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鲁士蓝类钠电池正极生产废水预处理工艺研究
1
作者 张昊 张国欣 +3 位作者 路娜 尹延梅 黄昭杰 解永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4,共5页
钠离子电池作为新兴产业,有关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较多,但是鲜少见到关于钠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普鲁士蓝类钠电池正极废水的预处理工艺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最佳处理工艺。最终确定了母液废水采用直接氧化法预处理工艺,... 钠离子电池作为新兴产业,有关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较多,但是鲜少见到关于钠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普鲁士蓝类钠电池正极废水的预处理工艺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最佳处理工艺。最终确定了母液废水采用直接氧化法预处理工艺,即先加入H_(2)O_(2)(1.18倍理论投入量),然后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调pH至9左右,静置30 min,再经过管式超滤膜过滤,母液中铁锰元素的去除率分别约为99.93%和99.99%。洗水废水采用两段式沉淀法预处理工艺,即第一阶段采用固氰除铁法,先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调pH至7左右然后加入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投入量与废水中铁元素质量比为5.2),反应静置30 min。主要去除废水中绝大部分的铁元素和少部分锰元素。在一段处理的基础上再采用氧化沉淀法,先加入H_(2)O_(2)(0.83倍理论投入量),然后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调pH至9,反应静置30 min,再经过管式超滤膜过滤,最终铁和锰元素的去除率分别约为99.87%和99.99%。为实际工程中钠电池废水预处理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电池废水 固氰除铁 氧化沉淀法 硫酸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沉淀法从稀溶液中分离锌钴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晓辉 常耀超 +1 位作者 王云 靳冉公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21,共3页
以过硫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氧化沉淀法从除铁后液中分离锌钴,探讨了各因素对氧化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用量为钴理论耗量4倍、温度80℃、pH4.8~5.0、氧化时间3h的最佳条件下,钴完全氧化沉淀,酸洗后渣中钻含量达15.6%... 以过硫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氧化沉淀法从除铁后液中分离锌钴,探讨了各因素对氧化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用量为钴理论耗量4倍、温度80℃、pH4.8~5.0、氧化时间3h的最佳条件下,钴完全氧化沉淀,酸洗后渣中钻含量达15.6%,钴富集了近9倍。沉钻后液用碳酸钠中和沉淀可得到含锌51.78%的碱式碳酸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钴分离 过硫酸钠 氧化沉淀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增敏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Ⅱ)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丹扬 杨亚玲 +1 位作者 崔邶周 张尹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研究了在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B-2)活化下,Co(Ⅱ)催化过硫酸钠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并建立了甲基紫褪色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o(Ⅱ)的新方法。该法测定波长为580nm,线性范围为0.05~3.00μg/25mL,相关系数r=0.9992。检出限为2.0&... 研究了在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B-2)活化下,Co(Ⅱ)催化过硫酸钠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并建立了甲基紫褪色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o(Ⅱ)的新方法。该法测定波长为580nm,线性范围为0.05~3.00μg/25mL,相关系数r=0.9992。检出限为2.0×10-9g/m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1.67%,回收率为98.1%~1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过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法测定聚丙烯酰胺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江能 房永 江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49,共4页
阐述了次氯酸钠氧化法(浊度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反应机理,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针对大庆油田杏二中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有碱和表面活性剂、pH值高、黏度大、富集... 阐述了次氯酸钠氧化法(浊度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反应机理,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针对大庆油田杏二中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有碱和表面活性剂、pH值高、黏度大、富集硫化物和亚硫酸根等特点,提出采用过硫酸铵-浊度法检测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聚丙烯酰胺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法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过硫酸铵-浊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氧化钴粉的研制 被引量:4
