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高速列车风阻制动装置气动特性及制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红 谢红太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实现高速列车风阻制动系统在高速运行或紧急制动阶段,满足双向多模式多级选择制动,同时具备优良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设计速度为400 km/h的高速动车组为参考,提出“窗形”风阻制动装置及其改进型设计方案,并进行气动分析与制动性能研... 为实现高速列车风阻制动系统在高速运行或紧急制动阶段,满足双向多模式多级选择制动,同时具备优良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设计速度为400 km/h的高速动车组为参考,提出“窗形”风阻制动装置及其改进型设计方案,并进行气动分析与制动性能研究。以改进型“窗形”风阻制动装置前后两排风阻制动板纵向中间补偿板有效长度为变量,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当中间补偿板有效长度增加至1.75 m制动工作时,双排风阻制动板整体产生的气动阻力约为4.37 kN,气动阻力系数为1.08,附加气动升力约为0 kN,阻力贡献与单排风阻制动板产生的制动力基本相当,前排对后排的直接干涉系数为临界值1;当中间补偿板有效长度为2 m时,计算风阻制动板纵向对称面内距离外围轮廓100 mm处空间范围的声压级达102.20 dBA,对应声功率为2.82×10^(-2)W/m^(3);当每节车辆均布1组改进型“窗形”风阻制动装置时,其所能提供的有效风阻制动力为28.7 kN,风阻瞬时减速度为0.0674 m/s^(2),为列车紧急制动减速度的13%,同时大于1级常用制动减速度,阻力贡献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空气动力学 风阻制动装置 气动特性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生性别比下降停滞进程中的结构性失衡研究——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析
2
作者 果臻 董琳 +1 位作者 杨柳清 李树茁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5,共12页
当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停滞在111附近,迟迟无法降到正常水平,表明近年来治理工作进入瓶颈期,未能进一步推动出生性别比继续下降。研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城乡、省份、母亲属性等维度剖析当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结构性失衡特征... 当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停滞在111附近,迟迟无法降到正常水平,表明近年来治理工作进入瓶颈期,未能进一步推动出生性别比继续下降。研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城乡、省份、母亲属性等维度剖析当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结构性失衡特征。研究发现:(1)利用“七普”数据对以往公布的全国出生性别比数据进行矫正,结果显示估计值略低于公布值,且演变进程趋缓。(2)部分省份至今仍居高不下,一孩、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母亲群体中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凸显。其中,海南和江西的出生性别比超过120,壮族、土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出生性别比均超过汉族。(3)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地区和人群发生转变。对全国出生性别比偏高贡献较大的群体从农村二孩转变为城镇一孩,从初中及以下母亲变为高中及以上母亲,一孩或三孩及以上影响也高于二孩。现阶段亟需持续重视和加强治理工作,依据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地区和人群,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调整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结构性失衡 贡献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混凝土螺栓连接力学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模型
3
作者 熊海贝 武喆 +2 位作者 欧阳禄 王治方 陈佳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8,共15页
连接节点的设计是保证木-混凝土混合结构中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基础.为研究常用工程木-混凝土螺栓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分别选用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混凝土螺栓连接和云杉-松木-冷杉(Spruce Pine Fir,SPF)... 连接节点的设计是保证木-混凝土混合结构中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基础.为研究常用工程木-混凝土螺栓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分别选用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混凝土螺栓连接和云杉-松木-冷杉(Spruce Pine Fir,SPF)规格材-混凝土螺栓连接作为试验对象,设计了27组单调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归纳并对比了两类木-混凝土螺栓连接的典型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木-混凝土螺栓连接节点承载力大小与螺栓屈服模式相关,CLT-混凝土螺栓连接相较于SPF-混凝土螺栓连接更易发生双铰破坏,且CLT-混凝土螺栓连接具有更好的延性.基于对两类连接力学性能差异的影响机理分析,考虑钢垫板对承载力的影响,并引入CLT等效截面,提出了木-混凝土螺栓连接的承载力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的平均误差为12.18%,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为木-混凝土螺栓连接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混凝土混合结构 螺栓连接 破坏模式 力学性能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拔速度对NbTi/Cu超导线集束拉拔过程变形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刘君 李琦 +2 位作者 雷超 刘燕红 张建英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158,共9页
