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
杨爱国
张世煌
李明顺
荣廷昭
潘光堂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7
|
|
|
2
|
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
史秀秀
毕晓静
马守才
亓佳佳
韩芳
张改生
牛娜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6
|
|
|
3
|
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
番兴明
陈洪梅
谭静
杨峻芸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3 |
28
|
|
|
4
|
15个化杀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 |
陈晓文
马守才
王志军
李清峰
朱东旭
张改生
牛娜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
5
|
三峡地区1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 |
张祖新
郑用琏
李建生
刘纪麟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21
|
|
|
6
|
试用配合力进行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的划分 |
刘炜
李自超
史延丽
马洪文
王坚
张洪亮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
7
|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
陈彦惠
张世煌
吴连成
王铁固
李明顺
邓凌伟
张明友
白锦雯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6
|
|
|
8
|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
姜海鹰
陈绍江
高兰锋
邢吉敏
宋同明
戴景瑞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
9
|
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
姚文华
黄云霄
蒋辅燕
陈秀华
汪燕芬
罗黎明
张培高
尹兴福
何羊涛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
10
|
17个玉米新选系的杂优类群及主要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 |
苟才明
黄宁
徐克成
张吉海
李志龙
刘卫
余世权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
11
|
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杂交优势组合模式分析 |
吴连成
陈彦惠
张世煌
李明顺
王铁固
张明友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3 |
14
|
|
|
12
|
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 |
陆作楣
徐保钦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5
|
|
|
13
|
优良玉米自交系"87-1"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及其杂优类群的划分 |
杨鹏鸣
刘宗华
王庆东
朱卫红
李朝锋
赵威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3 |
6
|
|
|
14
|
利用SNP标记及配合力划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
贺囡囡
冯云敢
蒙云飞
韦爱娟
弓雪
卢生乔
韦桂旺
吕巨智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
15
|
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 |
白锦雯
陈彦惠
王铁固
吴连成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
16
|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初步分析 |
番兴明
谭静
黄必华
刘峰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0
|
|
|
17
|
老挝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
江禹奉
Phongdara Bounsavath
程伟东
周海宇
谢小东
周锦国
谢和霞
覃兰秋
时成俏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18
|
导入高VA原玉米种质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 |
姚文华
毕亚琪
陈洪梅
黄云霄
尹兴福
罗黎明
蒋辅燕
汪燕芬
王晶
郭瑞佳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
19
|
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群研究 |
桑志勤
陈树宾
段震宇
王友德
王婷
郭斌
李玉梅
|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20
|
中国温带玉米种质与热带、亚热带种质杂优组合模式研究 |
陈彦惠
王利明
戴景瑞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