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MoO_(3)/g-C_(3)N_(4)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
1
作者 姜楠 李健宇 +3 位作者 张琨宣 谭智赫 蒋博龙 王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6,共7页
为提高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通过两步焙烧法制备MoO_(3)(w)/g-C_(3)N_(4)复合催化剂,以噻吩为模拟油,评价催化材料的脱硫性能,优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和萃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与单一MoO_(3)氧化物相... 为提高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通过两步焙烧法制备MoO_(3)(w)/g-C_(3)N_(4)复合催化剂,以噻吩为模拟油,评价催化材料的脱硫性能,优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和萃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与单一MoO_(3)氧化物相比,MoO_(3)/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对难以脱除的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脱硫效果;在催化剂用量0.06 g,氧硫物质的量比为10∶1、萃取剂用量1 mL、噻吩模拟油用量10 mL以及温度为70℃的反应条件下,在复合和负载的协同作用下,120 min后MoO_(3)(0.5)/g-C_(3)N_(4)复合催化剂对噻吩的脱硫率高达94.5%,远高于单一MoO_(3)催化剂的78.2%;MoO_(3)(0.5)/g-C_(3)N_(4)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经过5次重复性试验后,材料催化活性仅下降4.0%;具有高催化活性的MoO_(3)与高比表面积g-C_(3)N_(4)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在脱硫的过程中,噻吩被氧化为砜,并溶解在萃取剂或部分吸附在MoO_(3)(0.5)/g-C_(3)N_(4)表面而被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掺杂对Ni基复合氧化物结构调控及其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研究
2
作者 舒东博 陈海洁 +4 位作者 王晓斌 闫妍琼 吕岩 王俊文 丁传敏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0,共6页
掺杂金属离子可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中活性金属的配位环境并构造缺陷位,进而提高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Zn、Ce或Fe的Ni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采用XRD、N_(2)物理吸... 掺杂金属离子可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中活性金属的配位环境并构造缺陷位,进而提高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Zn、Ce或Fe的Ni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H_(2)-TPR和XPS等方法对催化剂晶相结构、织构性质、还原性能和物种化学状态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有效调控了Ni和活性氧物种的分布,其中,Ni_(0.76)Ce_(0.24)Cr_(2)催化剂中Ce的掺杂增强了Ni与其他金属的相互作用,增大了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数量,该催化剂在高温段(550~600℃)的H_(2)选择性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金属氧化物 甲烷部分氧化 物种分布 金属离子掺杂 产物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氧气氧化制对苯醌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李晓东 陈臣举 +2 位作者 陶慧琴 隋志军 张春雷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以苯酚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在XCl_(2)/YCl(X、Y为两种金属元素)复合金属盐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对苯醌。提出了对该催化氧化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配比、苯酚浓度、反应... 以苯酚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在XCl_(2)/YCl(X、Y为两种金属元素)复合金属盐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对苯醌。提出了对该催化氧化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配比、苯酚浓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苯酚氧气氧化制对苯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甲醇作溶剂,苯酚浓度为10%,苯酚与催化剂摩尔比为1∶0.36,催化剂中X、Y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氧气压力为2.5 MPa,反应时间为3 h时,苯酚转化率为72.7%,对苯醌选择性为77.5%,收率可达56.3%。同时,根据反应结果,提出了在X/Y复合金属盐催化剂的作用下,苯酚氧气氧化制对苯醌可能存在的反应机理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氧气氧化 对苯醌 均相催化 复合金属盐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左红梅 高敏 +2 位作者 阮芳涛 邹梨花 徐珍珍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为提高聚乳酸(PLA)的力学性能,以碳纤维(CF)为增强体,研究了CF、聚乙烯亚胺(PEI)和MXene-氧化石墨烯(MXene-GO)改性CF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PEI在CF表面引入活性胺基基团,得到PEI-CF;其次,通过MXene-GO改性CF-PEI;最后,通过双... 为提高聚乳酸(PLA)的力学性能,以碳纤维(CF)为增强体,研究了CF、聚乙烯亚胺(PEI)和MXene-氧化石墨烯(MXene-GO)改性CF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PEI在CF表面引入活性胺基基团,得到PEI-CF;其次,通过MXene-GO改性CF-PEI;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射成型方法制备了不同CF/PLA复合材料,探究了PEI和不同MXene-GO质量分数改性CF对CF/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I和MXene-GO改性后CF/PLA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得到了改善;由于纤维的长度小于临界增强长度,PEI和MXene-GO改性对C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此外,随着MXene-GO的添加及其质量分数的增加,CF-PEI/PLA复合材料拉伸断裂面越来越不平整,PEI-MXene-GO改性后的CF/PLA复合材料断裂面出现断裂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氧化石墨烯 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纤维表面改性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重金属的性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范晔 叶可阳 +2 位作者 鞠佳 李鹏翔 刘静静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2,61,共9页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新型多元复合材料在重金属分离去除领域备受关注。