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良杰 杨杨 +4 位作者 曹建文 夏日元 王喆 栾崧 林玉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0-1031,共12页
本文在梳理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现状及历史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评价方法和分区原则,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29个四级地下水系统,以地下水系统为评价单元,在充分考虑不同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存在的问题,讨论珠江流... 本文在梳理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现状及历史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评价方法和分区原则,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29个四级地下水系统,以地下水系统为评价单元,在充分考虑不同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存在的问题,讨论珠江流域三级阶地不同水流运动特征,阐述了评价的精度以及水利工程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通过本次评价,珠江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374.16亿m^(3),可开采量为578.7亿m^(3),开发利用率仅10.01%。珠江流域跨度较大,水动力特征迥异:上游云贵高原深切峡谷区、中游桂中峰丛洼地区、下游冲洪积平原区,据不完全统计,珠江流域蓄水量大于100万m^(3)的水库32座,水利工程的修建以及水库对水资源调蓄和分配给地下水资源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不同部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概念上的分歧导致二者间流域边界不一致以及流域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为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珠江流域 水循环 开发利用 地表水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聂相田 邱林 +2 位作者 周波 李博超 段春青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8,31,共4页
将灌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在灌区水资源配置时不仅只追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尽量将地下水位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维持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此原则,建立了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多... 将灌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在灌区水资源配置时不仅只追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尽量将地下水位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维持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此原则,建立了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实例计算表明:应用此模型指导井渠结合灌区的水资源配置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渠结合灌区 地表水 地下水联合运用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口市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瑞年 董洁 付意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9,103,共5页
针对龙口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分层次耦合结构建立龙口市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解决农业水资源不足、分配不均问题,将作物子系统、灌区供水调控系统作为模型第一、二层,分别运用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通过作物的水量分配实现分层... 针对龙口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分层次耦合结构建立龙口市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解决农业水资源不足、分配不均问题,将作物子系统、灌区供水调控系统作为模型第一、二层,分别运用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通过作物的水量分配实现分层次的耦合求解。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可行、效益高,可为可持续利用规划与管理农业水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非充分灌溉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 耦合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小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新模式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勇 谢新民 +2 位作者 柴福鑫 杨丽丽 赵全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沈阳市辽河支流长河-羊肠河流域为例,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地表拦蓄及生态修复与地下水库相结合的水资源开发新模式。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采用联合开发模式常规可供水量为10万m3/d,应急可供水量为50万m3/d... 以沈阳市辽河支流长河-羊肠河流域为例,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地表拦蓄及生态修复与地下水库相结合的水资源开发新模式。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采用联合开发模式常规可供水量为10万m3/d,应急可供水量为50万m3/d,可持续应急4个月。这种联合开发模式可为本流域及北方其他小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小流域 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 水资源开发模式 地下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智能监控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高胜国 黄修桥 +2 位作者 贾艳辉 李中生 段福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6期542-546,共5页
以控制地下水位在合理范围为目的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智能监控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数值模拟和计算机监控两部分组成,数据交换通过Access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内部体系与运行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层、调度决策层和决... 以控制地下水位在合理范围为目的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智能监控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数值模拟和计算机监控两部分组成,数据交换通过Access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内部体系与运行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层、调度决策层和决策执行层3个层次,外部结构由一个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站和若干个设置于监控现场的控制子站组成,中心站与各个子站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先由计算机监控部分采集相关数据,然后就不同的井渠配水比例和灌溉模式分别通过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数值模拟系统进行模拟与预测,以人机交互的方式确定最优配水方案,再通过计算机屏幕上虚拟的操作面板发出控制指令,由计算机监控部分实施具体灌溉.构成了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优化调度和可视化操作于一体的模块化设计、分布式、人机交互的智能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子站的CPU采用睡眠唤醒模式工作,以减少受干扰概率.触点采样施加100 V,25 mA交流电,以提高在潮湿环境下长期工作的可靠性.系统设计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经试验,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可为同类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控系统 井渠结合灌溉 数值模拟 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关岩微型地表地下联合水库成库条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虞万霞 劳文科 王锦国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2期69-71,82,共4页
