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淌度质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
作者 司波 谷雅婷 +2 位作者 杨晨 卢永翎 吕丽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99-406,共8页
离子淌度谱是一种以样品离子在电场和气流共同作用下发生迁移时的差异来表征化合物的技术,可根据离子的电荷数、质量、尺寸以及形状对其进行分离,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出离子的碰撞横截面积,从而获得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在分离物质的同分异... 离子淌度谱是一种以样品离子在电场和气流共同作用下发生迁移时的差异来表征化合物的技术,可根据离子的电荷数、质量、尺寸以及形状对其进行分离,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出离子的碰撞横截面积,从而获得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在分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多种离子淌度技术相继出现,并与质谱技术相联合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本文介绍了离子淌度谱技术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分析了不同种类技术当前存在的优势和缺陷,综述了离子淌度谱和液相、质谱等多维联用在分析鉴定食品营养活性成分和食品化学危害物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淌度谱(IMS) 离子淌度质谱(IM-MS) 碰撞横截面积(ccs) 营养活性成分 化学危害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O_2体系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涛 王红艳 +5 位作者 黄整 谭明亮 朱正和 孙颖 汪小琳 傅依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基于PuO2分子(X5Σ+g)的多体展式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3Pg)+PuO(0,0)和Pu(7Fg)+O2(0,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3Pg)+PuO(0... 基于PuO2分子(X5Σ+g)的多体展式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3Pg)+PuO(0,0)和Pu(7Fg)+O2(0,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3Pg)+PuO(0,0)碰撞生成少量稳定络合物PuO2(X5Σ+g),该反应是无阈能反应;而Pu(7Fg)+O2(0,0)碰撞生成稳定络合物的同时,主要还发生了Pu(7Fg)+O2(0,0)→PuO(v′,j′)+O(3Pg)反应。两类碰撞的bmax-Et曲线均随能量升高而急剧下降,而σr-Et曲线表现为低能区反应截面随能量升高而上升,Et大于1.0kcal/Mol后反应截面随能量升高而急剧下降,Et等于20.0kcal/Mol后络合物反应截面趋近于零。碰撞生成稳定络合物O(3Pg)+PuO(0,0)→PuO2(X5Σ+g)的反应截面σr的绝对值大于Pu(7Fg)+O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截面 轨线 碰撞络合物 二氧化钚 分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氘、氚)的非对称同位素替代分子与低能氦原子(E=0.1eV)碰撞分波截面研究和计算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晓林 杨向东 +1 位作者 蒋德琼 冯一兵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6-380,共5页
当入射氦原子能量E =0 .1eV时 ,用密耦方程 (CloseCouplingEquation)研究和计算了氢的非对称同位素替代分子HD、TD、DT—He碰撞。首先考虑了非对称同位素替代时质心偏移量对势能函数的影响 ,得到在新质心坐标系中势能函数表达式 ,并计算... 当入射氦原子能量E =0 .1eV时 ,用密耦方程 (CloseCouplingEquation)研究和计算了氢的非对称同位素替代分子HD、TD、DT—He碰撞。首先考虑了非对称同位素替代时质心偏移量对势能函数的影响 ,得到在新质心坐标系中势能函数表达式 ,并计算了E =0 .1eV时弹性碰撞 0 0 - 0 0分波及非弹性碰撞激发 0 0- 0 1、0 0 - 0 2、0 0 - 0 3、0 0 -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同位素替代分子 分波截面 低能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装置中性束离子源引出系统束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魏会领 曹建勇 +6 位作者 杨宪福 刘鹤 谢炜民 邹桂清 姜韶风 雷光玖 饶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4-197,共4页
