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性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及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贾良玖 罗旭亮 +1 位作者 王立军 项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延性抗震设计旨在通过结构发生较大弹塑性变形来降低结构地震响应。这一抗震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国家抗震规范中,其核心思路是通过使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防地震反应谱进行折减,使结构通过非弹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强度折减系数主要... 延性抗震设计旨在通过结构发生较大弹塑性变形来降低结构地震响应。这一抗震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国家抗震规范中,其核心思路是通过使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防地震反应谱进行折减,使结构通过非弹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强度折减系数主要由延性折减系数和结构超强系数决定。同时,能力设计法是实现延性抗震的主要工具,该方法要求体系内的非延性构件在延性构件进入非线性阶段前后都保持弹性,以实现整个结构体系的延性设计。通过梳理延性抗震设计理念的研究历史,简要介绍了延性系数、结构周期、场地条件、阻尼比等因素对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阐述了现有强度折减系数的组成和计算方法。最后,总结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抗震规范中延性设计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抗震设计 能力设计法 强度折减系数 延性折减系数 抗震设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厂房隔震系统楼层反应谱试验研究
2
作者 周中一 任志飞 +3 位作者 万成霖 左浩朋 徐智凌 王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9,共9页
反应堆厂房是核岛厂房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楼层反应谱对于内部设备设计(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至关重要,为探究不同方向地震动作为输入时,核电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变化规律,对某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 反应堆厂房是核岛厂房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楼层反应谱对于内部设备设计(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至关重要,为探究不同方向地震动作为输入时,核电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变化规律,对某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的振动台试验。首先根据美国NRCReg.指南1.6改进型反应谱时程拟合得到3地震动,然后将其按照单向(X向)、双向(X+Y向)、三向(X+Y+Z向)分别加载到结构上,最后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各工况下楼层的响应,进而获得各工况下重要楼层的反应谱。结果表明:对于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存在2个主要峰值点,分别位于1阶频率和2阶频率附近,且对于1阶频率具有滞后性,对于2阶频率具有超前性;不同方向的地震动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在1阶频率附近,这种耦合作用会降低上部结构楼层响应谱的峰值;在2阶频率附近处,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之间的耦合作用会使该频率处的响应急剧放大,这种效果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厂房 隔震设计 地震动 楼层反应谱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加载下弯折钢筋屈服前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周凯鹏 易伟建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3,共14页
弯折钢筋常被用来保证梁筋在框架端节点中的可靠锚固。为研究往复作用对弯折钢筋锚固性能的影响,以往复幅值比、锚固长度、混凝土强度、箍筋用量、钢筋直径和轴压比为变量,完成了14根拟梁柱端节点往复加载试验。通过弯折钢筋表面开槽贴... 弯折钢筋常被用来保证梁筋在框架端节点中的可靠锚固。为研究往复作用对弯折钢筋锚固性能的影响,以往复幅值比、锚固长度、混凝土强度、箍筋用量、钢筋直径和轴压比为变量,完成了14根拟梁柱端节点往复加载试验。通过弯折钢筋表面开槽贴片的方法,测量了弯折钢筋应变分布,并将弯弧段锚固力分离为弯弧段黏结力和劈裂压力。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发生侧保护层劈裂破坏,且侧保护层劈裂破坏由弯弧段极限劈裂压力控制;往复加载导致弯折钢筋锚固承载力平均下降8%,最大降幅达到20%,且各试件的极限劈裂压力降幅与锚固承载力降幅相近;往复加载所引起的锚固承载力损伤随着往复幅值比和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随钢筋直径的增加而减小,而锚固长度、箍筋用量和混凝土强度对锚固承载力损伤无明显影响。试验数据分析还表明我国规范GB 50010—2010和美国规范ACI 318—19的弯折钢筋抗震锚固长度公式能保证在钢筋拉断前不发生锚固破坏。而欧洲抗震规范Eurocode 8的相关规定难以保证延性抗震(DCH)所对应的锚固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折钢筋 抗震性能 锚固承载力 设计规范 锚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的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性能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翟治鹏 刘彦辉 周福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由于规范标准对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结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性能的逐渐劣化,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再满足设计要求,开展其抗震加固设计研究势在必行。然而,目前的加固设计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非线性动力计算反复迭代,增加了... 由于规范标准对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结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性能的逐渐劣化,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再满足设计要求,开展其抗震加固设计研究势在必行。然而,目前的加固设计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非线性动力计算反复迭代,增加了设计的难度,降低了其适用性。基于能量平衡概念,提出适用于增设消能减震装置的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性能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多地震水准性能目标,设计过程中无需开展非线性动力计算,且迭代次数少。采用所提方法对Benchmark钢框架结构进行加固设计,通过非线性动力分析评估了加固前和加固后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所有楼层的位移角均明显降低,小震、中震和大震时的平均降幅约为20%,可见加固后结构抗震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加固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均与设计值吻合,实现了预期的层间位移角和屋顶位移角目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所提方法设计的阻尼器在小震时整体保持弹性状态,在中震和大震时进入屈服耗能状态,实现了预期的耗能机制,且阻尼器延性需求沿楼层的分布较为均匀,进一步表明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抗震加固 能量平衡 性能化设计 消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卜阳 陆伟东 +3 位作者 查杭飞 包英威 徐超 胡中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7,共10页
