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77
1
作者 杨爱国 张世煌 +2 位作者 李明顺 荣廷昭 潘光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9-1337,共9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的产量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明显优于国内玉米群体,以Suwan l、Pob43、Pob21、Pob501、Pob32、Pob502、Pob49、Stay Green、Pob28等9个热带、亚热带群体和国内群体WBM-C4的产量GCA效应较高,且与产量相关性状的GCA效应也较高;但这些群体的植株、穗位较高。在改良和使用时需设法降低株高、穗位。产量对照优势以Suwan 1、Pob21、Pob32、Pob43、Pob49、Pob501、Pob502等7个群体表现较优,尤其Suwan 1与4个测验种所组配测交组合的对照优势值均较大,分别为33.4%、47.4%、23.6%和16.8%,是本研究中表现最优异的群体。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中,依据产量SCA结合杂种优势划分群体比较合理可靠。除金皇后外,国内其他12个群体划群合理,与系谱记载吻合。14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中有9个划群合理。Suwan 1和Pob32在本研究中游移于四平头和非Reid之间,但根据以往实验结果和系谱关系,将它们分别归入四平头和非Reid种质更有实践意义。Pob21游移于四平头和旅大红骨之间,但参考以往实验结果,将其划入旅大红骨群更合理。另外2个群体Pob49和Stay Green不能根据现有的试验资料确切地将其划分到4个杂种优势类群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史秀秀 毕晓静 +4 位作者 马守才 亓佳佳 韩芳 张改生 牛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118,共8页
为了研究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用Griffing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进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再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 为了研究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用Griffing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进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再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性状表现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和较强的对照优势,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单株穗数、主穗粒数表现为负向优势,致使单株产量的对照优势下降,是目前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2)周98165、小偃22、西农889、郑麦366和偃展411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强优势组合有豫农202×郑麦366、周98165×小偃22、小偃22×豫农202、西农2611×小偃22、烟农19×郑麦366、豫农202×邯6172、小偃22×郑麦366、烟农19×周98165、周98165×邯6172。依据双亲之一GCA或双亲GCA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高。(3)利用配合力分析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5类,利用性状聚类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4类。这两种方法划分杂种优势群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被引量:28
3
作者 番兴明 陈洪梅 +1 位作者 谭静 杨峻芸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本研究用代表我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 4个标准测验种 (B73、丹 340、Mo17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热带的玉米群体Suwan 1、Pop2 1、Pop32、Pop2 8及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 ,采用NC Ⅱ设计得到 10 0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 本研究用代表我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 4个标准测验种 (B73、丹 340、Mo17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热带的玉米群体Suwan 1、Pop2 1、Pop32、Pop2 8及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 ,采用NC Ⅱ设计得到 10 0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 ,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 ,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 4个类群 ,第一群包括丹 340和黄早四 ,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 ;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 ;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 ;第四大类群包括除M 9以外的 2 4个热带自交系 ,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 ,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 ,可再分为亚群 1和亚群 2 ,其中亚群 1包括除M 15以外的Pop 2 1的 4个自交系 ;亚群 2包括M 15和M17两个自交系 ;B群是硬粒型种质 ,可再分为 4个亚群 ,其中亚群1属于Suwan 1种质 ,包括自交系M1、M 2、M 3和M5 ;亚群 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 ,包括自交系M 6、M 7、M8、M10和来自Suwan1的M 4;亚群 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 ,包括来自Pop32的M 16、M 18、M 19和来自Pop2 8的M 2 2、M 2 4;亚群 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SSRS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个化杀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晓文 马守才 +4 位作者 王志军 李清峰 朱东旭 张改生 牛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0-636,共7页
