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3+):Y_3Al_5O_(12)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乐 赵泽伦 +3 位作者 徐恩涛 冯琳琳 吴鑫鑫 张其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49-1250,1254,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了不同Dy3+掺量的Y3Al5O12发光体。分析了基质晶体结构、Dy3+掺量、Re3+的电荷半径比(Z/r)对Dy3+发光强度及发光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Dy3+∶Y3Al5O12样品的激发主峰位于353nm(6H15/2→6P7/2)附近;由于Dy3...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了不同Dy3+掺量的Y3Al5O12发光体。分析了基质晶体结构、Dy3+掺量、Re3+的电荷半径比(Z/r)对Dy3+发光强度及发光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Dy3+∶Y3Al5O12样品的激发主峰位于353nm(6H15/2→6P7/2)附近;由于Dy3+所占据的Y3+位置具有D2对称性,具有一个反演对称中心,使得Dy3+的发射光谱以481nm蓝光发射为发射主峰,但黄蓝光发射强度之比(Y/B)随Dy3+离子浓度的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铝石榴石 光谱特性 浓度猝灭 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燃烧合成Mg_2Ni的淬熄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秀娟 刘学龙 +2 位作者 夏天东 赵文军 刘天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采用在试样顶部添加Al-Ti-C引燃剂的方法,在圆柱形钢模具内成功淬熄了Mg-Ni反应。对不同区域的XRD分析表明:反应直接生成了Mg2Ni而没有中间产物,而且在较低的温度下Mg-Ni发生固—固反应生成Mg2Ni。结合SEM及EDS分析结果,燃烧合成Mg2Ni... 采用在试样顶部添加Al-Ti-C引燃剂的方法,在圆柱形钢模具内成功淬熄了Mg-Ni反应。对不同区域的XRD分析表明:反应直接生成了Mg2Ni而没有中间产物,而且在较低的温度下Mg-Ni发生固—固反应生成Mg2Ni。结合SEM及EDS分析结果,燃烧合成Mg2Ni的结构形成过程可以描述为:(1)预热阶段的固—固反应;(2)燃烧阶段的液相反应;(3)燃烧完成阶段的产物冷却结晶;(4)保温阶段的成分均匀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 MG2NI 淬熄法 结构形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3Al_5O_(12)基质中Dy^(3+)的浓度猝灭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浩 张乐 +1 位作者 韩朋德 张其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Dy:Y3Al5O12(YAG)发光粉体。分析基质晶体结构、Dy3+掺量对Dy3+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Dy3+在Y3Al5O12基质中的自身浓度猝灭机制。根据激发光谱,Dy:YAG的主激发峰位置在353 nm,对应Dy3+的...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Dy:Y3Al5O12(YAG)发光粉体。分析基质晶体结构、Dy3+掺量对Dy3+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Dy3+在Y3Al5O12基质中的自身浓度猝灭机制。根据激发光谱,Dy:YAG的主激发峰位置在353 nm,对应Dy3+的6H15/2→6P7/2跃迁。在Dy:YAG晶体结构中,Dy3+取代Y3+的位置具有D2对称性,故Dy:YAG的蓝光发射强度要高于黄光发射强度,且Dy3+最佳摩尔分数为0.02;Dy3+的4F9/2→6H15/2、6H13/2跃迁发射的浓度猝灭机制均为相邻中心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交叉弛豫(4F9/2+6H15/2→6H9/2+6F3/2)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猝灭 光致发光 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 钇铝石榴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层状Ti_3SiC_2陶瓷的显微组织演变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建伟 肖国庆 王晓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0-32,16,共4页
本文采用燃烧波前沿淬熄法研究了层状Ti3SiC2陶瓷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过程中的显微组织转变过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SHS反应中其显微组织的转变过程,用能谱仪分析了各微区的成分变化,测量了燃烧温度TC,并通过XRD分析了燃烧产物... 本文采用燃烧波前沿淬熄法研究了层状Ti3SiC2陶瓷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过程中的显微组织转变过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SHS反应中其显微组织的转变过程,用能谱仪分析了各微区的成分变化,测量了燃烧温度TC,并通过XRD分析了燃烧产物的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层状Ti3SiC2陶瓷自蔓延高温合成(SHS)的反应机理为溶解—析出机制,Ti粉与Si粉的固态扩散导致低熔点Ti-Si溶液形成,Ti、Si、C粉粒逐渐向Ti-Si溶液中溶解,当溶液中的Ti、Si、C浓度饱和时,从中析出TiC、SiC颗粒。最后TiC和SiC与剩余的熔融Ti通过固—液反应转化生成最终产物Ti3Si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Ti3SiC2陶瓷 燃烧波前沿淬熄法 显微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Al/Mg_2Si复合材料的淬熄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琦 李福祥 +2 位作者 南雪丽 高海棠 孟倩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采用燃烧波前沿淬熄法研究Al/Mg2Si复合材料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淬熄试样中的显微组织,通过XRD分析合成产物的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直接生成了Mg2Si而没有中间产物,Mg-Si可... 采用燃烧波前沿淬熄法研究Al/Mg2Si复合材料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淬熄试样中的显微组织,通过XRD分析合成产物的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直接生成了Mg2Si而没有中间产物,Mg-Si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固-固反应生成Mg2Si;在淬熄合成过程中Al始终没有参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Al/Mg2Si复合材料 燃烧波前沿淬熄法 显微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合成Mg_2Ni的固相扩散溶解析出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秀娟 刘学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71-1777,共7页
采用自蔓延燃烧模式及热爆燃烧模式合成较纯的Mg2Ni金属间化合物。通过对不同预热温度下热爆反应过程的研究,证实在较低温度下,Mg-Ni体系存在固固反应,且反应的程度随预热速度的降低而增大。由于Mg-Ni体系为弱放热体系,因此燃烧过程为... 采用自蔓延燃烧模式及热爆燃烧模式合成较纯的Mg2Ni金属间化合物。通过对不同预热温度下热爆反应过程的研究,证实在较低温度下,Mg-Ni体系存在固固反应,且反应的程度随预热速度的降低而增大。由于Mg-Ni体系为弱放热体系,因此燃烧过程为不完全燃烧。采用试样顶部添加引燃剂(Al-Ti-C)的方法,成功淬熄了Mg-Ni反应。对不同区域进行的SEM、EDS和XRD分析表明反应直接生成了Mg2Ni而没有中间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Mg基 淬熄 反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的机理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晓军 范群成 +3 位作者 夏天东 陈学定 顾美转 肖国庆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4,共3页
用燃烧波淬熄法研究了大颗粒Ti粉和Al粉制备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机理.通过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发现:反应过程可用毛细铺展 界面反应机制解释.熔融的Al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首先熔融的Al液通过Ti粉间的毛细管... 用燃烧波淬熄法研究了大颗粒Ti粉和Al粉制备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机理.通过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发现:反应过程可用毛细铺展 界面反应机制解释.熔融的Al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首先熔融的Al液通过Ti粉间的毛细管作用以薄膜的形式铺展在Ti粉表面,并在接触面生成TiAl3.反应放出的热量有利于加速反应的进行,促使TiAl3与Ti进一步反应生成TiAl.但是生成的TiAl3层阻碍了Al液与Ti粉的接触,制约了反应的进行.最后,在试样中可以同时看到完全反应的Ti粉和未完全反应的Ti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化合物 金属间化合物 自蔓延高温合成 反应机理 燃烧波淬熄法 毛细铺展-界面反应机制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