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麻醉在动物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栗亮亮 刁小倩 +3 位作者 闫梦丽 周书蝶 董海聚 刘芳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0,共4页
针刺麻醉作为一种独立或辅助的麻醉方式,通常与药物麻醉相结合形成针药复合麻醉,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具备经济、安全、对生理干扰小和术后恢复快等多项优点,在动物外科手术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已被证实,相关机制... 针刺麻醉作为一种独立或辅助的麻醉方式,通常与药物麻醉相结合形成针药复合麻醉,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具备经济、安全、对生理干扰小和术后恢复快等多项优点,在动物外科手术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已被证实,相关机制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但更详细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针刺麻醉的机制、作用方法,以及针刺麻醉和针药复合麻醉近年来在动物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不足,并讨论了“术前诱导、术中麻醉、术后镇痛”的新麻醉模式,期望将其有效应用于动物诊疗中,从而提升动物的整体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麻醉 针药复合麻醉 动物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针灸干预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2
作者 王苗级 徐国亭 李新茂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术后针灸干预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下... 目的研究术后针灸干预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后针灸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3 d体温、心率、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高切及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以上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2/52)、15.38%(8/5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针灸干预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患者苏醒,保护其认知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下肢手术 老年 针灸 腰硬联合麻醉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正中与旁正中入路在艾滋病患者痔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3
作者 周影 刘民强 +2 位作者 钟祥鹏 任波 吴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88-239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正中入路和旁正中入路在艾滋病患者痔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痔切除术的90例艾滋病患者,根据超声引导穿刺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正...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硬联合麻醉正中入路和旁正中入路在艾滋病患者痔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痔切除术的90例艾滋病患者,根据超声引导穿刺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正中入路组和旁正中入路组。正中入路组利用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横突横轴正中位扫查切面进行定位成像,定位棘突间隙中点和脊髓中线交叉点作为穿刺点,采用平面外穿刺技术;旁正中入路组利用椎板纵轴矢状倾斜位扫查切面进行定位成像,将显示最清晰的背侧联合体结构间隙放置在探头中点,穿刺时选用自尾侧向头侧进针的平面内穿刺技术完成腰硬联合操作。记录并评估两组患者穿刺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麻醉效果。结果组间分析显示旁正中入路组在穿刺总次数和首次穿刺成功率方面优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穿刺间隙和更换穿刺入路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入路组感觉异常发生率以及术后2 d穿刺点压痛发生率显著高于旁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所有患者感觉阻滞平面均达T6~10,并且运动阻滞程度均Bromage≥3分。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12,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痔切除术中,超声引导腰硬联合麻醉中穿刺方面及并发症发生方面,旁正中入路优于正中入路;麻醉效果方面两种入路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腰硬联合麻醉 正中入路 旁正中入路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利芳 杨建功 +5 位作者 李明勇 刘德智 杨燕 周霞 邵坤 申长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以TEAS,电刺激干预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进镜5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监测BIS,术后24 h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在T1~T3时点,试验组BI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MMSE评分更高,试验组POCD发生率(3.50%,5/143)低于对照组(11.19%,16/143)(P=0.013)。术后24 h内,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17/143)低于对照组(21.68%,31/143)(P=0.027)。结论:在进行ERCP术时,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全程TEAS干预能降低BIS,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吸复合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段功宸 吴继敏 +5 位作者 徐巧敏 江建鑫 蓝海燕 张旭彤 袁开明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瑞马唑仑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并满足纳入标准的106名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5^90岁,ASA...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瑞马唑仑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并满足纳入标准的106名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5^9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后,P组缓慢静注丙泊酚0.3^0.5 mg/kg(注射时间1 min)后以0.5^3 mg·kg^(-1)·h^(-1)泵注维持;R组缓慢静注瑞马唑仑负荷量0.05 mg/kg(注射时间1 min)后以0.1^0.3 mg·kg^(-1)·h^(-1)维持术中镇静。两组患者以维持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3^4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75^85间来调整泵注速率;缝合切口时停止输注镇静药。