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S-PVP K30复合物薄膜基的QCM湿度传感器
1
作者 王艳 陶金 +4 位作者 罗健 陈思毅 彭宏 王云霄 尹泽宇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5,共6页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作为纳克级精度传感器,通过在敏感区添加湿敏材料,能够在气相条件下高精度检测湿度,具有检测范围广、成本低和制作简单的优点。为提升湿敏材料的性能,扩展基于QCM的湿度传感器的应用,构建了基于壳聚糖(CS)基底,聚乙...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作为纳克级精度传感器,通过在敏感区添加湿敏材料,能够在气相条件下高精度检测湿度,具有检测范围广、成本低和制作简单的优点。为提升湿敏材料的性能,扩展基于QCM的湿度传感器的应用,构建了基于壳聚糖(CS)基底,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成膜机理的复合物薄膜基的QCM湿度传感器。实验证明该传感器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13 s、14 s,在相对湿度11%~97%检测范围内的灵敏度达到57.84 Hz/%RH,在30天稳定性重复实验中最大频率波动小于1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 壳聚糖(cs)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互联配电系统SNOP选址与运行优化策略
2
作者 陈继明 于馨玮 +2 位作者 仉志华 陈文淙 徐乾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9,共9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系统的SNOP对线路有功功率裕度调节灵敏度的定义,将其作为SNOP调节能力的评价指标,由此建立SNOP的选址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系统节点电压裕度以及线路功率裕度2个安全评价指标,构建以综合运行裕度最大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模型。将上述模型转化为二阶锥模型,通过MATLAB工具实现该问题的有效求解。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算例对所提模型与求解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表明了所提选址方法能够发挥SNOP的最大调节作用,优化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DG) 灵敏度系数 智能软开关(SNOP)选址 运行裕度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特性及氢微混火焰模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清 张林瑶 +2 位作者 邢畅 刘栗 邱朋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1800,I0014,共11页
氢气是未来发电领域最具前景的清洁燃料之一,在燃气轮机发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针对氢气的抗熄火特性以及微混氢气燃烧的内在流动与化学反应的尺度关系还有待补充。该文基于Cantera平台采用对冲火焰模型,研究不同当量比和预热温度下氢... 氢气是未来发电领域最具前景的清洁燃料之一,在燃气轮机发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针对氢气的抗熄火特性以及微混氢气燃烧的内在流动与化学反应的尺度关系还有待补充。该文基于Cantera平台采用对冲火焰模型,研究不同当量比和预热温度下氢气的抗熄火特性,利用无量纲Da数(Damköhler数)和Ka数(Karlovitz数)结合火焰模式图评估微混氢火焰流动和化学反应尺度的相对关系。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氢气的抗熄火特性约为甲烷的10倍,且随预热温度增加,抗熄火特性逐渐增强;微混氢气燃烧受湍流和优势扩散双重影响,增强燃料和氧化剂输运过程。研究氢燃料特性和氢微混火焰的火焰模式可为湍流微混燃烧技术的发展以及湍流-化学反应燃烧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微混燃烧 熄火拉伸率 火焰模式图 敏感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6P)+(Ne,N_2)碰撞能量转移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淑英 孙茂珠 +1 位作者 戴康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4-1046,共3页
在气体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Cs(6P3/2)+(Ne,N2)碰撞能量转移过程。用调频半导体激光器激发Cs原子至Cs(6P3/2)态,在不同的Ne或N2气压下,测量了直接6P3/2→6S1/2荧光和转移6P1/2→6S1/2荧光,对于6P3/2与Ne的碰撞,电子态能量仅能转移为Ne原... 在气体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Cs(6P3/2)+(Ne,N2)碰撞能量转移过程。用调频半导体激光器激发Cs原子至Cs(6P3/2)态,在不同的Ne或N2气压下,测量了直接6P3/2→6S1/2荧光和转移6P1/2→6S1/2荧光,对于6P3/2与Ne的碰撞,电子态能量仅能转移为Ne原子的平动能。在与N2的碰撞中,向分子振转态的转移是重要的。利用速率方程分析,可以得到碰撞转移速率系数,对于Ne,6PJ精细结构碰撞转移速率系数为1·45×10-12cm3·s-1。对于N2,测量6P+Ne和6P+N2二种情况下荧光的相对强度比,确定精细结构速率系数为1·64×10-12cm3·s-1,6P态猝灭速率系数为4·88×10-12cm3·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移 荧光 速率系数 cs NE 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2.3nm激光线共振激发Cs蒸气的荧光光谱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媛媛 殷桂琴 +1 位作者 戴康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4-1626,共3页