壳聚糖/氧化石墨烯(CS/GO)复合材料结合了有机相壳聚糖(CS)和无机相氧化石墨烯(GO)的优势,可用于吸附重金属。冷冻干燥、超声辅助和静电纺丝等新兴技...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新型多元复合材料在重金属分离去除领域备受关注。壳聚糖/氧化石墨烯(CS/GO)复合材料结合了有机相壳聚糖(CS)和无机相氧化石墨烯(GO)的优势,可用于吸附重金属。冷冻干燥、超声辅助和静电纺丝等新兴技术促进了基于CS/GO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其中,CS/GO气凝胶显著提高重金属的吸附量。同时,结合不同特性的材料包括磁性铁改性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可使CS/GO复合材料更具功能性。文章将对CS/GO复合材料的新兴制备方法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在上述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吸附重金属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合成方法 吸附重金属 气凝胶 磁性铁改性 金属有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MOF填料对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吴道欢 梁金兰 +3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庄金亮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电解质隔膜的离子导电性,并将隔膜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结果表明:当MOF-867-Me添加量为10%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 16/LiFBCSI/MOF-867-Me(10%)在60℃下离子电导率达到2.43×10^(-4)S/cm,锂离子迁移数从未添加的0.24提高到0.56。MOF-867-Me表面呈正电,有利于锂盐解离,增强了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组装的LiFePO_(4)/CPE/Li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9.8mAh/g,循环45圈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50.8mAh/g,容量保持率为94%,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聚环氧乙烷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基多孔炭负载非贵金属(Fe/Co/N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电催化氧化肼中的应用
7
作者 隋光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4,共8页
本文以稻壳基多孔炭为载体,采用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非贵金属负载复合材料,即Fe-AC、Co-AC和Ni-AC。采用XRD、SEM、BET和XPS分别表征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复合材料分别制成的复合电极,在1 M KOH的三电极体系中,利用循环伏安... 本文以稻壳基多孔炭为载体,采用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非贵金属负载复合材料,即Fe-AC、Co-AC和Ni-AC。采用XRD、SEM、BET和XPS分别表征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复合材料分别制成的复合电极,在1 M KOH的三电极体系中,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CSA)、塔菲尔斜率等方法研究复合电极电催化氧化肼(HzOR)的性能与机理。结果表明,成功地获得了非贵金属包膜多孔炭复合材料,并成功地应用于碱体系的电催化氧化肼中。综合性能推断,其中Co-AC比表面积可达到804.4 m^(2)/g,Co-AC表现出最高的ECSA为49.3 cm^(2),扫速为10 mV/s时反应速率最快,并且能在大于1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保持持续稳定工作,说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基多孔炭 非贵金属(铁/钴/镍) 复合材料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Microbial Oxidation/Reduction on Mineral Transformation in Sulfide Tailings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 in Shizishan Cu-Au Mine, Tongling, Eastern China
8
作者 LU Xiancai LU Jianjun +4 位作者 WANG Rucheng WANG Hongmei LI Juan ZHU Tingting OUYANG Bingjie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64-64,共1页
Mining activities have created great wealth, but they have also discharged large quantities of tailings.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sulfide tailings are usually disposed of in open-air impoun... Mining activities have created great wealth, but they have also discharged large quantities of tailings.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sulfide tailings are usually disposed of in open-air impoundments and thus are exposed to microbial oxidation. Microbial activities greatly enhance sulfide oxidation and result in the release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iron (oxy) hydroxides and sulfates. These secondary minerals in turn influence the mobility of dissolved metals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of heavy metals. Elucidating the microbe–mineral interactions in tailings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 of mining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reduction/oxidation sulphide TAILINGS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heavy metals Shizishan CU-AU M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n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in Automotive Catalysts
9
作者 ZHENG Tingting HE Junjun +2 位作者 WANG Song LU Jun ZHAO Yunkun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82-188,共7页
