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时空动态格局及减排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娜 倪远之 +3 位作者 张敏 陈小华 王振旗 沈根祥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17,共13页
精准掌握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现状并因地制宜制定减排策略,对于长三角绿色低碳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细化了研究尺度并完善了测算体系,在市级尺度下对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特征,并围绕减... 精准掌握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现状并因地制宜制定减排策略,对于长三角绿色低碳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细化了研究尺度并完善了测算体系,在市级尺度下对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特征,并围绕减排措施及减排潜力展开探讨。结果表明:2000—2020年该地区种植业碳排放量呈现持续下降-波动上升-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2014年碳排放量达到峰值7.17×10^(7)t;2014年后农业GDP增长率上升,碳排放量下降,呈现出强脱钩的理想状态。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量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高排放地区集中在皖中、苏中以及苏北地区,且排放量的空间重心从江苏省南京市逐年向北部的安徽省滁州市移动。通过实施水分管理、优化施肥方式、推广低碳水稻品种、整合耕地资源等措施,预计长三角地区种植业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1.84×10^(7) t。本研究揭示了长三角地区种植业碳排放的动态特征、现状规律及空间差异性,丰富了该区域碳排放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制定有效的种植业碳减排策略和实现种植业低碳化转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碳排放 排放系数法 长三角地区 标准差椭圆 脱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生育行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基于第四次至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圣辉 杨澄宇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47,共11页
研究基于第四次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利用多种统计指标总结了中国女性生育率差异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基于省份分组,1990—2020年省份内及不同省份女性生育水平趋同。基于代际分组,与年长代际相比,年轻代际组内生育水平绝对趋... 研究基于第四次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利用多种统计指标总结了中国女性生育率差异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基于省份分组,1990—2020年省份内及不同省份女性生育水平趋同。基于代际分组,与年长代际相比,年轻代际组内生育水平绝对趋同,相对趋同取决于参考群体;相邻代际生育水平趋同。与“40后”女性相比,不同群体“70后”组内生育水平趋同情况存在区别,城市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组内生育水平趋同;农村、汉族、少数民族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组内生育水平绝对趋同;城市和农村、汉族和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女性生育水平趋同。高生育意愿群体的生育水平与低生育意愿群体趋同,导致了人口转型期过低的总和生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子女数量差异 生育标准差 生育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站迁址对测风数据及其应用效果影响
3
作者 张永山 赵晓栋 +1 位作者 袁春红 宋丽莉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399,共15页
基于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站址沿革信息,将2012-2023年23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分为迁址站、未迁址站和高山站,对比各类气象站风速、风向等统计量的差异,选取典型气象站测风数据分析迁址对工程应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气象站迁址后的年平... 基于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站址沿革信息,将2012-2023年23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分为迁址站、未迁址站和高山站,对比各类气象站风速、风向等统计量的差异,选取典型气象站测风数据分析迁址对工程应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气象站迁址后的年平均风速、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明显增大,静风频率明显降低,在地形复杂区域气象站迁址后的主导风向也发生较大变化,而无迁址气象站风速变化趋势不明显,即在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我国地表风速总体呈增大趋势主要由气象站迁址所致。迁址导致的年最大风速序列的非均一性对工程抗风所关注的重现期最大风速的估计影响较大,同时年平均风速、静风频率、主导风向变化等会影响对大气扩散能力和扩散方向的评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站迁址 风速变化 风向变化 标准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刚 何训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84-4493,共10页