针对NbTi/Cu多芯复合超导线集束拉拔过程中的不均匀变形及损伤而导致线材的性能和使用安全性降低的问题,引入GTN损伤模型描述材料损伤行为,建立了37芯NbTi/Cu复合超导线4道次集束拉拔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拉拔速度对NbTi/Cu超导线集... 针对NbTi/Cu多芯复合超导线集束拉拔过程中的不均匀变形及损伤而导致线材的性能和使用安全性降低的问题,引入GTN损伤模型描述材料损伤行为,建立了37芯NbTi/Cu复合超导线4道次集束拉拔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拉拔速度对NbTi/Cu超导线集束拉拔变形损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拉拔速度的增大,不同位置芯丝的最大等效应变先增大后减小,超导线中孔洞体积分数增大;拉拔速度为6 m·min^(-1)时芯丝变形更为均匀,芯丝截面形状不规则化程度低;拉拔速度小于10 m·min^(-1)时,拉拔过程中未出现孔洞聚合导致的损伤断裂,但拉拔速度大于8 m·min^(-1)时超导线中会萌生微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i/Cu多芯复合超导线 集束拉拔 不均匀变形 损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6159高温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动态再结晶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祥 廖润泽 +6 位作者 徐雪峰 涂啟啟 陈霄霄 罗杰 范旭 黄乐亨 刘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3-205,共13页
目的通过热压缩实验和微观组织分析,获得GH6159高温合金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规律,为优化热加工工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对GH6159高温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获得该合金在应变速率0.1~10 s^(-1)和温度900~110... 目的通过热压缩实验和微观组织分析,获得GH6159高温合金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规律,为优化热加工工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对GH6159高温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获得该合金在应变速率0.1~10 s^(-1)和温度900~1100℃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采用摩擦修正与变形热修正公式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进行修正,并建立修正后的Arrhenius模型和动态再结晶模型;同时,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析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试样的微观组织特征,随后建立了GH6159高温合金圆柱压缩有限元模型,利用所建立的动态再结晶模型,预测GH6159高温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热变形时,GH6159高温合金表现出明显的流动软化现象,微观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动态再结晶。通过仿真预测和实验对比发现,经900℃-0.01 s^(-1)、1100℃-0.01 s^(-1)、900℃-10 s^(-1)、1100℃-10 s^(-1)热压缩变形后,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分别为81.3%、83.7%、78.5%、82.7%,基本与EBSD实验结果一致。结论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较为敏感,在低温高应变速率下,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低且组织均匀性差;在高温低应变速率下,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高且组织均匀性好。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模拟发现,所建立的动态再结晶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6159高温合金 热变形 组织演变 动态再结晶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坩埚高放废液玻璃固化高频电源功率对出料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泽学 贺诚 +4 位作者 李争 张克乾 朱冬冬 龙浩骑 张生栋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1-1620,共10页
冷坩埚高放废液玻璃熔制出料是其固化过程的关键环节,高频电源功率是影响出料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650 mm冷坩埚工程样机的高频电源功率对出料的影响,提高冷坩埚出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以高频电源功率为实验变量开展冷坩埚温度场... 冷坩埚高放废液玻璃熔制出料是其固化过程的关键环节,高频电源功率是影响出料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650 mm冷坩埚工程样机的高频电源功率对出料的影响,提高冷坩埚出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以高频电源功率为实验变量开展冷坩埚温度场、电磁场及搅拌流场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研究,用以模拟出料前冷坩埚的温度场分布,然后开展启动玻璃珠熔融出料验证实验,对冷坩埚内玻璃液进行测温,并校核仿真结果,最后通过开展不同高频电源功率的仿真对保障顺利出料的最佳高频电源功率进行预测研究。通过启动玻璃珠工况的验证实验得到了42 min出料等待时间及2.52 kg/min平均出料速率的相对理想出料工况,其所需的高频电源功率为360 kW,此工况实测得到的两个不同搅拌桨工位的测点温度分别为1365℃和1387℃,与仿真预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然后通过仿真温度场预测埚底出料口附近温度为1000℃左右。然后通过改变仿真中玻璃的物性参数以模拟稳定运行工况下最佳出料高频电源功率,仿真表明需要高频电源功率维持在290 kW左右,且预测功率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搅拌失效异常工况下冷坩埚出料功率预测,结果表明搅拌失效异常工况下需要高频电源功率为360 kW左右,基于此针对搅拌失效异常工况下冷坩埚出料提出了应急方案。