TWC-equipped exhausts are widely used in gasoline-fueled vehicles to meet stringent emission regulations.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WCs are precious metals such as palladium (Pd), platinum (Pt), and rhodium (Rh) as the ... TWC-equipped exhausts are widely used in gasoline-fueled vehicles to meet stringent emission regulations.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WCs are precious metals such as palladium (Pd), platinum (Pt), and rhodium (Rh) as the active component, and inorganic oxides such as γ-alumina (Al 2 O 3 ), ceria (CeO 2 ), zirconia (ZrO 2 ) and ceria-zirconia (CeO 2-ZrO 2 ) are used as the support. Interaction of precious metals and suppo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WCs. The support can improve the dispersion of precious metals and suppress the sintering of precious metals at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same, precious metals can also enhance the redox performance and oxygen storage capacity of suppor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action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 of precious metals (Pt, Pd, Rh) and supports such as Al 2 O 3 , CeO 2-based composite ox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Cs strong metal support interaction PM/γ-Al2O3 PM/CeO2-based composite ox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磺化聚醚砜纤维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
10
作者 杨琪 邓南平 +1 位作者 程博闻 康卫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解决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固态有机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较低和力学性能较弱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树枝状磺化聚醚砜(SPES)纳米纤维膜,将其与聚氧化乙烯(PEO)结合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并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探讨了纺丝... 为解决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固态有机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较低和力学性能较弱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树枝状磺化聚醚砜(SPES)纳米纤维膜,将其与聚氧化乙烯(PEO)结合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并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探讨了纺丝工艺对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在最佳的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下,研究了SPES纳米纤维膜对复合固态电解质结晶度、离子电导率、力学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丁基六氟磷酸铵质量分数为2%,静电纺丝电压为30 kV,接收距离为15 cm时,制备的树枝状SPES纳米纤维膜具有最好的形貌,将PEO浇筑在该纳米纤维膜上获得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其离子电导率为8.13×10^(-5)S/cm(30℃),断裂强度为5.1 MPa,且可使对称电池在0.1 mA·h/cm^(2)下稳定循环198 h,使LiFePO_(4)/Li电池在循环400圈后仍保持着128.6 mA·h/g的放电比容量;SPES纳米纤维膜因破坏PEO的结晶区且能构成三维离子传输路径,不仅提高了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还使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可满足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锂金属电池 静电纺丝 磺化聚醚砜纤维 聚氧化乙烯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基生物炭复合材料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包莫日根 莫日格吉乐 +2 位作者 赵红叶 赵斯琴 长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220,共8页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一种富含碳固体物质,特点为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且表面富含酚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多种官能团。同时,生物炭是一种廉价易得、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因其环境友好、来源广泛,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一种富含碳固体物质,特点为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且表面富含酚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多种官能团。同时,生物炭是一种廉价易得、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因其环境友好、来源广泛,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分析了生物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机理,重点阐述了TiO_(2)、磁性氧化铁、MnO_(2)以及其他氧化物等金属氧化物基生物炭复合材料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循环利用以及再生性能,最后展望了金属氧化物基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生物炭 复合材料 污水处理领域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复合材料催化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开 尹理亚 +3 位作者 刘美淇 芦天亮 王剑峰 韩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39,64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的应用,系统介绍了MOF复合材料结合不同高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芬顿和类芬顿法、活化过硫酸盐)催化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OF复合材料相对于单一MO...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的应用,系统介绍了MOF复合材料结合不同高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芬顿和类芬顿法、活化过硫酸盐)催化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OF复合材料相对于单一MOF材料在水污染处理方面中的优势,提出了MOF复合材料在未来应用仍面临的挑战,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MOFs) 高级氧化技术 复合材料 水污染处理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源性Cu/GO复合材料阳极激活PMS降解活性黑5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雅萍 陈小琦 +2 位作者 张帆 吴文霆 张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64-6774,共11页
