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改性膨润土吸附-PAM混凝联用技术处理冶炼废水中的重金属 被引量:9
1
作者 莫晓余 程培夏 +3 位作者 许银 欧庆洪 刘兴旺 葛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88,共5页
采用微波对膨润土进行改性,研究微波改性膨润土吸附与聚丙烯酰胺(PAM)混凝联用技术处理实际冶炼废水中的重金属。结果表明,单独微波改性膨润土吸附试验中,当投加量为25 g/L,废水中的锰、锌、镉和铅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1.9%、89.7%、78.5%... 采用微波对膨润土进行改性,研究微波改性膨润土吸附与聚丙烯酰胺(PAM)混凝联用技术处理实际冶炼废水中的重金属。结果表明,单独微波改性膨润土吸附试验中,当投加量为25 g/L,废水中的锰、锌、镉和铅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1.9%、89.7%、78.5%和93.1%;采用微波改性膨润土吸附与PAM混凝联用技术时,重金属的去除率均有上升,沉降效果明显改善。当微波改性膨润土投加量为25 g/L,PAM投加量为2 mg/L,吸附时间为50 min,废水pH=8时,对锰、锌、镉和铅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9%、99.6%、99.7%和98.3%,出水中的锌、镉和铅的排放浓度可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改性膨润土 吸附-混凝联用技术 冶炼废水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交水稻吸氮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见良 李合松 +2 位作者 李建辉 邹应斌 陈开铁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9-94,共6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探讨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8和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对氮素的吸收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组合对氮素的吸收均以中期最高(各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65%左右)、前期次之、后期最... 应用15N示踪技术探讨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8和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对氮素的吸收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组合对氮素的吸收均以中期最高(各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65%左右)、前期次之、后期最少。两者吸氮速率高峰均在移栽后30d,两系杂交稻为472kgN·hm-2·d-1,三系杂交稻为480kgN·hm-2·d-1。对15N标记肥料氮的吸收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而对土壤氮的吸收则相反。稻株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约20%来源于当季所施用的肥料,80%来源于土壤。两者氮素在稻株体内的分配比例存在差异,在稻草中的分配比例,两系杂交稻高于三系杂交稻,而在稻谷中的分配比例,两系杂交稻则低于三系杂交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两系杂交稻相关系数为09621,三系杂交稻为09444。两个组合干物质积累均以中期最高(各占全生育期的60%左右)、后期次之、前期最少。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高峰均在移栽后40d,前者为39930kg·hm-2·d-1,后者为37290kg·hm-2·d-1。干物质积累总量,两系杂交稻高于三系杂交稻,而稻谷产量两系杂交稻则低于三系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组合 ^15N过踪 吸收 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混凝-离子交换组合工艺处理含铀分析废液 被引量:1
3
作者 任萌 卢长先 +2 位作者 杨海涛 张海明 周显明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2-1200,共9页
在核燃料元件的研制与生产过程中,由于进行理化检测分析,会产生较多含铀分析废液。采用沉淀-混凝-离子交换组合工艺处理含铀分析废液。实验分别研究了以上三个单元在废液处理中的铀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控制沉淀pH 5~6;加入2.5~3倍... 在核燃料元件的研制与生产过程中,由于进行理化检测分析,会产生较多含铀分析废液。采用沉淀-混凝-离子交换组合工艺处理含铀分析废液。实验分别研究了以上三个单元在废液处理中的铀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控制沉淀pH 5~6;加入2.5~3倍废液体积的Ca(OH)_(2)饱和溶液混凝,混凝pH控制在7~9,以及采用强碱性阴离子树脂作为吸附剂,控制吸附原液pH为5~7时,最终含铀分析废液中的铀总去除率可达99.7%。通过工程化试验,采用沉淀-混凝-离子交换组合工艺处理该体系含铀分析废液,铀总去除率高(>99%),运行成本低,可应用于其他相似组成的含铀废液的处理以及铀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分析废液 沉淀 混凝 离子交换 组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