研究了Cs蒸气被单模半导体激光器的852.3nm线激发产生的荧光光谱。由Cs,Cs2的荧光及其强度确定了在受激Cs-Cs2系统中的若干碰撞和辐射过程。高位态原子线是由Cs(6P3/2)+Cs(6P3/2)到Cs(6D,8S)的碰撞能量合并形成的,Cs2(B1∏u)带则由Cs(6P... 研究了Cs蒸气被单模半导体激光器的852.3nm线激发产生的荧光光谱。由Cs,Cs2的荧光及其强度确定了在受激Cs-Cs2系统中的若干碰撞和辐射过程。高位态原子线是由Cs(6P3/2)+Cs(6P3/2)到Cs(6D,8S)的碰撞能量合并形成的,Cs2(B1∏u)带则由Cs(6P)+Cs2(X1Σg+)碰撞转移产生。通过激发转移、能量碰撞合并和Cs2-Cs碰撞传能研究了62P原子的精细结构混合,得到了6P3/2→6P1/2碰撞转移速率系数是(5.2±2.1)×10-11cm3.s-1,给出了过程Cs2(B1∏u)+Cs(6S)→Cs2(X1Σg+)+Cs(6P1/2)的速率系数是(1.0±0.4)×10-9cm3.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移 速率系数 荧光 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s、O电流比激活对GaAs光阴极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刘 刘晖 +4 位作者 程宏昌 石峰 史鹏飞 任兵 张连东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4-658,共5页
鉴于不同的铯氧电流激活GaAs光阴极时会对激活过程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GaAs光阴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以固定铯源电流,改变氧源电流的方式获取不同铯、氧电流比,激活同类GaAs光阴极,得到了3组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 鉴于不同的铯氧电流激活GaAs光阴极时会对激活过程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GaAs光阴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以固定铯源电流,改变氧源电流的方式获取不同铯、氧电流比,激活同类GaAs光阴极,得到了3组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类光阴极在相同条件下激活时,光电流出现的时间几乎一致,并且首个光电流峰值也非常接近;激活时ICs/IO=1.07是目前获得高灵敏度、高稳定性GaAs光阴极的最佳电流比,而ICs/IO=1.10时光阴极灵敏度低但稳定性好,ICs/IO=1.03时光阴极灵敏度高但稳定性差。双偶极层模型认为Cs、O激活后GaAs表面形成了稳定均匀的GaAs-O-Cs:Cs-O-Cs双偶极层,并达到了负电子亲和势,这一点与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该方法可用于提高GaAs光阴极灵敏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阴极灵敏度 光阴极稳定性 cs—to-O电流比 光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衡数据下基于CS-Boosting的故障诊断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姚培 王仲生 +1 位作者 姜洪开 刘贞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5,169,共5页
针对传统Boosting算法在训练样本不均衡数据情况下不能较好地实现转子系统故障诊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价敏感度框架的Boosting故障诊断算法CS-Boosting。该算法建立了一个代价敏感损失函数,通过先验概率公式计算正样本与负样本的... 针对传统Boosting算法在训练样本不均衡数据情况下不能较好地实现转子系统故障诊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价敏感度框架的Boosting故障诊断算法CS-Boosting。该算法建立了一个代价敏感损失函数,通过先验概率公式计算正样本与负样本的惩罚因子,并通过决策规则的训练使代价损失函数最小化。将该算法应用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并与传统的Adaboost算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转子系统不能获取更多故障数据的情况下,该算法的故障诊断性能较其他算法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价敏感度 滚动轴承 BOOSTING算法 cs—Boosting 代价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在压实膨润土和黏土中扩散行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勇 刘艳 +2 位作者 张瑞荣 张永浩 陈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6-99,共4页