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冷坩埚出料仿真模型可以实现对于启动和稳定工况下最优出料功率的预测,并可通过调整仿真参数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工况(不同玻璃质量、不同搅拌工况、不同组分玻璃、其他异常工况等)下的最优高频电源功率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坩埚 玻璃固化 高频电源功率 多物理场仿真 出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形弹侵彻冻土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豪强 盛鹏 +3 位作者 梁增友 王春光 周通通 童超慧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针对冻土地区的地下防护工程建设问题,进行了弹体侵彻冻土试验,以100~200 m/s的弹体初速侵彻-10℃下含水率为30%的冻土,对冻土的抗侵彻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弹体初速的提高,弹体侵彻冻土的深度逐渐增加,弹体在侵彻冻... 针对冻土地区的地下防护工程建设问题,进行了弹体侵彻冻土试验,以100~200 m/s的弹体初速侵彻-10℃下含水率为30%的冻土,对冻土的抗侵彻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弹体初速的提高,弹体侵彻冻土的深度逐渐增加,弹体在侵彻冻土过程中弹体姿态未出现反转,并得到了弹体侵彻深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对弹体侵彻冻土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侵彻速度对弹体侵彻能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并对比试验结果、理论计算和经验公式可知,弹体侵彻深度与弹体初速变化的趋势保持一致,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程度高,验证了空腔膨胀理论模型在侵彻冻土方面的可行性,相对于经验公式,理论计算公式更贴近于实际侵彻结果,为冻土地区的地下防护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弹 侵彻 冻土 空腔膨胀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大宁晒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田梦强 余金恒 +4 位作者 祁诗晴 王卫峰 杨盟权 殷全玉 张得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99,共5页
为探究适合大宁晒烟异地栽培的施氮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82.5 kg/hm^(2)(N1)、105 kg/hm^(2)(N2)、127.5 kg/hm^(2)(N3)和150 kg/hm^(2)(N4),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大宁晒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为探究适合大宁晒烟异地栽培的施氮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82.5 kg/hm^(2)(N1)、105 kg/hm^(2)(N2)、127.5 kg/hm^(2)(N3)和150 kg/hm^(2)(N4),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大宁晒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烟株株高逐渐增加,茎秆逐渐变粗,叶片逐渐增大,根、茎和叶干物质积累也逐渐增加;在施氮量为82.5~127.5 kg/hm^(2)时,黑胫病病情逐渐加重,当施肥量为105 kg/hm^(2)时,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低于其他处理。当施氮量超过105 kg/hm^(2)时,大宁晒烟调制后烟叶两糖比、糖碱比以及氮碱比都大幅度下降,化学成分协调性显著降低。优化施氮量能够有效提高大宁晒烟农艺性状指标和烟株干物质的积累,当施氮量为105 kg/hm^(2)时,大宁晒烟烟株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抗病性以及化学成分协调性的综合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晒烟 施氮量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量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流氦氢分离床的流阻特性
9
作者 丁卫东 占勤 连旭东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I0002,共9页
氦氢分离床作为聚变堆氚提取系统重要部件,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径向流氦氢分离结构参数对内部流场分布及压阻的影响,指导结构设计,借助COMSOL耦合建立径向流吸附床过滤器以及粉末层流体流动的二维数值模型,对床体填充特性、结构参数及气... 氦氢分离床作为聚变堆氚提取系统重要部件,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径向流氦氢分离结构参数对内部流场分布及压阻的影响,指导结构设计,借助COMSOL耦合建立径向流吸附床过滤器以及粉末层流体流动的二维数值模型,对床体填充特性、结构参数及气体流动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颗粒半径大于40μm时,随着颗粒半径的减小,床层压阻有所增大,但增大幅度较小;当颗粒半径小于40μm时,床层压阻急剧增大,随着孔隙率的减小,粉末层压阻逐渐增大,且增加幅度变大。通过对床体粉末层高径比、内外流道截面积比以及流体流动方式对流体均匀分布的影响分析可知,当床体高径比为7~12、内外截面积比为0.38~1.00时,压阻较为合适,流场更加均匀,径向床流动方式推荐CF-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 氦氢分离床 流阻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磁场对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及抗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祎伟 段海涛 +4 位作者 李健 马利欣 李文轩 尤锦鸿 贾丹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74,共19页