木结构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低碳、绿色环保、抗震性能好等特点。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双碳”战略的提出,木结构的研究、木结构建筑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行业内热点。以木结构被动抗震领域为对象,从结构体系、... 木结构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低碳、绿色环保、抗震性能好等特点。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双碳”战略的提出,木结构的研究、木结构建筑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行业内热点。以木结构被动抗震领域为对象,从结构体系、抗震规范、抗震设计方法3个方面阐述,对最新抗震研究进展、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常用结构的抗侧刚度、破坏模式、变形和耗能能力等进行具体的抗震设计文献调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抗震规范基底地震力的计算进行对比和总结,结合目前已有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为木结构抗震领域的发展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抗震研究 结构体系 抗震规范 抗震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某超高层商住楼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成虎 于响 +1 位作者 王将 刘方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株洲某超高层商住楼结构总高148.6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超高层建筑。该楼存在高度超限、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刚度突变、局部不规则等多项超限内容。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计算采用YJK、ETABS等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弹性计算... 株洲某超高层商住楼结构总高148.6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超高层建筑。该楼存在高度超限、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刚度突变、局部不规则等多项超限内容。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计算采用YJK、ETABS等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弹性计算、弹性时程计算及中震计算,采用SAUSAGE软件进行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计算,并针对超限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整体结构可以达到预定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超限结构 抗震性能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桥梁抗震规范设计反应谱一致的地震动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立朋 姜云木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6,共9页
工程上在对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大多是在实测强震数据库中筛选出与规范设计反应谱相一致的实测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依据,然而,实测强震记录数量有限,需要系统地处理才可投入工程应用,且在对大型工程结构进行动力反应分析时无法... 工程上在对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大多是在实测强震数据库中筛选出与规范设计反应谱相一致的实测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依据,然而,实测强震记录数量有限,需要系统地处理才可投入工程应用,且在对大型工程结构进行动力反应分析时无法体现地震动的空间变异性,因此,本文以《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中的设计反应谱为例,详细梳理了地震动向量过程的本征正交分解方法(POD)和复相干函数模型,并将反应谱转化功率谱法和调幅功率谱迭代法相结合,基于降维模拟方法,在概率层面上高效地生成了与设计反应谱相一致且具有空间变异性和非平稳性的人工地震动向量过程。数值算例表明,根据目标反应谱转化为调幅功率谱后,再根据功率谱迭代法迭代一次生成的地震动样本与目标反应谱对应良好,同时,降维方法生成的地震动样本具有显著的非平稳性和空间变异性,且统计特征与目标值对应良好。可以认为,本文为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激励输入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向量过程 调幅功率谱模型 人工地震动合成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功率谱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效费比的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8
作者 王振 李祚华 +2 位作者 许亚昆 滕军 何春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隔震(振)技术是提升地铁上盖建筑抗震性能和舒适度的有效措施,优化此类结构设计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提出了适用于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的全寿命效费比评估模型;采用基于结构响应的全寿命评估方法,研究了周期比、质量比、隔震层... 隔震(振)技术是提升地铁上盖建筑抗震性能和舒适度的有效措施,优化此类结构设计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提出了适用于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的全寿命效费比评估模型;采用基于结构响应的全寿命评估方法,研究了周期比、质量比、隔震层刚度及阻尼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效益的影响;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隔震层后结构地震损失主要集中于下部结构,上、下部结构质量比越大地震损失越小;上下部结构周期比越大,地震损失越小;隔振层刚度与隔振效益呈正相关;采用提出的优化算法对原型结构优化后,地震损失费用可减小30%,竖向振动加速度级可减小2 dB,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上盖 隔震(振)结构 全寿命费用 效费比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被引量:21
9
作者 韩小雷 郑宜 +1 位作者 季静 黄艺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70,共7页