为给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以15份普通小麦为材料,采用NCⅡ设计组配44个组合,研究了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杂种F1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各性状大都表现出正向优势;周麦22、西农889、西农375和罗大穗316的产量... 为给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以15份普通小麦为材料,采用NCⅡ设计组配44个组合,研究了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杂种F1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各性状大都表现出正向优势;周麦22、西农889、西农375和罗大穗316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较高,参与组配的强优势组合较多。在44个杂交组合中,(D177×罗大穗316)、(周麦22×花培87-8)、(周98165×西农375)、(周麦22×西农889)、(周麦22×200(1)穗2)、(周麦22×郑育麦9987)、(周麦22×07常-261)、(周98165×西农889)、(周麦22×罗大穗316)、(周麦22×西农375)为强优势组合。利用普通小麦亲本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将15份亲本划分为5类,直接以普通小麦亲本8个性状的表现值亦可将15份普通小麦划分为5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地区1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祖新 郑用琏 +1 位作者 李建生 刘纪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9-454,共6页
采用CNⅡ遗传交配设计,评估了14份玉米材料(10个三峡地区地方品种和4个外源种质)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三峡地区10个地方品种间遗传变异丰富,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个地方品种间存在差异。兰花早、小麦黄、竹溪... 采用CNⅡ遗传交配设计,评估了14份玉米材料(10个三峡地区地方品种和4个外源种质)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三峡地区10个地方品种间遗传变异丰富,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个地方品种间存在差异。兰花早、小麦黄、竹溪玉米、巫溪玉米14等品种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BSSSC9、墨黄九2个外源种质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是优良的外源种质。基于地方品种与4个外源种质在杂交产量及产量的特殊配合力上的表现,提出了如何利用这些材料组建基础群体用于群体改良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用配合力进行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的划分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炜 李自超 +3 位作者 史延丽 马洪文 王坚 张洪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2,共7页
利用 9个生态类型 5 1份粳稻亲本材料 ,以生态型进行双列杂交 ,研究供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以此分析粳稻的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 :各生态型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 ,且一般配合力... 利用 9个生态类型 5 1份粳稻亲本材料 ,以生态型进行双列杂交 ,研究供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以此分析粳稻的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 :各生态型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 ,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配合力分析表明西北粳、台湾粳和非洲ITA粳在多个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可初步认为它们是本试验的优势生态型。一般配合力效应与杂种一代表型表现出极显著的正向相关 ,而特殊配合力与杂交组合后代相关不显著 ,亲本各自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 ,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力 粳型水稻 杂种优势 生态型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彦惠 张世煌 +5 位作者 吴连成 王铁固 李明顺 邓凌伟 张明友 白锦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6,共7页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7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 29%~4 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玉米 杂种优势 群体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姜海鹰 陈绍江 +3 位作者 高兰锋 邢吉敏 宋同明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5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 2、K12、丹340和870 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HO、SYNDO等4个不同高油群体的2 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 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5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 2、K12、丹340和870 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HO、SYNDO等4个不同高油群体的2 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被测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2 0个高油自交系可分为2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主要为RYDHO(Reid高油)和SYNDO (SyntheticDiseasedOil)群体选系;第二群主要为ALEXHO(Alexanderhighoil)和BHO(北农大高油)群体选系。根据高油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类群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划分结果,综合分析得出高油玉米种质与普通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利用的9种模式,即ALEXHO×外引种质,ALEXHO×Reid ,ALEXHO×旅大红骨,BHO×外引种质,BHO×Reid ,RYDHO×Lancaster,RYDHO×塘四平头,SYNDO×外引种质,SYNDO×旅大红骨。其中ALEXHO×外引种质、ALEXHO×Reid、ALEXHO×旅大红骨、BHO×外引种质、BHO×Reid为5种主要模式。ALEXHO和BHO为选育优良高油玉米自交系的主要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被引量:17
9
作者 姚文华 黄云霄 +6 位作者 蒋辅燕 陈秀华 汪燕芬 罗黎明 张培高 尹兴福 何羊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6-712,共7页