用扩散池法研究了在室温条件下pH值和溶液浓度对Cs在压实膨润土和黏土中的扩散系数和吸附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测得的扩散曲线符合Fick's第二定律。实验结果表明,Cs在压实膨润土和黏土中的扩散系数均随pH值升高而减小,吸附分配系数... 用扩散池法研究了在室温条件下pH值和溶液浓度对Cs在压实膨润土和黏土中的扩散系数和吸附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测得的扩散曲线符合Fick's第二定律。实验结果表明,Cs在压实膨润土和黏土中的扩散系数均随pH值升高而减小,吸附分配系数随pH值升高无明显变化。Cs在膨润土和黏土中的扩散系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大,吸附分配系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膨润土 黏土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压裂定向井多层合采非稳态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代刚 石宇哲 +5 位作者 李国永 牛文娟 赵耀 胡哲 耿文爽 宋考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46-3656,共11页
中国致密油储层具有薄互层纵向交互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为实现产能及经济效益最大化,普遍采用一套井网分层压裂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然而,现有压裂定向井产能模型仅适用于单层开采,忽略层间干扰的影响,对预测多层合采条件下... 中国致密油储层具有薄互层纵向交互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为实现产能及经济效益最大化,普遍采用一套井网分层压裂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然而,现有压裂定向井产能模型仅适用于单层开采,忽略层间干扰的影响,对预测多层合采条件下油井的产能适用性差。为了提高产能预测的准确性,将致密油藏压裂定向井附近流场划分为主裂缝区、压裂改造区和基质未改造区,综合考虑致密储层分区流动形态,同时引入干扰系数,建立了致密油藏压裂定向井多层合采非稳态产能预测模型,研究了裂缝半长、裂缝导流能力、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对压裂定向井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效应和纵向非均质性对压裂定向井的产能具有显著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应力敏感效应和纵向非均质性越显著,压裂定向井的产能越低;随着裂缝半长、裂缝导流能力及基质渗透率的逐渐增大,压裂定向井的产能越高,但各自存在最优范围。产能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综合排名依次为:基质渗透率、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启动压力梯度、纵向非均质性、应力敏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压裂定向井 产能预测 干扰系数 非稳态 敏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物理性质的多因素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增祥 骆顺成 +1 位作者 陆勇 娄玥玥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0,共7页
为掌握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的基本物理特性,以苏州市某河道清淤的淤泥质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的正交试验从物理特性角度研究不同因素对FMLSS密度和渗透性的影响,并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FMLSS密度... 为掌握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的基本物理特性,以苏州市某河道清淤的淤泥质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的正交试验从物理特性角度研究不同因素对FMLSS密度和渗透性的影响,并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FMLSS密度随气泡含量增加而显著减小,随水泥掺入量增加而显著增大,随含水率增加而显著减小,随养护龄期增长而微幅变化;FMLSS渗透系数随气泡含量增加而增大,随水泥掺入量增加而减小,随含水率增加呈现增大且变化趋势接近于成倍数的线性递增,随养护龄期增加呈现先快速减小后逐渐趋稳;各因素对密度和渗透系数影响的敏感性排序分别为:气泡含量>含水率>水泥掺入量>养护龄期、含水率>养护龄期>水泥掺入量>气泡含量;工程应用中应将气泡含量作为FMLSS密度和轻质性的主控要素,将含水率作为FMLSS渗透系数的主控要素。研究结果可为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 物理特性 密度 渗透系数 正交试验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技术的眼视网膜AIM和CSF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伟 王肇圻 +1 位作者 王雁 左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070-1072,共3页
