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赵利芳 杨建功 +5 位作者 李明勇 刘德智 杨燕 周霞 邵坤 申长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以TEAS,电刺激干预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进镜5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监测BIS,术后24 h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在T1~T3时点,试验组BI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MMSE评分更高,试验组POCD发生率(3.50%,5/143)低于对照组(11.19%,16/143)(P=0.013)。术后24 h内,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17/143)低于对照组(21.68%,31/143)(P=0.027)。结论:在进行ERCP术时,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全程TEAS干预能降低BIS,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吸复合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或硬膜外阻滞对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焱 江鹤群 +1 位作者 王银模 陈国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30~60岁,随机均分为三组,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BIS45-50,其中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4μg...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30~60岁,随机均分为三组,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BIS45-50,其中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4μg·kg-1·h-1,8min后再以0.8μg·kg-1·h-1维持至术毕。E组硬膜外阻滞平面固定在T4。C组术中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入室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进腹探查时(T3)、关腹时(T4)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T2~T4时C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R~T4时D组和E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其程度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一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阻滞 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丹丹 杨程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组(B组),每组15例。观察术前以及手术2h时的血糖浓度。结果A、B两组手术2h的血糖均比术前明显升高[(6.23±1.45)mmo...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组(B组),每组15例。观察术前以及手术2h时的血糖浓度。结果A、B两组手术2h的血糖均比术前明显升高[(6.23±1.45)mmol/Lvs.(4.86±0.85)mmol/L和(6.66±1.48)mmol/Lvs.(5.11±0.43)mmol/L](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均不能抑制应激性血糖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静-吸复合麻醉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rcotrend监测下靶控输注丙泊酚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马珏 张光燕 +1 位作者 陈怡静 农丽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95-4097,共3页
目的:比较Narcotrend监测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TIVA组(A组,n=40)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n=40)。比较两组血压与心率变化、术中Na... 目的:比较Narcotrend监测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TIVA组(A组,n=40)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n=40)。比较两组血压与心率变化、术中Nacotrend指数(NI)、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SBP,DBP,HR在切皮时、切皮后5 min、拔管时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诱导后2 min及手术结束时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恢复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arcotrend监测下靶控输注丙泊酚TIVA较静吸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中麻醉深度合适,术后恢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 靶控输注 丙泊酚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强 王增春 +1 位作者 王嵘 熊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期39-40,64,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 (HJRS)两种常用麻醉方法的比较 ,为临床上选择最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 (CEA)或静吸复合全麻 (CII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比较失血量、骨水泥反应及麻醉效果等项目。结果与结...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 (HJRS)两种常用麻醉方法的比较 ,为临床上选择最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 (CEA)或静吸复合全麻 (CII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比较失血量、骨水泥反应及麻醉效果等项目。结果与结论CEA组较CIIA组骨水泥反应明显 ,失血量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 ,但CIIA组操作及术中管理更为容易。尽管CEA与CIIA在麻醉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连续硬膜外麻醉 静吸复合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唤醒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艺泷 米卫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0-481,共2页
目的比较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术中唤醒时间及苏醒质量。方法40例择期脊柱侧弯矫正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静脉麻醉组(静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术中麻醉维持,静脉组靶控输注... 目的比较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术中唤醒时间及苏醒质量。方法40例择期脊柱侧弯矫正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静脉麻醉组(静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术中麻醉维持,静脉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部位靶浓度2-4μg/ml;静吸组吸入笑气(N2O:O2:1:1),异氟醚浓度为0.8%~1.5%,两组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部位靶浓度2-6ng/ml。观察停止输注异丙酚或吸人麻醉药后术中唤醒时间及唤醒质量。结果静脉组唤醒时间为19.7±5.1min,而静吸组为11.9±3.3min(P〈0.05)。唤醒成功时,静脉组有3例睁眼勉强,并伴有四肢不自主活动,苏醒质量为Ⅱ级;静吸组均为Ⅰ级。结论术中维持相同的循环指标,静吸组唤醒时间要短于静脉组,静吸组唤醒质量要优于静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唤醒试验 全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TCI与异氟醚复合麻醉对腹腔镜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金珏 金善良 +1 位作者 于布为 郑民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1期942-944,共3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速度及PONV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ASAⅠ Ⅱ级 ,随机分成丙泊酚TCI组 (Ⅰ组 )和异氟醚静吸复合组 (Ⅱ组 ) ,均以丙泊酚 -芬太尼 -... 目的研究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速度及PONV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ASAⅠ Ⅱ级 ,随机分成丙泊酚TCI组 (Ⅰ组 )和异氟醚静吸复合组 (Ⅱ组 ) ,均以丙泊酚 -芬太尼 -阿曲库铵诱导 ,插管后Ⅰ组以丙泊酚TCI维持麻醉至缝皮前 ,靶浓度为 3μg/mL ,Ⅱ组持续吸入 2 %异氟醚 (氧流量为2L/min)至缝皮前 ,关闭吸入麻醉后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促进苏醒。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与阿曲库铵。