测算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及系统耦合协调情况,探究其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11—2022年淮河流域30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 测算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及系统耦合协调情况,探究其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11—2022年淮河流域30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各系统得分、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耦合协调度,并利用标准差椭圆与Dagum基尼系数分析各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情况及其差异来源。在2011—2022年,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综合值逐年上升,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由2011年的0.166上升至2022年的0.36,从严重失调状态转变为中度失调状态。淮河流域江苏段各系统耦合协调度最大,安徽段最小,且中部地区耦合协调逐渐变弱。淮河流域东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度增长较快,且呈现强弱交替发展。地区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总之,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间发展不协调,应考虑地区特点制定地方化的水资源政策,并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耦合协调度 水资源 标准差椭圆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1年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高 杨佳慧 +4 位作者 陈河阳 刘嘉毅 舒馨月 石玉竹 郭超凡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21,332,共11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化肥使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为该流域化肥施用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和粮食产量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化肥使...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化肥使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为该流域化肥施用管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和粮食产量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化肥使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化肥使用量和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2000—2021年黄河流域粮食产量增长49.55%,大于化肥使用量增速(24.87%),2013年后流域化肥使用量开始波动下降,粮食产量依然保持增长趋势,化肥使用效率明显提升。近22 a来黄河流域化肥使用的区域集聚态势在持续减弱,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非均衡性,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东省,冷点区域集中在青海和甘肃省,22 a来黄河流域化肥使用热点区域减少,高值聚集区向西移动,冷点区域增加。近22 a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化肥使用量分别增长46.52%,38.68%和9.50%,西部地区化肥使用量快速增长,推动了流域化肥使用重心向北西西方向移动57.40 km。近22 a来黄河流域粮食产量重心向北北西方向移动22.06 km,与化肥使用量重心趋于分离。[结论]黄河流域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成效显著,但整体化肥使用强度仍为超标状态,未来仍需减少化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使用量 时空变化 冷热点分析 核密度分析 标准差椭圆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萌 陈小龙 狄乾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3-1776,共14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21年黄河流域省(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21年黄河流域省(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揭示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时空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探究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静态上,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综合效率均值为0.549,整体处于较低效率发展阶段;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协同变化,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是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各省(区)环境治理效率差异显著且主要以较低效率值为主。2)动态上,技术水平年均上升8.25%,是造成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全要素变化的主要原因,推动技术水平提高仍是促进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进步的主要途径。3)空间演变上,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全域基尼系数较高,均值为0.322,组间分异是全域差异悬殊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在“偏东北—偏西南”方向收缩,重心始终位于上游地区。4)环境规制强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在0.05和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及产业结构对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起到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未造成显著影响。未来有必要从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污染治理、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协调与合作等方面,深入研究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效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效率 Dagum基尼系数 标准差椭圆 动态演变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落回提取物、金霉素及其联合添加对蛋鸡后备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祝凯 李兆勇 +3 位作者 刘婕 刘学峰 杨在宾 李会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0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单独和联合添加博落回提取物、金霉素对0~17周龄蛋鸡生产性能、体重均匀度、屠宰性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博落回提取物替抗作用。选取健康1日龄海兰褐雌性雏鸡1440只,按照2×2析因设计,2个博落回提取物...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单独和联合添加博落回提取物、金霉素对0~17周龄蛋鸡生产性能、体重均匀度、屠宰性能和胫骨质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博落回提取物替抗作用。