5
作者 柳松 古国榜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1,共3页
以硫酸钴为原料,用草酸盐沉淀-灼烧方法制备了粒度为1-10μm的微细氧化钴粉末。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硫酸钴浓度0.6-2.4 mol/L,pH=4-5,n(C2O4^2-)∶n(Co^2+)=1.2-1.3,沉淀温度40-50℃,灼烧温度500-700℃,灼烧时间5 h。
关键词 氧化钴 微细颗粒 沉淀-灼烧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回收对二甲苯氧化母液中Co、Mn催化剂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斌 武文良 +3 位作者 曾崇余 丁家海 周晓峰 王振新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100,共4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回收对二甲苯(PX)氧化母液中的Co、Mn离子,分别采用草酸溶液和草酸与NaOH混合溶液使Co、Mn离子以草酸盐的形式沉淀分离出来.考察了草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Co、Mn离子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酸法回收时,适... 采用化学沉淀法回收对二甲苯(PX)氧化母液中的Co、Mn离子,分别采用草酸溶液和草酸与NaOH混合溶液使Co、Mn离子以草酸盐的形式沉淀分离出来.考察了草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Co、Mn离子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酸法回收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草酸与(Co+Mn)离子摩尔比为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在此反应条件下,Co、Mn离子的回收率分别为99.8%、99.2%.草酸与NaOH复合回收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草酸与NaOH的摩尔比为1,草酸与(Co+Mn)离子摩尔比为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5 min,在此反应条件下,Co、Mn离子的回收率分别为99.8%和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回收 PX氧化母液 CO Mn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级氧化钴制备新工艺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胜 吉鸿安 《有色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2,共4页
研究基于并流沉淀法,采用表面包覆技术制备电池级氧化钴的新工艺,用XRD、SEM和IR对产品电池级氧化钴的粒度、形貌和表面包覆进行表征。制备电池级氧化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20%的底液、硫酸钴溶液浓度0.5mol/L、碳酸氢铵溶液浓度0... 研究基于并流沉淀法,采用表面包覆技术制备电池级氧化钴的新工艺,用XRD、SEM和IR对产品电池级氧化钴的粒度、形貌和表面包覆进行表征。制备电池级氧化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20%的底液、硫酸钴溶液浓度0.5mol/L、碳酸氢铵溶液浓度0.8mol/L、硫酸钴溶液滴加速度20mL/min、碳酸氢铵溶液滴加速度15mL/min、分散剂种类为阴离子分散剂、搅拌速度为500r/min、煅烧温度为400℃。制得的电池级氧化钴呈球形,粒度分布均匀且范围窄,平均粒径为6μm,颗粒表面成功包覆了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四氧化三钴 并流沉淀法 表面包覆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黄峰 卢献忠 +2 位作者 郑超超 余聪 刘芸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16-319,共4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对前驱物和产物进行差热和热重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低温(350,500℃)热分解...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对前驱物和产物进行差热和热重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低温(350,500℃)热分解得到的是非晶态CoSnO3复合物氧化物,高温(600,700,800℃)热分解得到的是四方相CoSnO3和少量尖晶石型Co2SnO4,所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电化学性能依赖于分解温度和结晶度。从容量和循环寿命综合考虑,相转变温度在600℃热分解所得试样的电化学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二次电池 负极材料 液相沉淀法 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化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彬 孙超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45,共6页