在中性束离子源引出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引出束流的产生,这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引出功率和引出电极表面的热功率沉积情况。根据HL-2A装置中性束离子源引出电极的电连接方式和束流引出的物理过程,对离子源束流引出过程进行了分析,给出抑制... 在中性束离子源引出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引出束流的产生,这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引出功率和引出电极表面的热功率沉积情况。根据HL-2A装置中性束离子源引出电极的电连接方式和束流引出的物理过程,对离子源束流引出过程进行了分析,给出抑制极电流产生的主要来源。通过分析放电气压扫描实验中的结果发现:随着放电气压的增加,不同弧放电电流情况下抑制极电流均逐渐增加,且抑制极电流与引出电流的比值近似线性增加。针对引出离子束流经过引出电极的过程建立了物理模型。计算了抑制极电流与引出电流的比值与放电气压的依赖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引出束流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离子源 引出电极 引出电流 抑制极电流 放电气压 碰撞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蒸气中的5P_J+5P_J′→5S+5D_J″碰撞能量合并 被引量:3
5
作者 崔秀花 穆保霞 +5 位作者 王淑英 张刚台 袁强华 赖康荣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3-756,共4页
研究了Rb(5PJ)+Rb(5PJ′)→Rb(5S)+Rb(5DJ″)的碰撞能量合并过程,一台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 研究了Rb(5PJ)+Rb(5PJ′)→Rb(5S)+Rb(5DJ″)的碰撞能量合并过程,一台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P3/2→7S1/2跃迁,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过程5PJ+5PJ′→5S+5DJ″的截面.两台激光器同时分别激发5P1/2和5P3/2态,通过对5DJ″→5PJ的荧光探测,得到5P3/2+5P1/2碰撞转移到5D5/2和5D3/2的截面分别为(1.12±0.50)×10-14和(1.01±0.45)×10-14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合并 RB 激发态密度 荧光 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滚刀贯入过程中泥岩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泉声 潘玉丛 +4 位作者 孔晓璇 刘建平 时凯 崔先泽 黄诗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66-174,共9页
为研究无侧限和有侧限条件下软岩贯入破坏特征,结合声发射检测技术和电镜扫描试验进行泥岩立方体试样常截面滚刀贯入试验,分析试验过程中荷载-贯入度曲线和声发射参数特征,并对岩石渣块断口进行细观电镜扫描,研究了破坏时细观和宏观裂... 为研究无侧限和有侧限条件下软岩贯入破坏特征,结合声发射检测技术和电镜扫描试验进行泥岩立方体试样常截面滚刀贯入试验,分析试验过程中荷载-贯入度曲线和声发射参数特征,并对岩石渣块断口进行细观电镜扫描,研究了破坏时细观和宏观裂纹形成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无侧限和有侧限贯入试验中荷载-贯入度曲线在跃进荷载处均出现明显峰值,跃进荷载峰值以后无侧限试样完全破坏,有侧限试样尚未完全破坏;(2)当宏观裂纹产生时无侧限试样声发射参数出现明显峰值,主要源于该宏观裂纹在试样内部的扩展。有侧限试样破坏过程中出现多次声发射参数峰值,对应多条宏观裂纹形成和扩展;(3)常截面滚刀贯入过程中试样内部出现微滑动,剪切破坏现象比较明显,可以认为滚刀贯入过程中泥岩破坏模式以剪切破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机(TBM) 常截面(ccs)滚刀 泥岩贯入试验 声发射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原子与O_2分子相互作用势及碰撞微分截面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令狐荣锋 徐梅 +2 位作者 吕兵 宋晓书 杨向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1-596,共6页
本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方法深入研究了He原子与O2分子的相互作用势,选定CCSD(T)/6-311++G(3df,2pd)方法和基组,同时采用了Boys和Bernardi提出的Full Couterpoise方法消除了计算中的基组重叠误差(BSSE),得出了该体系的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 本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方法深入研究了He原子与O2分子的相互作用势,选定CCSD(T)/6-311++G(3df,2pd)方法和基组,同时采用了Boys和Bernardi提出的Full Couterpoise方法消除了计算中的基组重叠误差(BSSE),得出了该体系的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的单点能数据,通过拟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He-O2体系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密耦(Close-Coupling)近似方法,计算了He-O2碰撞体系的碰撞激发微分截面,计算得到的微分截面数据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并得出了不同碰撞能量时He原子与O2分子的碰撞的微分截面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O2 相互作用势 碰撞 微分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N_2光学碰撞精细结构分支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刚台 穆保霞 +4 位作者 袁强华 崔秀花 王淑英 戴康 沈异凡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42,共2页