【目的】研究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3个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和3个测验种配制69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 【目的】研究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3个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和3个测验种配制69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L1、L5、L6、L7、L8、L11、L16、L20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10个强优势杂交组合T3×L20、T1×L8、T3×L21、T2×L20、T3×L1、T3×L11、T3×L5、T2×L6、T3×L12、T1×L4的SCA分别是13.69、28.14、24.08、9.02、9.97、6.09、9.02、17.75、14.40、16.94,除了T3×L11(6.09)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结论】温热玉米种质改良系L8、L11、L16、L20在育种中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L11和L20是不可多得的温热玉米改良系。本研究将供试改良系划分为3大类群:L3、L5、L6、L11、L17、L19、L20、L21、L23与掖107划分为Reid群;L1、L2、L12、L13、L16、L18、L22和YML1671划分为非Reid群;L4、L7、L8、L9、L10、L14、L15和YML146划分为Suwan1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效应 杂种优势群 温带种质 热带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个玉米新选系的杂优类群及主要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苟才明 黄宁 +4 位作者 徐克成 张吉海 李志龙 刘卫 余世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宜宾市农科院玉米所新育成的17个自交系和西南地区目前常用的11个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供试自交系行了杂优类群分析及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按GCA聚类,供试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 以宜宾市农科院玉米所新育成的17个自交系和西南地区目前常用的11个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供试自交系行了杂优类群分析及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按GCA聚类,供试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按单株产量SCA聚类,17个新选系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行粒数和穗行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达极显著性水平,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系 配合力 杂优类群 相关系数 通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杂交优势组合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连成 陈彦惠 +3 位作者 张世煌 李明顺 王铁固 张明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2-325,共4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中国农业生产上利用的4大玉米类群的各1个代表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b43,Pob501和Pob50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掖478×Pob21,丹340×Pob501...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中国农业生产上利用的4大玉米类群的各1个代表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b43,Pob501和Pob50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掖478×Pob21,丹340×Pob501,掖478×Pob43,黄早四×Pob70和掖478×Pob502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参试56个组合中,21个组合与单交种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丹340×Pob501和掖478×Pob43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9.12%和4.32%.根据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和对照优势初步构建了旅大红骨系×群体Pob501,Reid系×群体Pob43,Reid系×群体Pob502和唐四平头系×群体Pob49这4个杂优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配合力 杂优组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陆作楣 徐保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杂种优势群理论是杂交玉米育种历经百年而不衰的重要理论支柱。概述了杂种优势群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在玉米和水稻两大作物中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了我国杂交稻育种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用杂种优势群理论指导杂交稻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杂交稻 育种 三系配套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玉米自交系"87-1"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其杂优类群的划分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鹏鸣 刘宗华 +3 位作者 王庆东 朱卫红 李朝锋 赵威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以自选系87-1,87-3及14个国内常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成120个单交组合,采用格子方排列进行试验,对产量、穗长、穗粗等6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6个自交系中,8... 以自选系87-1,87-3及14个国内常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成120个单交组合,采用格子方排列进行试验,对产量、穗长、穗粗等6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6个自交系中,87-1和87-3两自交系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值处于中等水平,但穗粗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值最为突出,居于各自交系之首.就产量性状而言,在87-1所组配的杂交组合中,该系与HZ32和综3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对照优势分别达13.31%和9.8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87-1与外杂选亚群的许178和P138的关系最近,可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87-l 穗部性状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NP标记及配合力划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被引量:7
14