利用S.oneidensis MR-1(MR-1)菌的胞外还原作用,制备铜/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R1-Cu-GO)作为电催化(EC)及过一硫酸盐(PMS)协同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所得MR1-Cu-GO具有良好的小尺寸Cu物种分布(粒径约为5~10nm),且Cu物种以CuCl_(2)、CuO和C... 利用S.oneidensis MR-1(MR-1)菌的胞外还原作用,制备铜/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R1-Cu-GO)作为电催化(EC)及过一硫酸盐(PMS)协同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所得MR1-Cu-GO具有良好的小尺寸Cu物种分布(粒径约为5~10nm),且Cu物种以CuCl_(2)、CuO和Cu_(2)(OH)_(2)CO_(3)混合态为主.活性黑5(RBK5,10mg/L)降解效率测试显示,MR1-Cu-GO/PMS,MR1-Cu-GO/EC,MR1-Cu-GO/EC/PMS体系对RBK5均有良好的降解效率.其中MR1-Cu-GO/EC/PMS体系降解效率最高,在外加电流为50A/m^(2),PMS初始浓度为3mmol/L的最佳条件下,借助HO·和SO_(4)^(·-)等活性物质的产生,在30min内可以达到100%的RBK5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eidensis MR-1 金属/氧化石墨烯复合催化剂 PMS活化 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金属氧化物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龙 支云飞 +2 位作者 陈泽文 陕绍云 李梦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纤维素-金属氧化物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同时具有有机半导体的柔性与无机半导体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这种复合材料在传感器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与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以ZnO、SnO_(2)和TiO_(2)为主的纤维素-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紫外、气体... 纤维素-金属氧化物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同时具有有机半导体的柔性与无机半导体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这种复合材料在传感器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与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以ZnO、SnO_(2)和TiO_(2)为主的纤维素-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紫外、气体和生物等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总结了纤维素-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中纤维素的作用、金属氧化物的状态和形貌、纤维素与金属氧化物的连接方式、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传感机理以及不同传感器的结构、性能和优缺点。希望通过对纤维素-金属氧化物在传感器中研究进展的总结与展望为相关研究以及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金属氧化物 复合材料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MOF衍生的多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光梅 魏润源 +1 位作者 王尧尧 王北平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2-1068,共7页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金属锡及锡氧化物随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会产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循环过程中储锂容量及循环性能急剧衰减。以氯化亚锡(SnCl_(2))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Sn-MOF衍生的金属氧化物@C复合材料。研究...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金属锡及锡氧化物随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会产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循环过程中储锂容量及循环性能急剧衰减。以氯化亚锡(SnCl_(2))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Sn-MOF衍生的金属氧化物@C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SC-1样品中的主相SnO_(2)及少量的SnO均匀分布在具有丰富介孔结构的无定形碳基体中,相较于其他两个样品,表现出更好的容量性能、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和电化学结构稳定性。SC-1样品在0.1 A/g下充电比容量达到1092.4 mAh/g,在2 A/g下充电比容量仍达到308.9 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强化糠醛影响下乙酸酮基化反应的研究
16
作者 胡志超 蔡勤杰 +1 位作者 朱玲君 王树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4-1847,共14页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酸-呋喃混合反应物酮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在CeO_(2)催化剂上,糠醛的加入使乙酸的转化率从94.68%降至79.33%,主要原因是呋喃类物质与乙酸在活性位上的竞争吸附效应,此外部分乙酸与糠醛还发生了协同转化。在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CeO_(2)-MnO_(2)对乙酸的转化和羰基化合物的生成均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350℃,12 h连续反应中乙酸转化率为90.79%,羰基化合物碳收率可达61.95%。其原因是CeO_(2)-MnO_(2)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氧空位活性位浓度,能有效削弱糠醛由于竞争吸附对乙酸酮基化反应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催化剂抵抗失活的能力,同时较平衡的表面酸碱性位点分布有利于酮基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基化 乙酸 糠醛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导热系数和储热特性研究
