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problem processing mechanism in new collabor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Ming ZHU Jianjun WANG Hehu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期136-150,共15页
This paper analyzes a problem processing mechanism in a new collaboration system between the main manufacturer and the supplier in the"main manufacturer-supplier"mode,which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col... This paper analyzes a problem processing mechanism in a new collaboration system between the main manufacturer and the supplier in the"main manufacturer-supplier"mode,which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of the complex product.This paper adopts the collaboration theory,the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analyze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where one upstream supplier and one downstream manufacturer must process an unpredicted problem without any advance contract in common.Results show that both players'decision-makings are in som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itial state,income impact coefficients,and dealing cost.It is worth noting that only the initial state influences the final decision,while income impact coefficients and dealing cost just influence the decision process.This paper shows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manufacturer and supplier in a new collaboration system for the first time and is dedicated to the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on reducing risks of processing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unpredicted problem problem processing mechanism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nomous process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for C4ISR system interopera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Lin Yang Minggang Yu Qingchao D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1098-1113,共16页
Interoper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joint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naissance(C4 ISR) operations. Coordinating and integrating operational processes to ful... Interoper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joint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naissance(C4 ISR) operations. Coordinating and integrating operational processes to fulfill a common mission are challenged by the ever-changing battlefield and hence requires a cross-organizational process management that produces an autonomous, flexible and adaptable architecture for collaborative process evolution.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process collaboration pattern is based on the predefined "public-view" perspective and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joint task oper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flexible visibility control mechanism and a dynamic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for modeling and generating collaborative processes. The mechanism allows collaborators to define a set of visibility rules to generate different views of the private processes for different collaborations, which gives a great flexibility for the collaboration initiator to decide on an appropriate collaboration pattern. The framework supports collaborators to dynamically and recursively add a new process or even a new organization to an existing collaboration. Moreover, a form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ocesses and a set of generation algorithms are provided to consolidate the proposed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INTEROPERABILITY collaborative process joint oper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for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solu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HUO Ying QIU Peng ZHAI Jiyo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1228-1236,共9页
