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在线学习数字韧性框架构建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鹏泽 狄璇 李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1,共12页
在线学习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信息超载、技术风险、伦理冲突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字韧性来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在线学习数字韧性作为一种特定... 在线学习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信息超载、技术风险、伦理冲突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字韧性来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在线学习数字韧性作为一种特定情境下的数字韧性,强调学生克服技术障碍、识别潜在风险,并通过情绪调节和人际支持等策略持续达成学习目标的能力。基于对已有韧性理论、数字韧性框架的观照,面向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数字韧性框架包含风险理解力、问题解决力、逆境恢复力、自我提升力4个一级维度及相应的12个二级维度。该框架经过两阶段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持续监测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韧性水平,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数字韧性普遍存在能力结构性失衡、知行脱节、发展非持续等典型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其在线学习数字韧性,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技术风险联防体系,形成数字素养教育闭环;二是同步加强技术干预与韧性训练,促进心理与行为协同发展;三是分群体定制韧性培养方案,构建持续提升学生数字韧性的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 数字韧性 框架构建 培育路径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超 田芳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0,207,共12页
以80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投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短视频成瘾负向预测学业成绩;大学生学习投入在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 以80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投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短视频成瘾负向预测学业成绩;大学生学习投入在短视频成瘾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即大学生短视频成瘾导致学习投入减少,进而引起学业成绩下降;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调节了学习投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即学习投入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在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群体中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成瘾 学业成绩 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过程性投入如何影响高职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基于14340名高职学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刘云波 刘巧巧 和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1-60,共10页
人工智能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情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明确高职学校办学的过程性投入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利用2022年全国35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采用有调节的并行中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人工智能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情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明确高职学校办学的过程性投入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利用2022年全国35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采用有调节的并行中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师生互动行为、教师教学热情和课程设置的实践性等学校过程性投入均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且课程的实践性预测作用最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参与在教师教学热情、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生的规则性学习参与不发挥中介作用;主动性学习参与的中介作用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研究结果为廓清高职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形成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校过程性投入 高职学生 社会情感能力 学习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优生学习动机影响机制的质性研究——基于广西L职业学院奖学金获得者的访谈分析
4
作者 胡迎春 朱飞 康丁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47,共6页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确等问题,选取获取国家奖学金的高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梳理这些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和成败归因等个...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确等问题,选取获取国家奖学金的高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梳理这些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和成败归因等个体内部因素直接影响学优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和奖学金激励等外部因素通过个体内部因素间接作用于学优生的学习动机。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的角度,建议发挥朋辈教育优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评价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回归价值追求本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获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奖学金获得者 学习动机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与策略研究
5
作者 孟健男 司维 梁广东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的结合等方式,以期提升中医药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培养新时代中医... 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的结合等方式,以期提升中医药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中医药大学生 劳动教育 创新实践 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护生对妇产科护理学BOPPPS教学模式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
6
作者 闫高慧 燕美琴 +2 位作者 段爱旭 赵艳华 曹馨月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63-2068,共6页
目的:探索BOPPPS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过程中护生的学习体验,为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我校护理学院2021级护生采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课程结束后,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妇产科护理学期末成绩... 目的:探索BOPPPS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过程中护生的学习体验,为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我校护理学院2021级护生采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课程结束后,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妇产科护理学期末成绩≥60分的14名护生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访谈资料归纳出3个主题: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感、增强个人信心)、学习效果(夯实理论基础、优化学习方法、拓展思维方式)、教学反馈(导入形式多样性有待丰富、教学设计严谨性有待提升)。结论: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到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可以改善护生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尚需针对学习反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进一步优化BOPPPS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育 护生 BOPPPS教学模式 学习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7
作者 刘梦婷 刘慧瀛 +9 位作者 张配嘉 王连珂 张蔷 朱铮麒 王孜骐 段婧仪 王艺文 韩笑荷 周靖怡 孙长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索某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潜在类别,并探讨不同类别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至2月整群抽取某高校4 256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学习投入等量表进行调查,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对睡眠质量进行分类,采用多重线性回... 目的:探索某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潜在类别,并探讨不同类别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至2月整群抽取某高校4 256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学习投入等量表进行调查,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对睡眠质量进行分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睡眠质量类别与学习投入得分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睡眠质量可分为4个类别:高睡眠质量组(60.8%)、入睡困难组(25.4%)、低睡眠质量组(8.6%)、严重睡眠障碍组(5.2%)。在调整年龄、性别、民族、BMI、是否单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就读专业和年级后,与高睡眠质量相比,严重睡眠障碍、低睡眠质量、入睡困难与学习投入均呈负关联[β(95%CI)分别为-9.372(-12.529~-6.215)、-19.260(-21.762~-16.758)、-13.750(-15.409~-12.091),P<0.001]。结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可被分为4种类别,其中低睡眠质量、入睡困难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学习投入 潜在剖面分析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领导支持教与学: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的实践与经验