本文研究了过硫酸钠热氧化法+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的工艺,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硫酸钠用量和氢氧化钠用量对镍离子浓度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 10.0设计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法设计,拟合了实验模型方程,并对模型... 本文研究了过硫酸钠热氧化法+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的工艺,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硫酸钠用量和氢氧化钠用量对镍离子浓度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 10.0设计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法设计,拟合了实验模型方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最佳工艺:废水量为150 mL时,设置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5min,过硫酸钠用量为0.79 g,3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量为0.5 mL,净化后废水中镍离子的浓度为0.0882 mg/L,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镍电镀废水 过硫酸钠 化学沉淀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盐沉淀法制备钴氧化物超细粉末前驱体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莹 王文祥 +4 位作者 李慧颖 黄玲 李腾 方红生 刘志宏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研究了用草酸铵作沉淀剂制备钴氧化物前驱体粒子,考察了草酸铵溶液滴加方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对前驱体粒子微观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选用并流滴加方式,在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60℃、溶液pH为... 研究了用草酸铵作沉淀剂制备钴氧化物前驱体粒子,考察了草酸铵溶液滴加方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对前驱体粒子微观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选用并流滴加方式,在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60℃、溶液pH为2.0条件下可制得粒径较小、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且沉淀率高的前驱体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超细粉末 化学沉淀法 微观形貌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耦合絮凝沉淀对水中恩诺沙星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琼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9-294,共6页
本文采用过硫酸钠(PS)-零价铁(ZVI)体系通过高级氧化和絮凝沉淀联合作用降解恩诺沙星(ENR)水溶液。开展了一系列单因素实验(PS投加量、ZVI投加量、反应时间、搅拌转速、pH优化),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反应体系中的复杂竞争机制。实... 本文采用过硫酸钠(PS)-零价铁(ZVI)体系通过高级氧化和絮凝沉淀联合作用降解恩诺沙星(ENR)水溶液。开展了一系列单因素实验(PS投加量、ZVI投加量、反应时间、搅拌转速、pH优化),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反应体系中的复杂竞争机制。实验证明PS-ZVI体系降解ENR的效果远超单独使用PS或ZVI,经过优化,当ENR浓度为0.2g·L^(-1)时,PS投加量0.4g·L^(-1),ZVI投加量7g·L^(-1),反应时间120min,转速700r·min^(-1),pH8.49的条件下能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降解率达94.10%,COD清除率达8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絮凝沉淀 过硫酸钠 零价铁 恩诺沙星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铵氧化沉淀法富集净化钴渣中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玉芹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27,共4页
某公司生产初期采用α-亚硝基-β-萘酚除钴工艺回收湿法炼锌净化钴渣中的钴,存在药剂消耗量大、钴渣含钴低、生产亏损的问题,后采用过硫酸铵氧化沉淀法富集钴,形成了一种钴的富集倍数高,成本低、流程短、易操作、环保的净化渣回收钴的... 某公司生产初期采用α-亚硝基-β-萘酚除钴工艺回收湿法炼锌净化钴渣中的钴,存在药剂消耗量大、钴渣含钴低、生产亏损的问题,后采用过硫酸铵氧化沉淀法富集钴,形成了一种钴的富集倍数高,成本低、流程短、易操作、环保的净化渣回收钴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分三个阶段:酸浸阶段包括稀酸选择性浸出和逆流酸性浸出,在较优工艺参数下,钴的浸出率达到95.8%;氧化除铁阶段在较优工艺参数下,滤液Fe含量小于80 mg/L;氧化沉钴阶段可得到含钴20%,锌18%~20%的沉钴渣,将沉钴渣用酸性水洗涤后,可得到含锌小于10%、含钴大于30%的富钴渣,可作为钴精矿销售。该工艺可为从湿法炼锌净化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富集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净化钴渣 富集钴 过硫酸铵氧化沉淀法 酸浸 氧化除铁 氧化沉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对CuO/CeO_(2)-Co_(3)O_(4)优先氧化CO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玮 李秀洁 彭占录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5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Co物质的量比的CeO_(2)-Co_(3)O_(4)载体和CuO负载量(质量分数)为7%的CuO/CeO_(2)-Co_(3)O_(4)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富氢气氛中对CO的优先氧化性能。采用BET、XRD、H_(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Co物质的量比的CeO_(2)-Co_(3)O_(4)载体和CuO负载量(质量分数)为7%的CuO/CeO_(2)-Co_(3)O_(4)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富氢气氛中对CO的优先氧化性能。采用BET、XRD、H_(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Ce/(Co+Ce)物质的量比为0.9时,CuO/CeO_(2)-Co_(3)O_(4)催化剂活性最好。少量的Co掺杂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铜物种在载体上的分散,少量的Co进入了CeO_(2)的晶格,增强了钴铈相互作用,进而提高了载体的氧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优先氧化 CuO-CeO_(2)催化剂 掺杂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钠氧化法从湿法炼锌净化钴渣中富集钴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庆杰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3年第2期58-60,共3页