选取健康1日龄海兰褐雌性雏鸡1440只,按照2×2析因设计,2个博落回提取物添加水平(不添加vs添加500 mg/kg),分别对应2个金霉素添加水平(不添加vs添加50 mg/kg)。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500 mg/kg博落回提取物(Ⅱ组)、基础日粮+50 mg/kg金霉素(Ⅲ组)、基础日粮+500 mg/kg博落回提取物和50 mg/kg金霉素(Ⅳ组)。试验期17周龄,1~7 d饲喂基础日粮,8 d开始饲喂各自的育雏期试验料,7周龄和13周龄分别开始饲喂育成前期和育成后期试验料。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博落回提取物组试验全期的料重比降低了2.29%(P<0.05),金霉素组以及联合添加组对生产性能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博落回提取物提高了不同时间段以及全期的日增重和体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与对照组相比,博落回提取物组、金霉素组、联合添加组的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添加博落回提取物使6、12、17周龄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3.03%和4.70%、8.54%和7.98%、9.61%和11.62%,屠宰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3)与Ⅰ组、Ⅱ组、Ⅲ组相比,Ⅳ组6周龄的胫骨强度显著提高(P<0.05),Ⅰ组、Ⅱ组、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博落回提取物组6、12、17周龄胫骨重和胫骨强度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使胫骨重分别提高了0.35%、6.09%、0.59%,胫骨强度分别提高了11.64%、6.41%、6.71%。综上所述,日粮添加博落回提取物可以提高体重和胫骨强度,降低料重比以及鸡群体重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金霉素和两者联合添加对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胫骨质量均无明显改善作用。因此,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可以用来替代抗生素改善蛋鸡后备鸡生产性能和胫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提取物 金霉素 生产性能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屠宰性能 胫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建设的水平测度与时空演进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兴华 马万利 +1 位作者 龚宇润 卢柄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9-44,共6页
文章从健康状况、健康治理、健康保障3个维度构建健康中国建设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标准差椭圆、马尔可夫链与核密度估计,分析了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及... 文章从健康状况、健康治理、健康保障3个维度构建健康中国建设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标准差椭圆、马尔可夫链与核密度估计,分析了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及其差异来源、空间格局、动态演进和时间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建设水平上看,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特征;从差异来看,健康中国建设水平总体差异较大且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健康中国建设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从空间格局来看,健康中国建设水平正向东南方向极化;从动态演进来看,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具有保持原有等级和向上转移的黏性并且很难跨级发展;从时间演进来看,健康中国建设水平逐年提高,并且除中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均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Dagum基尼系数 标准差椭圆 核密度估计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沟施肥的撒肥圆盘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志豪 郑威强 张立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128,137,共10页
针对传统果树开沟施肥机存在的肥料分布不均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开沟施肥的撒肥圆盘。首先,建立撒肥圆盘的三维模型,对肥料颗粒在撒肥圆盘上的受力和运动进行分析,建立肥料颗粒的运动方程;通过离散元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以撒肥圆盘的盘面... 针对传统果树开沟施肥机存在的肥料分布不均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开沟施肥的撒肥圆盘。首先,建立撒肥圆盘的三维模型,对肥料颗粒在撒肥圆盘上的受力和运动进行分析,建立肥料颗粒的运动方程;通过离散元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以撒肥圆盘的盘面倾角、母线极角、肥盘转速为试验因素,以肥料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施肥量偏差为实验指标,开展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对撒肥圆盘的施肥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颗粒肥料在盘面倾角为0°、母线极角为120°、肥盘转速为72r/min时,肥料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4.42%,施肥质量偏差为4.50%,肥料分布均匀性较好,能够满足果树施肥的要求,可为撒肥圆盘在开沟施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沟施肥 撒肥圆盘 离散元 变异系数 施肥量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DAS气温数据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莹 师春香 +1 位作者 王海军 韩帅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8,共9页