In order to assure quality and control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a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is proposed. The requirements designing—house of quality is designed to eva... In order to assure quality and control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a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is proposed. The requirements designing—house of quality i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maturity degre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help to manage and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urthermore, a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inimum deviation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fuzzy information.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result of the maturity degree can be calculated by optimizing the semantic discount factor aim for the minimum deviation. Finally, this model is illustrated and analyzed by an example study of the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区域生产中的关联工艺参数协同预测与预警
4
作者 赵勇 尹爱军 +3 位作者 成浩 李骞 纪林呈 吴倩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0-566,共7页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测与预警方法。针对天然气区域内场站多、生产过程复杂、监测数据多样的特点,首先对每个场站的参数进行降维,提取各场站的关键工艺参数;再对关键参数进行关联度评估及分组,以同组的高关联参数为自变量,建立多元非线性套索回归预测模型;同时,建立关键参数的长短期记忆预测模型;结合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动态阈值,对区域生产进行协同预警。通过重庆气矿某井区开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少单值异常出现的预警误判,又可提前定位异常场站和异常点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区域生产 报警 工艺参数 关联度 协同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稀疏高斯过程的多机器人协同感知与围捕
5
作者 曹凯 陈阳泉 +3 位作者 魏云博 刘志 陈超波 高嵩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791,共14页
针对未知环境下的多机器人环境感知和围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稀疏高斯过程回归的分布式感知与围捕算法.考虑到传统高斯过程回归不适合处理大量数据的问题,在这项工作中,首先考虑障碍物的影响,以引入分离超平面的质心维诺划分算法为... 针对未知环境下的多机器人环境感知和围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稀疏高斯过程回归的分布式感知与围捕算法.考虑到传统高斯过程回归不适合处理大量数据的问题,在这项工作中,首先考虑障碍物的影响,以引入分离超平面的质心维诺划分算法为机器人动态规划任务区域;其次,利用多机器人在任务区域中的移动探索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变分自由方法来近似模型的后验分布,完成对未知环境的感知;最后,基于粒子群优算法为围捕机器人动态分配围捕点,实现多机器人的全方位均匀围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适用于单源、多源以及动态源的围捕,且能够在保证多机器人编队安全性的同时,实现较高的迭代速度,最终成功实现均匀围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质心维诺划分 变分稀疏高斯过程回归 围捕 协同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直配式新能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协同处理与区域辨识
6
作者 李政洋 曹一家 +3 位作者 陈春 李妍莎 李景禄 赵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5-2159,I0009,共16页
直配式新能源电站接入配电网后,源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间存在兼容性及内过电压防护问题,给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和故障区域辨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建立直配式新能源逆变装置并网模型,分析谐波对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影响原因,揭示谐波过电压在中... 直配式新能源电站接入配电网后,源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间存在兼容性及内过电压防护问题,给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和故障区域辨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建立直配式新能源逆变装置并网模型,分析谐波对中性点接地装置的影响原因,揭示谐波过电压在中性点装备的发展机理。通过构建源网中性点零序回路模型,分析接地故障处理时的兼容性问题,探明故障电弧重燃的原因。提出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协同处理方法,采用经验小波变换分解中性点位移电压和馈线及节点零序电流,得到故障处理过程中自由分量的衰减方向特征,感知接地故障的同时排除不对称干扰,实现高阻接地故障下的故障馈线以及故障区域准确辨识。仿真表明,该方法在故障过渡电阻小于等于5 kΩ时,能够准确定位接地故障发生馈线和区域。在智能断路器广泛应用背景下,为单相接地故障的诊断辨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配式新能源 内过电压防护 接地方式兼容性 故障协同处理 高阻接地故障辨识 故障区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艺下考虑不确定因素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备资源协同调度优化
7
作者 初良勇 梁冬 周于佩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7,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工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备资源协同调度优化模型。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业务逻辑和设备特性,将单一装卸工艺扩展为混合工艺作业模式,以更好地适用于改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考虑了调度问题中水平运输设备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工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备资源协同调度优化模型。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业务逻辑和设备特性,将单一装卸工艺扩展为混合工艺作业模式,以更好地适用于改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考虑了调度问题中水平运输设备的需求量、行驶时间和垂直装卸设备的运作时间三个不确定性因素,以最大完工时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岸桥、水平运输设备、场桥多设备资源协同调度优化模型,并引入天牛群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对YH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天牛群算法是一种研究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备资源协同调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天牛群算法 不确定性因素 混合工艺 协同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过程隐私保护的多智能体系统平均一致性