17
作者 吕洪坤 邓佳莉 +3 位作者 丁历威 侯成龙 肖刚 祝培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7-654,共8页
铜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该文通过复合导热相氧化锌提高导热系数,对其导热提升机理和改善后的储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Cu_(9)Al_(1)Zn_(3)固体介质连续性提高/孔隙率降低/导热系数提高71%;同时... 铜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该文通过复合导热相氧化锌提高导热系数,对其导热提升机理和改善后的储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Cu_(9)Al_(1)Zn_(3)固体介质连续性提高/孔隙率降低/导热系数提高71%;同时其氧化还原基本可逆,还原/氧化反应时间从Cu_(9)Al_(1)的1.45 min/4.48 min降到1.16 min/2.82 min,循环稳定性高,在200次循环内能够保持98.3%的还原特性和94.2%的氧化特性;成型模块储热试验中Cu_(9)Al_(1)Zn_(3)模块还原/氧化反应时间从Cu_(9)Al_(1)的30.4 min/24.5 min降到20.5 min/22.9 min,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能够更快完成储放热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化学 热能储存 热分析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专利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文婷 罗启基 鄢春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2-1922,共11页
气凝胶为多功能新型材料,其中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是研究最广泛的气凝胶材料,2004年首次在中国产业化,至今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隔热、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中。但与国外相比,中国高端产品较少,原始创新略显不足。因此,本文梳理了近20... 气凝胶为多功能新型材料,其中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是研究最广泛的气凝胶材料,2004年首次在中国产业化,至今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隔热、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中。但与国外相比,中国高端产品较少,原始创新略显不足。因此,本文梳理了近20年全球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相关专利,从专利的视角挖掘近20年的研究热点。从市场流向和重点申请人的维度分析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指出以美、德、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全球专利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市场较大力度的控制,处于领先地位。重点从技术热点及技术路线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硅基气凝胶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气凝胶颗粒、前体的改进和纤维增强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各国对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和透明储能材料的关注度较高。并且通过梳理中国的转移转化专利的技术特点,帮助企业在寻求技术合作时精准找到合作对象。最后总结了技术创新中中国企业需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技术研发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基 气凝胶 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专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Ni/ZnCO_(2)O_(4)@ZnO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及其反应吸附脱硫-再生性能研究
19
作者 代璞 郭梦雅 +4 位作者 葛晖 樊彩梅 李学宽 李瑞 唐明兴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6-1714,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证实得到了Ni/ZnCO_(2)O_(4)@ZnO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中ZnCO_(2)O_(4)的形成有利于脱硫剂的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提升、比表面积增大。反应后XRD显示,ZnCO_(2)O_(4)也可作为H_2S的吸附剂,从而提高了脱硫剂的硫吸附容量。所有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显著优于Ni/ZnO,其中,Zn:Co物质的量比为1:1的脱硫剂NZCo-3具有最优的脱硫性能,该脱硫剂在反应温度300℃,氢压3 MPa,质量空速2.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脱硫率为100%,且经过六次循环后仍能够保持优异的脱硫性能。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Ni/ZnO脱硫剂以提高其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吸附脱硫 ZnCO_(2)O_(4)复合金属氧化物 Ni/ZnO 脱硫剂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OF-74前体制备铁-碳/氮复合材料及其活化过硫酸盐性能
20
作者 张林 张子怡 +1 位作者 李勇 童少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2-1889,共8页
利用Fe-MOF-74和g-C_(3)N_(4)前体制备了复合材料铁-碳/氮(记为Fe-MOF-C/N),并研究了其活化过硫酸氢钾(PMS)的性能。XRD、SEM和XPS分析表明,Fe-MOF-C/N呈多孔状结构,主要由物相Fe3N、C0.08Fe1.92和石墨组成。利用Fe-MOF-C/N活化PMS降解... 利用Fe-MOF-74和g-C_(3)N_(4)前体制备了复合材料铁-碳/氮(记为Fe-MOF-C/N),并研究了其活化过硫酸氢钾(PMS)的性能。XRD、SEM和XPS分析表明,Fe-MOF-C/N呈多孔状结构,主要由物相Fe3N、C0.08Fe1.92和石墨组成。利用Fe-MOF-C/N活化PMS降解双酚A(BPA)结果表明,与前期的Fe-C/N-0.5∶1(由FeC_(2)O_(4)和g-C_(3)N_(4)制备)相比,Fe-MOF-C/N具有更优异的催化性能,相同条件下Fe-MOF-C/N/PMS对BPA的降解率达95.21%(6 min),比Fe-C/N-0.5∶1/PMS高30.4%。优化相应的实验条件后,6 min内BPA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59.72%。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Fe-MOF-C/N/PMS的活性物种主要是^(1)O_(2)。稳定性实验表明Fe-MOF-C/N稳定性较好,使用5次后,BPA的降解率仅下降9.0%,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活化 过硫酸氢钾 降解 复合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