以中国48708个地面气象自动站逐小时气温数据为基础,采用平均偏差(Bias)、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评估指标,对比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月、4月、7月CLDAS-V2.0气温(分辨率为0.0625°),探讨中国8个分区... 以中国48708个地面气象自动站逐小时气温数据为基础,采用平均偏差(Bias)、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评估指标,对比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月、4月、7月CLDAS-V2.0气温(分辨率为0.0625°),探讨中国8个分区春、夏、秋、冬4个季节CLDAS与站点气温的相关性及偏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CLDAS气温较好地反映了中国气温的年际变化,非独立性检验、独立性检验与站点气温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1,东北地区相关性最高,西南地区相关性最低。2)CLDAS与站点气温的Bias为-0.011℃,非独立性检验的RMSE、MAE分别为1.275、1.645℃,独立性检验的RMSE、MAE分别为0.867、1.089℃,总体上CLDAS气温误差小,可信度较高。3)春、秋季的偏差小于夏、冬季;东北、华北、江淮、华南地区的偏差小于西北、西南地区;84.6%站的冷偏差或暖偏差在1℃内,冷暖偏差空间分布均匀。4)CLDAS的最高气温存在冷偏差,最低气温存在暖偏差,夏季最高气温的最大误差为-0.59℃。5)CLDAS平均偏差的日变化为-0.23~0.07℃,白天呈冷偏差,夜间呈暖偏差,夏季平均偏差的日变化较显著,偏差的日较差为0.26℃;全国8个分区夏季平均偏差日变化最大为1.06℃,秋、冬、春季变幅相似,西南地区平均偏差日变化最大而江淮地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AS 气温 相关系数 偏差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草地土壤容重的变异性与测定标准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文太 陈诗 +2 位作者 刘耘华 盛建东 苏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研究剖面尺度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土壤容重的变异性,砾石含量对容重测定结果的影响,促进土壤分析和土壤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方法】基于野外土壤调查,在伊犁河谷草地挖掘了56个土壤剖面,按照统一设定的深度范围,用环刀法采集土样... 【目的】研究剖面尺度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土壤容重的变异性,砾石含量对容重测定结果的影响,促进土壤分析和土壤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方法】基于野外土壤调查,在伊犁河谷草地挖掘了56个土壤剖面,按照统一设定的深度范围,用环刀法采集土样,每层土壤重复5次。当有砾石时,测定该土层的砾石含量。用变异系数定量表征水平方向土壤容重的变异性。【结果】每层土壤5次重复容重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在8%以内,存在砾石会使土壤容重偏高约16%。垂直方向不同深度范围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结论】研究草地土壤剖面的容重时,土层深度的划分要合理。需要针对新疆草地土壤砾石含量较高的状况,修订容重测定的相关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垂直变异 变异系数 土壤质量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间开顶式SO2熏气装置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曰鹏 张金恒 +1 位作者 韩超 刘树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49-1652,共4页
根据水稻田间熏气试验中需要考虑和控制的熏气条件,设计并制作开顶式熏气装置。利用复合式气体检测仪检测熏气箱内不同监测点的SO2浓度,分析监测数据之间的关系,检验熏气箱内浓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设计的开顶式熏气装置进行熏气实验时... 根据水稻田间熏气试验中需要考虑和控制的熏气条件,设计并制作开顶式熏气装置。利用复合式气体检测仪检测熏气箱内不同监测点的SO2浓度,分析监测数据之间的关系,检验熏气箱内浓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设计的开顶式熏气装置进行熏气实验时,在120cm以下每一个高度范围内SO2浓度检测点的标准差小于1,变异系数小于10%,均为弱度变异。以此熏气装置来研究人工控制条件下大气污染物SO2对水稻的影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熏气装置 SO2浓度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滴灌条件下棉花根层土壤盐分时间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邢旭光 赵文刚 +2 位作者 马孝义 赵伟 史文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6-153,共8页
为揭示膜下滴灌棉田主根区土壤盐分的时间变异特性,基于2013—2014年田间实测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平均相对偏差和标准差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层土壤盐分的时间稳定性,并进一步确定了可以反映各土层土壤平均含盐量的代表性测点。结果表明,... 为揭示膜下滴灌棉田主根区土壤盐分的时间变异特性,基于2013—2014年田间实测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平均相对偏差和标准差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层土壤盐分的时间稳定性,并进一步确定了可以反映各土层土壤平均含盐量的代表性测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域0-40 cm土层土壤盐分随时间序列的变异性只有少数几个测点属于强变异,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在棉花主根层(40 cm)内,土壤盐分的时间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强后略微减弱趋势,在30 cm土层深度稳定性最强,平均相对偏差浮动范围最小、且其平均标准差最小;反映各土层平均含盐量的代表测点分布较为集中,可选取代表地块对区域土壤含盐量进行估算(决定系数R^2为0.791 2-0.917 1)。棉田主根层土壤盐分时间稳定性研究有利于指导田间灌溉;选取少量且具有代表性的测点可为区域合理布设土壤盐分监测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覆膜滴灌 土壤盐分 时间稳定性 相对偏差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小麦品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高居荣 樊广华 +2 位作者 李圣福 李兴锋 封德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4,共3页