在湿法炼锌过程中,钴被富集在锑盐净化钴渣中,净化钴渣浸出后,有价金属Co与Zn、Cd、Ni、Fe、Mn等一起进入溶液。向溶液中加入H_2O_2,使Fe^(2+)氧化成Fe^(3+)并水解沉淀除去,然后用Na_2S_2O_8使Co^(2+)氧化成Co^(3+),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 在湿法炼锌过程中,钴被富集在锑盐净化钴渣中,净化钴渣浸出后,有价金属Co与Zn、Cd、Ni、Fe、Mn等一起进入溶液。向溶液中加入H_2O_2,使Fe^(2+)氧化成Fe^(3+)并水解沉淀除去,然后用Na_2S_2O_8使Co^(2+)氧化成Co^(3+),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在4.5~5.0之间,使溶液中的钴、铁、锰发生水解进入渣中。沉钴后液含Co≤5mg/l,沉钴渣经酸洗除杂后,钴的含量达到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盐净化钴渣 浸出 双氧水除铁 过硫酸钠氧化沉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钠沉淀法制备大粒度高纯度氧化镨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毅 李益民 +6 位作者 曾纪术 周志伟 秦健春 李宽 潘务霞 江泽佐 何琦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7,122,共5页
以碳酸氢钠为沉淀剂,采用正序分段加料的方式制备氧化镨钕,研究了沉淀终点pH值、沉淀温度对氧化镨钕前驱体及产品氧化镨钕粒度、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淀终点pH值为5.10、沉淀温度50℃时,制备的氧化镨钕粉体中位粒度D_(50)为21... 以碳酸氢钠为沉淀剂,采用正序分段加料的方式制备氧化镨钕,研究了沉淀终点pH值、沉淀温度对氧化镨钕前驱体及产品氧化镨钕粒度、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淀终点pH值为5.10、沉淀温度50℃时,制备的氧化镨钕粉体中位粒度D_(50)为21.45μm,粒度分布窄,形貌为片状结晶团聚形成的类球形粉体,其中Cl^(-)含量为0.017%,Na_(2)O含量为0.012%,关键指标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镨钕 温度 pH值 粒度 杂质 沉淀剂 碳酸氢钠 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钠和芬顿体系应用于污染地下水氯代烷烃与石油烃异位修复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凯 魏少明 李立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6期220-224,共5页
通过过硫酸钠体系和芬顿体系对国内某污染场地实际污染地下水(1,2-二氯乙烷浓度21.6 mg/L;1,2-二氯丙烷浓度14.22 mg/L;氯仿浓度1.2 mg/L;TPH浓度9.49 mg/L)中氯代烷烃与石油烃的去除修复,研究了2种高级氧化体系不同药剂配比对污染物的... 通过过硫酸钠体系和芬顿体系对国内某污染场地实际污染地下水(1,2-二氯乙烷浓度21.6 mg/L;1,2-二氯丙烷浓度14.22 mg/L;氯仿浓度1.2 mg/L;TPH浓度9.49 mg/L)中氯代烷烃与石油烃的去除修复,研究了2种高级氧化体系不同药剂配比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过硫酸钠体系下,可将1,2-二氯乙烷浓度降低到1.31~1.75 mg/L;1,2-二氯丙烷浓度降低到1.39~2.67 mg/L;氯仿浓度降低到0.18~0.46 mg/L;TPH浓度去除到0.30~1.35 mg/L。芬顿体系下,可分别将以上4类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到0.068~0.29、0.008~0.16、ND(未检出)和0.27~0.68 mg/L。过硫酸钠体系对VOCs和TPH的降解率可分别达到61.8%和85.7%以上;芬顿体系对VOCs和TPH的降解率可分别达到98.6%和92.8%以上。以上结果说明,两种体系均有较高的修复效率,但以芬顿体系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法 过硫酸钠体系 芬顿体系 异位修复 药剂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氧化法回收PDC外圆加工废料中的钴
17
作者 朱佳俊 魏文亮 +1 位作者 吴名扬 黄凯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6,共6页
针对PDC外圆加工磨削产生的大量固体废料所含有的Co,采用过硫酸钠固体粉末与之机械活化处理后,再通过水浸-中和沉淀的方法回收其中的Co资源。研究了球料比、球磨时间、球磨速度、氧化剂用量对Co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DC外圆加工废料... 针对PDC外圆加工磨削产生的大量固体废料所含有的Co,采用过硫酸钠固体粉末与之机械活化处理后,再通过水浸-中和沉淀的方法回收其中的Co资源。研究了球料比、球磨时间、球磨速度、氧化剂用量对Co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DC外圆加工废料中Co回收率随着球料比、球磨速度增大和球磨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着氧化剂用量增加而减少。优化的机械活化工艺参数为:球料比42.9,氧化剂(过硫酸钠)用量1 g, PDC外圆加工废料量1 g,球磨速度300 r/min,球磨时间360 min。在优化工艺参数下,PDC外圆加工废料中Co回收率可达到99.32%。该方法流程短,效率高,耗水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外圆加工废料 Co回收 过硫酸钠 机械活化 水浸-中和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