光学薄的Cs蒸气和低密度的N2混合系统被激光激发,激光频率调至Cs共振跃迁的两翼,CsN2分子激发态解离到Cs(6P1/2)或Cs(6P3/2)态,测量了分支比I(D1)/I(D2),这里I(D1)和I(D2)分别为CsD1和D2线的谱线强度,由速率方程分析,得到了解离率之比... 光学薄的Cs蒸气和低密度的N2混合系统被激光激发,激光频率调至Cs共振跃迁的两翼,CsN2分子激发态解离到Cs(6P1/2)或Cs(6P3/2)态,测量了分支比I(D1)/I(D2),这里I(D1)和I(D2)分别为CsD1和D2线的谱线强度,由速率方程分析,得到了解离率之比和精细结构转移截面。用共振激发Cs(6P3/2)态,也得到了精细结构转移截面。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光学碰撞 光解离 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5P_J)+Rb(5P_J)→Rb(5S)+Rb(nl=5D,7S)碰撞能量合并 被引量:2
9
作者 穆保霞 王淑英 +4 位作者 崔秀花 张刚台 袁强华 戴康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77-1580,共4页
研究了Rb(5PJ)+Rb(5PJ)→Rb(nlJ′)+Rb(5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分别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 研究了Rb(5PJ)+Rb(5PJ)→Rb(nlJ′)+Rb(5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分别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P3/2→7S1/2跃迁。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过程的截面,对5P3/2激发,碰撞转移得到5D5/2,5D3/2和7S1/2的截面分别是(1.32±0.59)×10-14,(1.18±0.53)×10-14和(3.21±1.44)×10-15cm2;对5P1/2激发,碰撞转移到5D5/2和5D3/2的截面分别是(6.57±2.96)×10-15和(5.90±2.66)×10-15cm2。与其他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合并 RB 激发态密度 荧光 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荷态Ar^(q+)与Ne碰撞中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新文 陈熙萌 +5 位作者 刘惠萍 杨治虎 申自勇 王友德 于得洋 刘兆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5-301,共7页
报道Arq + +Ne(q =8,9,11,12 )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 ,得到了多组实验测量电荷交换截面数据 ,讨论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反冲离子产生截面与入射离子电荷态、能量以及散射离子电荷态的关系 ,并且将实验结果与Arq + +Ar碰撞体系进... 报道Arq + +Ne(q =8,9,11,12 )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 ,得到了多组实验测量电荷交换截面数据 ,讨论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反冲离子产生截面与入射离子电荷态、能量以及散射离子电荷态的关系 ,并且将实验结果与Arq + +Ar碰撞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修正分子库仑过垒模型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电荷交换 截面 多电子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CO散射截面的量子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桂华 杨向东 马新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9-492,共4页
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密耦方法(Close-Coupling)计算了He-CO碰撞的散射截面,能量从5 meV^70meV,计算结果与M.Keil等的实验结果(64 meV)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势能的零点能位置、势阱深度、势阱位置、排斥势强度以及势能在势阱附近的方向性都对... 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密耦方法(Close-Coupling)计算了He-CO碰撞的散射截面,能量从5 meV^70meV,计算结果与M.Keil等的实验结果(64 meV)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势能的零点能位置、势阱深度、势阱位置、排斥势强度以及势能在势阱附近的方向性都对散射截面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散射截面 密耦方法 势能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H_2(D_1,T_2)碰撞(E=0.2eV)微分散射截面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旭 周晓林 +1 位作者 李德华 蒋德琼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2-574,共3页