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T0),镇静后5(T1)、10(T2)、15(T3)、30(T4)、60min(T5)及术毕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BIS值,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中遗忘、术后7 d内谵妄(POD)及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NR)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比较,两组患者T1^T5时点的BIS和MOA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6时点的MAP、HR显著降低(P<0.05)。与P组比较,R组患者T1^T6时点的MAP均更高(P均<0.05),苏醒时间短[(6.6±1.8)vs.(7.7±2.2)min,P<0.05],术后第7天Hopkins言语学习测试评分下降幅度更小(3.9±3.9 vs.6.2±4.6,P<0.05),术后谵妄、术后DNR发生率显著降低(7.5%vs. 28.3%,5.7%vs. 20.8%,P<0.05),术中遗忘发生率增高(52.8%vs. 28.3%,P<0.05);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15.1%vs. 37.7%,5.6%vs. 22.6%,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频次更少(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可提供有效的围术期镇静,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术后早期神经认知功能影响小,总体安全性高于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老年患者 腰硬联合麻醉 镇静 神经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莫尼定联合水合氯醛对大鼠和小鼠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川 王晓辉 +1 位作者 吕楠 陈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为了检测溴莫尼定与水合氯醛联合麻醉大鼠和小鼠的效果,探索一种麻醉充分并有颉颃剂的大鼠和小鼠麻醉方法。本试验采用溴莫尼定与水合氯醛联合腹腔注射,分别观察其对大鼠和小鼠的麻醉反应,监测麻醉过程中大鼠的心率、血压和体温变化;对... 为了检测溴莫尼定与水合氯醛联合麻醉大鼠和小鼠的效果,探索一种麻醉充分并有颉颃剂的大鼠和小鼠麻醉方法。本试验采用溴莫尼定与水合氯醛联合腹腔注射,分别观察其对大鼠和小鼠的麻醉反应,监测麻醉过程中大鼠的心率、血压和体温变化;对麻醉后大鼠肌肉注射颉颃剂阿替美唑,观察其催醒作用和对心血管动力学的影响;对麻醉后小鼠肌肉注射阿替美唑,观察其催醒作用及对体温和膀胱充盈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9 mg/(kg·bw)溴莫尼定和100 mg/(kg·bw)水合氯醛联合麻醉大鼠的麻醉诱导时间为(4.0±1.4)min,麻醉维持时间为(27.8±13.3)min,麻醉过程中体温和血压稳定,但心率在给药后30和45 min时下降。0.1 mg/(kg·bw)阿替美唑能快速催醒大鼠,并使心率回升。12 mg/(kg·bw)溴莫尼定和250 mg/(kg·bw)水合氯醛联合麻醉小鼠的麻醉诱导时间为(6.4±1.9)min,麻醉维持时间为(9.4±2.7)min。1.6 mg/(kg·bw)阿替美唑能快速催醒麻醉小鼠并避免体温过低和尿潴留。结果表明,溴莫尼定和水合氯醛联合麻醉大鼠和小鼠,起效较快、效果稳定,且有合适的颉颃剂,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麻醉 溴莫尼定 阿替美唑 γ-氨基丁酸(GABA) 水合氯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案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锋 陈冬妮 +6 位作者 窦心怡 侯晓昱 朴雪 赵元 杨天元 杨昊天 范宏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06-3214,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案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均分为静脉注射(Ⅳ)组和肌内注射(IM)组,麻醉间隔期为14 d。Ⅳ组耳缘静脉注射舒泰3.3 mg/kg+右美托咪定8μg/kg;IM组耳后颈部肌内... 【目的】探究不同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案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均分为静脉注射(Ⅳ)组和肌内注射(IM)组,麻醉间隔期为14 d。Ⅳ组耳缘静脉注射舒泰3.3 mg/kg+右美托咪定8μg/kg;IM组耳后颈部肌内注射舒泰4.6 mg/kg+右美托咪定11.2μg/kg。在麻醉过程中对巴马小型猪的麻醉时期、麻醉效果、生理指标及生物反射进行监测。【结果】Ⅳ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3.75、85.75和30.25 min。IM组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7.13、107.00和41.00 min。Ⅳ和IM组分别可维持50和65 min外科麻醉期。IM组80~110 min时麻醉效果评分显著高于Ⅳ组(P<0.05)。麻醉过程中两种方案的体温(T)下降,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先降低后升高,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展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先升高后降低。IM组50~80 min时RR显著高于Ⅳ组(P<0.05)。IM组10~15 min时SBP显著低于Ⅳ组(P<0.05)。Ⅳ和IM组生物反射完全抑制时间分别为45和50 min。【结论】舒泰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巴马小型猪麻醉效果良好,诱导迅速,维持时间长,苏醒平稳,对巴马小型猪生理指标和生物反射影响较小,其中IM组麻醉方案比Ⅳ组更适合临床外科手术和科研教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舒泰 右美托咪定 复合麻醉 给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志 彭晓红 +1 位作者 邱艳 杨梦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819,共6页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IIHN)联合生殖股神经生殖支(GBGF)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开放性成人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腹股沟斜疝行开放性单侧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试验组)...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IIHN)联合生殖股神经生殖支(GBGF)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开放性成人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腹股沟斜疝行开放性单侧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试验组)和C组(对照组)2组,每组45例。I组在超声引导下行IIIHN联合GBGF阻滞;C组采用CSEA。评价两种麻醉感觉阻滞程度和运动阻滞效果;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 min、手术开始切皮时、开始牵拉精索/圆韧带时、疝囊高位结扎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评价术中补救镇痛和血管活性药的用药情况;比较两种麻醉术后静息VAS评分及术后镇痛泵的按压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程度均为有效阻滞(P>0.05);I组患者44例运动阻滞程度0级,C组双侧下肢运动阻滞均达2级以上(P<0.05);在麻醉5 min后,C组部分患者的心率有升高伴平均动脉压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中,I组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C组有6例患者使用了甲氧明(P<0.05);I组患者在术后6、12 h的VAS评分和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均P<0.05)。