提出了一种计算复色光下人眼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AIM的方法。利用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测量的波前像差数据,求得眼睛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利用CSV-1000测试仪和VAF-1000视锐度测试仪分别测量同一只眼睛的对比敏感度函数CSF以... 提出了一种计算复色光下人眼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AIM的方法。利用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测量的波前像差数据,求得眼睛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利用CSV-1000测试仪和VAF-1000视锐度测试仪分别测量同一只眼睛的对比敏感度函数CSF以及视锐度VA。由MTF,CSF,以及VA之间的关联获得复色光下人眼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AIM曲线。结果表明:视网膜AIM曲线与眼光学系统的MTF无关,并且正常人眼(无视网膜疾病)的AIM值相近,因此多眼的AIM曲线的统计平均值可以作为标准。文中演示了基于波前技术和标准AIM曲线的对比敏感度CSF的测定,它具有快速和客观测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传递函数 对比敏感度 视锐度 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灵敏度的导弹装备费用敏感性分析
12
作者 常菊 刘晓东 何荧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2-2638,共7页
基于装备费用敏感性分析较少考虑因子间相互作用及因子概率分布等现状,为在项目研制初期有效识别导弹装备费用驱动因子,全面分析单个因子和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于研制费用的影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基于方差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 基于装备费用敏感性分析较少考虑因子间相互作用及因子概率分布等现状,为在项目研制初期有效识别导弹装备费用驱动因子,全面分析单个因子和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于研制费用的影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基于方差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采用蒙特卡罗随机采样模拟各因子的概率分布,求解费用模型的一阶和全阶灵敏度系数。引用多元二阶导弹费用测算模型,评估灵敏度收敛样本量,测算其输入参数对于费用的全局影响情况,利用测算结果简化模型。通过简化后模型、原模型和任意幂次模型的对比结果,验证基于方差全局灵敏度分析对于导弹装备费用驱动因子识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装备 费用驱动因子 全局灵敏度 敏感性分析 灵敏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下破碎煤体渗透率及迂曲度演化研究
13
作者 张天军 田嘉伟 +4 位作者 张磊 庞明坤 潘红宇 孟伟 贺绥男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9-1418,1428,共11页
循环载荷对煤体渗流影响较大,但目前对循环载荷下破碎煤体中渗流通道的量化表征不足,且缺少可以表示破碎煤体的基质结构模型。为此针对不同级配的破碎煤体开展了孔隙压力循环和围压循环渗流试验。结果表明:(1)孔隙压力循环与围压循环中... 循环载荷对煤体渗流影响较大,但目前对循环载荷下破碎煤体中渗流通道的量化表征不足,且缺少可以表示破碎煤体的基质结构模型。为此针对不同级配的破碎煤体开展了孔隙压力循环和围压循环渗流试验。结果表明:(1)孔隙压力循环与围压循环中,不同级配导致煤体初始渗透率有较大差异。随Talbol幂指数升高,渗透率K依次升高,且表现出明显分层现象。(2)采用有效应力变化量Δσ_(e)^(S)值表达有效应力对循环载荷下渗透率K的敏感性,发现孔隙压力循环中随渗透率升高,Δσ_(e)^(S)值呈“L型”降低,且当K≤0.75×10^(-12)m^(2)时,Talbol幂指数越小,Δσ_(e)^(S)值越低。(3)提出了一种针对级配煤体平均渗流孔道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迂曲度模型描述循环载荷中破碎煤体迂曲度演化规律。研究可以为循环载荷下破碎煤体渗透率演变机制和渗流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循环载荷 有效应力 敏感系数 迂曲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6PJ)+(He,N2)碰撞精细结构转移和猝灭
14
作者 曹丽萍 王继新 +1 位作者 戴康 沈异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在气体样品池条件下,测量了6P3/2→6S1/2共振荧光和6P1/2→6S1/2转移荧光的相对强度,研究了Cs(6P3/2)+(He,N2)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对于6P3/2与He的碰撞,电子态能量仅能转移为He原子的平动能.在与N2的碰撞中,电子态能量除了转移为N2分子的... 在气体样品池条件下,测量了6P3/2→6S1/2共振荧光和6P1/2→6S1/2转移荧光的相对强度,研究了Cs(6P3/2)+(He,N2)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对于6P3/2与He的碰撞,电子态能量仅能转移为He原子的平动能.在与N2的碰撞中,电子态能量除了转移为N2分子的平动能之外,还要向分子振转态转移.利用速率方程分析,可以得到精细结构碰撞转移速率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移 荧光 速率系数 cs HE 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Sr、^(134)Cs和^(60)Co在黄土中吸附和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祯堂 陈式 +5 位作者 王辉 游志均 山本忠利 小川弘道 武部慎一 田中忠夫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73,共6页