8
作者 纪良浩 唐少洪 +1 位作者 郭兴 解燕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9-1370,共12页
针对通信网络可能遭受多邻居联合窃听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其基于全过程隐私保护的平均一致性问题,具体包括保护智能体的初始状态以及智能体在实现平均一致性整个过程中的实时状态.不同于现有的隐私保护平均一致性算法仅能保护智能体的... 针对通信网络可能遭受多邻居联合窃听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其基于全过程隐私保护的平均一致性问题,具体包括保护智能体的初始状态以及智能体在实现平均一致性整个过程中的实时状态.不同于现有的隐私保护平均一致性算法仅能保护智能体的初始状态且无法抵御联合窃听,提出基于虚拟子网和非消失扰动的全过程隐私保护平均一致性算法.在所提算法下,即使智能体的所有信道都被窃听,仍然可以实现多智能体系统的平均一致性且智能体的状态可以得到全过程保护.最后,通过几个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平均一致性 隐私保护 全过程隐私 联合窃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智华 傅钢 +5 位作者 吴玲玲 杨柳 任斌 谢兆雄 郑南峰 田中群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能源化学是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能量获取、储存及转换过程基本规律的学科,是能源科学中的最主要分支之一。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推进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我国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能源化学是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能量获取、储存及转换过程基本规律的学科,是能源科学中的最主要分支之一。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推进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我国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和挑战,厦门大学相关单位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构建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严格把控博士生入学条件,实行导师组制度,组织累积考试、年度考核和例会报告等一系列措施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形成了本研协同、多学科协同、校内校外协同、国内国外协同和师生协同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模式 过程培养 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支持近数据处理的纠删码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浩然 黄志杰 +3 位作者 史宇龙 赵承佳 赵楠楠 张晓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3,共10页
纠删码技术和近数据处理技术是构建高效的云边端协同数据管理系统的两大基石,前者通过对数据添加编码冗余方式来保障系统的可用性,而后者则通过在存储端处理数据的方式避免大量的网络传输开销.云边端协同的数据管理系统通常采用成熟的... 纠删码技术和近数据处理技术是构建高效的云边端协同数据管理系统的两大基石,前者通过对数据添加编码冗余方式来保障系统的可用性,而后者则通过在存储端处理数据的方式避免大量的网络传输开销.云边端协同的数据管理系统通常采用成熟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作为底层存储引擎,然而主流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纠删码实现方式并不能高效地支持近数据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近数据处理的纠删码技术架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待编码的一组数据进行重新布局,保证语义相关数据被存储在同一个存储设备上,避免执行近数据处理时的跨节点数据传输.该方案在分布式存储系统Ceph上获得实现,并测试典型场景的读写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近数据处理场景下和常规数据读取场景下,读取对象的性能分别提升59.4%和10%,对象写入性能则与原版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删码 分布式存储 Ceph 近数据处理 云边端协同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专业接口一体化协同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万齐 王立新 +4 位作者 魏强 解亚龙 刘红峰 黄成峰 聂现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7,共11页
铁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专业交叉广泛、参建单位众多,使得铁路工程在实体和功能上存在着许多相互影响、时空关系紧密联系的专业接口。为提升铁路工程专业接口管理效率,促进参建单位间的协调配合,解决专业接口不协同问题,基... 铁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专业交叉广泛、参建单位众多,使得铁路工程在实体和功能上存在着许多相互影响、时空关系紧密联系的专业接口。为提升铁路工程专业接口管理效率,促进参建单位间的协调配合,解决专业接口不协同问题,基于铁路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思想,构建包含组织协同、过程协同和信息协同的管理体系框架,并通过整合各专业资源,设计了专业接口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接口信息的高效管理和共享。提出的管理体系框架明确了各参与方的职责和目标,提出了组织制度协同、目标协同和关系协同,以及过程协同管理流程和信息协同管理机制,实现了专业接口的有效管理。铁路工程专业接口一体化协同管理体系框架为铁路工程接口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通过该体系结合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并促进专业间的协调与配合,为铁路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专业接口 一体化协同管理 组织协同 过程协同 信息协同 体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人机协同学习的互动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妍妍 黄颖芬 温思凡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人机协同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重构了人机协同学习的交互方式,但已有研究对学习小组与GAI的互动模式尚缺乏系统性讨论。