为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山东省小麦品质检测及选育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利用国标化学法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分别对20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吸水率、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小麦品质各量的两... 为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山东省小麦品质检测及选育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利用国标化学法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分别对20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吸水率、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小麦品质各量的两种分析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5、0.9784、0.7805、0.9648和0.9209,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法与国标化学法相关性好、准确性高;上述小麦品质各量的近红外检测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35、0.006、0.010、0.068和0.030,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样品的检测一致性好、重复性高。中国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立的小麦近红外光谱校准曲线适于测试山东小麦的以上5项品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小麦 品质 相关系数 相对标准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椭圆的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366
15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9-986,共8页
根据克鲁格曼的"两个自然"理论,运用空间统计SDE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中国国土空间特征椭圆系列——国土均衡分布椭圆、国土地形分布椭圆、人口分布椭圆等,在空间上定量刻画了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为分析经... 根据克鲁格曼的"两个自然"理论,运用空间统计SDE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中国国土空间特征椭圆系列——国土均衡分布椭圆、国土地形分布椭圆、人口分布椭圆等,在空间上定量刻画了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为分析经济空间分异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在"两个自然"的分异作用下,中国经济空间分异主要以东-西方向为主。相对于国土均衡分布椭圆,国土地形分布椭圆明显偏西,长、短轴均明显减小,这反映出中国高地势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中国人口空间分布靠近东部地区,其椭圆长、短轴长度均显著减小,充分表现出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2国土地形等"第一自然"要素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显著。人口分布椭圆对于地形分布椭圆的空间分异系数为89.55%,其93%的空间展布范围位于胡焕庸线的东南,且分布轴线基本与胡焕庸线平行;3在"第二自然"聚集机制的作用下,中国城市体系人口、GDP主体集中在胡焕庸线东南方约20%的大陆国土面积上,且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从"第一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异和控制作用来看,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特别是西北侧地区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聚集机制的空间差异性,区域发展的过程也呈现不平衡的特征。从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角度出发,可通过重点培育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中西部经济增长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向中西部发展;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口向GDP分布椭圆北部地区流动、聚集,发挥人口的红利作用,推进经济增长由南向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空间分异 第一自然 第二自然 标准差椭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林地土壤pH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谭艳 吴承祯 +3 位作者 洪伟 陈建忠 肖应忠 陈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福建省建阳市7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该邓恩桉林地土壤pH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pH均值分别... 以福建省建阳市7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该邓恩桉林地土壤pH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pH均值分别为pH 3.57、pH 3.62和pH 3.67;土壤pH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3.90%、3.93%和4.05%。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pH的块金效应值分别为0.389 6、0.430 3和0.604 3,说明该林地土壤pH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经K-S非参数检验,该林地各层土壤pH服从正态分布。通过不同趋势效应下不同半方差函数模型预测误差的比较,确定该林地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pH空间变异最优模型分别适用0阶高斯模型、1阶指数模型和1阶球状模型。克里格最优插值分析结果表明:该邓恩桉林地各层土壤pH整体空间分布趋势均为由西向东递减,最高值出现在西南部;各层土壤pH插值标准差较小,且标准差分布均呈现以南部和中部为中心、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该邓恩桉林地土壤酸化程度较严重,其土壤pH的空间分布受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土壤pH插值标准差的分布特征可能与采样点的数量和设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土壤PH 空间变异 半方差分析 插值标准差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化物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剑亭 王晖 王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99-1900,共2页