8
作者 段丹阳 孟艳 祁晓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8,共18页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现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合作伙伴也是学习合作伙伴。根据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侧重可...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现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合作伙伴也是学习合作伙伴。根据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侧重可将项目模式分为以服务学生为重点的辅助学习模式和以服务教师为重点的辅助教学模式,不同模式下本科生助教参与教与学的形式、特征及其理论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已经形成了包括选拔、培训、考核以及评估在内的完善的制度体系。本科生助教项目能够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动态反馈及建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丰富助教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高校应该重视同伴支持的重要作用,促进本科教育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立足于本科教育的改革需求,充分挖掘同伴资源;激发三方群体的内在动力,创建积极的互动关系;抓好教学改革的统筹规划,构建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同伴领导 本科生助教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学习对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9
作者 郭洪亮 薛瑞 +3 位作者 王永顺 姚蕾 刘惠 许文鑫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4,共9页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与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内在关系,揭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感在二者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干预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合作学习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生命...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与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的内在关系,揭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感在二者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干预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合作学习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隐性逃课行为量表对904名体育师范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26.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AMOS26.0与Bootstrap方法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与效应分析。结果:①合作学习与隐性逃课行为存在负相关,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生命意义感存在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生命意义感与隐性逃课行为存在负相关。②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生命意义感分别在合作学习与隐性逃课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③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感在合作学习与隐性逃课行为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结论:①合作学习对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②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感间接负向预测体育师范生隐性逃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师范生 合作学习 隐性逃课行为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 生命意义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对工作认同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鄢彩玲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6,共7页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既能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还能使学生了解真实职场环境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研,从学生视角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实习发展情况并解析其对工作认同感的影响...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既能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还能使学生了解真实职场环境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研,从学生视角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实习发展情况并解析其对工作认同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实习能够形成工作认同感,并且学生对职业院校实习的评价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对实习工作和未来工作的认同感。在针对实习的各类评价变量中,实习收获对工作认同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并且实习收获对未来工作认同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受到实习任务评价的调节作用和实习工作认同感的中介作用。各类控制变量中,为期3~6个月的实习形成的工作认同感最强。鉴于此,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提出应科学设置实习任务、关注学生实习收获、合理设定实习时长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实习 工作认同感 职业院校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教育课程多维特性对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
11
作者 邢珍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61-64,共4页
通过定性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权威性、趣味性、支持服务性、丰富性、时效性、针对性六个维度,探究在线课程特性对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对423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表明,课程六维特性均显著正向驱动学生... 通过定性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权威性、趣味性、支持服务性、丰富性、时效性、针对性六个维度,探究在线课程特性对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对423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表明,课程六维特性均显著正向驱动学生的持续学习意愿。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意向,应构建课程“权威性—趣味性”双螺旋结构,优化课程支持服务与资源适配,强化课程时效性与针对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在线教育课程 持续学习 行为意向 课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发展差异研究
12
作者 李锐 梁瑜倩 +1 位作者 杜盼盼 吴荩萱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6,共12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鸿沟已成为数字鸿沟的时代延续和主要表征,深刻影响教育公平,然而少有研究关注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的差异。基于对94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双一流”高校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熟练度、沟通... 生成式人工智能鸿沟已成为数字鸿沟的时代延续和主要表征,深刻影响教育公平,然而少有研究关注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的差异。基于对94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双一流”高校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熟练度、沟通能力、批判性评估、创造性应用和道德能力发展水平,显著高于非“双一流”高校学生;部分非“双一流”高校学生能主动缩小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差距;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跨学科学习动机和跨学科学习能力显著正向影响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跨学科学习对非“双一流”高校学生的素养发展贡献更为突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对“双一流”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边际效益更高。因此,本研究建议以人为本架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培育机制,构筑系统化均衡发展生态;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引导机制,建立立体化技术亲和模式;升级跨学科学习动机和能力交叉机制,深化一体化伦理技术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 数字鸿沟 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 跨学科学习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问题及策略——以研读《大学》之“道”为例
13
作者 王骁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0-53,共4页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典名作数不胜数,具有培养大学生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作用,其中,《大学》之“道”德育价值突出。大学生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出现的问题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教师运用...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典名作数不胜数,具有培养大学生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作用,其中,《大学》之“道”德育价值突出。大学生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出现的问题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教师运用经典之“道”能力不足、现行的德育方式缺乏吸引力。大学生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应加大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期汲取经典之“道”,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大学》之“道” 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方式 文化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育策略研究
14
作者 杜艳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3-36,共4页