随着测控设备和机械装备所处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摩擦副材料在磁场环境下工作服役,外加磁场对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及腐蚀性能的影响对指导涉磁场机械装备的安全、可靠、长寿命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外加磁场对金属... 随着测控设备和机械装备所处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摩擦副材料在磁场环境下工作服役,外加磁场对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及腐蚀性能的影响对指导涉磁场机械装备的安全、可靠、长寿命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外加磁场对金属和聚合物两种常用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梳理并分析了磁场强度、磁场方向和频率等磁场参数对金属和聚合物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形式及程度,归纳了腐蚀过程中外加磁场对摩擦副材料的腐蚀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本质原因,对比分析了磁场强度、磁场方向等对摩擦副材料的腐蚀速度、极化曲线、腐蚀产物形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概述了磁场条件下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外加磁场条件下,尤其对涉水环境中摩擦副材料磨损和腐蚀交互作用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环境 摩擦磨损性能 腐蚀性能 磨损和腐蚀交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表皮蜡质及干旱响应研究进展
11
作者 温宏伟 单皓 +2 位作者 王裕智 张晋辉 杨斌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5-44,共10页
小麦表皮蜡质是由超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等复杂混合物组成的疏水性复合体,以晶体或者非晶体形式覆盖于小麦表皮组织中。作为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的首道物理屏障,表皮蜡质通过调控角质层通透性和调解植物与环境互作等机制,在维持水分平衡... 小麦表皮蜡质是由超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等复杂混合物组成的疏水性复合体,以晶体或者非晶体形式覆盖于小麦表皮组织中。作为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的首道物理屏障,表皮蜡质通过调控角质层通透性和调解植物与环境互作等机制,在维持水分平衡和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对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研究已初步阐明表皮蜡质的基础代谢途径,但小麦作为异源六倍体作物,其基因组复杂性导致相关研究明显滞后,尤其是蜡质动态沉积与干旱信号转导的耦联机制仍不明确。文章系统综述了小麦表皮蜡质的化学组分、晶体结构、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机理及其响应干旱胁迫的研究进展,明确了蜡质结构、组分和含量均影响抗旱性,尤其是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表皮蜡质可通过增加晶体密度和优化蜡质组分,显著降低非气孔水分蒸发;并阐明这些亲脂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分泌、组装及转运是由多个基因和复杂的分子网络协调控制的,包括ACCase介导的脂肪酸链延伸、由CER基因家族调控的醛类脱羧反应以及ATP结合转运蛋白等参与的蜡质分泌过程。这些基因和分子网络又会对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做出应激反应。因此,全面了解小麦表皮蜡质结构组分、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调控机理和干旱响应机制,对于在抗旱育种中利用表皮蜡质这一生物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表皮蜡质 干旱胁迫 化学组分特征 合成代谢途径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陶瓷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内在逻辑与影响机制
12
作者 程建华 刘冰峰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7,共8页
基于中国14家陶瓷产业上市公司2007-2023年的面板数据,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中国陶瓷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以“绿色工厂”认证为代理... 基于中国14家陶瓷产业上市公司2007-2023年的面板数据,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中国陶瓷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以“绿色工厂”认证为代理变量的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提升陶瓷企业的绿色转型水平;数字化转型在科技创新驱动陶瓷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环境规制强度对科技创新与企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关系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通过系统解构“政策驱动-创新响应-转型成效”的作用链条,为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因此,为有效推进陶瓷产业乃至类似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强化政策引导以激励企业深度参与绿色科技创新,鼓励并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并优化环境规制体系以充分释放其对绿色创新的协同增强效应,从而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产业 科技创新 绿色转型 数字化转型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间互连总线协议层关键技术研究
13