作者 贺囡囡 冯云敢 +5 位作者 蒙云飞 韦爱娟 弓雪 卢生乔 韦桂旺 吕巨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划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筛选配合力高的甜玉米自交系,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更强的甜玉米群体,为优良甜玉米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23个自育超甜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60(3×20)个组合,研究它们的产量配合力效应并结... 划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筛选配合力高的甜玉米自交系,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更强的甜玉米群体,为优良甜玉米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23个自育超甜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60(3×20)个组合,研究它们的产量配合力效应并结合56K SNP标记将供试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结果表明23个自交系的平均杂合率为2.59%,纯合度较高;除GX06和GX10,GX14和GX15,GX16和GX17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外,其余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均小于90%,可作为不同的材料在育种上应用;测验系GX21和被测系GX01、GX03、GX12、GX13、GX18的产量GCA正向效应值较高,在产量性状上是非常优良的自交系;进化树、主成分分析和产量SCA聚类图将23个超甜玉米自交系分为GX21群、GX22群和GX23群,其中GX22(HJZ33)群称为父本群,包含的自交系为GX02、GX11、GX19、GX20及测验系GX22自身共5个,GX21(GTL273)和GX23(YC26)群称为母本群,包含的自交系为GX01、GX03~GX10、GX12~GX18及测验系GX21和GX23共18个。SNP标记和产量SCA分群结果基本一致,使用SNP标记化划分杂种优势群可以明显缩短玉米育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自交系 杂种优势群 配合力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锦雯 陈彦惠 +1 位作者 王铁固 吴连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8,共5页
以 9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 5个代表中国温带主要杂优群的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NC -Ⅱ遗传设计的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温热杂交组合掖 478×CML31 0、Mo1 7×CML1 0、黄早 4... 以 9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 5个代表中国温带主要杂优群的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NC -Ⅱ遗传设计的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温热杂交组合掖 478×CML31 0、Mo1 7×CML1 0、黄早 4×CML1 0 7、旅 9×CML31 0、自330×CML31 2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高 ;根据SSR标记遗传多态性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分为 6个杂优类群 :第 1类群包括CML1 0、CML2 65 ,第 2类群包括CML2 7、CML96、CML2 95、Mo1 7,第3类群包括CML32 3、黄早 4 ,第 4类群包括CML31 0、CML31 2、自 330、丹 340 ,第 5类群包括CML1 0 7,第 6类群包括掖 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遗传关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番兴明 谭静 +1 位作者 黄必华 刘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86-992,共7页
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引入的及省内自育的 10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模式的初步研究。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 4 5个杂交组合 ,并种植在云南省的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 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引入的及省内自育的 10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模式的初步研究。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 4 5个杂交组合 ,并种植在云南省的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重复之间不显著 ;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 CML147× YML2 3具有最高产量 (85 12 .95 kg/hm2 ) ,杂交组合 YML10 2× YML12具有最低产量 (1486.0 5 kg/hm2 )。自交系 YML2 3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 (90 .90 ) ,自交系 CML149(35 .19)和 CML147(30 .5 7)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而自交系 CML174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66.2 3)。自交系 CML 140与 YML 10 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95 .95 ) ,自交系CML 140与 YML 2 9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86.31) ;而自交系 YML 12与 YML 10 2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178.19)。根据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可初步将这 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 4个杂种优势群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禹奉 Phongdara Bounsavath +6 位作者 程伟东 周海宇 谢小东 周锦国 谢和霞 覃兰秋 时成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17-2425,共9页
【目的】引进老挝玉米自交系并评价其利用价值,为我国玉米种质扩增及面向东盟国家玉米种业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5份本地骨干系为测验种与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配制成75个测交组合,调查其... 【目的】引进老挝玉米自交系并评价其利用价值,为我国玉米种质扩增及面向东盟国家玉米种业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5份本地骨干系为测验种与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配制成75个测交组合,调查其在广西南宁种植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和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并依据产量的特殊配合力(SCA)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中有5份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为正值,其中L08具有最高的GCA和SCA,产量高于桂单162(对照,CK)27.87%;SCA较高的组合有L04×X868、L05×X868、L13×X868、L02×X868、L10×X868和L15×X868,产量对照优势分别为10.78%、5.88%、4.76%、4.20%、4.06%和0.84%。