基于对GAI支持下的人机协作学习对话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应用、分析、示例是... 人机协同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重构了人机协同学习的交互方式,但已有研究对学习小组与GAI的互动模式尚缺乏系统性讨论。基于对GAI支持下的人机协作学习对话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应用、分析、示例是学生向GAI提问中最常见的三种问题类型。在“生—机”交互中,学习者群体涌现出探索式提问、优化提问、信息综合三种主要交互行为,每种行为均呈现出清晰的认知参与方式转换模式;在“生—生”交互中,涌现出任务理解、主题探讨、非任务交流三种主要交互行为,其认知参与方式转换模式不典型。根据提问类型的共现关系与人机互动行为,学习小组与GAI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主导分析型、整合思考型和答案导向型三种互动模式,主导分析型模式以深入探究和批判性思维为核心,整合思考型模式突出组内交流对多元信息整合与反思性思考的关键作用,答案导向型模式则侧重围绕GAI提供的信息展开人机互动。为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的人机协同学习效果,应以思维技能与创新意识为中心促进高认知学习,以提问为中心促进人机协同对话式学习,并根据学习任务需求调整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生成式人工智能 认知建模 对话式学习 互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地方生态治理:机理及优化——以W市“数字河长”运行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勇 曹银山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9,共11页
当前,数字赋能地方生态治理蔚为流行,但已有研究对其内在机理仍显语焉不详,缺乏整体性认识。引入W市“数字河长”案例,透过“智慧监管—流程协同—精准问责”框架分析发现,W市依托数字平台构造的“数字河长”体系,因其对生态问题可以智... 当前,数字赋能地方生态治理蔚为流行,但已有研究对其内在机理仍显语焉不详,缺乏整体性认识。引入W市“数字河长”案例,透过“智慧监管—流程协同—精准问责”框架分析发现,W市依托数字平台构造的“数字河长”体系,因其对生态问题可以智能识别与决策,实现了数字对地方水生态治理的工具性赋能;通过信息扁平交互和闭环设计驱引,实现了数字对地方水生态治理的体制性赋能;由于流程可追溯以及公众可参与,实现了数字对地方水生态治理的保障性赋能。W市“数字河长”经验展示了数字赋能地方生态治理的一般特征与机理,但也可以管窥其中未尽之处,数字赋能地方生态治理仍需在提升数字设施覆盖率与功能、完善数字平台分级处理机制、协调推动部门间横向联动,以及强化公众数字平台参与效能等方面,持续作出优化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生态治理 智慧监管 流程协同 精准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业务流程协作的信誉分组共识机制
14
作者 何思远 潘茂林 余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3-1671,共9页
在业务流程协作中,联盟链提供的去中心化机制能够保障协作过程可信以及数据可信。联盟链使用的实用性拜占庭容错共识(PBFT)算法能避免节点算力的消耗,较好地满足了协作速度的需要。然而,随着节点数量增多,PBFT算法的共识速度会大幅下降... 在业务流程协作中,联盟链提供的去中心化机制能够保障协作过程可信以及数据可信。联盟链使用的实用性拜占庭容错共识(PBFT)算法能避免节点算力的消耗,较好地满足了协作速度的需要。然而,随着节点数量增多,PBFT算法的共识速度会大幅下降,而且在共识期间节点不能动态加入和退出,难以满足流程协作环境的动态性需求。为此,设计了一个基于信誉对节点进行分组的共识机制。该机制根据节点在业务流程协作中的信誉来判断节点能否提供可靠、稳定的共识服务,只选出部分节点进行共识,以此提高共识的速度和稳定性。同时,设计了节点动态加入和退出的机制,以满足业务流程协作对动态性的要求。经实验验证,该共识机制能够选取稳定的节点参与共识,显著提高共识效率,并支持节点在正常交易过程中的加入和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流程协作 联盟链 动态PBFT 分组算法 信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配电网高频采集的云边端协同业务处理机制
15
作者 于子淇 刘健阳 +2 位作者 陈亚鹏 周振宇 孙中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502-3513,共12页
在新能源广泛接入背景下,配电网业务数据采集终端接入规模与信号采集频次激增,对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该文首先通过整合云边端算力资源,构建以最大化云边端协同处理数据量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并引入李雅普诺夫优化理论将其转... 在新能源广泛接入背景下,配电网业务数据采集终端接入规模与信号采集频次激增,对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该文首先通过整合云边端算力资源,构建以最大化云边端协同处理数据量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并引入李雅普诺夫优化理论将其转换为仅依赖当前时隙信息的在线优化问题,实现排队时延与长时平均采集数据量的协同保障;然后,提出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DQN)的配电网云边端协同处理算法,通过引入基于贪婪策略的Q值排序机制与双重经验回放机制,解决多终端处理决策耦合导致的资源竞争冲突,在保障样本多样性处理能力的同时提升算法的收敛性;最后,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适配配电网采集业务高密度、高频次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高频采集 云边端协同 业务处理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业务过程协同的隐私数据通信方法
16
作者 陈建兵 李子谦 +1 位作者 余阳 潘茂林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2,共8页
将区块链应用于业务过程协同可以增强业务过程协同的可信性,但是现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存在影响数据可靠性和区块链可追溯性、泄露数据隐私等问题,无法满足组织间正常业务过程协同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业务过程协同的隐... 将区块链应用于业务过程协同可以增强业务过程协同的可信性,但是现有的数据通信方式存在影响数据可靠性和区块链可追溯性、泄露数据隐私等问题,无法满足组织间正常业务过程协同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业务过程协同的隐私数据通信方法,拓展了Wf-XML 2.0协议,并基于星际文件系统(inter 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和非对称加密技术设计了代理组件Broker,将数据通信分为保存数据、请求数据和响应数据3个步骤执行来保障业务数据的隐私。通过Dolev-Yao攻击者模型、过程协同实际案例和实验对方法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过程协同 Wf-XML 2.0 非对称加密 数据隐私 互操作协议 通信方法 Dolev-Y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结构化数据包采验一体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17
作者 付中梁 王正伟 +4 位作者 田尚可 姜亦宸 葛平 刘刚 康焱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4,共11页