结论IIIHN联合GBGF阻滞用于成人开放性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在感觉阻滞程度和麻醉效果评级方面达到了CSEA的效果,其较CSEA对全身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腹股沟疝手术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髂腹下神经阻滞 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全身麻醉方法及用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仁钊 陈强 +3 位作者 朱洪辰 高燕安 阮洋 刘岩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全身麻醉是减少实验动物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疼痛和不适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动物处于意识丧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的麻醉状态,是落实实验动物福利的有力手段,全身麻醉的良好实施涉及到实验动物的种类、麻醉方法以及... 全身麻醉是减少实验动物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疼痛和不适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动物处于意识丧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的麻醉状态,是落实实验动物福利的有力手段,全身麻醉的良好实施涉及到实验动物的种类、麻醉方法以及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该文通过对近年来实验动物全身麻醉应用文献的梳理,比较了不同麻醉方法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以及麻醉药物对不同物种实验动物的影响。分析发现,复合麻醉适用于持续时间长、疼痛剧烈、操作复杂的实验性外科手术,而单纯麻醉适用于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的实验操作。该文为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验的全身麻醉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单纯麻醉 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融合脑电技术与意识分级诊断
10
作者 成鹏飞 葛星宇 +3 位作者 龚安娟 王琦鋆 冯珍 白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0-729,共10页
在睡眠、麻醉和意识障碍等特殊状态下,评估意识水平目前尚缺乏客观标准,面临挑战。经颅磁刺激融合脑电技术(TMS-EEG)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和评估大脑意识状态的工具,已在脑科学和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通过分析TMS-... 在睡眠、麻醉和意识障碍等特殊状态下,评估意识水平目前尚缺乏客观标准,面临挑战。经颅磁刺激融合脑电技术(TMS-EEG)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和评估大脑意识状态的工具,已在脑科学和临床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通过分析TMS-EEG在结合、去噪和特征提取方面的研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特别是总结了TMS-EEG技术在意识分级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评估了扰动复杂指数在区分清醒、不同类型的麻醉和睡眠中的意识水平,以及在量化意识障碍患者的分级诊断方面的应用,表明TMS-EEG有望成为意识分级诊断的客观金标准。同时简述了TMS诱发电位、全球平均场强和扰动复杂性的分维指数等客观指标,用于意识障碍患者内部水平的分级以及区分健康对照的相关实例,并概述了TMS-EEG的优势、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融合脑电技术 伪影消除 麻醉 睡眠 意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1
作者 张云慧 顾新宇 +1 位作者 刘清仁 季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全身麻醉,B组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全身麻醉,B组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 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30min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24h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拔管后30min,B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4h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复合麻醉 胫骨骨折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抑制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 被引量:67
12
作者 潘宁玲 王汝敏 +3 位作者 刘家文 杜新民 刘国凯 潘贤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493-494,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单纯全麻或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病人的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及血压变化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 2 5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G组按常规方法诱导后行气管内插... 目的 :通过检测单纯全麻或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病人的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及血压变化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 2 5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G组按常规方法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 ,C组先行硬膜外穿刺注药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分别在入室、切皮后 10分钟、腹腔探查、缝合腹膜后四个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等各项参数。结果 :G组皮质醇在探查及关腹时均明显高于C组 ,胰岛素仅在关腹时G组高于C组 (P <0 0 5 )。血糖值G组亦高于C组。SBP在切皮、探查、关腹时G组均高于C组 30 %、2 3 %、18%。结论 :对于上腹部及危重手术 ,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使病人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 ,麻醉效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反激反应 上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建 卓九五 +2 位作者 廖建梅 王佳 殷国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6-868,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拟行脾切断流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A组)、丙泊酚组(B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组(C组)。