两组病人分别记录 :术前 ,术中 1、5、10min及术后MAP和HR ;麻醉停止至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定向力恢复的时间 ;麻醉用药量及术后d1随访有无恶心呕吐 (PONV)。结果Ⅰ组各时段MAP及HR与Ⅱ组间无显著差异 ,同组各时段MAP及HR除术始后 1min有所下降 (P<0 .0 5 )外 ,其余也无显著差异。Ⅰ组麻醉停止至拔管时间、清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 ,术后PONV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 (均P <0 .0 5 )。结论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之短小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TCI 异氟醚 复合麻醉 腹腔镜手术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人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宁 朱美华 +3 位作者 孔洁 孙玖麟 刘莉 罗巧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神经外科手术静吸复合麻醉的合理用药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用 30例 6 5~ 75岁颅内肿瘤摘除术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以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手术开始后切皮、锯骨、剪脑膜时平均动... 目的 :探讨老年人神经外科手术静吸复合麻醉的合理用药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用 30例 6 5~ 75岁颅内肿瘤摘除术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以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手术开始后切皮、锯骨、剪脑膜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 (HR)、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脑灌注压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变化。结果 : 组 MAP较 、 组明显降低 (P<0 .0 5或 P<0 .0 1) , 组 ICP和 CPP均较 、 组明显升高 (P<0 .0 1或 P<0 .0 5 ) , 、 组在手术过程中各参数无显著变化 , 组在切皮、锯骨、剪脑膜时 MAP、HR、ICP和 CPP均升高 (P<0 .0 5 )。术毕麻醉恢复时间 , 组比 、 组明显延长 (P<0 .0 5 )。结论 :老年人神经外科手术中以异丙酚 2 mg· kg- 1 · h- 1 、异氟醚 0 .8MAC维持麻醉较为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异氟醚 静吸复合麻醉 老年人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瘫下肢矫形术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强 王增春 +1 位作者 刘海泉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2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控辅助呼吸与静吸复合麻醉下机械通气两种不同方法用于脑瘫下肢矫形术的特点。方法将50例择期接受脑瘫下肢矫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I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IIA组),每组25例。TIA组实施全凭静脉麻...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控辅助呼吸与静吸复合麻醉下机械通气两种不同方法用于脑瘫下肢矫形术的特点。方法将50例择期接受脑瘫下肢矫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I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IIA组),每组25例。TIA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手控辅助呼吸;CIIA组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吸入及静脉药维持麻醉,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及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CIIA组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TIA组(P<0.01),术后躁动的发生率高于TIA组(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脑瘫 下肢矫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吸复合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增春 王强 +1 位作者 刘海泉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6期367-368,共2页
目的比较脑瘫下肢矫形术时实施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方法分析 49例静吸复合全麻下或全凭静脉麻醉下接受下肢矫形术的脑瘫患儿的相关数据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麻醉费用的差异。结果全凭静脉麻醉不但麻醉费用显著低于静... 目的比较脑瘫下肢矫形术时实施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方法分析 49例静吸复合全麻下或全凭静脉麻醉下接受下肢矫形术的脑瘫患儿的相关数据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麻醉费用的差异。结果全凭静脉麻醉不但麻醉费用显著低于静吸复合全麻 (P <0 .0 0 1) ,而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费用较低 ,并可进一步降低术后护理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下肢矫形术 静吸复合全麻 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麻醉探讨
11
作者 李琪英 闵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11-813,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病人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4~ 2 0 0 3年 6 2例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 ,经口气管内插管 2 1例 ,经鼻气管内插管 4 1例。静吸复合方式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带管回ICU进行呼吸治疗。结果...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病人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4~ 2 0 0 3年 6 2例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 ,经口气管内插管 2 1例 ,经鼻气管内插管 4 1例。静吸复合方式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带管回ICU进行呼吸治疗。结果 :2 1例经口气管内插管于术后 4~ 6h拔管 ,5例因肌无力危象反复发作须再次气管插管 ,4 1例经鼻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延长到 6h至 5天后拔管 ,无一例再度行气管内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组与经口气管插管组相比 ,再插管例数明显少于经口组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气管切开和死亡例数两组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的麻醉中 ,经鼻气管内插管有利于术后延长机械通气治疗 ,有效预防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 ;充分术前准备 ,术中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加强呼吸道管理是围术期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MG) 胸腺切除 经鼻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静-吸复合麻醉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志豪 雷蕾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 探讨环泊酚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静-吸复合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6例,男416例,女390例,年龄65~85岁,BMI 16~30 kg/m^(2),ASAⅠ—Ⅲ级。根据术中不同静脉... 目的 探讨环泊酚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静-吸复合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06例,男416例,女390例,年龄65~85岁,BMI 16~30 kg/m^(2),ASAⅠ—Ⅲ级。根据术中不同静脉麻醉药物将老年患者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n=229)和丙泊酚组(P组,n=577)。使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平衡两组术前和术中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麻醉药与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苏醒期低氧血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静脉麻醉药与麻醉后早期恢复指标(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P组比较,C组血管活性药物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环泊酚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OR=0.378,95%CI 0.236~0.603,P<0.001)和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OR=0.542,95%CI 0.336~0.874,P=0.012)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环泊酚与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护室停留时间缩短相关(P<0.001)。