针对目前航天器产品数据包管理中不联网环境下产品数据包跨地域协同难、数据包审查和闭环管理应用不完善等问题,从过程控制、数据包审查、跨域协同3个角度,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结构化数据包采集与验收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以过程控制为核... 针对目前航天器产品数据包管理中不联网环境下产品数据包跨地域协同难、数据包审查和闭环管理应用不完善等问题,从过程控制、数据包审查、跨域协同3个角度,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结构化数据包采集与验收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以过程控制为核心的数据包模型、数据包审查过程模型和数据包跨地域协同抽象模型,构建出结构化产品数据包数据参数规范,将数据包多站点协同与交换技术与目前航天器产品数据包管理深度结合,实现跨地域设备承研单位-分系统承研单位-系统承研单位之间的数据有效传递和协同管理,为航天器产品数据包采集与验收管理提供一套有效的方法与支撑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 多站点协同 流程驱动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空间的应然诉求、模型构建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玲 杨珍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7,共6页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智慧学习空间是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空间是一个由人-物-境-事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系统,在点-线-面-体等多场景链接的空间中,围绕教...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智慧学习空间是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空间是一个由人-物-境-事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系统,在点-线-面-体等多场景链接的空间中,围绕教-学-管-评等各过程,形成的学习新样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下,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空间必然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从全要素驱动融合-智能服务打造协同共生学习生态;全场景链接集成-智能场域引领具身沉浸式学习体验;全过程一体化赋能-智能学伴支持一体化学习流程等三个方面,以融合智能技术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智慧学习空间 全要素驱动 协同共生学习生态 全场景链接 沉浸式学习体验 全过程一体化 学习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基金团队合作流程模式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姚志臻 荣国阳 +2 位作者 黄晓明 张斌 马费成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4,共14页
复杂工作的顺利完成往往取决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合作使科学团队能够解决单个研究者或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从而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更强的潜力。以往研究主要从静态结构或网络视角描述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没有... 复杂工作的顺利完成往往取决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合作使科学团队能够解决单个研究者或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从而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更强的潜力。以往研究主要从静态结构或网络视角描述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没有强调如何动态协调以解决团队绩效提升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科学基金团队科学合作过程进行动态演化建模,直观分析了团队依赖关系和协调机制,并进一步探索基金团队科学合作流程对项目绩效的差异性提升效果。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挖掘和序列挖掘的科学合作流程模式挖掘方法,分析并提炼了最佳团队科学合作流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科学合作流程模式对项目绩效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中,以知识拓展模式开始并以知识增强模式结束,是科学基金团队执行项目过程中最高效的合作流程模式;若团队在项目执行期间,以知识开辟作为整体发展策略,或以知识开辟作为优先策略,而在发展中后期依赖内部知识增强,则不利于项目绩效提升。相关研究结论对项目申请人领导开展科学合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可以为优化团队形成、改善协作环境、促进协作行为与评估项目绩效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新的实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合作流程 项目绩效 科学基金团队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的全过程法律规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男飞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7,共10页
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是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也是我国企业顺利出海的重要基础。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存在较高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需要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在法律合规建设和监管科技运用的基础上,实现双向高效流动。通过剖析个人信... 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是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也是我国企业顺利出海的重要基础。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存在较高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需要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在法律合规建设和监管科技运用的基础上,实现双向高效流动。通过剖析个人信用信息跨境流动各环节存在的差异风险,进一步提出在流动前要充分落实告知同意规则和个人信用信息分类管理标准,顺畅衔接风险自评估与安全评估机制;在流动中要积极推动国际协同治理和第三方保护认证互认,强化监管科技运用,提升监管质效;在流动后要明晰删除义务履行要求,合理配置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以此形塑中国特色数据跨境流动风险治理路径,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安全有序自由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信息 跨境流动 全过程规制 国际协同治理 监管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