通过对美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规范的简介,其中重点介绍了美国西岸城市洛杉矶和旧金山最近颁布的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for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tall buildings located in the los... 通过对美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规范的简介,其中重点介绍了美国西岸城市洛杉矶和旧金山最近颁布的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for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tall buildings located in the los angeles region(2005 Edition)"和"Recommended administrative bulletin onthe seismic design&reviewof tall buildings using non-prescriptive procedures",总结了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要点,为我国相应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 新建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季静 黄超 +2 位作者 韩小雷 郑宜 何伟球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3,共6页
针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性能目标,通过结构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的弹性、弹塑性静力和动力时程分析,对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进行了承载力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结构性能可以达到“小震不坏,... 针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性能目标,通过结构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的弹性、弹塑性静力和动力时程分析,对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进行了承载力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结构性能可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同时进行了1∶20模型的结构振动台试验,确证了实际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地震楼梯间震害调查及思考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令心 刘琛 刘洁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8,共8页
楼梯间作为地震中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2010年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加强了结构中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结合该规范的实施,本文总结了芦山地震中各类结构中楼梯间的震害现象。通过对... 楼梯间作为地震中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2010年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加强了结构中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结合该规范的实施,本文总结了芦山地震中各类结构中楼梯间的震害现象。通过对梯板、楼梯间墙体、与楼梯间相连的主体结构等位置的震害分析,指出了规范中关于楼梯间新增条文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抗震设计建议,为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梯 芦山地震 震害 抗震规范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的若干讨论 被引量:58
12
作者 徐培福 王亚勇 戴国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2,共7页
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审查,是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的有力手段,本文就抗震设防审查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实现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概念及关键技术措施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抗震设防 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中学校建筑震害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碧雄 雷涛 +2 位作者 邓建辉 王哲 王清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79,215,共9页
对"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导致大量教学楼严重破坏或完全坍塌进行了广泛调研,分析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教学楼的震害特征和震害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使用功能要求,相比于其它建筑,教学楼竖向结构体系相对单... 对"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导致大量教学楼严重破坏或完全坍塌进行了广泛调研,分析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教学楼的震害特征和震害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使用功能要求,相比于其它建筑,教学楼竖向结构体系相对单薄,即强度和刚度不足;传统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缺乏必要的整体连接措施;建筑体型不对称加剧了地震中建筑的倾倒。建议高烈度地区的框架结构教学楼应重视剪力墙的设置,砌体结构的窗间墙采用组合砌体;合理的建筑平面布局方案是提高教学楼抗震能力的重要途径,并重视对建筑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学校建筑 震害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9
14
作者 范立础 王君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7,共8页
本文对世界主要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指出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一些缺点。本文还对目前国际上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动向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修订我国新《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本文对世界主要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指出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一些缺点。本文还对目前国际上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动向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修订我国新《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一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抗震设计 规范 发展趋势 地震设计谱 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体结构在2008汶川大地震中的震害经验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威 周颖 +3 位作者 梁兴文 章红梅 张松 张富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文首先列举了砌体结构在2008汶川大地震中的典型震害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砌体结构的震害特点,归纳了其震害规律和教训,总结了必须坚持的抗震原则及对今后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启示,同时,探讨了几个应该注意的重点抗震问题... 本文首先列举了砌体结构在2008汶川大地震中的典型震害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砌体结构的震害特点,归纳了其震害规律和教训,总结了必须坚持的抗震原则及对今后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启示,同时,探讨了几个应该注意的重点抗震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建议。文中指出,砌体结构只要坚持正确的抗震理念,加强构造措施,落实抗震规范的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就能达到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汶川地震 房屋震害 教训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屋隔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英文)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福霖 谭平 +2 位作者 冼巧玲 黄襄云 杨铮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8,共8页