作者 邢世远 张见齐 +2 位作者 王焕东 吴学智 吴瑞阳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随着以数据分析、网络搜索和虚拟现实为核心的新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应用程序的开发,高性能计算平台上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不断增加,数据密集型应用对片间数据传输带宽需求的增长从未停止,片间互连总线被视为系统瓶颈的潜在来源。相比于... 随着以数据分析、网络搜索和虚拟现实为核心的新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应用程序的开发,高性能计算平台上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不断增加,数据密集型应用对片间数据传输带宽需求的增长从未停止,片间互连总线被视为系统瓶颈的潜在来源。相比于在物理层提高总线传输速率和增加信号数量提升带宽的传统做法,在总线协议层通过结构设计优化提高带宽利用率也是提升总带宽的重要解决思路。相比前者,后者不会引入额外成本开销,并且具有能耗友好的优势。本文在协议层提出了3个关键技术,分别是数据命令分离的片内语义到跨片语义转换方案、基于年龄(Age)策略的仲裁算法和片间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命令分离的语义策略具有很强的跨架构通用性,是仲裁和压缩的前提。片间总线协议层仲裁和压缩技术通过结构的方法大幅提高了总线带宽利用率。在Synopsys Zebu仿真加速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总线架构在关闭和开启数据压缩情形下带宽利用率分别为45.8%和69.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间互连 总线协议层 语义转换 仲裁 数据压缩 仿真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信标装置设计与抗冲击仿真分析
14
作者 罗仁烜 王宸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为了应对航天器意外陨落时的数据损坏问题,提出一种航天器意外陨落数据记录与搜救装置(简称信标),采用理论建模与仿真分析的方法对信标抗冲击性进行研究。首先,设计信标装置构型,选择铝合金、钛合金等材料构建信标多层缓冲吸能结构;然后... 为了应对航天器意外陨落时的数据损坏问题,提出一种航天器意外陨落数据记录与搜救装置(简称信标),采用理论建模与仿真分析的方法对信标抗冲击性进行研究。首先,设计信标装置构型,选择铝合金、钛合金等材料构建信标多层缓冲吸能结构;然后,优化仿真以节省时间,根据所得信标参数设计缓冲气囊;最后,进行无气囊、有气囊2种工况下的0°和10°着陆角坠落冲击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信标构型设计合理,缓冲吸能结构能有效降低所受冲击,信标零部件所受应力等参数均小于其极限值;气囊能起到缓冲作用,使信标所受应力显著降低;信标坠落时的偏角变大会增加坠落方向上的应力分量、加速度分量、位移、速度分量等相关参数。验证并完善了信标装置在坠落抗冲击的可行性,可为航天器返回时的安全与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信标装置 抗冲击 有限元仿真 坠落回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块磨损寿命轮廓更新仿真方法研究
15
作者 曾立英 姜永正 +1 位作者 张旭 黄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7-271,共5页
针对常见磨损仿真分析方法难以准确预测结构磨损动态寿命这一普适性问题,提出基于轮廓更新的磨损寿命动态仿真方法。以重型轧制联轴器的滑块磨损为例,基于瞬态多柔体有限元法建立其轧制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表面轮廓动态更新方法对服役... 针对常见磨损仿真分析方法难以准确预测结构磨损动态寿命这一普适性问题,提出基于轮廓更新的磨损寿命动态仿真方法。以重型轧制联轴器的滑块磨损为例,基于瞬态多柔体有限元法建立其轧制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表面轮廓动态更新方法对服役寿命内滑块磨损演化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工业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表面轮廓更新的磨损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准确计算滑块磨损的空间分布特性,而且其对滑块磨损寿命的预测准确性也大幅提升。研究成果可为磨损寿命的理论计算提供良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动态更新 磨损 多柔体动力学 轧机联轴器 寿命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的电力设备表面振动测量及补偿算法
16
作者 赖泽楷 关向雨 +2 位作者 涂嘉毅 林建港 徐欣灵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07-1717,共11页
为实现不同电工材料表面机械振动的非接触测量,搭建了全光纤1 550 nm激光多普勒测振(LDV)系统,针对不同电工材料表面粗糙度对反射光的影响以及IQ信号不平衡因子对解调波形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光学补偿和正交解调补偿的综... 为实现不同电工材料表面机械振动的非接触测量,搭建了全光纤1 550 nm激光多普勒测振(LDV)系统,针对不同电工材料表面粗糙度对反射光的影响以及IQ信号不平衡因子对解调波形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光学补偿和正交解调补偿的综合补偿算法。首先基于射线光学分析不同电工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收发一体光学镜头耦合效率的影响,提出采用平凹-凹凹-平凸透镜方案的光学天线前端补偿算法。分析了IQ信号幅相不平衡对解调结果的影响,通过镜像抑制算法消除该影响,建立不平衡模型验证补偿算法的有效性。搭建了不同电工材料标定平台和气体绝缘开关(GIS)设备振动平台,对所提出的光学和信号补偿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光学补偿方法使不同电工材料表面的激光平均耦合效率提高了21.92%,信号补偿前的解调信号存在25.04 dB的镜像干扰比率(IIR),经过IQ信号补偿后,信号的信噪比提高了25.8 dB。验证了所研发的系统能够应用于不同电工设备表面3~10 m距离和10 Hz~2 kHz频率范围机械振动的无损带电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测振 射线光学仿真 光学天线 正交解调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道防冰引气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17
作者 杨宇飞 魏佐君 +1 位作者 任光明 李成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6,共10页