当入射氦原子能量E =0 .2eV时 ,用密耦方法计算了He -H2 (D2 ,T2 )
关键词 原子碰撞 微分散射截面 同位素替代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原子与氢的同位素分子T_2碰撞分波截面计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学儒 蒋德琼 杨向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7-471,共5页
用密耦计算方法及T·T(Tang-Toennies)势模型分别计算了入射能量E=0·05eV、0·15eV、0·25eV时He、Ne、Ar、Kr、Xe-T2碰撞体系的00-00弹性碰撞和00-02非弹性碰撞分波截面,结果表明:对00-00弹性碰撞,分波截面随量子数J... 用密耦计算方法及T·T(Tang-Toennies)势模型分别计算了入射能量E=0·05eV、0·15eV、0·25eV时He、Ne、Ar、Kr、Xe-T2碰撞体系的00-00弹性碰撞和00-02非弹性碰撞分波截面,结果表明:对00-00弹性碰撞,分波截面随量子数J的增加不断振荡,并随入射原子的相对碰撞能量的变化,振荡极大值的位置、收敛分波数等均有不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能量变化 密耦近似 分波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H2碰撞(E=0.2,1.2,2.2eV)分波截面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朴 令狐荣锋 +2 位作者 徐梅 王晓璐 杨向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使用原子与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比较准确的Tang-Toennies势模型,通过密耦近似(Close-Coupling)方法计算了He原子与H2分子在不同碰撞能量(E=0.2,1.2,2.2 eV)时散射分波截面,首次对He-H2体系较高碰撞能量(大于2.0 eV)时的碰撞截面进行了研... 使用原子与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比较准确的Tang-Toennies势模型,通过密耦近似(Close-Coupling)方法计算了He原子与H2分子在不同碰撞能量(E=0.2,1.2,2.2 eV)时散射分波截面,首次对He-H2体系较高碰撞能量(大于2.0 eV)时的碰撞截面进行了研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总结了该碰撞体系的分波散射截面在弹性散射00-00和非弹性散射00-04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Tang-Toennies势模型 密耦方法 分波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链图传播下Bhabha散射截面的严格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敏 方祯云 +2 位作者 桑文龙 高飞 李晓寒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采用光子与电子(正电子)的最小电磁耦合模型,获得了光子链图传播子重整化的有限量。对其辐射修正作了相关的计算和讨论,从而得到了电子-正电子碰撞在链近似下的散射截面,并与最低阶的散射截面作了比较.
关键词 电子-正电子碰撞 散射截面 链图修正 重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原子与一氧化碳分子各向异性势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梅 宋晓书 +4 位作者 吕兵 刘红玲 吴永刚 令狐荣锋 杨向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0-576,共7页
本文用高精度的量子力学ab initio方法计算了氦原子与一氧化碳分子相互作用各向异性势能面,通过三重激发校正耦合簇、二次组态相互作用等方法和不同基组的计算结果比较,并采用BSSE方法消除了基组重叠误差,得到了氦原子与一氧化碳分子体... 本文用高精度的量子力学ab initio方法计算了氦原子与一氧化碳分子相互作用各向异性势能面,通过三重激发校正耦合簇、二次组态相互作用等方法和不同基组的计算结果比较,并采用BSSE方法消除了基组重叠误差,得到了氦原子与一氧化碳分子体系相互作用各向异性势,然后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密耦(Close-Coupling)近似方法,研究了氦原子与一氧化碳分子碰撞的散射截面,通过计算得出了该体系碰撞激发微分截面和分波截面,计算得到的微分截面数据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说明本文得到的势能面是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CO体系 各向异性势 碰撞 微分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态C8(6^2P)原子与N2、He的碰撞能量转移截面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强华 殷桂琴 +1 位作者 戴康 沈异凡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共2页
