面相对速度为25 m/s、冲蚀时间达到80 h时,翼段表面最大冲蚀深度接近1 mm,翼段表面磨损形貌的变化引起了翼段表面压力系数的波动和静压力的紊乱。此外,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吸力面发生流动分离的位置逐渐后移,近壁区流动趋向不稳定。研究成果可为风机设计的优化和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耐用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风机 相对速度 动态磨损 压力系数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隧道通风接力风管安装位置研究——以合武高铁隧道为例
16
作者 姜学鹏 郭元俊 +1 位作者 张晓宁 管鸿浩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5-963,共9页
为提高长距离施工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中风管漏风计算精度,进而确定接力风机安装位置,保证通风效率,首先,根据理论推导出风管沿程各单元段漏风率、漏风量的计算公式,并使用Python开发风管沿程漏风率计算程序;然后,与常规漏风计算公式对比... 为提高长距离施工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中风管漏风计算精度,进而确定接力风机安装位置,保证通风效率,首先,根据理论推导出风管沿程各单元段漏风率、漏风量的计算公式,并使用Python开发风管沿程漏风率计算程序;然后,与常规漏风计算公式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计算公式的先进性;接着,提出风管漏风条件下长距离压入式通风接力风机安装位置的确定方法,并以合武高铁隧道斜井工区大里程侧为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接力风机选型,使用该方法得到其使用不同管径的风管进行通风时,能够满足施工隧道通风要求的接力风机安装位置,即通过理论计算公式确定的风管内风压最小值处;最后,运用CFD软件进行通风模拟,验证该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以及接力风机安装位置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合武高铁隧道斜井工区大里程侧使用管径1.5 m的风管时,风管出口处风速最接近推荐值;2)在2 200 m处加装SDF(A)-2-No4.0型接力风机进行通风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接力风机 风管漏风率 漏风量 理论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改编到仿编:《文章轨范》域外传播与日本本土化接受进程考察
17
作者 蒋旅佳 廖家燕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1,共8页
改编和仿编是《文章轨范》域外传播与日本本土化接受的双途径。改编维度之一是以东龟年增注《文章轨范评林》和海保元备补注《补注文章轨范校本》为代表的增评增注系列。前者继承徂徕学派的评注风格,采用简易评点,寻求选文原意;后者仿... 改编和仿编是《文章轨范》域外传播与日本本土化接受的双途径。改编维度之一是以东龟年增注《文章轨范评林》和海保元备补注《补注文章轨范校本》为代表的增评增注系列。前者继承徂徕学派的评注风格,采用简易评点,寻求选文原意;后者仿李善注,追溯典故出处,阐明义理。改编维度之二是以渡贯勇《文章轨范钞本》和儿岛献吉郎《正续文章轨范钞本》为代表的删选本,删减谢选篇目和评注话语是为了适应汉学式微、汉文课程压缩而作出的妥协,体现出弘扬汉学的改编策略。仿编本以石川鸿斋《日本文章轨范》和三岛毅《初学文章轨范》为代表,前者全选日本文人作品编成日本版《文章轨范》;后者专为初学者编选,仿编方式趋于专门化,功能定位更为精确。从改编到仿编,各种《文章轨范》和刻版,鲜明地呈现了汉籍与汉学在日本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和本土化改编面向,在日本汉学史上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轨范》 改编与仿编 日本汉学 本土化 传播与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油气连续成藏条件
18
作者 户昶昊 裴家学 蔡国钢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基于连续成藏理论,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从构造沉积演化背景及其控制下的九佛堂组烃源岩、储层及成藏特征等多方面,对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连续成藏模式及勘探有利区。研... 基于连续成藏理论,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从构造沉积演化背景及其控制下的九佛堂组烃源岩、储层及成藏特征等多方面,对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连续成藏模式及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陆东凹陷为单断箕状凹陷,陡岸带为原始沉积的主物源供给区,缓坡带为晚期主抬升剥蚀区,现今构造保留了原沉积沉降中心主体部分;九佛堂组沉积受控凹断裂分期活动控制,在沉降速率低、水体相对浅的阶段,陡坡带发育大型扇三角洲,砂体呈“满洼充填”状态。