结论 与丙泊酚比较,使用环泊酚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患者麻醉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胸腔镜手术 低血压 静-吸复合麻醉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宝贵 曹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羟考酮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与静-吸复合全麻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76~92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 目的比较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羟考酮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与静-吸复合全麻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76~92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静脉羟考酮组(O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C组),每组17例。麻醉前两组均未用术前药,入室后O组静注羟考酮3~5 mg后,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12 mg;C组缓慢静注舒芬太尼0.2~0.3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依托咪酯0.1~0.2 mg/kg诱导,术中泵注丙泊酚3~5 mg·kg^(-1)·h-1、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吸入0.55%~2%七氟醚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0.10 mg/kg维持肌松。记录住院时间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 O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10.4±1.6)d vs(15.8±2.0)d,P<0.05]。O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2例(11.8%)vs 9例(52.9%),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PFNA内固定手术中,羟考酮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较静-吸复合麻醉提供更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 静-吸复合麻醉 高龄 股骨粗隆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露 柴小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七氟醚组患... 目的观察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七氟醚组患者接受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患者手术方式一致。术毕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及离开PACU后12、24及48小时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七氟醚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24.7±7.8)分钟、(44.3±8.6)分钟、(57.2±14.6)分钟]均略短于对照组[(28.7±12.9)分钟、(50.7±16.8)分钟、(65.6±20.8)分钟],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患者离开PACU后12、24及48小时的MMSE评分[(24.9±1.7)分、(25.1±0.9)分、(26.7±1.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1.4)分、(24.1±1.2)分、(26.3±1.3)分](P<0.05),术后外周血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可以通过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后的炎性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适用于创伤较大的肝脏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手术 七氟醚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下腰椎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娟 朱明慧 何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腰椎手术中对体感诱发电位(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维持时 T 组丙泊酚 TCI 血浆靶浓度为3.0~3.5μg/ml...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腰椎手术中对体感诱发电位(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维持时 T 组丙泊酚 TCI 血浆靶浓度为3.0~3.5μg/ml,I 组吸入1%七氟醚复合丙泊酚泵注,两组均维持 BIS 在40~50。记录清醒时(T0)、插管后5 min(T1)、切皮时(T2)以及椎管减压时(T3)的 SSEP 和 MEP 等相关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未引出情况。结果与 T0时比较,T1~T3时两组 P38、N4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出现术中单侧或双侧下肢的 MEP 消失。结论与单纯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复合1%七氟醚麻醉并不影响腰椎手术中 SSEP 及 MEP 的监测,可用于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脊柱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腰椎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902-905,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在绵阳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在绵阳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接受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静吸复合全麻,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循环指标,苏醒相关指标,G-6PD、PFK及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T1、T2时HR、MAP值低于对照组患儿,SpO2值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Ppeak、Pplat、Raw、D(A-a)O2、RI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Cdyn、OI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G-6PD、PFK、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NO、SOD、GSH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ET-1、CAT、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患儿接受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静吸复合全麻,可以有效稳定患儿呼吸循环水平、降低术中全身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有助于患儿的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手术 静吸复合全麻 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栗村瑞 丁锦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57-61,共5页
目的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组(58例... 目的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组(58例)和静吸复合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凭静脉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低血压和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腹后5 min,全凭静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气腹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全凭静脉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后6 h、12 h、24 h,全凭静脉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和麻醉后72 h,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6 h和12 h,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可使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更稳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腹腔镜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