在对实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修建猴关岩微型地表地下联合水库的方案:①利用帷幕灌浆的方法堵截地下河使之成为地下水库;②利用地表有利地形兴建微型地表水库,从而获得地表与地下库容相结合的微型水库,提出3个选择水库坝... 在对实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修建猴关岩微型地表地下联合水库的方案:①利用帷幕灌浆的方法堵截地下河使之成为地下水库;②利用地表有利地形兴建微型地表水库,从而获得地表与地下库容相结合的微型水库,提出3个选择水库坝址的方案进行对比,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选址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岩溶水系统 帷幕灌浆 地表地下联合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水功能区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罗育池 靳孟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075-10077,10087,共4页
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水功能区划的原则与总体思路、水功能区划分体系与分级分类系统、水功能区划分程序与方法。指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水功能区划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筹规划、合理开发与整体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水功能区划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罗育池 靳孟贵 +1 位作者 汪永红 李朝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6-68,71,共4页
以郑州市为例,从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水功能区划分、环境容量核算、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4个方面入手,把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联合起来开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认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以郑州市为例,从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水功能区划分、环境容量核算、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4个方面入手,把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联合起来开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认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密切联系,需要统一管理和保护。为保障郑州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须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水污染物总量 联合控制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灌井排对农田水盐分布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雪萍 李娜 +1 位作者 焦平金 迟碧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为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井灌井排的控盐与水位降落效应及其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为此基于试验监测,先以渠灌为对照分析井灌井排及其与渠灌结合对区域水盐时空的改变,再剖析单井影响范围内的水盐... 为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井灌井排的控盐与水位降落效应及其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为此基于试验监测,先以渠灌为对照分析井灌井排及其与渠灌结合对区域水盐时空的改变,再剖析单井影响范围内的水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井灌井排与渠灌结合可使地下水埋深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使土壤剖面水盐含量维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三者均分别保持在1.6~5.0 m,10%~25%和300~500μS/cm的变化范围。在单井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埋深沿径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浅,径向距离每增加100 m将减少0.35 m的地下水降落;土壤剖面含盐量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其累积量与地下水埋深呈弱相关关系。井灌井排可维持灌区的水盐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井距能缓解因地下水降落不均引起的远离井位区洗盐作用减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排 井灌 土壤盐分 井渠结合 渠灌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溶蚀盆地-地下岩溶联合成库条件分析——以弄岩水库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智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2-690,共9页
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不同气候、不同地质条件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受地下岩溶发育及气候影响,岩溶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旱涝并存,通常以单一拦蓄地表水... 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不同气候、不同地质条件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受地下岩溶发育及气候影响,岩溶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旱涝并存,通常以单一拦蓄地表水或直接抽取地下水来应对,存在较大局限性。文章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结合弄岩水库,利用水文系列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变量关系及相应可开采水资源量;查明地下岩溶蓄水条件,在岩溶通道设置地下拦蓄工程,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并利用地表及与地下岩溶水库的调蓄功能均衡供水,有效解决旱涝问题,水资源得以最大化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岩溶水 地表水 联合开发 地下岩溶库容 地表库容 面发育率 岩溶通道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场地地表水体对抗浮水位影响及取值研究
11
作者 胡政 田茂中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2,共9页
文章针对贵州山区岩溶场地中,近湖泊或水库分布场地、靠河流岸边场地、河湾场地、河流三角地场地等4种不同地表水体场地的抗浮水位取值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抗浮水位取值可通过:勘察期间场区地下水最高水位(H_(kmax))、可能的意... 文章针对贵州山区岩溶场地中,近湖泊或水库分布场地、靠河流岸边场地、河湾场地、河流三角地场地等4种不同地表水体场地的抗浮水位取值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抗浮水位取值可通过:勘察期间场区地下水最高水位(H_(kmax))、可能的意外补给造成该层地下水位的变幅值(ΔH_(0))、该层地下水相对勘察时的最大变幅值(ΔH_(e))三者之和求得;②近湖泊或水库分布场地抗浮水位取值可以利用反推法或经验法获得。通过场地与湖(库)水水力比降反推在洪水期场地的最高地下水位;靠河流岸边场抗浮水位取值应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基础,根据场区岩溶发育程度、建筑物与河流距离及水力比降综合分析确定,抗浮水位应在历史最高洪水位基础上增加0.5~1.0 m为宜;河湾地段场地抗浮水位取值应查明历史最高洪水位、水力坡降和场地岩体完整性、岩溶发育程度及规模,在岩体透水性、岩溶贯通好的场地增加0.5~1.0 m应较为宜;河流三角地段抗浮水位取值应确定地下径流方向、与河流间的水力比降及工程位置的最高水位,在岩体透水性、岩溶贯通好的场地增加0.5~1.0 m应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发育区 抗浮水位 地表水体 地下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负载型零价铁纳米颗粒吸附水体中Cr(Ⅵ)污染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樊明德 王睿哲 +3 位作者 贾时雨 杨青 贾子豪 邢浩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0-868,共9页
零价铁纳米颗粒具有许多异于本体物质的独特性质,在废水处理方面应用潜力巨大。以蒙脱石为载体和分散剂,通过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了零价铁纳米颗粒。采用电镜及多种谱学技术手段对所得铁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纳米颗粒大... 零价铁纳米颗粒具有许多异于本体物质的独特性质,在废水处理方面应用潜力巨大。以蒙脱石为载体和分散剂,通过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了零价铁纳米颗粒。采用电镜及多种谱学技术手段对所得铁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纳米颗粒大致呈球状形貌,平均粒径约为55 nm,在蒙脱石表面分散良好,具有零价铁内核-铁氧化物外壳结构,提高了纳米铁在空气氛中的稳定性。通过批次实验考察了负载型铁纳米颗粒净化Cr(Ⅵ)的效率、过程及机理。净化效果受p H值影响显著,在最优p H值为1.0条件下,零价铁内核因其表面氧化膜酸溶而出露,可作为有效成分快速高效去除水体中Cr(Ⅵ)污染物,机理为零价铁将吸附至其表面的Cr(Ⅵ)异相还原为Cr(Ⅲ)而去除。属自发放热吸附过程,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模型,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较好拟合。研究成果为新型纳米零价铁材料的制备及其铬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铬污染 零价铁 蒙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