介绍了隔震技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阐述了一些典型的试验分析与研究成果,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与隔震房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成果;列举了典型的隔震应用实例,特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房屋隔震项目;分析了中国... 介绍了隔震技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阐述了一些典型的试验分析与研究成果,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与隔震房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成果;列举了典型的隔震应用实例,特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房屋隔震项目;分析了中国的隔震技术规程,以及几种隔震层所在位置不同的隔震结构体系;讨论了隔震结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未来中国隔震房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房屋结构 振动台试验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分类及其在我国的演变 被引量:21
17
作者 薄景山 翟庆生 +1 位作者 刘红帅 孙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9,共6页
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场地分类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我国自1959年以来不同版本的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场地分类的规定。以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线索,介绍了场地分类在我国的演化过程,对场地分类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场地分类 抗震设计规范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228
18
作者 徐培福 戴国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已引起工程界的关注 ,在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 ,采用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 ,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 ,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本义阐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已引起工程界的关注 ,在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 ,采用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 ,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 ,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本义阐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 ;针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提出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水准以及实施性能设计的主要方法 ,包括性能水准判别准则、性能目标的选用及结构计算和试验要求。文中还列举了应用性能设计理念和要求的部分工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抗震设防 基于性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后多层砌体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李碧雄 谢和平 +1 位作者 王哲 王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5,共7页
5月12日发生在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严重损坏,特别是砌体结构房屋。为了掌握各种类型的砌体结构震害特点,研究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地震发生后,课题组成员在现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震... 5月12日发生在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严重损坏,特别是砌体结构房屋。为了掌握各种类型的砌体结构震害特点,研究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地震发生后,课题组成员在现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震害调查;整理和归纳了此次地震中多层砌体结构破坏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各种破坏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表明,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的破坏主要源于窗间墙承载力不足;按现行规范设计、施工质量较高的多层砌体教学楼和住宅楼能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不仅加强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变形能力,还提高了砌体的抗剪和抗压能力;砌体的破坏形态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应克服当前认识上的一些盲点,考虑砌体真实的受力状态来进行抗震设计;抗震概念设计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多层砌体结构 震害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能化设计标准在火灾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昀 张和平 +1 位作者 张庆文 徐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9-32,共4页
随着建筑向着高层化、大型化的趋势发展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建筑设计正逐步地从处方式规范转换到性能化规范。性能化规范的成功实施需要建立性能化设计标准。在建筑火灾安全设计中 ,使用的性能化设计标准包括确定性设计标准和偶然性... 随着建筑向着高层化、大型化的趋势发展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建筑设计正逐步地从处方式规范转换到性能化规范。性能化规范的成功实施需要建立性能化设计标准。在建筑火灾安全设计中 ,使用的性能化设计标准包括确定性设计标准和偶然性设计标准。确定性设计标准主要与火灾的发生、发展和蔓延等级 ,以及生命安全等级有关。偶然性设计标准主要关心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产生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化设计标准 火灾 安全 建筑设计 偶然性设计标准 形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