本文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 ,研究了85Sr、13 4Cs和60 Co在黄土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以及核素浓度、p 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静态实验结果表明 ,16个样品测定的85Sr、13 4Cs和60 Co的分配系数的均值分别为 82、7.4× 10 3 和 5.4... 本文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 ,研究了85Sr、13 4Cs和60 Co在黄土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以及核素浓度、p 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静态实验结果表明 ,16个样品测定的85Sr、13 4Cs和60 Co的分配系数的均值分别为 82、7.4× 10 3 和 5.4× 10 3 m L/g;p H值的变化对三种核素的分配系数有较大影响。动态实验结果表明 ,三种核素的绝大部分滞留在土柱中 ,只有少部分从土柱中流出来 ;三种核素在土柱中的迁移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为85Sr>13 4Cs≈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黄土 放射性废物 浅地层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低渗透油藏产能分析方法
16
作者 张乔良 赵楠 +4 位作者 隋波 王磊 杨朝强 岳绍飞 张风波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3,共12页
针对海上探井、评价井测试时间短导致低渗透油藏测试产能较实际生产差异明显的问题,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考虑有效驱动因子的广义达西公式,建立了包含低速非达西渗流、储集层应力敏感、油藏压力保持水平等因素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 针对海上探井、评价井测试时间短导致低渗透油藏测试产能较实际生产差异明显的问题,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考虑有效驱动因子的广义达西公式,建立了包含低速非达西渗流、储集层应力敏感、油藏压力保持水平等因素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相应的产能评价与预测方程,利用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典型油藏的测试数据进行了产能分析。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及时有效的能量补充能够获得较高的储集层渗流能力、驱油效率和油藏产能;研究区块生产压差在8.6~29.5 MPa时,储集层应力敏感和低速非达西渗流导致油藏产能减小分别为4.0%~12.8%、42.4%~84.4%,低速非达西渗流对产能的影响远远大于储集层应力敏感的影响,在不出砂和不影响油藏能量有效补充的前提下,采油井可通过放大生产压差获取较高的油藏产能;低渗透油藏测试产能与稳定产能的差别随着储集层有效渗透率的降低而变大,研究区块在油藏压力保持良好的情况下稳定产能为油藏测试产能的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应力敏感 油水两相 有效驱动因子 稳定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Sr、^(134)Cs和^(60)Co在浅地层黄土与地下水间的分配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祯堂 王辉 +3 位作者 游志均 Tadao Tanaka Hiromichi Ogawa Hidao Kamiyama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本文报道了 ̄(85)Sr、 ̄(134)Cs和 ̄(60)Co在采自本院野外试验场,从地表到地下2m深黄土与地下水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以及核素浓度、p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黄土采集的深度范围分别为:地表-0.5m,... 本文报道了 ̄(85)Sr、 ̄(134)Cs和 ̄(60)Co在采自本院野外试验场,从地表到地下2m深黄土与地下水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以及核素浓度、p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黄土采集的深度范围分别为:地表-0.5m,0.5-1m,1-1.5m,1.5-2m,共采集16个样品;地下水取自试验场的井水。实验采用静态法。实验结果表明,16个样品测定的 ̄(85)Sr、 ̄(134)Cs和 ̄(60)Co的分配系数的均值分别为82、7.4×10 ̄3和5.4×10 ̄3mL/g;在不同深度的黄土中测得的分配系数基本一致。pH值的变化对 ̄(134)Cs和 ̄(85)Sr的分配系数有较大影响,对 ̄(60)Co则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系数 ^(85)Sr ^(134)cs ^(60)Co 黄土 地下水 核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草作为Sr、Cs污染指示植物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敏 王丹 +2 位作者 闵可怜 湛晓蝶 刘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83-91,共9页