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七氟醚...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拟行脾切断流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A组)、丙泊酚组(B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组(C组)。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单纯丙泊酚静脉输注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记录术前、术后第1、3、5天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第1、3、5天肝脏酶显著增高(P<0.05),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总胆红素术后第3天达高峰,白蛋白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无肝功能衰竭。术后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肝炎肝硬化行脾切断流术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有轻度影响,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全身麻醉 复合麻醉 肝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镇痛对孕妇臀位外倒转术的辅助疗效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海冰 方昕 +4 位作者 赵青松 沈富毅 林蓉 刘志强 朱丽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镇痛下对臀位单胎妊娠孕妇实施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并分析外倒转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CSEA组),每组30例;另设无任何镇痛的30例孕妇为... 目的探讨椎管内镇痛下对臀位单胎妊娠孕妇实施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并分析外倒转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CSEA组),每组30例;另设无任何镇痛的3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3组行外倒转术时孕妇疼痛评分;比较3组转为头位的比例、剖宫产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椎管内镇痛后,EA组和CSEA组孕妇疼痛评分分别为1.87±2.94和1.73±2.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4±3.08(P=0.031和P=0.027)。EA组瞬时外倒转成头位的比例为78.3%,高于CSEA组的51.7%和对照组的48.3%(P=0.023和P=0.041);CSE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SEA组和对照组比较,EA组剖宫产率、臂位为第一指征剖宫产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和P=0.029)。CSEA组孕妇低血压、恶心呕吐、胎心率减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42,P=0.033)。3组孕妇在外倒转术期间均无胎盘早剥发生。3组孕妇在外倒转术后早产和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臀位单胎妊娠孕妇,经硬膜外镇痛后实施的外倒转术可有效矫正胎位,降低剖宫产率;经腰硬联合镇痛是否能提高瞬时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臀先露 外倒转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苏醒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1
15
作者 崔剑 吴艳 +2 位作者 陈志美 赵宝生 陶国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开胸单肺通气条件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65~75岁,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吸入麻醉组(I组)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20例。分别...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开胸单肺通气条件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65~75岁,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吸入麻醉组(I组)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0min、术后6h采用运动活动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静脉血样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 C组患者术后30minMA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I组(P<0.05),T组和I组术后30min、术后6hCor、Glu、NE、E明显高于术前及C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并减轻应激反应,适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镇静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1
16
作者 安小虎 徐韬 +2 位作者 王苑 杨琦琳 余大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一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单胎急诊产妇108例,随机均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BF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药物分别为0.75%布比卡因5mg加芬太尼20μg和0.75%布比卡...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一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单胎急诊产妇108例,随机均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BF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药物分别为0.75%布比卡因5mg加芬太尼20μg和0.75%布比卡因7.5mg。两组产妇均在右侧卧位下于L2~3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腰麻,留置硬膜外导管备用。记录麻醉等待时间、最高平面、硬膜外追加药物的情况,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和麻黄碱的使用情况,并记录术中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记录手术医师和产妇对麻醉的评价以及术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所需时问。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无需改变麻醉方式或静脉辅助用药。BF组硬膜外腔追加药物率、低血压发生率和麻黄碱使用率明显少于B组(p〈O.01);麻黄碱平均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恶心呕吐和胸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O.05或P%0.01);下肢肌力恢复到Bromage0分的时间短于B组(P<o.05)。结论0.75%布比卡因5mg复合芬太尼20弘g腰硬联合麻醉能为急诊剖宫产提供满意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急诊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3
17