依据75个测交组合产量的SCA,可将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和5份本地骨干系划分为温热种质群和热带种质群,其中热带种质群划分为2个亚群,第一亚群包括L02和GRL737,第二亚群包括L03、L04、L05、L06、L07、L08、L10、12、L13、L15、L17、L18、L21、L22、GRL173、GRL315和GRL21191。【结论】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与5份本地骨干系配制测交种的杂种优势总体上不明显,但其中自交系L08的产量GCA效应值最大,且与本地骨干系测交均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尤其与X868配制组合的产量最高,在我国玉米种质创新中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15份老挝玉米自交系和5份本地骨干系可划分为温热种质群和热带种质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热带种质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文华 毕亚琪 +7 位作者 陈洪梅 黄云霄 尹兴福 罗黎明 蒋辅燕 汪燕芬 王晶 郭瑞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2-939,共8页
【目的】研究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产量配合力,并根据配合力对其杂种优势群归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5个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和3个测验种配制75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 【目的】研究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产量配合力,并根据配合力对其杂种优势群归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5个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和3个测验种配制75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的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SCA效应分析被测种质的所属类群。【结果】YML1626(L5)、YML1619(L7)、YML16-5(L9)、YML162-3(L13)产量GCA效应值较高。选育过程中要获得产量GCA较高的高VA原玉米育种材料,至少要对4个穗部性状进行优级选择。以SCA正向显著水平临界值(5.49)为阀值划分杂种优势群,有6个被测系归类不确定;以SCA负向显著水平临界值(-5.49)划分杂种优势群,有12个被测系归类不确定。以被测系与3个测验种之间的最小负向SCA效应值为划分标准,可能导致杂种优势群归类出现误差。【结论】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YML1626、YML1619、YML16-5、YML162-3产量GCA效应值较高,在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一个利用价值较高的自交系至少有4个穗部优良性状。以SCA正向显著水平临界值为阀值划分杂种优势群,更容易解释被测系的杂种优势群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维生素A原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群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桑志勤 陈树宾 +4 位作者 段震宇 王友德 王婷 郭斌 李玉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5,共5页
为了研究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模式,以13份新选育中熟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NCⅡ的遗传设计,以B73、MO17、黄早四、齐319、丹340为标准测验种,13个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测定并分析18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和... 为了研究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模式,以13份新选育中熟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NCⅡ的遗传设计,以B73、MO17、黄早四、齐319、丹340为标准测验种,13个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测定并分析18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8个自交系可分为5群,即兰卡斯特(MO17、TS31)、瑞德(B73、L4-6、X1)、四平头(黄早四、8504、108F和B2)、PB群(齐319、W313、L4-10)、旅大红骨(丹340、Q3012、L4-89、L4-20、X3、B1)。其中,TS31、108F、L4-89、L4-10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作为优良的亲本直接用于杂交种的选育。65个杂交组合中L4-10×丹340、L4-89×B73、108F×B73、W313×丹340等13个的杂种优势比较强。可见,新疆地区SS群与NSS群配置的组合杂种优势一般较强,所有的强优势组合的两亲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产量构成因子具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温带玉米种质与热带、亚热带种质杂优组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63
20
作者 陈彦惠 王利明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7-564,共8页
本研究评价和分析了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优群的 5个自交系、 3个改良群体与 10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之间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和杂优组合模式。结果表明 ,大多数温热杂交组合产量高于温带改良群体本身产量 ,一些组合产量接近单交种对照 ... 本研究评价和分析了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优群的 5个自交系、 3个改良群体与 10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之间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和杂优组合模式。结果表明 ,大多数温热杂交组合产量高于温带改良群体本身产量 ,一些组合产量接近单交种对照 ,温热杂交种具有普遍的超亲优势。苏湾 1号、墨黄9、TS6、 963× 330、豫综 5号×苏湾 1号、黄早 4×墨黄 9、旅 9×墨黄 9热带、亚热带群体和杂交组合的产量和配合力高 ,利用潜力大 ,可加入到玉米育种方案中以拓宽我国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温热杂交组合的抽雄、吐丝、ASI值、果穗性状基本达到温带生产可利用的标准 ,温带种质中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对外来光敏感基因表现显性 ,但植株和穗位特别高 ,应将其作为改良的重点。按照温热杂交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高的原则 ,筛选出了每个温带杂优群与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最佳杂优组合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玉米种质 杂优模式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