研究了Cs(62P)多重态分别与N2、He的光学碰撞中的精细结构分支比,定义分支比为|(D1)/|(D2),|(D1)、|(D2)分别为Cs的D1和D2线的荧光强度。单模半导体激光器激发Cs原子到6P3/2态,通过与N2、He的激发转移、碰撞传能研究了62p原子的精细结... 研究了Cs(62P)多重态分别与N2、He的光学碰撞中的精细结构分支比,定义分支比为|(D1)/|(D2),|(D1)、|(D2)分别为Cs的D1和D2线的荧光强度。单模半导体激光器激发Cs原子到6P3/2态,通过与N2、He的激发转移、碰撞传能研究了62p原子的精细结构混合,得到了6P→6P的转移截面如下:Cs-He的转移截面为σ=2.25×10-19cm2,Cs-N的转移截面为σ=1.808×10-18cm2。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面 光学碰撞 分支比 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5P)激发态的辐射及与N_2碰撞的能量转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青 许瑾 +1 位作者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7-550,共4页
应用激光吸收和荧光方法,测量了Rb(5P)态与N2碰撞的精细结构混合和碰撞猝灭截面.Rb原子被激光激发到5P3/2态,将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检测激光束调到5PJ→7S1/2的跃迁,测量5PJ激发态的密度及空间分布,由此计算了5PJ→5S的有效辐射率.在... 应用激光吸收和荧光方法,测量了Rb(5P)态与N2碰撞的精细结构混合和碰撞猝灭截面.Rb原子被激光激发到5P3/2态,将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检测激光束调到5PJ→7S1/2的跃迁,测量5PJ激发态的密度及空间分布,由此计算了5PJ→5S的有效辐射率.在T=340 K和N2密度0.5×1016<N<4×1016cm-3范围内测量了5P1/2→5S1/2(794 nm)发射的敏化荧光强度I794,量N/I794与N有抛物线型的关系,表明了5PJ的猝灭是由于与N2分子的碰撞产生的,而不是由与Rb基态原子碰撞产生的.由最小二乘法确定的二次多项式的系数得到5P态与N2碰撞精细结构混合截面σ3/2→1/2=(10.43±3.54)×10-16cm2,猝灭截面σD=(9.8±3.4)×10-16cm2.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转移 荧光 截面 氮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5000eV下电子被等电子(Z=10)分子CH_4、H_2O、HF及NH_3散射的总截面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德恒 孙金锋 +2 位作者 杨向东 刘玉芳 朱遵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利用可加性规则 ,使用Roothaan Hartree Fock波函数 ,在 10 0~ 5 0 0 0eV下首次采用由束缚原子概念修正过的复光学势 ,对电子被等电子 (Z =10 )分子CH4、H2 O、HF和NH3 散射的总截面进行了计算。束缚原子不同于自由原子之处 ,是束缚原... 利用可加性规则 ,使用Roothaan Hartree Fock波函数 ,在 10 0~ 5 0 0 0eV下首次采用由束缚原子概念修正过的复光学势 ,对电子被等电子 (Z =10 )分子CH4、H2 O、HF和NH3 散射的总截面进行了计算。束缚原子不同于自由原子之处 ,是束缚原子考虑了在不同分子中电子云的不同重叠 ,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及其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利用被束缚原子概念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进行计算 ,其结果的精度要比利用未被束缚原子概念修正过的复光学势及可加性规则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分子碰撞 可加性规则 束缚原子 总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的离子碰撞截面测量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凯林 徐诗音 +5 位作者 焦鲁杨 杜梦颖 燕昊 毛钢钢 李树奇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3-634,I0006,共13页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串联质谱分析能力。离子在分析池中做回旋运动时,镜像电流会因离子与中性分子发生碰撞而逐渐衰减。基于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可推算出离子的碰撞截面(...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串联质谱分析能力。离子在分析池中做回旋运动时,镜像电流会因离子与中性分子发生碰撞而逐渐衰减。基于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可推算出离子的碰撞截面(CCS)。该方法无需增加仪器硬件成本,可通过直接分析高分辨质谱数据获取离子结构信息。近年来,随着FT-ICR MS仪器的发展和推广,该方法得到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此类方法使用的碰撞模型、利用时域和频域信号进行数据分析的不同方法及特点,虽然提供的离子CCS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在离子的动态CCS测量以及离子异构化的研究中表现出独特优势。该方法可进一步与离子淌度技术相结合,借助FT-ICR MS较高的质量分辨能力和离子操控能力,提供多维度的离子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离子碰撞截面(ccs) 离子-中性分子碰撞 时域 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