[目的]为离子电极法快速测定土壤中氟化物含量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准确称取土壤3.00 g,置于蒸馏瓶中蒸馏,加150μg/ml乙酸钠和10.00 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用离子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化物含量。并对样品溶液pH值、温度对... [目的]为离子电极法快速测定土壤中氟化物含量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准确称取土壤3.00 g,置于蒸馏瓶中蒸馏,加150μg/ml乙酸钠和10.00 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用离子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化物含量。并对样品溶液pH值、温度对电极电位和标准曲线斜率的影响等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测试样品中添加适量的氟化物标准溶液,按样品测定的全过程加标试验时,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0%以上,重复性测试的标准偏差为0.001,变异系数为3.700%。[结论]离子电极法能满足测定土壤中氟化物含量的需要,且测定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较高,快捷简便,有助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离子电极法 土壤 变异系数 标准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场Z分量日变化相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亚丽 吴迎燕 +2 位作者 卢军 余素荣 黎明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3-1040,共8页
利用全国52个地磁台站近20年的观测数据,分析我国大陆地磁Z分量日变化相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所有台站Z分量低点时间均服从正态分布;(2)Z分量低点时间期望值与经度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反映出显著的地方时依赖性;... 利用全国52个地磁台站近20年的观测数据,分析我国大陆地磁Z分量日变化相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所有台站Z分量低点时间均服从正态分布;(2)Z分量低点时间期望值与经度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反映出显著的地方时依赖性;(3)低点时间标准差与纬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4)中国大陆存在两个z分最低点时间的异常区域,均表现为低点时间比周围地区明显提前,且低点时间的离散度大于周边地区;(5)去除异常区观测点数据之后,低点时间标准差呈现出存30°N(和地磁纬度20°)附近为极小值而向低纬和高纬分别增大的特点,用二次或三次曲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描述这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变化 空间分布 地磁“低点”时间 期望值 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功效法的公路照明光源性能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勇 韩文元 +2 位作者 严明 蒋海峰 朱立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86-2690,共5页
中间视觉条件下人眼光谱效率函数表现为一系列的曲线,其峰值波长和强度受光源光谱、背景亮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光源对照明视认性的影响无法通过单一的光学参量进行表征。试验以视认反应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应用视觉功效法测试了不同速度条件... 中间视觉条件下人眼光谱效率函数表现为一系列的曲线,其峰值波长和强度受光源光谱、背景亮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光源对照明视认性的影响无法通过单一的光学参量进行表征。试验以视认反应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应用视觉功效法测试了不同速度条件下,人眼在不同照明环境中的视认性能,所选择光源包括高压钠灯、无极荧光灯和三种色温的白光LED,光源色温范围1 958~5 537K,背景亮度取值针对公路隧道基本段照明和一般室外道路照明,范围为1~5cd·m^-2,均在人眼中间视觉亮度范围内。统计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速度、亮度条件下,高色温光源对应的视认反应时间小于低色温光源;相同亮度条件下高速视标对应的反应时间小于低速视标,但测试截止时刻,低速视标在观察者视场内的张角较高速视标更大。应用MOVE模型计算得到测试光源所形成不同发射光谱、不同背景亮度条件下的人眼中间视觉等效亮度,与明视觉亮度测试结果比较,中间视觉等效亮度对应的反应时间曲线标准差系数CV更小,显示中间视觉条件下不同光源等效亮度与明视觉亮度的差异是造成视认性差异的原因之一,由于白光LED光源的GaN芯片发射光谱峰值与中间视觉光谱效率函数的峰值波长较为接近,高色温白光LED的照明视认效果优于低色温白光LED和无极荧光灯,峰值位于Na+特征谱线附近的高压钠灯照明视认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功效法 反应时间 等效亮度 标准差系数 中间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湍流特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云刚 张宇 +3 位作者 王少影 尚伦宇 熊建胜 沈晓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5-595,共11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高寒草甸观测场提供的2010年近地面层梯度和涡动观测资料,基于Monin-Obukhov相似理论(MOST)分析了该地区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参数z/L在均匀平坦地...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高寒草甸观测场提供的2010年近地面层梯度和涡动观测资料,基于Monin-Obukhov相似理论(MOST)分析了该地区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参数z/L在均匀平坦地表的变化关系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分量σu/u*、σv/u*和σw/u*与稳定度参数z/L呈1/3次方关系,并随|z/L|增大而增大,在近中性(|z/L|<0.05)时趋于常数,且σu/u*>σv/u*>σw/u*;水平方向风速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m的增大而减小,σw/u*无明显季节变化,可近似为常数;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在不稳定条件下与z/L呈-1/3次方关系,归一化值随|z/L|的减小而增大,在中性条件下σq/q*>σc/C*>σT/T*。σT/T*、σq/q*和σc/C*的季节变化分别与感热、潜热和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相反,且主要决定于特征尺度T*、q*和C*。其中感热通量的季节变化与潜热通量、CO2通量相反,且年变化幅度最小,相应地,σT/T*的季节变化与σc/C*和σq/q*相反,且年变化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标准差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季节变化 均匀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