为在不增加整机性能计算复杂度和数据信息要求的前提下,考虑进气道防冰热空气排入所造成的流动掺混和畸变的影响,本文提供了一种快速评估进气道防冰引气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多维度耦合计算方法,对于具有防冰引气排... 为在不增加整机性能计算复杂度和数据信息要求的前提下,考虑进气道防冰热空气排入所造成的流动掺混和畸变的影响,本文提供了一种快速评估进气道防冰引气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多维度耦合计算方法,对于具有防冰引气排入的进气道采用全三维CFD计算,同时引入平行压气机模型的思想评估畸变进气下的压气机特性,从而实现进气道与压气机的不同维度数据在AIP界面的动态交互,进而通过迭代求得进气道流量与防冰引气流量的匹配。通过该评估方法分析了进气道出口不同周向和径向分区数对压气机性能评估的影响,从而说明了耦合计算的重要性。采用本方法计及防冰引气引起的畸变影响后,防冰引气比为1.6%时压气机失速边界流量增加约2%,失速边界变窄,堵塞流量减小约2%。防冰引气排入流量越大,压气机性能下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冰引气 进气道 压气机性能 多维度耦合计算 快速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
18
作者 孙凤侨 牛弘川 +2 位作者 杨艺 何江弘 赵元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3,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脊髓电刺激手术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tSCS组和ltSCS组。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意识状态水平,根据CRS-R评分将患者的临床诊断分为植物状态、微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MCS+和脱离微小意识状态4个等级。以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的提升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比较stSCS组和ltSCS组疗效差异。结果44.8%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通过脊髓电刺激治疗后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有所提升。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stSCS组和ltSCS组CRS-R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ltSCS组和stSCS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613)。结论stSCS和ltSCS均可显著提高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且stSCS可能能够取得与ltSCS相当的短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微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长时程脊髓电刺激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algorithm for λ-optimal translation sequence of rough communication
19
作者 Hongkai Wang Yanyong Guan Chunhua Yu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609-614,共6页
In rough communication, because each agent has a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an not provide precise communication to each other, the concept translated among multi-agents will loss some information, and this results in a ... In rough communication, because each agent has a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an not provide precise communication to each other, the concept translated among multi-agents will loss some information, and this results in a less or rougher concept. With different translation sequences the amount of the missed knowledge is varied. The λ-optimal translation sequence of rough communication, which concerns both every agent and the last agent taking part in rough communication to get information as much as he (or she) can, is given. In order to get the λ-optimal translation sequence, a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algorithm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gh sets rough communication λ-optimal trans-lation sequence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裂缝形态信息的电阻率测井成像图空白条带填充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文鹤 韩玉娇 +3 位作者 郭全兴 官文婷 杨燚恺 陈向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2,共10页
电阻率测井成像图中存在宽度和位置不定的空白条带,而目前常用的空白条带反距离加权插值填充法仅依靠像素点距离参数计算插值,往往导致填充后区域与实测区域纹理不连贯,纹理易呈现直线状,与实际状况不符。为此,将裂缝区域形态与分布信... 电阻率测井成像图中存在宽度和位置不定的空白条带,而目前常用的空白条带反距离加权插值填充法仅依靠像素点距离参数计算插值,往往导致填充后区域与实测区域纹理不连贯,纹理易呈现直线状,与实际状况不符。为此,将裂缝区域形态与分布信息作为参量,构建插值计算模型,形成融合裂缝形态分布信息的空白条带填充法。该填充算法能根据插值点与裂缝形态拟合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动态调整参考点对插值点插值的权重系数,填充后的裂缝区域纹理连贯平滑,更符合裂缝实际形态和分布的规律。实际测井数据应用表明,相较于传统填充方法,采用该方法填充后的裂缝分布拟合线与霍夫变换后曲线相似度提升25%以上,不连贯填充点数量下降88%以上,性能提升明显。该方法的应用成果可为后续测井图像中各种裂缝的智能识别和精确分割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测井成像图 空白条带填充 井壁裂缝 反距离迭代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