②研究区九佛堂组发育九下段凝灰质泥岩和九上段Ⅰ—Ⅲ油组油页岩2套烃源岩,均为低成熟—成熟的好烃源岩,主力烃源岩为九上段Ⅰ—Ⅲ油组油页岩,其氯仿沥青“A”为0.48%,TOC为4.47%,总烃为2377 mg/L,有机质类型以Ⅰ,Ⅱ_(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为0.64%;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少量常规砂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广泛且连续分布,洼陷中心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储集空间分层次发育,受物源供给与水体环境双重作用影响,粗粒砂岩粒间(溶)孔、细粒砂岩粒内溶孔、云质泥岩基质溶孔、碳酸盐岩溶蚀孔广泛发育;沙海组发育厚层暗色泥岩,可作区域盖层。③洼陷区源-储共生,保存条件优越,不同类型油藏连片发育,平面依次发育常规油-致密油-页岩油藏,纵向上多种类型叠置;后河扇体、交力格扇体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库伦塔拉扇体、清河扇体是下步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凹断裂 沉降速率 扇三角洲 湖相碳酸盐岩 非常规油气 九佛堂组 白垩系 陆东凹陷 开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活塞发动机有效功率及空中功率恢复研究
19
作者 温占永 田亚明 +1 位作者 孙鹏晖 赵韦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60-6765,共6页
针对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提出一种基于中冷系统传热数学仿真的有效功率计算方法,并应用VB语言对该中冷系统传热仿真模型进行开发。通过试验数据对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冷器冷侧出口温度、热侧出口温度的仿真计算值与试... 针对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提出一种基于中冷系统传热数学仿真的有效功率计算方法,并应用VB语言对该中冷系统传热仿真模型进行开发。通过试验数据对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冷器冷侧出口温度、热侧出口温度的仿真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均在1.5%以内。利用该仿真模型,研究了风扇风量对航空活塞发动机有效功率的影响,并对空中有效功率恢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扇风量的增加,风扇功率增幅变大,而发动机功率增幅降低。在二者的综合作用下,发动机有效功率随着风扇风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对于所研究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当风扇风量为1400 m^(3)/h时,发动机有效功率达到最大,其最大值为101.6 kW。当飞行高度在2000 m以下时,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发动机有效功率恢复系数小幅增加,当飞行高度在2000 m以上时,发动机有效功率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大幅降低。在海平面环境为50℃条件下,在7000 m高度即便维持稳压箱压力不变,发动机有效功率恢复系数仅能达到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 中冷系统 电动风扇 稳压箱温度 有效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厚向应力的板材临界起皱判据建立及影响
20
作者 杜冰 李扬 +3 位作者 刘凤华 董明鑫 万宇凡 钟庆帅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4-1082,共9页
起皱失稳是影响薄壁件实现精确塑性成形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在板料成形过程中厚向应力状态对板料的成形极限有很大影响,研究了不同厚向应力条件下板材塑性成形过程中的起皱失稳现象。采用ABAQUS软件中的Buckle-Dynamic算法结合实体单元... 起皱失稳是影响薄壁件实现精确塑性成形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在板料成形过程中厚向应力状态对板料的成形极限有很大影响,研究了不同厚向应力条件下板材塑性成形过程中的起皱失稳现象。采用ABAQUS软件中的Buckle-Dynamic算法结合实体单元建模建立扇形件充液压缩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拟算法的准确性。根据起皱分叉理论和数值分析结果,采用一种考虑厚向应力的板材临界起皱时刻界定方法建立了板材压缩条件下的临界起皱判定线。探讨了厚向应力对扇形件压缩起皱行为、抗皱性及临界起皱判定线在空间中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加厚向应力可以提高板材的抗皱性,改善成形质量。研究结果可为板材成形工艺参数的选取及典型零件的试制提供参考及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皱失稳 实体单元建模 扇形件充液压缩 厚向应力 临界起皱判定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