师范生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根据《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和《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师范生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数字... 师范生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根据《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和《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师范生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研究。培养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可采取创建新型教育场景、加快高校数字化课程改革、变革新型教学模式、践行U-G-S-I-E育人模式、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数字素养 数字化意识 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 数字化应用 数字社会责任 数字化学习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理研究——以吕梁红色文化为例
15
作者 张瑜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54-158,共5页
吕梁地区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丰富内涵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和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精神力量,为新时代涉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该文分析吕梁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内涵、吕梁红色文化资源与涉农高校思想... 吕梁地区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丰富内涵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和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精神力量,为新时代涉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该文分析吕梁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内涵、吕梁红色文化资源与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现状,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在思政课堂积极嵌入红色元素,让思政课堂“动起来”,线上线下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创新传播形式,探寻红色资源的价值和意义,让大学生“燃起来”,创新机制,构建馆校协同合作模式,让育人共同体“强起来”,进一步推动吕梁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涉农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学生编程学习行为分析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孙丹 朱城聪 +1 位作者 许作栋 徐光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教育提供高效且个性化的智能化服务和技术支持。作为典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在编程中的应用已然获得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鲜有学者从实证研究的层面探究学习者如何利用ChatGPT来进行编程学习。研究...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教育提供高效且个性化的智能化服务和技术支持。作为典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在编程中的应用已然获得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鲜有学者从实证研究的层面探究学习者如何利用ChatGPT来进行编程学习。研究通过细粒度地采集学习者的编程行为和知识探究问题,对36位学习者的编程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者将ChatGPT视为有用的编程学习资源,依赖其指导学习过程,并倾向于将代码或调试错误信息拷贝至ChatGPT,进而复制其反馈信息;(2)高绩效组主要在前期使用ChatGPT辅助编程,低绩效组在整个编程过程中更频繁地使用ChatGPT进行编程;(3)学习者在使用ChatGPT时主要关注浅层和中层知识的探究,其中,高绩效组通过自主提问获得ChatGPT的反馈,中低绩效组则依赖对ChatGPT反馈内容的追问获得问题解决方案。研究针对如何利用ChatGPT辅助大学生开展编程学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为提高编程学习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编程学习 学习行为 学习分析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文礼 李彦 高艳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目的: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投入理论探讨自我效能感、主动反刍和自主性动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基于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主动反刍分量表和自主性动机分量表,以2 754名本... 目的: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投入理论探讨自我效能感、主动反刍和自主性动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基于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主动反刍分量表和自主性动机分量表,以2 754名本科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运用Mplus 8.3进行数据回归分析。结果:(1)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β=0.405,t=13.639,P<0.01);主动反刍正向预测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β=0.519,t=21.395,P<0.01)。(2)主动反刍在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β=0.210, 95%CI[0.178,0.244],P<0.01)。(3)自主性动机正向调节了自我效能感对主动反刍的作用效应(β=0.297,SE=0.049,t=5.994,P<0.01),同时正向调节了主动反刍对体育学习投入的作用效应(β=0.241,SE=0.712,t=3.386,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主动反刍和自主性动机是大学体育学习投入的重要预测因素;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水平,还可以在自主性动机的调节下,通过主动反刍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因此,提升自我效能感、激发自主性动机和养成积极主动的反刍思维是干预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有效策略,对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主动反刍 自主性动机 体育学习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生学习力问题审视:表征、实质和突破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思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1,共11页
从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力的“错位之困”入手,通过量化调研与质性访谈,考察高职学生学习力问题的表征、实质和突破之道。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力从表象上看有几个显著标签:“没什么心思主动学习”“和本科孩子比较,学习能力偏弱”“学习... 从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力的“错位之困”入手,通过量化调研与质性访谈,考察高职学生学习力问题的表征、实质和突破之道。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力从表象上看有几个显著标签:“没什么心思主动学习”“和本科孩子比较,学习能力偏弱”“学习时难以抵抗诱惑”“实践能力特别可以”。通过对标签背后的生成机理与实质深描,发现高职学生在学习动力上“长期效能感匮乏”与“高度兴趣依赖”凸显,学习能力上“操作性控制薄弱”与“解决问题能力突出”并存,学习毅力上“低目标感”引致“抵抗逆性”,学习转化力上“实践态度”与“实践能力”相悖。据此,尝试从外部条件和内部动能为切入点,以期寻得高职学生学习力从“低人一等”到“大有可为”的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力 表征 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吉彬彬 蒋小剑 +1 位作者 任佳慧 肖霖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方法,将2019级本科护理专业4个平行班的学生分为对照组(103名)和观察组(103名),对照组护理研究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基于项... 目的探索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方法,将2019级本科护理专业4个平行班的学生分为对照组(103名)和观察组(103名),对照组护理研究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结果除期末考试客观题得分外,观察组护理研究课程期中测验、期末考试主观题、科研项目申报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课程后,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显著高于课程前(P<0.05)。结论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本科生护理研究课程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护理研究 教学方法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 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高职院校学情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永进 祝鸿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6,共9页
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和动能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新生中等收入群体的功用。对11万多名学生抽样调查发现,浙江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县城及以下,家庭经济收入以中等及偏下为主,来自乡镇的学生... 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和动能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新生中等收入群体的功用。对11万多名学生抽样调查发现,浙江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县城及以下,家庭经济收入以中等及偏下为主,来自乡镇的学生有上升的趋势;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师生沟通和学生的时间控制呈现下降趋势;“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学生的满意度总体高于其他院校,而国家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分伯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效与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性,位于区域经济发展强的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赋能共富示范区建设,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兜底高等教育的同时增强学生获取和维护技能的意愿和能力,着力培育工匠精神;着力增强学生的数字技能等专业核心能力;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更加强化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评价“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指标;强化省域统筹,协同发展并推进优质高职资源下沉县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浙江省 高职院校 学情调查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