作者 韩斌 徐铭军 白云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全产程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97例,年龄23~35岁,体重60~9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全产程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97例,年龄23~35岁,体重60~9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组(CSA组,n=48)和腰-硬联合阻滞组(CSEA组,n=49)。产妇子宫规律收缩后行分娩镇痛,CSA组经蛛网膜下腔推注罗哌卡因0.3 mg/ml+舒芬太尼1μg/ml共5 ml,20 min后连接镇痛泵;CSEA组经蛛网膜下腔推注罗哌卡因0.3 mg/ml+舒芬太尼1μg/ml共5 ml,20 min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所有产妇持续应用镇痛泵至第三产程结束。记录镇痛即刻(T1)、镇痛后10 min(T2)、30 min(T3)、60 min(T4)、宫口开全(T5)、胎头娩出(T6)、胎盘娩出(T7)时的MAP和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前、镇痛后0~30 min、30~60 min、90~120 min和第二产程的宫缩持续时间和宫缩间隔时间;记录缩宫素使用情况和分娩方式;记录恶心呕吐、瘙痒、产后出血和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与CSEA组比较,T2、T5、T6时CSA组MAP和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后0~30 min CSA组宫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宫缩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0.05)。CSA组缩宫素使用率、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CSEA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以及恶心呕吐、产后出血、PDP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腰-硬联合阻滞比较,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用药量小的特点,对产妇、胎儿影响较小,可安全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7
18
作者 罗小会 廖琴 +1 位作者 孙铭阳 欧阳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0-572,共3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144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腰麻药为0.75%罗哌卡因1.5ml(11.25mg)复合舒芬太尼0μg(A组)、2.5μg(B组)、5.0μg(C组)、7.5μg(... 目的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144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腰麻药为0.75%罗哌卡因1.5ml(11.25mg)复合舒芬太尼0μg(A组)、2.5μg(B组)、5.0μg(C组)、7.5μg(D组)。观察产妇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程度和时间,产妇血压变化、恶心呕吐、寒战、瘙痒、术后镇痛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四组产妇最高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评分及运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D组麻醉效果并不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时间也未见明显延长,但瘙痒的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11.25mg)复合5.0μg舒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时间延长和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剖宫产术 腰-硬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3
19
作者 余斌 何康梅 张晓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年龄≥65岁的股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G组,28例)和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组(E组,22例)。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术前1d及术后第1天进行... 目的研究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年龄≥65岁的股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G组,28例)和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组(E组,22例)。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术前1d及术后第1天进行评定认知功能。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诊断是首先计算所有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患者以麻醉前测试值为对照,等于或超过1个标准差判断患者出现POCD。结果G组术后早期MMSE值低于E组(P<0.05);G组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为42.9%,明显高于E组的13.6%(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可增加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第1天POC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及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光瑜 王永顺 +1 位作者 代冬梅 陈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及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乳腺癌患者 ,分为A、B两组 ,每组 3 0例。A组为化疗组 ,术前接受过三个疗程的化疗 ;B组为非化疗组 ,术前未给予化疗。A组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 ,每组 15例...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及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乳腺癌患者 ,分为A、B两组 ,每组 3 0例。A组为化疗组 ,术前接受过三个疗程的化疗 ;B组为非化疗组 ,术前未给予化疗。A组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 ,每组 15例 :AⅠ为单纯全麻组 ;AⅡ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所有病例均于麻醉前、A组再于麻醉后 1小时各抽取外周静脉血 5ml置入密封试管中送做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A组麻醉前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 ,刚性指数及全血粘度升高 ,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Ⅱ组 ,红细胞变形指数增加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麻醉前下降 (P <0 0 1) ;而AⅠ组只有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降低。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后存在与红细胞变形力下降为特征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学治疗 全身麻醉 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血液流变学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