【目的】通过盆栽水培试验,探究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对Sr、Cs的敏感性和生理特性。【方法】试验设置Sr、Cs和Sr+Cs 3种处理,每种处理设0、0.1、0.5、1、2 mg/L 5个浓度梯度。测定各浓度处理下三叶草植株冠径、单株叶面积和生... 【目的】通过盆栽水培试验,探究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对Sr、Cs的敏感性和生理特性。【方法】试验设置Sr、Cs和Sr+Cs 3种处理,每种处理设0、0.1、0.5、1、2 mg/L 5个浓度梯度。测定各浓度处理下三叶草植株冠径、单株叶面积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三叶草地上、地下部分对Sr、Cs吸收情况。通过对比不同处理间各指标的差异,研究三叶草对Sr、Cs的敏感特性。【结果】在Sr处理下,三叶草单株叶面积显著增加,叶片MDA含量随处理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其中1.0 mg/L Sr处理下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在Cs和Sr+Cs处理下,三叶草植株的生长和形态指标如植株冠径、单株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均受到严重抑制,分别降低28.0%~35.0%和29.5%~37.1%、31.6%~41.7%和16.8%~21.1%、44.0%~48.0%和47.0%~56.0%;三叶草叶片MD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叶片也逐渐黄化。同时,三叶草对Cs的吸收量远远大于对Sr的吸收,且Sr、Cs主要积累于地上部。【结论】三叶草对Cs敏感,在生理水平上表现为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MDA积累增加;在个体水平上表现为单株叶面积减小、生物量降低、生长受到抑制以及叶片出现特征性黄化现象,具有作为Cs污染指示植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 放射性污染 核素Sr、cs 敏感植物 MDA含量 叶绿素含量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原位SERS传感及pH敏感于一体的CS/TiO2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19
作者 于东雪 江欣 +1 位作者 杨立滨 赵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3-114,共2页
优异的带有原位监测功能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DDS)的设计合成,对于癌症临床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该工作中,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半导体二氧化钛(TiO2)与可对肿瘤微酸环境作出响应的高分子材料壳聚糖(CS)相结合,... 优异的带有原位监测功能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DDS)的设计合成,对于癌症临床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该工作中,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半导体二氧化钛(TiO2)与可对肿瘤微酸环境作出响应的高分子材料壳聚糖(CS)相结合,将其作为联合无标记拉曼药物监测与被动靶向于一身的一体式纳米诊疗平台。该平台中半导体TiO2纳米粒子不仅可成功负载模型药物甲氨蝶呤(MTX),而且可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基底获得药物分子的原位SERS信号。此外,CS/TiO2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有pH敏感特性,可在酸性条件下实现抗肿瘤药物的缓慢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TiO2 PH响应 纳米载体 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温度系数区域内RP-3喷气燃料表征燃料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
20
作者 魏胜利 吴李荣 +2 位作者 于志清 孙林肖 张志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26,共9页
为探究喷气燃料(RP-3)在不同条件下负温度系数(NTC)区域内的反应路径、敏感反应以及小分子基元团的影响规律,以CRECK小分子详细机理为核心,基于解耦法耦合正十二烷、正丁基环己烷、正丁基苯简化机理,构建得到RP-3多组分表征燃料化学反... 为探究喷气燃料(RP-3)在不同条件下负温度系数(NTC)区域内的反应路径、敏感反应以及小分子基元团的影响规律,以CRECK小分子详细机理为核心,基于解耦法耦合正十二烷、正丁基环己烷、正丁基苯简化机理,构建得到RP-3多组分表征燃料化学反应动力学详细机理;并在不同压力、燃料/空气质量比工况下对其NTC区域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组分含量变化分析以及组分间交互作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NTC区域内反应H_(2)O_(2)(+M)=2OH(+M)(M为反应中第三体)是最重要的着火促进反应;不同反应条件下O_(2)、CH_(4)、C_(2)H_(4)的陡降时刻与CO_(2)的激增时刻均与燃料的着火延迟期表现出极高的吻合度;压力与燃料/空气质量比的改变仅会影响反应路径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多组分表征燃料 负温度系数区域 化学反应动力学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